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设计研究_开题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设计研究_开题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设计研究_开题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1)由于我校位于三乡镇交界处和故县工业园区,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2)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决心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丰富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品德的发展,是一个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与其主动性有着必然联系。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因此,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研究“知行脱节”现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三、课题的界定

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课题中的习惯是指小学生的行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转化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行为方式。课题中的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设计好模式,引导小学生去模仿、去实践,

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为举止,最终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是指学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全面研究采取科学可行的行为和活动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和行为习惯,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时期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博览群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起一支教育思想端正、科研素养良好、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增强养成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实践磨练,对照评比等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维护校园和公共场所卫生、自觉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对农村学生的知、情、意、行加以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此项课题的研究,也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独特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同时必将对培养科研型的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尤其要研究“认识行为——习惯”是如何转化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明确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岁月,直至“终生”。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六:课题研究的评价办法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行为时,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我们采用全员评价,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无论谁评价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自己评,每周一次;学生评,每周一次;家

长评,每月一次;老师评,每月一次。以班为单位进行。学校少先队应结合日常工作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监督、管理和考评。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行动实践法”将成为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在新思路产生的过程中,更深刻反思原先养成教育方法的弊端,探寻养成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3、分析法:个案分析、观察分析、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大的。

4、调查法:要通过全面或个案调查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师生心态要求,及本地农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作全面了解: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八: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

2、科学性原则。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各个年级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实验研究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系统性原则。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阵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4、活动性原则。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循序渐进原则。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九、课题研究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利用班会、班队活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3)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品生.品社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认真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3、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强化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经常督促,直到巩固为止。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1)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具体包括班主任的班会课,少先队活动。(2)寓规范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3)寓规范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升旗仪式、值日、课间操、课间活动、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校外活动。(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利用一朝一夕,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使养成教育达到目的。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春游、秋游、扫墓、庆“六一”,庆元旦,特长生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献爱心”等活动。二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如:开展班级的小设计和小制作比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三是利用每周的文体活动课,让小组轮流组织设计比赛项目,如:拔河、跳绳、篮球、文艺小活动等等,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5.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及时总结,激励奋进。

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一是树立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在班上多表扬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精神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不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注意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让全体学生了解,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起到推动作用。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选题.立项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良好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

2.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2010年1月—2011年6月)1.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的实验与研究。?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在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生实际,寓“良好的行为规范”迁移于各科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养成教育在我心中”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严格的督促和训练。同时对

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评定,进行反馈激励,学生的良好习惯也会随之得到巩固并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摸索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模式,完成质量较高的论文。成果形式:论文、结题报告。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1月)

汇总课题研究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有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准备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接受课题结题验收。

十一: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主持人朱孟林负责课题研究的论证,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报告的撰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教育随笔,教学反思,学术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等。

课题成员韦友强完成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验收阶段成果,经验汇编等。

课题成员张丙军负责??在研究过程中及时督促与指导,进行阶段研究并形成理论研究成果等?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

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调查报告。(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势与方法的经验汇编。

十三: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

(一)内部条件: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较好的人员条件。

1.课题主持人:教育学本科毕业,他对教育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经验。

2.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既包括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也有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小组,这样的研究小组,既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学会管理班级和学生,又有利于教学相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3.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因此,能保证本课题在科学、高效的机制上进行。

(二)外部条件:

1.汤河中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教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

2.随着家庭教育的深入人心,广大家长必将越来越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配合,能形成合力,促进该课题的顺利研究与实施。

3.学校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保证,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办学特色,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

