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
《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个人主义思想

总的来说,《瓦尔登湖》是一部极富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梭罗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的体现,也是他用心灵去感知自然、用情感去体验自然的结 果。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 然界的美丽、神
秘和力量。通过阅读《瓦尔登湖》,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自然的价 值,更加珍视我们身边的美好环境。这部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寻找内心宁静、 追求自然简朴生活的可能性。正如梭罗所言:“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从容地 想一些事情,独自地跟大自然谈谈。”
基本内容
亨利·戴维·梭罗,这位美国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他的生态观念深深地烙 印在《瓦尔登湖》这本散文集中。这本书是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记 录,它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人与自然 关系的深刻理解。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以一个简单的农夫身份,用自己的双手和工具,在 自然中寻找生活的意义。他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 共处的美好可能。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描绘了自己独居瓦尔登湖畔的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 所闻和所思。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快 乐。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传达出对简朴生活的崇尚和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显然与当时的社会主流观念背道而驰。
然而,正是这种特立独行,使得梭罗的个人主义思想得以凸显。他认为,真 正的平静,并非来自外在的环境,而是来自内心的修篱种菊。他坚决反对消费主 义和物质主义,认为这些都会导致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内心的精神 需求。
《瓦尔登湖》是一部由18篇散文组成的作品,它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 隐居生活。在这些散文中,梭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大自 然的美丽与灵性。他通过自己的视角,将湖畔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动植物都赋 予了生命和灵性,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人物素材_梭罗

•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 • 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写作。在拉尔 夫· 沃尔多· 爱默生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 住下并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实践。这时期, 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 超验主义刊物《日晷》(Dial)写稿,之后 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问世。他在 文学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他难得感 谢大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 他实在得益于大学不浅。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梭罗正是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怀疑才来到林中投 入这种实验生活的,他并非存心抵制现代文明。他是 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验告诉人们不要为繁杂纷乱光怪陆 离的资本主义商品社会所迷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 意义。其实当年梭罗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年 仅30多岁的年青人。与其他大多数人相比,只不过他 更善于思考,不甘心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花费于生 计。他赞同“先验论”的主张,提倡人们将更多的时间 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他用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 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人们的确将生命的意 义搞颠倒了。
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 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 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其思想 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 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1845年, 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抗命》、《公民不 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 服从论》)(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 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 1863 ),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 《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 1854),成为 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瓦尔 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 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 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 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 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 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 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 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迎的非虚构作品。[1]
梭罗是一位自由主义的理解

梭罗是一位自由主义的理解维护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梭罗是一位自由主义者,他主张个人的精神和身体自由,强调人的内心平静和安宁。
我深深地认同梭罗的这些思想,因为我也认识到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我们很容易失去自我,被社会和环境所影响,引起心灵的焦虑和失落。
正是在这个时候,梭罗的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和生活的方式。
在我的研究中,我从古代哲学、文学、历史等角度,去探寻梭罗思想的渊源以及其对现代人生活及价值观念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探究,我深感梭罗的思想既具有借鉴的价值,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涵。
首先,梭罗的思想强调个人主义,他认为人应该尊重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并且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思想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中,有着很大的意义。
人们应该关注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只看外界的标准和他人的眼光,从而不断追求内心真正的愿望和幸福。
其次,梭罗也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眼界,独立地去探索和发现生活的真谛。
这样的思想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独立地面对挑战和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最后,梭罗的思想也鼓励人们不断尝试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不断探索和经验人生的真谛。
这样的思想有助于人们超越自己的局限性以及不断挑战生活带来的难题,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梭罗的思想更符合人们的真实内心,是一种追求灵魂的方式,是对日常生活的反抗和自我探索。
因此,我选择梭罗作为我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思想具有学术价值,更能够对当今社会和个人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我想感谢评委老师们对我的研究给予的关注和支持,并希望我的研究能够对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有所帮助。
谢谢!。
梭罗 作文素材

梭罗作文素材梭罗,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思想家,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思想与观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智者。
这些思想与观点无论对于文学、哲学还是生活,都具有无比的指引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探究梭罗的思想。
中心思想梭罗在他的著作中,探究了自然、自由、孤寂等主题,其中最为核心的中心思想是“简朴生活,自由意志,逆流而行”。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简朴的生活,而拥有自由的意志则是换取这份简朴的代价。
他反对通过物质来满足内心的欲望,提倡生活中有更多的精神层面。
他反对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呼吁人们跳出现有的模式,回归本真的自我。
适当引用的例证或事实梭罗的思想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回响。
他提倡的简朴生活是对当时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强烈反动。
许多人都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开始选择过一种更简约、更自由、更质朴的生活。
而现在,在全球范围内,不少人都开始认识到这种思想的重要性,追求一种更简单、更本质的生活方式。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许多浪漫主义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也正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事实上,梭罗的思想在不同的时代,都具有不同的含义。
流畅的语言表达梭罗的著作中都是流水般的语言,语文优美,行文流畅。
他的语言极具穿透力,在读者沉浸其中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思想冲击。
他的文字往往让人感到深度而放松,让人沉思而不觉得困惑。
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梭罗的思想与观点具有非常独特的见解。
他具有极强的个性化色彩,他勇于探索和发现问题,不同凡响的眼光深入了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他的思想和观点富有启示性,许多时候都引领了时代潮流。
从梭罗的角度来看,繁华的都市生活只是一种“假的幸福”,真正的快乐,应该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内心的意义。
合理的篇章结构梭罗的文章结构合理,思路清晰,主次分明。
一般来讲,他的文章分为三部分,即开篇、中间和结尾,其中中间是重点部分。
在文章的开头,他通常会探讨该主题的背景和基本概念;中部则展开分析探讨;结尾则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明论点。
梭罗的人生哲学与自然唯美主义

