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地球椭球与椭球面计算理论

第6章  地球椭球与椭球面计算理论
第6章  地球椭球与椭球面计算理论

§6.1 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6.1.1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

地球椭球:在控制测量中,用来代表地球的椭球,它是地球的数学模型。

参考椭球:具有一定几何参数、定位及定向的用以代表某一地区大地水准面的地球椭球。地面上一切观测元素都应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并在这个面上进行计算。参考椭球面是大地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同时又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地图投影的参考面。

地球椭球的几何定义:O是椭球中心,NS为旋转

轴,a为长半轴,b为短半轴。

子午圈:包含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椭

圆。

纬圈: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圆,

也叫平行圈。

赤道:通过椭球中心的平行圈。

地球椭球的五个基本几何参数:

椭圆的长半轴a

椭圆的短半轴b

椭圆的扁率

a

b

a-

=

α

椭圆的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

2-

=

椭圆的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

2-

='

其中a、b称为长度元素;扁率α反映了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偏心率e和e'是子午椭圆的焦点离开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径之比,它们也反映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偏心率愈大,椭球愈扁。

两个常用的辅助函数,W第一基本纬度函数,V第二基本纬度函数:

B

e

V

B

e

W

2

2

2

2

cos

1

sin

1

'

+

=

-

=

我国建立1954年北京坐标系应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建立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应用的是1975年国际椭球;而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的是WGS-84系椭球参数。

几种常见的椭球体参数值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1975年国际椭球体WGS-84椭球体

a 6 378 245.000 000 000 0(m) 6 378 140.000 000 000 0(m) 6 378 137.000 000 000 0(m)

b

c

α

2

e

2

e'

6 356 863.018 773 04

7 3(m)

6 399 698.901 782 711 0(m)

1/298.3

0.006 693 421 622 966

0.006 738 525 414 683

6 356 755.288 15

7 52

8 7(m)

6 399 596.651 988 010 5(m)

1/298.257

0.006 694 384 999 588

0.006 739 501 819 473

6 356 752.314 2(m)

6 399 593.625 8(m)

1/298.257 223 563

0.006 694 379 901 3

0.006 739 496 742 27

6.1.2 地球椭球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式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α

α

α2

2

1

,

1

1

,

1

1

,

1

1

,

1

2

2

2

2

2

2

2

2

2

2

e

e

V

W

e

W

V

e

e

e

e

e

e

e

c

a

e

a

c

e

a

b

e

b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

2

2

2

)

1(

1

)

1(

sin

1

1

1

W

e

V

V

e

B

e

W

W

b

a

W

e

V

V

a

b

V

e

W

η

式中,W第一基本纬度函数,V第二基本纬度函数。

§6.2 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

6.2.1大地坐标系

P点的子午面NPS与起始子午面NGS所构成的二

面角L,叫做P点的大地经度,由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

为正,叫东经(0°~180°),向西为负,叫西经(0o~

180°)。P点的法线

n

P与赤道面的夹角B,叫做P点的

大地纬度。由赤道面起算,向北为正,叫北纬(0°~90°);

向南为负,叫南纬(0°~90°)。

大地坐标系是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B 和大地高H 表示地面点位的。过地面点P 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间的夹角叫P 点的大地经度。由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叫东经(0°~180°),向西为负,叫西经(0°~-180°)。过P 点的椭球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叫P 点的大地纬度。由赤道面起算,向北为正,叫北纬(0°~90°),向南为负,叫南纬(0°~-90°)。从地面点P 沿椭球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叫大地高。大地坐标坐标系中,P 点的位置用L ,B 表示。如果点不在椭球面上,表示点的位置除L ,B 外,还要附加另一参数——大地高H ,它同正常高正常H 及正高正H 有如下关系

??

???+=+=)()

(大地水准面差距高程异常正正常N H H H H ζ

6.2.2空间直角坐标系

以椭球体中心O 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 轴,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 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 -XYZ ,在该坐标系中,P 点的位置用Z Y X ,,表示。

地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地球质心(地心坐标系)或参考椭球中心(参心坐标系),z 轴指向地球北极,x 轴指向起始子午面与地球赤道的交点,y 轴垂直于XOZ 面并构成右手坐标系。

6.2.3子午面直角坐标系

设P 点的大地经度为L ,在过P 点的子午面上,以子午圈椭圆中心为原点,建立y x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P 点的位置用L ,y x ,表示。

6.2.4大地极坐标系

M 为椭球体面上任意一点,MN 为过M 点的子午线,

S 为连结MP 的大地线长,A 为大地线在M 点的方位角。以M 为极点,MN 为极轴,S 为极半径,A 为极角,这样就构成大地极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P 点的位置用S ,A 表示。 椭球面上点的极坐标(S ,A )与大地坐标(L ,B )可以互相换算,这种换算叫做大地主题解算。

6.2.5各坐标系间的关系

椭球面上的点位可在各种坐标系中表示,由于所用坐标系不同,表现出来的坐标值也不同。

1.子午面直角坐标系同大地坐标系的关系

过P点作法线

n

P,它与x轴之夹角为B,过P点作子午圈的切线TP,它与x轴的夹角为(90°+B)。子午面直角坐标y

x,同大地纬度B的关系式如下:

W

B

a

B

e

B

a

x

cos

sin

1

cos

2

2

=

-

=

V

B

b

B

e

W

a

B

e

B

e

a

y

sin

sin

)

1(

sin

1

sin

)

1(

2

2

2

2

=

-

=

-

-

=

2.空间直角坐标系同子午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P

P

2

相当于子午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y,前者的

2

OP相当于后者的x,并且二者的经度L相同。

?

?

?

?

?

=

=

=

y

Z

L

x

Y

L

x

X

sin

cos

3.空间直角坐标系同大地坐标系的关系

同一地面点在地球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和在大地坐标系中的坐标可用如下两组公式转

换。

()

()

()

[]??

?

?

?

+

-

=

+

=

+

=

B

H

e

N

z

L

B

H

N

y

L

B

H

N

x

sin

sin

cos

cos

cos

2

1

()??

?

?

?

?

?

?

?

