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剂量调整
长效胰岛素用量

长效胰岛素用量大家都知道胰岛素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物质,有很多得了糖尿病的患者都会自己注射胰岛素,因为胰岛素能够有效的调节身体内的尿糖,如果体内尿糖严重,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会造成严重的损害,而胰岛素能够减缓尿淌的排放量,那么长效胰岛素的用量是多少呢?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本方法一、胰岛素初始剂量的估算①根据尿糖的多少选择:一般来说哪一次尿糖为几个加号,就应该按每个加号2-3个单位在上一顿饭前打适量的胰岛素;②按血糖数值用胰岛素:(血糖-100)×公斤体重×6÷2000的公式计算胰岛素的用量;③按每片磺脲类降糖药合5个单位胰岛素来计算:如早饭前吃两片优降糖,可以改为10个单位胰岛素;④根据经验决定胰岛素的量:大多数病人初始量18-24u/天,可根据血糖在三餐前打8、4、6或者10、6、8个单位的胰岛素作为胰岛素的初始剂量,这是一个比较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
各次胰岛素注射量的分配原则是:早餐前30%-45%,中餐前20%-25%,晚餐前25%-30%,睡前中效胰岛素20%;睡前需不需要用胰岛素,应根据凌晨3-5点的血糖决定调整。
公式:胰岛素用量(u)为:(血糖mmol-5.6mmol)×公斤体重×0.6÷11.1一般而言,这只是一个简单预测性计算,具体应用还要考虑到临床诸多因素,所以临床用计算值的三分之一为起点,分2-3次应用,再根据血糖测定值进行调整。
二、胰岛素使用方法1.首先把胰岛素分为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和调整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量的确定:一般0.2-0.3U/Kg,胰岛素种类: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
餐时胰岛素量的确定:从0.05-0.1U/Kg开始。
胰岛素种类:普通胰岛素。
调整胰岛素的确定:当血糖≥8.3mmol/L 时血糖每增加2.7mmol/L加用1-4U与上述同型的胰岛素(餐时加用)。
2.如果不能控制血糖水平,要考虑到影响血糖的其它因素,从基础胰岛素开始,每一到二天调整10%--20%,使血糖达标。
胰岛素剂量设置基本方法课件

VS
详细描述
饮食和运动是影响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 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运动强度都 会影响血糖水平的波动。忽视这些因素可 能导致胰岛素剂量设置不准确,从而影响 血糖控制效果。因此,在设置胰岛素剂量 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误区三:不重视血糖监测和记录
总结词
血糖监测和记录是调整胰岛素剂量的重要依 据,不重视这些可能导致胰岛素剂量设置不 合理。
注意事项
使用胰岛素时应避免注射到皮 下脂肪层,避免在同一部位反
复注射。
02
胰岛素剂量设置的基本原则
剂量设置的目标
控制血糖水平
通过合理设置胰岛素剂量,将血糖水 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高血糖和 低血糖的发生。
减少并发症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的胰岛素剂量设置,使患者 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因糖尿病 引起的身体不适合成
胰岛素能够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抑制其分解,为身体提供能量。
03
促进神经细胞和视网膜发育
胰岛素对于神经细胞和视网膜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胰岛素的种类和特点
01
02
03
人胰岛素
由人体胰腺提取的胰岛素, 纯度高,但生产量有限。
重组人胰岛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 胰岛素,与人体自身分泌 的胰岛素相似。
年轻糖尿病患者通常具有较好的胰岛 功能,胰岛素剂量设置相对较低。
对于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初始基 础胰岛素剂量通常为每天每公斤体重 0.5-1.0单位,餐时胰岛素剂量根据 餐后血糖水平调整。
在初始剂量设置时,应考虑患者的体 重、血糖水平、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因 素,以制定个性化的剂量方案。
对于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胰 岛素剂量设置应相对较低,并逐渐调 整至最佳剂量。
胰岛素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在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 mg/dl),餐后2小时又回到7.8mmol/L(140 mg/dl)。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x0.6÷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x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
