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2011-09-20 11:29:45|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订阅

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

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

启事用语用于称谓语的下面:谨启者、敬复者。这都是比较客气的。用于较庄重和尊敬的场合:迳启者、迳复者。兹托者、敬恳者,为表示有所请求之意。

思慕用语多日未晤,系念殊殷。久仰大名,时深景慕。别后想念之情,无时或已。上述种种是用于亲戚朋友之间或对未曾见过面的受信人的用语。

问候语要注意亲切感人,忌浮泛虚华。如久未笺候,想近状佳吉。近况如何?至以为念!病体谅已康复?敬致深切慰问之忱。

祝福语诸事顺遂,贵体康泰。

欣慰语高兴得很,欣慰无已。不胜欣慰,无任欢忻。

抱歉语抱歉之至。歉疚殊深。至感不安、惭愧得很。

请求语倘蒙照拂,铭感无已。如承俯允,无任感荷。尚乞原谅,至希查照。至祈召收,即请哂纳。请给予批评和指教。务请没法。

访谒语某日某时当前来聆教。日昨走访,适逢公出,未晤为怅。

邀约语兹有要事面谈,务请拨冗来舍一叙为荷!星期日有闲,尚祈至敝处一谈。定于某日某时在某地召开××会议,务祈准时出席为荷!

馈赠语谨具聘仪,略申微忱。附上薄仪,聊表微意。薄具菲仪,用伸贺忱。附奉某物,藉壮行色。

盼祷语无任盼祷。是所至盼。不胜企望。

接信语刻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礼,敬悉种切。

交涉语请即答复,勿再延宕。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声用语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上述仅作参考,如用在恰到好处,就会避免俗套,为书信润色。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自已父母的尊称。

考妣:指父母,一般情况,在生叫父母,死后叫考妣。

泰山、泰水:旧时对岳父、岳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家兄、舍妹:对自已兄妹的雅称。

令郎:旧时对别人儿子的敬称。

东床:旧时对女婿的雅称。

内室、内人、拙荆:旧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

夫婿、郎君:良人: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谓。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佳偶。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妇女称巾帼、红袖。

男子称须眉。

老师旧时称恩师、先生、夫子。

学生旧时称门生、受业。

学校旧时泛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对自已旧时的称愚、鄙人、晚生。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后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加“亡”字,如亡妻、亡妹。

书信用语

--------------------------------------------------------------------------------

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喜接教诲,真解矇矣。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大作拜读,敬佩之至。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

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别来良久,甚以为怀。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

自术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阖寓无恙,请释悬念。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

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

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音问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

结束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匆此先复,余后再禀。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谨申数字,用展寸诚。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请长纸短,不尽依依。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专此奉复辟。手此奉复。敬候回谕。

1)书信的格式和用语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人们相互通信来往,一向注重格式和用语。通信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目前已不太用了。但和一些老先生的来往书信还是十分讲究的。分行是在信中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一到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的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

对于妇女用懿鉴签、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等。现时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也都未尝不可。

当你写好信以后,应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即问近好”、“敬颂钧安”、“敬祝健康”,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棋”、“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仁候明教”、“盼中赐教”、“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结尾语要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

按书信用语的不同用意,可分以下类别:

开头语喜接来函,不胜欢慰。顷接手示,甚欣甚慰。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之喜,旷若复面。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顷奉惠函,谨悉一切。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昨得手书,反复读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棒读惠书,欣慰无量。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顷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札,敬悉种切。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问,渴望殊深。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情别怀,今犹耿耿。故园念切,梦寐神驰。心路咫尺,瞻言甚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鸿雁传书,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相距尚远,不能聚首。转托文墨,时通消息。别来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近况若何,念念。握别以来,深感寂寞。久疏问候,多多见谅。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久疏问候,想必一切佳胜?多日末晤,系念殊殷。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大示拜读,心折殊深。大作拜读,敬佩之至。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喜接诲教,真解蒙矣。谨蒙诲语,用祛尘惑。顷读惠

书,如闻金玉良言。蒙惠书并赐大着,拜服之至。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春雨霏霏,思绪绵绵,近况如何?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怕!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游?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保重。赤日炎炎,万请珍重。炎暑日蒸,千万珍爱。兹际炎暑,好自为之。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珍摄为盼。入秋顿凉,幸自摄卫。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秋高气爽,希善自为乐。秋雨绵绵,万请自爱。秋风萧萧,至祈摄卫。秋风多厉,为国珍摄。近日天寒,谅已早自卫摄。渐入严寒,伏维自爱。日来寒威愈烈,伏维福恙躬无。严风极冷,请厚自珍爱。近来寒暑不常,恳祈珍重自爱。气候多变,希自珍卫。近来天气变化无常,请多珍重。值此盛夏之际,未知起居如何,请对身体多加珍重。近日天气渐渐寒冷,希望你多加保重。

问病语大示细读,尊蒜极念。闻君欠安,甚为悬念。闻病甚念,务请安心静养。顷闻您卧病数日,心甚念之。闻您抱恙,不胜悬念。知尊恙复发,甚念甚念。尊恙已有起色,甚以为慰。尊恙愈否?念念。尊蒜大愈否?望珍摄自重。贵体新痊,诸唯珍重。前遇来函,知尊恙已痊可。重病新愈,望多休息。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自述语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合家老小安好如常,请勿念为要。幸寓中均平善,勿念可也。阖寓无恙,请释悬念。惟寓中均平善,可请勿念。我微恙已愈,现顽健仍如往日,免念。偶然微恙,幸近已痊愈,希勿念为幸。日前患病,现已复原。贱体初安,承问极感。大示读悉,奖饰过分,实不敢当。

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欣闻……,匆致上函,诚表贺意。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谨具刀笔书遏,恭贺嘉事吉礼。顷闻喜讯,再祝鸿图大展。

祝新婚忽鸣燕贺;且祝新僖。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勿弃是幸。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谨呈不腆之仪,聊以志喜。得悉你俩有情终成眷属,至为快慰。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喜闻足下燕尔新婚,特申祝贺。顷悉你合卺之喜,谨

