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楼桂枝滴丸质量标准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非诺贝特体外溶出度考察及其微粉化制剂的研究_施洁明

V ol.20 No.5 Sep.2003 p.317
非诺贝特体外溶出度考察及其微粉化制剂的研究
施洁明 , 何仲贵 , 孙淑英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 辽 宁 沈阳 110016)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厂家非诺 贝特固 体制 剂体外 溶出 度以 及微粉 化对 非诺贝 特溶 出度的 影响 。 方法 分别以 40 %(φ)乙醇溶液 、50 %(φ)乙醇溶液 、5 g/ L 十二烷基 硫酸钠溶 液 、10 g/ L 十二烷基 硫 酸钠溶液 为溶出介质 , 对 4 种市售非诺贝特固体制剂的体 外溶出度进 行考察 。 采用 球磨机制 备微 粉化非诺贝特 , 对其溶出度进行测定 。 结果 10 g/ L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微粉化制剂的溶出 速率 明显快于 其余 3 种 非微粉化制剂 , 初步探讨了非诺贝特固 体制剂体外 溶出度标 准 。 用相似因 子法 对自制微 粉化胶囊和法国生产的微粉化胶囊的溶出实验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 , 结果表 明两者溶 出行 为相似 , 相似因子 f 2 =72.4(50 ≤ f2 ≤100)。 结论 不同 厂家 非诺 贝特 固体 制剂 的溶 出度 差异 较 大 , 微粉化工艺能显著提高非诺贝特的溶出度 。 关键词 :非诺贝特 ;溶出度 ;微粉化 中图分类号 :R 944 文献标识码 :A
非诺贝特(fenofibrat e)属于苯氧乙酸类降血 脂药 , 其降脂作用确切 , 主要用于治疗 Ⅱ , Ⅲ , Ⅳ型 高脂蛋白血症 。 作为难溶性药物 , 非诺贝特普通 固体制剂由于溶出度低而影响生物利用度 , 单次 口服该药普通固体制剂后仅 有 60 %的剂量被吸 收[ 1] , 而微粉化非诺贝特作为新剂型其吸收率可 提高 30 %, 且血药浓度稳 定[ 2] , 故提高该药的体 外溶出速率对于提高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具有 重要的意义 。对非诺贝特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标 准国内外药典均未有规定 , 对微粉化非诺贝特制 备工艺研究报道也很少 , 作者选用 4 种溶出介质 对 4 种国内外市售非诺贝特固体制剂的溶出度进 行考 察 , 初步探讨了非诺贝 特体外溶出度标准 。 采用微粉化工艺制备了非诺贝特胶囊 , 将其溶出 行为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比较 , 结果令人满意 。
盐酸小檗碱片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溶出度研究

盐酸小檗碱片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溶出度研究
吴嘉懿;张恩蕾;刘佳雨;陈立峰;熊野娟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22(49)5
【摘要】目的:以该产品国外参比制剂为参考,研究盐酸小檗碱片的最佳处方工艺,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合适的体外溶出测定方法,评价自制品与国外参比制剂溶出曲线行为的相似性。
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筛选辅料的用量从而确定最佳处方工艺,并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片;分别考察自制试验制剂盐酸小檗碱片和参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并采用f;相似因子法来评价这两产品的相似性。
结果:自制样品和参比制剂的相似因子f;均大于50或15分钟溶出量大于85%。
结论:在这4种介质中,自制试验制剂与国外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溶出行为相似,说明受试制剂的处方工艺合理,可为盐酸小檗碱片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吴嘉懿;张恩蕾;刘佳雨;陈立峰;熊野娟
【作者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
【相关文献】
1.五仁醇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及体外溶出度试验
2.阿斯匹林肠溶片处方工艺和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3.和厚朴酚滴丸的制备与体外溶出度研究
4.盐酸西那卡塞纳米结晶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5.拉帕替尼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咽滴丸中冰片和薄荷脑体外溶出及人口腔黏膜吸收规律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 疗学 2009 Sep; 14( 9)
975
及其在人口腔黏膜吸收特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 试验对 5 名健康志愿者口腔黏膜吸收规律进行研 究, 并与传统的体外药物溶出进行相关性比较, 分 别从溶出、吸收两个方面阐明清咽滴丸中冰片、薄 荷脑的释药特性,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4. 3 精密度实验 取 1. 4. 1 项下的储备液, 配 制含冰片、薄荷脑浓度分别为 20、30 ng L 的混合 溶液, 此样品连续进样 6 次, 进样量 1 L。 1. 4. 4 加样回收率考察 取清咽滴丸 10 粒, 精 密称定, 置 25 mL 容量瓶中, 分别加入冰片、薄荷 脑对 照品溶液 各 1. 0 mL , 用乙酸 乙酯稀 释至刻 度, 超声溶解, 过滤, 取续滤液待测。 1. 4. 5 清咽滴丸中冰片和薄荷脑的溶出度测定
