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浅谈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保护措施

浅谈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保护措施

浅谈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保护措施1. 引言1.1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统手工艺技艺、绘画、雕塑等形式,传承和展现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民众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和保护。

1.2 困境的现状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传承人和传承机构。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许多传统技艺已经失去了传承人,很多技艺和工艺面临断代的危险。

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空白期,需要寻找新的传承模式。

二是市场化导致传统技艺流失。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很多传统手工艺品被替代,传统工艺的生产方式也受到了挑战,传统文化在商业化的大潮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三是环境污染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许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的环境受到了破坏。

这些文化遗产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变得愈发稀缺,传统工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些困境使得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只有认清现状,积极采取措施,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1.3 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在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保护措施的落实显得尤为紧迫。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持续性的保护与传承。

濒临失传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南京绒花!

濒临失传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南京绒花!

濒临失传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南京绒花!
濒临失传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南京绒花!2016-07-12 11:41关于绒花的来源,有一个传说:唐朝有个妃子因为额头有疤痕,需要戴花遮丑,夏天还好有真花,到冬天就麻烦了。

聪明的艺人就开始用彩绸、蚕丝等各种材料做花,这就是绒花。

绒花,是由绢、绒、纱等制成的人造头花。

它们颜色鲜艳,形象逼真。

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可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因而,每逢“一事三节”(即婚嫁喜事和春节、端午、中秋),民间普遍有用绒花作装饰的习俗。

濒临失传的绒花技艺,组图欣赏!绒花开不败但愿春常在!。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作文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作文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作文《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有些我们以前常常能看到、听到的传统文化,现在好像越来越少了呢?比如说,以前过年的时候,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漂亮的剪纸,红红的纸上剪出各种有趣的图案,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漂亮的花朵。

可现在,会剪纸的爷爷奶奶越来越少了,我们也很少能看到那么精美的剪纸啦。

还有捏面人,以前在集市上,总能看到手艺人捏出孙悟空、猪八戒,活灵活现的,可有意思啦。

但现在,这样的场景也很难见到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是因为现在有了很多新的东西,像动画片、电子游戏,大家就不太关注这些传统文化啦。

还有就是,一些传统文化学起来很难,愿意去学的人也不多。

可是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贝呀!就像家里的传家宝一样,不能丢。

我们应该多去了解它们,喜欢它们。

比如可以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看一些传统文化的表演,或者自己动手学学剪纸、捏面人。

这样,我们就能把这些宝贝一直留在身边,让它们不会消失啦!《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点让人难过的事儿,就是好多传统文化都快要不见了。

你们想想,以前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一起包粽子、赛龙舟,多热闹呀!可现在,有些地方都不怎么赛龙舟了。

还有京剧,那可是很厉害的表演呢,演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画着好看的脸,唱着好听的歌。

但现在喜欢看京剧的小朋友好像不多了。

这是为啥呢?我觉得呀,可能是现在大家都忙着玩手机、看电视,没时间去了解这些传统文化。

而且有些传统文化学起来不容易,需要花好多时间和精力。

但是传统文化可重要啦!它们就像我们的好朋友,陪伴着我们长大。

我们不能让它们消失不见。

我们可以在学校里组织一些活动,让大家一起学习传统文化。

也可以回家告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让他们多给我们讲讲以前的故事。

这样,那些快要消失的传统文化就能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啦!《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作文(三)》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些特别好玩的、有意思的传统文化,现在快要没有啦。