祝幸福,白头偕老。恭贺你们喜结百年之好。

祝生育弄璋之喜,可庆可贺。弄瓦之庆,遥以致贺。闻育祥麟,谨此恭贺。弄璋之喜,符君宿愿,谨以为祝。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谨祝母子平安无盖,望代致拳拳。

祝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恭贺延年寿千秋。心祷口祝,皆贺高寿。谨祝寿比南山,健康长寿。喜贸福寿双全,恭祝合家安好,寿星高照。

致谢语承蒙关注,特此感谢。承蒙关照,不胜感激。请接受我的谢忱。费神之处,不胜感激,来示读悉;十分感谢。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劳神为谢。费神之处,泥首以谢。感荷高情,非言语所能鸣谢。承赐忠言,心感何极。承蒙谆谆忠告,铭感铭感。承蒙见教,获益甚多。承示诚挚之言,佩其感甚。顷得惠函并照片种种,感谢之至。备荷关照,铭五内。承蒙惠赠,忠心感谢。前承馈赠……,倾感不胜。承蒙存问,不胜感谢;如此厚赠,实深惶涑。日前既荷盛钱,复蒙躬送,感谢无既。

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惠书已悉,因为琐务,未即奉答为歉。久未通信,甚以为歉。久稽回答,幸原谅之。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甚以为歉;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音问久疏,实深歉疚。惠书早日收到,因事纷繁,迟至今日奉复,甚歉。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关于……之事,一时无以奉闻,歉甚。托付之事,未能尽如人意,尚请多多包涵。前言……,因事繁忘却,歉甚愧甚。杂务缠身,故托付之事延误至今方作复,歉甚。疏失之处,请少垂宽恕之情。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致哀语惊悉××不幸逝世,不胜哀悼。顷接仆告,不胜伤悼。惊闻××作古,家失柱石,悲痛万分。尊×逝世,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前接×日信,知令×逝去,为之惨然。××逝去,实足哀伤。良友云逝,伤感自多,尚望珍重。闻悉××逝世,大出意外,望节哀释念。接××长逝之耗,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惊承讣告,悲悼不已,专函致唁,

并慰哀衷。近闻××逝世,甚哀悼之。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

请托语冒昧干请,惟望幸许。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谨布区区,尚希鉴察,费神相助。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特沥寸函布达,祈勿他言推诿。值此情形,望您能尽力相助。兹有……,谨祈代为转交,费神感荷。倘蒙照佛,铭感无已。如承俯允,无任感荷。

承诺语但有见示,愿效犬马。有何要求,请尽早示知,切勿客气。凡有可效劳之处,自当尽力而为。承嘱各事,皆一一照办,尽请放心。所言之事,当为设法,请释念。托付之事,时刻不敢忘怀。有蒙见托,敢不尽心尽力。为君效力,由衷所愿,岂有二话?

婉辞语托付之事,因……,不便应命,祈获谅解。能力所及,仅此而已。无法奉命,尚希鉴谅。因…,故无法遵命,尚乞海涵。所托之事,实非绵力所能及。区区苦衷,尚祈鉴有。盛意心领,然非不为也,实不能耳。前信所言,实爱莫能助,容日后再行设法,请谅。无以为之,实非得已,伏乞谅鉴为幸。我情况不明,亦无主张,请自行酌定为盼。所言之事,问题非小,一时殊难决定。所需之款,本当尽力筹借,唯我亦有困难,无以为助,殊深抱歉。蒙惠赠厚物,感谢之至,然实难拜受,尚祈原谅。

请教语倘蒙见教,没齿不忘。如何之处,敬候卓裁。风雨同舟,愿闻明教。倘承不吝赐教,幸甚幸甚。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倘有所闻,尚祈见告,恽资改进,不胜盼祷! 如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上述种种,尊意以为如何,请告。所言之事,尚希拨冗见示为幸。今冒昧呈上拙作,若蒙赐以修正,不胜感激。拙作幼稚,恳请大加斧正。尊处若有此类资料,希一查见示为感。

商讨语厚蒙雅爱,沥胆直谏。叨在契末,斗胆直陈,伏维良照,不尽缕衷。种种尚须斟酌之处,尊意如何?吾敬先生,尤重真理,故直陈,希谅。微末之言,幸无见阔,不胜大愿。相见以城,请恕不谦。肺俯之语,请恕直言。

赠物语寄上薄物若干,尚望笑纳为幸。略表贺意,请笑纳。微物两包,聊供途中之需,

即乞笑纳。兹奉上……,聊表祝意,幸祈笑纳。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望勿嫌弃。千里鹅毛,聊表寸心。

邀约语何日来此,愿得晤谈为幸。祈望一会,共叙友情。敬请光临,若蒙光临寒舍,当不胜荣幸之至。偶得一佳作,愿与君共赏,恳请光临。

催促语立盼速复。请速示知。万望从速赐复为要。有暇希即函复为盼。如蒙速复,不胜感激。奉恳之事,乞速复为荷。余不尽言,唯乞速复为盼、上述之事,唯希从速示复。尊意如何,请即示知。

结束语专此奉复。手此奉复。敬候回谕。匆此先复,余容后凛。临书仓卒,不尽欲言。书不尽意,余言后续。情长纸短,不尽依依。日来事忙,恕不多谈。草率书此,祈恕不恭。特此致候,不胜依依。谨申数字,用展寸诚。诸不具陈,谨申微意。言不尽思,再祈珍重。匆杂书复,见谅。

附言语××附笔致意。不另。××嘱代笔问候。夫人小女均此请安。顺询合家安好,不一。

(2)书信祝颂问安语

同志之间通信,结尾常用“此致敬礼”四字,这样的用语虽简明、朴素,但稍嫌简单。不同界别人士之间的书信,其祝颂问安语应有所区别,可分为以下各类:

1.给尊长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敬叩金安,(“金”,贵也)、敬请福安(父母)、谨祝荣寿、恭祝健康长寿(亦可视寿)、敬祝安好、敬祝健康、敬请康安、恭请示安、顺叩崇祺(“祺”,系吉祥之意)、虔请崇安、敬请钩安(“钧”,重,古制三十斤为钧)、恭请颐安(“颐”,保养)、恭请福绥、(以下对女长辈)恭叩慈安、恭请懿安、敬请坤安、敬请淑安。

