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苯基-N-(3-吡啶酰基)硫脲 开题报告
N-酰胺基硫脲类受体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阴离子识别的开题报告

N-酰胺基硫脲类受体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阴离子识别的开题报告引言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生物系统中对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的选择性识别,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学者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的识别分子,例如荧光探针,荧光酶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等。
然而,仍然需要发展具有更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新型识别分子。
鉴于N-酰胺基硫脲类化合物在阴离子识别中的良好性能,本研究将设计和合成一系列新的N-酰胺基硫脲类化合物,并评估其作为阴离子识别分子的潜力。
此外,我们还将探索这些化合物与不同阴离子的相互作用,并研究它们在实验条件下的识别机制。
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合成基于N-酰胺基硫脲类化合物的新型阴离子识别分子。
我们的目的是开发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化合物,并探索它们与不同阴离子的相互作用和识别机制。
方法和实验设计和合成N-酰胺基硫脲类化合物我们将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N-酰基硫脲分子。
然后,通过N-酰基硫脲分子的反应,构建出N-酰胺基硫脲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将被设计为可通过静电力,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与阴离子结合。
评估化合物的阴离子识别性能我们将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一系列评估实验,以评估它们的阴离子识别性能。
这些实验包括UV-Vis和荧光光谱法,以及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技术,以确定化合物与不同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探索阴离子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机制我们将进行分子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来探索阴离子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机制。
此外,我们将使用电子密度分析来研究阴离子与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了解它们之间的电子转移和共价反应的潜力。
预期结果预计我们将能够合成一系列具有潜在阴离子识别能力的N-酰胺基硫脲类化合物。
通过评估不同阴离子与这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将能够确定这些化合物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此外,通过分子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将确定化合物与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为其在实验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药学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HPLC法测定伏立诺他有关物质和含量的研究
系 部:药 学 系
专 业:药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班 级:药 学09A1
姓 名:曹 杰
指导教师:韩 芬
2020 年 09月10 日
课题名称
HPLC法测定伏立诺他有关物质和含量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vorinostat (商品名Zolinza) 是Merck 公司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 his2tone deacetylase ,HDAC) 的新型抗癌药物,该药于2006 年10 月6 日获得美国FDA 批准上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时或治疗后仍不能治愈、或恶化、或病情反复情况下的转移性皮肤T 淋巴细胞瘤。vorinostat 化学名:N-羟基-N苯基辛二酰胺;英文名: N-hydroxy-N-phenyloctane-diamide
专属性试验
vorinostat 属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低浓度( IC50 < 86 nmol·L - 1) 即可以有效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1 、HDAC2 、HDAC3 和HDAC6 的活性,抑制组蛋白次乙酰化,因而从基因水平调控细胞周期,阻断癌细胞基因复制,并激活其凋亡基因,达到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效果。但vorinostat 的抗癌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之中,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6 - 7 ] 。两项临床试验证明了vorinostat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包括107 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后又复发的CTCL 患者。按皮肤损伤改善标准评分等级的判断,接受Zolinza 治疗的患者中30 %有所改善,疗效平均持续168 d。
根据合成工艺,伏诺立他成药中可能引入一系列的合成中间体及原料还有杂质,取本品可能带入的杂质、中间体分别加流动相适量溶解;另取杂质中间体及伏立诺他适量,用流动相制成适宜浓度的溶液,精密吸取杂质,中间体与吡非尼酮混合溶液各20 μl,分别进样,考察分离度,理论塔板数,及拖尾因子,再根据具体条件进行调整,选出最适合的条件。
噻唑类硫脲衍生物的合成、热力学性质、生物活性及晶体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噻唑类硫脲衍生物的合成、热力学性质、生物活性及晶体
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尊敬的评委:
噻唑类硫脲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广泛的药理学应用。
本研究拟合成一系列新型的噻唑类硫脲衍生物,并对其结构、热力学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探究。