-

-

=

+

+

=

=

2

2

2

2

1

sin

sin

arctan

arctan

e

N

B

z

H

y

x

B

Ne

z

B

x

y

L

式中:e——子午椭圆第一偏心率,可由长短半径按式()2

2

2

2a

b

a

e/

-

=算得。

N——法线长度,可由式B

e

a

N2

2

1sin

/-

=算得。

§6.3 几种主要的椭球公式

过椭球面上任意一点可作一条垂直于椭球面的法线,包含这条法线的平面叫做法截面,

法截面同椭球面交线叫法截线(或法截弧)。包含椭球面一点的法线,可作无数多个法截面,相应有无数多个法截线。椭球面上的法截线曲率半径不同于球面上的法截线曲率半径都等于圆球的半径,而是不同方向的法截弧的曲率半径都不相同。

6.3.1子午圈曲率半径

子午椭圆的一部分上取一微分弧长ds

DK=,

相应地有坐标增量dx,点n是微分弧dS的曲率中

心,于是线段Dn及Kn便是子午圈曲率半径M。

任意平面曲线的曲率半径的定义公式为:

dB

dS

M=

子午圈曲率半径公式为:

3

2)

1(

W

e

a

M

-

=

3

V

c

M=或

2

V

N

M=

M与纬度B有关.它随B的增大而增大,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B M说明

=

B

90

0<

90

=

B

3

2

2

)

1(

)

1(

e

c

e

a

M

'

+

=

-

=

c

M

e

a<

<

-)

1(2

c

e

a

M=

-

=

2

90

1

在赤道上,M小于赤道半径a

此间M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极点上,M等于极点曲率半径c

6.3.2卯酉圈曲率半径

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可作无限个法截

面,其中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

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称为卯酉圈。在图中

E

PE'即为过P点的卯酉圈。卯酉圈的曲率半径

用N表示。

为了推导N的表达计算式,过P点作以O'

为中心的平行圈PHK的切线PT,该切线位于垂

直于子午面的平行圈平面内。因卯酉圈也垂直于

子午面,故PT也是卯酉圈在P点处的切线。即

PT垂直于Pn。所以PT是平行圈PHK及卯酉圈

E

PE'在P点处的公切线。

卯酉圈曲率半径可用下列两式表示:

W a N = V

c N =

6.3.3 任意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子午法截弧是南北方向,其方位角为0°或180°。卯酉法截弧是东西方向,其方位角为90°或270°。现在来讨论方位角为A 的任意法截弧的曲率半径A R 的计算公式。 任意方向A 的法截弧的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A

B e N

A N R A 22222cos cos 1cos 1'+=+=η

(7-87)

6.3.4 平均曲率半径

在实际际工程应用中,根据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把椭球面当成具有适当半径的球面。取过地面某点的所有方向A R 的平均值来作为这个球体的半径是合适的。这个球面的半径——平均曲率半径R :

MN R =

)1(22

22e W a V N V

c W b R -====

因此,椭球面上任意一点的平均曲率半径R 等于该点子午圈曲率半径M 和卯酉圈曲率

半径N 的几何平均值。 6.3.5 子午线弧长计算公式

子午椭圆的一半,它的端点与极点相重合;而赤道又把子午线分成对称的两部分。 如图所示,取子午线上某微分弧dx P P =',令P 点纬度为B ,P '点纬度为dB B +,P 点的子午圈曲率半径为M ,于是有: MdB dx =

从赤道开始到任意纬度B 的平行圈之间的弧长可由下列积分求出:

?=B

MdB X 0

式中M 可用下式表达:

B a B a B a B a a M 8cos 6cos 4cos 2cos 86420+-+-=

其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8

16

32

32

7

16

3

8

16

7

32

15

2

2

128

35

16

5

8

3

2

8

8

8

6

6

8

6

4

4

8

6

4

2

2

8

6

4

2

m

a

m

m

a

m

m

m

a

m

m

m

m

a

m

m

m

m

m

a

经积分,进行整理后得子午线弧长计算式:

B

a

B

a

B

a

B

a

B

a

X8

sin

8

6

sin

6

4

sin

4

2

sin

2

8

6

4

2

+

-

+

-

=

为求子午线上两个纬度

1

B及

2

B间的弧长,只需按上式分别算出相应的

1

X及

2

X,而后取差:1

2

X

X

X-

=

?,该X

?即为所求的弧长。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子午线弧长计算公式:

B

B

B

B

X6

sin

022

.0

4

sin

828

.

16

2

sin

480

.

16036

861

.

111134-

+

-

=

B

B

B

B

B

B

B

X cos

sin

697

.0

cos

sin

929

.

133

cos

sin

780

.

32005

861

.

1111345

3-

-

-

=

1975年国际椭球子午线弧长计算公式:

B

B

B

B

X6

sin

022

.0

4

sin

833

.

16

2

sin

528

.

16038

005

.

111133-

+

-

=

B

B

B

B

B

B

B

X cos

sin

698

.0

cos

sin

960

.

133

cos

sin

858

.

32009

005

.

1111335

3-

-

-

=

6.3.6 底点纬度计算

在高斯投影反算时,已知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Y)反求其大地坐标(L,B)。首先X 当作中央子午线上弧长,反求其纬度,此时的纬度称为底点纬度或垂直纬度。计算底点纬度的公式可以采用迭代解法和直接解法。

(1)迭代法

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上计算时,迭代开始时设

8611

.

111134

/

1X

B

f

=

以后每次迭代按下式计算:

8611

.

111134

/

))

(

(

1i

f

i

f

B

F

X

B-

=

+

i

f

i

f

i

f

i

f

B

B

B

B

F6

sin

0220

.0

4

sin

8281

.

16

2

sin

4803

.

16036

)

(-

+

-

=

重复迭代直至ε

<

-

+i

f

i

f

B

B1为止。

在1975年国际椭球上计算时,也有类似公式。 (2)直接解法 1975年国际椭球:

133.6367452/X =β

βββββcos sin 10}cos ]cos )cos 222383(293697[50228976{10222??++++=-B B f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4969.6367588/X =β

}cos ]cos )cos 222350(293622[50221746{222ββββ++++=f B

6.3.7 大地线

椭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程曲线叫做大地线。在微分几何中,大地线(又称测地线)另有这样的定义:“大地线上每点的密切面(无限接近的三个点构成的平面)都包含该点的曲面法线”,亦即“大地线上各点的主法线与该点的曲面法线重合”。因曲面法线互不相交,故大地线是一条空间曲面曲线。

假如在椭球模型表面A ,B 两点之间,画出相对法截线如图所示,然后在A ,B 两点上各插定一个大头针,并紧贴着椭球面在大头针中间拉紧一条细橡皮筋,并设橡皮筋和椭球面之间没有摩擦力,则橡皮筋形成一条曲线,恰好位于相对法截线之间,这就是一条大地线。由于橡皮筋处于拉力之下,所以它实际上是两点间的最短线。

在椭球面上进行测量计算时,应当以两点间的大地线为依据。在地面上测得的方向、距离等,应当归算成相应大地线的方向、距离。

§6.4 将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

6.4.1 概述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在野外的各种测量都是在地面上进行,观测的基准线不是各点相应的椭球面的法线,而是各点的垂线,各点的垂线与法线存在着垂线偏差。因此不能直接在地面上处理观测成果,而应将地面观测元素(包括方向和距离等)归算至椭球面。在归算中有两条基本要求:(1)以椭球面的法线为基准;(2)将地面观测元素化为椭球面上大地线的相应元素。

