元上都:一个消逝的文明

合集下载

元代上都、大都间相互关系和地位

元代上都、大都间相互关系和地位

元代上都、大都间相互关系和地位--------------------------------------------------------------------------------内容摘要:上都、大都都是中国元代的都城,都是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两个都城都有着举足重轻系国家安危的重大作用。

两都是兄弟城,是姐妹花,共同承载了元代百年的宏伟大业。

上都之为上,是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前建立的草原都城,在连接草原与中原之间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在政治和军事上尤其显得重要。

大都之为大就是建制大,份量重。

尤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在国力的体现方面,尤其显得重要。

关键词:历史文化元代两都两都巡幸制中国历史上的元代,是第一个少数民族主政的中华大一统的时期。

在中华广袤疆域的范围内各民族有了空前广泛的交流和融会。

中原、草原、西域融会一体,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西域文明深入交汇,呈现了多元共荣异彩纷呈的局面。

蒙古族入主中原,接受了儒家文化,也把游牧文化带到中原。

多都制就是游牧民族建国的一种方略。

契丹建辽,女真建金,都是实行多都制。

元代实行两都制是游牧文化的体现,也是大元帝国政治、经济、文化治理的需要。

元代设立上都和大都。

上都,也称为上京、滦京和夏都,每年三、四至八、九月皇帝和朝廷大批的扈从官员由大都到上都办理朝政。

秋凉以后回到大都,在大都理政。

每年往返一次。

大都,元代的首都,也称为冬都,曾是金代的中都,也称燕京。

上都、大都都是中国元代的首都,都是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两个都城都有着举足重轻系国家安危的重大作用。

两都是兄弟城,是姐妹花,共同承载了元代百年的宏伟大业。

上都之为上,是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前建立的草原都城,元世祖忽必烈在此经营了“金莲川幕府”,又在此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里被称为“圣龙起飞之地”。

在连接草原与中原之间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在政治和军事上尤其显得重要。

大都之为大就是建制大,份量重。

尤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在国力的体现方面,尤其显得重要。

元上都的凉亭

元上都的凉亭

元上都的凉亭
叶新民
【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5(0)2
【摘要】凉亭,又称凉楼,是供行者食饮之所。

忽必烈在上都东、西各建凉亭,供巡幸、狩猎生活之用。

本文对上都凉亭的地理位置、行政管理等方面作考察。

【总页数】6页(P32-37)
【关键词】凉亭;狩猎;察罕脑儿
【作者】叶新民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7
【相关文献】
1.元上都与草原帝国——元上都文化遗址的世界意义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元上都的评价 [J], 张飞(执笔);杨博(执笔);游侠(执笔);李思衡(执笔)
2.元上都东凉亭与河北滦平鸽子洞出土文书述略 [J], 王大方
3.保护元上都遗址的利剑——《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解读 [J], 姜黎华;
4.元上都的多元教育及其意义——以元上都扈从诗为主要材料的分析 [J], 杨富有
5.元上都研究丛书二种—《元上都研究资料选编》、《元上都研究文集》出版 [J], 冬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追寻先人的故事--元上都

追寻先人的故事--元上都

追寻先人的故事11—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锡林郭勒草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各族人民繁衍生息的地方,从甲骨文记载的土方开始,传承到蒙古民族,中间经历了三千年,为缔造中华文明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但大多数草原民族在历史上逐渐消失了。

只有蒙古民族不仅有辉煌的过去,其后裔还一直生活在草原上,传承着草原文明。

蒙古民族创立过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统治疆域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有力地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而锡林郭勒大草原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锡林郭勒草原13世纪初,中国北部的蒙古民族兴起,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过程中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进行了一系列战役,随后的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草原的蒙古帝国。

13世纪中叶的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即帝位后,派其弟忽必烈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从漠北和林南下驻帐金莲川,征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慕府。

金莲川幕府的建立,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全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1256年,忽必烈命汉族僧人刘秉忠在金莲川草原选址建城,初名开平府。

