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煤层群开采顺序
开采顺序

一段排水,两段分别 两段接力 两段联合排 上水平的 排水,两 排水,下 水,上下两 涌水集中 个水平分 水平的水 个水平的排 下水平水 别设置排 排到上水 水管路联成 仓,排至 水系统排 平水仓, 一套系统, 地面; 至地面;- 然后上水 设三通阀门
任务实施
1.结合所设计矿井实际条件,选择确定矿井的延深 方案。(可提出不同方案,进行的技术分析与简单经 济比较) 2.制定水平过渡期间的提升运输、通风与排水的技 术措施。
采煤工作面- 推进方向
分带---采煤工作面开采顺序
-
分带---采煤工作面开采顺序
上边界
后退式
前进式
下边界
-
井田内沿煤层倾斜的开采顺序一般采用下 即开采工作先从煤层浅部开始,然后沿煤 开采阶段。
-
井田内沿煤层倾斜的开采顺序一般采用下 即开采工作先从煤层浅部开始,然后沿煤 开采阶段。
-
开
采区 采
内各 上
区段 间的 开采 顺序
山 开 采 下 山
(1)下行式:先将采区上山掘 界向大巷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开采 (2)上行式:事先不把采区上 从运输大巷向采区上部边界自下 (1)下行式:从运输大巷将采 自下而上逐次开采各区段。
-
煤组与煤层之间的开采,一般采用自上而 采顺序。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当上部煤层有煤 危险或冲击地压时,可采用上行开采顺序 间距与采厚比达7.5以上;受多个煤层采 开采,综层间距与采厚比达到6.3以上, 煤层中正常进行掘进和采煤。
-
12 3
4 56
煤组及煤层间的开采顺序
-
1.根据设计矿井煤层赋存条件
任
分与阶段内再划分情况,选择矿
务
顺序;分析论述采区、.列表表示矿井的各采区开采
煤层群的开采顺序讲解

•竖三带;横五区。 •平衡岩层:在回采过程中能够形成不发生台阶错动的平衡岩层 结构的岩层。 •围岩平衡高度:从下煤层顶板至平衡岩层顶板的高度。
4. 近距离煤层群时的裂隙带高度计算
Coal Mining Science
1)最小垂距h > 下层煤垮落带高度Hxm;
分别按上下煤层厚度计算裂隙带高度,取其大值。
2)下层煤的垮落带厚度接触或进入上层煤范围时;
上层煤按其自身厚度计算;
下层煤,看上下开采的综合开采厚度Mz1-2计算 取大值作为两层煤的断裂带最大高度。
K’>6.3时可正常进行上行式开采。
二、上行式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判别方法
Coal Mining Science
(一)比值判别法
直接建立起煤层间距和采高的关系。 优点:简单,使用方便; 缺点:过于笼统。
其它判别方法:深入考虑采动影响。
依据:采完后,上覆岩层的变形及破坏情况。
•竖三带:I-垮落带、II-断裂带、III-弯曲下沉带 •横五区:A-原始应力区;B-煤壁支撑区;C-离层区;
综合开采厚度 Mz1-2
式中,M1—m1厚度; M2—m2厚度;
M z1-2
M2
(M 1
h12 y2
)
h1-2—m1和m2间的法线距离;
y2—下煤层的冒高和采高之比。
最小垂距h > 下层煤垮落带高度Hxm 最小垂距h < 下层煤垮落带高度Hxm
(三)围岩平衡法
Coal Mining Science
D-重新压实区;E-稳定区
(二)“三带”判别法
Coal Mining Science
(1)当上下煤层的层间距小于或等于下煤层的垮落带 高度时,上煤层整体性将遭到严重破坏,无法进行上 行开采。
煤矿采掘技术

