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National Standard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 27950-2011 Hygienic requirements for hand disinfectants

1.General

This standard stipulates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s, testing methods,

instructions, applications, labels and cautions for hand disinfectants.

This standard applies to hand disinfectants that are made of iodine, alcohol, guanid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phenols or use water or alcohol as

solvents.

This standard is not applicable to the skin disinfectants.

2.Normative cited documents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are indispensabl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document.

For cited documents with dates on it, only the dated version apply to this

document. For the cited documents without dates on it, only the latest version apply to this document.

GB 15982 Hospital disinfection hygiene standards

Pharmacopoeia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5)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Disinfection Health Ministry

Cosmetics hygiene standards Health Ministry

Label and Instruction Manual Regulation Specification of Disinfection Products Health Ministry

3.Terminology and Definitions

The following terminology and definitions are applicable to this documents.

3.1Hand disinfection

The process of killing or eliminating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and

reaching the disinfection requirements. I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hygiene

hands disinfection and surgical hands disinfection.

3.2hand disinfectants

chemical agents that can apply to hand disinfection

3.3Hygiene hands disinfection

The process of preventive hands disinfection

3.4Surgical hands disinfection

The process of disinfection for medical staff’s hands and forearms before

operations.

4.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s

4.1raw material requirements

4.1.1Raw materials should conform with Pharmacopoeia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

grade and food grade or chemically pure. The industrial grade is

forbidden.

4.1.2The formulations should not contain ingredients of ethical drugs like

hormone, antibiotics and antifungal drug and materials banned by

Health Ministry.

4.1.3The water for manufacturing is deionized water or distilled water.

4.2quality requirements

4.2.1appearance

The disinfectants should be even without separate layers , sediments,

suspended substance and strange smell.

4.2.2physicochemical indexes

4.2.2.1quality standards

The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like the disinfectants’ active

ingredients percentage and PH value should conform with

quality standard. Shelf life ≥12 months

4.2.2.2quantity limits f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guanidine disinfectants ≤4.5%,

benzalkonium bromide or Benzalkonium Chloride ≤0.5%,

HD-244≤2.0%.

4.2.2.3limits for impurity

lead<40mg/L, mercury<1mg/L, arsenic<10mg/L

4.2.3indexes for killing microbes

the indexes for killing microbes should conform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able below

toxicology indexes for hands disinfectants , see the table below

toxicology indexes

4.2.

5.1 Within validity time,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disinfectants should not be lower than the lower limit indicated by the products ’ label.

4.2.

5.2 The validity period for easily volatile alcohol products after opening is not more than 30 days.

4.2.

5.3 The validity period of products which are not easily volatile is not more than 60 days.

5. Test procedure

5.1 examine the appearance and properties

Examine the disinfectants ’ color and clarity by naked eyes. 5.2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5.2.1 PH value test

The test should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methods from Disinfection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5.2.2 percentage of active ingredients

The test should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methods of Disinfection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and national standards.

5.2.3 stability test

The test should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methods of Disinfection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5.2.4 lead, mercury and arsenic

The test should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methods of Cosmetic hygiene standards.

5.3 testing for killing microbes

The test should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methods of Disinfection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6.Instructions

6.1 Hygienic hands disinfection

Apply proper amount of disinfectants to your palms and rub your hands so that it can be evenly distributed for 1.0 min.

6.2 Surgical hands disinfection

After surgical hands washing, apply proper amount and distribute it evenly to your hands, forearms and one third of the skin in the lower par of the upper

arms.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2414160.html,bels and instruction manual.

Labels and instruction manuals should comply with the relevant stipulations of Label Instruction Manual Regulation Specification of Disinfection Products.

8.Cautions

8.1For external use only, unedible. Keep out of children’s reach.

8.2Avoid using it with Antagonism drugs

8.3People with allergies should use it with caution.

8.4Avoid light, seal closely and protect against damp, keep in a cool and dry

place.

8.5Inflammable and keep away from fire.

8.6Tighten the cap after opening and use it within the shelf life.