2.给平辈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祝你进步、祝你健康、祝你愉快、祝你成功、祝你安好、祝工作顺利;敬颂大安、顺颂时绥、即颂时祉、此颂近祺、敬候佳祉、即候日祉、顺候起居;顺祝曼福不尽、顺询起居健吉、顺询兴居安吉、此询康健精进、顺贺行止佳胜、此祝晨祺百益、此间鹏程万里、顺祝万事如意;敬候坤棋、并颂妆安(女辈);顺颂侍安、并颂侍福(为兄、友父母寿致兄、友用)。

3.给晚辈的书信祝颂问候语有:祝幸福、祝愉快、祝进步、祝健康、祝工作好、望努力学习、顺询近祉、此询近佳、即问近好、即问日佳。

4.给知识界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敬请道安、并询文安;对教师常用即颂教安、恭请教祺;对写作者,常用顺候着安、敬请着福、敬颂撰安、敬请撰祺、即颂着祺、敬请文安、敬请文祺;对编辑,常用肃请编安、即颂编祺;对学生,常用并询学安、敬问学祺。

5.给军商界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谨请勋祺、即颂勋祉(“祉”,意为幸福)、敬问戎安、即颂戎绥;顺颂筹安、敬候筹绥、并颂财安、顺询筹祉。

6.给旅行旅居者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敬请旅安、顺请客安、并颂旅祺、顺候旅社、此祝行安、谨问游安;此贺旅居多福、此问鹏程万里。

7.贺婚的书信祝颂语有:祝俪安、敬候俪安、即颂俪祉、恭贺燕喜、顺贺大喜、祝新婚幸福快乐。

8.贺年的书信祝颂语有:恭贺新喜、敬贺岁祺、敬贺年僖、顺贺新祺、并颂春禧,祝新年快乐。

9.有关唁丧问病的书信问候语有:敬请礼安、即请卫安、顺候痊安、祝早日康复。

10.对全家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恭请阖府康福、祝全家安好。

11。四季适用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敬颂春祺、敬颂春安;肃请夏祺、即请夏安、敬候暑安、顺候夏祉;谨颂秋安、顺问秋祺;敬请冬安、敬颂冬绥。

12。对领导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请复示、请指正、请指示、请教正、妥否请批复。

(3)书信末的启禀语

对尊长:叩、叩上、叩禀、谨上、敬禀、拜上、百拜、再拜。

对平辈:谨启、手肃、上言、上书、鞠躬、鞠启、脱帽、敬上、顿首、谨肃、谨复、敬启、亲笔、谨献(礼信用)。

对晚辈:示、字、白、谕、手白、手偷、手泐。

庆贺类:叩贺、拜贺、敬贺、恭贺、谨贺、同贺(多人)、序贺。

不见面的礼仪:书信

发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间,

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显得更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从而形成了富于中国特色的书信文化。

一、书信格式

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这类文字在魏晋到隋唐之际非常流行,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谢元撰有《内外书仪》四卷,蔡超撰有《书仪》二卷。《崇文总目》称王宏、王俭、唐瑾,以及唐裴茝、郑余庆,宋杜有、刘岳尚等都有《书仪》传世。此外还有专供夫人、僧侣使用的《妇人书仪》、《僧家书仪》等。有学者敦煌文献中发现了上百件"书仪"类文书,比较著名的有郑余庆书仪、杜友晋书仪等。迄今所知最早的书信格式,是晋代书法家索靖书写的《月仪》。

我国的书信文化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大体形成了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书信格式,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由于收信人年龄、身份的不同,写信时所使用的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祝愿语等也都有相应的区别,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就是失礼。这套语言相当复杂,本文只能略述其梗概。

二、敬称

首先我们要谈到书信中必须使用的敬称和谦称,这是中国书信文化最基本的常识,它所要体现的,则是君子"自谦而敬人"的理念。

敬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呼。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诗-大雅-假乐》"宜君宜王",此处的君就是指诸侯。后来,"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也可以用作对他人的尊称,《史记-申屠嘉传》:"上曰:君勿言,吾私之。"时至今日,君作为尊称的用法在日语中依然保留着。

古代天子有三公、九卿,公、卿,也都被用作敬称。如果对方德高望重,可以在他的姓之

后加"公"字,称为"某公",当今中国的知识界还有这种用法。"卿"用作尊称,先秦就已出现,如荀况(荀子),时人尊称"荀卿",就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此外,"侯"字原本是指诸侯,《梁书-吉翂传》"主上知尊侯无罪",此处的"尊侯"是指对方的父亲,这一用法在书信语言中还时有所见。

称呼对方配偶也有相似的做法。古代天子的妃子称"后",诸侯的配偶称"夫人",大夫的配偶称"孺人",士的配偶称"妇人",庶人的配偶称"妻"。时下,人们常常把对方的配偶称为"夫人",也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敬称。此外,"公子",原本指诸侯的庶子,后也用于尊称对方的儿子,而将对方的女儿称为"女公子"。

称呼他人的亲戚,一般在称谓前加"令"字,如令尊大人、令堂大人、令伯、令叔、令兄、令弟、令妹等。对于他人的孩子也是如此,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或令息,女儿为令爱或令媛。也可以在称谓前加"贤"字,如贤伉俪(夫妇)、贤乔梓(父子)、贤弟等。

旧式书信还往往用"台"字来表示尊敬,如台启、台端、台甫、台安等。书信中的台,是三台的简称,三台是天上的三颗星,古人用来指三公,故也用来当作尊称。古代台与臺是两个字,后来将臺简化成台,致使许多人误以为是一个字,其实不然。所以,给港台等通行繁体字的地区的友人写信,千万不能将台甫写成臺甫,那样就会贻笑大方。

古人行冠礼之后都要取表字,或者还要取雅号。名只有父亲和国君才能叫,所以《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直呼其名被视为不礼貌的表现。目前,进入近代以来,一般人已经很少再取表字或雅号,但在文人圈中依然有之,因此,在与他们通信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以免唐突。