丸制剂中的主要成分冰片、薄荷脑具有溶出快、释 药快、吸收快的特性, 符合滴丸制剂的临床要求, 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清咽滴丸; 冰片; 薄荷脑; 体外溶出; 口腔 黏膜吸收; 气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 R969. 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 2501( 2009) 09 0974 05
1 材料与方法
1. 1 仪器 Agilent 6890N 气相色谱仪( FID 检测 器, Agilent Chemstation, 美国安捷伦公司) ; 口腔黏 膜吸收装 置( 自 制) ; 台式 高速 离心机 ( AllegraTM 64R centrifuge, Beckman) ; 分析 天平 ( Mettler Tole do , AX 205) ; 超声机 ( KQ 250B 型 超声波清 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WH 3 微型涡旋混合 仪( 上海泸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 ; RCE 8A 智能 药物溶出仪(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 ; 磁力搅拌器 ( EMS 8A, 天 津市 欧 诺 仪表 有 限 公司 ) ; 蠕动 泵 ( BT100 1F, 保定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 。 1. 2 试药 清咽滴丸[ 天津中新药业六厂提供, 批准文号: ( 93) 卫药准字 Z 33 号, 规格: 50 粒; 批 号: 602750; 标 示 量: 冰 片 0. 43 mg 丸、3. 04 mg 丸] 、冰 片 ( 中 国药 品 生 物 制 品 检 定 所, 批 号: 110743 200504) 、薄荷脑(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 所; 批号: 0728 200005) 、乙酸乙酯、正己烷( 色谱 纯, 天津江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二氯甲烷 ( 分 析纯, 天津江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去离子水。 1. 3 色 谱条 件 色谱 柱: HP 1 毛细 管色 谱柱 ( 30. 0 m 250 m 0. 25 m) ; 柱温: 90 ; 汽化 室、检测器温度: 250 ( 样品运行 13 min 后, 转入 后运行程 序, 并升温 至 200 ) ; 载 气: 氮气 流 速: 2. 5 mL min; 氢 气: 40 mL min; 空 气 流 速: 450 mL min; 尾 吹 气 氮 气: 30 mL min; 进 样 量: 1 L。 1. 4 清咽滴丸体外溶出试验 1. 4. 1 储备液的配制 精密称定冰片、薄荷脑对 照品 6. 25、12. 5 mg, 分别置于 25 mL 容量瓶中, 加 入乙酸乙酯溶解, 超声冷却后, 定容置刻度, 制成 浓度为 0. 25、0. 5 mg mL 的冰片、薄荷脑溶液作对 照品储备液, 4 保存备用。 1. 4.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从 1. 4. 1 项下吸 取浓度为 0. 2、0. 5 mg mL 的冰片、薄荷脑对照品 储备液, 配制成一系列标准溶液, 并以待测化合物 浓度和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
黄连上清片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表1 不同批号的平均片重平均吸光度测定值(n=6)( x±s )
样品 A1 A2 B1 B2 C
平均片重 0.4976±0.0076 0.5272±0.0098 0.5027±0.0171 0.4998±0.0076 0.5113±0.0202
比较A值(人工胃液) 0.8123 0.7989 0.8012 0.9012 0.9875
10min
A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4
A2
2.7
B1
3.7
B2
3.5
C
1.5
表2 不同批号黄连上清片体外溶出度比较
20min 11.5 9.6 14.7 14.1 4.3
30min 21.9 19.6 29.9 24.6 11.2
40min 49.8 42.4 54.8 48.3 25.5
50min 67.6 62.1 77.3 68.9 39.7
【收稿日期】2011-08-10
42 中国卫生产业·第八卷·九月·中旬刊
2 实验内容 2.1 人工胃液的配制
人工胃液 取稀盐酸16.4mL,加蒸馏 水约800mL与胃蛋白酶10g,摇匀后,加水 衡释至1000mL,备用。 2.2 比较A值的测定
分别取不同厂家生产的黄连上清片 10片,分别精确称重,将此10片片剂均研 细混合,称取相当于平均片重的量,置于 1000mL容量瓶中,加入溶出介质至刻度,
参考文献 [1] 黄海燕,钟建理,薛漓.黄连上清片中黄
连的鉴别及含量测定[J].中国医院药学 杂志,2007,27(3):112~113. [2] 张荣.对黄连上清片质量标准的商榷[J]. 中国药事,2003,17(5):311~312. [3] 辛 勋 ,陆 红 云 . 黄 连 上 清 片 体 外 溶 出度 考 察 [ J ].现 代中药 研 究 与 实 践,2003,17(3):41~43. [4] 吴泽君,王爱良,刘水平,等.黄连上清 片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 志,2003,38(12):95~96. [5] 汪霞.反相HPLC法测定黄连上清片中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J].药物 分析杂志,2008,28(8):131~132.
