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转移基因解析

合集下载

DNA甲基化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DNA甲基化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重 要 分子 机 制 。D NA 甲基 化 发 生 在 D NA 复 制 之 后 和 转 录 之 前 , 基 本 过 程 是 在 DN 甲基 转 移 酶 的 催 化 下 , 其 A 从 腺 苷 甲 硫 氨 酸 ( d n s emeho ie S M ) 转 移 甲基 到胞 嘧 啶 环 Sa e o i t i n , A 上 n n 的第 5 碳 原 子 上 , 而 得 到 甲基 化 的 D 位 从 NA。 D NA 甲 基 化 后 核 苷 酸 的顺 序 未 变 , 基 因表 达 受 到 影 响 。 D 而 NA 的 异 常 甲 基 化包括 D NA低 甲基 化 和 高 甲 基 化 , 常 甲 基 化 是 肿 瘤 发 生 、 异 发 展 的重 要 原 因 。肿 瘤 的 浸 润 和转 移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过 程 , 及 涉 到 肿 瘤 细胞 与 宿 主 细 胞 或 细 胞外 基 质 的黏 附 , 肿瘤 细 胞 对 宿 主 屏 障 的蛋 白水 解 , 瘤 细 胞 运 动性 , 瘤 血 管 生 成 的增 强 。而 肿 肿 肿 瘤 侵袭 转 移 相 关 基 因 功 能 的 异 常 在 肿 瘤 的 浸 润 和 转 移 过 程 中有 着重 要 作 用 。现 从 肿 瘤 转 移 抑 制 基 因 和 肿 瘤 转 移 促 进 基 因等 的 D NA 甲基 化 方 面 进 行 综述 。

12 ・ 3
国际检 验医学杂志 20 年 2月第 3 卷 第 2期 09 O
It a dFbur 0 , o 3 ,o2 n LbMe,eray2 9V 1 0N . J 0 .

综 述

DNA 甲基 化 与肿瘤 的侵 袭和 转 移
董林 综述 沈 佐 君 审校
【 要性 , 是 肿 瘤 致 死 的 主 要 原 因 。近 年来 对 肿 瘤 侵 袭 摘 也 和转 移 的机 制 作 了 大量 的研 究 , 发现 DN 的 甲基 化 在 肿 瘤 侵 袭 和 转 移 中发 挥 重 要 的 作 用 。D A 甲 A N 基化 是 表 观 遗 传 学 分 子 机制 之 一 , 与基 因表 达 的调 控 。 在 肿 瘤 侵 袭 和 转 移 过 程 中 , NA 甲基 化 可 参 D 以通 过 调 节 肿 瘤 转 移相 关 基 因 的表 达 从 而 影 响 肿瘤 的侵 袭 和转 移 。

