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园林中的四大奇石
四大赏石之灵璧石

四大赏石之灵璧石中国收藏及鉴赏奇石的历史由来以久。
号称四大名石之首的灵璧石,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为之痴迷,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了解灵璧石文化发展的历史,对于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是很有意义的。
灵璧石因产在安徽省灵璧县而得名。
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泗滨浮磬”的记录。
另据《枸橼篇》载“泗水之滨多美石”。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得知后,即谴使者“以币求之”,分给“诸庙以为磬”。
这里的泗滨美石,就是人们所称的灵璧石。
唐代社会安定,文化繁荣。
文人骚客,诗酒风流。
他们将奇石引向民间,引进书房客厅。
面对奇石,诗兴勃发。
灵璧石坚贞铿介,不亢不卑,且峰峦洞壑,岩釉奇巧,清润奇秀,色彩艳丽,自然引起他们的共鸣与喜好。
一些著名诗人如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都是灵璧奇石的爱好者。
白居易在今宿州毓村东林草堂居住时,常徜徉于灵璧山水之间,将奇形怪状的灵璧石置于中庭,支琴贮酒,傲啸觞咏,白居易还在总结玩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爱石十德”,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玩石的文化意趣,为赏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灵璧石文化的繁荣期。
而开“痴迷型”赏石风气之先的,则是这一时代那位多愁善感,极富艺术家气质的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祖籍徐州,继承父志,置砚务官开发灵璧研山和皖南歙砚。
自此灵璧石开始名扬四海。
是时,李煜藏一方研山(中有墨池的奇石),为稀世之宝。
据《灵璧石考》记载,这方研山径逾尺,共36 峰,各有其名,峰洞相连,错落有致。
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津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久不燥。
后这方研山几易其主,成为藏石史上的一段佳话。
宋代还出现了苏轼、米芾这两位中国赏石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大艺术家。
苏轼任徐州太守期间,酷爱灵璧石,曾数次到灵璧县觅石清供。
他赏石、玩石就和他的性格一样豁达、磊落。
为了换取一方“麋鹿宛颈石”,他泼墨作《丑石风竹图》贻之主人。
灵璧张氏兰皋园一石甚奇,称“小蓬莱”,他索取后题其上曰“东坡居士醉中观之洒然而醒”,对其珍爱有加。
盘点那些与皇家园林分不开的“奇石”

盘点那些与皇家园林分不开的“奇石”皇家园林作为英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之一,其建造和发展的历程中见证了无数建筑学和艺术学的巨匠们的智慧和才华。
而作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奇石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之一。
它们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增加景观层次感的作用,更是一座城市、一段历史的见证。
本文旨在从一名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对与皇家园林分不开的“奇石”进行盘点,并对其中的流程进行展开说明。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奇石”。
其实,“奇石”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奇形怪状的自然石头”。
它们不仅造型独特,色彩斑斓,还拥有着不少历史、人文、文化的意义。
早在17世纪末,英国皇室就开始在伦敦和威尔士等地的园林中引入奇石,用以打造各种有趣的建筑和景点。
在此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如今的皇家园林中已经有了众多数量、种类繁多的奇石。
那么,如何将奇石运用到园林中呢?这涉及到下面两个环节:采集和设计。
对于采集来说,需要对采石场的选址、石头的品质、数量等进行评估。
选址首先考虑的是石头质量,如硬度、纹理、色泽等,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大面积的破坏。
品质好的石头需要进行标记和记录,以便于后续的分类和设计。