6.4.2 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 1.垂线偏差改正u δ

地面上所有水平方向的观测都是以垂线为根据的,而在椭球面上则要求以该点的法线为

依据。把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而应加的改正定义为垂线偏差改正,以u δ表示。

如图所示,以测站A 为中心作出单位半径的辅助球,u 是垂线偏差,它在子午圈和卯酉圈上的分量分别以ηξ,表示,M 是地面观测目标m 在球面上的投影。

垂线偏差改正的计算公式是:

1cot )cos sin (Z A A m m u

ηξδ''-''-='' 1

tan )cos sin (αηξm m A A ''-''-=

式中:ηξ,为测站点上的垂线偏差在子午圈及卯酉圈上的分量,它们可在测区的垂线偏差分量图中内插取得;m A 为测站点至照准点的大地方位角;1Z 为照准点的天顶距;1α为照准点的垂直角。

垂线偏差改正的数值主要与测站点的垂线偏差和观测方向的天顶距(或垂直角)有关。

2.标高差改正h δ

标高差改正又称由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改正。不在同一子午面或同一平行圈上的两点的法线是不共面的。当进行水平方向观测时,如果照准点高出椭球面某一高度,则照准面就不能通过照准点的法线同椭球面的交点,由此引起的方向偏差的改正叫做标高差改正,以h δ表示。

如图所示,A 为测站点,如果测站点观测值已加垂线偏差改正,则可认为垂线同法线一致。这时测站点在椭球面上或者高出椭球面某一高度,对水平方向是没有影响的。这是因为测站点法线不变,则通过某一照准点只能有一个法截面。

设照准点高出椭球面的高程为a An H ,2和b Bn 分别为A 点及B 点的法线,B 点法线与椭球面的交点为b 。因为通常a An 和b Bn 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A 点照准B 点得出的法截线是b A '而不是Ab ,因而产生了Ab 同b A '方向的差异。按归算的要求,地面各点都应沿自己法线方向投影到椭球面上,即需要的是Ab 方向值而不是b A '方向值,因此需加入标高差改

正数

h

δ,以便将b A'方向改到Ab方向。

标高差改正的计算公式是

1

2

2

2

2

2

2

sin

cos

)1(

2

A

B

H

e

h

=

''δ

式中:

2

B为照准点大地纬度;

1

A为测站点至照准点的大地方位角;

2

H为照准点高出椭球面的高程,它由三部分组成:

a

H

H+

+

2

其中

H为照准点标石中心的正常高,ζ为高程异常,a为照准点的觇标高。

2

2

/

)1(M

ρ''

=,2

M是与照准点纬度

2

B相应的子午圈曲率半径。

标高差改正主要与照准点的高程有关。经过此项改正后,便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值归化为椭球面上相应的法截弧方向。

3.截面差改正

g

δ

在椭球面上,纬度不同的两点由于其法线不共面,所以在对

向观测时相对法截弧不重合,应当用两点间的大地线代替相对法

截弧。这样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应加的改正叫截面差改

正,用

g

δ表示。

如图所示,AaB是A至B的法截弧,它在A点处的大地方位

角为

1

A',ASB是AB间的大地线,它在A点的大地方位角是

1

A,

1

A

1

A'之差

g

δ就是截面差改正。

截面差改正的计算公式为

1

1

2

2

1

2

2

2

sin

cos

)2(

12

A

B

S

e

δ

''

-

=

''

式中S为AB间大地线长度,

1

1

)2(

N

ρ''

=,

1

N为测站点纬度

1

B相对

应的卯酉圈曲率半径。现令

在一般情况下,一等三角测量应加三差改正,二等三角测量应加垂线偏差改正和标高差改正,而不加截面差改正;三等和四等三角测量可不加三差改正。但当01''

>

ξ时或者H>2 000m时,则应分别考虑加垂线偏差改正和标高差改正。在特殊情况下,应该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然后再做出加还是不加改正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三差改正主要关系量

是否要加改正

一等二等三、四等

垂线偏差 ηξ,

酌情

标高差 H

截面差 S

不加

6.4.3 电磁波测距边长归算椭球面

电磁波测距仪测得的长度是连接地面两点间的直线斜距,也应将它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如图,大地点1Q 和2Q 的大地高分别为1H 和2H 。其间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得的斜距为D ,现要求大地点在椭球面上沿法线

的投影点1Q '和2

Q '间的大地线的长度S 。 在工程测量中边长一般都是几公里,最长也不过十几公里,

因此,所求的大地线的长度可以认为是半径

12122cos cos 1A B e N

R A '+=

相应的圆弧长。

电磁波测距边长归算椭球面上的计算公式为:

2

3

22421A

A m R D R H D D h D S +-?-= 式中)(2

1

21H H H m +=

。 电磁波测距边长归算的几何意义为:

(1)计算公式中右端第二项是由于控制点之高差引起的倾斜改正的主项,经过此项改正,测线已变成平距;

(2)第三项是由平均测线高出参考椭球面而引起的投影改正,经此项改正后,测线已变成弦线;

(3)第四项则是由弦长改化为弧长的改正项。

电磁波测距边长归算至椭球面上的计算公式还可用下式表达:

232

2

241A

A m R D R H h D S +???? ??-?-= 显然第一项即为经高差改正后的平距。

地球椭球体(Ellipsoid)、大地基准面(Datum)及地图投影(Projection)三者的基本概念

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 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与UTM投影(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都是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变种,目前一些国外的软件或国外进口仪器的配套软件往往不支持高斯-克吕格投影,但支持UTM投影,因此常有把UTM投影当作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现象。从投影几何方式看,高斯-克吕格投影是“等角横切圆柱投影”,投影后中央经线保持长度不变,即比例系数为1;UTM投影是“等角横轴割圆柱投影”,圆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北纬84度两条等高圈,投影后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从计算结果看,两者主要差别在比例因子上,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上的比例系数为1, UTM投影为0.9996,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可近似采用 X[UTM]=0.9996 * X[高斯],Y[UTM]=0.9996 * Y[高斯],进行坐标转换(注意:如坐标纵轴西移了500000米,转换时必须将Y 值减去500000乘上比例因子后再加500000)。从分带方式看,两者的分带起点不同,高斯-克吕格投影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3°;UTM投影自西经180°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177°,因此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第1带是UTM的第31带。此外,两投影的东伪偏移都是500公里,高斯-克吕格投影北伪偏移为零,UTM北半球投影北伪偏移为零,南半球则为10000公里。 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坐标系 高斯- 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是按分带方法各自进行投影,故各带坐标成独立系统。以中央经线(L0)投影为纵轴X,赤道投影为横轴Y,两轴交点即为各带的坐标原点。为了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高斯- 克吕格投影与UTM北半