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一、正常值之杨若古兰创作空腹血糖: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出11.1mmol/L(200mg/dl)餐后2小时:7.8mmol/L(140mg/dl).二、初始用量(1)初始用量估算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医治时,一概采取短效胰岛素(可敏捷见效,便于调整,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症,血糖波动后再减少打针次数或加用中、长效).而且,必定在饮食与活动绝对波动的基础上,依以下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方法一: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0.6÷1000÷2注:-100为血糖正常值;×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为防止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方法二: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形态,不该超出1.0μ/kg.其他方法:●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普通一个"+"需4μ胰岛素.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感化的身分较多,个体差别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必定的平安量,然后依病情变更慢慢伐整.(2)分配胰岛素用量:1.打针时间:三餐前15--30分钟打针2.分配方式:早饭前>晚饭前>午饭前.(①一天三次:早饭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用量宜大;短效胰岛素感化高峰时间2--4小时,是以午饭前用量最小;坚持夜间血糖水平,故晚饭前>午饭前用量.②一天四次:加睡前一次,则晚饭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经验法:将日总剂量除以3,午饭前减2U加到早饭前,例如18U(8、4、6)或24U(10、6、8).例如:体重80公斤空腹血糖250mg/dl计算得:每日胰岛素用量36u,实际用量为其1/2即18u,平均每次6u,则早饭前8u、午饭前4u、晚饭前6u.(3)留意事项:1.基础率的精细调节:①在检测过程中,血糖要控制在目标血糖值的30 mg/dl(1.7mmol/L)的动摇范围内.②在检测基础率的几天中,波动其他的参数非常主要.③进食尺度餐,防止脂肪食物对您的血糖有延迟影响,很难计算餐前大剂量.④检测基础率的时候,不要做激烈的活动,除非是每天都做的活动.⑤在生病或者感染期间,不要做基础率检测.2.以下情况须要调整基础量:①体重的明显变更:添加或降低5-10%以上②活动量的明显变更③低热量饮食(减肥):基础率减少10%-30%④妊娠:3am 基础率减少;黎明时添加2—3倍(与3am 基础率比较)⑤生病或感染期间:通常须要添加基础率⑥月经:月经前添加基础率,月经后可能减少基础率⑦合并其他用药:如强的松,需添加基础率三、调整胰岛素剂量: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伐节用量.方法一: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特别是I型糖尿病及肾糖阈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留意事项:①先调整饮食及体力活动,血糖波动后再调胰岛素.②四次和四段尿糖半定量是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最好目标,1个(+)加2U.③每次的日加减总量不宜过大,普通不超出 8U,1型患者在血糖接近满意时对胰岛素较敏感,应更加谨慎.④每次调整后,普通应观察 3~5 日.⑤尿糖阴性、血糖偏低者应及时减量.方法二: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根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饭前胰岛素用量根据午饭前尿糖,午饭前胰岛素用量根据晚饭前尿糖,晚饭前胰岛素用量根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含当天晨尿).四、打针方法的调整(1)胰岛素打针模式:R(短效):起效时间30分钟,感化持续时间6-8小时,达到峰值所需时间2-4小时.N(中效):起效时间1小时,感化持续时间18-24小时,达到峰值所需时间4-10小时.P(长效):起效时间3-4小时,感化持续时间23-36小时,达到峰值所需时间16-24小时.打针方法的调整:l 利于控制血糖为主l 调整打针次数:开始时应先用短效胰岛素多次打针,控制满意后,再改用或加用中效或加用长效胰岛素.单独使用长效胰岛素则疗效欠安.l 改为短效+中效: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经常使用比例为1:1摆布,中效可略多.l 加用长效:将两次短效胰岛素之和,按长效:短效=1:2~4的比例改为混合胰岛素,长效不宜超出短效的1/2,晚睡前长功效量普通不超出8U.举例:早12U、午8U可改为:短效 + 中效为10U+10U,早饭前用;或短效 + 长效为16U+4U、15U+5U;或为14U+6U早饭前用.(使用混合胰岛素时应先抽取短效)打针时间的调整:l 短效者普通在餐前15~30 分钟打针.l 中效如单独使用,应在餐前 30~60 分打针.l 对有黎明景象的患者,早饭前胰岛素打针应早,最好不晚于早6:30.