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水稻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水稻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水稻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刘志宏1 田 媛2 陈红娜1 周志豪1 郑 洁2 杨晓怀1(1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广东深圳518000;2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广东广州510632)摘要: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水稻种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改善水稻品种质量的主要方法有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其中,转基因水稻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转入到目标水稻的基因组中,通过外源基因的表达,获得具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
近年来,国内外在采用转基因技术进行水稻育种,提升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方面具有较多的研究进展。
在阐述转基因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概述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技术在优质水稻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究转基因技术在我国水稻育种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转基因育种;水稻;病虫害;除草剂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Rice Transgenic Breeding LIU Zhihong1,TIAN Yuan2,CHEN Hongna1,ZHOU Zhihao1,ZHENG Jie2,YANG Xiaohuai1(1Shenzh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Shenzhen 518000,Guangdong;2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世界超过1/3的人口提供了主粮,全球种植面积约1.4亿hm2[1]。
“十二五”以来,我国水稻产量连续稳定在2亿t以上[2]。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稻品种改良仍是保障种业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
《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的检测方法研究》

《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的检测方法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转基因作物因其抗虫、抗病等特性,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因其显著的抗虫效果,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然而,对于这种转基因水稻的检测方法仍需深入研究,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旨在研究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的检测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所用材料为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及其对照组非转基因水稻。
2. 方法(1)DNA提取:采用CTAB法提取转基因水稻和对照组水稻的基因组DNA。
(2)PCR扩增:利用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DNA进行PCR 扩增,扩增Cry1Ab基因片段。
(3)电泳检测:将PCR产物进行电泳,观察条带,初步判断Cry1Ab基因是否成功转入水稻中。
(4)荧光定量PCR: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转基因水稻中Cry1Ab基因的拷贝数进行精确检测。
(5)免疫学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转基因水稻中Cry1Ab蛋白进行检测。
三、实验结果1. PCR扩增结果电泳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组在Cry1Ab基因特异位置出现条带,而非转基因水稻组则无此条带,初步判断Cry1Ab基因已成功转入水稻中。
2. 荧光定量PCR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Cry1Ab基因的拷贝数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水稻,证明了转Cry1Ab基因的成功导入。
3. Western Blot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成功表达了Cry1Ab蛋白,而非转基因水稻组则无此表达。
四、讨论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对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进行检测,包括PCR扩增、电泳检测、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转基因水稻中Cry1Ab 基因的成功导入及其表达情况。
其中,PCR扩增和电泳检测为初步判断方法,可快速筛选出转基因水稻;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则为精确检测方法,可对转基因水稻中Cry1Ab基因的拷贝数和表达情况进行精确测定。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Re e r h Ad a c f T a s e i c s a c v n e o r n g n c Rie
S NG Do g mig O n — n ,HE Me,MENG h o h ,L h n g a g HANG Jn —o g i Z a — e I C u — u n ,Z ig ln ,CHENG F n — a ag yn ( i eerh Is tt e ogi gA a e y o a d R ca t n Sine, i ms e ogi g 14 0 , hn ) Rc R sac ntue e i ,H i nj n cd m fL n el i c cs J n i i nj n 0 7 C ia l a ma o e a ,H l a 5
枪法 。 11 农 杆 菌 介导 法 .