1259年城郭建成。

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继承汗位,既为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将开平府作为首都。

1264年5月,元世祖诏开平府上升为上都,以取代漠北和林,改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后又称大都,并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上都为夏都,与元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

今北京与上都两都之间有三路交通线路。

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来上都,9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

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猎行乐,还要举行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和传统的祭祀活动。

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8公里多。

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160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组成。

宫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

宫城是全城的核心,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城墙用砖包镶,其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南门明德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皇帝所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住大都,然后转发全国各行省。

盘点世界十大失踪文明:传说中的黄金城

盘点世界十大失踪文明:传说中的黄金城

盘点世界十大失踪文明:传说中的黄金城亚特兰蒂斯:柏拉图把失落的岛屿亚特兰蒂斯描述为一个海上强国,在公元前9000年战胜了大多数的西欧和北非国家。

在入侵雅典失败之后,亚特兰蒂斯很可能在一日之间沉入海底。

即使是在柏拉图自己的时代,他的故事也被认为只不过是一个故事。

然而现代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称塞托里尼岛的卫星图片显示在群岛的中间有一个沉没的岛屿。

其他人认为柏拉图是错误的,而且亚特兰蒂斯存在于公元前900年,与克里特岛的被海啸摧毁的米诺亚文明同属一个时代。

2011年,一队考古学家声称他们找到了位于西班牙南部泥沼泽之下的亚特兰蒂斯。

黄金国:野蛮开采新大陆的征服者们发现了许多奇怪的景观。

最经久不衰的景象之一就是黄金国Musica部落首领埃尔多拉多的启蒙仪式。

埃尔多拉多的王国靠近现代的波哥达,最终他全身涂满金粉跳入到了高原湖中。

征服者掠夺了埃尔多拉多的王国,但是却没有发现他们所认为的隐藏的黄金之城。

埃尔多拉多的传说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数不清的探险家都在试图寻找这座传说中的黄金之城。

寻宝人仍然相信黄金国位于哥伦比亚境内。

布扬湖:即使是在现代,东欧的斯拉夫地区也一直动荡不安。

在苏联政府成立之前,这一地区被土耳其人、拜占庭人共同统治,而且数百个小部落不断的在另一个山谷相互发动战争来扩大他们的领土。

因此一个流行的斯拉夫神话以布扬湖为中心是有道理的,这个岛屿就像失落的世界一样出现和消失。

地理学的重建让一些人猜测这个岛屿事实上是根据一个真实的德国岛屿虚构而来的。

17世纪的香巴拉王国:如果有人相信古老的文字记载的话,香巴拉王国是一块充满和平与绿色的土地,藏身于喜马拉雅山脉中的某一处。

藏族和印度佛教的文化记载中称它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地方。

当17世纪的时候西方人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他们开始对一些世界上最小的宽恕之地进行探险。

有人认为香巴拉事实上位于中国的,其他人则认为它位于哈萨克斯坦起伏的群山中。

在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秘密警察和国外的军需部分别进行了失败的探索任务。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单选题1.标志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历史事件是A.罗马进入帝国时期B.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C.斯巴达克起义D.西罗马帝国灭亡2.俄罗斯发端于九世纪初建立的A.基辅罗斯B.金帐汗国C.莫斯科公国D.俄罗斯帝国3.从历史发展趋势看,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的众多城市A.增强了领主力量B.助长了教会的扩张C.壮大了割据势力D.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4.一份11世纪的教会文献指出:任何人接受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任命为主教或院长,教会将不予承认,并剥夺其进入教会的权利。

同样地,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若将主教职或其他神职授予他人,将受到天主的谴责,失去永生的机会。