地理坐标到投影坐标转化方法理论

地理坐标系统和投影变换基础知识 一、理论知识和背景介绍 GIS处理的是空间信息,而所有对空间信息的量算都是基于某个坐标系统的,因此GIS中坐标系统的定义是GIS系统的基础,正确理解GIS中的坐标系统就变得尤为重要。坐标系统又可分为两大类:地理坐标系统、投影坐标系统。本文就对坐标系和投影及其在ArcGIS桌面产品中的应用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GIS中的坐标系定义由基准面和地图投影两组参数确定,而基准面的定义则由特定椭球体及其对应的转换参数确定,因此欲正确定义GIS系统坐标系,首先必须弄清地球椭球体(Ellipsoid)、大地基准面(Datum)及地图投影(Projection)三者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地球椭球体(Ellipsoid) 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凸凹不平的表面,而对于地球测量而言,地表是一个无法用数学公式表达的曲面,这样的曲面不能作为测量和制图的基准面。假想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称之为地球椭球体。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面。因此就有了地球椭球体的概念。 地球椭球体有长半径和短半径之分,长半径(a)即赤道半径,短半径(b)即极半径。f =(a-b)/a为椭球体的扁率,表示椭球体的扁平程度。由此可见,地球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a、b、f 。因此,a、b、f被称为地球椭球体的三要素。 ArcGIS(ArcInfo)桌面软件中提供了30种地球椭球体模型;常见的地球椭球体数据见下表:

对地球椭球体而言,其围绕旋转的轴叫地轴。地轴的北端称为地球的北极,南端称为南极;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是一个圆,这就是地球的赤道;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和地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称为本初子午线。以地球的北极、南极、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等作为基本要素,即可构成地球椭球面的地理坐标系统(A geo 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GCS) uses a three dimensional spherical surface to define locations on the earth. A GCS includes an angular unit of measure, a prime meridian, and a datum (based on a spheroid).)。可以看出地理坐标系统是球面坐标系统,以经度/维度(通常以十进制度或度分秒(DMS)的形式)来表示地面点位的位置。 地理坐标系统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分了1800)之东为东经其值为正,之西为西经其值为负;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分了900)之北为北纬其值为正,之南为南纬其值为负。 地表任意位置的坐标值可由图1表达: 图1 地理坐标系统

2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第 2 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第1节 地球体 一、地球体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体的量度 公元前3世纪 ●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大地是个球体。 ● 埃拉托色尼对地球大小作了第一次估算。 ● 这个角度约是圆周的1/50 ● 这个角度约是圆周的1/50 (这个角度约是圆周的1/50) 公元724—725年 张遂(一行)组织测量计算得子午线上的纬度1°的地面距离约132 km ,比现代测量值约长21 km 公元827年 ● 阿拉伯回教主Al Mamum (阿尔曼孟)推算出1°子午线弧长,比现代测量值只差1%。 17世纪后 ● 牛顿论证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 清康熙年间天文–大地测量,实证地球不是正圆球。 ● 法国1735年测量论证地球是椭球。 现代天文测量 ● 地球是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于梨形的椭球体。 圆周长 圆周角 = 弧长弧度50 赛伊尼的子午线长地球周长=亚历山大到

——地球体的自然表面 地球的自然表面并不光滑平顺,珠穆朗玛峰(8 844.43 m)与马里亚纳海沟(11 034 m)之间的高差约达20 km。 由于地球的自然表面凸凹不平,形态极为复杂,难以成为测量与制图的基准面。应寻求一种与地球自然表面非常接近的规则曲面,来代替这种不规则的曲面。

(二)地球体的物理表面 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似的不规则椭球体。 寻找一种与地球自然表面非常接近的规则曲面,来代替这种不规则的地球面 与重力方向相垂直,可有无数个曲面,每个曲面上重力位相等,重力位相 等的面被称为重力等位面,即水准面。 理想水准面:它是一个无波浪、无潮汐、无水流、无大气压变化,处于流体平衡状态的静止海平面。它没有棱角,没有褶皱 大地水准面:以理想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的封闭曲面。 ( 它实际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 在实际测量中以似大地水准面代替大地水准面,两者在海洋上完全重合,在陆地上只在山区有2~4 m的差异。 各国也往往选择一个平均海水面代替大地水准面,以其作为统一的高程基准面。 大地水准面的意义: ●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可用重力学理论进行研究 ●可使用仪器测得海拔 (三)地球体的数学表面 地球椭球体:假想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以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表面。 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所以人们视其为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地球椭球体

3.2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 3.2.1地球椭球体 我们称大地水准面包围形成的形体为大地球体。由于地球体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导致重力方向的变化,因此与重力方向成正交的大地水准面也是不规则的,仍不能利用数学方法表达。大地水准面的形状虽然十分复杂,但从整体上看,起伏是微小的,它是一个接近绕自转轴(短轴)旋转的椭球体。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椭球体的大小通常用两个半径:长半径a和短半径b或者由一个半径和扁率来决定。扁率α表示椭球的扁平程度,扁率的计算公式为:α=(a-b)/a。这些地球椭球体的基本元素a、b和α等,由于推求它的年代、使用的方法以及测定的地区不同,其结果并不一致,故地球椭球体的参数值有很多种,现将世界常用的地球椭球体的参数值列于表3-1。 表3-1各种地球椭球体模型的参数值 椭球体名称年代长半轴(m)短半轴(m)扁率 埃维尔斯特(Everest)1830 6377276 6356075 1:300.8 贝赛尔(Bessel)1841 6377397 6356079 1:299.15 克拉克(Clarke)1866 6378206 6356584 1:295.0 克拉克(Clarke)1880 6378249 6356515 1:293.5 海福特(Hayford)1910 6378388 6356912 1:297 克拉索夫斯基1940 6378245 6356863 1:298.3 I.U.G.G 1967 6378160 6356775 1:298.25 中国在1952年以前采用海福特椭球体,从1953—1980年采用克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二章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A卷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二章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6分) 1. (2分)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 . 为商业网点选址 B . 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 .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 .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考点】 2. (2分)湖水、长江水、黄河水三种含沙量水体反射光谱曲线图,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分析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 B . ①②曲线对应的是湖水、黄河水 C . 0.7波长λ/μm的反射率区分度最大 D . 含沙量与反射率呈正相关 【考点】 3. (2分)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九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 . 受地面限制条件少 B . 测量范围小、距离远 C . 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 D . 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考点】 4. (2分)有关遥感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 . 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是目标物→传感器→成果 C . 飞机遥感图像分辨率比卫星对地物的分辨率高 D . 遥感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以便及时安全安排防灾、救灾工作 【考点】 5.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否()。 A . 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B . 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C . GPS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D . GIS技术可分析、处理GPS技术及GP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 【考点】 6. (2分) GIS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某中学地理小组将它作于课题研究。据此回答: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宜冬小麦和玉米轮作。若该结论是通过GIS而得到的,那么这属于下列GIS能解决的哪一类问题() A . 趋势分析 B . 模式分析 C . 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D . 模拟问题 【考点】 7. (2分)下列关于电子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制作所有地图都需要电子地图作底图 B . 外出学习或旅行,可以先在电子地图上查找出行路线 C . 电子地图可以完全代替纸质地图 D . 电子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考点】 8. (4分)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