农 朴 菌 介 导 转 化 法 是 将 外 源 基 因插 入 农 杆 菌 的 质 粒 j ,由 载 体 将 外 源 冈转 移 整 合 到 植 物 细 胞 基 组 t 二
o r n g n c ie r u d t e w rd s i t d c d n h aey o r n g n c ie s p o p c e . f ta s e i c ao n h o l i n r u e ,a d t e s ft f t s e i c i r s e t d r o a r Ke r s r n g n e i e a ey y wo d :T a s e i;R c ;S f t
基因转移技术在水稻耐盐性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基因转移技术在水稻耐盐性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世界人口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和不断增加的盐碱地区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增加水稻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科学家们通过基因转移技术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基因转移技术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植物的细胞中,从而改变目标植物的性状或功能。
在水稻耐盐性改良中,研究人员通过转移耐盐基因,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成功地提高了水稻对盐碱胁迫的抵抗能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耐盐基因被发现,其中一些已经成功应用于水稻中。
例如,SOS1基因编码一种钠/氯共转运蛋白,其转移到水稻中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
另一个例子是NHX1基因,它编码一种钠/氢离子交换器,转移到水稻中也可以增加水稻对盐碱胁迫的抵抗能力。
然而,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转基因水稻的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转基因水稻的食品安全性和环境风险需要严格的评估。
虽然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在食品安全和环境方面的风险较低,但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担忧仍然存在。
因此,相关机构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监管,以确保转基因水稻的安全。
另一个问题是转基因水稻的遗传稳定性和表达一致性。
由于水稻是自交和异交交配方式,转基因水稻的遗传稳定性和表达一致性成为研究的难点。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筛选或交叉育种来确保转基因水稻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基因转移技术在水稻耐盐性改良中的应用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基因库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耐盐基因将被发现并应用于水稻育种中。
此外,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精确修改水稻基因,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快速的基因转移。
除了改善水稻的耐盐性外,基因转移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良水稻的其他性状,如抗病性、抗虫性和抗逆性等。
通过转移与这些性状相关的基因,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
说明使用表型观察,pcr法鉴定转基因水稻的条件(一)

说明使用表型观察,pcr法鉴定转基因水稻的条件(一)说明使用表型观察、PCR法鉴定转基因水稻的条件1. 引言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转基因作物的鉴定成为农业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中,转基因水稻鉴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使用表型观察和PCR法鉴定转基因水稻进行详细介绍。
2. 表型观察鉴定转基因水稻的条件转基因水稻的表型观察鉴定通常需要以下条件:•生长环境: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应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进行观察,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确保生长环境的一致性有助于排除其他环境因素对水稻表型的影响。
•对照品种:选择与待鉴定水稻表型相似的非转基因水稻对照品种,用于对照比较观察结果。
这有助于辨别转基因水稻的特异表型特征。
•观察时间点:需要在适当的生长阶段进行观察,以确保转基因水稻的表型特征能够明显表现出来。
通常,在水稻植株出苗、分蘖、开花等关键生长阶段进行观察效果较好。
•观察指标:通过观察转基因水稻在相关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生理指标等来判断其是否为转基因品种。
例如,观察水稻株高、叶片形态、穗长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3. PCR法鉴定转基因水稻的条件PCR法是一种常用的转基因鉴定方法,也可用于转基因水稻的鉴定。
下面是鉴定转基因水稻所需的条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合适的DNA提取方法,从待鉴定水稻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
确保提取的DNA质量和浓度适宜,以保证PCR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选择适当的引物:根据需要鉴定的转基因特征,选择适当的引物。
这些引物应与目标转基因序列具有特异性,以确保可靠的扩增结果。
•反应体系设计:根据引物设计PCR反应体系,包括适当的引物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等。
并设置负对照和阳性对照,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PCR反应条件:设置合适的PCR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循环次数等。
根据引物的特性和PCR仪的要求进行合理调节,确保PCR反应能够成功扩增目标序列。
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研究综述【摘要】抗虫转基因水稻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抗虫性的基因导入水稻中,以提高水稻对害虫的抵抗能力。
针对抗虫转基因水稻的检测技术是确保市场上水稻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包括PCR技术、ELISA技术和免疫层析技术。
