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汇总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汇总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汇总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鼠疫

一、概述: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以鼠蚤为媒介传播,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多种啮齿类动物,人间鼠疫的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鼠疫患者最为

重要。

2. 传播途径:

(1)经鼠蚤传播:通过“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接触传播

(3)经空气飞沫传播

3. 流行特征:

(1)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鼠间感染长期持续存在,随时对人类构成威胁。

(2)明显的季节性:多发夏秋季节。

(3)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性: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为主,野外作业者是高危人群。

三、临床表现:

(一)腺鼠疫:最常见的类型,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

(二)肺鼠疫:起病急骤,寒颤高热,发展迅速,具有严重中毒症状。

(三)败血症型鼠疫:此型最凶险,又称暴发型鼠疫。

(四)其它少见类型:如皮肤鼠疫、脑膜炎型鼠疫、眼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

四、诊断:

(一)流行病学史:

起病前10日曾到过疫区或有接触可疑动物或患者史。

(二)临床表现:

有下列表现之一应高度怀疑鼠疫:

1.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迅速衰竭。

2.咳嗽、胸痛、血性痰、呼吸急促、紫绀,症状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

3.急性淋巴结炎,发展迅速,因局部剧痛而采取强迫体位。

(三)实验室:

是确定本病最重要的依据。从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痰中检出鼠疫杆菌,或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

五、治疗原则:链霉素是首选。

【思考题】

1. 鼠疫的病原及传染源各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

2. 鼠疫临床上分哪几型?最常见的是哪型?其临床特点如何?最凶险的是哪型?

3. 鼠疫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如何确诊?

【选择题】

1.关于鼠疫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A.曾是甲类传染病,现已绝迹

B.仍是甲类传染病,但可在24h之后报告

C.甲类传染病之首,应立即报告

D. 是乙类传染病,但应按甲类处理

2.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关系是:

A.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无关

B.人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鼠间鼠疫之后

C.鼠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人间鼠疫之后

D.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流行几乎同时发生

3.关于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A.是外来性传染病,我国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B.由于家鼠也能传染,故没有季节性

C.人群大多易感,所以无性别年龄之分

D.夏秋季多发,男性、野外作业者多见

4.鼠疫杆菌的特点是:

A.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鞭毛和芽孢,能运动

B.革兰阴性杆菌,只产生内毒素

C.抵抗力较强,既耐寒又耐热

D.革兰阴性杆菌,既产生内毒素又产生外毒素

5.关于腺鼠疫下列概念错误的是:

A.腺鼠疫淋巴结可以挤压尽早排脓

B.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C.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

D.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

【答案】

选择题:1.C 2. B 3. D 4. D 5. A

霍乱

一、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1)粪-口途径传播(2)生活接触传播(3)苍蝇传播(4)水

(5)食物

3.流行特征:我国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天,典型霍乱病程分为三期。

(一)泻吐期

(二)脱水期

(三)反应恢复期:极少数病人尚未出现吐泻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暴发”或“干性霍乱”。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

1.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

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

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疫区内,凡有典型症状,虽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它原因可查者;

3.在病原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的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轻型患者。

六、治疗原则:

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补液是治疗本病最关键的环节。

七、出院标准:

1. 临床症状消失6天,隔日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无细菌培养条件,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

2. 陪护者与病人同时采便,二次阴性时与治愈病人同时出院。

【思考题】

1.霍乱的病原菌及传染源各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

2.简述典型霍乱病程分几期?霍乱患者的临床分型有几种?

3.简述霍乱的确诊标准?

【选择题】

1. 霍乱的潜伏期是:

A.1-7天

B.1-3天

C.3-5天

D.7-9天

2. 有极少数的霍乱病人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

A.轻型霍乱

B.中型霍乱

C.重症霍乱

D.“暴发型”或“干性”霍乱

4.霍乱在我国流行高峰时期多在:

A.5-11月

B.8-12月

C.7-10月

D.3-8月

5.治疗霍乱患者在无细菌培养条件的情况下,多久可以解除隔离?

A.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6天

B. 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3天

C. 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0天

D. 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

6.治疗霍乱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A. 补液

B. 补盐

C. 抗病毒治疗

D.使用抗菌药物

【答案】

选择题: 1.B 2.D 3.D 4.D 5.A

艾滋病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感染HIV的人是唯一传染源,包括AIDS患者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

2.传播途径:

(1)性传播(2)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3)母婴传播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期: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2.无症状期

3.持续淋巴结肿大期

4.临床期(艾滋病期)

三、预防与控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

1.防止被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刺伤;

2.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

3.临床操作、处理污物时避免自己的伤口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

4.如不慎刺伤划伤,应立即用清水清洗伤口,轻挤伤口,用碘酒、酒精消毒,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

后续处理。

【思考题】

1.艾滋病期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哪些?

2.怎样进行艾滋病的预防?

【选择题】

1.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

A.神经系统

B.肌肉系统

C.骨骼系统

D.免疫系统

2.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

A.性传播

B.静脉吸毒

C.输血

D.母婴传播

3.感染HIV后到体内出现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

A.窗口期

B.持续淋巴结肿大期

C.艾滋病期

D.急性期

4.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有:

A.防止污染过的针头刺伤

B.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

C.一旦刺伤立即清洗,碘酒消毒

D.以上都是

【答案】

选择题:1.D 2.B 3.A 4.D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特指由新的冠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规定SARS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发生呼吸衰竭时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近距离接触传播。

三、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在两周之内,通常为2-10天。

(二)临床症状:

1.发热及相关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

头痛、乏力。

2.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可有胸闷,严重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3.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心等

脏器受累的表现。

四、影像学:

(一)磨玻璃密度影

(二)肺实变影

五、医学观察病例:

近2周内有与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表现者,应在自接触之日起医学隔离观察2周。

【思考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什么?

