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检查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斜视临床检查PPT课件

1,患者注视33cm或6m处的视标。 2,用挡板遮盖患者一只眼,观察另一只眼(未遮盖眼)的运动情 况。 3,如果出现运动,说明患者有显斜。 4,根据眼球运动方向可判断显斜类型。
正常
右眼
内斜视 外斜视
左眼
右眼从上方向中间移动, 左眼从下方向中间移动, 称为右上斜视。
眼球运动的客观检查
1 眼睑望诊 3 Kappa角测定 5 角膜映光法
2 头位望诊 4 注视眼位
a角测定
当眼球注视光点时角膜上的反光点经常位于瞳孔中心稍鼻侧约3°~5°称 为正Kappa角。 1,角膜反光点测定-弧形视野计 2,同视机测定
偶尔角膜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的颞侧,称为负Kappa角。
若Kappa角较大,外斜者显得斜视度更大,内斜者显得斜视度较小。凡采用 角膜光点测量斜视度时必须考虑此值。外斜者减去此值,内斜者增加此值, 以免手术后外斜过矫,内斜术后不足。
对于一眼有弱视而要求美容时,术者可不必考虑此值。
眼球运动的客观检查
1 眼睑望诊 3 Kappa角测定 5 角膜映光法
2 头位望诊 4 注视眼位
眼球运动的客观检查
1 眼睑望诊 3 Kappa角测定 5 角膜映光法
2 头位望诊 4 注视眼位
头位望诊
一般共同性斜视头位正常。 若患儿有眼球震颤,其振幅与频率在各方位不同,甚至在某一方位 震颤消失,视力提高者常出现头部偏斜。 例如两眼向右看震颤消失常出现头部偏向左方。 眼外肌麻痹者为了避免复视,常出现头部代偿性偏位。 A-V综合征患者向上方看时与向下方看时斜视度差别明显,为避免 或减轻复视常出现头部上抬或下颌内收。 例如V型外斜者经常头部上抬,借使两眼偏下以减少外斜度数。 V型内斜者取下颌内收位,借使两眼上举以减少内斜度。
正常
右眼
内斜视 外斜视
左眼
右眼从上方向中间移动, 左眼从下方向中间移动, 称为右上斜视。
眼球运动的客观检查
1 眼睑望诊 3 Kappa角测定 5 角膜映光法
2 头位望诊 4 注视眼位
a角测定
当眼球注视光点时角膜上的反光点经常位于瞳孔中心稍鼻侧约3°~5°称 为正Kappa角。 1,角膜反光点测定-弧形视野计 2,同视机测定
偶尔角膜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的颞侧,称为负Kappa角。
若Kappa角较大,外斜者显得斜视度更大,内斜者显得斜视度较小。凡采用 角膜光点测量斜视度时必须考虑此值。外斜者减去此值,内斜者增加此值, 以免手术后外斜过矫,内斜术后不足。
对于一眼有弱视而要求美容时,术者可不必考虑此值。
眼球运动的客观检查
1 眼睑望诊 3 Kappa角测定 5 角膜映光法
2 头位望诊 4 注视眼位
眼球运动的客观检查
1 眼睑望诊 3 Kappa角测定 5 角膜映光法
2 头位望诊 4 注视眼位
头位望诊
一般共同性斜视头位正常。 若患儿有眼球震颤,其振幅与频率在各方位不同,甚至在某一方位 震颤消失,视力提高者常出现头部偏斜。 例如两眼向右看震颤消失常出现头部偏向左方。 眼外肌麻痹者为了避免复视,常出现头部代偿性偏位。 A-V综合征患者向上方看时与向下方看时斜视度差别明显,为避免 或减轻复视常出现头部上抬或下颌内收。 例如V型外斜者经常头部上抬,借使两眼偏下以减少外斜度数。 V型内斜者取下颌内收位,借使两眼上举以减少内斜度。
(医学课件)斜视检查PPT幻灯片

屈光检查
•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都需应 用睫状肌麻痹剂。
• 睫状肌麻痹剂的种类
▫ 长效:1%阿托品,2-3次/天×3天,作用21天。 ▫ 中效:2%后马托品,1次/小时×5次,作用7天。 ▫ 短效:0.5%复方托品酰胺,1次/5分钟×3次,作用
5-8小时。
6
屈光检查
• 同仁医院通过测定剩余调节力,发现1%阿托品及 0.5%复方托品酰胺对9-12岁儿童的睫状肌麻痹作 用无显著差异,故9岁以上有近视屈光,或无弱视 的低度远视及远视散光的学龄儿童可以用0.5%复 方托品酰胺做屈光检查。
• 主要用于共同性水平与垂直斜视角的测量。所测 得的斜视度包括隐斜视和显斜视。
• 注意:一眼盲、旁中心注视者、眼球运动明显受 限者不适宜本方法。
17
三棱镜交替遮盖法
18
三棱镜交替遮盖法