这些技术在抗虫转基因水稻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中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同时加强标准化和国际合作,以推动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水稻品质和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关键词】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PCR技术、ELISA技术、免疫层析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抗虫转基因水稻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中,使其具备抗虫能力的一种转基因作物。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虫转基因水稻在农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农药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水稻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害虫侵害导致的减产现象在水稻种植中普遍存在,传统的农药防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抗虫转基因水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抗虫转基因水稻品种的不断推广和种植规模的扩大,对其检测技术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直接影响到抗虫转基因水稻的合理种植和质量控制,对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对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提供参考。
通过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和分析,寻找出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检测技术,为抗虫转基因水稻的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稻基因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3, 44(6): 843-853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307001郭涛, 沈任佳, 王加峰. 水稻基因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4(6): 843-853.GUO Tao, SHEN Renjia, WANG Jiafeng. Research progress o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thods of rice[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3, 44(6): 843-853.特约综述水稻基因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郭 涛 ,沈任佳,王加峰(华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642)摘要: 介绍水稻遗传转化方法的发展历程和科研成果,为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从生物介导转化法和非生物介导转化法2类方法出发,介绍各种转化方法在水稻上的首次报道和重要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生物介导转化法中,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转化法通过侵染种胚、稻穗、愈伤组织和茎尖进行转化,种胚及其诱导的愈伤组织作为材料的转化体系较为成熟,稻穗和茎尖转化法则操作简便、转化再生周期短;此外,有研究尝试用根瘤菌Sinorhizobium和Rhizobium以及附着剑菌Ensifer adhaerens转化水稻。
非生物介导转化法中,物理方法转化法(基因枪法、电击法、花粉管通道法和显微注射法)是较为传统的转化方法,基因枪法应用较为成熟,花粉管通道法则取得较多育种成果;介质介导转化法中,纳米材料的应用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
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发展可从转化材料的筛选和优化介导转化的载体入手,同时将转化体系和DNA-free、单倍体诱导等技术结合起来,以提高转化效率和安全性,缩短转化再生周期。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嵌入到生物体中,从而增强或改变其特定功能的方法。
自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它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引发了惊人的争议。
一方面,多数科学家和生产商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提高作物耐病能力和适应性,增加生产量,从而解决全球粮食短缺和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动植物的影响还有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问题等因素却成为了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主要表述。
本文将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进展2006年,中国通过了第一个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申请,标志着中国转基因技术商业化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类正在迅速扩展,种类已经包括棉花、玉米、水稻等多个品种。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逐渐形成了高效、安全的基因工程技术路线。
2.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基因组编辑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地修改、删除和插入基因,还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一些细微变化中精细调节基因表达,同时也可以增强技术的可重复性和效果。
例如,具有“修剪”功能的CRISPR-Cas系统,不仅用于研究和基因治疗,同时也代表了农业文明中的一个巨大的机遇。
预计,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将成为改良传统作物的一种新手段,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在转基因技术应用上,肯定还有更多的变化和挑战。
未来,人们需要进一步优化转基因作物品种的设计,以下导表达的肖像表达改进的抗逆性。
相信在人类长期坚持开放创新的方式下,拥有高效、精准和安全的基因工程技术是有可能的。
3.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在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上,我们认为转基因肉类是一种非常值得探索的产品——尤其是用于参数环境下的生产。
从持续性视角来看,肉类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主要经济命脉。
然而传统的养殖方法却面临了许多挑战,如临床病毒传染,(改进中的不善利用资源)。
纵观全球各地的转基因动物实验,许多科学家都表示,转基因养殖动物要么增加抵抗病毒的能力,要么提高粮食利用率,要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甚至还可以在避免生荷尔蒙、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并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年 世 界 上 第 一 例 转 基 因 植 物 延 迟 成 熟 蕃 茄 的
问 世 E 至 %’’6 年 抗 虫 转 基 因 马 铃 薯 进 入 商 品 化 生 产E 次 年E 抗 虫 转 基 因 棉 花 和 玉 米 也 进 入 商 品 化 生 产E转 基 因 农 作 物 由 此 得 到 了 迅 猛 发 展 ) 全 球 转 基 因 作 物 的 种 植 面 积 从 %’’# 年 的 %(" 万 G* E 猛 增 至
生物技术通报
技术与方法 ! !