2.什么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有哪三类症状?

【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ARS冠状病毒(SARS-CoV)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

B.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

C.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6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可存活10天

D.56℃加热90分钟,75℃加热30分钟可灭活SARS病毒;75%乙醇5分钟病毒失去活力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大部分患者无潜伏期

B.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

C.咳嗽、多痰,呼吸窘迫综合症

D.早期白细胞数升高,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

A.15-20天

B.2-10天

C.20-30天

D.30-60天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答案】

选择题:1.C 2.B 3.B 4.A 5.A

肺结核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痰涂片检查找到结核菌的肺结核患者(涂阳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

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积极发现和治愈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是当今结核病控制最有效、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即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简称DOTS策略)。

1.各级政府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承诺。

2.利用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以发现更多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3.对所有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要进行正规治疗与管理,每次服药都要在医护人员的直接面视下

服用。

4.各地、各级要建立持续不间断的免费抗结核药物供应系统。

5.建立结核病的登记、报告和评价的监测系统。

三、诊断:

细菌学检查:痰菌检查是确定传染性和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痰结核菌阳性可确诊为肺结核。

四、结核病分类:

(一)原发性肺结核

(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三)继发性肺结核

(四)结核性胸膜炎

(五)其它肺外结核

五、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思考题】

1.请简述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五个要素?

2.结核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选择题】

1.肺结核病:

A.是遗传性疾病

B.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

C.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D. 不是传染病

2.肺结核可疑症状:

A.头痛、高热、嗓子痛

B.胸腹部痛、腹胀、吃不下饭

C.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

D.肥胖

3.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的简便有效方法:

A.查痰

B.查血

C.查尿

D.心电图

4.肺结核主要通过:

A.握手接触传染

B.经血液传染

C.传染性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的飞沫传染

D.吃饭传播

5.肺结核人管理不善可导致:

A.容易产生大量的复治病例

B.大量的耐药病例

C.使该地区的结核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D.以上都是

【答案】

选择题: 1.B 2.C 3.A 4.C 5.D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概述: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全球首例人类禽流感发生于1997年5月的香港,是一名3岁儿童。目前已知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有H5N1、H7N7和H9N2三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流感样症状,小儿和老人易并发肺炎,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终发展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病原学:H5N1血清亚型属于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主要是病禽或带病毒禽类。目前尚无人传人的确切证据。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为7天,一般为1-3天。

五、疫情报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思考题】

1.禽类发生禽流感疫情时,人类因接触病禽只是极少数被感染,为什么还要引起如此高度的重视?

2.简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别诊断?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选择题】

1.全世界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在何年何地确诊?

A.1999年在香港

B.1997年在香港

C.1999年在中国

D.2003年在越南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A.消化道

B.呼吸道

C.皮肤

D.血液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4.以下哪项不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的目的?

A.预防再次感染

B.抑制病毒复制

C.减轻病情

D.缩短病程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在哪个季节?

A.春夏

B.夏秋

C.冬春

D.秋冬

【答案】

选择题:1.B 2.B 3.A 4.A 5.C

流行性感冒

一、概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呼吸道症状较轻、年老、体弱、婴幼儿易并发肺炎。该病潜伏期短,常呈自限性,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发病率在诸多传染病中高居首位。流感病毒根据其内

部及外部抗原结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感染多种动物,为人类的主要病源。20世纪发生的4次世界大流行,均由甲型流感引起。乙型和丙型流感相对较少,且仅感染人类。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系RNA病毒。根据病毒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可将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甲型流感可能动物传染源,以猪为主,马、牛与鸟类亦有可能。发病初期传染最强,传染期5-7天。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沬传播。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分为三型:1、单纯型2、肺炎型3、中毒型

四、疫情报告: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行性感冒是丙类传染病。

五、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为主:包括解热镇痛药物和支持治疗。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对继发细菌性肺炎严格有效控制。2、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有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3、中药治疗。

【思考题】

1、简述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2、简述流感传染源。

【选择题】

1、关于流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

B.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C.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D.发热及

全向中毒症状较重

2、关于流行性感冒病毒下列哪项是正确

A.流行性感冒病毒属副粘液病毒

B.分甲、乙、丙三型

C.甲型不变异

D.乙型及丙型可感染人类

及多种动物

3、流行性感冒的确诊依据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血凝抑制试验

4、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合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

情可持续发展 D.肺外并发症多见

5、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 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

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分众集会活动

【答案】

选择题:1.C 2.B 3.C 4.D 5.C

流行性出血热

一、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呈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二、流行病学:主要是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

三、诊断:

(一)突然原因不明的高热,可伴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胃肠道、类肝炎症状。

(二)注意观察出血热特有的三红征及三痛征。

(三)血常规出现PLT下降,异淋细胞,白细胞上升。

(四)肾损害发生极早。

(五)早期行肾脏B超检查。

(六)密切观察临床经过。

(七)特异性抗体检测。

【思考题】

1.试述早期诊断要点?

2.简述流行性出血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3.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要点是哪些?