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

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

04 / 传承工艺的求变
与机器生产相比,手工制品因 其采用人力多、加工时间长而往往 造价高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 产品的销路。所以,当代工艺大师 认为,人们传统手艺的发扬光大, 首先需要“变”。
传统手艺必须开拓新市场,以花 灯为例,例如,如今网上有名的田村 花灯之所以会这么火,甚至名扬全国, 就是在传承同时创新的结果。
中国漆雕工具
韩国漆雕工具
02 / 传统工艺影响圈
茶道发源于中国,并在邻国日 本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东 方文化之韵味。它有自己的形成、 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它不仅仅 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 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 和道德观念。
茶道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和日 本,也不仅仅局限于东方。茶道是 世界的,没有国界和地域的限制。
05 / 拯救传统工艺的方法
对于一些已经无法迎合市场的传统手艺该怎么办芽答案是——“养”。 变而不通则养,由政府投入资金,对一些稀有的、濒临灭绝的传统手艺 和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艺人进行传承者的保护,只有建立了此保护渠道, 那些技艺才能继续流传下去。
其次,发展是最好的传承。一味强调原汁原味的保护,会使艺术 与社会现实产生距离,会和观众产生距离,也会导致市场的萎缩,因此, 发展是为了继承,只有发展才有活力!
日本茶道 中国茶道
02 / 逐渐消隐的文化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信 息量极度膨胀,网络的普及,供我们去看的东西 太多了,猎奇的,新鲜的,暴力的,传统文化与 之比较起来,完全没有竞争力了,不是传统的文 化不好,是因为好东西太多了,所以不觉得了。
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又何止这些,如手 工宣纸 、龙氏木雕船、手工彩扎、龙舟说唱 、 十番音乐、香云纱染整、石湾陶塑、佛山木雕、 麦杆画 、少数民族音乐和文字 等都几近失传。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1、探讨文化有否继承的价值固然重要,但不可忽略 继承文化的意志。我们的政府、媒体有没有剥夺子孙们 亲自体验和继承无形文化的权利?我们有没有让那些濒 临灭顶而又尚有生机的无形文化“必须使它获得重生” 的意识呢?
2、在国际强势文化的交流中,我们是否能保持一种 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是否能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维 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是否能守住我们的精神 家园?
(6)宣读成人誓词(面对国旗, 左手持宪法,右手握拳举起); (7)授成人纪念册、成人证; (8)开展"我为社会尽一责"志愿 者服务。
这所有简单的步骤已经丢失 了传统文化的传统意味。
成人仪式被我们渐渐淡忘, 现在我们来看看日本对待 成人仪式的态度
日本政府规定每年 1月15日为成人节,年 满二十岁的适龄青年 按惯例会在当天前往 各种宗教场所或公共 设施参加各种风格的 成人仪式。
一月八日“成人日”的 东京街头,一名适龄女青年 艳装出行,“招摇过市”
图为东京明治神 宫内,神职人员为 一适龄男青年举行 传统“冠礼”
东京明 治神宫内, 司仪人员为 一群适龄青 年举行传统 仪式。
四、岌岌可危的传统技艺—— 霞浦糖塔 “糖塔”是福建霞浦民俗文化中特有的一道亮 丽风景线。 而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塔”已 不再为人所重视,逐渐从主街道中“隐退”,沦落 到路边小摊。
在韩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 土地上,到处都有与儒学有 关的遗迹,如纪念孔子的 “大成殿”、专修儒学的 “明伦堂”等等。 同韩国人谈人伦,他会用 “孝”来诠释;你同他谈社 会,他会以“敬”去贯穿。 而在我国,对孔孟庄等思 想了解的却并不多。
建筑越来越高了,四合院逐渐失 去了踪迹;洋快餐越来越多了,特色小 吃逐渐失去了市场;国外大片看得好 过瘾,国内影片也没有了观众;当《大 长今》流行的时候,谁会想到《红楼 梦》?

消失的古老传统工艺有哪些

消失的古老传统工艺有哪些

消失的古老传统工艺有哪些古老的传统工艺是一个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化的进程,一些古老传统工艺逐渐消失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以下是一些消失的古老传统工艺的例子。

1. 纺织工艺:在古代,纺织工艺是人类最早发展的工艺之一。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出现,纺织工艺逐渐被机械化所取代。

许多传统的纺织工艺,如手工纺纱、手染织布等,已经消失或面临失传的危险。

2. 陶瓷工艺:古老的陶瓷工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陶瓷工艺的快速发展和便捷性,许多传统手工陶瓷工艺已经消失或濒临灭绝。

例如,传统的釉下彩陶瓷和刻花陶瓷等工艺在现代已经很少见到。

3. 编织工艺:编织是人类最早创造出的工艺之一。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革命的到来,大规模的机械编织产业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编织工艺。