此外,与敬称相呼应,书信中凡涉及对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语,如对方的住宅,要称府、邸,或者称潭府,潭是深的意思,潭府,意犹深宅大府,是对对方住宅的美称,故信末又往往用"潭安"来表示阖府皆安的祝愿。如果对方有所馈赠,感谢时可称厚赐、厚赠、厚贶等,以表示看重这份情谊。对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美称,如果是对方来信,可以称大函、大翰、惠示、大示、手示、大教;如果是诗文著述,则可称华章,瑶章;如果是宴请,则要称盛宴、赐宴等。

书信中一般不要出现你、我、他之类的代词,这也是简慢或者缺乏文采的表现,凡是遇到类似的地方,应该酌情处理。如提及对方时,可以用阁下、仁兄、先生等代替;提及自己时,可以用在下、小弟、晚等代替;提及第三方时,一般可以用"彼"或者"渠"表示,渠当第三人称用,始见于《三国志-吴志-赵达传》:"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三、谦称

谦称是与敬称相对的称谓,一般用于自己或者自己一方。对他人用敬称,对自己用谦称,是中国人的传统。从先秦文献可以知道,当时的贵族都有特定的谦称,如《老子》说:"王侯自称孤、寡、不谷。""孤"和"寡"都是少的意思,王侯称孤道寡,是谦称自己德行浅少;"谷"是善的意思,不谷犹言不善。《礼记-曲礼》说,诸侯的夫人在天子面前自称"老妇",在别国诸侯面前自称"寡小君",在丈夫面前自称"小童"。

古人每每用"臣妾"作为谦称。古代有"男曰臣,女曰妾"之语,"臣妾"的本义,犹后世言奴才。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安书》中自称"仆"、"牛马走"。仆也是奴仆的意思,日本人至今还"仆"作为第一人称的谦称。"牛马走",意思是象牛马一样供驱使奔走的人。与此相类似的用法,是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贱息等。

对自己的父母固然要敬重,但在与他人提及自己的家人时,就不能用敬称,而要用谦称,一般是在称谓之前加一"家"字,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或者家君、家严;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或者家慈。如果父母已经去世,则对人要称"先父"、"先大人"、"先母"。同样,对他人称呼自家的其他亲戚,也都要加一"家" 字,如家伯、家伯母;家叔、家叔母;家兄、家嫂;对比自己年龄小的,则可以称"舍弟"、"舍妹"等。自称或者用"愚"字,如愚弟。

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妻子,一定要用谦称,如"内人"、"内子"、"拙荆";或者用平称"爱人"、"太太"。常常听到有人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妻子时说:"这是我夫人。"这是非常失礼的说法,如前所说,诸侯的元配才能称为"夫人"。普通人相交,称对方配偶为夫人,略有恭维的意思。称自己的配偶为夫人,就显得自大,或者是无知。

如果向对方有所馈赠,则要用谦语,如菲仪、芹献、寸志等,意识是说自己的东西微雹不值

钱,不过是借以表示小小的心意。希望对方收下礼物,则要说恳请笑纳、敬请哂纳等,意思是让对方见笑了。

四、提称语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这类词语称为提称语。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道鉴

用于师长:函丈、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史席

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用于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

"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故用作对老师的尊称。

提称语可以几个词叠加使用,如毛泽东致其师符定一(字澄宇)称:"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见尊敬之意。

三、思慕语

书信的功能之一是沟通彼此地情感,因此,在提称语之后不直接进入正文,而是要用简练的文句述说对对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这类文句称为思慕语。

思慕语中使用最多的,是从时令、气候切入来倾吐思念之情。敦煌文书中有一件《十二月相

辩文》,列举每月不同的气候状况下,可供选用的词语,如正月初春可以说:"孟春犹寒,分心两处,相忆缠怀。思念往还,恨无交密。"二月仲春可以说"仲春渐暄,离心抱恨,慰意无由,结友缠怀,恒生恋想。"等等。由于有了意境的描述,读之令人倍感亲切。

后世书信的思慕语相当丰富,不胜枚举,比较常用的如:

云天在望,心切依驰。

相思之切,与日俱增。

望风怀想,时切依依。

仰望山斗,向往尤深。

风雨晦明,时殷企念。

寒灯夜雨,殊切依驰。

瘦影当窗,怀人倍切。

还有一类思慕语是从回忆上次见面的时间及其思念切入的,如:

不睹芝仪,瞬又半载。

自违芳仪,荏苒数月。

久违大教,想起居佳胜,定符私祈。

久疏问候,伏念宝眷平安,阖府康旺。

思慕语十分丰富,读者可以在阅读书信范文时留心摘录,以供自己习用。最好是提高的文学素养,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真实的情感。

四、书信中的平和阙

我们先来看一封儿子致父母的家信:

父母亲大人膝下,谨禀者:男离家后,一路顺利,平安抵达学校,可纾

廑念。惟思

双亲年齿渐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职。伏望

训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务,或有以补乃兄之过。王阿姨家已去看望过,家中老幼平

安,嘱笔问好。专此谨禀,恭请

福安。男某某谨禀某月某日

信的开头"父母亲大人膝下"顶格书写,下文大多没有写到头就另起一行再写,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人但凡在书信正文中提及自己的父母祖先,以及他们的行为时,在书写方式上一定要有所变化,以表示尊敬。书信的第一行要顶格,高出下面所有的文字一格,称为"双抬"。正文中凡是提及高祖、曾祖、祖、双亲等字样,或者慈颜、尊体、起居、桑梓、坟垄等与之相关的字样时,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叫"平台",就是另起一行,与上一行的开头齐平着再书写;另一种叫"挪抬",就是空两格或一格书写。在上面所例举的这封信件中,凡涉及父母亲的词语如廑念(犹言挂念)、双亲、训令、福安等,都采取平抬的方式。这种方式至迟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敦煌文书中将"平抬"称为"平","挪抬"称为"阙"。近代以后,传统书信中"平抬"的方式逐渐减少,"挪抬"则依然普遍使用,今日港台、韩国、日本文人写信时还常常用"抬"的方式表示敬意。

