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指标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实施细则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实施细则一、组织机构1.综合协调机构由工作站主任、副主任和相关职能工作人员组成,主任由工作站学术委员会推荐,副主任由工作站主任任命,职能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指派。
2.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制定工作站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工作。
3.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制定工作站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审核流程,确保科研项目的质量和进展。
二、申请与评审1.博士后工作站设立年度招收计划,招收的博士后人数根据工作站负责人和相关部门的评估确定。
2.博士后申请者需要提交详细的个人资料和科研工作计划,工作站综合协调机构进行初步筛选。
3.初步筛选通过的申请者将参加工作站的面试环节,并进行专业能力和科研潜力的评估。
4.面试通过的申请者将被推荐给工作站学术委员会进行最终评审。
5.工作站学术委员会根据申请者的综合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录取为博士后。
三、管理与工作1.博士后需要按照博士后工作站的规定,完成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2.博士后需按时提交研究进展报告,定期进行科研成果的评估。
3.博士后需参加工作站组织的科研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
4.工作站需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和设备,为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5.工作站应建立博士后的职业发展支持机制,帮助博士后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
四、评价与退出博士后经过一定期限的科研工作后,将进行评价并确定博士后的工作成果。
1.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将由工作站学术委员会进行评估,并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给予相应的评级。
2.工作站将根据博士后的工作成果和综合评价,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称号。
3.博士后在工作期满后可以选择退出工作站,或者转为其他科研职位。
工作站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是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实施的基本细则,具体的实施办法可根据各地区和工作站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支持,博士后工作站将成为博士后才华施展的舞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学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实施细则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实施细则博士后工作站是指为博士后研究员提供科研、技术培训、学术交流和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与保障的机构,其管理实施细则主要规范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运行与管理。
一、建设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能够为博士后研究员提供必要的科研实验条件和学术交流平台。
建设博士后工作站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明确目标和定位。
工作站必须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定位和目标,确定所需的资源和设施,确保工作站各项设施和资源满足实际需要。
2.招募专业科研人员。
博士后工作站的研究人员应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科研经验的人员,或者有较强的科研潜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应对其人才激励和保障措施做出合理规定。
3.逐步完善设施和配备相应工作人员。
博士后工作站应该拥有必要的科研设备、工作场所和各项支持服务,如打印室、会议室等。
同时,应该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4.规划和合理分配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应该充分考虑资源配置和合理分配,确保每个研究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技能。
二、运行与管理在建设完博士后工作站后,就需要进行科学的运行和管理。
为此,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的管理制度。
博士后工作站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包括考勤、绩效考核、安全保障、培训和学术交流等环节,旨在保障研究员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拟定科研计划。
针对不同科研方向,博士后工作站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计划,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方法、调研方案等,确保每位研究人员都有着明确的成果目标。
3.建立学术交流平台。
博士后工作站应建立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和组织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研究质量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
4.研究成果的报告和评价。
博士后工作站应该定期对各个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成果进行鼓励和表彰,同时对研究过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5.为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
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细则》的通知

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07.04.24•【字号】厦人[2007]50号•【施行日期】2007.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细则》的通知(厦人[2007]50号)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将《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二00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厦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厦委发[2006]13号),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人发[2006]149号)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鼓励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厦府[2000]综06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经厦门市人事局考核推荐,由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和经厦门市人事局核准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三条厦门市博士后管理工作由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市博管办)负责。
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章工作站的设立第四条我市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2、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3、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4、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实施细则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实施细则为了规范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和管理1.博士后工作站是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的载体,是博士后培养与管理的基础单位。
2.博士后工作站设立由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备案。
3.博士后工作站应设立专职负责人,负责博士后的管理工作,同时也负责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
4.博士后工作站应在学科领域相对集中的单位设立,具备相应的实验室、研究设备和科研条件,以支持博士后的科研工作。
二、博士后招收和管理1.博士后工作站应制定科研项目申请、招收和管理办法,明确招生条件、流程和标准,提高博士后的选拔质量。
2.博士后招收的工作站应提供博士后招收计划和相应的经费支持,确保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进行。
