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第一中学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

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考纲: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知识与能力:太平天国建立和灭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太平天国企图用基督教改造中国,而洪仁玕企图用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都因为条件不允许而失败。

【重难点】两大文件评价。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太平天国。背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银价上涨、手工业者破产、搜刮百姓】,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人民起义。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北伐、西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湘军建立镇压天国,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1864年天京失陷标志失败。影响,农民阶级领导反封建运动,打

击了清朝和殖民者,湘军、淮军集团崛起改变晚清政局,它的失败说明小生产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承担不起领导民主

革命重任。

2.《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均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建立平均理想社会。评价,太平天国前期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愿望,推动了运动发展,但绝对平均主义阻碍社会进步,天国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

3.《资政新篇》。内容,法治,选举,广开言路;发展工商业,兴建铁路公路,兴办邮政银行保险,准许私人开办企业,奖励发明;自由通商,平等外交;学堂,医院,社会福利。评价,太平天国后期革命纲领,第一个资本主义方案,但缺乏实施的阶级、社会条件。

4.地图阅读。在地图册找出花县、金田、天京、冯官屯、上海。

6.岳麓版、人民版。洪秀全思想。永安封王建制。《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淮军。常胜军。

【知识链接】

如果说后来康有为的特点是托古改制,那么洪秀全的特点就是托上帝以改朝换代。上帝的存在,不仅具有宗教精神的意义,而且更多现世功利的意义。他使洪秀全从一名三家村垫师变成天父的次子,所谓“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在这里,神威造成了权威。的确,造反起义是非常之事,所以

需要借助非常的权威。比之历史,他所取的路数,同历代帝王自称“天子”以昭示君权神授的用意是非常相象的。但太平天国的上帝不是中国社会里土生土长出来的东西,而是从《圣经》中搬过来的,是一个“满口金须,拖在腹尚(上)”的洋上帝。

这一类编造,固然便于在民间说法之用,但基督教里上帝的形象,则不会不因此而异化。更富于想象力的是宗法社会里的农民为上帝创造的宗法大家庭。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后来秦日纲和胡以晃封王,复为霜、为露。正象梁山泊好汉在忠义堂排座次一样,他们在上帝的家里排座次。用这种办法分配领导集团成员之间的权力,并不能算作创举。虽然他们在上帝的名义下组成了一个神圣家族,其实不过是把中国固有的名分纲纪和江湖聚义中惯见的成规引入了上帝的家里。这一类对于基督教的改作是洪秀全的得意之笔,因为他可以藉此示傲于西方人。

与此相联系,太平天国中的人们还认为:“从来中国所称为花夏者,谓上帝之声名(耶火华)在此也;又号为天朝者,为神国之京都于兹也。”显然,上帝虽然有一个金发碧眼的模样,却更加钟爱中国。因此,韦昌辉告诉英国人说,“中

国君主(洪秀全》即天下之君主;他是上帝次子,全世界人民必须服从及跟随他。”同一个意思还以“万方来朝”字样刻于太平天国的玉玺上。在这里,洪秀全的世界观念似乎与道光、咸丰相去并不远。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7.根据材料提炼陈旭麓的观点,并列举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观点。洪秀全虽然吸收基督教思想,却没能摆脱封建思想。

2】说明。装神弄鬼自称天父次子,是封建鬼神思想;封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等,按照功绩享受天上的等级秩序,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再现;自称“天下之君主”“全世界人民必须服从及跟随他”,是中国天朝上国封建思想的变种;他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是农民阶级小农思想的产物。

【探究案】材料阅读与分析,A层同学需认真研究,B层同学可以选做。

太平天国可以算作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的反孔群众运

动了:所过之处,往往焚学宫、毁木主,至十哲两廡,狼藉满地。入金陵以后,又曾大规模地搜书和烧书;“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

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书苟满家法必

犯,昔用撑肠今破胆。”在秦始皇之后,象这样悠肆地践踏孔孟的事是没有先例的。曾国藩因此而谓之“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但是,对于传统社会里的农民来说,践踏孔孟并不等于摆脱孔孟。在思想上和实际上,它又接受了很多儒家的东西。例如《原道醒世训》对大同社会的论述,就以唐虞三代为楷模,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螺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奸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充满向往的描述出自《礼记·礼运》,并托名于孔子,它表现了典型的儒学乌托邦思想。而在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方面,太平天国的制作则明显地脱胎于《周礼》。这种反孔而又依傍于孺学的矛盾不难从那个时候的社会历史中得到解释。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8. 根据材料提炼陈旭麓的观点,并列举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观点。洪秀全反对儒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的某些思想。2】说明。洪秀全下令禁毁儒家著作,吸取了儒家经典《礼记》的大同思想和《周礼》中论述的制度。

