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

1.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1)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每个企业的资本都是独立发挥作用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这些独立经营、发挥着资本职能的资本叫做单个资本或个别资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达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市场,互相提供需求和供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或者是社会总资本。

(2)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或者说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2.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度为单位)所生产的全部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也就是社会商品资本的总和。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因为社会总产品,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形式分为c、v、m,按物质形式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3.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品不断实现以及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得到补偿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

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的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过程消耗的预付的不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获得剩余价值,以便继续预付资本进行生产。

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出售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的前提,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的关键。如果消耗掉的预付资本价值不能收回,或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不能买到新的事物加以补偿和替换,社会再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就会发生中断和萎缩。

(二)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2]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部分构成,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它指明了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由三部分构成: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三)简单商品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按规模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类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则是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当作追加的资本使用,用于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2.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

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外延扩大再生产是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以及生产要素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扩大再生产的生产方式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往往是以一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为辅来扩大生产规模的。

(四)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意义[3]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4]

基本条件:Ⅰ(v+m)=Ⅱc,即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应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这一公式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要正常进行,两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1.Ⅰ(c+v+m)=Ⅰc+Ⅱc

2.Ⅱ(c+v+m)=Ⅰ(v+m)+Ⅱ(v+m)

3.Ⅰ(v+m)=Ⅱc

(五)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5]、实现条件及其意义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在社会总资本中,必须为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提供追加生产资料,以及提供追加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这样,扩大再生产要现实地进行,必须具备下列两个前提条件(物质条件)

(1)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公式:Ⅰ(v+m)>Ⅱc

(2)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公式:Ⅱ(c+m-m/x)>Ⅰ(v+m/x)(其中,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资本家用了个人消费的部分,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则为m-m/x。积累的部分在再生产中,一部分用于追加的生产资料,即△C;一部分用于追加的了可变资本,即△V)

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Ⅰ(v+Δv+m/x)=Ⅱ(c+Δc)

(2)Ⅰ(c+v+m)=Ⅰ(c+Δc)+Ⅱ(c+Δc)

(3)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意义[6]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的平衡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社会主义再生产同样适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再生产要正常进行,也必须符合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基本比例关系,即所要求的实现条件。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存在的种种难以克服的矛盾,制约着这些比例关系的顺利实现。

(2)资本的循环周期、再生产对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指导意义:从微观上讲,企业要顺利发展,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要保证资本循环顺利完成的条件。其次要减少资本的周转时间,加速固定资本的折旧。从宏观上讲,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适时地进行结构调整,保证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

(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7]

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有:危机期间,商品大量积压或被人为毁弃,大批工厂减产、停工或倒闭,生产急剧下降,工人大批失业,金融企业倒闭,信用关系崩溃,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是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它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紧密联系,一般说一个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繁荣)四个阶段。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危机政策和措施的作用,近几十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阶段性不像以前那么明显,经济危机间隔时间也呈现不规则状态。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与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联系在一起,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暂时的、强制性的解决形式。危机的爆发缓解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立,通过破坏生产力这种强

制性方式实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短暂平衡,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继续。但是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的矛盾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得到发展。

复习建议

本部分主要讲述了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有关内容。从历届真题看,命题范围基本涵盖了所有知识点,特别是在2000年理、2006年中,考察了运用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分析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本部分仍存在继续命制大题的可能性,请考生注意!

模拟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社会总产品

D.社会总资本

2.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运用的是

A.资本总公式

B.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C.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D.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3.再生产需要两大部类之间,各生产部门之间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B.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C.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

D.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4.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

A.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

B.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生产资料

D.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比生活资料生产周期长

二、不定项选择题

5.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内容包括

A.生产消费

B.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

C.个人消费

D.与个人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6.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B.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D.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是否发生变化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7.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依靠

A.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

B.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

C.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

D.科学技术的进步

8.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

A.追加的生产资料

B.追加的折旧基金

C.追加的消费资料

D.追加的货币资本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作用是

A.阻碍了资本的集中

B.加快了资本的集中

C.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D.强制地恢复已严重破坏的经济比例关系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ABCD

6.BC

7.BCD

8.AC

9.BD

[1]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2001年文)

A.价值如何增殖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剩余价值的实现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AC,1991年文)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E.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不变

