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冲刺微专题训练—天气系统

2020届高考冲刺微专题训练—天气系统
2020届高考冲刺微专题训练—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气团的移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锋面图示及雨区 冷气 团 运行 暖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常见实例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暖气团 被迫抬 升 受单一暖气 团控制,气 温较高、气 压较低、天 气晴朗 阴天、下雨、 刮风、雨雪、 降温等天气。 气温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 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 的暴雨;冬、 春季节的大风 或者沙尘暴; 冬季爆发的寒 潮;一场秋雨 一场寒。 暖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暖气团 主动沿 锋面爬 升 受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较低,气 压较高,天 气晴朗 多形成连续 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天气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 暖;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 寒雨起。 准 静 止 锋 冷暖气团势相 当,使锋面来回 摆动 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 的时间长。 夏初: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梅 雨;冬季,贵 阳多阴雨天气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流垂 直 上升下沉 水 平 运 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右手)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左手)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右手)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左手) 天气特 点 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成 因 中心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能凝结。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就是在气旋的控制下而形成的。 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区炎热干燥的伏旱 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图示 北半 球为 例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 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 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 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CD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AB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执教老师:蒋卫兴 上课班级:高一 (10)班 上课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这三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再进一步明确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简易天气图的识读。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三、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018天气系统4

天气系统专题练习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C.西北 D.西南 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C.暖锋 D.冷锋 下表为杭州2013年10月某段时间的相关气象资料,请你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3.表中信息反映出杭州10月4日-9日过境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气旋 B.反气旋C.冷锋 D.暖锋 4.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杭州这几日的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4日最低气温很低,是因为云层的削弱作用小B.6日白天气温明显下降,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C.7日气温日较差小,是因为降雨D.8日,该天气系统可能在杭州北面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5.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6.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 下图中“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关于PQ半球位置及其锋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暖锋 B.北半球冷锋 C.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地区将迎来持续性降水天气 B.a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C.b地此时吹西南风 D.PQ锋面将向南移动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日~13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10.11日~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C.11日的日出前后 D.13日的日出前后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关于图示季节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草原一片枯黄B.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 C.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D.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12.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数值上看a>b>c B.从数值上看c>b>a C.从数值上看b>a D.从数值上看a>b 13.若右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图,虚线为一锋面,且①地在未来72小时内将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则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 归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1、定义: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以晴暖天气为主。 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单一冷气团控制下以晴冷天气为主。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锋面的特征 ①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暖气团,锋面下方一定是冷气团; ②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两侧气团温度、湿度等性质差别愈大,锋面的倾角愈小; ③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3、锋的分类与天气特征 歌诀法记忆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主要区别: 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冷锋)

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暖锋) 三角半圆线居中,阴雨连绵慢移动。(准静止锋) 比较冷、暖锋控制下形成的锋面雨带(雨区)位置的差异:冷锋(降水位置在锋后)、暖锋(降水位置在锋前) 锋前和锋后的判断方法: 主动气团移动的方向是锋前,反之,是锋后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低压(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高压(反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3、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征(左、右手法则) 用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上图所示)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类同。 歌诀记忆气旋,反气旋的主要区别: 中低周高气涡旋,低空辐合高空散。 北逆南顺中间升,气旋过境天难晴。 中高周低反涡旋,高空辐合低空散。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天气系统(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天气系统 (附参考答案)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月3—4日,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北部、山西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截至6日5时,上述地区积雪深度10~15厘米,局地超过20厘米。据气象部门预测,6—8日的雪线南界比3—4日偏南。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6日2时天气系统图和历史出现降雪最南界变化分布图。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场主要分布特征,指出图示强大气压中心对我国降雪地区的影响。 (2)指出图示气压形势下新疆各地区的天气特征。 (3)分析图示情况下甘肃中部地区的天气状况。 (4)指出1951—1980和1981—2015两个时间段降雪南界位置差异,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特征:图示区域主要为强大的高压控制(高压中心在1065百帕以上),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图示区域北部);高压中心西南、东南各分布有一个覆盖区域广阔的高压脊;宁夏、陕西及东南一带有弱低压存在。影响:强大的高压对冷空气南下推动作用强,加剧强冷空气南下速度,使得暖湿空气急剧抬升,剧烈降温,可能产生暴雪。 (2)天气特征:晴朗干燥,寒冷异常,阿尔泰地区盛行强大东北风,盆地地区北风较弱。 (3)该区域在冷锋控制之下,阴天,盛行强大的北风(西北风);剧烈降温,产生强降雪。

