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合集下载

鼠疫培训ppt课件

鼠疫培训ppt课件
2. 鼠疫患者 肺鼠疫患者是引起鼠疫暴发和流行的最危险的传 染源。患者通常有剧烈的咳嗽并喀出大量血痰,咳 嗽喷出的飞沫和痰中含有大量的鼠疫菌,可使其密 切接触者感染引起原发肺鼠疫。
21
(二)传播途径
1、跳蚤叮咬 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 蚤叮咬所致,最常见的是印鼠客蚤,该蚤为世 界性广布种,此外还有100多种蚤类具有传播 鼠
2、直接接触 人类在猎捕、剥皮、宰杀染 疫动物及食肉等时,鼠疫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 口进入人体内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我省 绝大部分人间鼠疫病例都是由于猎捕和剥食旱 獭引起的。
22
23
24
3、飞沫传播 肺鼠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 中会含有大量鼠疫菌,在呼吸、咳嗽时便排入 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 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
人类从动物感染的疾病有150余种,其中有 些是非常严重的传染病,有些已经伴随人类成 千上万年,如鼠疫;有些是新发现的,如非典 等。
5
甘肃鼠疫疫源动物
甘肃境内旱獭疫源地主要宿主是喜马拉雅 旱獭,黄鼠疫源地主要宿主是阿拉善黄鼠。
能够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共有10种:喜马 拉雅旱獭、阿拉善黄鼠、赤狐、沙狐、艾鼬、 小家鼠、灰仓鼠、灰尾兔、牧犬及家猫等。
鼠疫知识全员培训
1
1、 鼠疫的定义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菌(Yersinia pestis)引 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它发病急、传播快、病 程短、病死率高,危害十分严重。 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 1号传染病,《国境卫生检疫法》和《国内交 通卫生检疫条例》将鼠疫列为检疫传染病之一。
如果接触肺部感染鼠疫的动物,如感染鼠 疫的狗、猫等,也可直接感染肺鼠疫。
4、经消化道传播 经几次鼠疫流行过程 中均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鼠疫菌,表现出不能 用败血症等进行解释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 腹泻、脓血便等。因此,经消化道传播的可能 性也应引起重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鼠疫耶尔森菌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鼠疫耶尔森菌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鼠疫耶尔森氏菌 耶尔森菌,鼠疫 长尾黄鼠 越冬试验 致病菌 细菌外膜蛋白类 沙门氏菌 微进化 强毒力岛 大肠杆菌 多孔微球疫苗 冬眠 rv270抗原 intb基因 fyua基因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科研热词 质粒 鼠疫耶尔森菌 耶尔森菌,鼠疫 病原微生物 检测 xmap液态芯片 鼠疫耶尔森氏菌 结构 种类 方法 微观形态 应用 序列同源性,核酸 原子力显微镜 功能 分布 分型,亲缘关系
推荐指数 3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4 4 3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2014年 科研热词 鼠疫耶尔森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鼠疫耶尔森氏菌 克隆表达 yopd抗原基因 i fseⅰ酶切方法 fsei酶切方法 asc 推荐指数 3 3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科研热词 鼠疫耶尔森菌 耶尔森菌,鼠疫 鼠疫 基因型 转录调控 耶尔森菌 生态分型 mlva分型方法 鼠疫菌 鼠疫耶尔森氏菌 非编码小rna 酸度 表型 蛋白相互作用 营养需求 电泳,凝胶,脉冲场 田鼠型鼠疫耶尔森菌 温度 流行病学 注射小体 毒力 差异片段 差异区段 嵌合抗体 基因分型 基因 分子分型 准噶尔盆地 云南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三型分泌系统 ⅲ型分泌系统 yersinia pestiz waaa vntr rna-蛋白免疫共沉淀 psa位点 phenotype mlva hfq蛋白 genotype fur f1