3.博士后一般通过面试、学术评审等方式进行选拔,根据工作站的特点和需要,可以适当设置专业笔试等环节。
4.博士后在工作站的聘期一般为2年,期满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延长1年至3年,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三、博士后的培养和管理1.博士后工作站应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并与博士后签署培养协议。
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科研项目的开展、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等内容。
2.博士后应按照培养计划开展科研工作,完成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3.博士后工作站应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对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学术影响、专业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4.博士后应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知识产权,严禁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伪造数据等,一经查实,将取消博士后资格。
四、博士后工作站的支持和保障1.博士后工作站应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和人员配备,保证博士后的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2.博士后工作站应提供相应的办公和实验场所,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
3.博士后工作站应组织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和讲座,提高博士后的学术影响力。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制度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制度引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博士后流动站点,在博士后培养与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提高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的质量,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I.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目标为了明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目标,我们制定如下规定:1.促进科研合作与交流。
2.提供科研条件和资源支持。
3.培养博士后的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II.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组织结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组织结构应包括以下部分:1.工作站主任:负责整体协调与管理。
2.工作站秘书: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和档案管理。
3.导师:负责博士后的指导和培养。
4.博士后:参与科研项目并进行独立研究。
III.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流程为了保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正常运行,我们制定了以下管理流程:1.招募与选拔:工作站主任负责招募和选拔博士后,确保其研究方向与工作站的科研项目相匹配。
2.项目立项:工作站主任和导师共同策划科研项目,并完成立项申报工作。
3.任务分配:导师根据博士后的研究方向和能力,对其进行科研任务的合理分配。
4.研究进展管理:博士后需按时向导师和工作站主任报告研究进展,并参加定期的学术交流会议。
5.完成成果评估:博士后完成科研项目后,工作站将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6.离站手续:博士后离站前,需完成相关手续和文件的整理,并向工作站主任进行报告。
IV.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权益保障为了保障博士后的权益,我们规定如下措施:1.薪酬待遇:博士后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薪酬待遇,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等。
2.申报科研经费:工作站将协助博士后申报科研经费,提供科研设备和实验场地。
3.学术交流和培训:工作站将组织定期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供博士后与其他科研人员的交流机会。
4.学术成果宣传:工作站将协助博士后宣传学术成果,包括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等。
5.配偶和子女安置:工作站将协助博士后的配偶和子女安置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方案

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博士后人数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利用博士后人才,各高校纷纷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为博士后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整的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方案。
二、建设目标1. 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吸引更多优秀的博士后来到工作站。
2. 提高博士后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促进科技创新。
3. 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合作与交流。
4. 提高工作站在国内外学术界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建设内容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博士后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室环境、设备、仪器等方面。
首先要考虑实验室所需面积和布局,确保每个实验室都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所需仪器设备。
其次要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保证博士后能够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同时,还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 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学术交流是博士后工作站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了促进学术合作与交流,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学术交流平台。
首先可以建立一个博士后论坛或者学术讲座系列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到工作站进行学术报告和讲座。
其次可以开展国际会议和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与国外同行的联系与合作。
3. 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成果是博士后工作站最重要的产出之一,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包括课题申报、课题管理、成果评审等各个环节。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激励博士后积极投入科研工作。
4.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博士后工作站最核心的资源之一。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招聘一批高水平的导师,他们应该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优秀的学术成就。
其次,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导师评价机制,保证导师能够认真负责地指导博士后工作。
5. 资金投入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
可以考虑向政府申请专项经费、向企业和社会募集捐款等方式。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经费使用情况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经费使用情况一、引言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是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建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旨在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本报告将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站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汇报。