【我的疑问】

【本课测评】近三年高考题,模仿第一题审题。从高考题归纳,

随之而来的是人间天国的封建化。洪秀全写了那么多的《幼学诗》、《天父诗》,宣扬了什么呢?一是君权神授:“众小尔们要一心扶主,不得大胆。我差尔主下凡作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们要遵,一个不顾王顾主都难。”二是三纲五常:“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生杀由天子,诸宫莫得违”,“王独操威柄,谗邪遁九渊”,“伊周堪作式,秉正辅朝纲”。甚至规定5岁的男孩子就不可接近姐妹,比之男女7岁不同席的旧规更为苛严。在这种观念下,政治等级森严可畏:“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回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凡检点指挥各官轿出,卑小之官兵士,亦照路遇列王规矩,如不回避或不跪道旁者斩首不留。”还有繁琐而苛细的称谓:“军师妻呼称王娘,丞相妻呼称贵嫔,检点妻呼称贵姒,指挥妻呼称贵姬,将军妻呼称贵嫱。钦命总制妻呼称贵媪,监军妻呼称贵奶,军帅妻呼称贵渊。师帅妻呼称贵娴,旅帅妻呼称贵婕。卒长妻呼称贵妯,两司马妻呼称贵娌。”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9. 根据材料提炼陈旭麓的观点,并列举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观点。洪秀全建立的天国迅速封建化。

2】说明。宣传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思想;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恢复封建等级制度。1856年,因争夺权力而发生天京变乱。

21.(2018 高考文综重庆卷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 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A.秦日纲 B.陈玉成C.李秀成 D.石达开

98.(2018 年高考山东文综11 题)

图5 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

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

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17.(2008 年高考北京文综15 题)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描述的中国传统艺术是 A.魔术 B.戏剧 C.绘画 D.杂技 2.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 A.文人画 B.元杂剧 C.京剧 D.小说 3.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C.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D.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4.徽班进京后能在京扎根,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剧,主要因素有 ①北京社会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 ②皇室等上层权贵的喜好 ③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④吸收外来艺术的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A.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 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6.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 7.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B.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C.标志着世俗文学的诞生 D.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8.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①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 ②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 ③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 ④老四去了江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9.与元杂剧相比,京剧的特点是 A.融合多种表演形式 B.吸收汉调、昆曲和秦腔等剧种腔调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1课 随堂练习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要目的 C.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D.民族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为主要目的,B、C两项不正确;民族矛盾导致国内的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D项错误。故选A 项。 2.(2018·莱芜高一联考)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材料评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D) A.金田起义B.北伐 C.定都天京D.西征 [解析]1851年金田起义,A项排除;根据“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看出,这个事件不是北伐,而是西征,北伐是向北进攻清政府都城北京,西征是向西攻打曾国藩湘军,故B项错误,D项正确;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C 项时间不符。 3.(2018·宿迁高一月考)有位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太平天国(B) 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进行北伐D.颁布《资政新篇》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具有革命性,与材料“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的信息一致,B项正确。 4.(2018·郑州高一期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天王临朝时,只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几个王可以觐见,其他官员都排列在大门内,按照仪式跪拜,呼喊“万岁”。这些表明(A) A.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化趋势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来源:周书宇的日志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三.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道家和法家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儒学成为正统 第3课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二、程朱理学 三、陆王心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美德即知识”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二、文艺复兴 三、宗教改革 第7课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二、宋词和元曲 三、明清小说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三、京剧的出现 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 二、相对论的创立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一、教会的禁锢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维新变法思想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青年》的诞生 二、新文化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伟大的转折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完整教学提纲

第6 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3、掌握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立法的影响及局限性。 4、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 简析罗马法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习惯法与成文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 (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局限:贵族常常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 _______ 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特点:内容广泛,条理清晰。 (2)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_____ 利益得到保护3.公民法