地球近似一个球体,它的自然表面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不规则的曲面。在大陆上,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在海洋中,最深点为马利亚纳海沟-11034米,二点高差近两万米。由于地球表面的不规则,必须寻找一个形状和大小都很接近地球的球体或椭球体来代替它。 通过天文大地测量、地球重力测量、卫星大地测量等精密测量,发现: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于梨形的椭球体。见图3-3。 随着现代对地观测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发现地球的形状也不是完全对称的,椭球子午面南北半径相差42米,北半径长了10米,南半径短了32米;椭球赤道面长短半径相差72米,长轴指向西经31°。地球形状更接近于一个三轴扁梨形椭球,且南胀北缩,东西略扁。但是,这与地球表面起伏和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之差都在20公里相比,是十分微小的。 二、地球体的物理表面——大地水准面 由于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且形态极为复杂,显然不能作为测量与制图的基准面,这就提出了用一个什么样的曲面来代替地球表面的问题?大地水准面——将一个与静止海水面相重合的水准面延伸至大陆,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体。大地水准面作为测量的基准面,铅垂线作为测量的基准线。但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大地水准面也是一个不规则的曲面,它也不能作为测量计算和制图的基准面。 三、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面 由于大地水准面的不规则性,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示,因此测量的成果也就不能在大地水准面上进行计算。所以必须寻找一个与大地体极其接近,又能用数学公式表示的规则形体来代替大地体——地球椭球体。它的表面称为地球椭球面,作为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为了便于测绘成果的计算,我们选择一个大小和形状同它极为接近的旋转椭球面来代替,即以椭圆的短轴(地轴)为轴旋转面成的椭球面,称之为地球椭球面。它是一个纯数学表面,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达,有了这样一个椭球面,我们即可将其当作投影面,建立与投影面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地球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常用下列符号表示(图3-6):长半径a(赤道半径)、短半径b,(极轴半径)、扁率α,笫一偏心率e和第二偏心率e′,这些数据又称为椭球体元素。它们的数学表达式为: 扁率(3-1) 笫一偏心率(3-2) 第二偏心率(3-3) 四、地球的三级逼近 1.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大地体即大地水准面对地球自然表面的逼近。大地体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所以人们视其为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3.地球的三级逼近

坐标系统与地图投影--基础知识

空间参照系统和地图投影 导读:正如上一章所描述的,一个要素要进行定位,必须嵌入到一个空间参照系中,因为GIS所描述是位于地球表面的信息,所以根据地球椭球体建立的地理坐标(经纬网)可以作为所有要素的参照系统。因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为了能够将其表面的内容显示在平面的显示器或纸面上,必须进行坐标变换。 本章讲述了地球椭球体参数、常见的投影类型。考虑到目前使用的1:100万以上地形图都是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本章最后又对该种投影类型和相关的地形图分幅标准做了简单介绍。 1.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 1.1地球椭球体 1.1.1地球的形状 为了从数学上定义地球,必须建立一个地球表面的几何模型。这个模型由地球的形状决定的。它是一个较为接近地球形状的几何模型,即椭球体,是由一个椭圆绕着其短轴旋转而成。 地球自然表面是一个起伏不平、十分不规则的表面,有高山、丘陵和平原,又有江河湖海。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为海洋所占用,29%的面积是大陆与岛屿。陆地上最高点与海洋中最深处相差近20公里。这个高低不平的表面无法用数学公式表达,也无法进行运算。所以在量测与制图时,必须找一个规则的曲面来代替地球的自然表面。当海洋静止时,它的自由水面必定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方向)成正交,我们把这个面叫做水准面。但水准面有无数多个,其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可以设想这个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图4-1)。 图4-1: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叫大地球体。由于地球体内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引起重力方向的变化,导致处处和重力方向成正交的大地水准面成为一个不规则的,仍然是不能用数学表达的曲面。大地水准面形状虽然十分复杂,但从整体来看,起伏是微小的。它是一个很接近于绕自转轴(短轴)旋转的椭球体。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球体通常称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1.1.2地球的大小 关于地球椭球体的大小,由于采用不同的资料推算,椭球体的元素值是不同的。现将世界各国常用的地球椭球体的数据列表如下: 表4-1:各种地球椭球体模型 椭球体名称年代长半轴(米)短半轴(米)扁率 白塞尔(Bessel) 1841 6377397 6356079 1:299.15 克拉克(Clarke) 1880 6378249 6356515 1:293.5 克拉克(Clarke) 1866 6378206 6356584 1:295.0 海福特(Hayford) 1910 6378388 6356912 1:297 克拉索夫斯基1940 6378245 6356863 1:298.3 I.U.G.G 1967 6378160 6356775 1:298.25 埃维尔斯特(Everest) 1830 6377276 6356075 1:300.8 1.1.3椭球体的半径 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椭球体的大小,通常用两个半径:长半径a和短半径b,或由一个半径和扁率来决定。扁率α表示椭球的扁平程度。扁率的计算公式为:α=(a-b)/a。这些地球椭球体的基本元素a、b、α等,由于推求它的年代、使用的方法以及测定的地区不同,其结果并不一致,故地球椭球体的参数值有很多种。中国在1952年以前采用海福特(Hayford)椭球体,从1953-1980年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有了更精密的测算地球形体的条件。1975年第16届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联合会上通过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第一号决议中公布的地球椭球体,称为GRS(1975),中国自1980年开始采用GRS(1975)新参考椭球体系。由于地球椭球长半径与短半径的差值很小,所以当制作小比例尺地图时,往往把它当作球体看待,这个球体的半径为6371公里。 1.1.4高程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程,称为绝对高程。如图2所示,P0P0'为大地水准面,地面点A和B到P0P0'的垂直距离H A和H B为A、B两点的绝对高程。地面点到任一水准面的高程,称为相对高程。如图2中,A、B两点至任一水准面P1P1'的垂直距离H A'和H B'为A、B两点的相对高程。

(整理)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及相互关系

§7.1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及相互关系 7.1.1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 地球椭球 参考椭球 具有一定的几何参数、定位及定向的用以代表某一地区大地水准面的地球椭球叫做参考椭球。地面上一切观测元素都应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并在该面上进行计算,它是大地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同时又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地图投影的参考面。 有关元素 O 为椭球中心; NS 为旋转轴; a 为长半轴; b 为短半轴; 子午圈(或径圈或子午椭圆); 平行圈(或纬圈); 赤道。 旋转椭球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子午椭圆的五个基本几何参数(元素)来决定的,即: 椭圆的长半轴: a 椭圆的短半轴: b 椭圆的扁率: α=-a b a (7-1)