中世纪的时候黑死病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中世纪的时候黑死病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中世纪的时候黑死病带来的影响有哪些黑死病,而对于现在来讲,其实就是鼠疫,而这些也是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所发生过的一起传染病,而且这也是主要是在全球中最需要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世纪黑死病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中世纪黑死病的影响对欧洲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动摇了当时支配欧洲的罗马天主教会的地位,并因此使得一些少数族群受到迫害,例如犹太人、穆斯林、外国人、乞丐以及痳疯病患。

生存与否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产生了“活在当下”的一种情绪,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谈》(TheDecameron)之中所描绘的一般。

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如此之多,以至劳动力食缺。

整个村庄被废弃,农田荒鞠,粮食生产下降。

紧随着黑死病而来的,便是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了饥荒。

黑死病的起源起源于亚洲西南部,一说起源于黑海城市卡法,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整个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

当时那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根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纪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的人死于黑死病。

流行历史同样的疾病多次侵袭欧洲,直到1700年代为止,期间造成的死亡情形与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较晚的几次大流行包括1629年到1631年的意大利瘟疫、1665年到1666年的伦敦大瘟疫、1679年的维也纳大瘟疫、1720年到1722年的马赛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

解释黑死病成因的主要理论是鼠疫论。

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pestis)也是发生于1865年中国南方后传染至印度的瘟疫的病因。

腺鼠疫(Bubonicplague)与败血性鼠疫(septicaemicplague)会经由与跳蚤的直接接触而传染,其中最主要的一类跳蚤,是鼠类身上的Xenopsyllacheopsis。

许多细菌生活在这些跳蚤的身体中,阻塞跳蚤的胃部并使其变得饥饿。

由于无法得到饱足,导致跳蚤不断地叮咬宿主。

在叮咬与进食的期间,跳蚤胃里的细菌便经由血液流动到开放的伤口中,使得细菌散布到新的宿主身上。

鼠疫菌落形态

鼠疫菌落形态

鼠疫菌落形态鼠疫是由鼠疫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菌落形态是指在培养基上生长的鼠疫菌形成的结构和外观特征。

鼠疫菌落形态的观察可以帮助医学工作者进行病原学诊断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鼠疫菌落通常在培养基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颜色、质地和外观等方面的差异。

根据菌落形态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鼠疫菌的种类和特性。

下面将从颜色、质地和外观三个方面来描述鼠疫菌落的形态特征。

首先是菌落的颜色。

鼠疫菌落的颜色通常为灰白色或淡黄色。

这是由于鼠疫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时产生的代谢产物的颜色所致。

不同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可能会导致菌落颜色的差异,但一般来说,鼠疫菌落的颜色较为一致。

其次是菌落的质地。

鼠疫菌落的质地多呈粘稠状或乳清状。

这是因为鼠疫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时会产生胞外多糖等物质,使菌落具有一定的黏附性和粘稠度。

菌落的质地可以通过触摸或观察菌落的表面光滑程度来判断。

最后是菌落的外观。

鼠疫菌落在培养基上的外观特征较为多样。

常见的形态包括圆形、不规则形、凹陷形等。

菌落的大小也有差异,一般为2-3毫米左右,但也可能更小或更大。

此外,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的菌落可能会有一定的凝集现象,形成菌落间的联合体。

需要注意的是,鼠疫菌落形态的观察仅能作为初步的判断手段,不能单凭形态特征就确定鼠疫菌的种类和病原性。

更进一步的鉴定需要借助其他实验室方法,如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总结起来,鼠疫菌落形态是指在培养基上生长的鼠疫菌形成的结构和外观特征,包括颜色、质地和外观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鼠疫菌的种类和特性,为鼠疫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鼠疫菌落形态的观察仅能作为初步判断的手段,更进一步的鉴定还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室方法进行。