材料说明罗马教会A.注重与君主协商教会事务B.严禁授予君主与贵族教职C.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会人事权D.防范教宗与世俗君主贵族合作5.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A.《罗马民法大全》编纂完成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C.《十二铜表法》的制定D.公民与非公民的差别消失6.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如封臣合掌置于封君双手中,或加上下跪的姿势,还须把手放在《圣经》或圣像上起誓,以表示对封君的臣服和效忠。

这表明该制度下()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B.封君和封臣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C.封君拥有对封臣的生杀权D.宗教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7.下列关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8.直观的示意图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下面的曲线图反映了8-18西欧A.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B.封建王权演变历程C.神权演变历程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9.下图是某同学所做西欧社会8至18世纪某领域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该领域可能是A.神权B.议会立法权C.王权D.城市自治权10.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

2013年中国45处世界遗产名录

2013年中国45处世界遗产名录

2013年中国45处世界遗产名录——2013-06-24 09:43:21| 分类:历史地理|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纳兰容若《2013年中国45处世界遗产名录》2013中国的45处世界遗产截至2013年6月22日,中国已有45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8处),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文化遗产31项(其中文化景观4项),自然遗产10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一、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处)——1、泰山(山东,1987.12 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2、黄山(安徽,1990.12 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3、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武夷山(福建,1999.12 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二、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10处)——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1992.12 世界自然遗产)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1992.12 世界自然遗产)3、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1992.12 世界自然遗产)4、三江并流(云南,2003.7 世界自然遗产)5、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四川,2006.7 世界自然遗产)6、中国南方喀斯特(重庆武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2007.6.27 世界自然遗产)7、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江西,2008.6.26 世界自然遗产)8、中国丹霞(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2011.6.25 世界自然遗产)9、云南澄江化石地(云南,2012.7.1 世界自然遗产)10、新疆天山(新疆,2013.6.21 世界自然遗产)。

三、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7处)——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2、长城(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10、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11、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2、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4、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15、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2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世界文化遗产)24、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2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2010.8.2 世界文化遗产)27、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 世界文化遗产)四、中国的世界文化景观名单(4处)——1.庐山(江西,1996.12 世界文化景观)2.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景观)3.杭州西湖(浙江,2011.6.24 世界文化景观)4.哈尼梯田(云南,2013.6.22 世界文化景观)。

元上都遗址导游词

元上都遗址导游词

元上都遗址导游词篇一: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县)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的元上都遗址,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元上都由外城、皇城和宫城三重相套。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保存最为完整的草原都城遗址。

据记载,元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于1256年修建,是仅次于元大都的第二个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1358年,元上都被农民起义军焚毁,地上建筑荡然无存,现今只残留其基础部分。

经过两年的发掘清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遗址”宫城内的重点建筑基址目前已基本完成清理工作,并已邀请国内设计研究部门专家做遗址保护和展示方案。

预计20XX年8月,在有关部门完成对元上都已发掘、暴露出来遗址的科学保护工作后,将向游客全面开放。

这是经过挖掘清理后暴露出来的元上都穆清阁地基遗迹(摄于11月7日)。

穆清阁位于元上都宫城北端中部,是皇帝宴乐、议事与居住的大内宫殿。

挖掘人员对元上都宫城中的重要殿阁穆清阁的基墙进行清理(摄于11月7日)。

挖掘人员对元上都宫城中的重要殿阁穆清阁的基墙进行清理(摄于11月7日)。

这是“元上都遗址”中保留下来的御天门遗迹(摄于11月7日)。

御天门是元上都宫城南门,史书记载是皇帝发布诏书的地点。

工作人员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三维数字扫描,以绘制数字元上都(摄于11月7日)。

这是“元上都遗址”中的大安阁遗迹(摄于11月7日)。

大安阁为元上都的正殿。

史料记载,大安阁为拆迁宋代原熙春阁仿建,雄伟壮观,金碧辉煌。

元上都,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据考古发现,元上都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垣,其中宫城位于皇城正中偏北处,与皇城呈“回”字形。