首先,我们将以2-氨基-4,5,6,7-四氢噻唑及其衍生物为起始原料,采用硫脲及其衍生物为中间体,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反应,合成出一系列噻唑类硫脲衍生物。
合
成后的产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技术进行表征,进一步探究化合物的结构及
特性。
其次,我们将采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合成的噻唑类硫脲衍生物的热力学性质,包括热重分解温度、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等。
同时,还将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合成
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最后,我们将对噻唑类硫脲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
先采用CCK-8检测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筛选出不具有明显毒性的化合物。
再通过体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
等生物活性实验,对合成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估。
同时,还将应用晶体学技术,研究合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探究其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系统合成、表征、热力学性质评估及生物活性实验等手段,探究噻唑类硫脲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能优化,为开发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的新
型药物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本人的开题报告,敬请评审老师指正和鼓励!。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应用的开题报告【题目】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应用的开题报告【摘要】N-苯基马来酰亚胺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方法,并探讨其在药物、化学以及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N-苯基马来酰亚胺;合成方法;应用【1. 研究背景与意义】N-苯基马来酰亚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据统计,在化学、药物、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中,有大量的研究在进行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因此,开展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对增进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研究现状】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Phthalimide法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合成方法之一。
其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图1 Phthalimide法反应方程式该法具有选择性好、收率高、反应条件简单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药物、高分子材料等领域。
(2)甲酰胺法该法的反应原料甲酰胺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但产品中难以避免出现杂质。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图2 甲酰胺法反应方程式(3)氨合成法该法的反应原料方便、易得,反应条件具有很大的适用范围。
但该法的反应产物易发生异构化,导致产率不高。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图3 氨合成法反应方程式以上三种方法中,Phthalimide法具有最大的优点。
【3. 研究计划】本研究将采用Phthalimide法合成N-苯基马来酰亚胺,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率,采用红外光谱、质谱等手段进行产物结构的鉴定和表征。
同时,本研究将探索N-苯基马来酰亚胺在药物、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4. 研究展望】N-苯基马来酰亚胺作为一种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将对其在药物、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有望为该化合物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唾液酸N-苯基三氟乙酰亚胺酯和苯基炔酸酯为给体的糖苷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唾液酸N-苯基三氟乙酰亚胺酯和苯基炔酸酯为给体的糖苷
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和意义:
糖苷化是生物学和有机化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涉及糖类参与的化学反应,可生成多种生物活性小分子和大分子化合物。
其在药物合成、天然产物合成、生物活性研究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糖苷化反应中,苯基炔酸酯和唾液酸N-苯基三氟乙酰亚胺酯(BTFSA)均被广泛应用于酰叶酸类糖苷化反应。
唾液酸是一种常见的糖醛酸,其在许多生物进程中都有重要作用。
苯基炔酸酯则包含着苯环和三键结构,不仅可以在糖苷化反应中作为有效的给体,还可以作为类胡萝卜烯等化合物的前体。
因此,将这两种反应剂结合起来用于糖类合成是有着很大潜力的。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探究以BTFSA和苯基炔酸酯为给体的糖苷化反应。
首先将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包括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催化剂量等等。
然后将对反应生成物进行鉴定和分析,主要通过核磁共振(NMR)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来确定结构和纯度。
最后将评估反应的效率、底物适用性和反应机理等问题。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BTFSA和苯基炔酸酯为给体的糖苷化反应,并为药物合成等领域提供新的合成方法和途径。