眼位偏斜方向 中和偏斜的三棱镜的朝向 外斜(Exo) 底朝内(Base in) 内斜(Eso) 底朝外(Base out) 下斜(Hypo) 底朝上(Base up) 上斜(Hyper) 底朝下(Base down) • 三棱镜的尖端始终指向眼位偏斜的方向
7
斜视角检查
• 角膜映光法 • 三棱镜交替遮盖法 • 三棱镜遮盖去遮盖法 • 三棱镜角膜映光法 • 遮盖试验 • Maddox杆加三棱镜法 • 双Maddox杆试验 • 同视机9方位斜视角检查
8
斜视角检查
• 角膜映光法(Hirschberg Test)
▫ 根据光源在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判断有无眼位偏斜。 ▫ 正位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心,反光点偏离瞳孔中心
• 应用于单眼盲、旁中心注视等单眼注视功能丧失 者,及不配合检查的儿童。
25
三棱镜角膜映光法(Krimsky Test)
•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都需应 用睫状肌麻痹剂。
• 睫状肌麻痹剂的种类
▫ 长效:1%阿托品,2-3次/天×3天,作用21天。 ▫ 中效:2%后马托品,1次/小时×5次,作用7天。 ▫ 短效:0.5%复方托品酰胺,1次/5分钟×3次,作用
5-8小时。
6
屈光检查
• 同仁医院通过测定剩余调节力,发现1%阿托品及 0.5%复方托品酰胺对9-12岁儿童的睫状肌麻痹作 用无显著差异,故9岁以上有近视屈光,或无弱视 的低度远视及远视散光的学龄儿童可以用0.5%复 方托品酰胺做屈光检查。
• 主要用于共同性水平与垂直斜视角的测量。所测 得的斜视度包括隐斜视和显斜视。
• 注意:一眼盲、旁中心注视者、眼球运动明显受 限者不适宜本方法。
17
三棱镜交替遮盖法
18
三棱镜交替遮盖法
眼位偏斜方向 中和偏斜的三棱镜的朝向 外斜(Exo) 底朝内(Base in) 内斜(Eso) 底朝外(Base out) 下斜(Hypo) 底朝上(Base up) 上斜(Hyper) 底朝下(Base down) • 三棱镜的尖端始终指向眼位偏斜的方向
7
斜视角检查
• 角膜映光法 • 三棱镜交替遮盖法 • 三棱镜遮盖去遮盖法 • 三棱镜角膜映光法 • 遮盖试验 • Maddox杆加三棱镜法 • 双Maddox杆试验 • 同视机9方位斜视角检查
8
斜视角检查
• 角膜映光法(Hirschberg Test)
▫ 根据光源在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判断有无眼位偏斜。 ▫ 正位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心,反光点偏离瞳孔中心
• 应用于单眼盲、旁中心注视等单眼注视功能丧失 者,及不配合检查的儿童。
25
三棱镜角膜映光法(Krimsky Test)
斜视ppt课件图片

斜视对心理的影响
自卑感
由于眼睛的外观异常, 斜视患者可能产生自卑
感,不愿与人交往。
焦虑和抑郁
长期的视力问题可能导 致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的产生。
社交恐惧
由于担心被他人注视和 嘲笑,斜视患者可能害
怕参与社交活动。
自我封闭
由于心理压力,斜视患 者可能选择自我封闭,
避免与他人交往。
03
斜视的病因与诊断
斜视的病因分析
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立体 视觉发育不全、弱视等视觉问题,影 响生活质量。
斜视的分类
共同性斜视
两眼视轴不平行,但眼球无运动 障碍,无复视等症状。
非共同性斜视
眼球运动障碍,出现复视等症状 ,包括麻痹性斜视和限制性斜视 。
不同类型的斜视及其特点
共同性外斜视
眼球向外偏斜,可能伴有近视 或屈光不正。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 议,积极配合治疗。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成功治疗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小明,因先天性内斜视接受手术 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斜视症状明显 改善,视力得到提高。
案例二