8.7After hands disinfection, the number of residual bacteria should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orrespondent field specified by GB 15982

standard (for example, for people of field II, after hands disinfection the number of residual bacteria on hands should be ≤ 5CFU/cm2)。

《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修订过程、主要修订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2015年10月正式立项,2016年正式下达,为修订项目,编号为20161708。2019年国标委立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号20191343-Q-361。 本标准由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修订起草编制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江苏省卫生监督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修订,参加本标准修订课题组由陈素良、韩艳淑、张流波、孙印旗、班海群、崔玉杰、孙克勤、王茜、张海霞、王金燕、姚楚水、李新武、顾健、崔树玉、朱仁义、胡国庆、孙惠惠组成。 修订小组于2016年1月召开课题研讨会,根据内容进行分工,由陈素良负责起草,张流波、姚楚水、李新武负责指导,韩艳淑、孙印旗、崔玉杰、孙克勤、王茜、张海霞、班海群、朱仁义、胡国庆、崔树玉、王金燕等负责查阅文献和试验研究,韩艳淑、班海群、顾健、孙惠惠负责资料审查。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卫生标准立项评审会的意见,对《疫源

地消毒剂卫生要求》的修订意见提出5条建议:1、名称修改为《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2、标准性质建议与原来标准保持一致,部分指标可修改为推荐性;3、根据新发传染病情况增加或调整相应内容;4、根据GB 19193-2015调整相关内容;5、根据现有消毒剂标准调整相应剂量; 6、增加起草单位。2016年8月召开启动会议,开始实验论证,形成初稿。2017年4月召开课题组在廊坊召开全体人员草稿审定会,根据课题组成员提出的修改建议,2017年5月继续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修改稿进一步完善。2017年6月20日,在长沙召开专家评审会,来自国家卫计委消毒标委会成员、大学教授、医院感染控制专家、CDC专家、卫生监督专家、生产企业代表共计44人参加评审会,对标准进行了广泛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2017年9月8日在秦皇岛再次召开全体成员标准审定会。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2011年12月30日,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GB 27953-2011《疫源地消毒剂卫生要求》,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2003年和2015年,我国修订了GB 19193-2015《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是规范疫源地消毒原则,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侧重于疫源地消毒的方法,GB 27293-2011《疫源地消毒剂卫生要求》是规范疫源地使用的消毒剂,其使用剂量不适用于预防性消毒。三个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不同,多年来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GB 27953-2011颁布后,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形势十

创面及皮肤消毒药

创面及皮肤消毒药 为了预防疾病感染和传播,家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应以物理方法为主,如高温消毒、烈日暴晒。但有许多物品无法采用高温消毒法,化学消毒灭菌法利用化学药物渗透细菌的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干忧细菌酶的活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损害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渗透性,破坏其生理功能等,从而起到消毒灭菌作用。所用的药物称化学消毒剂。有的药物杀灭微生物的能力较强,可以达到灭菌,又称为灭菌剂。 凡不适于物理消毒灭菌而耐潮湿的物品,如锐利的金属、刀、剪、缝针和光学仪器(胃镜、膀胱镜等)及皮肤、粘膜,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病室空气等均可采用此法。 1.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病原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和使用方法。 (3)需消毒的物品应洗净擦干,浸泡时打开轴节,将物品浸没于溶液里。 (4)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挥发剂应加盖并定期测定比重,及时调整浓度。 (5)浸泡过的物品,使用前需用无菌等渗盐水冲洗,以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 2.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1)浸泡法:选用杀菌谱广、腐蚀性弱、水溶性消毒剂,将物品浸没于消毒剂内,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2)擦拭法:选用易溶于水、穿透性强的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3)薰蒸法: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消毒剂呈气体,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适用于室内物品及空气消毒或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的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以及传染病人用过的票证等),均可用此法消毒。 ①纯乳酸常用于手术室和病室空气消毒。每100m2空间用乳酸12ml加等量水,放入治疗碗内,密闭门窗,加热熏蒸,待蒸发完毕,移去热源,继续封闭2小时,随后开窗通风换气。②食醋 5~10ml/m3加热水1~2m3,闭门加热熏蒸到食醋蒸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一、制定手卫生规范的背景 ?发达国家 ?USA: NI发病率为 5~6%; 导致每年99000病人死亡(2007) ?EU:现患率为 3.5~14.8% ?UK:估计每年导致 5000 病人的死亡 ?ICU和高危险病人:现患率为 25~50% ?发展中国家 ?Malaysia:现患率为 29.2% ?Mexico:现患率为 23.3% ?中国:发病率:6%~8% ?1、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的暴发流行,55名婴儿发病,23名婴儿死亡,死亡率41.82%。 ?2、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发流行,致使26名新生儿感染,10名新生儿死亡,死亡率38.46%。 ?3、2008年西安发生新生儿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导致9名新生儿发病,其中8名死亡。 ?4、2009年3月18日、19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有6例重症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 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与手卫生有关。同时也提醒我们院内感染爆发并不遥远,随时都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要有意识! 美国SENIC的调查研究显示,通过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1/3的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1、手易被细菌污染 ?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 ?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3.9×104-4.6×106。 ?培养皿显示: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 2、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3、洗手可有效减少手部污染 ?肥皂洗手30秒,手部金葡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54;铜绿假单胞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8。 4、手卫生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的NI。 ?有研究表明30~40%耐药菌感染是由于手卫生不当所致。 5、手卫生差可直接引起医院感染 1867年英国外科医师李斯特(Lister J)研究发现用石炭酸溶液消毒医师的双手,使截肢手术的病死率从45.7%降到15%。 ?1847年Semmelweis 的研究发现产褥热发病率高的原因与医师手的污染有关,采用漂白粉水洗手后,产妇因产褥热而死亡的病死率由22%降到3%。 6、手卫生,国际关注的最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 ?USA率先制定了“手卫生指南”。 ?WHO已在2005年10月10日也正式颁布了“手卫生指南(高级手稿)”。 ?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今年12月1日实施。 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以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人们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的制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醛类