鼠疫 - 鼠疫诊断和防治

鼠疫 - 鼠疫诊断和防治

12
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发病机制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
13
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临床表现
潜伏期:1-8日,肺鼠疫为几小时至3日 突然起病 临床表现与感染类型相关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
14
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临床分型
1.腺鼠疫 2.肺鼠疫 3.败血型鼠疫 4.皮肤型鼠疫 5.肠鼠疫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
42
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鉴别诊断
败血型鼠疫
炭疽败血症:可有皮肤黑痂溃疡及其周围广泛 的无痛性凹陷性水肿,血培养炭疽杆菌生长 有助鉴别。
流行性出血热:以发热休克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临床上有三红三痛、充血出血渗出改变及五 期临床经过、血出血热抗体阳性有助鉴别。
鉴别诊断
肺鼠疫
大叶性肺炎:突起寒战、高热,咳嗽、胸痛、铁锈色 痰,呼吸音减低,有湿罗音,痰涂片可见大量革兰 氏阳性球菌 ,胸部X线检查显示段或叶性均匀一致 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有疫水接触史,腓肠肌握痛, 淋巴结肿痛较轻,最终需病原学和血清学鉴别。
肺炭疽:临床表现极为相似,痰涂片及培养查到G+竹 节状炭疽杆菌可资鉴别。
人类警示,“瘟疫”依然存在。
我国鼠疫流行史
最早于14世纪世界大流行传入;
1991-2019年发生人间鼠疫640人,死亡54人。
病人主要是农牧民,大都因猎捕或剥食旱獭所 感染,多见于西北牧区和青藏高原
我国有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
区,不断有动物鼠疫流行,近十年人间鼠疫病 例数逐年增多。
30
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败血症型鼠疫转归

鼠疫菌落形态

鼠疫菌落形态

鼠疫菌落形态鼠疫菌落形态是指鼠疫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特定形态。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棒状杆菌。

鼠疫耶尔森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时,会形成不同的菌落形态,这些形态对于鼠疫的诊断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鼠疫菌落形态通常可以分为平滑型和粗糙型两种。

平滑型菌落呈现为光滑、湿润、凹陷的表面,颜色较浅,边缘整齐。

粗糙型菌落则呈现为粗糙、干燥、凸起的表面,颜色较深,边缘不规则。

鼠疫耶尔森菌的菌落形态是由其菌体表面的胶囊和LPS(脂多糖)层的特性决定的。

平滑型菌落是由于菌体表面覆盖有胶囊和LPS层,使得菌落形态光滑、湿润。

胶囊和LPS层能够保护细菌免受宿主机免疫系统的攻击,使得平滑型菌株具有更强的致病力。

而粗糙型菌落是由于胶囊和LPS层缺失或不完整,使得菌落表面粗糙、干燥。

除了平滑型和粗糙型之外,鼠疫耶尔森菌还可以形成其他一些特殊的菌落形态。

例如,有些菌株在培养基上生长时会形成膜状或乳凝块状的菌落,这种形态通常与特定的菌株和培养条件有关。

鼠疫耶尔森菌的菌落形态对于鼠疫的诊断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和分析菌落形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性质。

例如,平滑型菌落通常与致病性较强的鼠疫耶尔森菌有关,而粗糙型菌落则通常与致病性较弱的鼠疫耶尔森菌有关。

此外,不同的菌株和不同的培养条件下,鼠疫耶尔森菌的菌落形态也会有所不同,这对于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鼠疫耶尔森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形态是其种类和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和分析菌落形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致病性,对于鼠疫的诊断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鼠疫PPT演示课件

鼠疫PPT演示课件
一只旱獭引发的灾难--1910年10月25日, 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 哈尔滨。之后蔓延开来,不仅横扫东北平 原,而且波及 河北、山东。
14
鼠疫屠城:1910-1911年东北鼠 疫
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 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 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 。
• 云南、广西等间隔多年再度暴发; • 鼠疫向城市及人口密集区逼近,拉萨、昆
10
三次世界人间鼠疫大流行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持续近 300年。这次大流行仅在欧洲就造成2500万 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 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
11
三次世界人间鼠疫大流行
第三次 19世纪末(1894年),流行持续到 20世纪中叶,暴发于中国广州、香港,波 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 的沿海城市及其附近内陆居民区,死亡约 1200多万人。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的 19个省、自治区、295个县。
疫源地总面积140余万平方千米。
21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名称
1.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2. 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3. 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4. 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5. 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第一节 鼠 疫
• 鼠疫(plague)——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 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 巴结肿痛、出血倾向和肺部炎症等,病死 率较高。
1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 鼠疫耶尔森菌属于耶尔森菌属(Yersina)。 G-的卵圆粗短杆菌,单个散在,偶成双或 短链。新分离的菌株用亚甲蓝或吉姆萨染 色,显示两端浓染(由于细胞核质集中的 缘故),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复习:鼠疫耶尔森菌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复习:鼠疫耶尔森菌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复习:鼠疫耶尔森菌2017年《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复习:鼠疫耶尔森菌耶尔森菌属现归入肠杆菌科,原系动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污染食物而患病。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致病物质鼠疫耶尔森菌毒力很强,少数几个细菌即可使人致病。