宫城为长方形,墙两侧均用青砖包砌,四角建有角楼。

皇城位于外城的东南部,呈方形,墙体两侧用石块包砌,四角建有高大的角楼和蹬城的踏道。

外城则是在皇城的西、北两面,由皇城的东、南两墙延伸修筑而成,平面呈方形,全都用黄土夯筑。

不可不知的世界遗产

不可不知的世界遗产

认识几个自然文化双遗产
卡帕多西亚(土耳其)
童话般的地貌,基督教徒的避难 所,自然奇迹和人文经典的完美组合
卡帕多西亚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相间其中的是一片又一片的石柱森林和 仙人烟囱,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幻的外星 世界。公元4-14世纪里躲避宗教迫害的 基督教信徒们,在这些奇特的岩石构造 里,打造出了隐秘而如蜂巢般连绵的洞 穴村落、地下城市和岩窟教堂,尤其是 至今仍然色彩华丽的宗教壁画令人叫 绝。。
可可里(青海,2017.7.7 )
梵净山( 贵州,2018.7.2 )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江苏,2019.7.5 )
天山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泰山(山东,1987.12 ) 黄山(安徽,1990.12 )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 武夷山(福建、江西,1999.12一期 ; 2017.7.10二期 )
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贵州、重庆、广西,2007.6.27一期;
2014.6.23二期 )
三清山(江西,2008.7.8 )
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2010.8.1 )
澄江化石地(云南,2012.7.1 )
新疆天山(新疆,2013.6.21 )
神农架(湖北,2016.7.17 )
认识几个自然文化双遗产
阿玛尔菲海岸(意大利)
世界最美的海岸公路,海市蜃楼般的美 景,浪漫热烈而又艺术气息浓郁
阿玛尔菲海岸一路断崖绝壁绵延,绿树掩 映鲜花点缀,地中海壮丽海景逼人而至,蔚蓝 海面上散落着点点的游艇白帆,犹如一串断了 线的珍珠。如果说单论景色世界上还多有海岸 线可一比,再加上意大利地中海地区浓烈的人 文和艺术气息就无可匹敌了:最吸引眼球的是 鲜艳多彩的民居,充满历史沧桑的教堂,以及 悬崖上遗世独立的古典气质浓郁的花园别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上都:一个消逝的文明作者:杨欣云来源:《百科知识》2012年第16期位于首都北京正北180千米的内蒙古正蓝旗金莲川草原上的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大一统王朝元朝的第一个首都。

这个与北京同在东经116度上的“草原古都”,曾在世界和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距今740多年前,这里被称为“世界的心脏”。

1260年,志得意满的忽必烈在此称帝,并定都在此。

于是,矗立于茫茫草原上的都城,逐渐成为了一座奇异之城,吸引着万邦来潮。

4年之后,忽必烈再次授意,按照元上都的模样,开建元大都——这就是北京城700年前的模板。

但令忽必烈没有预料到的是,100多年后的1385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攻克了元上都,焚毁了所有宫阙……从此再没有恢复,而元上都也逐渐消失。

因为辉煌的时刻太过灿烂,骤然消失过后,它成为了地球上所有人猜测不已的一个谜。

200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元上都遗址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古挖掘。

通过考古发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元上都遗址,不仅保存着宫城、皇城、外城、关厢、街道等元代城市遗址,而且保存着中轴线和棋盘街的城市布局。

元上都外城西部通过考古钻探发现了500多座房址、8条大型道路及众多支道。

城墙、瓮城、城门及大型建筑基址基本保存完好,地表清晰可见街道、房址及宫城遗迹。

由于它建在地势开阔的金莲川草原之上,高大的城墙,鳞次栉比的宫殿基址,构成了草原地带深邃悠远、规模宏大的文化景观。

2012年6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致通过,元上都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0个世界文化遗产。

这一曾经在7个世纪前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再度得到世人的关注。

沉睡在草原上的昔日国都元上都是由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于1256年命人所建,历时3年完工,初名开平府,后几经改扩建。