常用的醛类消毒剂有甲醛与戊二醛,此类消毒原理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 使用。 甲醛具有极强的杀菌力,与氧化剂(高锰酸钾等)结合后所产生的气体进行熏蒸消毒,是空栏后封闭式消毒的最佳消毒剂。但甲醛刺激性气味强,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多用于浸泡、熏蒸消毒;戊二醛气味较少,杀菌作用较甲醛强2~10倍,渗透能力强,对任何细菌、病毒、霉菌及顽固的芽胞等都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但对碳钢制品有一定的损害,可用于环境及猪体表的消毒,还可用于熏蒸消毒,因其不宜在物体表面聚合,故效果优于甲醛。此类产品如安灭杀(美国先灵葆雅,含有15%的戊二醛)。 季铵盐类 季铵盐类消毒剂是一种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有单链季铵盐和双链季铵盐两种。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

手卫生实施规范

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规范 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注意事项】 1.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2.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如使用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干燥,盛装肥皂的容器保持清洁。

3.手洗净后应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4.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进行手消毒(手消毒指征)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四、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注意事项】 1.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2、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六、手卫生设施和用品的配备 1、处置室、换药室、病房等应设有流动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2、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提倡使用皂液。如使用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干燥,盛装肥皂的容器保持清洁。

手消毒剂八个卫生要求国标的新变化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手消毒剂八个卫生要求国标的新变化 标准名称变化1变化2变化3变化4 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使用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碘类、醇类、胍卫生手消毒:手的预防性消毒的GB手消毒剂卫生要求。用期不超过30d过程。(原: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类、季铵盐类、酚类为原料,以卫生手消毒:取适量的手消毒剂 前,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于手心,双手互搓使均匀涂布 每水或者乙醇为溶剂制成的用于手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27950-2011个部位,作用1.0min(原:2.0min )。不超60d 。进行各种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不适用于用于皮 消毒的消毒剂。生消毒。)肤消毒的消毒剂。外科手消毒:

