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分类

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分类
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分类

课题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分类

课型讲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烹饪原料的概念

2、了解烹饪原料主要的化学成分

3、了解我国烹饪原料的分类的方法

4、掌握烹饪原料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

教学难点烹饪原料的分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烹饪原料知识的化学成分与分类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与化学成分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

1、烹饪原料的概念:是指用以烹饪加工制作各种菜点的原材料。其要求是无毒、无害、有营养价值,可以饱腹。

2、烹饪原料知识的概念:是研究常用烹饪原料的自然属性和它在烹饪中旅游服务的一门学科,是中餐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3、烹饪原料知识的研究内容:烹饪原料的产地、上市季节、外

形、结构、品质特点、营养价值、用途、品质鉴定及主要原料的保管方法。

4、我国烹饪原料的特点: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二)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

1、糖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淀粉、动物淀粉(糖元)、纤维素

2、脂肪

常温下为固态的称为脂,为液态的称为油。

构成脂肪的脂肪酸主要分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其熔点低,消化率高;饱和脂肪酸其熔点高,消化率低。

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是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多少,是衡量脂肪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志。

3、蛋白质

蛋白质是氨基酸分子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目前从蛋白质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大约有20多种,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大类。

蛋白质又有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之分。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如果同时食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有不同蛋白质的食物,可使蛋白质的氨基酸得到相互补偿而改善蛋白质的质

烹饪食材原料的分类

烹饪食材原料的分类 烹饪食材原料的分类 1.植物性烹饪原料 (1)陆生植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有谷类、杂粮、薯类、豆类、糖类、植物油、蔬菜、果品、茶叶、咖啡、可可等。 (2)水生植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是海产类.如海带、鹿角菜、裙带菜、紫菜、石花菜等。 2.动物性烹饪原料 (1)陆生动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有畜类、禽类、蛋类、奶类 (2)水生动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有鱼类、虾类、贝类、蟹类、鳖类等。 3.非生物性烹饪原料在烹饪中所使用的非生物性原料主要有水、食盐、盐卤和某些食品添加剂等。 4.发酵烹饪原料有相当部分烹任原料是经发酵加工形成的,如酱、酱油、醋、酒、味精、酸菜、泡菜等等。 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1、糖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淀粉、动物淀粉(糖元)、纤维素 2、脂肪 常温下为固态的称为脂,为液态的称为油。

构成脂肪的脂肪酸主要分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其熔点低,消化率高;饱和脂肪酸其熔点高,消化率低。 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是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多少,是衡量脂肪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志。 3、蛋白质 蛋白质是氨基酸分子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目前从蛋白质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大约有20多种,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大类。 蛋白质又有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之分。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如果同时食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有不同蛋白质的食物,可使蛋白质的氨基酸得到相互补偿而改善蛋白质的质量,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4、维生素 是维持生长和进行正常代谢时不可缺少的、存在于食物中的一些小分子微量有机化合物。 5、无机盐 6、水 各种烹饪方法的优缺点第1种:生吃 做法:蔬菜洗干净,直接加调味料或沙拉酱来拌。 优点:操作简单,而且营养素完全没有损失。 缺点:蔬菜体积没有变小,一大盆蔬菜沙拉可能也就半斤菜,一天吃一斤菜的目标难以实现; 少量的蔬菜需要用很多沙拉酱(脂肪含量40%~80%不等)或香

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讲解+训练)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题组二高考试题概念判断汇编 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安徽理综,9D) (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014·四川理综,2A) (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2014·四川理综,2B)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014·四川理综,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6)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2013·四川理综,2A) (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013·四川理综,2D) (8)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2013·天津理综,1D)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烹饪原料的特点分类

烹饪原料的特点分类 烹饪原料的特点分类(一)根据烹饪原料的来源分类 绝大多数的烹饪原料来源于植物界或动物界、少数来源于非生物界和经发酵形成的,因此可把烹饪原料分为下列四类: 1.植物性烹饪原料 (1)陆生植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有谷类、杂粮、薯类、豆类、糖类、植物油、蔬菜、果品、茶叶、咖啡、可可等。 (2)水生植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是海产类.如海带、鹿角菜、裙带菜、紫菜、石花菜等。 2.动物性烹饪原料 (1)陆生动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有畜类、禽类、蛋类、奶类 (2)水生动物性烹饪原料主要种类有鱼类、虾类、贝类、蟹类、鳖类等。 3.非生物性烹饪原料在烹饪中所使用的非生物性原料主要有水、食盐、盐卤和某些食品添加剂等。 4.发酵烹饪原料有相当部分烹任原料是经发酵加工形成的,如酱、酱油、醋、酒、味精、酸菜、泡菜等等。 (二)根据烹饪原料生理生化特点分类 根据烹饪原料的生理生化特点和品质特征不同,可以分为鲜活烹饪原料、生鲜烹饪原料和干燥烹饪原料三类: 1.鲜活烹饪原料 鲜活烹饪原科具有呼吸作用,如蔬菜、水果、鲜蛋和水产活品等。蔬菜和水果呼吸作用的强弱与它门的生命活动及贮存性能