【选择题】

1.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立克次体

C.汉坦病毒

D.螺旋体

E.原虫

2.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A.家鼠

B.黑线姬鼠

C.红背鼠

D.棕背鼠

E.豚鼠

3. 流行性出血热最易侵犯的器官是:

A.脑

B.肝

C.肺

D.肾

E.脾

4.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主要原因是:

B.小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心肌损伤

E.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F.继发感染

5.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于病程的:

A.4-6天

B.6-8天

C.一星期内

D.2-3病日

E.多尿期以前

【答案】

选择题:1.C 2.B 3.D 4.A 5.A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概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节。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状等为特征。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猪为主要传染源。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国内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蚊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多为高度散发,多为10岁以下的

儿童。

4.流行地区:乙脑绝大多数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

三、临床分型:乙脑可分为4型,轻型、普通型(中型)、重型、极重型(暴发型)。

四、鉴别诊断:中毒型痢疾的脑型: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病初胃肠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症状(昏迷、惊厥),故易与乙脑混淆。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血乙脑抗体阴性,可与乙脑相区别。

五、治疗原则:治疗重点是把三关:即高热、惊厥与呼吸衰竭。

八、预防:1.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2.消灭蚊子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思考题】

1. 乙脑的概念与特点有哪些?

2. 乙脑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选择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是:A.病毒 B.细菌 C.螺旋体 D.蠕虫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3.乙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A.高热 B.肺炎 C.惊厥 D.中枢性呼吸衰竭

4.根据病情轻重,进行乙脑分型。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偶有抽搐,

体温常在40℃左右,病程约为10天,多无恢复期症状,是哪种类型?

A.轻型

B.普通型(中型)

C.重型

D.极重型(暴发型)

【答案】

选择题:1. A 2.D 3.D 4.B 5.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概念: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2. 传播途径:呼吸道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3. 流行特征:3-4月为高峰期。

三、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普通型(90%)、暴发型(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轻型(非典型型)和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1. 普通型: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

2.暴发型:

休克型流脑:起病急,高热寒战,全身毒血症状加重,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广泛,且融合伴中心坏死,休克;合并DIC,多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多无异常。

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升高。

2.细菌学检查:

(1)涂片:取皮肤淤点处的组织液或离心沉淀后的脑脊液做涂片染色,见G—双球菌。

(2)培养:取血或脑脊液,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培养。

(3)脑脊液检查:病初或暴发型败血症,脑脊液仅表现为压力增高。典型的流脑脑膜炎期呈化脑改变。

(4)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凝集试验、ELISA法等进行抗原检测,主要用于早期诊断。

五、治疗:

暴发型流脑的治疗:

1.病原治疗:青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静脉滴注,首剂加倍。

2.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3.脑水肿治疗:20%甘露醇快速静滴;惊厥者可予安定;呼吸衰竭者,可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

吸。

4.抑制炎症反应治疗: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

5.抗凝治疗:凡疑有DIC,早期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病情好转后既可停药。

【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2.流脑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

3.简述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选择题】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

A.脑膜炎双球菌

B.肺炎双球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结核杆菌

2.流脑的传播途径是:

A.密切接触传播

B.间接传播

C.呼吸道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D.消化道传播

3. 起病急,高热寒战,全身毒血症状加重。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广泛,且融合伴中心坏死,休克,合并DIC。多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多无异常。是哪种类型流脑的临床表现?

A.普通型流脑

B.暴发休克型流脑

C.暴发脑膜脑炎型流脑

D.轻型流脑

4. 普通型流脑占临床发病的比率为:

A.90%

B.70%

C.50%

D.30%

5. 高热、毒血症持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颅压升高,有脑膜的炎症表现,是哪一期?

A.前驱期

B.败血症期

C.脑膜炎期

D.恢复期

【答案】

选择题:1.A 2.C 3.B 4.A 5.C

麻疹

一、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乙类传染病之一。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2.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三、临床表现:典型的麻疹发病可以分为3期。

1.前驱期: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同时可伴有厌食、恶心、呕吐与腹泻等症状。在发病的2-3天时,

在90%的病人中口腔粘膜上可发现粘膜疹(科氏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2.出疹期:麻疹多数在发病的第4天左右出疹,出疹的顺序:先由耳后、发根、逐渐发展到颜面、躯

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皮疹的特点是:充血性的斑疹和丘疹,疹间的皮肤正常,大约2-5天皮疹出齐,可以融合成片。

3.恢复期:发热开始消退,症状减轻,按出疹的顺序皮疹也消退,并可以出现小的脱屑或留下褐色的

色素斑。

四、诊断:

1.多有明显的麻疹密切接触史;

2.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的卡他症状;

3.早期在口腔粘膜发现科氏斑;

4.发热第四天左右出疹以及皮疹的特点;

5.实验室检查血清抗体或分离病毒。

五、治疗:

1.一般治疗:呼吸道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患者应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延

长5天。

2.对症支持治疗:高热者可用小剂量退热药;忌用强退热剂及冰水、酒精等擦浴,以免影响皮疹透发。

3.治疗肺炎、喉炎、心功能不全、脑炎等并发症。

六、预防控制:

1.免疫接种:儿童满8个月时基础免疫,接种1剂麻疹减毒活疫苗;1岁半时可复种1剂;小学一年

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同年龄的职高、技校中专学生)、大学一年级的外地新生分别加强免疫1剂。

2.对于麻疹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

统进行报告。

【思考题】

1.麻疹的概念?

2.试述典型麻疹的前驱期表现?

3.试述麻疹皮疹的特点?