五、师生之间的称谓

学生称呼老师,最普通的是夫子、函丈。以"夫子"称呼老师可以追溯到孔子,故后世用来作为对老师的通称。"函丈" 一词源于《礼记-曲礼上》:"席间函丈。"函是容纳的意思,学生与老师讲问,彼此之间应该留有一丈左右的距离,以便尊者有所指画,故可以作为对老师的尊称。

学生自称自称生、受业。《诗经》中就有把读书人称为"生"的,《小雅-常棣》说"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史记-儒林传》:"言礼自鲁高堂生。"司马贞《索隐:"自汉以来,儒者皆号'生',亦'先生'省字呼之耳。"可见西汉以后,"生"成为读书人的通称。在实际使用上,老师称呼弟子为"张生"、"李生";学生也自称"生"、"小生"。

"业"字的本义是木版,古时老师授课,将要讲的篇章写在"业"上,《礼记-曲礼》说"请业则起",意思是说向老师请教问题要起身,因此,学生称老师为"业师"而自称"受业"。

一般来说,只要同一时期、在同在一学校生活过的老师和学生,就可以有师生的名分。老师如何称呼学生,要看彼此在学问上有无直接的授受关系。如果对方是自己正式的学生,并向他传授过学业,可以称之为"弟"。这里的"弟"是"弟子"的意思,与兄弟之弟无关,古代师生称"师弟",学生如若见到老师的这种称呼,千万不要误解。如果彼此虽有师生名分,但没有授过课,则老师一般称学生为"兄",例如,胡适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顾颉刚是北大的学生,彼此有师生的情谊,所以,胡适在给顾颉刚的书信中称之为"兄";再如大家都熟知的,鲁迅给许广平的第一封信中称"广平兄",许广平不解其意,回信表示不敢与鲁迅兄弟相称,其实鲁迅并没有称兄道弟的意思,"兄"不过是老师对学生辈的最普通的称呼罢了。

老师给学生的书信,落款一般只写自己的名字。

同学之间的称呼,则可以视进入师门的先后,以学长、学弟、学妹,或者师兄、师弟、师妹相称。书信往还时,也有用比较雅气的叫法,称"砚兄"之类的。

五、祝愿语及署名敬词

两人见面后,即将分别之时,应该互道珍重。这一礼节表现在书信中,就是祝愿语和署名启禀词。

由于辈份、性别、职业的差别,祝愿词也有比较严格的区别,比较常用的有:

用于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敬叩○禔安。

用于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用于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诲安。

用于平辈:顺祝○时绥。即问○近安。敬祝○春祺。

用于同学:即颂○文祺。顺颂○台安。恭候○刻安。

用于女性:敬颂○绣安。即祝○壼安。恭请○懿安。

祝愿词的主题,是希望对方幸福、平安。上面列举的祝愿词中,禔、祉、祺等都是福的同义词;绥也是平安的意思。明白于此,就可以视需要选择、搭配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使用祝愿词切不可混淆对方的身份,如绣安、壼安、懿安是专用于女性的祝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文言文书信写法

目录 一、提称语 二、启辞 三、正文 四、结语 五、祝辞 六、署名 七、附候语及补述语 1、提称语 1.1 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点击此处查看“汉语称谓表”。)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1.2 Table 1.1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

1.3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2、启辞 2.1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 2.2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2.3 第一类,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Table 2.1 传统启事用语

日常用语 课堂用常用问候语集锦

日常用语课堂用常用问候语集锦 Good morning. 早上好!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 Good morning, class. 同学们早上好! Hello, everyone / boys and girls / guys! 大家好! It’s time for class. 上课的时间到了。 Let’s begin our class. 开始上课。 Let’s start. 开始。 Shall we begin? Yes, let’s begin. 我们开始吧?好,我们开始。 There goes the bell. Now class begins. 铃响了,现在上课。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1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第一页。 Let’s have a break. 我们休息一下。 Let’s have a rest. 我们休息一下。 Break time. 休息时间。 Time is up. 时间到。结束课程 That’s all for today! 今天就到这儿。 We stop here. 我们到此结束。 Let’s call it a day. 今天就到这儿。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 2

Class is over. 下课。 Goodbye everyone! 大家再见。 See you next time. 下次见。 See you later. 回头见 Goodbye. / Bye-bye. 再见。 Let’s sing the “goodbye” song together. 我们一起来唱“再见歌”。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 / 2

常用书信问候语大全

文言书信(尺牍) 常用祝福问安语简释 (100词) ●祝明富 文言书信(尺牍)虽已被白话书信所代替代,但那些常用祝福问安语还时常在现代书信交往中使用,特别是在一些知识分子和台湾同胞中,其使用频率日见其频。我想,也许其独特的典雅文明受人青睐之故吧。本文对其试作小释,以给年轻人(求学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1.敬扣金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敬:恭敬,尊敬;扣:以头扣地,旧时最敬重的礼节;金:比喻尊贵,贵重,这里是指对方的身体;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向您瞌头交祝您身体平安。 2.敬请福安。写给父母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请:敬词,无实在意义;福:幸福,祝福。意思是恭敬地祝你们幸福安康。 3.谨祝康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康:健康;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健康平安。 4.谨祝荣寿。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谨:恭敬,郑重:荣:高,长。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健康长寿。 5.恭请示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恭;恭敬,恭顺;请:敬词;示:给人去信的敬称。意思是恭敬地写信与您并祝您平安。 6.顺扣崇祺。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顺:恭顺;叩:以头扣地;崇:高;祺:吉祥。意思是恭顺地向您瞌头交祝您吉祥如意。