十四:主要参考文献1、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海豚出版社

2、青华编著《这样培养好习惯》延边大学出版社

3、邵夏珍编著《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国商业出版社

4、纪康保《细节教育》华文出版社

5、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问题教育》大众文艺出版社

河东区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类别:文科

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课题负责人:朱孟林

负责人所在单位:河东区汤河中心小学

上报时间:2010年6月7号

教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教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一、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 说明这个课题应该实行研究,自己有条件实行研究,准备如何展开研 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是再 次论证研究课题的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 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 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 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能够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 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实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 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实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 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 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 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能够看出今 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 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实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准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问题的提出 ①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②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③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 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实行了那些研究? ④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 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 有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 什么贡献? ⑤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 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关键词的界定。 (3)研究设计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内容: 1、课题负责人老师介绍研究此课题的背景、意义及预期目标等。 2、校长对此课题研究进行了补充说明,强调了研究此课题对县大柳塔第一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鼓励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实事求是地去完成,不要敷衍塞责,要为课题研究负责,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负责。课题研究方面遇到困难或麻烦应及时上报,校领导配合你们尽最大努力去克服。 3、、两专家就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原则、方法、研究过程和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此课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评估。 4、老师最后代表课题组做了研究此课题的表态发言。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课题研究的题目:《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养成教育的含义及特点。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 2、小学生和家长对养成教育的理解,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3、小学生家长的走访。主要以养成教育走访记录表的形式进行。 4、总结交流分析。主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 5、形成研究成果。主要以实验论文的形式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学习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迪 一、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状 随着社会的展,人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可是人的精神生活却由于面 更多的,往往无所适从,青少年是人成的关期,更容易受外界境的影响。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我的中学生,了能融入生存争日益残酷的未来社会,他只能放弃一 切,努力学。他以感受到生命的快、美、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一些不能适学校生活和一些敏感的孩子,更深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他找不到生命存在的价,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有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了生命,近几年大量的生道端。不理解 的是,与自己生命的相伴随的是人生命的,他人的生命缺乏尊重和容,使得敲、欺,甚至流血等暴力事件有生:一血淋淋的惨令人震惊和痛心。学 生象一棵棵久旱的小苗,切盼望着心灵的、情感的交流、人生的指引??生命教育是人痛定思 痛之后学校教育出的呼。 生命教育思想由美国学者杰·唐·化特于 1960 年首次提出,几十年来,生命教育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展,但中国大起步晚。是因受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国内特在一些落后地区是影响甚微。 二、本研究目的、意 生命教育目的在于促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的展,通青少年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展知的授,他生命的意有一定的,珍惜和珍重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并青少年在受教育的程中,培养他人及社会的心,使青少年人格得全面展。生命教育是由中小学生涉及吸毒、自、人等直接危害生命健康事件 的增多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了教育学生要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但随着社会的展和人 的深入,生命教育的思想已逐开始突破当初。从珍惜生命、保生命的物理保 出,开始求更广和深的展空。特是教育本身存在的反思。深化教育改革,生命教育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心;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理解、珍、关、敬畏与欣是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自然三种关系中得以体。 三、本的新之 1、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和践大起步晚,在少数学校开始行方面的,但于起始段,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奔走、呼吁”等理探的面,缺乏 可操作性。本把知面的构想真正化可操作的行,使关生命教育在 生物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施。本参考国内外已有生命教育教材,合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在生物教学中挖掘学生行生命教育的光点,学生渗透关生命教育。 2、本学生的直接参与和身体,提出使学生成“ 自己”作关生命教育的价期望。提出“ 好每一天”作成自己的生命焦点。 3、本学生的学程,学生的直接参与活和身体,引学生通“生命故事”交流自己的生活、自我、生命体和生命追求以及自己他人的生命、

(完整版)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开 题 报 告 马庄镇芍药山小学课题组 2015、6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 费县马庄镇芍药山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人生的学习、生活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当今的时代,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教学生会学习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而会不会学习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习惯不好,则学生自觉性差,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消极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的小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综上所述,我校确立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践研究,必将有其深远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4)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第一,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格式: 《》课题,是XX职教中心专业部中报学校的校木教研课题,经学校 批准,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如下:一、木课题选题的依据 写清木课题研究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二、木课题研究的条件写清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一是写清背景条件;二是写清基 础条件(从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进行说明); 三、木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四、木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般采用的有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六、木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公开发表 七、木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准备阶段:什么时间课题中报、收集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学习相关。 2、实施阶段:什么时间开题、执行计划、开展研究、收集、整理课 题各项活动的资料、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上报学校。 3、总结阶段:什么时间总结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八、木课题组成员分工,即组织机构。 拓展知识:范文 1、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⑵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认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M)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⑸为完成课题己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⑺主要参考文献。 2、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3、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⑴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①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②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③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④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指导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批准号: 学术顾问:XXX XXX 课题承担人:XXX 所在单位:XXX中学 2012年8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时间:2012年8月10日上午9时地点:XXX中学会议室参与人员:校长XXX、副校长XXX、教务主任XXX及XXX中学语文教研组老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语文新课改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新课程理念如雨后春笋,遍布语文教学百花园,语文课堂从此尝试力改一言堂、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广大语文教师从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社会舆论责难声中进入更新一层的学习、实践、总结。于不断深刻的反思中丰富着新课程改革之理念,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专家因此脱颖而出,他们以炽热的激情诠释着语文教学的理论、实践,书写着语文教学的华美篇章。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广大语文工作者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有建树而具有实践性的成果仍不多,故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也鉴于目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情势,我们课题组同仁觉得有必要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效率之一系列途径,构建师生之间知识的良性互动模式,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而尤为重要之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喜爱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在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科学组织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实验假设