五、弥补剂量胰岛素敏感系数:敏感系数:(x) =1500/(每日剂量*18)定义:打针1单位胰岛素2-5小时,BG降低的数值为x (mmol/L)注:影响身分:DKA、肾功能衰竭、使用糖皮质激素、体重的明显变更、体力活动胰岛素弥补剂量计算:弥补量= (BG-Y)/X注:BG = 实际血糖,Y = 理想血糖,X =胰岛素敏感系数= 1500/(每日剂量*18)弥补剂量的使用:餐前测得高血糖,可将该弥补剂量100%加入加餐前量餐后测得高血糖,可80%给予(防止低血糖)睡前测得高血糖,可50%~80%给予(防止低血糖)六、血糖控制目标成年病人的普通控制目标:餐前:80-140mg/dl (4.4-7.8mmol/l)餐后2小时: <180mg/dl (<10mmol/l)入睡前: 100-140mg/dl (5.6-7.8mmol/l)夜间3点:>90mg/dl (>5mmol/l)若反复出现低血糖,适当提高控制目标:餐前:100-160mg/dl (5.6-8.9mmol/l)若怀孕,适当减低目标血糖值:餐后: < 120mg/dl (6.7mmol/l)。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

2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胰 岛 素 替 代 治 疗 (3)
•如 果 餐 后 血 糖 水 平 太 高 , 加 用 速 效 胰 岛 素
基础—餐前加強疗法,每日注射4次
诺和灵R(瓶装,笔芯) 诺和灵N(瓶装,笔芯)
诺和灵R 20-45% 早餐前30分钟 诺和灵R 20-30% 早餐前30分钟 诺和灵R 20-30% 早餐前30分钟 诺和灵N 20-30% 睡前注射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2)
预混型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或诺和灵50R每 日注射两次
诺和灵30R或50R (瓶装或笔芯)
诺和灵30R或50R=2/3日剂量 早餐前30分 诺和灵30R或50R=1/3日剂量 晚餐前30分
2型糖尿病出现口服药继发 失效时的胰岛素使用
• 胰岛素补充治疗 vs
• 常规胰岛素替代治疗
二级干预组中:
• 视 网 膜 病 变 降 低 24.8% (p= 0.049) • 糖 尿 病 肾 病 降 低 20.% (p= 0.044)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 生率降低
Ohkubo Y,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5
Kumamoto 研 究
因 此 , 当 细 胞 胰 岛 素 分 泌 功 能 衰 退 时 ,将
会导致口服降糖药物失效。
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发现:
1. 典 型 及 非 典 型 糖 尿 病 症 状 的 再 次 出 现 2. HbA1c 水 平 的 变 化 3. 患 者 目 前 口 服 降 糖 药 物 的 剂 量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完整版)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一、正常值3.3--6.1mmol/L(60-110mg/dl) ,空肚血糖:餐后半小时到 1 小时: 10.0mmol/L(180mg/dl) 以下,最多也不超出11.1mmol/L(200mg/dl)餐后 2 小时: 7.8mmol/L(140mg/dl) 。
二、初始用量( 1 )初始用量估量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纳短效胰岛素(可快速奏效,便于调整,不易发生低血糖症,血糖稳固后再减少注射次数或加用中、长效)。
并且,必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固的基础上,依以下方法估量初始用量,尔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方法一:按空肚血糖估量:每天胰岛素用量(μ)=[ 空肚血糖( mg/dl )- 100] ×10×体重 (公斤 ) ×0.6 ÷1000÷ 2注:- 100 为血糖正常值;×10 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0.6 是浑身体液量为 60% ;÷1000 是将血糖mg 换算为克;÷2 是 2 克血糖使用 1 μ胰岛素。
(为防止低血糖,实质用其1/2--1/3量。
)方法二: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 0.8 μ/kg;病情轻, 0.4-- 0.5 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该超出μ/kg。
其余方法:●按 24 小时尿糖估量: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 2 克尿糖给 1 μ胰岛素。
"+" 多少估量。
一●按 4 次尿糖估量: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般一个 "+" 需 4μ胰岛素。
综合估量: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要素许多,个体差别较大,上述计算未必切合实质,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状况,先给必定的安全量,而后依病情变化逐渐伐整。
( 2 )分派胰岛素用量:1.注射时间:三餐前 15--30 分钟注射2.分派方式:早饭前 > 晚饭前 > 午饭前。
胰岛素剂量设置的基本方法

首先拟定血糖控制目的
• 为每个病人拟定个人旳血糖控制目旳。
• 成年病人旳一般控制目旳: 餐前:80-140mg/dl (4.4-7.8mmol/l) 餐后2小时: <180mg/dl (<10mmol/l) 入睡前: 100-140mg/dl (5.6-7.8mmol/l) 夜间3点:>90mg/dl (>5mmol/l)