外科洗手后,取适外科手消毒:手术前医务人员手量的 手消毒剂均匀涂布与双手、3作用前臂和上臂下1/3 的皮肤,与前臂的消毒的过程。(原:外科min ~5min 。手术前后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阴道黏膜消毒:擦拭、灌洗法有效成分与杂质限量:碘伏有效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前后用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成分含量≤500mg/L ,葡萄糖酸氯鼻黏膜消毒:棉拭子擦拭不适用于医用级、食品级或化学纯的质量于黏膜消毒的消毒剂。不得使用工业级。,要求外生殖器消毒:擦拭、冲洗法黏膜抗抑菌产品和非医疗使用的己定或醋酸氯己定应用液中有效GB 27954-2011 5000mg/L成分含量≤黏膜消毒的消毒剂。 完整皮肤常用消毒剂的种类:醇本标准适用于完整皮肤和破损 皮开封后使用中的消毒剂感官性破损皮肤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季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状、有效成分含量、pH 等符合产类、碘类、胍类、季胺盐类、酚肤消毒的消毒剂,不适用于手消胺盐类、胍类消毒剂以及过氧化品质量要求,菌落总数≤完整皮肤消毒剂。氢、碘伏、三氯羟基二苯醚、酸类、过氧化物类等。GB 27951-201150cfu/mL(g) ,霉菌和酵母菌≤毒剂菌落总数≤10cfu/mL(g) ,霉菌性氧化电位水等。破损皮肤的消10cfu/mL(g) ,不得检出和酵母菌≤ 10cfu/mL(g) 。应符合GB15982 的毒剂应无菌。用消毒剂涂擦

手卫生管理制度及规范

手卫生管理制度及规范1 手卫生管理制度 一、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二、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 三、重点部门如ICU、血液病病房、血透室、感染科、手术室、产房、急诊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必须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四、洗手液的容器定期清洁和消毒。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出液器中,必须在清洁、消毒取液器后再添加洗手液。 五、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六、每季度应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七、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八、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洗手指征。 九、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十、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消毒指征。 十一、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净, 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十二、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附:不同环境下的手合格标准为: Ⅰ类和Ⅱ类区域≤5cfu/cm2; Ⅲ类区域≤10cfu/cm2; Ⅳ类区域≤15cfu/cm2; 且未检出致病微生物。 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规范 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用法和用途 摘要:许多化学制剂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用于杀死细菌的化学制剂称消毒剂,通常只能外用。用于抑制细菌生长与代谢的制剂称防腐剂。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繁多,其杀菌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其用法和用途也有所不同。现列表介绍之,以供实际工作中选用(表8-1) 许多化学制剂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用于杀死细菌的化学制剂称消毒剂,通常只能外用。用于抑制细菌生长与代谢的制剂称防腐剂。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繁多,其杀菌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其用法和用途也有所不同。现列表介绍之,以供实际工作中选用(表8-1)。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用法和用途 类 别 名称用法用途附注 表活 性 面剂 新洁尔灭 杜灭芬 (消毒灵) 0.05%~0.1% 0.05%~0.1% 外科洗手,皮肤粘膜消毒,浸泡器械, 皮肤创伤冲洗;金属器械、塑料、橡皮 管、棉织品等消毒。 醇 类 乙醇70%~75%皮肤体温计消毒 不用于伤口和 粘膜酚 类 石炭酸3%~5%地面、家具、器皿表面消毒 已 烷 洗必泰0.02%~0.05% 常用于皮肤粘膜消毒,手术前洗手,而 0.01%~0.025%浓度可用于腹腔、膀胱 等冲洗。 酸 碱 类 醋酸 乳酸 生石灰 5~10ml/m3加等量水蒸发 10~15g或20ml 2%水溶 液 加温蒸发 加水(1:4或1:8)配成糊状 房间消毒,控制呼吸道感染 可消毒空气100m3,可用于喷雾,空气 消毒 消毒排泄物及地面

重金属盐类升汞 红汞 硫柳汞 硝酸银 0.05%~0.1% 2%水溶液 0.01% 0.1% 1% 非金属器皿消毒 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 生物制品防腐 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 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 氧化剂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过氧乙酸 0.1% 3% 0.2%~0.5% 皮肤、尿道消毒,蔬菜水果消毒 外耳道、口腔粘膜消毒 塑料、玻璃、人造纤维消毒,皮肤消毒 (洗手) 类 别 名称用法用途附注 醛 类 甲醛 戊二醛10% 先以0.3%NaHCO3调整pH 至7.5~8.5,再配成2%溶液 ①浸泡、物品表面消毒 ②房间空气消毒:10%溶液加等量 水,加温蒸发,密闭房间6~24h; 或加半量高锰酸钾,产生烟雾,消 毒效果更好 用于不能用热力灭菌的物品,如精密仪 器 烷基化合物环氧乙烷塑料袋消毒法:用药量为 1.5ml/L(0.001335g/L,作用 24h(>15℃) 用于手术器械、敷料及手术用品等的消 毒,亦可用于食具、皮毛等的消毒 有毒,使用时要 注意防护;易 爆,严禁与烟火 接触 染 料 龙胆紫2%~4%水溶液表浅创伤消毒

