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

合集下载

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

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从我刚进幼儿园的时候起,妈妈就在我的耳边叮嘱,要听老师的话。

从那时候开始,“老师”,这个陌生而又亲切的称呼就留在了我的心中。

“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时,都使我想起自己的小学启蒙老师——黄老师。

黄老师就如歌中那样美丽神奇,说出的每一句话也是惊天动地。

曾几何时,贴星星、演童话……老师每天用新花样吸引我们这群小伙伴,每天变魔术似地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还有那风铃般的笑声、甜美的笑容、老师和我们一起玩耍那快乐的样子……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我萌发了这么一个念头:我长大后也要成了你。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长大后的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

当我也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时,才知道领着这一群“小鸟”飞来飞去是那么的不容易,这快乐里面凝聚着多少辛酸的泪水和汗水。

还记得刚刚毕业初次接班一年级的时候,一群“小不点儿”几乎使我手足无措,排队要教,听课要教,早读要教,甚至有的孩子还像上幼儿园一样随意哭闹。

我也曾手足无措,也曾愁眉苦脸,但是我想到了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的一句话:“爱孩子吧,只有真正爱他们,才能真正接触到他们的心灵。

”我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字的姿势、规范的朗读,渐渐地,我摸到了门道。

2010年,我加入了和衷小学这个温暖的大集体,我认识了许多随和亲切的前辈,在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我看到朱老师在食堂里亲切地询问孩子们的午餐情况,那神情仿佛她就是所有孩子们的妈妈;我看到我的师傅陆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找到写作文的技巧,让他们把玩具带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玩,在玩中领悟,在领悟中引导,那笑容背后隐藏了多少用心良苦;我看到袁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成熟懂事,与他们在办公室里促膝谈心,那言语中囊括了多少真挚的期许;我看到我的搭班陆海莺老师不厌其烦地辅导学困生一道道数学题,没有责怪,没有厌倦,那目光里包含了多少诲人不倦的真谛;我看到龚红霞老师以一颗真心待学生,好多次,她主动带领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操场上散步,给他们讲英语小故事,那温暖的眼神里蕴藏了多少疼爱的点点滴滴……还有许多老师,还有许许多多让我感动、让我学习的故事……我真正明白了教师这个行业的真谛。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句古语道尽了春风化雨对大地万物的滋润和滋养,是春天的一种美好象征。

春风化雨,是指春风吹拂、春雨滋润的意境,它包含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机。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寓意着无声的温柔力量。

春风是春天的使者,它轻轻地吹过大地,让冬天的寒冷逐渐消退,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春风化雨,就像温暖的拥抱,让大地苏醒,让生机勃勃。

春风吹拂,不仅让树木发芽、花朵绽放,也唤醒了沉睡的生灵,它们慢慢地振翅飞翔,跳跃欢快。

春风如情意绵绵的拥抱,带给大地温暖和希望。

它们悄悄地改变着周围的一切,无声却有深刻的影响。

而春雨则是春天的恩赐,它给大地带来了滋润和生机。

雨水滋润了大地,洗涤了尘埃,拂去了蔽日的阴霾,给大地带来了清新和清凉。

春雨潇潇,在田野上拂过,带来了希望的种子,照顾着农作物的成长。

春雨滋润了花朵,让它们变得娇艳动人。

它们轻轻地落在大地上,雨滴如珠如玉,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春雨细腻柔情,正如母亲的呵护,无声却让大地生机勃勃。

春风化雨,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寓意着温柔的力量。

春风化雨的力量是无声的,但它却是强大的。

它们温润了大地,滋养了万物,是大自然爱的表达。

它们无需言语,但却给予了一切生灵温暖和关怀。

正是这种无声的力量,让春天变得如此美好。

除了自然界,春风化雨也给予了人类很多的启示。

春风化雨的美好景象告诉我们,宽容和温暖如同春日的风和雨,温润着每一个灵魂。

在人际关系中,宽容和温暖也能改变一切。

它们不仅能化解纷争,也能让关系更加融洽。

宽容和温暖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却能在人心中激起巨大的涟漪。

而在社会中,春风化雨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温暖的关怀和宽容无声却让人心暖。

它们像春风化雨一样,给予人们坚定的信念和力量,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这种无声的力量就像春风化雨一样,让我们相信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都会过去,阳光终会照进心间。

春风化雨的力量是深远而且强大的。

它让大地生机勃勃、人心温暖,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是一句古老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风雨给大地带来的滋润和生机。

春季风和春雨并没有那种猛烈的气势,但却能深深地滋润着大地,给万物带来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意义和内涵。

春风化雨代表着自然界的神奇力量。

春风吹拂,带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让人们感到一种振奋和愉悦。

春雨细细地洒落在大地上,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为春天的万物复苏做好了准备。

春风化雨的美妙并不在于其猛烈,而在于其温柔和细腻,正如一位温柔的母亲在默默地呵护着她的孩子一样。

这种自然力量的魅力,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春风化雨也寓意着人类的温暖关怀。

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人们总是会感到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