开题报告 体验式生命教育 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体验式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和倡导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生命教育的开端。从研究领域来看,关于生命教育,很多学者都生命教育展开研究发表过不少观点,许多学校和相关机构也开始在实施生命教育,但从体验式角度进行生命教育研究的个案和经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及课题研究方向,找准切入点,提出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体验式生命教育”,力求突破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并推广其价值性。所以我们郑重申请了此课题。上级教研部门审核通过了此课题,并给予了立项。这对我校课题研究给予了正面的肯定,此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对我校的发展是深远的,恳请专家为我们点亮前进的明灯。接下来,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作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与研究准备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式下,校本课程的研究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的价值体现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它必须以人的发展为起点,以学校的主客观因素为前提,从而有目的、分阶段地具体展开,校本课程要能凸显自身特色。为此,我校全面分析主客观因素,更切合实际地展开此项课题研究。 1、 客观的经济、文化、地理因素。 顺德区是珠三角主要的工业区之一,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同时,我校地处城乡合部,学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民工子女,生源流动性大。这些流动儿童由于其自身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等原因,表现为缺乏主动性、适应能力、自身体验和生命意识单薄。由于他们往往会呈现出自卑、孤僻、沉默寡言、暴躁、随性等不良性格。

2、 主观因素: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展开特点 我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新时代、新社会接轨,但由于受传统的课程制度观的影响,体现在教师的课程设计没有更好地打破原有的大统一的课程体系,脱离了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学习,以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学生依旧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其次,课程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综上所述,“体验式生命教育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的提出既符合当代三级课程的发展方向,又是提高我校学生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的准备 我校2012年正式被批准挂牌成为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特色培训示范基地的“生命彩虹联络点”示范学校,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已经一年。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对该活动相当重视,校长多方奔走,自筹经费多次聘请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专家到学校指导研究工作。并促成了学校和《珠江少年杂志社》合作,在2012年3、4月份联手组织了六年级“小鬼当家”、五年级“出行so easy”、四年级“小眼看民 生”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取得的成果也非常显著。目前,广大教师正携手共进,积极投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中,争取达到预期的成果。 2、 课题的界定 “小学体验式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已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社会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世界的丰富性,培养学生独立审视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活动或历程,并且在这样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从而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JYKT2014052__ 课题名称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品德、社会 主持人高丽 所在单位叶县昆阳镇第一小学 填表日期2014 年10 月 平顶山市教育局制 2014 年9 月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开题活动建议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 2 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6 年8 月15 日 会议地点:叶县昆阳镇小学会议室 主持人:xxx 评议专家:县教研室副主任魏巧玲教研员康俊彩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业务副校长、教科研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活动简况: 1. 开题活动主持人介绍课题立项情况并进行课题研究总动员 2. 课题组主持人介绍课题的有关情况 ①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现状 ②我校品德行为方面的有关情况 ③课题组成员的基本情况 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的目标 3.评议专家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持人4. 主持人进行总结并要求学校支持配合,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 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以内,(可加页)。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的研究 研究内容: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及成因; 2、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 3、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律和方法; 4、探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影响。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运用前人提供或留下的文献资料,吸收借鉴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不断进行深化研究。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者论著中吸取营养和材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验研究法:本课题拟在本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学校成立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点面结合,在点上进行实践,在面上进行理论和方法指导。 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拟采访和调查一些杰出人物,了解习惯养成对成功人物成 长的影响,以及她们如何看待习惯与成功的关系,还要采访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经验 的典型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问卷调查法:本课题拟在本学校发放开放式问卷,了解教师在行为习惯培养方 面的意见。同时,还要在全校选出优秀学生、普通学生、学困生约500余名,对 他们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获得对比性数据及相关性数据。 研究人员的组织、分工: 组长:xxx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 程,负责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成员: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教学科研,大量的先进教学设备大量进入学校教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传统的教学装备的不足也凸显出来,日常教学的数码化、系统化成为教学方法的新趋势,分享型教学也是在这基础上诞生。下面是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篇【一】 一、课题名称 二、研究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五、课题实行方案与进度 六、已参考文献 范例: 关于“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研究” 的开题报告 谭明义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游泳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竞技体育项目;也是全运会、奥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中仅次于 田径的第二大比赛项目。我国各体育强省都非常重视竞技游泳项目的发展。 江苏是我国的体育强省,竞技游泳也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 代初涌现的优秀运动员林莉、王晓红不仅夺得过全运动会游泳比赛的金牌,还曾夺得过奥运会和世界游泳锦标赛等重大世界比赛的金牌。但随着林莉、王晓红等优秀运动员的退役,我省游泳项目在国内便逐渐失去了竞争地位。第8届全运会以来我省未能夺得1 枚游泳 项目的金牌就足以说明了我们的游泳项目在国内已处于落后水平了。近年来,随着社会 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游泳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游泳竞赛规则的不断改变,促进