(4)区别:与1951—1980年降雪区域相比,1981—2015年降雪南界向北移动。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偏高。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高考一轮复习常见天气系统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常见天气系统专题训练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2015年11月某时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 气旋 B. 高压 C. 冷锋 D. 暖锋 2.图中 A. 甲地高压在短时间内将变为低压 B. 乙地受暖气团控制吹西北风 C. 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D. 黄海海面风力强劲,不适合航行 下图为2015年11月20日20:00某两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对图中各地天气状况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 ①地气流下沉 B. ②地出现降雪 C. ③地晴朗高温 D. ④地吹偏南风 4.当A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到B地时,该地 A. 细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大风降温 D. 万里无云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4月10日至20日的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有关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B. 北风和煦,温暖宜人 C. 前期气温高,多云雾 D. 后期出现倒春寒现象 6.16日至20日,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下图为北京市2015年4月16日~21日天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图示时段,北京市 A. 因寒潮过境而出现降温过程 B. 19日较20日,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 日温差随阴雨过程持续增大 D. 降水过程利于降低空气中的浮尘 8.图示时段,气温总体上升的原因是北京市 ①白昼时间增长②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③受夏季风影响④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读“500百帕等压面海拔高度(单位: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若A地近地面吹西南风,则该天气系统为 A. 北半球的反气旋 B. 南半球的气旋 C. 北半球的气旋 D. 南半球的反气旋 10.当该类天气系统控制亚洲大陆时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常见天气系统

考点13 常见天气系统 考点热度 ★★★★☆ 一、锋与天气 1.气团与锋 (1)锋面结构示意图 (2)天气特征 ①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②气团? ????暖气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气团: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2.锋与天气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特征比较

[图文拓展] 1.冷、暖气团的形成条件 冷气团的温度比经过地区的温度低,多形成于较高纬度地区。因此在锋面系统中,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为冷气团,反之为暖气团。 2.冷暖气团相对于锋面的位置 冷气团温度低,密度较大,位于锋面的下方;暖气团温度高,密度较小,位于锋面的上方。 3.高低气压中心是形成气旋和反气旋的原始动力。 地球表面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驱动下,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才形成气旋或反气旋。 4.低压槽区域常存在锋面的原因 低压槽区域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交汇的区域,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从而形成锋面,暖气团上升易形成降水。 考向一冷锋、暖锋与天气

冷、暖锋的判断方法 (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 (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 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②看降水区的位置 (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 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 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 (4)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 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常见的天气系统 1课时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能力目标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 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

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板书)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那什么是锋面呢? 1锋面的定义(板书)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2.冷锋(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图2.19“冷锋与天气”,注意观察冷锋的表示方法。

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2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典型例题:表示南半球气旋的是() 1.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B.锋面总是向暖气团一侧倾斜 C.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差别不大 D.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出现雨雪、大风天气 2.下列有关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 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 C.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 D.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3.在下述天气系统控制下为晴天的是() A.冷锋天气系统 B.暖锋天气系统 C.低压(气旋)天气系统 D.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 4.下列正确叙述出现降水区域的是() A.暖锋锋前锋后都有降水 B.冷锋锋前锋后都有降水 C.暖锋只有锋后有降水 D.冷锋只有锋后有降水 5.在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方向的是() 6.下图表示“某锋面在某一时段的运动情况示意图”,图中A、B、C均表示同一个城市O,根据

图和以上论述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此图中的锋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请根据你对锋面的了解判断此锋面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锋面形成的降水大多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锋前、锋后)。 (2)请分别写出城市O处于A、B、C三个时刻的天气状况。 A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表示某地区反气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某地区气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暖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能是寒潮来临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判断

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判断 一、锋面系统 1. 锋面的定义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 2.冷锋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可分为三种时态:①将来时,冷锋即将过境,目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为晴暖或晴间多云;②现在进行时,冷锋正在过境,一般出现刮风、阴雨和降温天气,③过去时,冷锋已经过境,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但天气转晴。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 3.暖锋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暖锋雨区在锋前。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