至于数量和种类,则主要依据实际的设计需要进行采集。
采集完成后,需要将石头从采石场运输到目标地点。
这需要充分考虑石头的体积和重量,找到合适的物流工具和方法,确保石头可以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采石和运输完成后,根据设计师的要求,需要对奇石进行分类和加工。
分类是指按照石头的形状、质量、用途等进行划分,方便后续的设计和使用。
加工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使用需求,例如切割、打磨、抛光等。
加工过后的奇石才能够被应用到园林中,成为一座座独特的景点和建筑。
当然,在加工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环保和安全的原则,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在奇石的具体应用中,建筑师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温莎城堡的皇家园林中,有一块巨大的奇石,被应用在了一个名为“巨石桥”的建筑上。
关于“奇石”的资料

关于“奇石”的资料奇石概念奇石,系指天然形成的形状不一般的石头,其材质、造型、色彩及花纹不同寻常,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或审美习性,可供观赏收藏把玩,如中国四大奇石:《东坡肉形石》、《岁月》、《中华神鹰》、《小鸡出壳》。
奇石在我国历史上又称为怪石、雅石、供石、案石、几石、玩石、巧石、丑石、趣石、珍石、异石、孤赏石等,我国台湾及港澳称谓雅石,日本称水石,在韩国称寿石。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石均可称为奇石。
奇石中华神鹰中国四大奇石俗话说盛世重收藏,今天在振兴中华大业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繁荣,收藏热一浪高过一浪,一股突如其来的奇石收藏热席卷神州大地,黄龙玉石在六年间涨幅高达上万倍,被业界称为“疯狂的石头”。
中国自古就有“黄金有价,奇石无价”之说,随着收藏文化的兴起奇石收藏已成时尚,我国的奇石收藏近二十多年来,奇石一度成为收藏家的新宠,也成为了一个很有前景的投资项目,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奇石价格不断攀升,一些较好的奇石从以前几百元飙升到了上千万元,少数的顶级极品奇石更是创造了上亿元的奇迹。
这些“天价”顶级极品奇石的出现,无疑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动。
那“天价”极品奇石是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呢?可以说肯定不是,历史记载在中国古时,人称石癫的大书法家米芾曾用石换一豪宅,那么现在看来,那石也算是一方“天价”顶级极品奇石了。
是不是所有的奇石都很值钱呢?答案肯定不是,奇石便宜的可能几十元,顶级极品奇石可能上亿元,中间有非常多的档次区别,真正的顶级极品奇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那什么样的奇石才算是真正的顶级极品奇石呢?奇石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天然形成,不经过任何的人为加工就能造型奇特耐人寻味。
比如拿像某种动物的奇石来说,首先要看跟像的动物是否大小比例相当,石质是否达到玉化程度,颜色是否艳美,是否有一个好的形状,这就是奇石收藏要求强调的“质、色、形”基本三要素,这三要素都具备以后更高档次的区别要求就是要看此石是否有神态,像的对象是否有一定的吉祥意义,总的来说一块极品奇石的最高档次区别就是要看这块石头的“质、色、形、神、意”来细分。
【扬州个园】四时之景在此变换

【扬州个园】四时之景在此变换【扬州个园】四时之景在此变换2010-07-30 11:22来源:一元一国学网作者:水瓶座浏览: 225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四季假山各具特色,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
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
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
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
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
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个园“四季假山”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沿花墙布置石笋,似春竹出土,又竹林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