1260年,忽必烈在此称汗,将其作为临时都城;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正式定为元朝都城。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上都城和大都城成为元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经历十一帝,108年。

一直到元朝末年,元上都始终是元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元朝的十一位皇帝每年夏季有近半年的时间在元上都处理国事、接受外国使节和蒙古宗王的朝觐。

这十一位皇帝中有六位的登基大典是在元上都举行。

这一时期的元朝疆域辽阔、空前强盛,成为蒙古汗国的鼎盛阶段,开创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游牧民族史的新纪元。

元上都作为元朝的开国都城,接纳最早一批定居于此的蒙古族牧民,就是忽必烈和他的“金莲川幕府”幕僚。

忽必烈筑城屯田,改变了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习俗。

忽必烈时期的“那达慕”、“敖包祭日”等蒙元遗风保留至今。

元朝的皇帝,春分时离开元大都北上来元上都,到秋分的时候,他们再南下离开。

除了处理政务,他们可以在元上都尽情地狩猎行乐,并举办蒙古风格的传统盛会和祭祀。

1385年,元上都被农民起义军攻陷后焚毁,10年后朱元璋的军队攻入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大一统的局面。

从此元上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座沉睡在草原上的文化遗址。

北京城的建造受元上都的影响在中国,为了突出皇权至上,截取一段地球子午线作为皇家建筑的中轴线的构思始于元代,更准确地说是始于元上都的修建。

沿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依次排列、左右对称、南北取直,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宫——北京故宫典型的建筑形式,而这一设计理念,最初来源于元上都的建筑布局。

中国中轴线文化因中轴线历史建筑群而增添几分神秘,北京中轴线偏移之谜一度引起诸多学者争辩。

一位名叫夔中羽的老学者经过连续测算发现:北京中轴线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古开平,而古开平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元上都的所在地。

这条中轴线全长7.86千米,是古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当年元大都的中轴线。

根据实测结果,这条中轴线与元上都宫城正北中央大殿和宫城南门至皇城南门的南北中轴线,用的基本都是一条中轴线。

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元大都是套用了元上都的构思模式然后有所发展,如宫城、皇城、外城作三环相套的城垣,是在元上都三重城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元上都是个草原城市,城内有大片草滩、湖泊或水池相连,元大都的建设中对此加以模仿,把太液池圈进了皇城内。

元上都皇城的明德门,宫城的御天门,以及宫城正中心的“丁”字街交汇点,宫城后墙的阙式建筑,都在一条子午线上;而后建的元大都,从正门向北进入皇城的崇天门,再经大明殿到皇城北墙的后载门,也是在一条子午线上。

链接1:元上都穆清阁的考古新发现作为宫城中的重要殿阁之一,穆清阁一直是皇帝宴乐、议事与居住的大内宫殿,后来由于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肆意焚毁,其地表建筑已荡然无存。

穆清阁,是元上都被毁以后发掘清理出的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建筑基址,在目前元代早期宫殿建筑中尚属首次。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穆清阁是在一处排干水的湖沼区修建起来的,这与史书记载的元上都另一大型建筑情况相符,推断当时元上都地区水草丰美。

二是穆清阁系汉式建筑,由此可初步了解元上都建筑的主体风格。

考古部门在对元上都遗址穆清阁考古发掘清理时,在穆清阁东阙基础夯土台基顶部发现大型石柱础。

经测量,石柱础为方形,边长90厘米,圆心直径55~65厘米,每根柱础间距3.5米,石料为风化岩。

在穆清阁大型石柱础的发现,说明元朝时期穆清阁台基顶部建有阁楼,可以推断穆清阁中部大殿与西阙台基上也应建有阁楼,与历史资料记载符合。

.元上都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元上都在元朝期间,是国际瞩目的大都会。

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8千米多。

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160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元上都在草原上的繁荣,不仅推动了中国北部地区的建设和开发,也极大地加强了中外交通和中外关系。