患者小红,因外伤导致外斜视,经过 及时的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成功恢 复双眼正常功能。
患者经验交流
对于单眼斜视的患者,可 以通过戴眼罩遮盖正常眼 睛,强迫斜视眼注视,以 改善斜视。
药物治疗
某些药物如肉毒杆菌毒素 可以用于治疗斜视,通过 药物注射使眼肌松弛,改 善斜视。
手术治疗方法
肌肉减弱术
徙后术
通过手术减弱斜视眼的眼肌,调整眼 位至正常。
将正常眼位向后移动,以调整两眼位 置,改善斜视。
肌肉加强术
视力检查
斜视的检查与诊断ppt课件

61
检查目的 (1)区别眼性斜颈还是骨性斜颈。 (2)区别隐斜状态的麻痹性斜视。 (3)婴幼儿眼球外展功能是否受限。
62
检查方法:
遮盖一眼后斜颈头位明显改善,说明 有眼性斜颈。
遮盖一眼后,视物较双眼清楚者说 明有斜视。 遮盖婴幼儿一眼后,眼球可做外展 运动,说明外展肌肉功能良好。
63
13
结果判断: 马氏杆的光线条与灯光目标合 在一起时说明无斜视存在
14
马氏杆光线条在灯光目标同侧位置时 说明有内隐斜或内斜 可用底外三棱镜置马氏杆前,逐渐加 至光线条与灯光合在一起,此三棱镜 为所测内隐斜或内斜度。
15
马氏杆光线条在灯光目标交叉位置时, 说明有外隐斜、外斜 可用底向内三棱镜加在马氏杆前直至 光线条与灯光合在一起,此三棱镜度 为所测外斜、外隐斜度
同时机三级融合画片型立体图可做定性检 查,用随即点可做定量检查,定性记录立 体视有或无,定量为秒弧 Titmus立体图为定量检查,以秒弧表示。 颜氏立体图为定量检查以秒弧表示。
立体视锐度一般认为在100秒弧以内。
47
在同视机下水平、垂直各转15°,分别测 定九个诊断眼位的斜视度
L +20 +30 +35 R L -20 -30 -35 R
53
如: 上转25°-60
下转25°-40 (外斜V征)
上转25°-40
下转25°-60 (外斜A征)
54
Bagolini线状镜检查 用于检查双眼视功能及视网膜对应的关系
将线状镜置于双眼前,右眼光带位于 135°经线,左眼光带位于45 °(33CM、 6M)
患者说出两光带的关系
55
R L 双眼单视(正位视)ARC(斜视者)
检查目的 (1)区别眼性斜颈还是骨性斜颈。 (2)区别隐斜状态的麻痹性斜视。 (3)婴幼儿眼球外展功能是否受限。
62
检查方法:
遮盖一眼后斜颈头位明显改善,说明 有眼性斜颈。
遮盖一眼后,视物较双眼清楚者说 明有斜视。 遮盖婴幼儿一眼后,眼球可做外展 运动,说明外展肌肉功能良好。
63
13
结果判断: 马氏杆的光线条与灯光目标合 在一起时说明无斜视存在
14
马氏杆光线条在灯光目标同侧位置时 说明有内隐斜或内斜 可用底外三棱镜置马氏杆前,逐渐加 至光线条与灯光合在一起,此三棱镜 为所测内隐斜或内斜度。
15
马氏杆光线条在灯光目标交叉位置时, 说明有外隐斜、外斜 可用底向内三棱镜加在马氏杆前直至 光线条与灯光合在一起,此三棱镜度 为所测外斜、外隐斜度
同时机三级融合画片型立体图可做定性检 查,用随即点可做定量检查,定性记录立 体视有或无,定量为秒弧 Titmus立体图为定量检查,以秒弧表示。 颜氏立体图为定量检查以秒弧表示。
立体视锐度一般认为在100秒弧以内。
47
在同视机下水平、垂直各转15°,分别测 定九个诊断眼位的斜视度
L +20 +30 +35 R L -20 -30 -35 R
53
如: 上转25°-60
下转25°-40 (外斜V征)
上转25°-40
下转25°-60 (外斜A征)
54
Bagolini线状镜检查 用于检查双眼视功能及视网膜对应的关系
将线状镜置于双眼前,右眼光带位于 135°经线,左眼光带位于45 °(33CM、 6M)
患者说出两光带的关系
55
R L 双眼单视(正位视)ARC(斜视者)
斜视教学查房PPT课件

第10页/共19页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焦虑:与担心手术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经常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谈,帮助结实同病房病变, 以便相互关照