许多传统编织工艺,如竹编、柳编、草编等,在现代世界已经越来越少见。

4. 木工工艺:传统木工工艺是许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在现代往往被现代化的木材加工所取代。

一些传统的木工工艺,如雕刻、木雕等,已经逐渐消失或濒临灭绝。

5. 瓷器工艺:中国瓷器是世界闻名的传统工艺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瓷器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许多技艺独特的瓷器工艺,如青花瓷、汝窑、哥窑等,在现代已很少见到。

6. 金银器工艺:金银器工艺在古代是华丽而富有的表现形式。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金银器逐渐被机械制造所取代。

现代化的工业技术使得传统的金银器工艺逐渐消失或面临失传的危险。

7. 园林艺术:古代园林艺术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瑰宝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园林艺术已经消失或濒临灭绝。

一些技艺高超的古代园林,如苏州园林等,已经很难再见到。

8. 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年俗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服装年代在现代逐渐被机械化和印刷所取代,传统的手工木版年画已经很少见到。

景颇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景颇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景颇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景颇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四川、贵州等地。

景颇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遗产是景颇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景颇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亟待传承和保护。

景颇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内涵,如语言文字、服饰、音乐舞蹈、节日习俗等。

景颇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是一种汉藏语系的语言,经典著作《景颇族谱》就是这种独特文字的载体。

景颇族谱是景颇族寻根溯源的重要史料,它不仅记录着族人的家族谱系,还记录了族人的历史、文化、道德和习俗等重要信息。

由于缺乏语言文字传承的人口逐渐减少,景颇族的语言文字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景颇族拥有独特的服饰文化。

景颇族的传统服饰以手工编织的图案和色彩鲜艳的布料为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景颇族的婚嫁仪式中,新娘会穿上由母亲亲手织制的婚纱,婚纱上饰有各种花纹和图案,象征着美丽和吉祥。

在景颇族的节日和重要场合,人们也会穿上传统服饰,展示自己的风采和身份。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时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景颇族人开始放弃传统服饰,转而选择西式服装。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景颇族传统服饰的丧失和文化的同化。

景颇族的音乐舞蹈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颇族的音乐节奏独特,舞蹈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在景颇族的婚礼、丧葬和节日等场合,人们会跳起欢快的舞蹈,表达喜悦和祝福。

景颇族的音乐也以弦乐和打击乐为主,演奏技巧独特,声音悦耳动听。

由于现代音乐的流行和快速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少的景颇族人学习和传承传统音乐舞蹈,导致它们濒临失传。

为了传承和保护景颇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景颇族语言的教学,开设相关课程并编写教材,提高人们对景颇族语言文字的兴趣和认识。

可以举办各种语言文化活动和赛事,增强景颇族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景颇族传统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景颇族人民继续穿着传统服饰,并在教育系统和媒体中加强对传统服饰的宣传和推广。

国家级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遗产名录一、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代代相传的各种非物质文化形式,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习俗、知识与实践、手工艺技艺等。

与传统文化遗产相比,非遗文化更具有鲜活性和时代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社会裙体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遗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国家文化部于2006年推出了“国家级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遗产名录”,以便重点保护和传承这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国家级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遗产名录的意义1. 保护非遗文化国家级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遗产名录的设立,有利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非遗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可以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激励各地方政府、文化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传统文化的抢救性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传承非遗文化国家级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遗产名录的设立,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关注非遗文化,并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这样一来,就有利于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激励各地域开展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工作,让更多的人受益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遗产名录的设立,可以帮助我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这样一来,就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我国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三、国家级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与传承1. 保护措施(1)政策支持:国家相关部门会针对入选名录的非遗文化遗产提供政策支持,推动相关保护工作;(2)资金援助:国家将为入选名录的非遗文化遗产提供资金援助,用于保护和传承;(3)宣传推广:国家将通过各种渠道和活动,宣传推广入选名录的非遗文化遗产,增加其知名度和认同度;(4)监督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将对入选名录的非遗文化遗产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其得到有效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
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然而,人类进
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
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
种良好方式。

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
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
被淡化了。

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
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

在西方节
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
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

凤阳花鼓,云南花灯,
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
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
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
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

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

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

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

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