四、 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因素
1.地质因素 1)岩石力学性 质 4)节理、裂 隙 2.开采技术因素 1)巷道位置 2)开采深度 5)断层与褶曲 3)煤层倾角 6)挤压与破碎带
2)开采程序
3)支护方法
4)顶板控制方法 5)工作面推进速度 7)上部煤层残留煤柱
6)采高与控顶距
煤矿采掘技术
3.支承压力及其分布规律
(2)普通机械化采煤
普通机械化采煤在工序安排上,应注意避免各道工序相互干扰或造成工 作面顶板应力的叠加。 一般情况下,要紧跟采煤机及时支护,保证挂梁的及时性,一般距离为 5~15m。移输送机后应及时打立柱支撑顶梁,滞后移输送机距离一般不应 超过15m。沿工作面方向,两工序之间一般应错开15—20m,严禁在一处 同时进产作业,否则顶板将出现应力叠加现象,不利于顶板的管理。为避 免发生冒顶事故最好采用回柱放顶在前、割煤在后的方式安排工序。 普采工作面应根据来压和正常生产具体情况,合理有效地确定支护密度, 正常生产期间,支柱密度不宜过大,应有足够的排距以保证人行道的畅通, 并加快推进速度。工作面接近来压时,在合理选择普通支架和特种支架的 同时,还必须保证支架架设的质量。
(二)常用采煤方法的安全管理 1.采煤方法与工艺
采煤方法包括采煤系统和回采工艺两项主要内容,是采煤系 统与采煤的综合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配合。地质条件与开采技术 条件的不同,直接影响采煤方法的选择。 按回采工艺、采场支护、采空区的处理等特点,采煤方
法可分为壁式体系与柱式体系两大类。由于我国
煤层赋存条件的复杂性、开采技术的多样性,因而导致采煤方法的多样 性。 我国在采煤方法的应用上是以壁式体系为主的国家,主要有单 一走向长壁采煤法、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放顶煤长壁采煤法和倾斜分
11 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3、围岩平衡法 • 能够形成不发生台阶错动的平衡岩层结构的 岩层称为平衡岩层。 • 从下煤层顶板至平衡岩层顶板的高度叫围岩 平衡高度. • 上行开采的基本准则:当采场上覆岩层中有 坚硬岩层时,上煤层应位于距下煤层最近的 平衡岩层之上; M 当采场上覆岩层均为软岩 H h 层时,上煤层应位于断裂 K 1 带内;
(二)急倾斜煤层开采顺序
先采下层,影响 上层 — 顶板岩层移 动角。
H2
h2 β α
H 2 sin h2 sin( )
(三)急斜煤层技术措施
•合理划分区段、适当立减小区段(阶段)垂高; •同区段上、下煤层同采; •上、下煤层相距很近,(夹矸层0.5 m ),同步 推进; •充填采空区,减少顶底板岩层的移动程度。
第二节 急倾斜煤层开采顺序
急斜煤层开采特点之一:顶、 底板均会滑动。 (一)下行式开采顺序 先采上层,当 时,影 响下层。
H1
h1 λ α
h1 ( H 1 sin )
1 sin( )
H1—— 煤 层 间 距 ; h1—— 区 段 高 度 — 底板岩层移动角;—煤层倾角。
m1
H1
m2 m3 mn
H2 H n-1
当综合比值Kz6.3时,m1煤层 之下的n层煤层先采后,在m1煤 层中可以进行正常采掘活动。
Hn
m n+1
H n 1 Hn H1 H2 K1 , K2 , K n1 , Kn M2 M3 Mn M n1
2、“三带”判别法 三带判别法的基本观点 当上位煤层位于下位煤层开采引起的垮落带之内 时,上位煤层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下位煤层先采后 上位煤层无法开采;
第十二章 煤层群开采顺序
第一节 缓斜及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2.5.12.5.1煤层开采顺序