②.向患者普及病情治愈病例,增战疾病信心 ③.保持病室清洁安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第11页/共19页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按眼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耐心向病人解释,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因素,增强信心,取得病 人术中、术后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3、术前三天常规滴用消炎抗菌眼药水。 4、术前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术前晚给予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受 凉感冒。 5、做好个人卫生,如洗头、洗澡、剪指甲等。局麻手术的患者,术前少吃些清淡的 食物,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以防术中牵拉眼肌时,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 6、术晨除去饰品,换穿清洁病员服,排空大小便,教会病人避免咳嗽及打喷嚏的方 法,以防影响手术效果。
第17页/共19页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眼球运动功能
用注视目标在患者眼前一尺距离远处移动,观察 患者双眼及单眼在追随9个注视方位的眼球运动 中,两眼配偶肌运动是否平滑对称,能否顺利到 达各个功能位置,有无功能过强或减弱。是诊断 共同性外斜视,除外眼外肌异常的重要检查方法。
第6页/共19页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治疗斜视,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
第4页/共19页
辅助检查
视力检查 外斜视患者视力情况与发病原因、分类诊断、进一步检查手段的选 择、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都密切相关,是医生应该取得的第一手资 料。
双眼视功能
包括各种远、近立体视检查,同视机三级功能检查,其他知觉适应 状态检查等。双眼视功能受损情况是了解外斜视程度、手术时机选 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焦虑:与担心手术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经常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谈,帮助结实同病房病变, 以便相互关照
②.向患者普及病情治愈病例,增战疾病信心 ③.保持病室清洁安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第11页/共19页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按眼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耐心向病人解释,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因素,增强信心,取得病 人术中、术后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3、术前三天常规滴用消炎抗菌眼药水。 4、术前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术前晚给予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受 凉感冒。 5、做好个人卫生,如洗头、洗澡、剪指甲等。局麻手术的患者,术前少吃些清淡的 食物,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以防术中牵拉眼肌时,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 6、术晨除去饰品,换穿清洁病员服,排空大小便,教会病人避免咳嗽及打喷嚏的方 法,以防影响手术效果。
第17页/共19页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眼球运动功能