7.虔请崇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虔:虔诚;崇:高。意思是虔诚地祝福您幸福平安。 8.敬请钧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钧(jūn):旧时一种敬辞,用于下级对上级,钧,是古代重量单位,这里引申为贵重。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平安幸福。 9.恭请福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福:幸福;绥(suí):安好。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幸福安好。 10.恭请褆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褆(tí):福。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幸福平安。 11.恭请颐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颐(yí):保养。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好好保养平安幸福。 12.肃叩堂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肃:拜;堂:堂上。本指尊长居住的地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堂上启阿母。”此指父母所居的正房,从而便因此指代父母。意思是两手作拜用头扣地祝您平安幸福。 13.恭扣慈安。写给长辈女子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慈:美德,多用来称美妇女之辞,专指年长女子,像慈母一样;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向您叩头并祝您平安。 14.恭敬懿安。写给年长女子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懿(yì):德行美好,一般用于女子。意思是恭敬地祝您身体健康。 15.敬请坤安。写给年长女子书信结尾的问安语。坤:敬词。《系辞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坤。专指女性。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安好。

古人名言

——————古人名言——————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 释:山不在于高低,山上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水里有了龙就灵验。 2、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 3、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4、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释: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5、一指之穴,能涸(He)千里之河;一脔(Luan)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 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6、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孔子) 释:玩弄人的人丧失道德,贪玩的人丧失意志。 7、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宋·林逋)

释:用语言伤害人,比刀斧还厉害;用心术坑害人,比虎狼还恶毒。 8、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 释:如果不多行善事,就不能够成名;如果不多做恶事,就不会毁灭自身。 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 释: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 10、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释:人们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职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作官应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应让才胜过德。 11、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明·薛喧) 释: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 12、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 释:刻薄奸诈的终归不会赚便宜,忠厚老实的人终归不会吃亏。 13、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重订增广》释:责怪别人的心来责怪自己,把爱惜自己的心来爱护别人。切切需要谨慎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欺心。 14、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重订增广》 释:仗势欺凌人,势败了就要受人欺凌;在死胡同追狗,追到胡同尽头狗就要咬人。见了美色起淫心,就会报应在妻子女儿,隐藏怨恨而采用暗箭伤人,会给子孙带来祸害。 15、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宋·邓牧) 释:善于赞誉别人的人,人们也赞誉他;善于抵毁别人的人,人们也抵毁他。

谦辞,文言文常用

成语中常用的谦辞敬辞集锦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对己。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人。 成语当中也有谦辞、敬辞之分,高考熟语设题也涉及到了这一点。,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一、谦辞 1、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蓬筚: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 2、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3、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4、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5、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6、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7、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8、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 9、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10、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11、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形容自己品行和才能都很差(自谦)。12、德薄能鲜:形容自己德行浅薄,才能低下。 13、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提到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备。 14、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15、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16、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17、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18、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19、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 20、一得之遇: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辞。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 21、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本指官吏空占职位,白受俸禄而不尽职。后亦用作前次谦辞,谦称自己未尽职责。亦作“素餐尸位”。22、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23、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4、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不能胜任。 25、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 26、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27、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也作“愚者一得”。 28、管窥之见: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比喻所见往往不够高明,多用作谦辞。29、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30、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31、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 二、敬辞 1、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2、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

商务信函常用语大全

商务信函常用语大全 ● 敬上 谨致问候 Yours (very) truly, *用于商业。 谨致问候 Sincerely yours, *稍带亲近的感觉,用于商务信函或给朋友的信中。 谨致问候 Cordially, *稍带亲近的感觉,用于商务信函或给朋友的信中。 谨致问候 My best regards, *带有个人的语感,用在给朋友写信时。 谨致问候 With best regards, *带有个人的语感,用在给朋友写信时。 谨致问候 The very best to you, *带有个人的语感,用在给朋友写信时。 谨致问候 Best wishes, *带有个人的语感,用在给朋友写信时。 ●请求回函 如能尽早回复,我们将不胜感激。 We would appreciate an early reply. *比较直率的表达方式,要注意是发给谁的。 我们期待着您满意的回答。 We look forward to your favorable reply. *也可用于客人。favorable 表示“好意的,喜欢的”。 我们盼望着不久能听到您的回音。 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如果就此事您能尽早回信的话,我们将衷心感谢。 Your prompt attention to this matter will be appreciated. *prompt “迅速的,敏捷

的”。 Your prompt attention in this matter will be appreciated. 回信请寄到上述地址。 Please write us at the above address. ●请多关照 我们希望您能…… We hope that you will... 在此方面如果能够得到您的合作我将非常感谢。 Your kind cooperation in this respect is greatly appreciated. Your kind cooperation on this issue is greatly appreciated. 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得到你们的合作和支持。 We hope we can count on your continued cooperation and support. *只限用在对方比较熟悉的情况下。count on “指望”。 我们期待着您的…… We look forward to your... 我们确信我们的请求将…… We trust our request will... *trust 包含了hope(希望)和believe(相信)两个词的意义。 ●表明热情、诚意;要求合作 我们期待着当……的那一刻。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time when... 请您不必客气,尽管与我们联系。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us. *hesitate “犹豫,踌躇”。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all us. 我们渴望在……方面给您以援助。 We are always anxious to assist you in... *be anxious to “渴望,想……”。 We are always willing to assist you in...

中国最伟大的10部国学经典

中国最伟大的10部国学经典,中国人必读!(深度解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流传下的经典卷轶浩繁。而非要从中选出10部中国人所必读的伟大经典,却并非不可能。 国学大师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曾为中国人开出7部必读经典,被称为“中国文化七书”——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不难看出钱穆先生的选择标准:最经典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流是儒释道,儒家正源自然是《论语》和《孟子》,道家正源自然是《老子》和《庄子》,佛家首选当然是中国佛教流派中最中国化、影响最大的禅宗第一经典

《六祖坛经》;诸子百家之后中国历史上又曾在宋明时期崛起两大思想高峰,便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近思录》和《传习录》正是其各自的代表作。 七部之外还有三个名额,应该列给谁?下面这个答案我想很少有人会有异议: 中国文化一向被概括为“一源三流”。“三流”就是儒释道,“一源”便是《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百家之源的《周易》,当然要占一席。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历史记录,历史经典必然不能缺席。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史记》。 中国又是一个骨子里有着诗性和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诗集当然也不能缺席。这个名额,当然要给源头上品、影响深远的《诗经》。 那么这最伟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10部经典,名单自然就是: 《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庄子》、《孟子》、《史记》、《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这个名单对于中国文化,已经是最为精简、最为概括、最低限度,所以完全称得上必读。其中每一部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领悟,但你首先需要知道它们的主旨内涵,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