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
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
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夏景在园的西北,湖面假山临池,涧谷幽邃,秀木紫荫,水声潺潺,清幽无比。
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二篇)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分峰造石当为扬州叠石的一大特色。
个园是这方面的代表。
该园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于明寿芝园旧址重建。
清时为马曰璐兄弟二人别墅,小玲珑山馆,二马是安徽祁门人,虽经营盐业,但雅好书画,尤其不惜重金收藏典籍,家中藏书百橱,积十余万卷,《清史列传.儒林传》谓其“藏书甲大江南北”。
家中有丛书楼,觅句廊、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至今旧制尚存,故名仍袭。
全祖望曾写《丛书楼记》,称:“百年以来海内聚书之有名者,昆山徐氏、新城王氏、秀水朱氏其尤也,今以马氏昆弟所有,几过之。
”可见其藏书之丰。
可贵者马氏并非将典籍深藏秘阁,宁饱蠹虫,不轻易借人,而是编成《丛书楼目录》,方便文友查阅,使书尽其用。
诗人卢雅雨,学者惠栋,藏书家赵昱都曾借抄马氏秘籍,而全祖望、厉鹗都曾长期寓此写成了学术专著。
如惠栋所赞:“玲珑山馆群疆俦,邱索搜较苦未休。
”黄虽为巨商,但也喜爱文化,人称主人“竹”,自号“个园”,以号作为园名。
该园据说出自石涛的手笔,他一生多游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使之在个园设计中取材自然,却又敢破常格,因而以四季假山汇于一园的独特叠石艺术闻名遐迩。
未入园门,只见修石依门,筱竹劲挺,两旁花台上石笋如春笋破土,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微风乍起,枝叶摇曳,只见墙上“个”字形的花饰不断移动变换,“月映竹成千个字”(袁枚),你会不自觉地叹出“活了”!过春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山,全是用太湖石叠成,秀石剔透,夭矫玲珑。
步入曲桥,两旁奇石有的如玉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
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雀登梅,笑迎远客;远处眺,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
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
过曲桥入洞谷,洞谷如屋,深邃幽静,左登右攀,境界各殊。
山涧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窗前阶下,雨打芭蕉玉立亭亭。
人行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是眉须皆碧了。
中国四大奇石

中国四大奇石
1、中国四大奇石之一的东坡肉石是一块象形石,外形栩栩如生,远远看去似与真正的额东坡肉并无多少差别,让人垂涎。
如此美石,其价值可想而知,现如今就存于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馆中。
2、被命名为“岁月”的奇石属戈壁石类,只有成人拳头那么小,但其造型精致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大自然在打造这块奇石的时候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奇石本身像极了一位国外的老妇人,不管是五官还是头发都与真人没有太大的差异,甚至其额头上的皱纹都被刻画的清清楚楚,堪称奇迹。
3、四大奇石中最为精致的当是小鸡破壳石,属天然玛瑙,造型别致就像是真的有一只毛茸茸的小鸡从蛋壳中探出头来,形象逼真,称得上精品。
4、还有最后一块石属黄龙玉,是一块天然形成苍鹰造型的奇石,形神兼备,加之其大小与真实的苍鹰比例契合,让人对大自然更生感叹,称其为“中华神鹰”!。
著名四大玩石

著名四大玩石一、昆石简介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这是元朝诗人张雨在《得昆山石》诗中对昆石的赞美。
昆石,因产于江苏昆山而得名。
主要出自于城外玉峰山(古称马鞍山)。
它与灵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又与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约在几亿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昆山地下深处岩浆中富含的二氧化硅热溶液侵入了岩石裂缝,冷却后形成石英矿脉。