【选择题】

1.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2.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3.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针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4.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5.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斑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答案】

选择题:1.A 2.D 3.C 4.C 5.D

流行性腮腺炎

一、病原学:腮腺炎病毒是一种核糖核酸病毒。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发病前3天至腮腺肿胀后9天均有高度传染性)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流行以冬春季节多见。

三、临床表现:

1.涎腺炎:多见腮腺炎,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随后腮腺肿大,局部发热不红,不化脓,

两侧肿大不对称,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触之柔韧且有触痛,进食时疼痛加重,大约4-5天逐渐消退。

2.脑膜脑炎:可发生在腮腺肿大之前6天或腮腺肿大同时或肿大之后2周。

3.胰腺炎或睾丸炎。

四、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分泌物涂片及培养

可发现化脓菌。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淋巴结炎: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可发现颈部或耳前

区淋巴结相关组织有炎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五、治疗:

治疗要点:隔离,卧床休息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避免酸性食物,流质饮食;中药清热解毒,局部外敷;不用抗生素;重症病人或并发脑膜炎者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男性睾丸炎时可加用己烯雌酚。

【思考题】

1.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

2.流行性腮腺炎与化脓性腮腺炎鉴别诊断的要点是什么?

3.流行性腮腺炎与淋巴结炎鉴别诊断的要点是什么?

【选择题】

1.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

A.呈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

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掖。

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D. 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2.关于流行性腮腺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很强

B.腮腺炎病毒仅存在于人体中

C.婴儿没有先天性被动免疫

D.男性睾丸炎时可加用抗菌素

3.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晚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掖,分泌物涂片

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鉴别诊断是:

A.流行性腮腺炎

B.化脓性腮腺炎

C.淋巴结炎

D.症状性腮腺肿大

4.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可致腮腺肿大,

其特点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鉴别诊断是:

A.流行性腮腺炎

B.化脓性腮腺炎

C.淋巴结炎

D.症状性腮腺炎

5.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硬,边缘清楚,压痛明

显,表浅者可活动,可发现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疥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鉴别诊断是:

A.流行性腮腺炎

B.化脓性腮腺炎

C.淋巴结炎

D.症状性腮腺炎

【答案】

选择题:1.A 2.B 3.B 4.D 5.C

细菌性痢疾

一、概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引起,以结肠化脓

性炎症为主要病变。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

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4.流行病学特征:以夏秋两季多见。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菌痢:

1.急性典型菌痢:起病急,畏寒、发热,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

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量多,继则呈粘液或黏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少数患者发生继发性休克。

2.急性非典型菌痢: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少,粘液多,一般无肉眼脓血便,无里

急后重。

3.急性中毒型菌痢:此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突然高热起病,肠道症状不明显,起病急骤,发展

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分为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

(三)慢性菌痢: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作慢性菌痢。分为以下三型:

1.急性发作型;

2. 迁延型;

3. 隐匿型;

四、治疗: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2.对症治疗:退热、补液。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糖皮质激素。

3.病原治疗: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磺胺类等。

4.中毒性菌痢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控制高热与惊厥、循环衰竭的治疗、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等。(二)慢性菌痢的治疗:

1.寻找诱因,对症处理。

2.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不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

五、预防:早期发现患者和带菌者,早期隔离,直至粪便培养隔日一次,连续2-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没有大便培养条件的地方,病人要治疗10天到两周以后解除隔离。

【思考题】

1.痢疾杆菌分为哪四群?

2.急性典型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3.怎样预防菌痢?

【选择题】

1.哪一项不是急性菌痢的传染源?

A.菌痢患者

B.痢疾杆菌带菌者

C.苍蝇

D.慢性隐匿型菌痢患者

2.急性菌痢患者的腹痛常出现在哪个部位?

A.右上腹

B.右下腹

C.左上腹

D.左下腹

3.下面哪一项不是慢性菌痢的临床类型?

A.急性发作型

B.迁延型

C.隐匿型

D.逍遥型

4.急性菌痢一般不会出现下列哪项并发症?

A.肠穿孔

B.败血症

C.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D.关节炎

5.急性菌痢的病原治疗,不能选用哪类抗菌药物?

A.氟硅诺酮类

B.氨基糖甙类

C.三代头孢菌素

D.万古霉素

【答案】

选择题:1.C 2.D 3.D 4.A 5.D

伤寒

一、基本概念: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感染而发生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伤寒患者及带菌者。全病程均有传染性,以病程第2-4周传染性最大。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酿成流行。

3.流行特征:以夏秋季最多。散发性,多由于与轻型病人或慢性带菌者经常接触而引起。流行性,多见

于水型或食物型传播。

三、病理改变:

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镜检的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嗜细胞为主的细胞侵润,可见胞质内含有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称为“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四、临床表现与分型:

(一)临床分期

1.初期:相当于病程第一周。病多缓起,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伴有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

2.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

(1)高热:体温转为稽留高热;

(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工科表情淡漠,重者可有谵妄、昏迷;

(3)玫瑰疹:约半数患者在病程第一周末于前胸、腹部出现淡红色丘疹,称为玫瑰疹,直径达2-4mm,压之退色,散在分布,一般数个至十数个,多在2-4日内消退;

(4)相对缓脉;

(5)肝脾肿大;

(6)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腹胀、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等。

3.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

穿孔的危险,需特别警惕。

4.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仍需注意进食少渣饮食。

(二)临床分型:普通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

五、实验室检查:

1.常规化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可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细菌学检查:

(1)血培养:发病第一周血培养阳性率可达80%以上,以后阳性率下降;

(2)骨髓培养:全病程均可获较高的阳性率,第一周可高达90%,且较少受抗菌药物的影响;

(3)粪培养:在第3-5周时阳性率较高;

3.血清学检查:

肥达反应,一般从病程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加,至第4周可达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

六、治疗:

1.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卧床休息;无渣饮食。

2.对症治疗:

(1)高热:适当应用物理降温,慎用解热镇痛药,以免虚脱。

(2)便秘:用开塞露或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泄剂。

(3)腹泻:可用收敛药,忌用鸦片制剂。

(4)腹胀:禁用新思的明类药物。

3. 抗菌治疗:

(1)喹诺酮类抗菌剂:已成为治疗伤寒的首选抗菌药物。

(2)三代头孢菌素:常用于儿童或孕妇。

(3)氯霉素。

七、预防:

1.患者:隔离期应自发病日起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日为止;有条件者应作粪

便培养,如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

2.带菌者:对托儿所、饮食行业等工作人员以及伤寒恢复期病人均应作定期检查,如发现带菌者,

应调离工作,并给予彻底治疗。

3.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

副伤寒

一、副伤寒甲、乙:

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类似。热程较伤寒短,毒血症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皮疹出现较早,且数量多,直径大。复发与再燃多见,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少见。

二、副伤寒丙:伤寒型、胃肠炎型、脓毒血症型。

【思考题】

1.伤寒杆菌的哪些特点与临床表现及诊断有关?

2.典型伤寒的4期表现是什么?

3.伤寒的治疗可以选择哪些抗生素?

【选择题】

1.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穿孔

B.肠出血

C.中毒性肝炎

D.胆囊炎

2. 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高热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以免高热惊厥;

B.便秘时可使用开塞露或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C.腹泻时可使用鸦片制剂;

D.腹胀时可使用新思的明类药物减轻症状;

3. 伤寒患者在病程第3周哪些培养方法阳性率更高?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粪培养

D.胆汁培养

4.与伤寒相比,下面哪一项不是副伤寒甲、乙的特点?

A.起病更徐缓

B.急性胃肠炎表现常更严重

C.热程更短

D.不易复发和再燃

5.伤寒患者的腹痛常出现在哪个部位?

A.右上腹

B.右下腹

C.左上腹

D.左下腹

【答案】

选择题:1.A 2.B 3.C 4.D 50B

乙型肝炎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

1. 诊断慢性肝炎期有四个临床特征:

(1) 乙肝五项: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

(2)病毒学标志(HBV DNA):HBV DNA >105拷贝/ml;

(3)肝功能监测:转氨酶(ALT)异常;

(4)肝脏组织学检查:慢性肝炎的病理损伤改变。

2.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一般分为三期:免疫耐受期、慢性肝炎期、病毒抑制期

二、抗病毒治疗:

1.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和拉米腹夫定;

2.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存在的问题:只能抑制病毒,不能清除病毒,需长期应用,可能发生耐药,

停药过早或不坚持治疗可导致疾病复发。

三、预防:

1.乙型肝炎的传播的途径:母婴传播(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和体液传播。

2.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

婚前检查:发现乙肝准妈妈和准爸爸;

产前检查:对大三阳妈妈进行产前干预;

产中保护:避免产程中交叉感染;

产后免疫: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产后保护: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思考题】

1. 简述诊断慢性肝炎期有哪些临床特征?

2. 简述抗病毒治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选择题】

1. 乙肝“大三阳”是指下列哪三种抗原、抗体阳性:

A.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体(抗HBs)

C.e抗原(HbcAg)

D. e抗体(抗HBc)

E.核心抗原(HbsAg)

F.核心抗体(抗HBc)

2. 乙肝“小三阳”是指哪三种抗原、抗体阳性:

A. 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体(抗HBs)

C.e抗原(HbcAg)

D. e抗体(抗HBc)

E.核心抗原(HbsAg)

F.核心抗体(抗HBc)

3. 乙肝病毒基因DNA是检测的重要指标,当大于多少拷贝/ml时表示病毒复制活跃。

A. 103

B. 104

C. 105

D. 106

4. 保肝药物治疗的适应症是哪些?

A.出现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

B.血清转氨酶升高

C.黄疸

D.肝脏组织学检查发现病理损伤改变

【答案】选择题:1.A C F 2.A D F 3.C 4.A B C

狂犬病

一、概述: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蓄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几乎100%。乙类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而危及生命。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为带狂犬病毒动物。主要为病犬。我国主要传染源为病犬;

2. 传播途径:经带病毒动物咬伤为主要传播途径,含病毒气溶胶可经呼吸道传播。

3. 人被犬咬伤后的发生率为15-30%。头面部、颈、手处被咬伤者,创口深而大者,咬伤后没有及时正

确处理伤口者及未能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者发病机率大。

三、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

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不入血形成病毒血症。

四、临床分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五、治疗:

犬咬伤后的伤口处理:20%肥皂水反复冲洗半小时以上,去除狗涎,挤出污血。然后70%酒精、浓碘酒反复涂拭。伤口不缝合或包扎。伤口底部和周围局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六、疫苗接种:

1. 暴露前预防:0、7、21日各注射一次,2-3年加强一次。

2. 暴露后预防:0、3、7、14、30日各注射一次。严重咬伤者前6天每天一次,10、14、30、90日各一次。

【思考题】

1. 狂犬病的典型临产表现分哪三期?

2. 犬咬伤后的伤口如何处理?

3. 狂犬病疫苗如何接种?

【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A.狼

B.猫

C.吸血蝙蝠

D.犬

E.猪

2. 狂犬病发病过程中,与下列哪项无关?