[3] 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BCDE,2002年理)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

动力

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 1989年理)

A . I ( v + m ) = Ⅱc B.Ⅰ( v + m ) >Ⅱc C . I ( v + m ) < Ⅱc D . I(c+v ) = Ⅱm

[5]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C,2004年)

A.Ⅰ(V+M)=ⅡC

B.Ⅱ(V+M)=ⅠC

C.Ⅰ(V+M)>ⅡC

D.Ⅱ(V+M)>ⅠC

[6]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采取的对策。(分析,2000

年理)

【答案要点】(1)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者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应保持平衡。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原理,应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的现行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7]【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B,2002年理)

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2】自2002年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的奶农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之后,进入夏天,浙江一带也出现有奶农把鲜奶倒入污水沟,有时一次倒鲜奶达14吨,当时,地方兽医站工作人员出外联系鲜奶收购企业,但收效甚微。2005年8月11日,陕西省某些地方也出现奶农把鲜奶倒入污水沟,地方政府找到相关企业收购,价钱1.2元每公斤,如此低的价格,此企业到最后竟也停止了收购。人们不仅要问难道中国的鲜奶多的喝不完吗?并非如此,欧洲一些国家,人均年食用乳制品达97公斤,而中国人均年食用乳制品仅7.9公斤。前几年大批农民养殖奶牛,可生产大量鲜奶,许多企业加入了制作奶制品行业,许多产品甚至不合格就进入市场,使消费者不敢购买,导致奶制品销量下降,因此,企业收购鲜奶的数量大幅降低,造成奶农的鲜奶过剩。(论述,2006年)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牛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3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3分)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4分)

【答案要点】

(1)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3分)

(2)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人们过多、过快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2分)这个案例还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1分)

(3)由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对市场风险足够的认识,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导和服务。如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采取优惠措施,帮助企业和奶农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4分)(注:如果考生提出的措施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根据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马克思根据以下公式: Ⅰ生产资料 +m + c v 6000 1000 1000 4000= Ⅱ消费资料 +m v + c 500 3000 500 2000= 为了第二年的社会生产能够继续进行,这两大部类的产品都必须实现。社会总产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交换而实现的。 首先,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一部类中的4000c,在实物上是由各种生产资料构成的,在价值上它代表本部类已经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生产中消耗了的4000c必须用新的生产资料来补偿,而第一部类本身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因此,这部分产品可以通过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而得到实现。 其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中的产品500v+500m,在实物上是由各种消费资料构成的,在价值上代表本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500v是工人的工资,需要购买消费资料;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500m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也需要购买消费资料,而第二部类本身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因此,这部分产品同样可以通过第二部类的相互交换而得到实现。 再次,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交换,第一部类还剩下1000v+1000m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在价值上代表本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它是用于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个人生活消费的消费基金,但这部分产品在实物上都是生产资料,无法在第一部类内部实现,而必须与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相交换。同时,第二部类剩下的2000c的产品,它们在价值上代表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需要用生产资料来补偿,但这部分产品的实物却是消费资料,无法在第二部类内部实现,必须与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相交换。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使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得到了个人消费所需的价值2000的消费资料,而第二部类的资本家得到了生产需要的价值2000的生产资料,并使:Ⅰ(1000v十1000m)和Ⅱ2000c两部分产品都得到实现。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Ⅰ 4000c + 1000v +1000m =6000 生产资料

金融市场体系与社会资金流动

金融市场体系与社会资金流动 ——兼议当前债券市场运行的若干问题 中国工商银行计划财务部副处长张伟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呈现许多引人注目的现象,中长期债券利率持续走低、凭证式国债发行供不应求等等,这些现象所蕴藏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了单一的债券市场范畴。要揭开债券市场运行中的层层面纱,就有必要把债券市场放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加以研究,即从金融市场体系的角度去了解、把握社会资金流动的脉络。 趋利避险是资金流动的本能,正是若干经济主体依托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运作的套利行为,才汇聚成了一段时期、一定背景下社会资金流动的种种态势,由此带动了整个市场体系中各个金融品种的此起彼伏、潮起潮落。鉴于篇幅所限,本文对金融市场体系的定位主要指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主渠道,三个市场间的多向资金流动可用下图表示。