!"#$%&’(#)#*+
!,))%$"(
!""# 年第 6 期
转基因水稻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伟丰 %E! 杨朗 &
$
%
广 西 出 入 境 检 验 检 疫 局&南 宁
&
6&""!F * !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 广 州 6%"#$! *
!%H & 其 次 & 是 棉 花 ’ 油 菜 等 I 就 转 基 因 的 性 状 而 言 E
抗 除 草 剂 作 物 种 植 面 积 最 大 E 占 (6HE 其 次 是 抗 虫 作 物 E 占 %(H ) 美 国 自 %’’6 年 批 准 转 基 因 J= 玉 米 的 商 品 化 生 产 后E至 今 已 有 玉 米’油 菜 ’棉 花 ’烟 草 ’马 铃 薯 ’ 蕃 茄 ’ 甜 瓜 ’ 南 瓜 等 F 种 作 物 共 计 &$ 个 品 种 实 现了商品化生产) 自第一批水稻转基因植株在
89:2:3;<=>?@A .8:@0 基 因 水 稻
%-’
( 转雪花莲凝集素
.BC50 基 因 水 稻 %,(&"’ ! 抗 草 铵 膦 转 基 因 粳 稻 %&&’ ! 转
%&+’
DEF 基 因 水 稻 %&!’( 转 甜 菜 碱 醛 脱 氢 酶 .)5GH0 水 稻 ! 转 水 稻 碱 性 几 丁 质 酶 ’ IE!1 ( 基 因 & 芷 蓿 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糖 酶 ’ ! " B9: ( 基 因 & 大 麦 核 糖 体 失 活 蛋 白 ’ ) " IJK ( 基 因
& 级 ! 即 最 安 全 等 级 " )* 基 因 对 二 化 螟 & 三 化 螟 & 大
螟 &稻 纵 卷 叶 螟 &稻 青 虫 等 - 种 水 稻 鳞 翅 目 害 虫 具 有较 高的抗性 !近几年宁 波市农科院 &杭州 市 农 科 所 先 后 与 浙 大 核 农 所 合 作 ! 利 用 )* 基 因 转 育 出 一 批 抗 虫 性 稳 定&基 因 型 纯 合 的 常 规 稻 或 杂 交 稻 恢 复 系 " 台 州 市 农 科 院 与 核 农 所 于 !""& 年 开 始 合 作 ! 目 前已初步筛选出基因型为纯合的部分抗虫株系" 其 它 转 基 因 水 稻 研 究 包 括 转 234&56 基 因 水 稻 %7’ ! 转 ! "
%&’
性状的目的 基 因 !同 时 要 在 植 物 中 表 达 这 些 外 源 目 的基因!还需 一个完整的表达调控 系 统 !其 中 主 要 包括 启动子&终 止 子 以 及 在 构 建 和 鉴 定 表 达 系 统 时 所需的选择标记基因% 对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主要通 过 检 测 调 控 序 列 启 动 子&终 止 子 和 选 择 标记基因进行初选!然 后再对具体的目的 基 因 检测% 总 的 来 分 !对 转 基 因 植 物 的 检 测 可 分 为 定 性 检 测法和定量检测法% 目前常用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方 法 有 KEI 检 测 法 & 化 学 组 织 检 测 法 &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 外 源 基 因 整 合 鉴 定 法 & LA@*A3< 杂 交 法 & 生 物 测 定 检 测 法 和 基 因 芯 片 法 等 %&$(&#’ %
!
