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委婉语
汉语委婉语

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 刘冬梅[摘要]委婉语是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社会心理学在语言中的反映。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恐惧,也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它常为人们所忌讳,死亡主题是委婉语产生的永久源泉。
本文从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作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89(2009)08-0103-02较早给“委婉”下定义的陈望道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委婉即“说话时不直接表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王希杰先生则在陈氏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使定义更为严谨科学,他说:“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
”运用了委婉辞格的语言(或者说词语)就是“委婉语”。
委婉语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用比喻、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双方都能采用柔和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帮助谈话者克服谈论某些事物时的心理障碍,冲淡或排除各种不愉快的联想。
汉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汉文化的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中庸”,话不能说得太满、太绝,但许多事情还不得不表达出来,因此人们就在言语中更多地采用了委婉语这种表达方式。
但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
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背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
“说凶即凶”,“说祸即祸”,这种自古以来将语言看作具有魔力的思想意识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
“死”对人类而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从社会心理上讲,“死亡”总要伴随着痛苦,引起恐惧和忧虑,无论什么人都有打心眼里不愿意提及这些神秘的字眼,所以在汉语中,对于死亡的委婉语足有成百上千,人们通过一切办法避免谈及死亡。
汉语委婉语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候死 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天堂、上天、归天、下地狱、见阎王
坐化、归西、归寂
登仙、羽化、仙游
逝世、谢世
牺牲
过逝、走了、安息、病故、长眠
见鬼去了、见阎王去了、上西天
(二)与生理缺陷、短处有关的委婉语 跛子 ——腿脚不便 胖子——壮实或丰满 后进生——差生
三、汉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
(一)词汇手段
1.同义词替代法
残废——残疾或残障 耳聋——耳背
2.借词法
厕所——W.C(water closet) 小便——一号(Number one)
3.模糊语词法
性病——暗疾 出现不幸的事——出事 卖淫——贱业
4.反面着笔法
愚蠢——不聪明
(二)语法手段
1.迂回法
胖——衣服瘦了 怀孕——吃双份饭 厕所——洗手间、更衣间
汉语委婉语
在一定语言环境里,遇到直说会强烈 刺激对方情感或预计直接表达会影响语言 效果的时候,便不言本意,采用一种委婉 曲折的话来表达,这种修辞方式叫委婉。
—季绍德 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 话来烘托暗示的,名叫婉转辞。
—陈望道
委婉语,顾名思义,就是用婉转或 含蓄的方式来礼貌地表达禁忌或敏感事 物的言词。
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

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委婉语,是指通过措辞技巧,以含蓄、委婉而非直接、直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各国语言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中,委婉语通常用于表示礼貌、尊重、感谢和委婉拒绝等,其使用场景非常广泛;相应地,在汉语中,委婉语主要用于表达尊重、谦虚、感激和语气转折等。
本文旨在分析汉英两种委婉语的比较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礼貌用语的比较在英语中,有许多表示礼貌的委婉语,例如:“Excuse me.”(对不起、请原谅)、“I beg your pardon.”(请再说一遍)、“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您能否这么好心地...)、“May I request that...”(我可以请求您...)等。
这些委婉语都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请求或者在别人面前提出不太方便的话题时,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与之相对应的,在汉语中,也有许多礼貌用语,如:“不好意思”、“麻烦了”、“您好”、“请您”等。