有密切的关系。 2.生鲜烹饪原料 生鲜烹饪原料—般是指含有多种酶类,但不具有呼吸作用的原料,如鲜畜肉、鲜禽肉、鲜奶和水产鲜品等等。生鲜烹饪原料内部各种生化作用仍在不断进行,外界环境条件对它们的质量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3.干燥烹饪原料 干燥烹饪原料含水量低,在干燥环境中贮存不容易变质,在潮湿环境中贮存则会吸湿受潮引起质量变化。 烹饪的基本含义原料是烹饪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烹饪原料更加丰富多彩,国际的烹饪原料与我国传统的烹饪原料都大显神通,各显其能。烹饪原料从品种、规格、品质、数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传统与创新烹饪原料,与烹饪技艺相结合,转化成新的美味佳肴,满足全世界人们的需求,为中国烹饪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如传统的烹饪原料鸡、鸭、鱼、猪、牛、羊等众多菜肴,是我国历代厨师辛勤劳动、苦心经营、因材施艺,合理用料,巧妙配伍,精心烹制,细心调理的结果,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形成了不同的烹饪流派和饮食文化。但从国外引进的许多新型烹饪原料,进入餐饮市场,拓展了食物结构,为现代中餐烹饪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如人工孵化养殖的三文鱼、鸭嘴鱼、肥牛、鳄鱼、鸵鸟等,加以巧妙、合理、科学、经济、大胆地使用,创造出了不少新的风味菜肴,适应了广大群众在饮食文化上的节奏变化,满足了不

生药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类

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报告 第一类:多糖类(polysaccharides) 多糖类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组成的,通常由几百到几千个单糖基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 根据组成是否为单一的多糖可分为均多糖和杂多糖。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作为植物的贮藏养料外,还是合成其他有机物质的前提。 第二类:苷类(glycosides) 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苷元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1、根据苷键原子不同,可以分为氧苷(O---苷),硫苷(S—苷),氮苷(N—苷),碳苷(C—苷)。 (1)、氧苷 1)、醇苷和酚苷:醇苷的苷元为脂肪醇或芳香醇的衍生物,酚苷的苷元是苯酚类化合物。 2)、氰苷:是一类羟基腈与糖分子的端基羟基间的缩合衍生物。 3)、酯苷:是苷元的羧基与糖上端羟基缩合而成的苷类,此类苷键既有缩醛的性质,又有酯的性质,易为烯酸或稀碱水解。 (2)、硫苷:硫键原子为硫,是糖上端基羟基与苷元上的巯基缩合而成的苷。 (3)、氮苷:糖上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的苷称为N—苷。 (4)、碳苷:是糖基直接接在碳原子上的苷类。 2、根据苷的某些特殊性质和生理活性可将苷分为皂苷和强心苷等 (1)、皂苷类(saponin):水溶液经振摇后可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因而得皂苷之名。 皂苷由皂苷元和糖或糖醛酸组成。根据皂苷元的结构可以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两大类 1)、三萜皂苷(triterpenoidal saponins ):是由三萜类和糖或醛酸等结合的苷类。三萜皂苷有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两类。(三萜属于萜类) 2)、甾体皂苷(steroidal saponins):是一类以螺甾烷为苷元的皂苷类化合物。根据螺甾烷结构的构型和环的环合状态可分为4种类型:螺甾烷醇类、异螺甾烷醇类、呋甾烷醇类和变形螺甾烷醇类。(甾体属于生物碱类) (2)、强心苷类(cardiac glycoside):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根据苷元结构可分为强心甾型(甲型)、海葱甾型(乙型)。 第三类:苯丙素类(phenylpropandoies) 苯丙素类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的天然成分。期中包括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和黄酮等。 1、香豆素类(coumarin):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内酯,具有芳香气。