由于分析视角的不同,对金融市场的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市场交易与价格波动,侧重于技术面分析;二是资金供求形势和机构投资者行为,侧重于资金面分析;三是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政策导向,侧重于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分析。与上述对金融市场体系的定位相关联,本文论述将主要针对第二个层次。 一、信贷市场——债券市场的关联性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对其债券投资行为的研究无法脱离信贷市场运行的背景。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视角看,商业银行的资产可分为四类:一是备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存放央行款项),二是信贷资产,三是债券资产,四是无息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等财务性资金占用)。备付资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资金备付率水平,无息资产属于商业银行财务控制和压缩的目标,因此信贷资产、债券资产是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主要类型,且对一定数量的新增资金来源来讲,两者呈相互替代的关系。随着信贷市场出现收缩,商业银行存差的不断扩大,必然会增强商业银行资金进入债券市场的意愿。信贷市场收缩越明显,存差缺口越大,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中债券投资的倾向越强,从而导致债券市场资金供应量的持续增长和债券利率下行。 信贷市场的收缩现象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信贷市场收缩主要源于以下三点: (一)信贷市场有效需求缩减,抑制了商业银行贷款投放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方面。所谓价值补偿,就是社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如何出卖,实现其价值。的问题。所谓实物替换,就是资本家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其原因是:(1)只有把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预付资本的价值得到补偿,才有可能去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只有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全部买到,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价值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销售商品,收入货币;实物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付出货币,购进商品。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平衡在实践当中就是收支平衡。马克思把这个叫做货币回流规律。因此,也可以说货币回流规律是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收支平衡在再生产公式中表现为纵横平衡。通过纵横平衡这一现象可以把再生产公式演绎为再生产平衡表。从而可以把再生产公式不能包容的n 多个分部类的收支平衡反映出来。是对再生产理论的一大发展。 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系统阐述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包含

了许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也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货币作用 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是先完成货币资本积累,然后运用这些资本去购买相应的经济资源,使之变成生产要素,进而组织生产。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初期至2007年底,资金问题仍然是全国各个地区以及各个部门发展经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在发挥作用。 另外,完成了货币资本的积累还需要货币资本的大量集中必须运用于购买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要素,这才会使货币成为再生产的起点。同时,又要合理安排货币资本的结构,否则就是对货币资本积累的浪费。2008年第一季度,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一些经济问题有所凸显,比如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居民消费价格受灾害等影响上涨较快等。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1万亿元,同比增长 10.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针对这一状况,央行2008年以来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2个百分点,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3月末余额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

试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 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经济管理二班闫晓飞)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详细论述了他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尖锐,经济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所以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的。 关键词: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主要内容现实意义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概述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当作个别的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即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假定了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但未进一步考察它们。而这些未考察的内容,正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要研究的。 资本积累理论中考察的是个别资本,生产过程,这里考察的是社会总资本,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前面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这里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简单再生产。社会总资本亦称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单个资本与社会总资本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 (二)社会再生产的起点① 社会再生产为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但是,再生产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起点不是自给自足形态下和计划经济形态下的以多种必须的生产要素以实体形式的直接集中,而首先以资本积累特别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存在。 《资本论》对货币资本的作用、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有专门的论述。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作用有二: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是商品生产为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启动力,也是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动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流动资本上。全部预付资本价值,即资本的一切由商品构成的部分——劳动力、劳动资料和生产材料都必须用货币先去购买。第二,适应着生产资本的一定规模,必须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与它并存的货币形式的资本存在,以便在商品售出之前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支付工资,这是保证生产连续性和正常周转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货币作用的分析,进而对货币资本重要性的阐述,实际上揭示了市场经济形态下货币资本积累是再生产的起点这个一般规律。因此,鉴于市场经济以商品交换 ①马克思.资木论第一卷.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第6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习题及答案)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一、单选题 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是:A A.I(v +mx+△v)=II(c+△c) B.I(v+m)=II c C.II(c+m-mx)>I(v+mx) D.I(c+v+m)=II c+I c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B.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 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D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B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产品供过于求的危机 D.资金不足的危机 4.经济危机的根源是:B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产销脱节 D.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失调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 A.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绝对过剩 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7.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B A.萧条 B.危机 C.复苏 D.高涨 二、多选题 1.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分为:AB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 C.发展资料 D.享受资料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BC A.I(v+m)II c C.II(c+m-mx)>I(v+mx) D.II(c+v)>I(v+m) 3.在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公式I(v+m)=II c中,其中的II c:AC A.其实物形式是消费资料 B.其实物形式是生产资料 C.是与第I部类交换实现的 D.是与第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4.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I(v+m)=II c B.I(c+v+m)=I c+II c C.II(c+v+m)=I(v+m)+II(v+m) D.II(v+m)=I c 5.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阐述了反映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是:ABCD A.关于剩余产品是积累的唯一源泉的原理 B.关于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原理 C.关于第I部类和第II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原理 D.关于在技术进步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浅谈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再生产理论研究对象货币作用积累与消费经济结构论文摘要: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到第三卷中逻辑缜密地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有助于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各部门保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不管生产过程的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他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就是再生产过程。”马克思的这一段话揭示了再生产过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就将在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协调比例均衡和社会三大产业关系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概述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当作个别的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即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假定了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但未进一步考察它们。而这些未考察的内容,正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要研究的。 总之,在前面资本积累理论中考察的是个别资本,生产过程,这里考察的是社会资本,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前面考察的重点是资本