《皮肤消毒剂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皮肤消毒剂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等 本标准为2015年度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下达的消毒标准制修订任务,项目编号为20151708。2018年8月,国家标准委立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号:20201951-Q-361。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本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单位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山东大学等单位,与参与人员详见表1。 表1 参与标准制定人员

程中的组织协调、任务分工、起草标准(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等具体工作。参加标准制修订的人员有:崔树玉、孙启华、张流波、温宪芹、孙文魁、杨彬、赵克义、李涛、李炎、鲁飞、陈璐、刘文杰、杨娜、朱汉全、吴刚、刘峰、徐燕、朱子犁、王金强、孙文胜、杨志等 (一)本标准主要修订人分工 崔树玉,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现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标准消毒专业委员会委员。负责本标准结构框架制定、标准修订阶段质控、内容核定工作,负责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的制订和标准解读、编制说明的审核,为本项目负责人。 孙启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技师,负责本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的制修订和编写,负责文献检索、现场调查问卷设计、现场调查和现场验证及相关资料整理汇总分析,参加各阶段指标的讨论及修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等工作。 张流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消毒检测中心主任,研究员,现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标准消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参与本标准结构框架修订、标准修订阶段质控、内容核定工作,承担报批稿的制订和标准解读、编制说明的审核。

手卫生试题与答案

最新手卫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2、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洗手液 (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手部常见的细菌分为和 2、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水龙头开关。 3、当手部没有明显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4、手卫生为、和的总称。 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三、选择题 1、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D) 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 、从同一病人身体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C、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D、以上都是 2、关于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描述是:( D ) A、流动水洗手时可采用 B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秒 C、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D、以上都是 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 (C)

A、10月 5日 B、10 月 10日 C、10月 15日 D、10月 25 日 4、医务人员洗手的定义( B ) A 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 程 B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 病菌的过程 C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 ( 液) 或抗菌皂 ( 液) 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D以上都是 5、外科洗手与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以下正确的是( D ) A不用洗手,消毒就行 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仅需进行外科洗手,不用进行手消毒 C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不需要外科洗手,只需进行手消毒 D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与手消毒 6、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C)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7、卫生手消毒原则正确的是(A) A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手卫生管理制度及实施规范

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卫生为洗手,手消毒与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与设施,必须用流动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 2、手消毒剂的包装与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3、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感染时,及时进行监测 4、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5、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洗手及手消毒指征 6、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7、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 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手卫生实施规范 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

后 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6、进入或离开病房前后 二)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与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 背、指尖与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1、掌心对掌心搓揉 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4、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洗手法

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洗手法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防止交叉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制定本规范,适用于我院所有人员。 一、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手消毒剂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 (1)速干手消毒剂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2)免冲洗手消毒剂 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8、手卫生设施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合乎要求的手卫生设施。 2、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子卫生的依从性 3、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三、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1)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2)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血透室、口腔门诊、急诊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建议其他诊疗区域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4)应配备干手物品,避免二次污染。 (5)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4)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7)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宜使用一次性包装;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

含氯消毒液的配置和手卫生

含氯消毒液的配置和手 卫生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江南手术室助理护士培训资料 培训内容:含氯消毒液的配置及卫生手的基本理论 84含氯消毒剂原液的有效氯浓度是5%,即50000mg/L。 如何配制含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原液稀释100倍,即自来水99ml+84含氯消毒剂原液1ml。即1L水加10ml8.4消毒液原液。 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原液稀释25倍,即自来水24ml+8.4含氯消毒剂原液1ml。即1L水加40ml8.4消毒液原液 .一般污物(不带体液、血液)500mg/L1升水加10ml8.4消毒液有血液2000mg/L1升水加40ml8.4消毒液,拖地,500mg/L1升水加10ml8.4消毒液) 1、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什么? 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2、什么叫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什么? 作用迅速,但不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4、外科手消毒剂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作用缓慢,但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有效的洗手设施包括哪些必备要素? 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洗手流程图。 6、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7、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 二前三后: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 8、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 速干手消毒剂要足量,确保湿润揉搓。速干手消毒剂要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 揉搓步骤像洗手步骤一样,确保消毒效果。揉搓直至彻底干燥,确保消毒时间。 9、手卫生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卫生手消毒后、接触患者和进行诊疗活动前,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接触患者和进行诊疗活动前,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5cfu/cm2。