• 睡前测得高血糖,可50%~80%予以(预防 低血糖)
调整基础量旳原则
• 基础率旳调整应在血糖波动之前2—3小时(短效 胰岛素)或1小时(超短效胰岛素)
• 每次调整基础率应增长或降低0.1u/小时(尤其 对1型病人)
例如:患者(使用短效胰岛素)血糖在临晨1点开 始下降,这时应该在10点和11点开始设置一种较 低旳基础率,这个基础率按照每小时降低0.1U逐 渐到达目旳。
检测餐前量
• 用餐,注射大剂量 • 餐后2小时测血糖,升高应<50mg/dl(2.8mmol/L)。 • 餐后3小时再次检测,血糖应下降。假如血糖
<70mg/dl(4mmol/L),停止测试并治疗低血糖。 • 餐 后 4 小 时 , 血 糖 与 餐 前 比 应 在 3 0 mg/dl(1.7
mmol/L)旳波动范围内。 • 反复检测直到您以为得到了正确旳有关系数,然
mg/dl (4~14mmol/L),继续。 • 晚餐时测血糖,给相应旳餐前量后,进晚餐。 • 根据血糖成果调整基础率,反复测试日间基础率,直
到日间血糖旳波动不超出30 mg/dl(1.7mmol/L)。然后 再检测一天,以确认成果。
检测傍晚基础率
• 午餐前血糖值达标
• 11:00am午餐,给相应旳餐前量。 • 餐后2小时(1:00PM)测血糖。目旳值是不超出目旳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方法和剂量调整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需要注射,对患者来说不太方便,也容易导致
注射部位疼痛、感染等问题。
剂量调整困难
02
由于个体差异、病情变化等因素,胰岛素剂量调整较为困难,
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细调整。
低血糖风险
03
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严重时可危及
生理功能
胰岛素在维持血糖稳态、促进脂肪和 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禁忌症时,需要使用胰岛 素治疗。
禁忌症
对胰岛素过敏、低血糖反应严重且无法纠正的患者禁用胰岛素。同时,妊娠期 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等需谨慎使用。
02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
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 发症情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
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运动习惯等因素,制定符合患 者实际情况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调整 胰岛素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
起始治疗时机选择
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如血糖明显升高或存在急性并 发症,应尽早起始胰岛素治疗 。
胰岛素定义与分类
胰岛素定义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 激素,它在调节体内葡萄糖代谢 中起着关键作用。
胰岛素分类
根据作用时间和特点,胰岛素可 分为速效、中效和长效三类。
作用机制与生理功能
作用机制
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结合,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 时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 血糖水平。
05
剂量调整方法与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时需要对治疗方案和胰岛素剂量进行精细化调整,减少低血糖不良事件。
为确保患者安全,一般需要患者住院治疗,而具体疗程尚无定论。
国内对新诊断的T2DM 患者常给予2~3 周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血糖控制目标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程较短,因此,不以HbA1c 达标作为治疗目标,血糖控制目标重点是FPG 和PPG:一般FPG 控制目标在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 10 mmol/L。
对于年轻、病程短、无并发症的新诊断T2DM 患者FPG 控制在4.4~6.1 mmol/L,非空腹血糖在≤ 8.0 mmol/L,更容易获得临床缓解。
患者在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应同时进行医学营养及运动治疗,加强糖尿病患者教育。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可继续使用二甲双胍或α- 糖苷酶抑制剂等口服降糖药,视患者个体情况决定是否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1. 基础- 餐时胰岛素方案
方案:睡前注射 1 次基础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中效人胰岛素)+3 次餐时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短效人胰岛素)。