钢材的分类及力学性质

第五章建筑钢材 一.填空题 1.目前大规模炼钢方法主要有(空气转炉法)、(氧气转炉法)和(电炉法)三种。 2.钢按照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类;按质量分为(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和(高级优质钢)三种。 3.低碳钢的拉伸过程经历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四个阶段。高碳钢(硬钢)的(屈服)阶段不明显,以(条件屈服点σ0.2)代替其屈服点。 4.钢材冷弯试验的指标以(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钢材厚度)来表示。 5.热轧钢筋按照轧制外形式分为(光圆钢筋)、(带肋钢筋)。 6.热轧光圆钢筋的强度等级代号为(HPB235),热轧带肋钢筋的强度等级代号为(HRB335)、(HRB400)和(HRB500)三个。 7.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按照用途可分为供(建筑)用和供(拉丝)用盘条两类。 8.冷轧带肋钢筋按抗拉强度分为(CRB550)、(CRB650)、(CRB800)、(CRB970)、(CRB1170)五个牌号。 9.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分为(消除应力光圆钢丝)、(消除应力刻痕钢丝)、(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冷拉钢丝)四种。 10.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按外形分为(有纵肋)和(无纵肋)两种。 二、名词解释 1.低碳钢的屈服点σs: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值。 2.高碳钢的条件屈服点σ0.2:对屈服现象不明显的硬钢,规定以产生残余变形为原标距长度的0.2%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规定的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点。 3.钢材的冷加工和时效:钢材的冷加工是指在常温下进行的加工。将经过冷拉的钢筋在常温下存放15~20d,或加热到100~200℃并保持2h左右,这个过程称为时效。前者为自然时效,后者为人工时效。 4.碳素结构钢的牌号Q235-B.F:屈服强度为235MPa的B级沸腾钢。 5.CRB650:最小抗拉强度为650MPa的冷拉带肋钢筋。 6.HRB400:最小屈服强度为400MPa的热轧带肋钢筋。 三、简述题 1.低碳钢拉伸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低碳钢拉伸过程的指标如何?答:低碳钢拉伸过程经历了弹性、屈服、强化和紧缩四个阶段;各阶段特点如下: 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钢材产生弹性变形;对应指标为弹性模量E; 屈服阶段: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产生塑性变形;此时即使应力减小,应变也会迅速增加;对应指标为屈服强度σs; 强化阶段:钢材对外力的抵抗能力重新增大;对应指标为抗拉强度σb; 紧缩阶段:钢材某一截面开始产生收缩,并最终从最细处断裂;对应指标为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2.什么是钢材的冷弯性能?怎样判定钢材冷弯性能合格?对钢材进行冷弯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烹饪原料的分类与鉴定

烹饪原料的分类与鉴定 烹饪原料的分类与鉴定一、烹饪原料的分类 1、按原料的自然属性分类有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2、按原料的加工状况分类有鲜活原料、冷冻原料、冷藏原料(冷却)、脱水原料、腌制原料。 3、按原料在菜肴中的用途分类有主料、配料、调料、装饰料。 4、按原料商品学分类有粮食类、蔬菜类、水产品类、畜肉类、禽肉类、乳品类、蛋品类、调料类。 5、按原料资源的不同分类有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 6、按原料营养素构成的不同分类有热量食品原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黄色食品)、构成食品原料(蛋白质——红色食品)、保全食品原料(维生素、矿物质——绿色食品)。 7、按原料来源分类有外购原料和自制加工原料(主要指调料)。 8、其他分类随着科技在食品生产加工方面的应用,出现了许多崭新的食品种类,比如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等。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一是原料产品的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原料产品的生长过程符合无公害控制标准;三是产品生产加工与包装运输过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并经过检测合格才准出售。有机天然食品的基本标准:必须符合

国家食品加工生产卫生各项标准,符合ifoam标准,不受任何污染,不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 二、烹饪原料的鉴定 (1)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利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对原料的品质进行判断,包括理化检验和生物检验两种方法。 理化检验主要是分析原料的营养成分、风味成分、有害成分等。生物学检验可以测定原料或食物有无毒性或生物性污染。运用理化鉴定能具体而准确地分析食品的物质构成和性质,对原料品质和新鲜度等方面做出科学的结论,还能查出其变质的原因、有毒物质的毒理等。由于理化鉴定需要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场地及专业的技术人员,检验周期长,难以在经营企业中使用。但随着食品市场监管的需要及完善,某些原料必须经国家设立的专门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市场,因此理化鉴定主要在检疫部门等使用。 (2)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就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即用眼、耳、鼻、舌、手等对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定,有以下5种具体方法。 ①视觉检验:是一种运用最广的手段,就是用肉眼对原料的外部特征(形态、色泽、清洁度、透明度等等)进行检验。 ②嗅觉检验:就是利用人的鼻子来鉴别原料的气味,烹饪原料都有其正常的气味,当它们腐败变质,就会产生不同的异味。 ③味觉检验: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味蕾,可以辨别原料的滋味,味觉检验就是通过感觉原料滋味的变化,从而判断原料品质的好