葛根素包衣缓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研究

葛根素包衣缓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研究 高秀蓉;许小红;张永模;胡霞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11(22)6 【摘 要】目的探讨葛根素缓释包衣滴丸制备工艺,并测定其体外溶出度,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速释丸芯,然后在丸芯表面包上一层薄膜衣控制其溶出速度。以滴丸硬度、圆整度、光滑度、拖尾度和体外累积溶出度为指标筛选丸芯基质;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薄膜衣包衣工艺,并以体外溶出度为指标,优选出葛根素缓释包衣滴丸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筛选出的丸芯基质为PEG6000,其与葛根素比例为5∶1;薄膜衣的成膜剂为二醋酸纤维素,其在包衣液中用量为3%;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为0.6%;致孔剂为PEG200,用量为0.1%~0.2%;包衣增重5%~7%。所制备的滴丸外观圆整度和光滑度均符合要求,12 h累积溶出度达80%以上,释药机制符合一级释药动力学方程。结论该工艺简单实用,所制备的缓释滴丸在增加葛根素体外溶出度的同时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总页数】3页(P1417-1419) 【关键词】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缓释包衣滴丸;体外溶出度 【作 者】高秀蓉;许小红;张永模;胡霞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283 【相关文献】 1.穿心莲内酯缓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 [J], 孟戎茜;刘晓燕;付玉佳 2.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评价 [J], 王曙宾;黄兰芷 3.离心造粒包衣法制备洛索洛芬钠缓释微丸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J], 陈云 4.尼莫地平缓释滴丸制备工艺优化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J], 常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藿降压滴丸与片剂的体外溶出比较研究

吴藿降压滴丸与片剂的体外溶出比较研究
桂卉;李静;胡立志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30)009
【摘要】目的测定吴藿降压滴丸及其片剂中淫羊藿苷的溶出曲线,并比较两者的溶出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0 nm处测定吴藿降压滴丸及片剂中的淫羊藿苷的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度.结果吴藿降压滴丸和片剂中淫羊藿苷的Td分别为6.68、44.51 min;溶出量滴丸为99.0%,片剂为94.0%.结论淫羊藿苷在滴丸剂中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优于片剂,选择滴丸剂型较好.
【总页数】3页(P99-101)
【作者】桂卉;李静;胡立志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2008级硕士研究生班,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2008级硕士研究生班,湖南,长沙,4102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吴藿降压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J], 胡立志;文雅萍;桂卉
2.不同基质制备的吴藿降压滴丸体外溶出对比研究 [J], 胡立志;李静;张珮;桂卉
3.藿芝降压滴丸与片剂的体外溶出比较研究 [J], 丁芳林;彭书练
4.西咪替丁片剂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研究 [J], 姜红;王丽
5.葫芦素滴丸与片剂的溶出对比研究 [J], 华洁;马素珍;阎立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胡桂枝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柴胡桂枝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王婵;林广;黄志权;周永强;粟华生【摘要】目的:建立柴胡桂枝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君药柴胡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XB-C18(250×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47∶53),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对处方中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本品中柴胡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测定专属性强,稳定性、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为100.15%,RSD为1.2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柴胡桂枝颗粒的质量控制.【期刊名称】《中药与临床》【年(卷),期】2014(005)001【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柴胡桂枝颗粒;质量标准;薄层色谱法;含量测定【作者】王婵;林广;黄志权;周永强;粟华生【作者单位】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柴胡桂枝颗粒由柴胡、桂枝、黄芩、白芍、人参等九味中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发散表邪的功能。
主治少阳证兼有太阳表证,症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亦可用肝胃不和之胃疼[1]。
中药配方颗粒是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将传统中药饮片经过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而成的颗粒状剂型,具有应用灵活、携带方便、质量可控、不需煎煮等优点[2]。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中药免煎颗粒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提高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有关柴胡桂枝颗粒药理作用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对其质量控制方面的报道较少。
桂枝散结丸制备工艺研究

基金项目:潮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GY40)丁芳群 李森明:潮州市中医医院 广东潮州 521000桂枝散结丸制备工艺研究丁芳群 李森明 【摘 要】 目的 优化桂枝散结丸的制备工艺,进一步提高其药品质量。
方法 根据桂枝散结丸的制备工艺,对药品前处理工艺、丸圆整度、药丸重量差异、成品烘干温度等因素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更为合理的桂枝散结丸制备工艺。
通过中试生产验证桂枝散结丸的质量稳定性。
结果 优选的药品前处理方法为:混合各种中药,粗粉碎后以80℃的温度进行烘干6h;药粉和炼蜜比例为1∶0.75~0.95,和药蜜温为75℃,精炼次数为3次,成品烘干温度为70℃。
经过中试验证,证实产品在有效期内的质量稳定合格。
结论 采用优化的桂枝散结丸制备工艺简便、可行性强,所生产的制剂质量良好、质量稳定,可作为桂枝散结丸的优选制备工艺。
【关键词】 桂枝散结丸;制备;工艺;优化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20.08.043 桂枝散结丸为医院制剂,组方由桂枝、桃仁、赤芍、当归、川芎、牡丹皮等17味中药材制成。