这些委婉语同样是表现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其中,“请您”这个词组可以说是汉语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了。
与英语中的“please”(请)相似,都是以请求方式委婉、礼貌地表达的。
不同的是,“请您”包含了更多的敬重和尊重的意味,含义更为深远。
2. 生活场景比较在生活中,英语中的委婉语也是在日常交流中比较常见的。
比如在公共场所提出请求,可以用“Would you mind...”(您介意...)、“Could you please...”(您能请...)、“Excuse me,sir/ma'am.”(对不起,您好)等委婉语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貌。
在汉语中,当我们需要在生活场景中礼貌地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可以使用以下委婉语:“麻烦你...”、“能不能...”、“可否...”、“请您...”等。
这些语言都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我们的尊敬和谦逊之心。
3. 委婉拒绝的比较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拒绝别人的请求,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委婉语。
浅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及策略

浅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及策略发布时间:2021-03-09T14:41:41.367Z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作者:赵慧王绍晶[导读]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在人们的交往中有调节氛围、缓和交际双方情感的润滑作用。
因此,委婉语的使用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际交往的关系。
本文针对言语交际中的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旨在发掘委婉语的语用特性,使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使用委婉语,达到在交际中愉快的交流,塑造良好形象,促进人际关系发展的目的。
辽宁本溪科技学院赵慧王绍晶 117004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在人们的交往中有调节氛围、缓和交际双方情感的润滑作用。
因此,委婉语的使用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际交往的关系。
本文针对言语交际中的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旨在发掘委婉语的语用特性,使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使用委婉语,达到在交际中愉快的交流,塑造良好形象,促进人际关系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委婉语,语用功能,策略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为避免语言过于直白而给对方造成伤害,而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它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和策略,对维系人们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一)回避忌讳功能1.回避风俗人们在交流中对于害怕的事物的词语表达上要格外注意,某些时候是不能直接言语的,因为这会触犯一些避讳,在表达中遇到不方便直说时,例如生病、死亡等,人们会下意识的回避。
2.语言禁忌语言禁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受当时社会环境和语言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风俗环境中有着不同体现,在交流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
例如,对乘船者不说“帆船”,评论人的身材不能直接用胖、瘦来评价。
(二)礼貌功能1.谦逊得体中国人常常会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人的礼貌,在说话时尤其如此。
例如在古代,人们称呼自己为“鄙人”,和比自己小的人在一起时称呼自己为“愚兄”等。
在现代,人们称自己的文字和书画为“拙笔”,称呼自己的见解为“拙见”,自己的作品为 “拙作”等等。
汉语固定委婉语探究

[ 1 】 郭安, 邢欣. 篇章跨段衔接 中的句首 句分析 … . 语篇衔接与对外
汉语教学 [ C, c 】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 司, 2 0 1 1 .
2 】 廖秋忠. 廖秋忠文集 【 M 】 . 北京:北京语言 学院 出版社 , 1 9 9 2 . 副 词 相 比,使 用 连 词 的用 例 虽 然 不 多 ,只 有 2 1 例 ,但 是 在 管 [
以期对汉语 固定委婉语有一个比较 完整 的认识。 关键词:汉语 固定委婉语 类型 动态性
一
、
委 婉 语 定 义
研 究 的不 断 深入 ,柬 定 芳 《 委 婉语 研 究 —— 回顾 与前 瞻 》 [ 2
委婉语 是人类社会 普遍存在 的一种语言现 象 ,也 是文 将 委 婉 语 的 定义 分 为 广 义 和狭 义 两 种 。 “ 狭 义 委 婉 语 即委 婉
[ 3 1 胡培安. 时间 词语 的内部组构与表 达功 能研究 [ D ] . 上海:华 东师
范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 2 0 0 5 .
8 例句子管界,3 例 为 段 内管 界 , 无成 分 管 界和 超 段 管 界 。
4 】 胡培安. 语 义层面与时间词语的管界 【 J 】 . 修辞 学习, 2 0 0 6 ,( 2 ) . 根 据以上分析,名词性时间成分/ 表 时介词 结构在管 界 【