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这里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简单再生产。社会资本亦称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马克思说:“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二)社会再生产的起点 “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他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就是再生产过程。”所以,再生产为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但是,再生产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起点不是自给自足形态下和计划经济形态下的以多种必须的生产要素以实体 形式的直接集中,而首先以资本积累特别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存在。 《资本论》对货币资本的作用、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有专门的论述。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作用有二: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是商品生产为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启动力,也是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动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流动资本上。全部预付资本价值,即资本的一切由商品构成的部分——劳动力、劳动资料和生产材料都必须用货币先去购买。第二,适应着生产资本的一定规模,必须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与它并存的货币

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姓名:王艳 班级:10级市场营销二班 学号:100412224 上课时间:周四晚上 摘要: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到第三卷中逻辑缜密地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有助于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各部门保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会资本再生产,前提,研究对象,基础,矛盾,解决方法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前提。马克思根据使用价值的最终用途,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相应地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同时,又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从价值上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这三部分价值是同每个生产部门、每一企业、每一产品的价值组成相一致的。 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和每部类产品的价值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创立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个重要前提。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当作个别的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即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假定了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但未进一步考察它们。而这些未考察的内容,正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要研究的。 总之,在前面资本积累理论中考察的是个别资本,生产过程,这里考察的是社会资本,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前面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这里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简单再生产。社会资本亦称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马克思说:“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I(v+△v+m/x)==II(c+△c) ,此公式中字母x代表什么意思,m/x是什么意思? X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比例,m表示利润,可以用来投资和消费,m/x表示第二部类中的产品用于扩大消费的那一部分,m-m/x用于扩大投资。 在简单再生产中,我们知道,产品的价值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即c,v,m.分别被分配为成本,工资,利润。我们假设,生产规模不会扩大,v,m全部用于消费,而c则用于补偿生产耗费。同时,由于第一部类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资料,第二部类也只能向第一部类购买生产资料,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交换关系。为了保证生产和消费的顺利进行,必须满足公式I(v+m)=II(c),也就是两方保持合适的产量比例。 再简单再生产中,所有产品刚好全被用与生产和消费所需,没有积累,生产不能扩大。为了扩大生产,就要有多出来的产品,需要更多的生产资料,发更多的工资,这一部分的投资来自于利润,也就是m被分成两部分,m/x用于消费,x可以是任何数,表示几分之几m。于是就被划分为c,△c,v,△v,m-m/x,m/x。 同样的,两方要保持一个等量关系,于是就形成新的等式I(v+△v+m/x)==II(c+△c) 关于考研政治的社会资本的扩大大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怎么理解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其中有一个是I(V+M)>IIC,意思就是说生产资料部类所 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外,还有剩余。也就是说还要剩余一些多余的能实现再扩大生产,实现条件就是说,生产资料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刚好等于消费资料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这只是其中的几个式子,还有其他就不一一列出了,你可以多看看书,理解下,其实还是很好理解的,记住几个公式,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能理解它,有机构成啊,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等等,不过你放心拉,这类题一般都出来选择里,还是很好做的,相信你考了大学,这点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应该是很快就能明白的。 答的好要加分哦,呵呵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与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区别 简单再生产 (1) 社会再生产按规模是否发生变化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2)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数量不变,再生产只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 (1)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资本积累作为追加的资本投入生产,追加的资本包括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在分析单个资本流通过程基础上,本章考察个别资本的总和,即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从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条件中,来描述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过程,从而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内在矛盾和这些矛盾所导致的经济危机。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的构成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区别 (一)个别资本的涵义及其影响 1、个别资本是以一定产权形式存在并分属于不同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的资本,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 2、存在方式:以一定产权形式独资或联合形成完整的企业资产。 3、个别资本的行为方式及其影响: (1)个别资本的投资、生产、运行及管理在市场上是由其经营者独立决策,即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 约束的独立市场主体的活动和行为。 (2)任何个别资本的运行都会与其他个别资本发生联系,因为整个生产和交易的市场都是在分工条件下由千百万个个别资本相互的联系构成的有机体。个别资本的行为方式是理性的、自主地、自觉的。 (二)社会资本的涵义 1、社会资本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所组成的总和。或者叫社会总资本。 2、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的不同:虽然个别资本运行行为是理性的、自主的、有计划;但由此构成社会资本的运行则是自发的、自然的、无计划的。 3、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比较: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点 个别资本社会资本 运动内容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运动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货币资本、生产资