在这石英矿脉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结晶晶簇体便是昆石。
由于其晶簇、脉片形象结构的多样化,人们发现它有“鸡骨”、“胡桃”等十多个品种,分产于玉峰山之东山、西山、前山。
鸡骨石由薄如鸡骨的石片纵横交错组成,给人以坚韧刚劲的感觉,它在昆石中最为名贵;胡桃石表皱纹遍布,块状突兀,晶莹可爱。
此外还有“雪花”、“海蜇”、“荔枝”、“荷叶皴”等品种,多以形象命名。
昆石总的看来是以雪白晶莹,窍孔遍体,玲珑剔透为主要特征。
昆石采于江苏省昆山市北区的玉峰山上,因其石晶莹洁白,玲珑剔透,峰峦巅空,千姿百态,故而又称“玉峰玲珑石”。
它与灵璧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石”。
又同太湖石、雨花石并称于江苏省三大名石。
昆石历史悠久,结构各异,品种繁多,有鸡骨峰、胡桃峰、雪花峰、杨梅峰、海蜇峰、鸟屎峰等近十个品种,其中以鸡骨峰、胡桃峰、海蜇峰、雪花峰较为名贵。
昆石的组成是距今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海相环境的产物,也是太湖地区最古老的山脉岩层,,昆石的岩性是白云岩,水晶晶簇体组成。
主要成份有二氧化硅99.46%,三氧化二铁0.44%,氧化钠0.08%,氧化钙0.02%,莫氏硬度七度。
昆石的开采、观赏、珍藏,可追溯到西汉,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
昆石历代都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他们都以得石为荣,甚至不惜以重金求取。
得石后给石取名,吟诗作赋,赞誉不绝。
如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他的“七律”诗中有“雁山菖蒲昆山石。
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之句。
中国四大美石之首,经亿万年而形成,有“天下第一石”之美称

中国四大美石之首,经亿万年而形成,有“天下第一石”之美
称
在中国,有四种奇石被列为四大美石,它们包括灵璧石、太湖石、昆石以及英石,它们是最古老的品牌,也是是最有名的品牌。
在这四大美石当中,其中灵璧石是这四大美石之首。
说起灵璧石,它是经过无数岁月的洗礼而诞生出来的,它是由融
合了生命的岩石在大地的运动中分裂、变形,再加上亿万年雨露的滋润洗礼,从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灵璧奇石。
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无不藏有灵璧珍品,在唐朝它就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而其质、形、色、纹皆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甚至连乾隆皇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
作为艺术品,灵璧石其奇形怪状,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但从生活中来看,灵璧石可是一种上好的砭石,灵璧石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灵璧砭石加工出来的刮痧板、砭石棒、砭石手链等,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对人体十分有益。
灵璧观赏石分黑、白、红、灰四大类一百多个品种。
其中以黑色最具有特色。
观之,其色如墨;击之,其声如磬。
其形或似仙山名岳,或似珍禽异兽,或似名媛诗仙。
有着“天下第一石”美誉的灵璧石,集质、声、形、色诸美为一身,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往今来公认的赏石瑰宝。
不知道小伙伴怎么看待这种奇石呢?像这样的奇石有没有想将其收藏起来的想法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园林中的四大奇石
来源:网络转载时间2011-01-02 09:55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这是李斗的话。
扬州本地不出产山石,但因着当年人才的集聚和盐商财力的雄厚,扬州园林反倒因此在选石方面,意趣自如。
扬州园林中的四大奇石
为什么自古以来,文人喜欢将扬州比作心目中的江南;为什么以科学严谨著称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无视”扬州的地理特征,而将扬州归入“江南城市”……恐怕,任何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人都认可扬州的江南性,她的女子的水色,她的玉器的奇巧,她的剪纸的纤微,无不在诠释着她的“江南”。