古文书信格式与用语

古文书信格式及用语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文言文分手信

1、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2、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3、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4、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5、自术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6、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7、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书信礼仪

概论 第一章书信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产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第一节书信简述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二、书信的构成 书信由笺文积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笺文是书信内容的主体,书信的繁简、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风格特征,几乎都由内容主体决定。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封文是写给邮递人员看的,使邮递人员知道信从哪里来,寄往哪里去;万一投递找不到收信人,还能将信退给寄信人。 完整的书信应该是笺文封文俱全,并且将笺文装入写好封文的信封内,然后将口封好付寄的。 三、书信的写法

文言文书信用语大全

文言文书信用语大全 1、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昨得手书,反复读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喜接来函,欣慰无量。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接获手书,快慰莫名。谕书敬读,不胜欣慰。顷接手示,甚欣甚慰。前上一函,谅已入鉴。顷奉惠函,谨悉一切。得书甚慰,千里面目。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2、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大示拜读,心折殊深。大作拜读,敬佩之至。久钦鸿才,时怀渴想。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3、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别累月,思何可支?喜接教诲,真解蒙矣。谨蒙悔语,用祛尘惑。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德宏才羡,屡屡怀慕。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离别情怀,今犹耿耿。近况如何,念念。 4、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别后萦思,愁肠日转。别来良久,甚以为怀。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时欲入夏,愿自珍重。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赤日炎炎,万请珍重。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5、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阖寓无恙,请释悬念。贱体初安,承问极感。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6、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7、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音问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 8、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特此致候,不胜依依。谨申数字,用展寸诚。诸不具陈。谨申微意。言不尽思,再祈珍重。专此奉复辟。敬候回谕匆此先复,余后再禀。临书仓卒,不尽欲言。书不尽意,余言后续。请长纸短,不尽依依。日来事忙,恕不多谈。手此奉复。

日语常见寒暄语

1. こんにちは。 你好。 2. こんばんは。 晚上好。 3. 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早上好。 4. お休(やす)みなさい。 晚安。) 5. お元気(げんき)ですか。 您还好吧,相当于英语的“How are you”,一种打招呼的方式。 6. いくらですか。 多少钱?) 7. すみません。 不好意思,麻烦你…。相当于英语的“Excuse me”。用于向别人开口时。 8. ごめんなさい。 对不起。 9. どういうことですか。 什么意思呢? 10. 山田さんは中国語(ちゅうごくご)が上手(じょうず)ですね。 山田的中国话说的真好。 11. まだまだです。 没什么。没什么。(自谦) 12. どうしたの。 どうしたんですか。 发生了什么事啊。 13. なんでもない。 A没什么事。 14. ちょっと待ってください。 请稍等一下。

15. 約束(やくそく)します。 就这么说定了。 16. これでいいですか。 这样可以吗? 17. けっこうです。 もういいです。 不用了。 18. どうして。 なぜ 为什么啊? 19. いただきます 那我开动了。(吃饭动筷子前) 20. 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 我吃饱了。(吃完后) 21.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谢谢。 22. どういたしまして。 别客气。 23. 本当(ほんとう)ですか。 真的? 24. うれしい。 我好高兴。(女性用语) 25. よし。いくぞ。 好!出发(行动)。(男性用语) 26. いってきます。 我走了。(离开某地对别人说的话) 27. いってらしゃい。 您好走。(对要离开的人说的话) 28.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欢迎光临。

古代书信常用语

书信常用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喜接教诲,真解蒙矣。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大作拜读,敬佩之至。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别来良久,甚以为怀。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阖寓无恙,请释悬念。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音问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匆此先复,余后再禀。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谨申数字,用展寸诚。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请长纸短,不尽依依。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专此奉复辟。手此奉复。敬候回谕。 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古代书信常用语

古代书信常用语 导读: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那些时光造就了很多美丽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从常用语开始了解片言只语吧。 (一)启始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 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六)祝贺 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万里鹏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接待日本人常用寒暄语

常用寒暄语 日本水戸市友好代表団の皆様、ようこそ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 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と申します。英語専門の四年生です。 今日はほんとうにいい勉強になりました。 またあいましょう。(また再会できる日を楽しみにしています。)どうぞまたいらっしゃってください。 中日友好基本交流用语 ご来訪を歓迎します。皆様を熱烈に歓迎いたします。朊あり遠方より来る、また楽しからずや。日中両国人民は二千年あまりの友好往来の歴史をもっており、両国人民の友好の流れは、滔滔たる長江の流れのように勢いよく流れ、尽きることを知りません。中日両国は一衣帯水の隣国であり、両国人民の友好往来の歴史は非常に長く続いております。 ご承知のように、中日両国の社会体制は異なり、社会環境もことなります。われわれ両国の間には、時には意見のくい違いが生じることも避けられません。中国のことわざには「喧嘩をして初めて仲良くなれる」というのがあります。それは日本の「雨降って地固まる」ということわざに相当するそうです。 水户市基本情况

茨城県中央部にある県庁所在都市。1889年(明治22)市制施行。関東では東京、横浜とともに最初の市制都市で、人口は25万ぐらいです。偕楽園(かいらくえん)水戸市常磐{ときわ}町にある庭園。偕楽園は春はウメ、秋はハギ(胡枝子)の名所。自然風景を主体とした意匠で、他の日本庭園とは大いにその性格を異にしている。これにヤナギ、カエデ、ヤマブキ(棣棠)などを植栽して自然景観を楽しんだ。民と「偕{とも}に楽しむ」の意で名づけられたこの庭園を、斉昭は庶民の遊園として開放し、公園の先駆け的思想を打ち出した。 オルゴール(音楽ボックス)の産地として有名です。 生活常用词汇 一年の学費は4500元です。毎月の生活費は500元ぐらいです。わたしのふるさとは~です。南山(なんざん)南の山 専門は英語で、二番目の外国語として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ます。一週間に日本語の授業が三時間あります。だから、日本語はまだまだ下手です。 中国に来たのは初めてですか。中国また重慶にたいしてどういうイメージを持っていますか。 その問題についてすこし知っていますが、具体的には分かりません。日本語で表すことはちょっとね。 野菜の名前:セリロ(芹菜)レンコン(藕)チキン(莴笋,生