常用化学消毒剂

1)过氧乙酸: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2min;0.5%溶液用于餐具消毒,浸泡30~60min;1%~2%溶液用于室内空气消毒;l%溶液用于体温表消毒,浸泡30min.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不能浸泡金属类物品。应现配现用并放于阴凉处,以防高温引起爆炸。2)戊二醛:2%戊二醛常用于浸泡金属器械及内镜等,消毒时间需30~60min,灭菌时间需10h.应现配现用。3)甲醛:40%甲醛熏蒸消毒空气和某些物品;4%~l0%甲醛用于浸泡器械及内镜。甲醛蒸汽穿透力弱,消毒的物品须悬挂或抖散。熏蒸消毒要求室温在18℃以上,相对湿度在70%~90%。4)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有氯胺T、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0.5%漂白粉溶液或0.5%~l%氯胺溶液用于消毒餐具、便器等,浸泡30min.1%~3%漂白粉,溶液或0.5%~3%氯胺溶液用于喷洒或擦拭地面、墙壁及物品表面。干粉用于消毒排泄物。漂白粉与粪便1:5用量搅拌后,放置2h,尿液每lOOml加漂白粉lg,放置lh.消毒剂应现配现用,保存在密闭容器内,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因有褪色和腐蚀作用,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有色衣物及油漆家具的消毒。5)过氧化氢6)碘酊:2%碘酊用于皮肤消毒和一般皮肤感染,涂擦后20s,再用75%乙醇脱碘。碘酊不能用于黏膜消毒。皮肤过敏者禁用。碘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浸泡金属器械。用后需加盖保存。(2)中效类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不能杀灭芽胞。1)乙醇:75%乙醇用于皮肤消毒,也可用于浸泡锐利金属器械及体温计。95%乙醇可用于燃烧灭菌。乙醇易挥发,故应加盖保存并定期测试,以保持有效浓度。乙醇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及创面消毒。应存放于阴凉、避火处。2)碘伏:5%碘伏溶液用于皮肤消毒;20%溶液用于消毒体温计,应连续浸泡2次,每次30min.碘伏稀释后稳定性差,故宜现配现用,还应密闭、避光、置阴凉处保存。3)洗必泰:0.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3min;0.05%溶液用于黏膜消毒;0.1%溶液用于器械消毒,浸泡30min。4)苯扎溴铵酊:0.1%溶液用于皮肤、黏膜消毒。(3)低效类消毒剂:不能杀灭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芽胞。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其0.05%溶液用于黏膜消毒;0.1%溶液用于皮肤消毒;0.1%溶液浸泡金属器械时加入0.5%亚硝酸钠可防锈。苯扎溴铵有吸附作用,溶液内勿投入纱布、毛巾等;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有拮抗作用;对铝制品有破坏作用,勿用铝制容器盛装。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手卫生 hand hygiene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2 洗手 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3 卫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4 外科手消毒 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3.5 常居菌 resident skin flora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3.6 暂居菌 transient skin r flora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3.7 手消毒剂 hand antiseptic agent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3.7.1速干手消毒剂 alcohol-hand rub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3.8 手卫生设施 hand hygiene facilities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4 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4.1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4.2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WS/T313-2009 4.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4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手卫生试卷及答案