用注视目标在患者眼前一尺距离远处移动,观察 患者双眼及单眼在追随9个注视方位的眼球运动 中,两眼配偶肌运动是否平滑对称,能否顺利到 达各个功能位置,有无功能过强或减弱。是诊断 共同性外斜视,除外眼外肌异常的重要检查方法。
第6页/共19页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治疗斜视,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
第4页/共19页
辅助检查
视力检查 外斜视患者视力情况与发病原因、分类诊断、进一步检查手段的选 择、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都密切相关,是医生应该取得的第一手资 料。
双眼视功能
包括各种远、近立体视检查,同视机三级功能检查,其他知觉适应 状态检查等。双眼视功能受损情况是了解外斜视程度、手术时机选 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斜视疾病PPT演示课件

02 斜视的类型和症状
内斜视
01
02
03
定义
内斜视,俗称“斗鸡眼” ,是指眼球向内偏斜的一 种眼病。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双眼内聚、 复视、视力模糊等症状。 内斜视患者往往在看近处 物体时症状更为明显。
原因
内斜视可能由多种因素引 起,如先天性眼球发育不 良、眼肌力量不平衡、屈 光不正等。
外斜视
定义
外斜视是指眼球向外偏斜 的一种眼病,也称为“斜 白眼”。
发病年龄
了解患者斜视出现的年龄,有助 于判断斜视的类型和原因。
病程
询问患者斜视持续的时间,以及 是否有加重或减轻的趋势。
家族史
了解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患者 ,以评估遗传因素的影响。
眼部检查
眼位检查
观察患者眼位是否偏斜,以及偏斜的方向和程度 。
眼球运动检查
检查患者眼球运动是否受限,以排除眼球运动障 碍引起的斜视。
影响外观和自信心
斜视患者的眼睛位置不正常,容易 给人留下不良印象,从而影响患者 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视力障碍
斜视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模糊,尤其 是在阅读、写字等近距离工作时表现 更为明显。
双眼视功能异常
斜视患者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目 标,导致双眼视功能异常,如复视 、混淆视等。
心理影响
长期的斜视症状可能导致患者产生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生活 质量。
02
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遮盖正常眼睛,强制使用斜视眼,以提高其视力和协调能
力。
视觉训练
03
通过一系列视觉训练任务,提高大脑对双眼图像的融合能力,
从而改善斜视症状。
手术治疗
肌肉减弱术
通过手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使眼球位置恢复正常。适用于斜视 角大、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斜视PPT课件

发病
逐渐,自幼
复视
无
代偿头位
无
屈光不正
有关
弱视
多有
眼球运动障碍 无
斜视角
1= 2
麻痹性
骤然,多成人 有 有
无关 无 有 2> 1
治疗原则
共同性
麻痹性
纠正屈光不正
病因治疗
治疗弱视
不明病因
正位训练
激素、维生素、理疗
及早手术
半年后手术
麻痹性内斜 — 斜视角不等
(左眼外展神经麻痹呈内斜视) 第一斜视角 (健眼注视)
150
第二斜视角 (麻痹眼注视)
400
麻痹性内斜 — 眼球运动障碍
正常眼
麻痹性内斜(左)
向左侧注视:左眼外转受限
向右侧注视:左眼内转不受限
斜视的分类
共同性斜视 — 各注视方位斜
度不变的一种眼位偏斜inocular vision)
v 双眼协调、准确地同时工作 物像落在双眼黄斑中心凹
信息沿视觉通路传入大脑
高级中枢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号分析、加 工、整合成一个完整、具有立体感的功能
L 三级双眼视功能:
L 同时视—两眼黄斑有共同的视觉
方向及有正常的视网膜对应点, 能同时感知不同的物象
L 双单眼视的条件
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 双眼具有共同视觉方向及
正常网膜对应点
12条眼外肌协调运动 双眼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
中枢控制融合功能正常 双眼大部分视野重叠
斜视
斜视 — 指双眼视轴分离,一眼注 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
隐斜 — 眼位偏离为大脑融合机 制而代偿
破坏双眼视功能的主要眼病
斜视的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常规内外眼检查 视力、屈光状态 眼位:角膜映光法
斜视讲课PPT课件

斜视讲课PPT课件的优缺点 分析
总结:斜视讲课PPT课件的 内容与结构
斜视讲课PPT课件对临床实 践的指导意义
文字精简
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概念。 精简文字内容,突出重点,避免冗长的句子和段落。 使用标题和列表来组织内容,使信息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确保文字清晰易读,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
视觉训练:通过特定的训练程序,加强眼球周围的肌肉,提高眼球运动的协调性和稳定 性,改善斜视。
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斜视,通过 药物缓解眼部肌肉紧张,改善斜视 症状。
治疗方法的选择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斜视或药物治 疗无效的情况,手术矫正眼肌长度, 改善斜视。
光学矫正: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调整双眼视觉轴线,改善斜视。
图片与表格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清晰、高 质量的图片, 确保与主题相
关
使用表格展示 数据和信息, 保持简洁明了
避免使用过多 的图片和复杂 的表格,以免 分散观众的注
意力
在PPT中适当 使用图表和图 示,以直观地 呈现信息和数
据
动画与过渡效果的使用
动画效果:PPT中的动画效果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注意事项:治疗前需进行全面 的眼科检查和评估
预防保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及早发现和治疗斜视
斜视的预防保健
定期进行眼科检 查,及早发现斜 视
避免长时间用眼 疲劳,保持正确 的姿势
儿童时期是斜视的 高发期,家长应关 注孩子的眼部健康
斜视的预防保健 还包括饮食调整 和适当的运动
总结与展望
展望:未来斜视治疗的发展 趋势和研究方向
日常保健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斜视 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 适当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牵拉试验
目的:1:将眼球牵拉至正位时,有无复视 2:鉴别偏斜的原因是肌肉麻痹还是 机械牵制因素,或兼而有之
方法:表麻下用镊子夹住角巩缘牵拉眼球于 所需判别的方向(若欲检查鼻侧有无 牵制,应嘱其向颞侧转动眼球。)
结果判断
主动牵拉试验:夹住受限侧,并对抗受累肌的收 缩力量,如收缩力不足,说明肌肉麻痹明显 被动牵拉试验:夹住受限侧角膜缘,并向受累肌 方向运动,如有张力出现,说明对抗肌挛缩或有 机械性限制
一般外转肌(外直肌,上、下斜肌)麻痹 时,产生同侧复视;一般内转肌(内直肌, 上、下直肌)麻痹时,产生交叉复视
眼交叉,影不交叉;眼不交叉,影交叉。
左
右眼上斜肌麻痹
左
右眼外直肌麻痹
右
右眼上直肌麻痹
右
右眼内直肌麻痹
左
右
鼻
颞
侧
侧
右眼上直肌麻痹
右眼上直肌麻痹 右眼下转、外转、外旋 旋
右眼像上转、内转、内
主观斜视角 (重合点)