SATB1、SATB2与肿瘤的侵袭转移

SATB1、SATB2与肿瘤的侵袭转移
3 5 02
实用医学杂 志 2 1 年第 2 00 6卷第 l 期 6

综 述 ・
S T 、A B A B1S T 2与肿瘤 的侵袭转 移
曹晓飞 综述 刘庆宏 审校
肿 瘤转 移是恶 性肿瘤 最基 本的生 酸 序 列 的 氨 基 端 ( 基 酸 序 列 9 一 H x2的表达 : 子分 析提示 S T 2能 氨 O oa 分 AB
3 号染 色体 32 区 .全 长 73 p3 6 个氨基 2 1 、 个 C T结 构 域 ( 5 3 )两 U 3 2—4 7和 3
酸 ,包 含一个 MA R结合 结构 域 ( A 4 2—5 0 。其也是一 种核基质结合区 质神 经元 分 化 中 .A B M R S T 2通过 与 MA R 8 6) bn i o i) 一 个 同 源 结 构 域 结合 蛋 白质 。与 S T 1 idn dma 、 g n A B 具有 高度 同源 结合改变染色体结构 , 从而调控 多种 基
许 多相关基 因 的调控 。S T (pca 体化结构域分裂后形 成单 体 S T 此 R n2和 St2 Af A B1 sei l AB. 1 ux a /t b 4双重 杂合 子 小 鼠证 A - c e u n e b dn rti 1 和 时 , T r h sq e c -i ig poe ) i n n 单体 S T 1的 M R结 合结构域 和 实 了 R n 2和 Al4在 骨 骼形 成 中 的 AB A ux r T 但却 T 2 sei Tr hsqe c・idn 同源结构域虽然保持不变 , A B (p c A -c eun ebn i l a i g S T2 poe )均是一种组织特异性 表达的 与 MA rtn2 i R结合的能力。其也可通过调节 骨细胞分化 的过程 中充 当分 子节 点[] 1。 4 核基质序列特异性结合蛋 白。 近年来研 相关蛋 白表 达进而调控 S T 1转录活 另有研 究发现 颅面缺损 是 由 S T 2基 AB AB 究 发 现 ,A B S T 1和 S T 2与肿 瘤 的侵 性 而发挥分子开关作用[8 AB 6] -。 因单倍剂量不足引起 , 其功 能丧失将会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6 Wester P,Radberg J ,Lundgren B ,et al .Fact ors ass ociated with de 2layed adm issi on t o hos p it al and in -ho s p it al delays in acute stroke andTI A :a p ros pective,mult i cen t er study .Seek -M ed i cal -At t enti on -in-Ti m e Study Group [J ].Str oke,1999,30:40-48.7 S chroeder E B ,Rosa mond WD ,Mo rris DL ,et al .Det er m inant s of u s eof e m ergency m edical s ervices in a pop ulati on with stroke s ymp t om s :t he S econd Delay i n Accessi ng Str oke Healt hcare (DAS H II )Study [J ].Stroke,2000,31:2591-2596.8 W ang S,N i u S,Wang Y,et al .Evaluation of the fact ors lead i ng t odel ay fr om str oke ons et t o arrival at ho s pi t al [J ].Zhonghua Nei Ke ZaZhi,2002,41:728-731.9 孙辉,易军安1院前急救中救护车空返率分析[J ]1中国误诊学杂志,6,6(3)5 严春泽,李亚玉,范双1城市社区脑卒中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与实施[]1中国全科医学,6,() 宋治,郑文,谷绍娟,等1构建脑卒中发病定性预测系统的理论与方法[J ]1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619.12 The odore H,Staub L.Acti vati on of e m ergency m edical services f o r a 2cute s troke in a nonurban populati on [J ].Stroke,2000,31:1925.13 傅瑜,樊东升,张远景,等1急性脑卒中的就诊延迟因素研究[J ]1北京大学医学报(医学版),2003,35(3):299-302.14 李筠,买尼沙买买提,王晓妍,等1吐鲁番维、汉、回三民族脑卒中发病特点分析[J ]1中国全科医学,2005,8(23):1956.15 沈友权1老年脑卒中182例分析[J ]1中国基层医药,2005,12(8):1006.16 周帮绪,彭一杰,宋洪源1脑卒中患者易患人群分布及高危因素形成分析[J ]1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2):226.(收稿日期3;修回日期)(本文编辑王如美)论著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 A I 1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张丽娟,王秋红,汤春生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052761206);河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课题(04148)作者单位: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张丽娟);河北医科大学病生教研室(王秋红);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汤春生)通讯作者:张丽娟,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E -m ail :lijuan35@si na 1c om 1cn 【摘要】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K A I 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分期、转移及复发的关系。

恶性肿瘤研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解析

恶性肿瘤研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解析

恶性肿瘤研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解析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分子机制密切相关。

通过对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的形成过程,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I. 癌基因突变与恶性肿瘤发生癌基因突变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癌基因是指在正常细胞中的突变后,使其失去对细胞分裂和凋亡的正常调控能力,导致细胞无法受到抑制,进而恶性生长形成肿瘤。

常见的癌基因突变包括TP53基因、BRCA1/2基因、RAS基因等,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生长信号的异常传递、凋亡信号的抑制以及DNA损伤修复的异常,从而推动癌细胞的增殖与扩散。

II. 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与肿瘤发生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也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肿瘤抑制基因在正常状态下通过抑制癌基因的活性、维持细胞的正常周期调控以及修复DNA损伤等方式保持细胞的稳定与健康。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肿瘤抑制基因可能会被突变、缺失或甲基化等方式失活,从而导致细胞失去正常的抑制功能,癌基因的异常活化,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III. 遗传突变与非遗传突变对肿瘤发生的影响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还与遗传突变和非遗传突变密切相关。

遗传突变是指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子代的突变,如家族性肿瘤相关基因突变;非遗传突变则是指在个体的细胞中发生的、不传递给后代的突变,如环境因素引起的DNA损伤等。