椭圆的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2-= (7-2) 椭圆的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2 -=' (7-3) 其中:a 、b 称为长度元素; 扁率α反映了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如α=0时,椭球变为球体;α=1时,则为平面。 e 和e /是子午椭圆的焦点离开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径之比,它们也反映了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偏心率越大,椭球愈扁。 五个参数中,若知道其中的两个参数就可决定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但其中至少应已知一个长度元素(如a 或b ),人们习惯于用a 和α表示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便于级数展开。引入下列符号: b a c 2 = tgB t = B e 222cos '=η (7-4) 式中B 为大地纬度,c 为极曲率半径(极点处的子午线曲率半径), 两个常用的辅助函数,W 第一基本纬度函数,V 第二基本纬度函数, B e V B e W 2222cos 1sin 1'+=-= (7-5) 传统大地测量利用天文大地测量和重力测量资料推求地球椭球的几何参数,自1738年(法国)布格推算出第一个椭球参数以来,200多年间各国大地测量工作者根据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资料,求出了数目繁多,数值

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地图投影的概念与若干定义 一、地图投影的产生 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最理想的方法是将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地球仪,直接进行观察研究。这样,其上各点的几何关系——距离、方位、各种特性曲线以及面积等可以保持不变。 一个直径30厘米的地球仪,相当于地球的五千万分之一;即使直径1米的地球仪,也只有相当于地球的一千三百万分之一。在这一小的球面上是无法表示庞大地球上的复杂事物。并且,地球仪难于制作,成本高,也不便于量测使用和携带保管。 通过测量的方法获得地形图,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将测图地区按一定比例缩小成一个地形模型,然后将其上的一些特征点(测量控制点、地形点、地物点)用垂直投影的方法投影到图纸(图4-1)。因为测量的可观测范围是个很小的区域,此范围内的地表面可视为平面,所以投影没有变形;但对于较大区域范围,甚至是半球、全球,这种投影就不适合了。 由于地球(或地球仪)面是不可展的曲面,而地图是连续的平面。因此,用地图表示地球的一部分或全部,这就产生了一种不可克服的矛盾——球面与平面的矛盾,如强行将地球表面展成平面,那就如同将桔子皮剥下铺成平面一样,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不规则的裂口和褶皱,而且其分布又是毫无规律可循。为了解决将不可展球面上的图形变换到一个连续的地图平面上,就诞生了“地图投影”这一学科。 二、地图投影的定义 鉴于球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表示,而平面上点的位置是用直角坐标(X,Y)或极坐标()表示,因此要想将地球表面上的点转移到平面上去,则必须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确定其地理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之间的关系。这种在球面与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对应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三、地图投影的实质 球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均是由它的经纬度所确定的,因此实施投影时,是先将球面上一些经纬线的交点展绘在平面上,并将相同经度、纬度的点分别连成经线和纬线,构成经纬网;然后再将球面上的点,按其经纬度转绘在平面上相应位置处。由此可见,地图投影的实质就是将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建立球面上点()与平面上对应点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是地图投影的一般方程式,当给定不同的具体条件时,就可得到不同种类的投影公式,依据各自公式将一系列的经纬线交点()计算成平面直角坐标系(X,Y),并展绘在平面上,连各点得经纬线得平面表象(图4-2)。经纬网是绘制地图的“基础”,是地图的主要数学要素。 四、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 (一)几何透视法 系利用透视关系,将地球表面上的点投影到投影面上的一种投影方法。例如,我们假设地球按比例缩小成一个透明的地球仪般球体,在其球心、球面或球外安置光源,将透明球体上的经纬线、地物和地貌投影到球外的一个平面上,所形成的图形,即为地图。 图4-3即是将地球体面分别投影在平面和圆柱体面上的透视投影示意图。几何透视法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变换问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往往不能将全球投影下来。随着数学分析这一学科的出现,人们就普遍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来解决地图投影问题了。(二)数学解析法 在球面与投影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的函数关系(数学投影公式),已知球面上点位的地理坐标,根据坐标转换公式确定在平面上的对应坐标的一种投影方法。

第二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分解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2.1 地球体 一、地球的自然表面 浩瀚宇宙之中地球是一个表面光滑、蓝色美丽的正球体。 事实上:通过天文大地测量、地球重力测量、卫星大地测量等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于梨形的椭球体。 二、地球的物理表面 (一)大地水准面(一级逼近) 假想将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延伸到大陆内部,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与地球比较接近的形体,其表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它实际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地球物理表面。 大地水准面的意义 1. 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 起伏波动在制图学中可忽略: 对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有研究价值,但在制图中,均把地球当作正球体。 3. 重力等位面: 可使用仪器测得海拔高程(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 三、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体) 大地水准面仍然不是一个规则的曲面。因为重力线方向并非恒指向地心,导致处处与重力线方向正交的大地水准面也不是一个规则的曲面。大地水准面实际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 为了测量成果的计算和制图工作的需要,选用一个同大地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达的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地球。这个旋转椭球是一个椭球绕其短轴旋转而成,其表面成为旋转椭球面。 椭球体三要素: 长轴a(赤道半径) 短轴b(极半径) 椭球扁率f=(a-b)/a 中国1952年前采用海福特(Hayford)椭球体 1953—1980年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坐标原点是前苏联玻尔可夫天

文台) 自1980年开始采用 GRS 1975(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 1975 推荐)新参考椭球体系,并确定陕西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为“1980西安坐标系”大地坐标的起算点。 四、大地基准面(Geodetic datum) 参考椭球体定义了地球的形状,而基准面则描述了这个椭球中心距地心的关系。基准面是建立在选择的参考椭球体上的,且考虑到了当地复杂的地表情况。因为参考椭球体还是不能够很好的描述地球上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可以理解为基准面就是参考椭球向某个地方的大地水准面逼近的结果,它与参考椭球是多对一的关系。 (1)地心基准面 在过去的15年,使用卫星采集数据给测量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拟地球的椭球体,即地心坐标系统。地心坐标系是使用地球的质心作为中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就是WGS 1984这种地心坐标系。 地球表面、参考椭球体和大地基准面的关系 (2)本地基准面(Local Datum) 本地基准面是将参考椭球体移动到更贴近当地地表形状的位置,参考椭球体上的某一点必然对应着地表上的某一位置,这个点就称作大地起算原点。大地起算原点的坐标值是固定的,其他点的坐标值都可以由该点计算得到。本地坐标系统的起始位置一般就不在地心的位置了,而是距地心一定的偏移量。 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自己的大地基准面,我们通常称谓的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实际上指的是我国的两个大地基准面。 我国参照前苏联从1953年起采用克拉索夫斯基(Krassovsky)椭球 体建立了我国的北京54坐标系,1978年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1975地球椭球体(IAG75)建立了我国新的大地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 G PS测量采用的WGS84坐标系采用的是WGS84基准面和 WGS1984椭球体。 五、地理坐标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一)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 天文纬度: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体、基准面、地图投影之关系