钢材化学成分元素知识大全

1、钢中酸溶铝指溶解在钢中单质铝,全铝应指酸溶铝和夹杂铝(氧化铝)。 2、水口堵塞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在浇注过程中,中间包水口和浸入式水口有时发生堵塞现象。堵塞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钢水温度低,水口未达到烘烤温度,钢水冷凝所致。二是因钢中高熔点(2052℃)的Al203沉积在水口内壁上,使钢流逐渐变小而造成水口堵塞。钢中的Al203主要来自脱氧产物,当钢中[Al]含量偏高时,[Al]与耐火材料中的Si02及空气中的氧或钢中[O]发生反应生成Al203。 为了防止水口堵塞,对含[Al]量不作要求的钢,应控制钢中全铝含量不大于0.006%。对铝含量有要求的钢,需对钢水进行钙处理,控制w[Ca]/w[A1]比值为0.1~0.15,使串簇状固体Al203转变成低熔点的12Ca0·7 Al203,这种铝酸钙熔点为1455℃,在浇注温度下为液态,可避免水口堵塞。如果钙的加入量过少,不足以将Al203转化为12CaO·7 Al203,钙的加入量过多,又会生成CaS(熔点2450℃),不能消除水口堵塞。铝含量高(如w[Al]=0.045%),硫含量也高(如w[S]>0.025%)的钢水难以避免水口堵塞。 提高钢水洁净度、减少钢水二次氧化,选择合适的水口材质,并向水口内壁和中间包塞棒吹氩等,都有利于避免水口的堵塞。 3、炼钢生产工艺中为了降低钢中的含氧量,常用铝、钡、钙、硅、锰等脱氧材料(或其复合合金)与氧发生反应成氧化物炉渣上浮到钢水上层而降低钢中的氧含量,其中铝是优良的脱氧剂,铝易与氧反应生成Al2O3(极少量氮化铝),同时有部分单质铝溶入钢中,这部分单质铝可被酸溶解称为酸溶铝;而极少量的Al2O3也会滞留在钢中形成夹杂物,降低钢的性能,这部分Al2O3一般不易被酸溶解。单质铝和Al2O3的总含量成为全铝(含量)。 现在较新型的直读光谱仪入ARL4460、斯派克M8、M9型采用新型的激发电源和单脉冲火花测量技术,通过对单质铝和Al2O3激发时放电脉冲高度即发光强度的不同分别采集信号计算含量,可以测定单质铝和Al2O3。卖仪器的吹嘘能测酸溶铝和全铝,甚至在技术协议上保证测量精度是多少,实际安装调试仪器时他们的工程师也测不准。光谱仪测钢中全铝(大于0.0005%)基本上还可以,但测微量铝误差也比较大,对制样有较高的要求。 测定铝含量时,用化学分析是用酸溶解,单质铝可被酸溶解称为酸溶铝;铝氧化物不被溶解,称为酸不溶铝.我们平时测量的铝一般都是酸溶铝. 我们一般不要求进行这方面的测量,只有一些特钢才有这方面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光谱仪都是按一定的比例推算出来的.只有时间分解脉冲分布分析法技术才能测量出来. PDA技术是将激发时的每一个脉冲记录下来,并按时间顺序排列,将脉冲按高低频数制作分布图,依据数学统计的原则,选择正常激发信号来进行积分,能将样品中固溶元素和非固溶元素区分开。目前掌握这种测量方法的光谱仪厂家好象只有两家. 钢铁知识大全 钢铁知识大全(1) 钢材机械性能介绍 1.屈服点(σ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MPa),MPa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屈服强度(σ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 3.抗拉强度(σb)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b= Pb/Fo (MPa)。 4.伸长率(δ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中药鉴定学化学成分归类

化学成分归类 一、含糖类成分的品种 糖主山枸黄,海蜂猪伏党。 1 黄芪:①皂苷类成分:如黄芪甲苷,并含乙苷和丙苷等,具有降压、利尿和强心作用。②黄酮类成分:如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等。③多糖类:黄芪多糖,具显著免疫促进活性。④多种氨基酸及香豆素、甜菜碱等。 2 党参:①糖类成分:菊糖、果糖、党参酸性多糖。②皂苷类成分:党参苷I、丁香苷等。③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萜醇、蒲公英萜醇乙酸酯,,木栓糖等。④另含微量生物碱,植物甾醇,17种氨基酸及14种无机元素。 3 山药:含盐酸多巴胺、含淀粉(16%)、粘液质、胆甾醇、麦角醇、β-谷甾醇、糖蛋白、多酚氧化酶、尿囊素,粘液质中含甘露聚糖和植酸、3,4-二羟基苯乙胺、16种氨基酸等。 4 枸杞子:①含多糖:由酸性杂多糖与多肽或蛋白质构成的复多糖,为其活性成分。②含胡萝卜素。③脂肪酸。④多种游离氨基酸。⑤生物碱,如甜菜碱等。⑥微量元素等。 5 茯苓:①主含β-茯苓聚糖,②多种四环萜酸类化合物:茯苓酸、齿孔酸、块苓 酸、松苓酸等,③麦角甾醇。④胆碱,腺嘌呤。⑤卵磷脂等。 茯苓聚糖无抗肿瘤活性;茯苓次聚糖抗肿瘤则显活性。 6 猪苓:①含水溶性多聚糖化合物猪苓聚糖I。②麦角甾醇。③α-羟基二十四碳酸、生物素(维生素H)、粗蛋白等。 猪苓多糖有抗肿瘤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7 海藻:含藻胶酸、粗蛋白、甘露醇、钾、碘及马尾藻多糖等成分。 8 蜂蜜:① 糖类葡萄糖及果糖约70%,两者含量相近,“油性大”、质量好的蜂蜜果糖含量较高。另含少量这趟。② 酶类(转化酶、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③ 挥发油。④ 多种维生素。⑤ 其他:有机酸、乙酰胆碱、无机元素及花粉、蜡质。 二、含氰苷、硫苷、酚苷和醇苷类品种