桂枝散结丸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消?等功效[1]。
目前,桂枝散结丸主要用于治疗妇女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在临床中具有很好的疗效。
桂枝散结丸不仅疗效确切,且便于患者携带和服用,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提高了临床应用效果[2]。
为了提高桂枝散结丸的质量和稳定性,本研究探索对桂枝散结丸制法工艺进行优化,以形成更为合理的制备工艺,以进一步提高桂枝散结丸的质量。
1 设备与试药1.1 主要设备主要设备:SWFJ-400型涡轮粉碎机(购自广州市旭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YUJ-16A型全自动速控中药制丸机(购自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M150717型热循环式烘箱(购自深圳市章氏电热设备有限公司)、GLF-500电磁感应铝箔封口机(购自温州市兴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TG-328B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BJ-2A智能崩解仪(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GZX-9140MBE数显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SPX-100B-Z生化培养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DNP-9082A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鸿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TENLIN-C匀浆仪(江苏天翎仪器有限公司)、YX280B不锈钢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JA1003电子天平(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栝楼桂枝滴丸质量标准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目的 建立栝樓桂枝滴丸的质量标准,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 采用HPLC测定栝楼桂枝滴丸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肉桂酸、6-姜酚、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素的含量,通过转篮法测定其体外溶出度。结果 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分别在0.690~6.900 ?g、0.300~2.996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2%、98.52%,RSD分别为2.24%、1.37%;肉桂酸的含量在0.023~0.348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21%,RSD=2.00%;6-姜酚的含量在0.025~0.382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9%,RSD=2.18%;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的含量分别在0.120~2.498 ?g、0.150~2.253 ?g、0.010~0.147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0%、100.38%、100.62%,RSD分别为2.10%、1.91%、1.66%。滴丸中7种成分在15 min内累积溶出率均达到98%以上。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栝楼桂枝滴丸的质量控制,体外溶出度符合要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Gualou Guizhi Dropping Pills; To investigate the vitro dissolution. Methods HP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paeoniflorin, albiflorin, cinnamic acid, 6-gingerol, liquiritin, glycyrrhizic acid and liquiritigenin in the dropping pills. The vitro dissolution rate of dropping pills was determined by rotating basket method. Results The calibration curves of paeoniflorin and albiflorin were in a good linearity in the range of 0.690–6.900 ?g, 0.300–2.996 ?g,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101.12% and 98.52%, respectively, with RSD of 2.24%, 1.37%, respectively. Cinnamic acid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023–0.348 ?g 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8.21% with RSD of 2.00%. 6-Gingerol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025–0.382 ?g, 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9.19% with RSD of 2.18%. The calibration curves of liquiritin, glycyrrhizic acid and liquiritigenin were in a good linearity in the ranges of 0.120–2.498 ?g, 0.150–2.253 ?g, and 0.010–0.147 ?g,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9.80%, 100.38%, and 100.62%, respectively with RSD of 2.10%, 1.91%, 1.66%, respectively. The accumulated dissolution rates of seven kinds of elements in the dropping pills all reached more than 98% in 15 min.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accurate, with repeatability,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Gualou Guizhi Dropping Pills. The vitro dissolution rates meet relevant standards.Key words: Gualou Guizhi Dropping Pills; quality standards; vitro dissolution
栝楼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栝楼、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解肌祛邪、舒缓筋脉功效[1]。本课题组前期开展了栝楼桂枝汤的动物、细胞水平相关研究,发现其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2-7],已申报为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院内制剂(2013S0001),