资本、商品资本等三种循环形式本、商品资本等三种循环形式 运动过程购买、生产、销 售三阶段,生产 和流通过程统一 资本价值增值 运动目的购买、生产、销 售三阶段,生产 和流通过程统一 资本价值增值 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不同点生产消费 以及与此 相适应的 资本流通 只包含既包含个人消费不包含也包含

第章: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第六章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第一节社会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第三节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六章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一般规律; 明确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以及内部保持一定 的比例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第六章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本章教学重点 ▲社会资本运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经济危机等概念;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中品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本章教学难点 ▲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第一节社会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 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三、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1) 1、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含义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或称社会资本。 2、社会资本的运动(1) ⑴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含义: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就形成社会资本的运动。 ⑵社会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的共同之处 ①运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②运动都要经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③运动过程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2) 2、社会资本的运动(2) ⑶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的不同: ①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还包括个人消费。考察个别资本运动时,可以不分析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但考察社会资本的运动就不同了,工人和资本家购买消费资料的过程,也是生产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出售消费品,把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社会资本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资本运动必然要包括个人消费

政治经济学第七讲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要点

第七讲 社会总资本指以社会分工和社会交换为基础,分布在全社会各个部门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个别资本的有机总和。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总资本经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运动所生的全部产品。社会总产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是社会总商品,具有价值和用价值。 社会总产品在使用价值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生活资料),与此相应,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第一部类(Ⅰ);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称为第二部类(Ⅱ)。 产业结构的平衡首先包括三次产业各自内部的平衡。所谓三次产业是按照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来划分的。 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等行业,该产业的劳动对象以自然要素为主;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该产业往往以初级产品为劳动对象; 第三产业为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旅游、商贸、金融保险、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等行业,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往往是非实物性的服务产品。 经济总量的平衡是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过程中实现的,供求平衡意味着买方力量与卖方力量的均衡。如果供给长时期大于需求,那么买方在市场上相对处于有利地位,我们把这种市场情形称为“买方市场”。如果供给长时期小于需求,那么卖方在市场上相对处于有利地位,我们把这种市场情形称为“卖方市场”。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 (1)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 (2)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商品流通; (3)不仅包括预付资本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1)把社会生产分为第Ⅰ与第Ⅱ两大部类,因为社会总产品从使用价值形态上按照最终用途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分为c、v、m三个组成部分。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与补偿。由于社会总资本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而社会总产品则是社会资本运动的最终成果,因此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其经过流通进入消费,从而在使用价值上和价值上都得到各自的补偿。社会资本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关键是总产品能否在市场上得到实现(物质补偿+价值补偿)。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Ⅰ(v+m)=Ⅱc 基本实现条件,两大部类之间交换,关键 前者:第Ⅰ部类劳动者和资本家所有者为满足生活性和生产性消费需求而持有的价值,使用价值形态是生产资料; 后者:第Ⅱ部类在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使用价值形态上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 1.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1)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每个企业的资本都是独立发挥作用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这些独立经营、发挥着资本职能的资本叫做单个资本或个别资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达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市场,互相提供需求和供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或者是社会总资本。 (2)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或者说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2.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度为单位)所生产的全部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也就是社会商品资本的总和。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因为社会总产品,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形式分为c、v、m,按物质形式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3.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品不断实现以及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得到补偿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 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的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过程消耗的预付的不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获得剩余价值,以便继续预付资本进行生产。