二、经费使用概况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以来,为保障科研工作站的科研活动开展顺利进行,我们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合理、规范地使用各项经费。
截止至目前,我们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企业自筹经费、政府科研经费、横向课题经费等,总体经费使用情况良好。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采购:我们充分利用资金,更新了实验设备、购置了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以满足博士后的科研需求,提高科研效率和水平。
2.科研活动开支:在博士后的科研活动开支方面,我们根据科研项目的需求,用于购买试剂、耗材、文献检索、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支出,确保博士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3.人才支持:我们注重提高博士后的科研待遇和生活福利,对博士后给予良好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鼓励他们积极投入科研工作。
4.项目支持:为了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我们积极引进各类横向课题,对科研项目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拓宽了博士后的科研视野和研究范围。
三、经费使用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经费,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管理措施:1. 设置经费使用审批制度:对于各项经费的使用,均需提交审批申请,经过审批后方可使用,严格控制各项经费的使用范围和用途。
2. 经费使用记录:对于每一笔经费使用都进行详细记录和归档,确保经费使用的透明和规范,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3. 经费使用信息公开:我们鼓励博士后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人员进行经费使用情况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四、经费使用效益通过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费的有效使用,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经费使用效益:1. 科研成果丰硕:大量开展的科研活动推动了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涵盖了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XXX拾佰仟萬为您倾情整理!XXX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保险行业发展的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提高XXX的综合竞争力,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在XXX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第二条XXX(以下简称“XXX”)与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以下简称“流动站”)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将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全面提升XXX的整体研究水平,加快金融保险创新步伐,促进XXX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根据XXX国人部发[2006]149号《博士后管理事情规定》的有关精神,XXX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管理举措。
第二章组织布局第四条工作站接受XXX和XXX的领导和业务指导。
更多优秀文档尽在XXX拾佰仟萬为您倾情整理!第五条XXX博士后科研事情站站长负责事情站事情的全面开展,下设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作为事情站的办事机构。
第六条“专家指导委员会”是事情站的学术评议机构,人员组成主要有行业监管部分、相关政府机关、理论学术界和公司内部高级管理人员。
第七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由集团公司战略企划部、行政人事部和相关专业部门组成。
战略企划部负责“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联络与协调、博士后的科研管理等;行政人事部负责博士后相关的日常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部门根据科研项目的确定,负责科研项目实施、成果应用,博士后的考核等。
第八条专家指导委员会职责:(一)参与博士后进站人选考核;(二)指导博士后课题研究;(三)参与博士后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最终科研成果的审核;(四)参与、指导工作站开展学术活动。
第九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1、拟订博士后课题研究项目,提出博士后招收计划和费用预算;2、拟定工作站的各项方案,如博士后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出站报告方案和博士后科研活动、社会活动方案等,组织、实施上述方案;3、拟定事情站的各项管理制度,监视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更多优秀文档尽在XXX拾佰仟萬为您倾情整理!4、组织博士后到公司各业务部门研究、了解情况,必要时组织博士后参与业务部门的科研攻关活动;5、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进出站管理;6、博士后日常管理,日常经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总额控制;7、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8、事情站宣传与交流事情;9、与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联络;10、其它有关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评估指标
(2015年度)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数据采集方式
1.工作站建设情况1-1
工作措施
及制度建
设
①博士后工作促进本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科研
工作的措施及发挥作用情况
设站单位在线填报;
博士后信息系统采集
博士后人员和博士后
合作导师调查问卷
②博士后人员招收、考核、日常经费、住房、
科研项目管理和奖惩激励制度的建立、宣传和
执行情况
1-2
学术环境
营造
①博士后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
博士后信息系统采集
博士后人员调查问卷
②博士后人员在科研项目中发挥作用情况
③博士后人员与合作导师交流的情况
④信息化建设情况
⑤组织博士后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
⑥组织博士后人员参与国外科研合作的情况
⑦为博士后人员提供的综合能力培训情况
1-3工作站
管理水平
①专门工作人员配备情况
设站单位在线填报;
博士后信息系统采集
博士后人员和博士后
合作导师调查问卷
②工作站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情况(工作站总站
对其各分站管理人员的培训情况)
工作站和工作站分站
分别在线填报
③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及对有关政
策的熟悉程度
博士后信息系统采集
博士后人员和博士后
合作导师调查问卷
④科研及生活条件保障情况
2.博士后人员招收情况2-1招收规
模
博士后人员招收人数博士后信息系统采集
博士后信息系统采
集、工作站在线填报2-2招收结
构
①外单位人员做博士后的人数与博士后人员招
收人数比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数据采集方法
2.博士后人员招收情况2-2招收结
构
②留学回国类型博士后人员人数与博士后人
员招收人数比
博士后信息系统采集
③外籍博士后人员人数与博士后人员招收人
数比
2-3招收年
龄
博士后人员平均年龄
3.博士后人员科研项目3-1项目数
量
①博士后人员人均参与国家级项目数量
博士后信息系统采集
②博士后人员人均参与省部级项目数量
③博士后人员人均参与单位项目数量
3-2基金项
数
①博士后人员人均申获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数
博士后信息系统采集
和专业科技信息机构
②博士后人员人均申获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数
③博士后人员人均申获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项数
4.博士后人员科研成果4-1发表论
文情况
博士后人员人均发表论文收录数量
博士后信息系统采集
和专业科技信息机构4-2获专利
或著作权
情况
博士后人员人均获专利或著作权受理或授权
数量
4-3成果转
化效益
博士后人员人均参与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
益的项目数量
工作站在线填报
5.博
士后人员获奖情况5-1项目获
奖情况
①博士后人员人均获国家级奖励数量
博士后信息系统采集
和专业科技信息机构
②博士后人员人均获省部级奖励、社会奖励数
量
注:1、一级指标中第2、3项指标的数据统计时限为2012.1.1-2014.12.31;
2、一级指标中第4、5项指标的数据统计时限为2011.1.1-2013.12.31;
3、博士后人员科研项目、博士后人员科研成果两个一级指标分别按照科研事业性、生产经营性工作站赋予不同权重;
4、本指标另设“有关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综合评价意见”(见《博士后工作评估评价表》),此为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