书信问候语大全

书信问候语大全 文言书信(尺牍)虽已被白话书信所代替代,但那些常用祝福问安语还时常在现代书信交往中使用,特别是在一些知识分子和台湾同胞中,其使用频率日见其频。我想,也许其独特的典雅文明受人青睐之故吧。本文对其试作小释,以给年轻人(求学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1.恭请颐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颐(yí):保养。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好好保养平安幸福。 2.肃叩堂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肃:拜;堂:堂上。本指尊长居住的地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堂上启阿母。”此指父母所居的正房,从而便因此指代父母。意思是两手作拜用头扣地祝您平安幸福。 3.恭扣慈安。写给长辈女子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慈:美德,多用来称美妇女之辞,专指年长女子,像慈母一样;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向您叩头并祝您平安。 4.恭敬懿安。写给年长女子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懿(yì):德行美好,一般用于女子。意思是恭敬地祝您身体健康。 5.敬请坤安。写给年长女子书信结尾的问安语。坤:敬词。《系辞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坤。专指女性。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安好。 6.敬请淑安。写给年长女子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淑(sh

ū):美好,《诗经·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特指女性。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安好。 这是一条绝无仅有的安康高兴好运短信,装着我的问候,朴拙的祝愿溜到了你手机,祝你天天高兴!查收后请发给心里想念的伴侣,别自个儿独吞哦。 7.顺颂阃安。写给年长女子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颂:祝,愿;阃:阃闱,古时女子居住的内室。意思是恭顺地祝您平安。 8.敬颂坤祺。写给平辈女子书信结尾的问安语。坤:专指女性,你;祺:吉祥。意思尊敬地祝愿您吉祥如意。 9.敬候妆祉。写给平辈女子书信结尾的问安语。候:问候;妆:妆奁,梳妆;祉(zhǐ):幸福。意思是恭敬地问候您幸福。 10.祗颂玉安。写给平辈女子书信结尾的问安语。祗:只;颂:祝;玉:指女性。意思是:只是祝愿您平安幸福。 11.敬扣金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敬:恭敬,尊敬;扣:以头扣地,旧时最敬重的礼节;金:比喻尊贵,贵重,这里是指对方的身体;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向您瞌头交祝您身体平安。 末转瞬到眼前,发条短信送祝愿:愿你休闲娱乐心情欢,亲友聚会喜开颜,周末轻松快乐满满,下周工作更畅顺,工资奖金成倍番。预祝你周末愉快!

古代兄弟之间书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古代兄弟之间书信 篇一: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

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

日本公司里常用的寒暄语

日本公司职员常用的寒暄语和相关礼仪 张国强 要实现和谐、得体的交际,必须入境问禁、入乡随俗。中国人、日本人都在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中生活,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和交际原则,对工作和生活都有极大的益处。 在日本的公司工作或和日本人交际时,应该注意一些基本的社交礼节。 日本人、日本企业都十分讲究礼貌、待人接物谦恭有礼,对上司、年长者、客人说话都用敬语,以示尊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谢谢”“对不起”“请”“辛苦了”“请多关照”等礼貌性的寒暄用语。 日本公司的职员每天经常使用的寒暄语∶ 寒暄时,要注意一些基本要求,如∶ 1.声音要明亮、发音要清楚。交际、寒暄时,日本人一般不喜欢低沉的声音; 2.任何时候自己都要主动地寒暄,表示对上司的尊重、对同事的热情; 3.因对象不同有时寒暄有时不寒暄,这种态度不足取。上司也好、同事也好,即使是部下、公司的清扫职员等都要体现出话者的礼仪,平等待人地寒暄。 日本公司的男女职员都要回避或注意以下行为∶ 1.掐着时间上班(正式工作之前要做好准备,应提前到公司); 2.上班后从自己的写字台抽屉里取出领带,慢慢地系领带; 3.在自己的写字台前剃胡须; 4.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开始化妆、打扮; 5.带着酒气进公司或吃早点; 6.带着疲惫的神色来上班; 7.在公司里或公共场所,高声喧哗。空间是大家的,高声喧哗会影响工作及和他人之间的交际; 8.访问、会谈时,如想吸烟应取得对方的谅解和同意。日本人没有互相敬烟的习惯,

很多公共场所都严禁吸烟; 9.不用公家电话打私人电话,公家的物品不要私用; 10.和客户用电话联络时、访问和会谈时,应使用规范的敬语; 11.男女职员都要注意自己的着装,访问、会谈时要穿正装。女职员要特别注意勤换服装; 12.访问和会谈时,事前应准备好名片,以便适时与对方交换。交换名片时要注意上下级关系,按职位高低的顺序交换名片。 13.交换名片时,要把印有文字、容易读取的一面向着対方。交换时要微微鞠躬,以示礼貌和尊重;接到名片后要妥善保管,会谈时可根据对方的座位顺序在桌子上排列名片,以方便记忆。不要在名片上写字; 14.访问客户和招待客户时,要注意寒暄的表达方式,自我介绍时鞠躬要到位,对象不同鞠躬的深浅度亦不同。男性不主动和女士握手,女士主动伸手时才与其握手,握手的时间不易过长,不要用力; 15.不要打听同事及客户的年龄、工资、职务、个人财产,回避宗教信仰和政治等话题; 16.日本人的时间概念极强,严格遵守和客户约定的会谈时间,迟到是失礼的表现,会影响公司的信誉和失去对方的信任; 17.私人作客、访问时,不要随便参观主人家的卧室,使用卫生间要征得同意。告别时应向主人表示感谢,日后见面时要再次表示感谢; 18.不预约访问的时间而突然造访是失礼的行为; 19.送礼是和客户、友人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措施。重大节日来临之际,都要对照顾过自己的客户、友人送礼。不必注重礼品的价值,但要讲究礼品的包装,接受礼品后一般都要回赠。 20.和客户一起用餐时,要注意座位的顺序和餐桌上的礼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