而最重要的江南特征之一——园林,在扬州则是城内外遍布,“几无一寸隙地”,大则“广达数亩”,小仅“纵横百步”。
朱江先生说,“在扬州园林山石中,独块成峰的玲珑块垒,远比苏州园林为少……”但我认为,扬州园林中的“玲珑块垒”是少而精,信步之间,我“发现”了扬州园林中的四大奇石。
奇石之一:个园的鱼骨石
去个园,除了看她的万竿修竹,她的四季假山,更可看的是夏山前的一柱鱼骨石。
绕行夏山碧池,曲桥旁边立一湖石,此石修长飘逸,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
“这块鱼骨石是个园的镇园之宝。
”个园导游张晶晶告诉我们,宋代的苏东坡虽然做过扬州的太守,可是他肯定没有见过几百年后才现身扬州的这块“丑石”,不过他的“石文而丑,一丑字而石之千态万状备也”却好像是专为此石而说。
“石不能言最可人,抑或是此石感遇知音,转为印证此语才静默的伫立在这城市山林。
”
刚刚以长篇《秦腔》夺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贾平凹先生是一位写散文的高手,他的《丑石》是一篇极朴素的散文,却是他最重要的散文作品之一,他借“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是美到了极处”的描写抒发了自己作为“丑石”是在极其痛苦的时候陨落的,但苦难伴随着他成长为作家。
两年前作为第五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的主评委,贾平凹来到扬州,在个园的“丑石”前,他驻足良久。
夏山上有一株云南黄馨,仿佛绿色飞瀑挂于山前,这成为观看鱼骨石镂空效果的绝佳背景。
奇石之二:何园的石屏风
游何园,人们往往会去看一处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的大型湖石假山,其实牡丹厅前的石屏风,实在是不应忽略的风景。
跨过圆洞门,是一座玲珑石桥,桥下流水清浅,游鱼嬉戏,桥畔石桌石椅,繁花满树。
沿砖铺小路西行,迎面一块临风孤立造型奇异的峰石立在前面,“它叫‘石屏风’,起着界定区域、阻隔视线、美化园景的作用。
因为石屏风是用整块石头制作,所以在选材上需极尽考究。
既要有高大之势,还要有飞舞之态,更要有玲珑之意、秀美之姿。
因此,让兼具漏、透、瘦、皱、秀五大特点的太湖石来充当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身着对襟红袄、面如满月的何园导游何怡水优雅地介绍着。
北大未名湖北岸,土坡上矗立着四扇石刻屏风,这是来自圆明园福海南岸“夹镜鸣琴”景点的遗存;印度泰姬陵石棺周遭,围绕的是细致透明的大理石屏风……中外园林石屏风多加工细刻,以天然湖石作为屏风而确实起到“障景”作用的,何园石屏风应是典范。
奇石之三:荷花池的“丈人尊”
荷花池公园是一座免费对外开放的城市园林,她位于城南,是个典型的闹中取静的园林。
古九峰园、古影园的原址就在其中,九峰园原名为南园,因清代名士汪玉枢得太湖峰石九尊,故乾隆赐名为“九峰园”。
史籍记载,九尊湖石“大者逾丈,小亦及寻……(石有)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
后奉旨选二石,送往京师,入于御苑。
到清后期,园内只存四五石。
高文照有诗云:“名园九个丈人尊,两叟苍颜独受恩。
也似山王通籍去,竹林唯有五君存。
”后“九峰园”荒废,仅存一个“丈人尊”。
时至上世纪60年代,扬州博物馆长陈祚达先生将此名园遗石移至史公祠梅花仙馆保存。
后于1995年建“荷花池公园”时,才将此石移回。
在导游徐云的指引下,我们在公园船厅前,看到了这尊经历多舛的奇石,密密的孔窍,玲珑剔透,造型奇特而自然,吸引了众多游人合影留念。
徐云介绍,著名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专家陈从周教授来到扬州,曾专程来拜揖此“丈人尊”。
奇石之四:瘦西湖的钟乳石
瘦西湖内有小金山,小金山里有钟乳石。
踏上小金山,迎面是一组庭院。
面南的院门上有“小金山”三个字。
院内有敞厅三楹,两株百年银杏间有一块2000多年形成的钟乳石。
它不仅拥有本来要装点皇家园林的特殊身份,还另有珍贵之处,细细一瞧,其自然形成的船行山水盆景恰似一幅瘦西湖的微缩模型。
据导游介绍,这块奇异的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
古代运输用船编号记数,十船为一纲。
用船运送花和石头,就被称为“花石纲”。
当年的宋徽宗赵佶很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际,决定在京城开封府建造修建“丰亨豫大”(即丰盛、亨通、安乐、阔气的意思)的园林,这块来自广西的钟乳石,就是在运输过程中恰好碰上方腊的农民起义而遗落在扬州的。
这也是目前扬州最大的一块钟乳石
“由于农民起义,花石纲一路散失。
江南一带这样的石头就有不少,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的绉云峰,苏州的端云峰,据称都是花石纲遗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