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鼠毒素可阻断动物?肾上腺能神经,引起全身外周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炎症、坏死、出血,导致血液浓缩和致死性休克,以及肝、肾、心肌纤维损害等。

1微克鼠毒素即可致鼠死亡。

对人的损伤机制尚不清楚。

F1抗原、V/W抗原,外膜蛋白以及内毒素、扩散因子、RNA酶等与致病性有密切关系,表现为在37℃宿主体内的抵抗吞噬细胞吞噬和细胞杀菌作用,引起细胞变性、坏死等细胞毒性等。

所致疾病鼠疫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耶尔森菌主要寄生于啮齿类动物,传播媒介以鼠蚤为主。

蚤因吸吮了受染动物的血液而变为有传染性。

病菌在蚤肠内大量繁殖,直至蚤前胃腔全被菌堵塞,而使食物无法通过,饿蚤极力吸血时,先将前胃内容物从吻注入宿主伤口,然后吸血,由此造成传播。

在人类鼠疫流行之前,往往先有鼠类鼠疫流行,当大批病鼠死亡,鼠蚤失去原宿主而转向人类,引起人类鼠疫。

人患鼠疫后,尚可通过人蚤或呼吸道途径在人群间流行。

临床上常见的有腺型、败血症型和肺型三种类型。

①腺型鼠疫:最常见,多发生于流行初期。

病菌通过疫蚤叮咬的伤口进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在细胞内繁殖,并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

多见于腹股沟淋巴结。

②败血症型鼠疫:可原发或继发。

前者常因机体抵抗力弱,病原菌毒力强,侵入体内菌量多所致;后者多继发于腺型鼠疫,病菌侵入血流所致。

此型病情凶险,发病初期体温高达39℃~40℃,皮肤粘膜出现出血点,若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小时至2~3天发生休克而死亡。

③肺鼠疫:由于吸入带菌尘埃飞沫可直接造成肺部感染(原发型),或由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继发而致。