1 地图投影: 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或海拔。 地球椭球体(拟地球椭球体、似地球椭球体):近似的代表地球大小和形状的数学曲面,一般采用旋转椭球。其大小和形状常用长半径a 和扁率α表示。1980年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1975年椭球参考值:a=6378140,α=1∶298257。 参考椭球体:形状、大小一定,且经过定位,定向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是与某个区域如一个国家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和的椭球面。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法线是测量计算的基准线。我国的大地原点,即椭球定位做最佳拟合的参考点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大地基准面:用于尽可能与大地水准面密合的一个椭球曲面,是人为确定的。椭球面和地球肯定不是完全贴合的,因而,即使用同一个椭球面,不同的地区由于关心的位置不同,需要最大限度的贴合自己的那一部分,因而大地基准面就会不同。椭球体与大地基准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基准面是在椭球体基础上建立的,但椭球体不能代表基准面,同样的椭球体能定义不同的基准面,如前苏联的Pulkovo 1942、非洲索马里的Afgooye基准面都采用了Krassovsky

椭球体,但它们的大地基准面显然是不同的。 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基准面,我们通常称谓的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实际上指的是我国的两个大地基准面。我国参照前苏联从1953年起采用克拉索夫斯基(Krassovsky)椭球体建立了我国的北京54坐标系,1978年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1975地球椭球体(IAG75)建立了我国新的大地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目前大地测量基本上仍以北京54坐标系作为参照,北京54与西安80坐标之间的转换可查阅国家测绘局公布的对照表。WGS1984基准面采用WGS84椭球体,它是一地心坐标系,即以地心作为椭球体中心,目前GPS测量数据多以WGS1984为基准。因此相对同一地理位置,不同的大地基准面,它们的经纬度坐标是有差异的。 地图投影: 将地球球面坐标转化为平面坐标的过程便是投影过程;投影所需要的必要条件是: 第一、任何一种投影都必须基于一个椭球(地球椭球体); 第二、将球面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的过程(投影算法)。 简单的说投影坐标系是地理坐标系+投影过程。

《地图投影》考前复习

《地图投影》考前复习 第一章投影概论 地图的数学基础 是指使地图上各种地理要素与相应的地面景物之间保持一定对应关系的数学基础。包括:地图投影、经纬网、坐标网、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等。 两个矛盾:球面与平面之间的矛盾; 大与小的矛盾. 可见,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开的面.无论如何展开都会产生褶皱,拉伸或断裂等无规律变形,无法绘制科学,准确的地图.因此解决 球面与平面之间的矛盾——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成平面上的点) 大与小的矛盾——比例尺 地图投影: 就是建立平面上的点(用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表示)和地球表面上的点(用纬度φ和经度λ表示)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数学式表达这种关系,就是: 地图投影的实质:球面上的经纬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图纸上。 地图投影的基本任务:研究将地理坐标描写到平面上建立地图数学基础的各种可能的方法;讨论这些方法的理论、变形规律、实用价值以及不同投影坐标的互相换算等问题。 地图制图的基本要求 地球椭球面是曲面,但地图是平面,需要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把大地坐标系转化为某投影面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GIS用各种平面坐标系统去描绘地球,而每种平面坐标均基于特殊的地图投影。地图投影之后的结果记录是以地图作为保存形式的。地图投影的使用保证了空间信息从地理坐标变换为平面坐标后能够保持在地域上的联系和完整性。 进行空间操作和空间分析的基本前提 虽然由于地球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却提供了很好的近似,可以帮助人们对地理空间建立一个良好的视觉感,进行各种量算以及进一步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地图精度的基本要求 随着GIS不断普及,应用层次多样化、应用人员复杂化,很多人因为不懂投影,而一筹莫展;而一部分人在似懂非懂中,不管什么来源的数据,只管数字化建库或者强行配准迭加。 关于数据精度只注意数字化和编辑过程中的偶然误差和外围设备的系统误差,而忽视了地图投影的所产生的变形误差。其后果是:显示或输出的图形文件发生变形或扭曲,有些变形在视觉上不易直接观察。这一方面严重影响到地图的精度,属性数据空间顺序和空间联系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严重的影响到GPS的应用效果。 长度比: 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长度比是变量,随位置和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长度变形:

地图投影复习题(补充修改版)

一、名词解释 地图投影:是利用一定数学方法则把地球表面的经、纬线转换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 投影变换:是将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的过程。 极值长度比:通常指沿变形椭圆的长半径a与短半径b的长度比之总称。 曲率半径:曲率的倒数,即某点的弯曲程度。 垂直圈:垂直圈又称地平经圈,指天球上经过天顶的任何大圆。 主法截面:通过A点的法线AL可作出无穷多个法截面,为说明椭球体在某点上的曲率起见,通常研究两个相互垂直的法截面的曲率,这种相互垂直的法截面为主法截面。 长度变形:长度变形又称“长度误差”、“长度变异”、“长度相对变形”,是衡量地图投影变形大小的一种数量指标。(公式见课本21页2.3式) 等角航线:是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成相同角度的曲线。 变形椭圆:地球面上一微分圆投影到平面上一般成为微分椭圆,微分椭圆的任意两相互垂直的直径,投影后为微分椭圆的两共轭直径,且该微分椭圆可以表现投影变形的性质和大小。 面积变形:地球面上无限小面积投影到平面上的大小与它原有面积大小的相对变形。 二、简答题 地图投影的目的与意义 地图投影是将立体地球上的种种标线及位置,转换到平面方格坐标的一种方式,在投影出来的地图上,无论是长度和面机,都必须与实际长度面积等比例,位子也必须正确,这是地图投影最基本的原则。 地图投影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图投影同许多学科和应用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1. 与数学:从地图投影的发展来看,它是伴随着数学的发展而前进的; 2. 与测量学:天文-大地测量为测制地图提供地球参考椭球体的大小形状及有关参数,并建立 大地原点;大地测量学在大地原点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各级三角点,则需要应用地图投影计算出它们的平面直角坐标; 3. 与地图编制:地图编制与地图投影同属于地图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与航海、航天、宇宙飞行:等角投影无角度变形适用于航海和航天图;宇宙飞行可以服务于 地图投影,并可促使地图投影向新的方向发展。 每种投影的性质,要满足的条件及原因 1. 等角投影:要满足的条件是ω=0,m=n,a=b和β=β’; 2. 等面积投影:要满足的条件是vp=P-1=0或P=1; 3. 等距离投影:要满足的条件是正轴经线长度比m=1,斜轴或横轴垂直圈长度比μ1=1。 地图投影学科发展趋势 1. 外星地图投影:随着宇航技术的发展,到时还会增加更多星体的地图投影; 2. 空间地图投影:空间墨卡托(SOM)投影,是一种最适合于陆地卫星扫描影像制图的投影; 卫星轨迹地图投影,包括卫星轨迹圆柱投影和卫星轨迹圆锥投影,其特点是非常简化并能在地图上显示出卫星轨迹和摄影地区,但变形较大,不能代替SOM投影用于大、中比例尺的卫星影像制图; 3. 多焦投影和变化比例尺投影:多焦投影,在同一种投影的地图上,运用不同的投影中心或视 点位置,增大或者缩小局部范围的比例尺,是制图现象的强度或密度与统计面的大小成比例