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国家,都需要一种温暖的情感来滋养和支持。

春风化雨的意象正好象征着人类给予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虽然这种帮助不像阳光那样耀眼,也不像风暴那样猛烈,但它却能为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每个人都需要关怀和温暖。

春风化雨正是这种关怀和温暖的化身。

春风化雨也可以看作是修身养性的比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一直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

春风化雨的比喻,正好契合了修身养性的内涵。

在春天这个滋润万物的季节里,人们也应该如春风般温柔细腻地修身养性,如春雨般滋润自己的心灵。

修身养性并不在于外表的华丽和炫耀,而在于内心的清澈和纯净。

当人们能像春风一样温柔,像春雨一样滋润,他们就能够修得自己的心性,养得自己的气质。

春风化雨也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自然界中,春风和春雨并不图名利,也不计回报。

它们只是默默地为大地滋润万物,为春天的到来做着不言自明的贡献。

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正是人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春风化雨一样,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无声的奉献才是最深刻和最伟大的。

在这个以竞争和物欲为主导的社会中,春风化雨的意蕴显得尤为珍贵。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考生对 历史 知识掌握 的熟练程度 和相关 知识
面。


阅读材料 和问题
读材 料 ,大体把 握材 料 内容 ,要细读 ,
的眼睛睁得 大大 的 ,接着 陶行 知掏 出了第三 火 ,反而满脸微笑 ,询 问那个 学生怎么 回事 。 赖他 、欣赏他 。 块糖 果说 : “ 我调查 过 了,你 砸那些 同学是 原来是这 样 ,这位 学生在 上学 的路 上发现 这
小 学生是 孩子 ,许 多错误是 可 以理解 和
糖果 的故事 >值得 我们去思 考。在 陶行知先 理。对于 他们所犯 的错不 能简单 看表象 ,要 为惩罚 ,这位学 生如今 已是我 国一 所著名 高
生任育 才小 学校长时 ,发生过这样 的小事 :
了解学生 的 内心世 界 。发 现学生 的心灵深处 校 的校 长 ,学誉 海 内外 。 “ 老师 的这一 巴掌 改变 了我 的人 生轨 迹。”不久前 ,他对记 者
和风细 雨 ,润 物 无声
口 山东省宁 阳县钟庄完小 王震
“ 传 道 ,授业 ,解惑 ” , “ 人类 灵魂工 果 ,我 的糖果 没有 了,我们 就谈 到这儿吧 ! ”
程 师” , “ 太 阳底 下最 光辉 的事 业 ”…. . 由
可老 师和学生 的收获却 很大 ,试想 老师 只是
陶行知 先生采 用 “ 和风 细雨 ”式 对学生 进 简单批 评学生 ,然后上 课 ,就会扼 杀一个 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只受伤 的小麻雀 展开爱 心大讨论 。最后成 立 简单 的教 育会 对他们造 成终生 的伤害 。对 他 以那 位学生为主 的 “ 护 鸟小 队”。
这节 语文课 的教学可 能受 到一定影 响 ,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意思是春雨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

引申为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

“润物无声”源自诗歌原文: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原来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现世界。

现在常被用来形容对人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还可以指老师默默无闻的美好品质。

“春风化雨”出自:《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解释:化:化生和养育。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用于赞颂师长的教诲得当。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处、全文、翻译及赏析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处、全文、翻译及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处、全文、翻译及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作者:佚名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1.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òng11.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参考资料: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58-159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80-181作者:佚名译文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春夜喜雨》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春夜喜雨》杜甫《春夜喜雨》杜甫1【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

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

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春夜喜雨杜甫_春夜喜雨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_春夜喜雨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_春夜喜雨古诗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2、乃:就。

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俱:全,都。

8、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9、独:独自,只有。

10、晓:清晨。

11、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12、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13、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也代成都。

译文: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赏析:【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

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

“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
作者:安玉萍
来源:《甘肃教育督导》2013年第06期

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
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
务。”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
视的当务之急。

一、充分挖掘教材,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
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条件,把德育教育渗透在对知识的分析中。教材中有许多的数
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
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
一。”“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
的”、“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
法。”“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
率的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对于这样的信息,数学教师不能怕浪费时间而视而不
见,相反应该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进行读后感的交流,以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另外,数学课本中的一些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插图,教
师也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让它们为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服务。

二、教学中融入德育,强化德育情感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阵地,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还可以达到德育教育润物无声的作用。具体做法有:

1.运用生动的故事,“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根据数
学课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生动形象的故事
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来。利用历史故事、革命故事、人物故事,熏陶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
生。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使用小数的国家,比欧洲
要早1300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
国热情。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德育的外显。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
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一点一滴培养的。这要求教师要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
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要贯穿始终,通过训练让学生形成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
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比如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自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行检查,做错时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通过
教育引导,学生就会养成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3.讲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我们现在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既不能完全的依赖别人,也不能脱离群体。就比如小组合作:学生们
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
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在这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学会对自己
以及其他小组成员有正确的评价。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
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
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
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
行了环保教育。我们应多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筛选资料,从
中受到教育。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还能使学生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
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
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把德育化成春雨,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
田,从小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