烹饪原料的种类的区分

烹饪原料的种类的区分 烹饪原料的种类的区分1、按原料的自然属性分类有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2、按原料的加工状况分类有鲜活原料、冷冻原料、冷藏原料(冷却)、脱水原料、腌制原料。 3、按原料在菜肴中的用途分类有主料、配料、调料、装饰料。 4、按原料商品学分类有粮食类、蔬菜类、水产品类、畜肉类、禽肉类、乳品类、蛋品类、调料类。 5、按原料资源的不同分类有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 6、按原料营养素构成的不同分类有热量食品原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黄色食品)、构成食品原料(蛋白质——红色食品)、保全食品原料(维生素、矿物质——绿色食品)。 7、按原料来源分类有外购原料和自制加工原料(主要指调料)。 8、其他分类随着科技在食品生产加工方面的应用,出现了许多崭新的食品种类,比如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等。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一是原料产品的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原料产品的生长过程符合无公害控制标准;三是产品生产加工与包装运输过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并经过检测合格才准出售。有机天然食品的基本标准: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加工生产卫生各项标准,符合ifoam标准,不受任何污

染,不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 烹饪原料的分类原则1、依照有关法规选择; 2、依照食用的卫生标准进行选择; 3、依照营养平衡的原则选择; 4、依照烹调的要求选择; 5、根据原料的物性特征进行选择。 烹饪食材原料的加工步骤一、蔬菜原料的初步加工 蔬菜在烹调中应用广泛,它既能做主料又能做辅料,同时也可以做一般的菜肴,还可应用在高档筵席的菜肴品种上。蔬菜含有多种的维生素,纤维素和无机盐,是人们在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烹饪原料。 (一)蔬菜加工的基本要求。 1.按蔬菜类别、规格整理加工。按照蔬菜各种原料的不同食用部分,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去掉不能食用部位,如叶菜类必须要去掉菜的老根、老叶、黄叶等,根茎类则要削去或剥去表皮,果菜类须刮去外皮,挖掉果心,鲜豆类要搞除豆类上的筋络或剥去豆类、花果类需要去掉外叶、撕去筋络等。 2.洗涤整理确保干净卫生。蔬菜类原料的洗涤整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加工程序,如洗涤整理不干净,菜中反会含有泥沙、草根、虫和虫卵,甚至还会含有有毒的农药,严重影响食品卫生的安全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蔬菜的洗涤必须要严格按照“一浸、二洗、三漂”的原则进行处理。如在蔬菜洗涤时发现虫以及虫卵时,可在清水中加2%的食盐浸洗,就可使菜上的虫卵浮在水面。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1.生铁: 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对生铁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碳(C):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主要存在于铸造生铁中,另一种是化合碳(碳化铁),主要存在于炼钢生铁中,碳化铁硬而脆,塑性低,含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强度和硬度,含量过多,则使生铁难于削切加工,这就是炼钢生铁切削性能差的原因。石墨很软,强度低,它的存在能增加生铁的铸造性能。 硅(Si):能促使生铁中所含的碳分离为石墨状,能去氧,还能减少铸件的气眼,能提高熔化生铁的流动性,降低铸件的收缩量,但含硅过多,也会使生铁变硬变脆。 锰(Mn):能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在高炉炼制生铁时,含锰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铸造性能和削切性能,在高炉里锰还可以和有害杂质硫形成硫化锰,进入炉渣。 磷(P):属于有害元素,但磷可使铁水的流动性增加,这是因为硫减低了生铁熔点,所以在有的制品内往往含磷量较高。然而磷的存在又使铁增加硬脆性,优良的生铁含磷量应少,有时为了要增加流动性,含磷量可达1.2%。 硫(S):在生铁中是有害元素,它促使铁与碳的结合,使铁硬脆,并与铁化合成低熔点的硫化铁,使生铁产生热脆性和减低铁液的流动性,顾含硫高的生铁不适于铸造细件。铸造生铁中硫的含量规定最多不得超过0.06%(车轮生铁除外)。 2.钢: 2.1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2.1.1 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钢除含碳以外,还含有少量锰(Mn)、硅(Si)、硫(S)、磷(P)、氧(O)、氮(N)和氢(H)等元素。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这些杂质对钢性能是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在国家标准中对各类钢的化学成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1)硫 硫来源于炼钢的矿石与燃料焦炭。它是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硫以硫化铁(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 Fe 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而钢材的热加工温度一般在1150~1200℃以上,所以当钢材热加工时,由于 FeS 化合物的过早熔化而导致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含硫量愈高,热脆现象愈严重,故必须对钢中含硫量进行控制。高级优质钢:S<0.02%~0.03%;优质钢:S <0.03%~0.045%;普通钢:S<0.055%~0.7%以下。 2)磷 磷是由矿石带入钢中的,一般说磷也是有害元素。磷虽能使钢材的强度、硬度增高,但引起塑性、冲击韧性显著降低。特别是在低温时,它使钢材显著变脆,这种现象称"冷脆"。冷脆使钢材的冷加工及焊接性变坏,含磷愈高,冷脆性愈大,故钢中对含磷量控制较严。高级优质钢: P <0.025%;优质钢: P<0.04%;