图1 采区前进式
图2 采区后退式
一、煤层开采顺序
1. 沿煤层走向的开采顺序
沿煤层走向的开采顺序包括阶段内各采区间的开采顺序和采区内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 (2)采区内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 前进式:自采区上山向采区边界推进; 后退式:采区边界向采区上山方向推进。
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 (a)前进式 (b)后退式 1-采区运输上山; 2-采区轨道上山; 3-区段运输平巷;4-区段回风平巷; 5-采煤工作面; 6-采区边界线
(2)采区内各区段的开采顺序:
➢ 下行式:
a. 上山开采时:先将采区上山掘至采区上部边界,然后由
采区边界向大巷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开采各区段;
b. 下山开采时:先掘采区下山的一段,从运输大巷自上而
下逐次开采各区段。
➢ 上行式:
a. 上山开采时:不把采区上山的全长掘出来,而只掘一段,
随即开始开采工作。从运输大巷向采区上部边界自下而 上依次开采各区段; b. 下山开采时:从运输大巷将采区下山掘至采区下部边界, 然后自下而上逐次开采各区段,称为上行式开采。
区段间采用下行开采顺序有利 于区段内煤层保持稳定,特别是在 煤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
一、煤层开采顺序
3. 煤组及煤层间的开采顺序
煤组或煤层之间的开采顺序一般采用自上而下逐次开采的下行开采顺序 在联合开采的采区内,上下煤层或厚煤层开采的各分层间,可保持一定的错距同时开采。
图1 煤组及煤层间的开采顺序
图2 上下层工作面的超前关系
III. 有利于巷道维护,保证生产安全可靠;有利于矿井通风 和防止井下火灾等。
C2
Q1 Q2
C3
J1
Q3
J2
J3
采区式划分
分层采煤法

、问题(作业)(讨论)
厚煤层底板下方20m处有一薄及中厚煤层 ,该煤层和顶底板均稳定。
1、设计分层分采的采区巷道布置方案 画图并附文字说明;
2、说明上、下区段过渡期如何独立通风, (可设采区回风井)
谢谢观看
共同学习相互提高
中分层采时,准备底分层。 第一区段底分层采完之前,要准备第二区 段顶分层。
13
13
13
13
10 12 11
9
(三)采区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2、通风系统 3、材料运输系统 4、排矸和掘进出煤系统
上下区段同采时的通风
4 5
7
8 10
12 11
9
二分层分采无区段集中巷的采区巷道布置
2
分层分采无区段集中巷的采区巷道布置
采煤系统分析
(三)、区段集中平巷布置 1)集中机巷满足各分层运煤要求,安装胶带; 2)集中机巷上区段采后,作为下区段集中回风
巷,满足运料要求;
3)集中轨道巷尽量沿煤层顶板布置,可减少岩 石工程量,掘进容易,可探明煤层地质条件, 为岩巷定向,并且通风容易。
4)经受各分层多次采动影响。 一 煤一岩集中平巷布置 机轨合一集中平巷布置
13
13
13
13
10 12 119源自巷道掘进和工作面接替2、中分层准备
(1) 上分层工作面采过第一个溜煤眼之后 ,再准备中分层。
自(9)—(11)在假顶下,反向掘(20)开 切眼,自(2)—(13)—(21)
10
20
12
2 17 6
13 15
13 21
78
18
14 11
5
4
9
l6
10 12 20
煤矿开采学复习大全