★1、冷暖锋判断法 1.平面图判断法。在下面等压线图中,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2)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移动的箭头A指向锋面PM,而暖气团B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PN。 (3)根据雨区的位置。雨区在锋后(A侧)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C侧)的为暖锋。 2.侧视图判断法。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1)锋面坡度。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3)雨线倾斜方向。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暖气团一侧倾斜,因冷锋是冷气团推动锋面移向暖气团,暖锋相反。 (4)雨区的位置。同上。 例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地区某日气温水平分布模式图”(图中等温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读图回答1~2题。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环境提升训练11常见天气系统(2021021014

提升训练11常见天气系统 F图为自北向南移动的冷锋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 下列描述与示意图情况相符的是() A. ①表示暖气流 B. ②气流主动爬升 C. ③处的气压值低于1 006百帕 D. ④处刮东南风 2. 冷锋过境后,④处的天气变化特点是() A.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答案11.C 2.B 解析第1题,考查冷锋与天气。①位于锋面之下,为冷气团;②位于锋面之上,为暖气团,被迫抬升。 按照气流运动方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可判断③处的气压值低于 1 006百帕。根据该图所表示的 冷锋自北向南移动可判断④处刮西南风。第2题,主要考查冷锋与天气。图示时刻④处受暖气团控 制,温暖晴朗;受冷锋控制时,将出现雨雪、降温、大风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 气转晴。 读某年4月份某日锋面气旋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 ° E,40 ° N)、乙(120 ° E,45 ° N)是近地面的两 地点,完成第3~4题。 4. 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 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 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 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D. 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答案13.B 4.C 解析第3题,由甲、乙两地纬度可知,该地为北半球锋面气旋,呈逆时针旋转,甲地附近为冷锋,乙地附近为暖锋。第4题,甲地附近为冷锋锋面附近,不可能炎热、晴朗和吹偏南风;乙地位于暖锋附近为连续性降水。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 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6. 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A.甲地电闪雷鸣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风雨交加 D. 丁地阴雨连绵 答案15.C 6.C 解析本组题考查天气系统。第5题,据图可知,甲地为高压,结合经纬度可知,甲地为南半球的高压, 因此气流逆时针辐散。第6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天气晴朗;乙地位于高压脊,天气晴朗; 丁地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稳定,为晴天;丙地位于低压槽,易形成锋面雨,因此天气状况可能是风雨交加。 (2018浙江金华十校1月高二期末)读杭州某月6—11日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 影响该时段杭州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冷锋 &11日杭州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A.晴朗少云 B.大雪纷飞 C.暖锋 D.反气旋 20 ° 40 ? 12(尸150° Q 水城TOM—等压殲白帕) 120 ° 最慨吒温CC)

专题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专题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知识点及要求要求] 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影响。 一、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①看符号:利用符号还可确定锋面运动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方向。 ②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③看锋面坡度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④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提示:暖前冷后(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准静止锋的形成: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锋面受地形阻挡,徘徊在某地的锋。降水强度比较小,但持续时间长,可能造成绵绵细雨连日不止的连阴天气。 A.江淮准静止锋:(初夏)冷暖气团势均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的“梅雨”天气的形成。(梅雨带可延伸至韩国南部和日本本州南部地区) 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梅雨结束,副高控制,清热少雨,盛夏随之到来)。 B.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 昆明:冬季处准静止锋西侧,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贵阳:冬季处准静止锋东侧,受冷气流影响,气温低, “天无三日晴”。( 光 照不足,不适合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和太阳能装置。) 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系统: 冷 锋 慢行冷锋 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风力较大 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快行冷锋 狂风暴雨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大风降温或沙暴(干燥) 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寒潮大风或沙尘暴天气 暖 锋 云层增厚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雨过天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准静止锋 阴雨连绵 ①6月上旬-7月中旬,江淮地 区的梅雨天气 ②冬半年云贵高原东部,贵阳一 侧出现阴雨冷湿天气,昆明一侧 为暖气团控制,温和晴朗 二、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 1、气旋和反气旋比较 104°E 昆明 贵阳 昆明 贵阳 地形阻挡