优势:较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是比较经典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获得有效血糖控制的同时也更经济。
初始剂量:
①此前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初始每日总量(IU)= 体重(kg)×(0.4~0.5)(IU/kg);基础胰岛素占全天总量的40%~60%,余下部分按可按1/3、1/3、1/3 或1/5、2/5、2/5 的比例分配三餐前注射。
②已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若FPG 达标,PPG 不达标,基础胰岛素维持原剂量,口服降糖药改为三餐前给予餐时胰岛素4~6IU;FPG 也未达标者根据FPG 测值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
③预混胰岛素转换为基础- 餐时方案时,可按照目前总剂量的40%~50% 作为基础胰岛素起始剂量,余量作为餐时胰岛素,三餐平均分配。
调整方案:
①根据空腹血糖调整基础胰岛素用量,根据同一餐前、餐后血糖差值调整餐时胰岛素用量。
②先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再调整餐时胰岛素剂量。
③每1~3 天调整1 次,基础胰岛素剂量每次调整2~6IU 或10%~20%,餐后2 h 血糖与本餐前血糖升高<2 mmol/L 时仅调整基础胰岛素,>3 mmol/L 时调整餐时胰岛素,每次调整剂量2~4IU 或10%~15%,直至监测血糖达标。
④注意低血糖并查找原因,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原因不明时,减少基础胰岛素剂量10%~20%。
2. CSII(胰岛素泵治疗)
方案:采用人工智能的胰岛素输入装置,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短效人胰岛素)。
优势:通过个体化的基础率和餐前大剂量胰岛素,最大程度地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更好地控制血糖。
初始剂量:
①此前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初始每日总量(IU)= 体重(kg)×(0.4~0.6)(IU/kg),基础输注量占全天胰岛素总量的40%~60%(平均50%),剩余部分为餐前大剂量总量。
餐前大剂量按照1/3、1/3、1/3 分配。
②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每日总量= 用泵前胰岛素用量×(70%~100%)。
调整方案:
①30 原则:每餐前血糖与前一餐餐后2 h,血糖波动<1.7 mmol/L(30 mg/dL)。
②50 原则:每餐后2 h 血糖与同一餐前血糖波动<2.8 mmol/L(50 mg/dL)。
3. 每日3 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方案
方案:选择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或中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优势:更适合于午餐量较大、每日注射2 次预混胰岛素难以控制午餐后血糖的患者;注射次数相对较少;仅需要一种胰岛素,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
初始剂量:
①此前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初始每日总量(IU)= 体重(kg)×(0.2~0.4)(IU/kg),按2∶1∶2 分配到早餐前、午餐前和晚餐前。
②在预混胰岛素每日2 次注射基础上改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 次注射,方法为:早、晚餐前等剂量转换,或酌情减少早餐前剂量2~4IU;午餐前加2~4IU 或每日胰岛素总剂量的10%,同时建议将预混人胰岛素改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③研究表明血糖达标时的每日胰岛素总剂量的中位数(标准差) 分别是0.74(0.25) 及
0.86(0.34)IU/kg。
调整方案:
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的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住院患者每1~3 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1~4U,直到血糖达标。
②若每日3 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方案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改用基础- 餐时胰岛素注射或CSII 强化治疗。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的血糖监测
①开始用泵的3 天内,每日至少要监测8 次血糖,即早、中、晚的餐前和餐后血糖,22 时的血糖,次日凌晨3 时的血糖。
②血糖趋于稳定达标,每天可监测4 次血糖,即空腹、午餐后、晚餐前、22 时的血糖。
③血糖达标并基本稳定,每天可测2 次血糖,即空腹和餐后(任选一餐) 血糖。
④血糖达标并稳定,自我感觉良好,一般每周仍需监测3 次血糖,其中一次必须是FPG。
⑤如有低血糖表现可随时测血糖。
如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症状,应监测凌晨3:00 血糖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