明社 会 的语 言 标 志 。委 婉 语 的定 义 如下 : 词 语 ,一 般 是约 定 俗 成 的 ,经 过 一 段 时 间使 用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被大 多数 人 所 接 受 的词 或 短 语 。 ” “ 广 义委 婉 语 是 通 过 语 言
浅析汉语禁忌语、委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浅析汉语禁忌语、委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作者:赵依格来源:《卷宗》2014年第01期摘要:禁忌语和委婉语是因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本文主要量化分析了汉语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类别,以及其所体现的世界语言文化的普遍性和汉民族文化的特殊性。
关键字:禁忌语;委婉语;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思维模式1 前期成果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也就是说,语言服务于文化,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的需要;文化以语言为载体,同时也规定了语言的发展方向。
在言语交际中,有一些词语人们是闭口不谈的,即禁忌语。
如在中原一带,人们对岁数的概念是比较忌讳的。
据《北平风俗类征·语言》引《朔纪》云:“燕人讳言四十五岁,人或问之,不曰‘去年四十四岁’,则曰‘明年四十六岁’。
”而在交际中,当人们不能或不愿说出禁忌的名物或动作,但又不能不指明以保证沟通的正常进行时,人们就只得借助,甚至创造出来一些好听的暗示性的词语来代替。
于是,委婉语应运而生。
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做‘委婉语’。
”建立在对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理解之上,前期学者对禁忌语、委婉语背后所蕴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邢福义先生认为禁忌语体现了人们相信语言符号可以代表拥有超自然能力的神灵祖先。
出于灵物崇拜,人们选择闭口不谈这些神灵祖先的名字或使用其他词语将其替代。
吴礼权先生认为汉语委婉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治礼法制度的制约使人们言语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方式更加隐晦曲折;二是由于汉民族含蓄、内向、深沉的心理和螺旋式的思维模式;三是在我国历代的诗歌、词、曲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十分推崇委婉的表达方式。
李军华先生则系统地分析了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联系与区别,突出强调汉民族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推崇中庸重义求雅的社会心态。
笔者主要通过统计禁忌语、委婉语在汉语中的类别,数量,通过这些量化的分析使读者对这类词语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对比展现了不同类别的委婉语所集中体现的文化内涵,以供进一步探讨。
论汉语委婉语词的构造机制

论汉语委婉语词的构造机制
汉语委婉语词的构造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喻法: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直接的或不雅的表达转化为含蓄的、温和的语言表达。
例如,用“小便”来代替“尿”,用“方便”来代替“去厕所”。
2.拟声法:通过模仿事物的声音或动作,来表示其中一种含蓄或间接的意思。
例如,用“嘘嘘”来代替“撒尿”,用“啪啪”来代替“打屁股”。
3.借代法:运用一个与所指的事物有其中一种关联或类似特征的词汇来替代,以避免直接表达或冒犯他人。
例如,用“大巴”来代替“公共汽车”,用“狐狸尾巴”来代替“劣迹”。
4.混合法:将多个词组合在一起,通过形容词、名词等修饰词语的方式,来达到委婉或间接的表达。
例如,用“有些”、“稍微”等词语,来减弱其中一种表达的直接性或冲突性。
5.典故法:通过引用典故、寓言或历史上的事件,来间接地表达其中一种含义或暗示。
例如,用“钓鱼岛”来代替“日本”。
这些构造机制使得委婉语词能够在表达意思的同时,更加圆滑、含蓄地表达,避免直接冲突或冒犯他人。
这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礼仪中有着深厚的根源和文化传统。
古汉语委婉修辞手法

3、避忌讳 对人用敬词,对己用谦词,都有不敢冒犯的意思 敬词有:陛下、执事、左右、足下、赐等 谦词有:仆、牛马走、再拜等 特别在涉及君上的问题,一定要用委婉的言辞陈述 己意。甚至对皇帝不满,发牢骚,也要出语委婉,字 面上不露痕迹,另外,很多的言外之意是隐藏在字里 行间的,要靠读者透过委婉的言辞去体会。
2、避忌讳 古人多忌讳,就说“死”,也很讲究 (1)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 表》) 译: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便中途去世了。 (2)例: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诗经· 唐风· 葛生》) 译:百年以后的归宿同你相会在黄泉 对死的称呼还有很多:仙去,仙逝,归道山,驾鹤西 去,驾崩,翘辫子、、、、
4、交际辞令 古人在交际过程中,比较注重礼貌语言,礼貌语言 不等于委婉语,但交际过程中的委婉语往往具有礼貌 的性质。 交际中可以巧妙的拒绝责难,又很有礼貌,不仅在 同僚之间使用委婉语,敌国之间也使用委婉语。往往 娓娓动听的辞令会让人容易接受。无论是在军事上、 政治上、经济上的交往,委婉的语气总是会得到别人 的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委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委婉?