A.病毒侵入中枢神经

B.病毒局部组织内繁殖

C.病毒向各器官扩散

D.病毒到达脑干和小脑

E.病毒入血,造成病毒血症

3. 被犬咬伤右小腿,伤口深,咬伤面积大,在当地行伤口缝合,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 伤口已缝合,不必再处理

B. 对伤口表面用碘酒、酒精消毒

C. 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后再缝合

D. 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

E. 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4. 人被病犬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 咬伤的部位及严重性

B. 咬伤部位衣服的厚薄

C. 病犬存活时间的长短

D. 伤口的处理及疫苗注射情况

E. 患者的免疫功能

5. 野犬咬伤后对伤口不应该的处理是:

A. 挤出伤口出污血

B. 用肥皂水反复冲洗

C. 碘酒、酒精消毒

D. 缝合伤口

E. 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答案】选择题: 1.E 2.E 3.E 4.C 5.D

血吸虫病

一、概述:

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目前尚有血吸虫病流行的省份是:云南、四川(属于大山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属于长江两岸的大面积湖沼区)等7省。

二、病原学:

血吸虫主要经历以下七个阶段: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

三、流行病学:

1. 主要传染源是在有螺区感染血吸虫的牛、羊、猪等家畜和患血吸虫病的病人。

2.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3. 6-14岁少年儿童的感染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

(一)急性血吸虫病:多在夏秋季,且有明确的近期疫水接触史。

1. 发热:午后体温上升,午夜后体温下降,第二天又重复。

2. 其它症状:腹泻,大便常带粘液和血液;干咳、肝脾肿大、消瘦、乏力、肌肉关节酸痛。

(二)慢性血吸虫病:

1. 无症状型

2. 有症状型:腹泻、肝脾肿大、下腹部可摸及包块。

(三)晚期血吸虫病:

1. 巨脾型:脾肿大超过脐平线,或横径超过腹中线者。

2. 腹水型:

3. 结肠增殖型:本型有并发结肠癌的可能。

4. 侏儒型:

(四)异位血吸虫病:

1. 肺型血吸虫病:以干咳为主。

2. 脑型血吸虫病:

(1)急性期表现为脑膜炎症状,有高热、肝区痛等急性血吸虫病症状。血液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慢性期表现为癫痫样症状,以局限性癫痫最多见。CT检查可见脑局部肿块。

五、实验室检查:

(一)粪便检查:粪便检查血吸虫卵或毛呦,是本病的确诊依据。

(二)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只适合用于无治疗史者,有确诊价值。

(三)血清学检查:

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 环卵沉淀试验(COPT)

六、诊断:

(一)急性血吸虫病:

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2. 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肿及腹泻等。

3. 血清学反应阳性(IHA滴度≥1:10,或ELISA阳性,或其它血清学检查;

4.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呦。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2;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3中的任一项;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4。

(二)晚期血吸虫病

1. 有疫水接触史;

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肝脾肿大;

3. 血清学诊断阳性;

4.粪检查获虫卵或毛蚴,或无治疗后已经3年者。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2

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疑似病例与3;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而4.

七、治疗:吡喹酮

八、早期化疗预防病例:

1.童虫阶段防治感纫:接触疫水后尚未超过15天者可服杀童药药。

(1)蒿甲醚

(2)青蒿琥酯

2. 成虫阶段预防急性发病:从开始接触疫水起已超过15天者,可于接触疫水一个月左右,服吡喹酮。

3. 年度群众性化聊:每年秋末洪水退后1个月,对当年接触了疫水的人群,普遍化疗1次。吡喹酮。【思考题】

1.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7个阶段的名称是什么?

2. 急性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3. 简要概括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选择题】

1. 中国流行的血吸虫病是哪一种?

A日本血吸虫 B.埃及血吸虫 C.曼氏血吸虫 D.湄公血吸虫

2. 急性血吸虫病发病高峰期?

A.1-4月

B.6-10月

C.10-3月

D.3-8月

3. 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A.发热

B.腹泻

C.腹痛

D.咳嗽

4. 异位血吸虫病包括哪几种?

A.肠型血吸虫

B. 肝型血吸虫

C.胰型血吸虫.

D.肺型血吸虫

5.治疗血吸虫病中可以服用的杀童虫的药是哪种?

A.氯硝柳胺

B. 吡喹酮

C. 蒿甲醚

D. 青蒿琥酯

【答案】选择题:1.A 2.B 3.A 4.D 5.C

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课教案

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3、培养学生拥有安全意识和防止传染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腮腺炎应当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 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 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 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 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

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 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

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 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6. 哪些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平时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 4、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 一、水痘 (一)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二)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三)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一)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