(1)适用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2)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 从公民发到万民法(1)原因:①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矛盾显现出来。 ②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______ 在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形成:①罗马帝国的_____ 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②______ 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与适当 的司法保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的法 律。 2. 罗马法体系完成: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维系统治: (1)积极性: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 ________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局限性: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 影响后世: (1)对近代欧美国家的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材料一共和国初期罗马并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解释和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属于贵族,这些权利也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手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3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D)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 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解析]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 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 3.(2018·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C)

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 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 [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D)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宣统皇帝是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的,所以B项不正确。C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5.(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D) A.1911年北京B.1911年南京 C.1912年北京D.1912年南京 [解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故选D项。 6.(2018·洛阳高一联考)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C) 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到11课题目

2015年秋季学期第1—11课质量检测 12345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2.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3.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4.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A.人身的自由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 民 D.社会契约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 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6.“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 )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 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和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能力要求: ①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②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③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适当引入史学界的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 ⑥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4)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5)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书籍,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参考书的方法以及获取参考书的途径。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10课练习题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2课第10课第11课选择题练习答案附解析 第12课 1.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成是绝对和神圣的,主要原因是进化论( ) A.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 B.说明了生物物种是进化而来的,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C.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D.改变了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 [解析] 进化论认为生物物种是进化而来的,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存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否定了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是绝对和神圣的。[答案] B 2. 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不同品种的动物整体形态相似,属于相近的物种,但各具特点,距离越远,差异越明显。由此他认为生物进化的机制是( ) A.主动选择B.人工选择C.被动选择D.自然选择 [解析]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些被自然选择了的微小的有利变异,通过世世代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新生物种,距离越远,差异越明显。故选D。 3.受中世纪神学束缚最大的学科是A、天文学B、生物学C、地理学D、物理学 解析:封建神学宣扬上帝创造人、动植物及世界万物,严重束缚了生物学的发展。 4.下列不属于基督教神学观点的为 A、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陆地、植物 B、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都是上帝创造的 C、生物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D、动物、植物物种是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 解析: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5.在生物学中,首次将“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能量守恒定律 B、神创说 C、细胞学说 D、生物进化论 解析:选项A和B不是生物学。生物进化论否定了上帝创造创造人、动植物的说法,指出生物是进化来的。 6.生物进化论对下列哪个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法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解析: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新人教版 必修一 学案 第11课

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主备人:王花 【学习目标】 1.课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 3.难点: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预习梳理】 1.兴起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的_________和_______空前激化。 2.兴起发展 (1)兴起: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________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 (2)壮大:永安建制后于1853年攻克________作国都。 (3)全盛 ①北伐:北伐军打到________,孤军深入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________的湘军激战,夺取清朝半壁江山,军事上达到全盛。 3.革命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土地分配制度——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________和年龄平分土地;产品分配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________。 ②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③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了________思想,根本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 ①内容:政治上主张向西方学习,________,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________,奖励技术发明;文化教育上主张开设________等。 ②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_______的设想。 4.由盛转衰──天京变乱 (1)原因 ①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2)表现 ①________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②________遭猜忌出走,全军覆没。 5.后期防御 (1)重建领导核心:提拔________、李秀成指挥军事,________总理朝政。 (2)开展防御战 ①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又取得________大捷。 ②1860年,李秀成、陈玉成攻破________打到上海近郊。 ③湘军攻陷安庆,________就义。 6.运动失败:1864年,________,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互动探究】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优质教案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汉字的起源时间和演变过程、中国书法艺术的 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理解“书画同源”;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能说出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书画作品、 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问题探究、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将本课标题用楷书、隶书和行书三种字体共同组合而成,请学生辨别。

书法艺术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班就有好几位书法爱好者。谈到书法必然与汉字与绘画相联系,无字就无书法,有书就往往有画,所谓“书画同源”。那么,中国汉字的起源是什么?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发展脉络是怎样的?这些我们都将在本节课探讨。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请学生或者老师自己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提问:古书上普遍记载的这个传说可信吗? (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慢慢丰富发展起来的。仓颉有可能是文字的整理者或者颁布者。) 2、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 3、成熟文字的出现——甲骨文。(图片展示) 4、甲骨文之后出现了什么文字?(金文) 5、学生总结:汉字的发展。 汉字发展至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以及草书、行书这样的发展脉络,虽然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 6、提问: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总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