正常值:3~+3º
2 . 融合
正常的集合范围:25º~30º,分开范围:4º~6º, 垂直分开范围:3º~6º,旋转融合范围12º~20º
3 .立体视
其它立体视检查方法 Titmus偏振光立体图:60” 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40”
复视的检查
复视有两种,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是人们 建立深度觉、立体视觉的基础。
二、 Hess屏检查 三、同视机九眼位
150
AC/A(调节性辐辏/调节) 比率的测定
调节与辐辏是两种密切相关的眼生理功能,眼 进行调节时所伴随的辐辏运动为调节性辐辏, 将其与调节量之比称为AC/A比率,其正常值为 3-5,即1.00D调节引起3-5个三棱镜度辐辏的 意思。
辐辏
调节
E
测量AC/A的临床意义
拮抗,回避了麻痹的左上直肌的作用。当头向 左肩倾,左眼内旋,左上直肌不敌左眼上斜肌 的下转作用,左眼下斜加重
代偿头位
检查目的:发现头位倾斜的类型,协助麻痹性 斜视的诊断。 检查方法:嘱患者保持正常的视物习惯,由检 查者直观望诊。 结果判断: ①面向左右转:为代偿水平肌功能不足。 ②下颏内收或上抬:为代偿垂直斜度的某垂直 肌功能不足。 ③头向某肩倾:为代偿旋转斜视而出现头位向 某肩倾斜。
另一眼仍注视 注视眼:挡板撤离,迅速回正位,另一
眼滑向斜位
Maddox杆法
检查目的:自觉斜视度的定量检查, 具备双眼单视功能
结果判断:水平放置马氏杆出现竖向 光线,可判断水平斜度;垂直放置出 现横向光线,可判断垂直斜度
斜视的定量检查
1.角膜映光法
150 300 450
2.三棱镜加角膜映光法(Krimsky test)
斜视的检查与操作
病史
眼位偏斜:双眼视轴呈分离状态。部分病人有 时正位,注意力不集中时眼斜或凝视时斜
复视与视混淆:发生眼位偏斜,两眼的视网膜 对应关系发生变化,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外的 视网膜成分对应。
外界同一物像落在双眼视网膜的非对应点上,被 视中枢感知为两个物像—复视
外界不同物像落在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中枢 来不及处理这种变化,感知为两个不同物像重叠在一 起的影像—视混淆
正Kappa角 假性外斜
负Kappa角 假性内斜
斜视的定性诊断
1.角膜映光法
对于间歇性内斜视需改注视调节视标诱出 对于间歇性外斜视需嘱患者看5mm以外的远距 离目标诱出
2.交替遮盖试验 3.单眼遮盖与不遮盖试验
鉴别隐斜与间歇斜视
结果判断
隐斜:挡板撤离,迅速回正位 显斜:挡板撤离,停留、缓慢归位 共同性?二眼相同显斜OR不同 斜视眼:挡板撤离,该眼停留在斜位,
鉴别诊断
①.上直肌麻痹与眶底骨折 ②.上斜肌肌鞘综合征与下斜肌麻痹 ③.眼球后退综合征时,内转受限,可推断外 直肌纤维化。 ④.下直肌的甲状腺相关病(肌源性)和上转 肌麻痹上转受限时为下直肌的甲状腺病,不受 限时为上转肌的功能不足。
遮闭试验
检查目的: 眼性斜颈还是非眼性斜颈 隐斜状态的麻痹性斜视 怀疑婴幼儿外展是否受限
同视机法
右
左
客观角:交替熄 灭一眼的注视画 片,至眼球不动
主观斜视角
重合点
同视机画片经机臂的反光镜反射于目镜上(目镜一 般为+6.5-7.00D)光线近乎平行状态 ,故应为视远的 斜视角,但病人的心理作用,常常有调节的存在
同视机诊断眼位检查
检查目的:判断麻痹肌、过强肌;斜视度 定性、定量 检查方法:在第一眼位及各个诊断眼位 上斜度变化,将水平、垂直、旋转斜度 清楚显示出来
若右眼上斜肌麻痹:当头向右肩倾
使之内旋的肌肉为右眼上斜肌,它同时有 下转作用,而右眼的上直肌正常,与上斜 肌的下转力量平衡,若右眼上斜肌麻痹, 则其下转作用不足以对抗右眼的上直肌的
上转作用,使得此时右眼明显上斜
若左眼上直肌麻痹
当头向右肩倾,左眼外旋,主要左眼下斜肌起 作用,下斜肌的次要上转作用与左眼下直肌平衡
隐斜
隐斜 是一种能被双眼融合功能控制的潜在 的眼位偏斜。 任何去融合的方法,均可使之暴露,如单 眼遮盖,被遮盖眼出现眼位偏斜,去遮盖 后偏斜眼立刻恢复正位。
隐斜
临床表现 畏光、阳光下喜闭一眼。视物不能持 久,视疲劳,内隐斜较外隐斜更容易产生症状。
治疗原则 ①无症状者一般不诊断,不治疗。 ②垂直隐斜、内隐斜不适宜训练,可用三棱镜
注视眼
斜视眼
不能注视 婴幼儿
三棱镜加遮盖试验
方法:将三棱镜置于注视眼前,用遮盖 板交替遮盖,打破双眼融合,增减棱镜 度数至眼位不动。