%’FF 年 问 世 以 来 & 许 多 国 家 在 水 稻 转 基 因 研 究 领
域取得了一 系 列 成 果 &很 多 转 基 因 水 稻 品 种 已 进 入 田 间 实 验 &被 获 准 大 面 积 环 境 释 放 &并 不 断 向 实 用 化发展) 随着世界各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 关心&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检测任务越来越重&
18:+= +4G,:Q:*:0=9 9,04: =G: +;;:+8,01 5@ =G: @,89= =8+091:0,4 8,4: ,0 %’FF3 D= =G: 9+*: =,*:E =G: @55? 9+@:=/ +99:99*:0= +0? ?:=:4=,01 5@ =8+091:0,4 8,4: G+9 R::0 + T58-? T,?: 4504:80:? ,99U:3 V0 =G,9 ;+;:8E ?:=:4=,01 *:=G5?9 +R5U= =8+09" 1:0,4 8,4: T:8: ?,94U99:?E 9U4G +9 KLME 1:0: 4G,; *:=G5? +0? 95 503 7G: ?:948,R:? *:=G5? ;85Q,?:9 + U9:@U- =55- @58 8:WW9:+84G,01 ;8518+* 5@ =8+091:0,4 8,4: ?:=:4=,013 )*+ ,-%.#( 78+091:0: M,4: B:=:4=,01 *:=G5? KLM <:0: 4G,;
万方数据
!""# 年第 $ 期
李伟丰等 *转基因水稻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速 度要求也越来越快 !检 测 方 法也不断改进与改善 " 近年来!通过转 基因技术生 产的食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深受人们的关注! 它 既 被 称 为 # 新 世 纪 的 食 粮 $! 但 其 安 全 性 也 令 人 关 注与担忧% 因 此 !对 转 基 因 作 物 进 行 检 测 和 标 识 已 势在必行 " 下面就转基因水稻的检测方法作简单
和潮霉素基因水稻 得了很大的进展%
!"#
)* 毒 蛋 白 含 量 表 达 最 高 .&/0 & 最 具 生 产 与 育 种 应 用
价 值 的 转 基 因 水 稻 抗 虫 品 系 %1 !#’ ! 并 被 农 业 部 生 物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委员会确定其生物安全等级为
$%& 法 KEI 法 被 认 为 适 合 用 于 各 类 样 品 包 括 原 料 和 经 过 加 工 的 食 品 %&7(&-’ % KEI 法 定 性 检 测 包 括 常 规 KEI 及 改 进 的 KEI ! 常 规 KEI 有 简 单 的 KEI ! 也 包 括 多 重 KEI ’ M:9*=N9AO K;94PA3?@A EQ?=< IA?2*=;<( MKEI (% 简 单 的 KEI 通 常 只 针 对 某 种 转 基 因 . 通 常 是 目 的 基 因0或 其 产 物 !只 能 满 足 一 种 或 少 数 几 个
转 基 因 品 种 的 检 测 需 要 !检 测 方 法 繁 琐 !工 作 程 序 重复且耗费 大 量 时 间 !已 不 能 满 足 当 前 工 作 中 快 速 通 关 的 要 求 % 多 重 KEI.MKEI0 也 称 复 合 KEI !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KEI 技 术 ! 比 单 一 KEI 反 应 更 快 捷 ! 更 经 济 ( 只 需 & 次 KEI 反 应 ! 就 能 同 时 检 测 多 个 片 段 ’ 靶 标 基 因 ( ( 节 省 模 板 GC5 & 节 约 时 间 和 减 少 费 用 %&,’ % 目前这项技术在动物病毒性传染病和人类病检测 中 应 用 较 多 %!"(!&’ 在 植 物 转 基 因 研 究 方 面 也 有 较 多 的 研 究 %!!R!$’ % 常 规 KEI 结 合 电 泳 检 测 法 ! 强 调 需 应 用 酶 切 & 杂 交 或 测 序 等 方 法 对 KEI 产 物 做 进 一 步 确 证 ! 方 法 较 烦 锁 % 改 进 的 KEI( 如 地 高 辛 标 记 的 KEI "
<>A %& 是 通 过 对 基 因 的 改 良 & 达 到 提 高 产 量 ’ 增 加
营 养 ’抗 病 ’抗 旱 ’防 虫 等 目 的 &人 为 地 给 某 一 种 作 物植入另一种生物的遗传基因( 转基因技术是指用 人 工 方 法 将 外 源 基 因 或 BCD 导 入 受 体 生 物 细 胞 中E使之稳定地整合’表 达并 遗 传 的 综 合 技 术 ) 自
N, O:,@:01%E!
"
P+01 N+01&
:
! #$%&’() *&+,-!*()+ .&/012+)3& 4 5$%,%&+)&1 6$,1%$7 8%&&)&’ 6&""!F9 C&)D1,/)+-7 #$%&’EA3$ 6%"#$!9
F
;%<=3> .&/12+ 123?3’-7 @3$+A B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