预计本研究可以得出一种高效、底物适用性广泛且有潜力的糖苷化反应方法,并对反应机理和结构优化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N-酰胺基硫脲螺旋自组装及手性放大的开题报告

N-酰胺基硫脲螺旋自组装及手性放大的开题报告
背景介绍:
蛋白质是生命体系中的重要分子,拥有多种生物功能。
研究蛋白质
分子的折叠、组装及其结构特性一直是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研
究领域。
在此基础上,许多研究者尝试通过研究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来
模拟蛋白质分子的自组装和功能,以期望开发出新的生物医学材料和技术。
目的:
本研究旨在以N-酰胺基硫脲为模型分子,探究其在水溶液中形成螺
旋自组装体的结构特性,以及手性放大的现象。
方法:
首先,通过合成化学方法合成N-酰胺基硫脲,并通过核磁共振、质
谱等手段鉴定结构。
然后,在水溶液中,逐步调节pH值、温度、浓度等条件,探究N-酰胺基硫脲自组装体的结构。
通过紫外、荧光光谱等手段
表征自组装体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最后,通过手性高效液相色谱等手
段研究N-酰胺基硫脲自组装体中手性放大的现象。
预期结果:
预计在水溶液中,N-酰胺基硫脲分子利用氢键、范德华引力等力相
互作用,形成蛇形的螺旋自组装体。
通过进一步调节pH值、浓度等条件,预计可以实现不同形态的自组装体。
同时,由于N-酰胺基硫脲分子本身
的手性性质,预计在自组装过程中将产生手性放大现象。
创新点:
首次研究N-酰胺基硫脲自组装体的形成及结构特性,并发现其手性
放大现象。
这一研究有望为开发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生物医学材料
和新型药物提供借鉴意义。
硫脲类化合物研究概述

2)应 用 于 医 药领 域 。硫 脲 类 化合 物 在 医 药 领 域也 表 现 出广 泛 的 生 物 活 性 ,如抗 结核 、抗 肿瘤 、抗
第3 期
翟智卫 硫 脲类 化合物研 究概述
必 要对 硫 脲 类化 合 物 以往 的研 究 状 况做 概 括介 绍 , 以方便 以后 的研 究 工 作者 快 速 了解 其 发展 进程 。下 面 就 从几 个方 面来 概述 硫脲 类 化合 物 的发 展情 况 。
1 硫脲类化合物 的分 类
之 所 以称 为硫 脲 类 化 合物 是 因为 其具 有硫 脲 的基 本结 构( 图1 示 1 如 所 。根 据 与其 基 本 结构相 连 基 团 的 不 同 ,可 以将硫 脲 类 化合 物 分 为 :硫脲 、酰基 硫脲 、氨基 硫脲 、缩 氨 基 硫脲 等 4 。其 中,硫 脲 、酰基 硫 类
第2 卷 第3 1 期 2I年9 0 1 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然科学版) 自
J u n l f u y n n t u e f S in e n e h o0 y Na u a S in e d t n o r a o o a gI si t c c d T c n 1g ( t r I ce c i o ) L t o e a E i
催化 、橡 胶 防老 化 等领 域 。
1)应 用于农 药领 域 。硫 脲 类化 合 物 具有广 泛 的 生物活 性 ,如 杀 虫 、除草 、 杀菌 、植 物 生长 调节 等 , 从2 世纪6 年代 以来就 受到 了人 们 的高度 关注 。硫脲 类化 合物 托布 津和 甲基托 布津 早 在2 世 纪6 年代就 已 O 0 0 0
吡啶及其衍生物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吡啶及其衍生物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吡啶及其衍生物是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工业应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因此对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光谱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医学、环境分析等领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应用SERS技术研究吡啶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
然而,SERS技术的应用依赖于与吡啶分子表面相互作用的金属纳米颗粒,因此需要深入探究吡啶分子与金属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机理,以提高SERS技术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计算探究吡啶及其衍生物在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机理和相互作用行为,揭示SERS技术在吡啶分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三、研究内容1. 构建吡啶及其衍生物在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模型体系;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吡啶及其衍生物与金属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能、振动谱图等性质参数;3. 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吡啶分子在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4. 引入量子化学拓展方法,提高SERS技术的灵敏度和可靠性;5. 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对,验证吡啶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理论计算结果。
四、研究意义1. 深入理解吡啶分子与金属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机理,为SERS技术在吡啶分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2. 丰富SERS技术在有机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3. 提高SERS技术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有助于其在微量分析和检测中的应用。
五、研究方法1. 建立吡啶及其衍生物在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分子模型;2. 采用DFT方法计算吡啶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振动谱图;3.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吡啶分子在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并探究其表面吸附的作用机理;4. 引入量子化学拓展方法,优化SERS技术的灵敏度和可靠性;5. 与实验数据进行比对,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刘小华,李贤均,.吡啶甲酸的制备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与与应用,2003,15(2):162-164.