遗传突变和非遗传突变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遗传突变和非遗传突变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细胞的DNA损伤累积、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等,推动肿瘤的形成。

IV. 微环境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肿瘤的发生不仅与细胞内的分子机制有关,还与肿瘤周围的微环境密切相关。

肿瘤微环境是指包括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其分泌的各种信号分子等所组成的环境。

这些细胞和信号分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侵袭和血管生成等。

同时,肿瘤微环境也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增加抗药性等方式对肿瘤发生起促进作用。

循环DNA在癌症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循环DNA在癌症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循环DNA在癌症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包含着一个生物个体的全部基因信息。

而在肿瘤转移中,一种特殊的DNA称为循环DNA(circDNA)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循环DNA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话题。

一、循环DNA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循环DNA是指一种由几个核苷酸组成的小环状DNA分子,通常大小在200~400bp范围内。

循环DNA最早在1977年被发现,当时它被看作是一种稀有的异常现象。

但随着科技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发现循环DNA在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中,在肿瘤转移中,循环DNA的作用尤为重要。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的过程。

这个过程极为复杂,需要细胞克服许多生理和生化障碍。

循环DNA参与到了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从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循环DNA可以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

在肿瘤细胞分裂和死亡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外DNA(cell-free DNA),其中包括了一部分循环DNA。

这些DNA进入了血液循环中,并携带着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信息。

这些特异性信息可以被肿瘤细胞用来诱导免疫细胞对其进行误判。

免疫细胞被欺骗后,就不会攻击这些肿瘤细胞,从而使得肿瘤细胞更容易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

其次,循环DNA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肿瘤细胞需要适应新的生理和生化环境。

这个适应的过程需要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自身的基因表达来实现。

循环DNA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循环DNA可以被肿瘤细胞吞噬,并在肿瘤细胞内部产生影响。

通过介导转录因子或表观修饰酶的表达,循环DNA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侵袭能力,从而增强其侵袭能力。

最后,循环DNA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肿瘤细胞需要在新的环境下继续生长和增殖。

循环DNA可以帮助肿瘤细胞完成这个任务。

循环DNA可以进入肿瘤细胞中,并与核内DNA发生杂交。

肿瘤转移的治疗进展

肿瘤转移的治疗进展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远隔器官的病理 割, 这有助于肿瘤细胞的移动, 也有利于血管发生所需的m管细
过程 , 一个 复杂 的 , 是 多步骤 的过程 , 是肿瘤 细胞 和宿主细胞双方 胞 的活动。通过基 因工程 获得一个 C CH 的突变体 ( D4 M) D4 C 4H
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肿瘤细胞自身的特性决定它是否有能力完 可不受 M 1 M P酶的切割。研究者将其导入并在肿瘤细胞中 T一 M 成转移的各个 步骤 , 即细胞 膜表面 的黏附 能力 , 转移能力 , 细胞所 表达, 发现尽管存在有正常的C 4H和 M 1 M P 但肿瘤细胞 D4 T一 M ,
方面对肿瘤转移来 的治疗 研究进展加 以阐述 。
有) 却具有医学价值, 因为 C 4 H被切割的片段可以作为药效有 D4
无的标志 。
1 内皮抑制素的研究进展
2 世纪 7 年代初 ,o m n 0 0 Fl a 等就提出“ k 肿瘤的生长依赖血管 22 肿瘤转移基 因调控 目 . 前基 因治疗 已经成为全球研究 的热 形成” 。现已证明肿瘤及其转移物的生长维持必须有新生血管 点 , 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较为确认 的癌基因包括 c m t sm c — e m 、 y、 . 的形成来维持。如果 阻断新生血管的形成。 肿瘤细胞将趋于坏 H R一 /e 。 E 2nu等 抑癌基 因有 n 2 、5 、 4。抑癌 基 因的 失活 m 3p3e 4 d
死, 这就为抗肿瘤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即抗血管生成疗法。目前 是肿瘤发生侵袭生长的主要原 因 J 。另有文章指出[ , 6 目前研 】
已发现 多种 具有 抑 制肿 瘤 血 管生 成 活性 的 物质 , 19 以 97年 O 究较多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包括 E— ah6 cden基因、 A 基 因、 KI Ri 等发现 的 E ds t ( el l y noti 内皮 抑制素) an 最为理想 。E ds t 具 K S 因、 si 因、5 no an ti IS基 Mapn基 p3基因 , 肿瘤转移基因包括 Ta 一1基 i m 有抑制肿瘤血 管生成 和肿瘤 转移 最强烈 、 特异 的作用 , 最 能使 肿 因、 F—k N B基因 、 T M A一1基因等 。 瘤细胞迅速凋亡 , 残余肿 瘤细胞进入休眠状态 , 且不产生耐 药 , 无 3 选择素与抗肿瘤 转移