测量基础--椭球和投影

1.地球椭球的几何特性 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为了满足大地测量归算的需要,应选取一个与大地体十分接近且在数学上又能简单表示的表面作为计算的根据面。通常选择的体形是由. 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旋转椭球体,简称参考椭球体。............................ 1.1. 地球椭球的基本元素 我们设想,地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旋转椭球体。这个椭圆也叫做子午椭圆。椭球的基本元素就是由椭圆的基本元素来决定的。 决定椭球的大小和形状,一般有下列五大元素: ..................... 在以上各元素中,只要已知其中两个,就可以确定椭圆的大 小和形状,但是其中一个必须是长度元素(a或b)。一般常用长半 ...... 轴.a.和扁率 ............ ...α.来确定椭圆的大小和形状。 在以上各元素中,存在一下关系: 1.a与b的关系 b/a = √1-e2

a/b = √1-e’2 2.e2与e’2的关系 e’2 = e2/(1- e2); e2= e’2/(1+ e’2) (1- e2)(1+ e’2) = 1 3.α与e2的关系 α = 1-√1- e2 e2= 2α-α2 4.一些辅助量 c = a2/b η = e’cosB V = √1+e’2COS2B = √1+η2 W = √1-e2sin2B N = a/W 根据上面的公式,可以导出c与偏心率的关系,实际上c就是椭圆两极点处的曲率半径。 5.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使用的坐标系统 现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统一使用WGS84椭球,各元素数值如下: a = 6,378,137.0 m b = 6,356,752.3142 m α = 1/298.257223563 e2 = 0.00669 43799 9013

第6章 地球椭球与椭球面计算理论

§6.1 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6.1.1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 地球椭球:在控制测量中,用来代表地球的椭球,它是地球的数学模型。 参考椭球:具有一定几何参数、定位及定向的用以代表某一地区大地水准面的地球椭球。地面上一切观测元素都应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并在这个面上进行计算。参考椭球面是大地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同时又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地图投影的参考面。 地球椭球的几何定义:O是椭球中心,NS为旋转 轴,a为长半轴,b为短半轴。 子午圈:包含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椭 圆。 纬圈: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圆, 也叫平行圈。 赤道:通过椭球中心的平行圈。 地球椭球的五个基本几何参数: 椭圆的长半轴a 椭圆的短半轴b 椭圆的扁率 a b a- = α 椭圆的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 2- = 椭圆的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 2- =' 其中a、b称为长度元素;扁率α反映了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偏心率e和e'是子午椭圆的焦点离开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径之比,它们也反映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偏心率愈大,椭球愈扁。 两个常用的辅助函数,W第一基本纬度函数,V第二基本纬度函数: B e V B e W 2 2 2 2 cos 1 sin 1 ' + = - = 我国建立1954年北京坐标系应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建立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应用的是1975年国际椭球;而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的是WGS-84系椭球参数。 几种常见的椭球体参数值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1975年国际椭球体WGS-84椭球体 a 6 378 245.000 000 000 0(m) 6 378 140.000 000 000 0(m) 6 378 137.000 000 000 0(m)

地球椭球

地球椭球 由于地球真实形状的不规则性,要在地面上开展一系列大地测量计算,必须选定一规则曲面作为测量计算的基准面。例如,常规地面测量通过野外观测只能获得地面点间的方向、距离和天文方位角,为了求得水平控制网点的坐标,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这就需要选定计算的基准面。 适于大地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应当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应是接近地球自然形体的曲面,这样可使地面观测量归算的改正数很微小; (2)这个曲面应是一个便于计算的数学曲面,从而能保证由观测量计算坐标的可行性; (3)这个曲面与大地体的位置要固定下来,即能建立起地面点与基准面上点的一一对应。 大地水准面是接近地球形体的一个不规则曲面,但这种不规则性很微小,因为它的起伏主要是地壳层的物质质量分布不均匀引起的,而地壳质量仅占地球总质量的1/65。所以大地水准面在总体上应非常接近于一个规则形体,十七世纪以来的大地测量结果表明,这个规则形体是一个南北稍扁的旋转椭球面。

旋转椭球是由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几何形体。图5.4表示以O为中心,以NS为旋转轴的椭球。 大地测量中,用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旋转椭球称为地球椭球,简称椭球,它是对地球形状的几何概括,是地球真实形状的数学化模型。 包含椭球旋转轴(短轴)的平面称为大地子午面,子午面与椭球面的截线称为子午圈(子午线)。通过椭球中心且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称为大地赤道面,赤道面与椭球面的截线称为赤道。平行于赤道的平面与椭球面的截线称为平行圈(平行线),也称纬圈。椭球面上旋转轴的两端点N、S分别称为北极和南极。 地球椭球中常用的几何参数有以下6个: 以上6个参数中只要给定一个长度参数和其它任意一个参数就可确定椭球的形状和大小。大地测量中常用长半径和扁率来表示地球椭球。 在经典大地测量中,地球椭球的几何参数是根据天文、大地和重力测量资料推算出来的。六十年代以后,应用卫星大地测量观测数据推算出了许多更精确的地球椭球。表5.1是我国采用的椭球参数表。 表5.1 我国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表

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及相互关系

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及相互关系

§7.1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及相互关系 7.1.1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 地球椭球 参考椭球 具有一定的几何参数、定位及定向的用以代表某一地区大地水准面的地球椭球叫做参考椭球。地面上一切观测元素都应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并在该面上进行计算,它是大地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同时又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地图投影的参考面。 有关元素 O 为椭球中心; NS 为旋转轴; a 为长半轴; b 为短半轴; 子午圈(或径圈或子午椭圆); 平行圈(或纬圈); 赤道。 旋转椭球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子午椭圆的五个基本几何参数(元素)来决定的,即: 椭圆的长半轴: a 椭圆的短半轴: b 椭圆的扁率: α=-a b a (7-1)

椭圆的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2-= (7-2) 椭圆的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2 -=' (7-3) 其中:a 、b 称为长度元素; 扁率α反映了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如α=0时,椭球变为球体;α=1时,则为平面。 e 和e /是子午椭圆的焦点离开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径之比,它们也反映了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偏心率越大,椭球愈扁。 五个参数中,若知道其中的两个参数就可决定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但其中至少应已知一个长度元素(如a 或b ),人们习惯于用a 和α表示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便于级数展开。引入下列符号: b a c 2 = tgB t = B e 222cos '=η (7-4) 式中B 为大地纬度,c 为极曲率半径(极点处的子午线曲率半径), 两个常用的辅助函数,W 第一基本纬度函数,V 第二基本纬度函数, B e V B e W 2222cos 1sin 1'+=-= (7-5) 传统大地测量利用天文大地测量和重力测量资料推求地球椭球的几何参数,自1738年(法国)布格推算出第一个椭球参数以来,200多年间各国大地测量工作者根据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资料,求出了数目繁多,数值各异的椭球参数。由于卫星大地测量的发展,使推求总地球椭球体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