目的:为他觉的斜视度定量检查。
向上250及向下250注视的斜角
15
10
对麻痹性斜视查9个诊断眼位的斜视角
三棱镜加Maddox杆法
条
件:
内(隐)斜视
双
眼
单
外(隐)斜视
结果判断:若垂直放置双马氏杆,二眼 显示水平光线条如一眼鼻侧线高、颞侧 线低时为内旋,反之为外旋
900
内
5.双Maddox杆试验 测量旋转偏斜
100
外 旋
Bagolini线状镜
检查目的:线状镜可检查视网膜对应情 况,可利用线状镜某些特性做旋转斜度 的定性检查
检查方法:在暗室中,眼前放置线状镜 分别注视灯光,并观察光线条的角度变 化
整个图形面积缩小表示麻痹眼
结果判断:眼位偏斜度数最大的方位即为 麻痹肌所在处,或为眼球运动受限明显 处。水平肌的功能状态可在左右注视位 上表现出来,垂直度或旋转度可在左上、 左下、右上、右下位置上表现出来
旋转斜度的定量检查
双马氏杆检查 检查目的:主要用于旋转斜度的定量检 查 检查方法:将2个马氏杆同方向放在试 镜架上并置于二眼前,注视灯光目标
一、红玻璃试验
条件:半暗室,光源距被检者0.5~1m,一眼前置红玻 璃片,保持头部不动。
询问:1 .复视像是水平或垂直,交叉或同侧。2 .复视分 离最大距离方向。3 .周边物像恒属于麻痹眼属于哪眼(向 右转时,右侧的物像;向上转时,转高的物像)。
左
右
右眼下斜肌麻痹
右眼下直肌麻痹
复视像的诊断
周边物像恒定是麻痹眼 向右转,右侧物像;向上转,转高的物像。
视
下(隐)斜视
上(隐)斜视
R/L
眼球运动状态检查
一、单眼运动
1.内转: 瞳孔内缘达上下泪小点连线。 2.外转: 角膜外缘达外眦角。 3.上转: 角膜下缘达内外眦连线。 4. 下转:角膜上缘达内外眦连线。
二、双眼运动检查
双眼同向运动:6个方位,协调一致 双眼异向运动:集合运动,双眼内直肌进行辐辏运动
Hess屏检查
检查目的:眼球运动功能状态的定性、 定量检查 检查方法:利用红绿互补的原理,患者 戴一红绿眼镜注视眼前棋盘格状黑色幕 布,黑色幕布中央每距15 o设红色注视 目标,共9个结点,代表九个诊断眼位方 向
IO SR
M R SO
IR
结果判断:在图形上较原标
志向内收,表示肌肉功能
L R
不足,向外扩张,功能亢进
斜视病历的书写格式Leabharlann 视力: 矫正视力:散瞳验光:
主诉:发病年龄: 诱因: 家族史:
斜视特点: 复视特点:
查体:第一眼位: 33cm
6m
右眼注视: -15 L/R1O0 -20 L/R150
L/R200 左0眼~ 注-20视0(:间歇-1)5 L/R150 -20
斜视的临床表现及治 疗
主要内容
(一)隐斜 (二)内斜视 (三)外斜视 (四) A和V型斜视 (五)非共同性斜视 (六) 病例
结果判断
内旋斜视:上下对顶角可变为锐角,水平对顶角 为钝角 外旋斜视:上下对顶角可变为钝角,水平对顶角 为锐角
眼底照相检查
正常黄斑中心窝位于视盘颞侧缘外2.5PD视盘下 1/3处,向下移位过多说明有外旋,向上移位则说明 有内旋
歪头试验(Bieschowsky test)
原理:当头位倾斜时,正常人会出现姿势 反射,使两眼的垂直轴始终保持垂直地面 主要用于鉴别上斜肌麻痹和另一眼的上直 肌麻痹
检查方法:用遮蔽物将一眼盖住 结果判断:遮盖后头位变正,说明为眼性斜颈 遮盖一眼后,一眼视物反而清楚,说明有隐斜。 遮盖后眼位变正,并可外转者,说明外转肌肉 功能尚好
新斯的明试验
检查目的:鉴别眼肌麻痹还是重症肌无力 检查方法:皮下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1mg, 10分钟之后观察眼外肌状况一次,连续观察 半小时
临床上调节性的内斜视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 种是由未经矫正的远视所引起,其辐辏的增强与 调节过程保持正常的比例关系,即AC/A比率正常。 另一种类型的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辐辏对调节的 反应过强所引起的,调节虽有所增加,但引起辐 辏的量超过两者正常比例,即AC/A比率高。两种 不同类型的斜视对治疗的反应是不同的,前者可 以期待在屈光矫正的情况下斜视地以消失,后者 则不能如此期待。对高AC/A的内斜视可使用双光 镜片,还可用缩瞳剂,因为局部睫状肌紧张,可 减少使用中枢性调节,相应减少了调节性辐辏, 内直肌减弱术可以改变AC/A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