什么是委婉? 委婉就是不言其事,故意把话 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做委婉 语。
委婉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避粗俗 例: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 玄成傅】) 释:“便利”是大小便的委婉说法,因为大小便是人 的羞耻之事,不便明说,用便利来代称,既保护了别 人面子,又使自己显得有教养,毫无粗俗之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汉语委婉语
摘要:汉语委婉语是因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以婉转、温和的语言来表达难听的或不便直接听到的对象。
本文主要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汉语的内容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汉语;委婉语;语用分析
一、委婉语的定义内涵
委婉语在英文中叫做Euphemism,它源于希腊语euphemisms。
前缀eu-意为well,pleasant,good;词干pheme意为speech。
因此euphemism 就是说“好听的话”或“讨人喜欢的话”。
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表达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的言语,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
语言是客观社会现象的主观反应。
在现代社会,随着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其在学术交流、政治军事活动以及旅游服务等领域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二、汉语委婉语的主要内容
人类交流永远离不开使用语言,而温和婉转的语言是交际中的一种润滑剂,它不仅可以克服人的心理障碍,而且可以减缓或消除人际交往中因直截了当而引起的种种不快,其主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避讳死亡、疾病。
“死”自古代以来就是中国人最忌讳的字眼之一。
人的生老病死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国人对“死”各种说法都予以回避,在很多场合都采用比较委婉的说法。
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非常之多,形式也非常丰富。
根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一百多种,如“逝去”、“去世”、“谢世”、“牺牲”、“长眠”、“作古”、“老了”、“安息”、“作古”、“长眠”等等,多不胜数。
疾病也是人们不愿提及的事情,从古到今都有所避忌。
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
不能早朝”。
(《孟子•公孙丑下》)其中的“采薪之忧”就是“疾病”的委婉语。
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用“采薪之忧”,而说“身体迁安”、“不舒服”等等。
2.避讳粗俗不雅的事物。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
人们在交际时,会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性行为、大小便、生育等等,如果直言不讳的表达,往往会让人感觉尴尬,受话者也会觉得对方非常粗俗,缺乏涵养。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五谷轮回之所”代指“厕所”,而在现代社会,人们一般不直言上厕所,在正式场合,可以用“去洗手间”、“去化妆间”、“失陪一下”等语句来代指。
一直以来,较之西方社会,中国人的性观念都趋于保守,汉语中有关性事的语言一直被视为禁忌语。
有关性事的委婉语有“巫山云雨”、“偷吃禁果”、“圆房”、“男女之事”等等。
3.避讳生理缺陷及不足。
有生理缺陷或不足是一种不幸,因此对些此生理缺陷或短处,人们总是婉言相称。
如不说某人是“跛子”,而说“腿脚不便”;不说“残废”,而说“残疾”;不说“胖子”,而说“壮实”、“丰满”等。
4.汉语的谦语和敬语。
谦语是指在对话或书信中对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食物使用的一些表示谦恭的词语。
而敬语是对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使用的表示尊敬的词语。
谦语和敬语以自谦或扬他的感情色彩为标志,表现出的是礼貌情感和文明教养。
在中国古代,受“长幼有序,贵贱有别”的传统思想影响,汉语中的谦语和敬语非常丰富。
例如古汉语中有“阁下”、“左右”、“执事”、“足下”、“卑职”、“久仰”、“愚见”、“高见”、“鄙人”、“寒舍”、“贵府”等。
现代汉语中也有很多贬己尊人的词语,如“小弟”、“晚辈”、“拙作”、“拜读”、“先生”、“贵姓”等等。
三、影响委婉语使用的重要因素
1.语境。
语境是语言使用和理解时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范畴,委婉语的研究和应用离不开对语境的认识与探讨。
William Hanks指出:“意义源于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囿于语
言本身”。
委婉语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语境具体包括交际发生的时间、地点、场合、语言具体的上下文等要素。
委婉语的使用和理解必须对语境的各要素有深入的理解准确把握,避兔误解和误用。
特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完整贴切地理解具体的篇章、段落和语句。
2.社会文化与性别心理。
委婉语的形成、使用与一个民族的制度、历史、习俗、文化密切相关。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和崇尚心理。
例如汉文化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老年人在社会上普遍受到尊重。
“老”指年龄人时并无贬义,因此,我们常常在高龄老人的姓氏、称呼后加上“老”字以不敬重。
如陈老,您老等等。
性别心理决定了男女不同的言语风格。
性别心理也是影响委婉语使用和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女性更倾向使用委婉语,而且在委婉语的发音、用词、句型、语体等方面都表现出与男性相对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表达否定评价时,女性更含蓄委婉,而男性则更倾向于直截了当。
四、结语
随着社会由体力型向智力型的转化,说话技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现代人极力避免有什么说什么,而偏向于拐弯抹角,间接委婉。
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只有对委婉语细心研究,熟悉其功能,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使用它,进而有利于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然而,事物皆有两面性,切记不可过量地使用委婉语,这样会给人留下不诚实和做作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张宇平等. 委婉语[M]. 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8.
[2] 何自然,冉水平. 语用学概论 [M].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 熊学亮. 含义分类标准评析 [M].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
[4] 束定芳. 委婉语新探[J]. 外国语. 1989, (3)
[5] 孙建汝. 委婉的社会心理分析[J]. 修辞学习,1996, (5).
[6] 刘寅齐. 英语委婉语:特点构造及运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8)
[7] 陈融. 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J]. 外国语, 1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