并通过大孔树脂对其进行精制纯化,富集有效成分,制成栝楼桂枝滴丸。为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和疗效,本试验对其进行质量标准和体外溶出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U-3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戴安公司),XS105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KQ-5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RCZ-6C1型药物溶出度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
栝楼桂枝滴丸,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重点实验室制备;芍药苷(批号110736-201539)、芍药内酯苷(批号16021410)、肉桂酸(批号110786- 200503)、甘草苷(批号111610-201106),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6-姜酚(纯度≥98%,批号PZ9M6R1)、甘草酸(纯度≥98%,批号Z30A6B1)、甘草素(纯度≥98%,批号ZMO314BD14),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色谱级乙腈,德国默克公司;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 DIKM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见表1),流速0.8 mL/min,柱温30 ℃,进样体积10 ?L,检测波长236 nm[8]。色谱图见图1。
注:A.混合对照品;B.供试品;1.芍药内酯苷;2.芍药苷;3.甘草苷; 4.甘草素;5.肉桂酸;6.甘草酸;7. 6-姜酚 图1 栝楼桂枝滴丸中7种成分HPLC图 2.1.2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肉桂酸、6-姜酚、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素對照品适量,甲醇溶解,配制成浓度分别为3.450 mg/mL、1.498 mg/mL、116 ?g/mL、127 ?g/mL、0.999 mg/mL、751 ?g/mL、49 ?g/mL的对照品贮备液。分别精密量取5 mL对照品贮备液至50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次吸取2、5、8、10、15、20、25、30 ?L对照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进样量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线性回归方程,见表2。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滴丸适量,研细,取细粉约0.5 g,精密称定,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甲醇20 mL,超声提取(功率500 W,频率40 kHz)30 min,冷却后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静置,用0.45 ?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2.1.4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进行测定,测得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肉桂酸、6-姜酚、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素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52%、0.76%、0.44%、0.61%、0.53%、 0.57%和0.7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5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配制后0、2、4、6、8、12 h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测得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肉桂酸、6-姜酚、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素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16%、1.62%、1.54%、1.61%、1.96%、1.19%和1.7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
2.1.6 重复性试验 取6个不同批次的滴丸,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测得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肉桂酸、6-姜酚、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素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29%、2.67%、2.38%、1.99%、1.62%、2.25%和1.81%,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1.7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滴丸,研成细粉,共6份,每份约0.5 g,精密称定,各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适量,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并计算加样回收率,见表3。
2.1.8 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栝楼桂枝滴丸,分别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结果见表4。
2.2 体外溶出度测定 参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國药典》四部通则0931,采用转篮法测定。取滴丸适量,平行6份,以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温度(37±0.5)℃,依法测定,分别于1、2、5、8、10、15、20、25、30 min取样5 mL(同时补充等量等温溶出介质),0.45 ?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7种成分的浓度,计算累积溶出率,绘制时间-累积溶出率曲线,见图2。结果表明,栝楼桂枝滴丸7种成分在15 min内累积溶出率均达到98%以上。
3 讨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苷可能通过改善缺血侧大脑血流供应、提高机体消除自由基能力等对缺血大脑产生神经保护作用[8-9];芍药内酯苷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2];肉桂酸为栝楼桂枝汤入血成分,提示其可能与复方在体内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一定关系[10];6-姜酚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起到神经保护作用[11-12];甘草苷可能通过抑制髓过氧化物酶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3];甘草酸的脑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抗炎、抗氧化、抗细胞凋亡等基本药理作用的综合结果[14];甘草素较易通过血脑屏障,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5]。故本研究选取以上7种成分作为优选指标,进行栝楼桂枝滴丸质量标准和体外溶出度研究。在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中,主要对提取方法和提取溶劑进行了考察。首先比较了超声、回流2种提取方法对7种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7种成分的提取率相差较小,考虑到超声提取方法简便的特点,最终确定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法;提取溶剂考察了甲醇和70%乙醇,结果表明,甲醇对7种成分的提取率高于70%乙醇,故确定提取溶剂为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