[5]郭丽,张颖,彭浩.N´-芳基-N-烷氧羰基硫脲类化合物活性构象的理论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47(1):48-52
如今,关于硫脲类化合物的研究已经广泛涉足于农药化学、药物化学、超分子化学、手性合成、临床医学、环境监测和生物代谢以及化工生产[7,8]等各个领域。因此合成出一种硫脲类化合物对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硫脲类化合物中含有硫脲基(-HN-CS-NH-)活性结构,因而大多数该类化合物都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具有广泛的抗菌性和杀菌性一直被人们广泛研究。早在60年代末,硫脲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投放市场。此类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多种作物病害,而且对植物的药害小,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低,是一类优良的杀菌剂[9,10]。因此为了找到更广谱、更高效的杀虫剂,合成一个硫脲类化合物就会是一个突破,使得人们对于这一部分的研究仍是热点。
本实验是从4-吡啶甲酸(烟酸)出发合成吡啶-4-羧酸酰氯(烟酰氯),吡啶-4-羧酸酰氯与硫氰酸铵生成4-吡啶甲酰基异硫氰酸酯,最后加苯胺与之反应合成目标物。
三、课题可行性分析
1、我对本课题十分感兴趣,愿意去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时间操作。同时,我也具备了一些相关的实验操作能力。
2、在准备论文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准备了较充分的资料以备查阅。对本课题有较强的理论依据。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N-苯基-N'-(4-吡啶基)羰基硫脲的合成
专业:化学
班级:09化学
学号:090701401029
姓名:唐小忍
指导教师:杜海棠
填表日期:2012年10月20日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杂环化合物在医药、农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含吡啶环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成为医药、农药的中间体,如烟酸甘油三酯、烟酸吗啡、烟嘧磺隆[1,4]等。同时羰基硫脲类化合物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杀虫、杀菌、抗病毒、除草及植物生长调节等功效,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5,6].考虑到这两类化合物的特性,本次试验采用活性基团拼接发,将吡啶环与羰基硫脲结合在一起,设计合成N-苯基-N'-(4-吡啶基)羰基硫脲。
[6]丁从文,张明杰,马宁,硫脲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0,30(2):173-180.
[7]翟智卫,硫脲类化合物研究概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21(3):17-20.
[8]吴玮琳,向开祥,张永康.芳甲酰基(芳氧乙酰基)硫脲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01).
七、实施时间安排
2012年9月-2012年10月初论文选题阶段
2012年10月中旬论文开题报告
2012年11月开始论文写作,做实验,采集实验数据
2013年4月完成论文初稿病提交导师审稿2013年5月初 Nhomakorabea改论文并定稿
2013年5月下旬论文答辩
八、论文框架结构
一、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二、目录
三、主要内容
1、仪器及实验材料
[9]石青,李朗.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0,38(3):55-58.
[10]赵斌,刘玉花.硫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J].化工技术与发展,2011,40(7):16-18.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意见:
签字:
3、时间充足,有专业老师的指导。
四、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在于在每一步反应中控制其反应条件,特别是无水的条件。
五、研究方案及路线
1、吡啶-4-羧酸酰氯的制取
2、目标物N-苯基-N'-(4-吡啶基)羰基硫脲的合成
六、思路及预期成果
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所掌握的有机化学知识,设计出合理的合成路线,可望合成出目标化合物。
2、实验预处理
3、吡啶-4-羧酸酰氯的制取
4、目标物N-苯基-N'-(4-吡啶基)羰基硫脲的合成
5、结果与讨论
四、致谢
五、参考文献
九、成果提供形式
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呈现。
十、参考文献
[1]叶冬菊.吡啶酰基芳酰胺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J].化学试剂,2010,3(5):411-414.
[2]徐兆瑜.吡啶化合物的合成技术与应用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