天气系统专题训练

2017届高三地理大气环境——天气系统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面图a为H地附近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b和图c分别是沿ab、cd方向的气压变化示意图。H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与17°26'N相等;H地地方时为20:00时,全球处于同一日期。读图,完成第1-3题。 1.b地风向为(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若甲图所示的天气系统控制H地附近地区长达一个月左右,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 B.天山的雪线海拔最低 C.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我国的雨带位于东北、华北地区 3.H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地中海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台风之间相互影响的效应称为“藤原”效应,也叫双台风效应,多发于西北太平洋。气象学家们发现双台风效应可以千变万化:可以是其中一股热带气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动方向,或两股热带气旋互相排开,或一个跟随一个移动,或一个吞并另一个,也可能两个热带气旋不发生双台风效应。下图示意某海区双台风效应,轴心为双台风移动绕转形成的中心。读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海区可能位于( ) A.几内亚湾 B.墨西哥湾 C.鄂霍次克海 D.加利福尼亚湾 5.双台风效应会加剧台风危害的主要原因是( ) A.台风的预测和预报更加困难 B.双台风效应多发生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C.台风势力都会变得更强大 D.双台风效应危害的范围比任何单一台风都大 6.影响我国台风路径的气压带和风带主要是( ) A.东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下图中a线为某时刻某地区一锋面气旋系统中的锋线,虚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第7-8题。7.该锋面为( ) A.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暖锋 8.图示时刻甲地( ) A.降水概率较乙地小 B.气压一定高于乙地气压 C.吹偏南风 D.光照条件较乙地差 下图是夏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分布示意图,N市日出时间7:20,日落时间21:00(北京时间)。读图,完成第9-11题。 9.N市可能位于( ) A.美国中央大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恒河平原下游 D.尼罗河三角洲 10.该天气系统过境N市,可能出现( ) A.淫雨霏霏 B.大雪纷飞 C.持续干旱 D.狂风暴雨 11.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N市,该市的风向为( ) A.东北风转西南风 B.东南风转西南风 C.东北风转西北风 D.西北风转偏南风 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物。下图是我国东部乡村某地太阳房对太阳辐射吸收和室内空气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当玻璃墙倾角60°时,该地冬季太阳房集热效果最佳。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冬季白天室内热力循环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13.当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30° B.60° C.66° D.77° 14.下列果树适宜在当地种植的是( ) ①柑橘树②苹果树③荔枝树④枣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5.(26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R 河是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N 市所在区域是我国的红薯主产区之一,红薯是地下块根作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知识结构: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气团类型冷气团暖气团 图示 与移经地区的温度 比较 低高 湿度小大 密度大小 与锋面的位置关系在锋面以下在锋面以上 所以,冷气团温度不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不一定高。 20℃ 25℃ 移动方向 10℃ 17℃ 移动方向 常 见 天 气 系 统 锋面系统 锋面气旋 冷气团 暖气团 暖锋 冷锋准静止锋 天气 反气旋 气旋 低压槽 低压 高压 天气

项目详情 图示 锋面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面 (自地面向高空冷空气一侧倾斜)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随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雨区分布降水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特别提醒: (1)在单一冷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冷暖气团交界处,天气复杂多变。 (2)锋面经常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锋面附近是否产生降水,不仅取决于是否有上升气流,还与锋面上方暖气团的湿润程度有关。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很小,空气的浮力能够托起这些水滴,就只会形成一些云。例如,北方春季受冷锋影响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但很少有降水。

依据: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 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锋 图示锋图 天气图 符号 锋面坡 度大小大小较小 降水强 度 大,多为狂风暴雨小,多为连续性降水小,多为连续性降水 雨区位 置 主要在锋后主要在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天气特征过 境 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 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 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过 境 时 阴天、下雨、大风和降温连续性降水或雾暖气团爬升,形成降水 过 境 后 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 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 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教学设计