烹饪原料知识

《烹饪原料知识》 教案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教案一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教案二 第二章谷物类原料教案一 第三章蔬菜类原料教案一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教案一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烹饪原料的基本概念,烹饪原料的分类体系,烹饪原料的运用历史,烹饪原料知识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烹饪原料、烹饪原料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可食性的涵义,烹饪原料的科学分类体系。理解烹饪原料学研究的内容,对烹饪工艺的科学化与工业化、创新菜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了解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和原则,烹饪原料的运用历史、烹饪原料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生物性烹饪原料的分类和命名;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烹饪原料、烹饪原料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可食性的涵义,烹饪原料的科学分类体系。 〔教学内容〕 概念:烹饪:广义的说就是做饭、做菜的技术和各种饮料的加工; 狭义的讲人类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要求,把可食原料加工为直接使用成品的过程。

对烹饪最早最原始的解释 在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周易·鼎卦》中有“以木xu火,亨饪也”的记载,亨是烹的本字,用火加热之意,饪作餁,制熟之意,意为在鼎的下方燃烧木头以产生火力,用火加热,把生的食物原料制熟的过程叫做烹饪。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和分类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和化学成分 (一)烹饪原料的定义:烹饪原料是指符合饮食要求、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并通过烹饪手段制作各种食品的可食性食物原材料。 (二)烹饪原料的可食性含义: 1、必须无毒无害。 2、可供给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 3、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从而有助于营养素的充分吸收,真正发挥食品对人体的作用。 (三)中国烹饪原料的选用特点 1、选料广搏,种类繁多 2、精工再制,特产丰富 3、综合利用,物尽其用 4、药食同源,饮食养生 (1)碳水化合物 (2)脂肪 (3)蛋白质 (4)维生素 (5)无机盐 (6)水 二、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命名 (一)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 1有助于使烹饪原料知识的学科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2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烹饪原料的性质和特点; 3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利用烹饪原料。 (二)烹饪原料的分类方法: 国内采取的一些分类方法: 1、按照原料的性质分为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2、按照原料的加工程度分为鲜活原料、干活原料、复制品原料; 3、按照烹饪原料运用分类,分为主料、配料、调辅料; 4、按照商品的体系分为谷物、蔬菜、果品、肉类及肉制品、蛋奶及蛋奶制品、水产品、 干货及干货制品、调味品、野味等。 5、其它分类方法,按照生物学的分类体系 ①生物的分类概念及意义 定义:生物学的分类是依照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来进行分类的,称为自然分类法。即根据生物的外部性状、内部结构、生活特性等而确定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而进行系统地分类。 意义:对于掌握同一类原料的共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②生物的分类等级。 通常情况下,生物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钢的化学成分

钢的化学成分 合金钢是在普通碳素钢基础上添加适量的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而构成的铁碳合金。 合金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铝、等。其中锰、铬、钨、钼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中一部分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换式合金渗碳体;钒、钛、铌、锆等在钢中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只要有足够的碳,在适当条件下,就能形成各自的碳化物,当缺碳或在高温条件下,则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铝、铜、镍、钴、硅等是不形成碳化物元素,一般以原子状态存在于固溶体中。 钢的性能取决于钢的相组成,相的成分和结构,各种相在钢中所占的体积组分和彼此相对的分布状态。 目前在合金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Cr),锰(Mn),镍(Ni),硅(Si),硼(B),钨(W),钼(Mo),钒(V),钛(Ti)和稀土元素(Re)等。 铬是合金结构钢主加元素之一,在化学性能方面它不仅能提高金属耐腐蚀性能,也能提高抗氧化性能。当其含量达到13%时,能使钢的耐腐蚀能力显著提高,并增加钢的热强性。铬能提高钢的淬透性,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它使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