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出售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的前提,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的关键。如果消耗掉的预付资本价值不能收回,或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不能买到新的事物加以补偿和替换,社会再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就会发生中断和萎缩。 (二)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2]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部分构成,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它指明了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由三部分构成: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三)简单商品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按规模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类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则是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当作追加的资本使用,用于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2.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 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外延扩大再生产是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以及生产要素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一、名词解释 个别资本、社会总资本、个别资本运动、社会资本运动、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价值补偿、物质补偿、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相对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二、单项选择题 ⒈ 社会资本是() ①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② 许多个别资本的总和 ③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④ 各生产和流通部门资本的总和⒉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说明() ① 剩余价值的来源② 个别资本循环所必需的内部条件 ③ 剩余价值率怎样才能提高 ④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⒊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要求() ① 第I部类有资本积累,第II部类可以没有② 两大部类都要有资本积累 ③ 第II部类有资本积累,第I部类可以没有④ 两大部类都不必有资本积累⒋ 从发展趋势上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在再产过程中() ① 资本的技术构成会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 ② 资本的价值构成会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 ③ 随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降低 ④ 随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 ⒌ 社会总产品是() ① 当年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② 一定时期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③ 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④ 当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 ⒍ 各个别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通过() ① 生产过程发生关系的② 分配过程发生关系的

③ 消费过程发生关系的④ 流通过程发生关系的 ⒎ 经济危机是() ① 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经济现象 ② 商品经济共有的经济现象 ③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 ④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 ⒏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是() ① 危机阶段② 萧条阶段③ 复苏阶段④ 高涨阶段 ⒐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依次是() ① 危机、萧条、高涨、复苏② 危机、高涨、萧条、复苏 ③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④ 高涨、危机、萧条、复苏 三、多项选择题 ⒈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① 整个社会生产都是资本主义生产 ② 不变资本价值一次全部转移 ③ 产品按价值出售并且没有对外贸易 ④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⑤ 社会总产品价值由c+v+m组成 ⒉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① I(v+m)=IIc ② I(v+△v+m/x)=II(c+△c) ③ II(c+v+m)=I(v+m)+II(v+m)④ I(c+v+m)=Ic+IIc ⑤I(c+v+m)=I(c+△c)+II(c+△c) ⒊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① I(v+m)>IIc ② II(c+m-m/x) >I(v+m/x) ③ I(v+m)+II(v+m) >II(c+v+m) ④ I(c+v+m) >Ic+IIc ⑤II(c+m-m/x) >I(v+m) ⒋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① I(v+△v+m/x)=II(c+△c) ② I(c+v+m)=I(c+△c)+II(c+△c)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第五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C 5.B 6.A 7.D 8.B 9.C 10. C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DE 3.ABC 4.BDE 5.AE 6.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四、名词解释  1.个别资本: 指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  2.社会资本: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 3.社会总产品:又称社会总商品资本,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价值补偿: 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取得剩余价值  5.实物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进一步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6.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构成相适应,社会生产可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7.经济危机:又称经济衰退。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危机。  8.固定资本更新:是以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而用新的物质形式来替换。  9.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是从一次经济危机爆发到下一次经济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  五、简单题  1.(1)从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上看,实物构成表现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价值构成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所组成。  (2)从社会生产上看,按产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为第一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为第二部类。  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图式是: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运用该图式,可知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遵循的条件是Ⅰ(v+m)=Ⅱc,以及由此引申的两个条件:  Ⅰ(c+v+m)=Ⅰc+Ⅱc,Ⅱ(c+v+m) =Ⅰ(v+m)+ Ⅱ(v+m)表示。  3.(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原因。社会资本再生产即社会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一方面包括生产性消费,即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即资本家和工人对生活消费品的消费。与此相适应,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生活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正因为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因而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从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因为只有社会总产品才既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科,又包括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生活资料。  (2)社会总产品的内涵。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1)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划分成两大部类。从实物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一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又称第Ⅰ部类,二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又称第Ⅱ部类。第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可分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  127 128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胡吉洋 (09级财管三19号周二9-10节) 论文摘要: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到第三卷中逻辑缜密地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有助于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各部门保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不管生产过程的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他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就是再生产过程。”马克思的这一段话揭示了再生产过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就将在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协调比例均衡和社会三大产业关系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再生产理论研究对象货币作用积累与消费经济结构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概述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当作个别的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即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假定了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但未进一步考察它们。而这些未考察的内容,正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要研究的。 总之,在前面资本积累理论中考察的是个别资本,生产过程,这里考察的是社会资本,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前面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这里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简单再生产。社会资本亦称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马克思说:“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二)社会再生产的起点 “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他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就是再生产过程。”所以,再生产为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但是,再生产在不同的社会经