表观遗传学如何诠释人肿瘤转移阅微RNA的新作用

表观遗传学如何诠释人肿瘤转移阅微RNA的新作用

表观遗传学如何诠释人肿瘤转移microRNA的新作用创新学院生工081 吕金洋 175081004关键词:转移;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s;DNA去甲基化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表观遗传学药物肿瘤表观遗传学介绍目前认为肿瘤是一种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疾病。

遗传改变本身并不能解释发生于肿瘤细胞内复杂的异常现象。

表观遗传学与遗传学相结合,为更好的阐明所有恶性肿瘤的进展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目前,表观遗传学被定义为不依赖DNA序列变化的基因活性的可遗传改变。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参与基因调控、发育和癌变的两种主要的表观遗传学事件。

DNA甲基化对于维持正常哺乳动物细胞的正确表达模式是必需的,并有利于确保基因组印记的建立和X染色体失活,其中CpG二核苷酸是DNA甲基化的主要位点。

而且,重复的基因组序列大量发生甲基化,这样可以阻止由内寄生序列复活产生的染色体易位、基因不稳定和基因破坏,从而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

此外,DNA适当的甲基化对某些基因的种系特异性表达(如MAGE家族成员)和组织特异性基因的沉默(如maspin)也是必需的,沉默基因在相应的细胞类型中不表达。

有趣的是,DNA甲基化发生于复杂的染色体结构中,而且组蛋白尾的修饰可影响DNA 甲基化。

现认为组蛋白是基因活性的动态调节因子,它们主要受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和SUMO(小分子泛素样修饰体)化等翻译后化学修饰的影响。

简言之,某些组蛋白的修饰(如组蛋白乙酰化)与转录活性相关,而另一些修饰(如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的甲基化)提示染色质的聚集与失活。

组蛋白密码假说认为染色质特定区域的表达状态取决于组蛋白修饰的特定组合。

但是,鉴别所有可能的组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使问题更复杂的是,DNA 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以精确的交联作用调控基因表达,这一过程涉及若干不同的蛋白质和复合物。

所有这些调节通路更增加了我们所研究的表观遗传学的复杂性。

肿瘤遗传学

肿瘤遗传学

致癌因子
体细胞
DNA损伤
修复 突变细胞
死亡 增殖 肿瘤
突变阶段
促癌阶段
两次击中假说
1971,Knudson 研究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过程后提
出,它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必须经过 二次或二次以上的突变。 第一次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由父母遗传得来,为合子 前突变,也可能发生在体细胞; 第二次突变则均发生在体细胞
末端缺失
中间缺失
p- 表示短臂缺失 q- 表示长臂缺失
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染色体缺失,常指正常等 位基 因的丢失而保留异常的突变等位基因。
缺失的遗传学效应
破坏了生物长期适应的基因平衡,从而出现不 育或致死效应
缺失导致原癌基因的激活功能加强或肿瘤抑制 基因的失活
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父亲年龄:
男性年龄对突变的影响远大于女性。 父亲的年龄越大,DNA复制的次数越多,精子出现
突变的概率也越高
性别:男性突变率高于女性 遗传背景
个体的易感性差异
癌家族综合征 家族性癌
种族的易感性差异
华人的鼻咽癌发生率较白人高34倍
2. DNA损伤和修复 单个细胞的DNA在24小时内约出现1万次损伤。 DNA损伤的产生
的这些DNA序列。
癌基因(oncogene)原癌基
突变
因的变异形式
原癌基因
癌基因
理解:
细胞癌基因是细胞正常生长、分化所必需 的,是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 在发育过程中的一定时间、一定组织中定 量的表达,产生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蛋白 质,促进某些生命过程的进行,使生长发 育得以实现。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完成后 多处于关闭状态,即不表达或低表达。 一 旦在错误的时间,不恰当地点,不适量表 达即可能导致细胞无限制的增长而趋于恶 性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