锰可提高钢的强度,增加锰含量对提高低温冲击韧性有好处。 镍钢铁性能有良好的作用。它能提高淬透性,使钢具有很高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能提高耐腐蚀性和低温冲击韧性。镍基合金具有更高的热强性能。镍被广泛应用于不锈耐酸钢和耐热钢.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 (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组成物质 元素――→组成? ?? ??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同素异形体 (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错误! 1.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物质组成成分的判断 (1)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

烹饪原料的品种分类

烹饪原料的品种分类 烹饪原料的品种分类1、按原料的自然属性分类有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2、按原料的加工状况分类有鲜活原料、冷冻原料、冷藏原料(冷却)、脱水原料、腌制原料。 3、按原料在菜肴中的用途分类有主料、配料、调料、装饰料。 4、按原料商品学分类有粮食类、蔬菜类、水产品类、畜肉类、禽肉类、乳品类、蛋品类、调料类。 5、按原料资源的不同分类有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 6、按原料营养素构成的不同分类有热量食品原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黄色食品)、构成食品原料(蛋白质——红色食品)、保全食品原料(维生素、矿物质——绿色食品)。 7、按原料来源分类有外购原料和自制加工原料(主要指调料)。 8、其他分类随着科技在食品生产加工方面的应用,出现了许多崭新的食品种类,比如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等。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一是原料产品的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原料产品的生长过程符合无公害控制标准;三是产品生产加工与包装运输过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并经过检测合格才准出售。有机天然食品的基本标准: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加工生产卫生各项标准,符合ifoam标准,不受任何污

染,不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 烹饪原料选择的重要意义1、合理选择原料是保证菜点质量的重要条件。为菜点制作提供合适的原料,可保证菜点的基本质量,有助于形成菜点的风味特色和传统特色。 2、扬长避短,使烹饪原料得到充分合理地应用,有效发挥烹饪原料的使用价值。 3、可以满足人体的营养和卫生要求,避免伪劣原料混入膳食。否则不仅无法保证菜点质量,甚至会导致食物中毒; 烹调的作用 1.杀菌消毒。生的食物原料,尤其是蔬菜的叶壁,不论怎样新鲜干净,也都会常有一些细菌和各种寄生虫,如不杀死,人食后易致病。菌虫多怕高温,一般在80度左右,就可以杀死,因此,烹调是杀菌消毒的有效措施。 2.使生变熟。烹调可以使主、辅料和调料受热后发生质的变化,即:由生变熟。各种食物原料大都要通过烹调才能成为可食的菜肴。 3.促进营养成分分解,利于消化。凡是食物原料都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利于人体吸收。烹调能促进食物原料中营养成分的分解,如:淀粉遇热可发生糊化,有利于淀粉的分解;蛋白质遇热,可变性凝固,变性后的蛋白质易于分解成氨基酸利于人体吸收;脂肪加热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等。烹调不仅能减轻人体消化的负担,而且能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4.调解色泽、增加美感。烹调可以使原料色泽更加美观,如叶菜类加热后会变得更加碧绿;鱼片会更加洁白;虾会呈鲜红色彩

钢的分类、执行标准、牌号、主要特点和用

第二节钢的分类、执行标准、牌号、主要特点和用途 钢是指以铁为主要元素、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并含有其他元素的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分类”(GB/T13304-1999)参照采用国际标准,对钢的分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该标准第一部分规定了按照化学成分对钢进行分类的基本原则,将钢分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三大类,并且规定了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的基本界限值。 该标准第二部分规定了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按主要质量等级、主要性能及使用特性分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根据分类目的的不同,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对钢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按冶金方法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按冶金质量分类、按金相组织分类、按使用加工方法和按用途分类。 1. 按冶金方法分类 根据冶炼方法和冶炼设备的不同,钢可以分为电炉钢、平炉钢和转炉钢三大类。按炉衬材料的不同每大类又可分为碱性和酸性两类。电炉钢还可以分为电弧炉钢、感应炉钢、真空感应炉钢和电渣炉钢等。转炉钢还可以分为底吹、侧吹、顶吹和纯氧吹炼等转炉钢。平炉钢多为碱性,平炉钢由于冶炼时间长、能耗高,正在逐步被淘汰。 按脱氧程度和浇注制度的不同可分为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在表1中分别用(F)、(b)、(Z)和(TZ)表示冶炼时钢的脱氧方法。 沸腾钢为脱氧不完全的钢,在冶炼后期,钢中不加脱氧剂(如硅、铝等),浇注时钢液在钢锭模内产生沸腾现象(气体逸出)。这类钢的特点是钢中含硅量很低,标准规定含硅量不高于0.07%,这类钢的优点是钢的收得率高,生产成本低,表面质量和深冲性能好。缺点是钢的杂质多,成分偏析较大,因而性能不均匀。 镇静钢是完全脱氧的钢,浇注时钢液镇静不沸腾。钢的组织致密,偏析小,质量均匀。合金钢一般都是镇静钢。 半镇静钢是脱氧较完全的钢。脱氧程度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浇注时有沸腾现象,但与沸腾钢相比较,沸腾现象较弱。这类钢具有沸腾钢和镇静钢某些优点。 2. 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T13304-91,按照化学成分分类可以把钢分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 非合金钢是铁-碳合金,其中含有少量有害杂质元素(如硫、磷等)和在脱氧过程中引进的一些元素(如硅/锰等)。非合金钢有两类:碳素结构钢和高级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是在碳素结构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合金元素(一般含量小于3.5%),用以提高钢的性能。合金钢是为了改善钢的某些性能而特意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钢。根据钢中所含合金元素,合金钢又可分为锰钢、铬钢、硅锰钢、铬锰钢、铬锰钼钢等很多类。 3. 按冶金质量分类 如第一节所述, 按冶金质量分类钢可以分为优质钢、高级优质钢和特级优质钢。 4. 按金相组织分类 按钢的金相组织分类可分为铁素体型、奥氏体型、珠光体型、马氏体型、贝氏体型、双相(如马氏体/铁素体)类型等。 5. 按使用加工方法分类 按照在钢材使用时的制造加工方式可以将钢分为压力加工用钢、切削加工用钢和冷顶锻用钢。 压力加工用钢是供用户经塑性变形制作冷件和产品用的钢。按加工前钢是否经过加热,又分为热压力加工用钢和冷压力加工用钢。 切削加工用钢是供切削机床(如车、铣、刨、磨等)在常温下切削加工成零件用的钢。 冷顶锻用钢是将钢材在常温下进行锻粗,做成零件或零件毛坯,如铆钉、螺栓及带凸缘的毛坯等,这

