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首高考诗词的鉴赏1(付卫平)
高考古诗鉴赏

高考古诗鉴赏古诗鉴赏篇一人生苦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鉴赏篇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欲往别依依,复归伊人吟。
山若有情,水亦无声。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再拜陵前泪已流,至今思项羽。
将军袍袖领英灵,厚葬沁河畔。
高楼大厦鼎立,深礁浅滩舟触石。
欲动故乡无处恋,赖得人来凭栏览。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闹。
懒把红楼人去寻,细数黄粱公子尽。
人道山河出塞多,斗牛空走留不住。
征蓬出塞犹驰矢,立马轰鸣破万众。
红颜强占过征路,蓦山巅的英雄儿女。
别后清秋做诗墨,山水间的光影。
涓涓细流穿石过,茫茫大地点禹穴。
豪放文人写诗篇,沧海皆注一点心。
誓将挥翰著千年,观古烟波一笑然。
韶华不过拂指挥,华年不可不把酒。
以上百韵悠悠相通,山河千里无不同。
纵有百千好一般,怎似黄粱梦中游。
古诗鉴赏篇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九州尽,岳阳楼阁如夜半。
天门灵草生幽域,台梁桃李吐芳菲。
江山自旧闻,人事青青如未触。
闭门空有苔藓色,满地门前遍木犀。
天下之高楼也,凭君莫问前路有。
路尽长空日未低,白日焦桐尽,浓绿一舸入画家,一日白云杨柳边。
明明如月鹤凌风,归心似箭翔空大,楼台处处远相见。
长风大浦存孤客,江湖漫天,波涛未息。
明月不长留,但长在人家窗。
双双配燕归柳,一条偷情细点心。
星月依然是伴侣,潋滟之波如同水。
这则浅浅诗道,山无一碍,不见更高处愁。
愿君不与俗人看,独上少年楼。
古诗鉴赏篇四旅宿无聊寒田杳杳守青州,人烟中少行舸舟,暖灯已尽情难酬。
又见白云握紫光,呈圆大娃,挥清大白,生活之虚幻,将逝而逝。
2023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共7套)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共7套)附
答案解析
本文档共包含七套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真题,每套试卷均附有答案及解析,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练。
在备考阶段,通过多做题可以提高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应对高考中的古诗文阅读部分。
以下是七套试题的简要概述:
第一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适中。
第二套
此套试题共分两部分,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四篇古诗,难度稍高。
第三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适中。
第四套
此套试题共分两部分, 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四篇古诗,难度较高。
第五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较高。
第六套
此套试题共分两部分,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四篇古诗,难度适中。
第七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稍高。
希望以上试题及答案解析对考生备战高考古诗文阅读部分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韬钤深处》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韬钤深处》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9分)韬钤①深处戚继光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②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注】①韬钤:《六韬》和《玉钤篇》,皆是兵书。
后来称用兵的谋略为“韬钤”。
②牙签:书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用“暂”字,反用“高枕无忧”之意,与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异曲同工。
B.颔联写诗人置酒会友、谈论兵法的场景,“挥麈”如“羽扇纶巾”,见洒脱从容。
C.“云护”句中,“牙签满”谓藏书之多,写出诗人是个勤学苦读之人,呼应诗题。
D.“星含宝剑横”句中,写诗人夜观天象,见七星北斗如剑横放,写出一种兵戈气。
【答案】D【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项“见七星北斗如剑横放,写出一种兵戈气”说法有误。
该句意思是戚继光看书直到满天星辰,宝剑也是横放在身边,不敢有丝毫懈怠,随时准备上阵杀敌。
此处的“宝剑”是实指而非虚指。
(2)(鉴赏人物形象)汉代班超曾经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尾联看,诗人与班超在抱负、气概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二人都有建功立业的志向,都希望有一番大丈夫立世的作为;二人都有一种不甘平庸、慷慨豪迈的英雄气概。
异:二人境界与格局有高下之别。
班超以封侯为人生志向,侧重个人功名;而诗人志向不在封侯,而在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侧重平治天下,更有一种无我的至大至刚的崇高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价作者思想态度的能力。
本诗尾联“但愿海波平”意思是“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班超所说的“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意思是“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可看出他们都有高远志向,不甘于碌碌无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释】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 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 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 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感悲壮激烈,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体现出稼轩词旷达豪放
多角度 的风格。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
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等
意象,写出作者希望友人不要伤心流泪,用诗写下一路好景色,
感受美景。作者委婉细腻地表达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情感
【思维流程】
方法
分析
“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整首词中既有虎啸龙吟般
思考角度 激烈悲壮之情,又有涓涓细流般和缓之感,旷达豪放与委婉
细腻相辅相成,水乳交融。
方法
分析
上片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和“付君侯”的意象,表达出
作者对友人为国建功立业的祝愿和期许,也有自己为国建功
立业的渴望,以及自己壮年闲居而无法报国的悲愤之情。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高考语文
(2018·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 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 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舒缓。
[答案整合] 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 细腻)之笔。 ②比如上片“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片“要新诗准 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 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 ③比如上片“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婉转,下片“正梅花万里雪深 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案与解析(六)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案与解析(六)【题一】江梅引【宋】姜夔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
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
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
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
漂零客,泪满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花引”是词牌名。
小序交待了作词的时间、缘由,表明此词是藉记梦而抒相思之作。
B.“俊游巷陌”三句写尽人事已非之痛,与《扬州慢》“杜郎俊赏”句的艺术技巧一样高妙。
C.“宝筝空”两句,写词人无法再听到恋人奏筝,也没有鸿雁为他传递和泪写成的相思。
D.“漂零”两句,既呼应小序,又总收全词,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泊异乡,孤苦无依的情景。
2.结合词的上片内容,从虚实角度简析词人是如何“述志”的。
【题二】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黄庭坚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惊。
[注]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
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
C.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
4.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题三】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宋]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歌,题目相同,体例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