最新整理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带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得分: 一、概念(20分) 1、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流行病学调查: 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3、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疫区: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5、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填空题(20分)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 年8 月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04 年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 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25 种,丙类11 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 传染病预防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 、技能的培训。 7、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10、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60分) 1、甲乙丙传染病包括那些病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单位:姓名:职称:成绩: 一、单选题:(共36题,每题2分,共72分):请将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到“()”里 1、霍乱是(1)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疾病。 2、典型霍乱分以下三期:(2) A、泄吐期、反应期、脱水虚脱期、; B、发热期、脱水虚脱期、反应期; C、泄吐期、脱水虚脱期、少尿期; D、泄吐期、脱水虚脱期、反应期 3、霍乱的报告实现:(2 ) A、城镇4小时、农村12小时; B、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 C、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 D、城镇12小时、农村24小时; 4、肺鼠疫隔离期:(4 ) A、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痰菌阴性; B、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痰菌阴性; C、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4次痰菌阴性; D、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5次痰菌阴性。 5、鼠疫特异性治疗:( 4 ) A、青霉素; B、病毒唑; C、林可霉素; D、链霉素。 6、肺鼠疫潜伏期为( 4 ) A、1-6天 B、4-7天 C、一周以上 D、数小时至3天 7、怀疑有感染烈性传染病的可能性后,一般应根据其潜伏期决定隔离观察的时间,鼠疫是几天(4 ) A、一天内 B、1-3天 C、2-5天 D、9天 8、哪一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4) A、性接触; B、血液接触; C、母婴接触; D、近距离呼吸道传播。 9、、HIV感染人体后的三期:(1) A、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期 B、无症状感染、急性感染期、艾滋病期; C、艾滋病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 D、急性感染期、艾滋病期、无症状感染期。 10、WHO对艾滋病扩大的监测诊断标准(1) A、体征减轻,大于10%或恶病质,伴有腹泻或发热 B、持续性发热超过3个月 C、白细胞减少 D、伴有皮疹 11、SARS临床诊断思维错误的是:( 3 ) A、不是“SARS”:进入正常医疗程序; B、不像“SARS”:医学观察; C、疑似“SARS”:留院观察,双人间病房; D、临床诊断:定点医院,单人单间病房。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六问 1、哪些传染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目前我国共将39种传染病纳入法定管理,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鼠疫、霍乱属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布病、肺结核、狂犬病等属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属丙类传染病。 2、公民在传染病防控中应负有哪些义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控制疫情需要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哪

些职责? (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九)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冷、气候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麻疹、肺结核、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所以每同学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可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本病好发于冬季,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3.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早期被称为猪流感。人群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如果个体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加上自身免疫力低的话,患者一旦感染,会直接引发很多并发症,甚至于危及生命。 4.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 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

2017年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答案

2017年《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答案 1、瘀毒入血证黄热病的方药为(C) A、甘露消毒丹合柴葛解肌汤加减 B、清瘟败毒饮加减 C、犀角地黄汤加减 D、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E、茵陈五苓散加减 2、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D)病毒科 A、球状 B、杆状 C、砖形 D、冠状 E、丝状 3、以下关于黄热病诊断有误的是(D) A、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B、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在黄热病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C、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黄疸、肝肾功能损害或出血等 D、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黄热病毒IgG抗体检测阳性 E、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分离出黄热病毒可以确诊 4、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为线性非节段(A) A、单股正链的RNA病毒 B、单股负链的RNA病毒 C、双股正链的RNA病毒 D、双股负链的RNA病毒 E、单股正链的DNA病毒 5、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正确的是(D) A、寨卡病毒属正粘病毒科 B、红外线照射可以灭活 C、寨卡病毒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

D、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 E、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6、医务人员暴露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A)冲洗 A、0.05%碘伏 B、0.1%碘伏 C、0.5%碘伏 D、1%双氧水 E、3%双氧水 7、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胸部影像常呈双肺多发(B)及肺实变影像 A、空洞状影 B、磨玻璃影 C、新月样影 D、粟粒样结节影 E、蜂窝状影 8、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错误的是(C) A、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B、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C、传播媒介主要为非洲伊蚊,白纹伊蚊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D、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E、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9、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D) A、5分钟 B、15分钟 C、30分钟 D、1小时 E、2小时 10、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错误的是(C) A、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

山东省2017年继续教育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以下关于H7N9禽流感病毒叙述有误的是(A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为在发病前(C )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中老年人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时,扎那米韦适用于(C)以上人群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体温大多持续在(C )以上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史不包括在发病前10天内(D) 人感染H7N9禽流感住院患者,(B),解除隔离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C),应进行氧疗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无创通气治疗(A)无改善,需及早考虑实施有创通气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其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特异性抗体水平呈(C )或以上升高 H7N9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D )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有误的是(C )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药治疗有误的是(D ) 以下关于人感染禽流感正确的是(D) 以下不属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次要标准的是(B)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错误的是(C ) 禽流感病毒加热至100℃(B)以上可灭活 埃博拉病毒中(C)对人不致病 埃博拉病毒在室温及4℃存放(A )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较大范围污染,消毒首选(A )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C)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活动应当严格限制在(C) 埃博拉出血热病程5-7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D)多见 埃博拉出血热病程(C)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D) 医务人员暴露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C )冲洗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正确的是(D) 以下关于医务人员进出埃博拉出血热隔离病房有误的是()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的处理方法有误的是(B )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C )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错误的是(D)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D ) 以下关于埃博拉病毒正确的是(A )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错误的是(B )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 答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6.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报告。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8.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9.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11.病原携带者是指() A.恢复期传染病病人 B.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5、目前,我国7周岁及以下儿童应按程序接种的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有() A.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 B.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 C.风疹、腮腺炎、麻疹 16、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 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 17、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 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18、保护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主要是指() A.保证一定的营养,改善生活环境。B.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以上都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19、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平均为14天。水痘的前驱期可无症状或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持续1—2天迅速进入出疹期。皮肤初为红色斑疹,经数小时成为红色丘疹、疱疹。水痘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数日痂皮脱落。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为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10日。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 二、预防措施: 1、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流行期室内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起来。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或吃东西前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过劳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确诊传染病要及时在家隔离,以免扩大范围。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培训)

时间:2011.1.10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学习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含答案)24658