木浆的分类及主要化学成分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710695021.html,)木浆的分类及主要化学成分 1、废纸纸浆(WASTEPAPERPULP) 废纸纸浆系利用使用过的废纸或印刷厂裁切下的纸边为原料,经过机械力量搅拌并经漂白或脱墨处理而制成的。 废纸纸浆的纤维强度和性能,是废纸所用的纸浆种类决定的。但是由于纤维再次遭受药液侵蚀,或受机械力的损伤,所以较原来纤维性质为差。根据废纸纸浆原废纸的质量高低,分别用于抄造印刷纸、书写纸、纸板及较低档的纸张。 2、机械木浆(MECHANICALWOOD-PULP) 机械木浆亦称磨木浆,是利用机械方法磨解纤维原料制成的纸浆。它在造纸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简单,成纸的吸墨性强,不透明度高,纸张软而平滑。适宜印刷上的要求。但由于纤维短,非纤维素组份含量高,所以成纸强度低。另外由于木材中的木素和其他非纤维素绝大部分未被除去,用其生产的纸张易变黄发脆,不能长期保存。 机械木浆通常指白色机械木浆和褐色机械木浆两种。白色机械木浆主要用于生产新闻纸,也可配入其他纸浆中抄制书写纸和印刷纸;褐色机械木浆多用于生产包装纸和纸板,特别是工业用纸板。 3、硫酸盐木浆(SULPHATEWOODPULP) 硫酸盐木浆是采用氢氧化钠和硫化钠混合液为蒸煮剂。在蒸煮过程中,因为药液作用比较和缓,纤维未受强烈侵蚀,故强韧有力,所制成的纸,其耐折、耐破和撕裂强度

极好。它一般可分为漂白和未漂两种。未漂硫酸盐木浆可供制造牛皮纸、纸袋纸、牛皮箱板纸及一般的包装纸和纸板等。漂白硫酸盐木浆可供制造高级印刷纸、画报纸、胶版纸和书写纸等。 4、亚硫酸盐木浆(SULPHITEWOODPULP) 亚硫酸盐木浆是以亚硫酸和酸性亚硫酸盐的混合液为蒸煮剂。该浆的纤维较长,性质柔软,韧性好,强度大,容易漂白,并有极好的交织能力。依其精制程度可分为未漂、半漂和漂白三种。未漂浆因含少量木素和有色杂质,所以呈黄色,纤维也较硬,多用于抄造中等印刷纸、薄包装纸以及半透明纸和防油纸。半漂浆中含有大量的多缩戊糖,因此抄造透明的描图纸和仿羊皮纸等。 漂白浆的纤维洁白,质地纯洁而柔软,但由于经过漂白处理,纤维强度低于未漂浆。此种浆多用以抄造各种高级纸。 除上述介绍的几种纸浆外,还有稻草浆、苇浆、蔗渣浆、竹浆、棉浆、麻浆及合成纸浆等。 纸浆中构成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另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半纤维素、木素、树脂、色素、果胶和灰分等物质。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纸浆需要的基本成分,而其它成分均属除掉之列。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710695021.html,/?qx 买卖废品废料,再生料就上变宝网,什么废料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