CT室医务人员手卫生考试题 姓名:得分:时间: 一、填空题: 1.手卫生是( )、( )和( )的总称。 2.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定期( )或( ),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 )。 3.洗手后干手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巾;使用消毒毛巾应当( )或( )。 4.洗手应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 ),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 )、( )、( )和( )。 5.洗手应认真揉搓双手不少于(),注意清洗双手(),清洗()、()和()。 6.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及()的部位等。 7.医务人员手()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8.医务人员手被()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 9.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 10.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手部皮肤,直至手部(),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二、判断题 11、Ⅰ类和Ⅱ类区域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 ) 12、化验室属于Ⅱ类区域。() 13、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清洗双手、前臂及上臂下1/3. ( )

14、医务人员在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无需洗手。() 15、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应达到消除指甲、手臂的污物和长居菌。() 三、问答题 叙述洗手具体揉搓的步骤: 医务人员手卫生考试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定期清洁或消毒,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3.洗手后干手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巾;使用消毒毛巾应当个人专人或一用一消毒。 4.洗手应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5.洗手应认真揉搓双手不少于15秒钟,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6.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外科手消毒的内容及流程

外科手消毒流程 董丽辉 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先洗手,后消毒。 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洗手方法与要求 (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外科手消毒方法 (1)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 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4、注意事项 (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5)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三、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完整版)各种消毒剂

各种消毒方法简介 一、过氧乙酸 1、过氧乙酸消毒剂腐蚀性极强,必须稀释后使用,属于广谱高效环保型消毒剂。对病毒、细菌、真菌和芽孢均能快速杀灭。对皮肤、粘膜、眼睛上呼吸道有刺激性气味。本品易燃易爆强腐蚀性、强刺激性。 2、使用方法: a.对地面、墙壁、门窗消毒:浓度0.2%-0.5% 喷洒,喷药量200-300mg/m2,也可以用抹布 /纱布蘸取消毒液擦拭,门窗密闭作用60分钟以上。 b.对房间空间消毒:15%,7ml/m3,放入可加热器皿中电磁炉加热蒸发,密闭门窗熏蒸120 分钟。或者用浓度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8ml/m3,喷雾消毒,保持时间应当为30-60分钟,然后通风换气。 c.衣服消毒:15%,衣服悬挂室内,将消毒液放入可加热器皿中电磁炉加热蒸发,密闭门 窗熏蒸60-120分钟。 d.对器具消毒:0.5%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以上。 e.对培养箱可用0.2%-0.5% 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或者擦拭 f.对手部污染严重时:0.2%的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者擦拭,流水冲干净 3、注意事项 a防止腐蚀和损伤(护目镜、手套、防护鞋) b对大理石和水磨石有损坏作用 c确保使用浓度:本物质不稳定,配制时保证浓度,随时使用随时配制,防止过期使用使用前可用专用试纸测试浓度。 二、75%酒精 1、70%—75%酒精主要用于消毒,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而浓度过低,虽可以进入细菌,但不能将体内的蛋白质凝固。 2、酒精消毒不是立即就能起作用的,常规消毒,要保留在手上至少30s,双手来回擦,杀灭细菌30s-60s,病毒3-10min,真菌孢子30-60min。 一般来说1小时应该消毒一次,时间长酒精挥发完就没有消毒效果了。 3、注意事项:不要长时间使用75%酒精消毒,同种消毒液长时间使用可能造成菌体的耐抗

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OP) 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洗手是指用普通或者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无需冲洗或干手设备。外科手消毒是指术前医务人员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应具备持久抗菌活性。本规程制订的“手卫生”指洗手和卫生手消毒,不包括外科手消毒。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但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之一。很多医院感染的暴发,尤其是ICU获得性感染,与不良的手卫生有关,故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手卫生指征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二)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进行侵袭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 (四)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五)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六)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包括医疗设备)之后; 特别注明:如果手部皮肤无可见污染,建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做为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

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时,洗手时建议使用抗菌皂液。 二、手卫生方法 (一)洗手: 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 2.涂液:取适量洗手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步骤包括: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5.干手:用纸巾或烘手机干燥双手; 6.关水龙头:如为接触式,则干手方式应为纸巾或一次性毛巾,用纸巾或小毛巾关闭水龙头。 (二) 手消毒 1、取液:取足量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涂抹:涂抹双手,确保完全覆盖所有皮肤。 3、揉搓:用“七步洗手法”搓揉双手直至干燥。 (三)对于部分酒精不能杀灭的病原体如诺如病毒等,应采用流动水洗手做为手卫生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