了竞技游泳技术新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竞技游泳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大批游泳世界纪录连年被刷,尤其是重大的世界性的游泳比赛,不仅会有大批新游泳世界纪录诞生,而且还会出现多人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激动人心的场景。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更具合理、完美,比赛中战术制胜的因素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展对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技、战 术特点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把握当代世界游泳技、战术的主流特点,发现我们的不足,找出我省竞技游泳项目落后原因,更新游泳理念,完善和丰富游泳研究的理论,修订我省游泳项目发展规划、提高我省竞技游泳运动整体水平、重塑江苏游泳辉煌、备战下届全运会,实现两个率先,保持体育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有关专门研究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技战术方面的文献尚不多见,尤其是游泳战术方面的研究更是罕见。相关的研究也都是一些较早期的、或是较零散的、或是较个性特征方面的研究。 如:国内外有影响的专著当属康西尔曼的《美国游泳技术训练》、温仲华的《游泳教学的科学》;有影响的教材当属冯妙宛主编的《游泳》。这些专著和教材虽都较详尽的论 及到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但这些专著和教材所论及的均是90年代以前的优秀游 泳运动员的技术,不具时代特征、未能反映当代游泳运动技术发展的特点。 再如:经中国期刊网检索,共检索到88篇有关技游泳技、战术方面的研究文献,其 中95年以后的文献仅14篇。在14篇文献中,有9篇是关于游泳出发、转身技术或某 一单一泳式技术的研究;仅有5篇是关于战术方面的研究,而这5篇战术研究文章又主要 是针对某一优秀游泳运动员或某一单项游泳比赛战术去进行研究的,不具全面性、主流性和共性特征、未能全面反映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的共性特点和主流特点。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对近几5届奥运会和近5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的获奖(前3名)运动员技术和参 赛战术的研究,探究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共性主流特点和参赛战术运用规律。为更新我省游泳训练观念、提高我省竞技游泳技、战术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 1 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技术特点 1.1 优秀游泳运动员出发技术特点 1.2 优秀游泳运动员途中游技术特点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五五”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

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 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 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 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