元朝以元上都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驿路,打破了欧亚大陆上的封建诸侯城邦的壁垒,连通了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交通。

著名的“草原丝绸之路”起点就是在元上都,每逢春天都会有大批商贩从欧亚各地赶来,以各种奇货异宝与元朝人士交易,从而实现了几大洲人民的了解与交流。

先后有罗马教皇使者、高丽国王、波斯、缅甸、尼泊尔使者及意大利商人、印度僧侣造访这里。

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做生意的父亲、叔叔由意大利前来,在元上都宫殿里觐见了忽必烈皇帝。

之后,他在这里度过了16年,回国后口述了《马可•波罗游记》,使得元上都闻名于世。

“安乐的宫殿有倒影,宛在水波的中央漂动;这儿能听见和谐的音韵,来自那地泉和岩洞。

”这是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97年读到《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在“悠然神往”中所写的著名诗篇《忽必烈汗》里的诗句。

由宫殿、草原、森林、溪流构成的梦境中的上都,当时在西方国家被称作Xanadu,在英美的《韦伯英语大辞典》中被单独列为词条;欧洲天文学家还用它命名土星的第六颗卫星。

几百年来,Xanadu成为欧美人士描绘神秘美丽地方的形容词,亦有宛如仙境之意。

链接2:元上都天文台早在蒙哥汗时期,开平就设有天文观测所——承应阙。

波斯科学家札马鲁丁曾受蒙哥汗委托筹建天文台。

1271年,上都回回天文台正式成立(也称北司天文台)。

忽必烈令札马鲁丁为提点,为元朝国家任命的第一任天文台台长。

札马鲁丁研制了许多大型天文仪器并制定了“万年历”,为元上都天文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上都曾是当时的宗教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专家近期对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和史料研究发现,元上都曾建有佛寺、道观和伊斯兰教寺院,是一座多教并存的都城。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成果显示,蒙元时期,在今内蒙古地区活动的宗教有佛教、道教、景教以及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元上都作为当时世界的宗教中心,城内、城外寺庙教堂星罗棋布,既有禅宗寺院龙光华严寺、藏传佛教寺院乾元寺、帝师寺等佛教寺院,又有崇真宫、长春宫、太一宫等道教庙观,还有儒家的孔庙以及被称为“回回寺”的伊斯兰教寺院,形成了各种宗教共存的局面。

据史料记载,元上都还经常举行一些宗教仪式,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游皇城”这一佛事活动。

之所以存在多教并存这一现象,是因为蒙古贵族进入中原后,开始接受佛教和道教,西征后又和伊斯兰教发生了联系。

成吉思汗对各种宗教都采取支持和保护的方针,忽必烈也重视各种宗教的上层人士。

但在各种宗教中,最受重视的是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其次是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之初就推行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使信教者各安其教,并将各个宗教的领袖集中在元大都和元上都,建立寺院庙观,给予优厚待遇和特权。

链接3: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公元1262年,忽必烈在元上都召见了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并采纳了他对北方水利资源和华北平原水利灌溉建设的六条建议。

为保障上都城的安全,1298年,郭守敬在元上都亲自勘查、测量、设计,并组织施工完成铁幡竿渠,将山洪导入滦河。

现在在上都城西北3千米处,有一个宽约1千米的山口,两山之间有一个古拦洪坝遗址;坝身是用褐色粘土夯筑的,外用石块砌成;坝北迎水,南侧则又附土堤用以加固;坝西头留有溢洪口,下接溢洪渠,向南流入闪电河。

这一工程是中国北方塞外草原较为成功的大型泄洪水利工程,至今保存完整,成为郭守敬留给草原人民的一件永久纪念品。

元上都遗址的人类文明价值难以估量。

作为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沿用历史最久、保存格局最完整的遗存,元上都遗址为蒙元帝国这一疆土空前辽阔的消逝王朝提供了特殊见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