历史必修三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十年高考真题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2019·江苏高考·19)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2.(2018·江苏高考·17)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 3.(2018.11·浙江高考·20)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 A.自由落体定律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4.(2017·江苏高考·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5.(2017.4·浙江高考·22)20世纪上半期,有科学家认为:假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消失了,时间和空间会与物质一同消失。支撑其观点的科学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B.天演论C.相对论D.加速度定律6.(2017.11·浙江高考·22)爱因斯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 A.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B.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C.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D.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7.(2015·福建高考·2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

历史必修三第十一课

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1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共2课时) 课标要求: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1、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2、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板书课题)。 导入:当中国的大门开始被西方的炮舰强行打开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欧洲大地上研究调查,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几十年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论,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就是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你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的吗? 过渡语: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1、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出示自学指导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51-55页,思考并在课本上画出下列思考题的答案要点,5分钟后比谁的答案要点全、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1、阅读书本51页,思考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 2、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 2、阅读书本51-52页,找到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有哪些著作? 3、阅读书本53-54页,在书本上找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4、阅读书本54-55页,在书本上找到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三、先学后教 (一)过渡语:自学指导明确的同学请举手。自学竞赛开始! (二)学生自学(看书,找答案)5分钟 教师在讲台上用眼睛巡视全班,督促每位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发现问题,下去指导(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三)检测(讨论,对答案) 过渡语:时间到,看完并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 (1)时代背景:20世纪前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3)国际条件: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教案设计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3、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经典力学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1)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2)主要贡献:天文学方面:自制天文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物理学方面: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确立了匀速和匀加速运动的概念,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者。(1)物理学方面: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在这本书中,牛顿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2)数学方面: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立了微积分。(3)历史地位:①牛顿的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它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②适用于整个太阳系、一切天体运动和宇宙中的所有物体,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也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如: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③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牛顿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④局限性:经典力学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体之上,时间和空间是绝对不变的,无法解释物体的高速运动和微观世界。19世纪,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也催生了量子论和相对论的诞生。 三、相对论和量子论 1、量子论: (1)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认为物质的辐射能不是连续的,而是以最小的、不可再分的能量单位即能量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的变化。(2)1905年,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3)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理论。标志着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知识点整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 2., 该著作也是探寻、 思想。 世纪、西学为用”的思想。 .在 维新变法期间,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 6.严复于1898。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9、1903年,章太炎 。 二新文化运动 1 2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 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 5”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 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 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0) (2)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2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3、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

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4、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1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传社会主义思想。 5、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试】——(c)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 (2) 想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优质教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知识结构:

二.知识整合: 1.比较: ①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 ②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是 ③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 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④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 ⑤引发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 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科学家是。 ⑥的创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层 次和领域,特别是发现了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经典力学的建立: (1)建立的标志: (2)基本内容: (3)特点: (4)建立意义: 3.物理学在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和主要成就:

三.同步练习: 1.伽利略认为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 A.整理与推理 B.观察和实验 C.解析与探究D.推理和与论证 2.伽利略对天文学的贡献不包括 A.发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B.自制天文望远镜 C.发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的天体D.确定了匀速运动的新概念 3.牛顿力学体系不包括 A二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 B.物理学的相对论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4.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对人类的主要理论贡献是 A.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B.发现落体定律 C.提出相对

论 D.创立量子力学 5.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 C.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D.相对论的提出6.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所以被看作绝对权威的理论,主要是由于 A.经典物理学日臻完善 B.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发现了海王星 C.人们认识的局限性 D.经典物理学可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7.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经典物理学不够完善 B.经典物理学自身的局限性 C.物理学出现一系列新发现 D.经典物理学仅能解释地球上的物理现象 8.伽利略和牛顿都强调①实验②实验与数学的结合③相对论④量子论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9.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理论内容属于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完整教学提纲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3、掌握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立法的影响及局限性。 4、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 简析罗马法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习惯法与成文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 (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局限:贵族常常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_________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特点:内容广泛,条理清晰。 (2)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_______利益得到保护。 3.公民法

(1)适用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2)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从公民发到万民法 (1)原因:①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______矛盾显现出来。 ②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在________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形成:①罗马帝国的______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②__________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 ③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_________,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与适当的司法保障。 ④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_________的法律。 2.罗马法体系完成: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维系统治: (1)积极性: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_________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__________________。 (2)局限性:保护________________,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影响后世: (1)对近代欧美国家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材料一共和国初期罗马并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解释和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属于贵族,这些权利也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手段。公元前462年平民保民官特兰梯留提议编纂成文法典……因全部条文镌于12块铜牌之上,故得名“十二铜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