患者高热,咳嗽,痰中带血及大量病菌,可在2~3天内死于休克、心力衰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鼠毒素(murine toxin)可引 鼠毒素(murine toxin)可引 起局部坏死和毒血症。 ③V和w抗原仅见于有毒力的菌 株 ,能够保护细菌,使之能在单核,能够保护细菌,使之能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
我国Yersinia pestis可分5群(A 我国Yersinia pestis可分5群(AE)17个生态型,不同生态型的菌株 17个生态型,不同生态型的菌株 生长情况有明显差别,生长好的生 态型的致病力较强。
鼠疫杆菌有可能做为生物武器, 应提高警惕。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5岁,2日来高热, 患者,男性,35岁,2 右大腿根部严重疼痛。检查,T.39 右大腿根部严重疼痛。检查,T.39 0C, 全身中毒症状较严重。右腹股沟 淋巴腺约3cm 淋巴腺约3cm ,红肿,明显压痛。 对此患者应考虑那些疾病,应如何 确诊,如何治疗和处理。
三. 败血症鼠疫
Yersinia pestis菌血症为各型鼠 pestis菌血症为各型鼠 疫共有。 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杆菌 在血中大量繁殖,血涂片可检出。
少数病人可无原发灶(腺鼠疫 或肺鼠疫),主要表现为极严重的 全身中毒症状:高热,谵妄,昏迷 , 广泛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常于 2-3日死亡。发绀和淤斑,死后皮肤 常呈黑紫色,故鼠疫曾被称为“ 常呈黑紫色,故鼠疫曾被称为“黑 死病” 死病”。
[治疗] 治疗] 一、严格隔离 病室灭鼠,灭蚤。病人排泄物 彻底消毒。医护人员要严格防护。 立即报告疫情。腺鼠疫隔离至炎症 消散。肺鼠疫严格呼吸道隔离至痰 菌阴性。接触者检疫9 菌阴性。接触者检疫9日。
二、抗菌治疗 应及早采取。 链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 链霉素首选,可使病死率降至 5%以下。成人剂量为2-4g/d, 儿童 5%以下。成人剂量为2 为30mg/(kg.d),分2次肌注。 30mg/(kg.d),分
传播途径:
1、鼠蚤;2、皮肤伤口;3、呼吸道飞沫
发病机制:
鼠疫耶尔森菌 皮肤 局部淋巴结:出血坏死性炎症
菌血症 败血症: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肺组织
基本病理: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2 日,主要有3 潜伏期2-8日,主要有3种临床表 现。
腺鼠疫 最常见,突然寒战,高热,头 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约1 10cm, 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约1-10cm, 呈单个或成串的不规则结节,坚实 无波动,表面皮肤红肿,有明显的 疼痛和压痛,拒触摸,常因剧痛而 不能活动。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29 患者,男性,29 岁,内蒙人, 1948年 1948年8月20日因2日来右侧腹股沟 20日因2 部剧痛,高热而就诊。患者于3日前 部剧痛,高热而就诊。患者于3 由内蒙来京,途中突然发病。检查: T 410C ,P 130/min,R 30/min. BP 90/70mmHg,重病容,烦躁不安, 90/70mmHg,重病容,烦躁不安,脉 细弱。右腹股沟淋巴腺约5cm,边界 细弱。右腹股沟淋巴腺约5cm,边界 不清,明显红肿,周围组织明显水 肿,拒按。无波动。淋巴腺抽取发 现Gram(-)小杆菌。 Gram(-
思考题:
1、鼠疫的病原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鼠疫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上属于哪类传染病? 3、鼠疫临床上分哪几型?各有什么表现? 4、鼠疫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5、鼠疫病人如何处理及治疗?
Plague Plague is an acute, febrile, zoonotic disease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Yersinia pestis. Although human cases are infrequent and are curable with antibiotics, plague is one of the most virulent and potentially lethal bacterial diseases known. The plague bacterium occurs in widely scattered foci in Asia, Africa, and the Americas, where its usual hosts are wild and peridomestic rodents. It is transmitted to humans typically by flea bite and less commonly by direct contact with infected animal tissues or by airborne droplet. The principal clinical forms of plague are bubonic, septicemic, and pneumonic. Although most cases are now sporadic, occurring singly or in small clusters, the potential for epidemic spread remains.
四. 其它少见部位的鼠疫 如脑 膜炎型,皮肤型眼结膜型,咽型, 肠型等。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明 显升高。可见中毒颗粒。严重者可 呈类白血病反应。病变部位的 标本 进行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菌。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史:到过疫区的急性 淋巴腺炎患者应怀疑本病。全身中 毒症状及局部症状严重是本病的特 点。 在流行末期或接种过菌苗者可 表现为轻型。
一.
淋巴结周围组织明显水肿。有 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颜面潮红, 结膜充血,高度无力,烦躁不安。 嗜睡 ,血压 常下降。肝脾常可触及, 有压痛。
二. 肺鼠疫
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 因吸入带菌的飞沫、尘埃而引 起。咳嗽,胸痛,咯血性脓痰,呼 吸急促,发绀,肺底可有少许水泡 音。胸片常示支气管肺炎或实变。 痰中含菌。全身中毒症状常极严重。
我国各地区的主要宿主及传播 方式不同。松辽平原主要是通过鼠 蚤在黄鼠中流行,然后通过鼠蚤感 染家鼠,在家鼠中流行。家鼠病死 后鼠蚤离开鼠体可感染人。 青藏高原则主要是通过蚤类在 旱獭中流行,人在猎取旱獭或剥皮, 食肉时受染。
我国曾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行过plague,解放 我国曾多次流行过plague,解放 后经大力控制,目前仅西南,西北 某些地区仍有鼠间plague流行,人 某些地区仍有鼠间plague流行,人 间plague仅散发于个别地区。 plague仅散发于个别地区。