社会总资本在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社会总资本在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基本内容 社会总资本及其再生产。社会总资本就是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又叫社会资本。各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也是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这种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不仅包括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个人消费的一般产品流通;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这种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就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要以社会总产品作为出发点。社会总产品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必须确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按其最终经济用途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社会总生产也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跟单个商品的价值一样,也分为C、V和M三部分。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所谓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得到补偿的问题。补偿有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补偿,即社会总产品中代表C、V和M三部分价值的商品都能够卖出去,使其在价值上得到补偿,从商品形态实现为货币形态;二是实物补偿,即社会总产品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又从市场上买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在实物上得到补偿。社会总产品的这两种补偿“既要受社会产品

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所以,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问题。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着重揭示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条件和规律。马克思关于资本运动和再生产的理论,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所做具体分析,但包含着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共同规律,撇开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管理也是适用的。 具体来说,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时期,结构性问题是制约市场机制运行的直接因素。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体现在对投资品供给巨大和由此引起的消费品供给的连动扩大。即第Ⅰ部类的生产资料的供给大于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由此造成第Ⅰ部类的内部失衡;而通过投资品供给巨大带动的相关消费品的供给扩大,又使得第Ⅱ部类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大于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造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这表明,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投资的结构要进行较大的调整,也就是说,要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来实现。对一些出现过热势头的行业,应压缩投资规模。 总之,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学习和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于我国目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社会资本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的单个资本联系而成的,同时各个单位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是彼此交错,互为条件的,这种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运动之和,就是社会资本的运动。 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它的价值是由不变的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所构成,而它的实物形态,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则区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也划分为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即第一部类(I)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即第二部类(II)。 简单再生产 五个假设: 1.整个社会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 2.商品都按价值出售,价值和价格一致 3.生产周期都为一年,不变资本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全部消耗掉,它的价值完全转移到新商品中去 4.没有对外贸易,社会总产品都在国内得到补偿和实现 5.剩余价值率是100% 两部类之间的交换:I(v+m)和IIc的交换在简单再生产中,第I部类的商品资本中v+m价值额(也

就是第I部类的总商品产品中与此相应的比例部分),必须等于不变资本IIc,也就是第II不累的总商品产品中分出来的与此相应的部分;或者说,I(v+m)=IIc。 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商品生产的第II部类是由种类繁多的产业部门构成的,但是,按他们的产品来说可分成两大部类; (A)消费资料,它们进入工人阶级的消费,但因为它们是必要生活资料,所以也构成资本家消费的一部分,虽然就其质量和价值来说,往往和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不同。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把着整个分部类概括为必要消费资料这个项目。 (b)奢侈消费资料。它们只进入资本家阶级的消费,所以只能和花费的剩余价值交换,而剩余价值是绝对到不了工人手中的。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必然会得到以下结论: 1.年劳动以生产资料的实物形式创造新价值产品(分成c+m),等于年劳动的另一部分生产的产品价值所包含的以消费资料形式在生产的不变资本价值c。假如前者小于IIc,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就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假如前者大于IIc,余额就不能利用。在这两个场合,简单再生产这个前提都会被违反。 2.在以消费资料形式再生产的年产品中,以货币形式预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