微山县人民医院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H7N9传染源:据经验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为携带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2. H7N9传播途径:尚无人传人的直接证据; 3. H7N9易感人群:目前证据显示人类易感。 4. H7N9病毒对消毒因子的抗力:对敏感,煮沸分钟可灭活 5.接触患者的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6.可能受到患者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7.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和。 8.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 和。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9.手足口病的平均潜伏期为天,典型病例一般起病急,先出现发热。 10. 少数手足口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及。 二.单项选择题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 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 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5. 手足口病病例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在3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 A、普通病例 B、疑似病例 C、重症病例 D、危重病例 6.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C、普通病例高热时要给予及时处理,如退热药无效,应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可用激素作为退热药 D、手足口病患儿不要接触患其他疾病的儿童,避免交叉感染 7.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并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内进行网络直报:( D ) A、乙类,12小时 B、丙类,12小时 C、乙类,24小时 D、丙类,24小时 8.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心源性肺水肿 B、肾源性肺水肿 C、神经源性肺水肿 D、高原性肺水肿 9. 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 A、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 B、病室应开窗通风 C、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 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 10.手足口危重病例是指出现以下哪种情况的患者:() A、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B、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C、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D、以上都是 11、典型霍乱腹泻的临床特点为:() A、剧烈腹痛和腹泻 B、腹泻伴里急后重 C、无腹痛性剧烈腹泻 D、发热伴腹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知识习题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哪次会议首次通过()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D.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是() A.1989年2月21日 B. 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D. 2004年8月28日 3.国家对传染病实施以什么为主的方针( )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D.以上都是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 B. 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D. A类、B类、C类 5.艾滋病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7.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麻风病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腮腺炎 9.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10.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 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撒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11.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2.传染病暴以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 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3.对违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公共课程考试答案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A 接触传播)是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A 邪犯肺卫)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主症为发热,咽痛,头身疼痛,咳嗽少痰,乏力倦怠,纳食呆滞等 (C. 正虚邪陷)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治法为回元固脱,解毒开窍 (D、阳气暴脱证)黄热病的表现为身热骤降,面色苍白,气短息微,大汗不止,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肌肤斑疹或见各种出血。舌质淡红,脉微欲绝 (D. 以上均是)等医疗器具和物品要实行专人专用 (D. 正虚邪恋)的推荐方剂为沙参麦门冬汤合竹叶石膏汤 (D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灵长类动物)为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源。 (邪犯肺卫)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主症为发热,咽痛,头身疼痛,咳嗽少痰乏力倦怠,纳食呆滞等 2007 年, 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 D.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 首字母【A】 埃博拉病毒100℃(B 5 分钟)即可灭活病毒 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 D.1 小时) 埃博拉病毒60℃需(A 1 )小时灭活 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对象不包括( A 家禽)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 C.狐蝠科的果蝠) 埃博拉病毒对(A、红外线)不敏感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C中度)抵抗力 埃博拉病毒对人不致病的类型为( E. 莱斯顿型) 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B 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编码为( C 7 个结构蛋白和 1 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属(D丝状)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在室温及4℃存放( A 1 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埃博拉病毒中(C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 埃博拉出血热病程5-7 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 D.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 埃博拉出血热的典型病理特点是( C. 肝细胞点、灶样坏死)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C、2-21 天)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 C 5-12 天) 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措施中有误的是( C.禁止血液净化治疗)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严格执行(C首诊医师负责制) 埃博拉出血热非重病患者发病后(D2周)逐渐恢复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地面(A每天)使用500mg/L-1000mg/L 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物体表面如床头柜、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各种台面等,用( C 500mg/L-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表面消毒剂擦拭消毒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D医用防护口罩) 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A、2 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 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接触之日起至第 (D、21 天)结束。 埃博拉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 C 8-10 )天。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解除隔离治疗的条件为连续(A2 次)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阴性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B埃博拉病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是(B 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

传染病防治法作业(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作业 要求:全部题目抄写并作答,不得复印或打印。 1.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 答: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 答: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 答: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4.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5.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6.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7.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

8.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9.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10.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该如何处理 答: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11. 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12.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 告属地管理原则向有关部门报告。 及时向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包括乡镇卫生院、医院、疾病预控制中心等机构部门报告。 1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 15.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

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试题及答案.doc

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试题及答案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 的一类疾病,能在人群中引起局部或广泛 的流行() 2、传染病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同时存在,才能成为起 流行的条件() 3、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接触 传播等() 4、凡是得了传染病的人群都称为易感人群.() 5、1989年9月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 传染病的防治有了法律保障() 6、2003年5月7日,国务院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 效的控制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扩散和蔓延() 7、小明认为:只要做到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就可以预防所有传染病的发生 () 8、接种疫苗是有效的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可以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 异性免疫力()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英文简称SARS()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重症呼吸道 传染病() 1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在夏季发生() 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 1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如果咳嗽、打喷嚏,那么和他密切接触的其 他人就可能被传染()

1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 15、注意环境卫生,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远离传染源是有效的预 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方法() 16、流行性感冒就是普通的“感冒”() 17、儿童是流行性感冒的主要侵袭对象,特别是在校学生,群体生活者, 由于人员密集,更容易相互感染() 18、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慢性病 人等,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19、爸爸妈妈为了让小红预防流感,就在没有做任何检查的前提下带她 接种了流感疫苗() 2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6个月至14岁 是高发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21、流脑易在冬春季发病,是经过呼吸道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得了流脑 后,只要在家休息就可以不去医院看病() 22、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 病,以肺结核最常见() 23、在肺结核病人的疾病活动期,患者在呼吸、讲话、咳嗽时将病菌排 至空气,如果此时吸如一定量的病菌,在加上自身抵抗力比较弱,那么可能会感染上结核病() 24、从年龄上看,成年人和老年人易感染结核病() 25、小学生因为受到了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关爱,所以几乎没有得肺结核 的可能性() 26、活动期结核病患者虽然向外排放结核菌,但是不至于影响社会公众 的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