开题报告 体验式生命教育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体验式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和倡导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生命教育的开端。从研究领域来看,关于生命教育,很多学者都生命教育展开研究发表过不少观点,许多学校和相关机构也开始在实施生命教育,但从体验式角度进行生命教育研究的个案和经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及课题研究方向,找准切入点,提出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体验式生命教育”,力求突破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并推广其价值性。所以我们郑重申请了此课题。上级教研部门审核通过了此课题,并给予了立项。这对我校课题研究给予了正面的肯定,此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对我校的发展是深远的,恳请专家为我们点亮前进的明灯。接下来,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作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与研究准备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式下,校本课程的研究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的价值体现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它必须以人的发展为起点,以学校的主客观因素为前提,从而有目的、分阶段地具体展开,校本课程要能凸显自身特色。为此,我校全面分析主客观因素,更切合实际地展开此项课题研究。 1、客观的经济、文化、地理因素。 顺德区是珠三角主要的工业区之一,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同时,我校地处城乡合部,学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民工子女,生源流动性大。这些流动儿童由于其自身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等原因,表现为缺乏主动性、适应能力、自身体验和生命意识单薄。由于他们往往会呈现出自卑、孤僻、沉默寡言、暴躁、随性等不良性格。 2、主观因素: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展开特点 我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新时代、新社会接轨,但由于受传统的课程制度观的影响,体现在教师的课程设计没有更好地打破原有的大统一的课程体系,脱离了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学习,以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学生依旧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其次,课程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开 题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解决主要问题 1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着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凝集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者,未成年人代表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对健全学生人格举足轻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它不仅是学校德育内容的基础,更是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点。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的,片面追求考试得高分;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学方法则是频繁考试,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在分数高压下,学生负担过重,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力求改变这种状况,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尤其是今天,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环境的日益凸现,各种思想文化潮流间的相互激荡愈演愈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文明礼貌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谈心、观察,发现单亲学生人格不健全的原因及道德素养不高的原因;(2)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部分学生道德素养不高的原因;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xx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结合教育部 长周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关于“农村 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严峻”的讲话,本课题组力求通过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促进问题生大面 积转变,为支援他乡经济建设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近些年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农村留守子女这个 群体的成长,也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题组成员愿为此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务求有 所建树,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推而广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组主研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60%的主研人员为中学高级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曾获国家级、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对本课 题有着深厚的研究兴趣,在论证选题过程中已搜集了大量资料,有关工委、教委和街道办领导的关怀,有县教研室的专

业支持,有学校在人力物力的保证,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充满了信心。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理论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是新时期的产物,对他们 的教育尚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本课题应创造性地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2、实践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新课题, 怎样在这个新领域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倡 导老师们努力进行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 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 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留守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留守家庭学生研究寻

2020年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以下是为大家的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希望大家能喜欢。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钱理群十分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他曾说“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 但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因多种原因过多地奉行着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学生在应试制度挤压下、快餐文化冲击中,泯灭了尊贵的思想,钝化了丰富的心灵,丧失了审美和创新的多种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了“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但跟古典诗词教学比,现代诗歌教学不但艰难,甚至已经到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最边缘。因此,在高中学段,研究现代诗歌教学意义重大。

恢复现代诗歌作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补充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丰富高中语文优秀现代诗歌作品思想内涵,细化选修课程系列1“诗歌与散文”的操作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大量优秀现代诗歌作品过程中,学习掌握高效鉴赏现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最终能诗意地把握语言、感受生命、彻悟生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二、界定解读 1、现代诗歌:主要指中外诗歌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故所选诗歌,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 2、教学研究:在充分考虑现代诗歌文体特点基础上,侧重两方面研究:一是现代诗歌在语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导学习掌握读诗、品诗、悟诗乃至尝试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设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所选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为例,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最基本的鉴赏现代诗歌的方式方法。

生命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附件3 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_________ 课题类别____________综合类_ 课题名称_________生命教育研究 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 所在单位_ 填表日期_____ 2017年4月10日______ 2014年9月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开题活动建议由市教研室课题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800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实施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为了学生生命的茁壮与健硕、鲜活与灵动、纯净与高贵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教育走向“生命关怀”的起点和突破口,是提升受教育者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只有全体国民的生命质量提高了,温家宝总理提到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才能变为现实。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升学成才,忽略了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生命问题。如缺乏基本的生存常识,不懂得保护生命;没有正确的生命态度,不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没有敬畏生死的观念,无辜地伤害生命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引导他们增强生命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提升生命质量,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共识,研究生命教育也成为学校的一个严肃课题。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 2011年5月11日开始,我校承担了胶州市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学校特举行开题会。 一、课题提出背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 "学习习惯"的界定: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案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案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案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措施: 该课题申报成为胶州市立项课题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把它当作主课题来抓,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澄清认识、提高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精选组员,优化人力资源 要使本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关键是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底蕴,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队伍。课题组开始成立时,学校与课题组成员签定了《课题申请报告》《课题研究任务书》,对课题组成员的职责,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他们认真参与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吸收了一批优秀教师来参于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课余充电,提高科研能力 1、强化理论学习 (1)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订阅两种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 (2)邀请专家、领导进行讲座,把新课程、教改的信息及时传达给老师; (3)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4)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 2、参与各类培训 (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让课题组成员能自己进行课件设计,提高课堂教案效率; (2)到外事市以及周边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外出教师回校后,向课题组成员汇报学习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