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 北郊高级中学李梅 一、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多与锋面有一定的联系,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种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本节内容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听懂天气形式预报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培养学生初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材力图对学生进行关于天气形势预报的入门普及,因此选择了对于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配有相关图像,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这几幅原理示意图,结合图像能够说明几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天气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图像,或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并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培养系统分析问题的习惯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 在开展基于二期课改理念下的改善教学与学习方式行动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倡导“有效教学”,以学生有无进度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标准,尝试“自主、合作、体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根据本教学实际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具体采用学案教学和问题探究的家学方法。在三维目标指导下精心设计学生学案,预设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预习,涉及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体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构建新授课知识平台,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课中练习设计则注重重难点知识的巩固与知识的迁移运用,重视学生体验知识与规律的生成过程。课后作业设计体现学生学习由课内转向课外的延伸,体现增强学生发展性、创造性学生的培养,同时也兼顾所学知识的整固和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提供图片,资料等素材创设探究问题与情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分析、讨论、分享研究成果的过程,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参与、引导、点拨的过程,体验知识规律的形成,进而提出创新性的探究问题以待拓展研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①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②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2. 难点 气旋与反气旋气流运动特点 五、教学媒体、教具 学案、多媒体(PPT、视频) 六、教时(2课时)

(2014~2016年)三年高考真题专题测试: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 (2015·江苏地理,9~10)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2.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 (2015·新课标Ⅱ,4~5)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4.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2015·北京文综,9~10)下图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5~6题。 5.“帕姆”()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6.该气旋(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2015·天津文综,1~2)读2015年5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单位:百帕),回答7~8题。 7.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8.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2015·重庆文综,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第9题。 9.“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10.(2014·浙江文综,3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图中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试题[带答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题 右图中甲地位于低气压中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点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此图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C.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 D.③地出现连续性降水 3.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个影响的结果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4.读图,A、B、C、D几种天气系统中,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天气的是 5.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 A.降水都发生在锋前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暖空气均位于锋面以下D.过境时天气常有风云雨雪等 6.指出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 A.贵阳冬季的阴雨天气B.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C.长江中下游夏季的伏旱天气D.我国冬季的寒潮天气 7.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北半球近地面低压中心的空气() A.按逆时针方向辐散B.按逆时针方向辐合 C.按顺时针方向辐散D.按顺时针方向辐合 8.可以促使气流上升,带来降水的是() A.高压与低压 B.气旋与反气旋 C.冷锋与暖锋 D.迎风坡与背风坡 9. 2006年重庆地区遭受1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主要是下列哪个天气系统的影响:()

10.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 A .北半球,高气压 B .北半球,低气压 C .南半球,高气压 D .南半球,低气压 11.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的天气为 A .伏旱天气 B .梅雨天气 C .出现台风 D .寒冷天气 12.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13.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 A .连续性降水 B .沙尘暴天气 C .狂风暴雨 D .晴朗天气 14.“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子伯曰:‘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土冻紧,土城已筑完。”造成选文所述天气变化的是( )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暖锋 D .暖气团 15.我国下列天气现象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北方夏季的暴雨——反气旋 B .江淮地区梅雨——反气旋 C .台风——热带气旋 D .冬季寒潮——反气旋 16.下图中表示南半球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分析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 17~19题。 1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由 A.反气旋影响 B.冷锋影响 ① ② 1008 1010 1012 1014 单位:百帕 ③ ④

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教学设计

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 北郊高级中学李梅 一、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的降水和一 些灾害性天气多与锋面有一定的联系,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种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本节 内容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听懂天气形式预报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培养学生初 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材力图对学生进行关于天气形势预报的入 门普及,因此选择了对于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配有相关图像,使学生能够初步 读懂这几幅原理示意图,结合图像能够说明几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天气的影响。为达到 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图像,或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 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能够说明这些天气 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 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并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使学生初步形成 地理的空间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 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培养系统分析问题的习惯 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 在开展基于二期课改理念下的改善教学与学习方式行动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倡导“有效教学”,以学生有无进度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标准,尝试“自主、合作、体验、发展” 教学策略的探究。根据本教学实际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具体采用学案教学和问题探究的家学 方法。在三维目标指导下精心设计学生学案,预设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预习, 涉及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体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构建新授课 知识平台,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课中练习设计则注重重难点知识的巩固与知识的迁移运用,重视学生体验知识与规律的生成过程。课后作业设计体现学生学习由课内转向课外的 延伸,体现增强学生发展性、创造性学生的培养,同时也兼顾所学知识的整固和运用。课堂 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提供图片,资料等素材创设探究问题与情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独立 思考与合作探究、分析、讨论、分享研究成果的过程,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参与、引导、点拨的过程,体验知识规律的形成,进而提出创新性的探究问题以待拓展研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①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②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2. 难点 气旋与反气旋气流运动特点 五、教学媒体、教具 学案、多媒体(PPT视频) 六、教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