煤矿开采学复习大全一、简答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56 分) 1 阶段内划分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2、矿井巷道分那几类?并举例说明。
3、选择采煤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4、选择开拓延深方案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5、采煤作业规程一般包括哪些内容?6、正确合理的准备方式应遵循哪几项原则? 7、矿井技术改造的目的是什么?其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二、论述题(共 4 小题,共 54 分) 1、试述下山开采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14 分) 2、论述倾斜长壁采煤法的特点及使用条件。
(14 分) 3、论述采区设计的依据、程序和步骤。
(12 分) 4、论述如何确定合理的采区走向长度。
(14 分)三、绘图说明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1、绘图说明普采面单体支架布置方式的种类和特点。
2、绘图并说明开采水平大巷布置的种类及特点。
3、绘图说明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和应用情况。
4、绘图并说明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主要生产系统、、、、、、小题,一、简答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56 分)简答题( 1、选择采煤方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选择开拓延深方案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3、斜井开拓方式的井筒布置有几种?其适用条件如何? 4、简述为什么确定矿井服务年限时要考虑储量备用系数? 5、采区上山布置有哪些类型?采区参数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矿井技术改造的目的是什么?技术改造的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 7、简述仰斜和俯斜开采的特点。
小题,二、论述题(共 4 小题,共 54 分)论述题( 1、论述倾斜长壁采煤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10 分) 2、论述矿井几种风井布置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15 分) 3、论述如何合理确定开采水平垂高?(15 分) 4、试述综采放顶煤技术的适用条件。
(14 分)小题,三、绘图说明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绘图说明题( 1、绘图(剖面图)并说明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有哪几种? 2、画出立井环行井底车场(大巷采用固定式矿车运输、主井采用箕斗提升)线路布置图,标注并说明图中线路名称,并在图上用符号标明调车方式。
煤层群的开采顺序课件

详细描述
这种开采顺序可以降低开采成本和风险,因 为浅部煤层通常比较接近地表,开采难度较 低。此外,先采浅部可以为深部煤层的开采 提供更好的支撑,避免地表塌陷等问题的发 生。
先采深部,后采浅部
总结词
优先开采深部的煤层,然后再开采浅部的煤 层。
详细描述
这种开采顺序有利于提高开采效率,因为深 部煤层的煤炭储量通常较大。同时,先采深 部可以为浅部煤层的开采提供更好的支撑, 避免地表塌陷等问题的发生。但是需要注意 的是,这种开采顺序可能会增加开采成本和
2. 设计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和功能模块。
05
06
3. 利用系统进行决策辅助,提高开采决策 的准确性和效率。
案例四:某矿区的遗传算法应用
应用目标:优化煤层群的开 采顺序。
应用过程
1. 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设 计合适的编码方式。
应用方法:将遗传算法应用 于开采顺序的优化。
2. 根据目标函数,设计适应 度函数。
各煤层之间的相互影 响可能导致生产组织 和管理难度加大。
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 可能导致地表设施受 损,影响环境安全。
02
煤层群开采的影响因素
上覆岩层的影响
上覆岩层的稳定性
岩层的稳定性对煤层群的开采顺序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上覆岩层比较稳定,能够承受开采过程中的压力,则可以 采取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反之,如果上覆岩层不稳定,则需采取自下而上的开采顺序,以避免因岩层塌落导致 的安全事故。
投资成本的影响
投资成本也是影响煤层群开采顺序的重要因素。如果投资成 本较高,需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反之,如果投 资成本较低,则可考虑采取更加高效的采煤方案。
03
煤层群开采的顺序安排
先采上层,后采下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开采学讲义:煤层群的开采顺序12-1
第十二章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开采煤层群时,各煤层的开采顺序有下行式和上行式两种。
先采上煤层(组)后采下煤层(组)称下行式开采顺序。
反之,则称为上行式开采顺序。
第一节缓斜及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一、下行式开采顺序二、上行式开采顺序
(一)上行式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判定方法
上下煤层层间距大小是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技术因素之一。
1、比值判别法
我国上行开采的生产实践及研究证明,当比值K >7.5时,先采下部煤层一般可以不影响在上煤层内进行正常准备和回采。
2、“三带”判别法(相关计算可参考“三下”开采规程)
上煤层应位于断裂带之上。
3、围岩平衡法
上行开采的基本准则是:当采场上覆岩层中有坚硬岩层时,上煤层应位于距下煤层最近的平衡岩层之上;当采场上覆岩层均为软岩时,上煤层应位于断裂带之上;上煤层的开采应在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稳定之后进行
(三)上行开采的技术措施及应用条件
2、应用条件
(1)松煤(2)泄水:(3)消突:(4)回笼资金:(5)三下开采:(6)其它:
第二节急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1、下行式开采
2、上行式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