Plague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自然疫源 性疾病
鼠 疫(plague) plague) 由鼠疫杆菌(Yersinia 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 引起的啮齿动物中的自然疫源性 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易 引起大流行,属甲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毒血症症状,伴局 部症状,以急性淋巴腺炎(腺鼠疫) 最常见,其次是败血症,肺炎,偶 可见脑膜炎,皮肤型鼠疫等。
抵抗力较弱,特别对热和干燥 敏感,日晒,煮,烤和常用消毒剂 均可杀灭。 耐冷。在脓液和痰液中可存活 10-20日。可存在于病人的组织,血 10-20日。可存在于病人的组织,血 液和体液,粪便及痰液。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流行, 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 是鼠类和旱獭,通过蚤类进行传播。 人类一般只是偶然受染。但如罹患 肺鼠疫,则可出现人→ 肺鼠疫,则可出现人→人传播。
治疗:链霉素,四环素,氯霉 素,环丙沙星等。预防主要是控制 鼠间鼠疫,特殊人群可用菌苗。
[病原学] 病原学] 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的耶尔森 菌属;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 无芽孢,有荚膜,兼性厌氧。在普 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鼠疫杆菌抗原,主要有:① F1(fraction 1)抗原 为荚膜抗原,糖 1)抗原 蛋白,不耐热,有高度免疫原性及 特异性, 用于血清学诊断,其抗体有保 护作用。
确诊需病原学诊断: ①淋巴结穿刺液、血液、脑脊液、痰等做涂片 和培养。 ②以ELISA法检测血中的F1抗原,阳性率高。 ②以ELISA法检测血中的F1抗原,阳性率高。 ③以PCR法检测特异性核酸,较特异和灵敏。 ③以PCR法检测特异性核酸,较特异和灵敏。
本病主要与急性淋巴腺炎鉴别。 最主要是有无受染鼠疫可能,如无 可能,则基本排除,如有可能,且 潜伏期符合,应高度警惕。如出现 严重肺炎或败血症,需考虑有无 plague之可能。 plague之可能。
大多数病人3 大多数病人3日内迅速退热。但 淋巴结内仍可有活菌,疗程10日。 淋巴结内仍可有活菌,疗程10日。 氯霉素60mg/(kg.d),分 氯霉素60mg/(kg.d),分4次口服或静 滴,热退后减至30mg/(kg.d),10日。 滴,热退后减至30mg/(kg.d),10日。 目前认为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 疗效好,其次为氨苄西林。
三、对症支持疗法 补液,降温,输血或血浆。中 毒症状严重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静滴。淋巴腺炎一般不需局部处 理,个别液化者可切开引流。
[预防] 预防] 控制啮齿动物间的plague是预 控制啮齿动物间的plague是预 防的关键。疫区工作者应注意个人 防护。 甲醛灭活菌苗可用于疫区居留 者,与野鼠有接触者和plague实验 者,与野鼠有接触者和plague实验 室工作人员。有效期1 室工作人员。有效期1年,继续暴露 者每6个月加强注射1 者每6个月加强注射1次。减毒活疫 苗和F1菌苗也可应用。 苗和F1菌苗也可应用。
[发病机制及病理] 发病机制及病理] Y. pestis 经皮肤进入人体后, 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出血坏 死性淋巴腺炎。然后进入血循环, 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也可能经血 液到达肺脏,引起出血坏死性肺炎 (肺鼠疫)。
Y. pestis 除引起局部出血坏死 性病变外还常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 症状,包括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 故鼠疫曾被称为“黑死病” 故鼠疫曾被称为“黑死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