梭罗的人生哲学与自然唯美主义在美国文学史上,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是一个具有极高声望的文学家。
他与爱默生、惠特曼等一起被称为“美国文学的圣三角”。
梭罗是一位特别独立和自由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很多后来的人,尤其是对于被人们誉为“生态文明建设之父”的沃士基金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来说,梭罗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这篇文章将从梭罗的人生哲学和自然唯美主义两个方面来讲述梭罗的思想。
一、梭罗的人生哲学梭罗一生中最有名的著作是《瓦尔登湖》(Walden),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瓦尔登湖上的自闭生活,书中充满了关于欣赏生活、反对消费主义、注重个人自由等思想,反映了梭罗崇尚自然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梭罗认为过分的社会接触会使人们失去自我,减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在自然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找到真正的自我。
梭罗的人生哲学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梭罗崇尚独立思考,反对盲从。
他认为人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情,而不是随波逐流。
同时,他反对奢侈消费,呼吁人们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要保持清醒。
2. 欣赏自然的美好梭罗的作品中处处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
他认为人们应该保护自然,欣赏自然的美好,并从中汲取灵感。
3. 反对社会约束梭罗认为社会的规则和限制会让人们失去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呼吁人们要有勇气去挑战常规,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梭罗的自然唯美主义梭罗的自然唯美主义可以用他的话来概括:“万物皆为美,只要我们有心而观之。
”梭罗认为自然是上帝的杰作,人应该欣赏自然的美好,并从中体验到人生的价值。
他反对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呼吁人们应该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梭罗的自然唯美主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把握自然的内在美梭罗认为自然中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美,人们只有用一颗敏锐的心来感知,才能体会到它的精神内涵。
与此同时,梭罗认为自然中的每一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够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瓦尔登湖》索罗的独特人生观

《瓦尔登湖》索罗的独特人生观《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边度过两年、两个月、两天的独特经历和人生观。
梭罗通过在湖畔过着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简朴生活,体现了他的独特人生观。
本文将以整洁美观且通顺流畅的语言,展开对《瓦尔登湖》中索罗的独特人生观的探讨。
梭罗的人生观首先可以从他选择在瓦尔登湖边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
他离开都市的繁忙喧嚣,选择了一个与自然相处的简朴环境。
他在湖边修建小木屋,精简了生活的必需品,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种与现代社会的割裂,表明了梭罗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追求简单自由的态度。
他认为人们追求金钱和物质的追逐只会带来无尽的焦虑和压力,而简约的生活方式则能给人更多的内心宁静和满足感。
其次,梭罗还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他在湖边过着与自然为伍的生活,每天观察着动植物的生态,换季的变化,欣赏着自然界的美丽与真实。
在他眼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因此,他强调了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并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认知。
此外,梭罗还通过隐居在湖边与孤独相处,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认知。
在沉思与孤独中,他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他坚信内心的力量和自我发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方式。
通过减少与他人的交往,梭罗更能专注于自我探索,从而达到对自身和世界的更深层次理解。
他相信“我不在瓦尔登湖边,而是在一片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的无边无际的精神领域之中。
”最后,梭罗对素食主义的坚持也体现了他特殊的人生观。
他反对杀生和滥用动物资源,主张以素食为主的饮食方式。
梭罗认为人类不应该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应该尊重生命的平等。
他倡导的素食主义实际上是对于自然界的一种尊重和保护,也是他对人生价值的进一步追求和体现。
综上所述,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展示了他独特而深刻的人生观。
梭罗的自然观察经典语录

梭罗的自然观察经典语录梭罗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制度的批判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和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他的经典语录和观点不仅对环境保护运动和生态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人们带来了对自然的新的认识和体验。
1. 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梭罗强调个体与自然的联系,并坚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说:“了解自然,是对人类内心更深刻的了解。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界万物的細致观察。
梭罗认为,大自然是人类获得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它的美是不可替代的。
2. 自由与简朴的价值观梭罗强调个体的自由与简朴生活的重要性。
他反对过度物质追求和社会的约束,主张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他说:“一个简朴而平和的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幸福的。
”他主张过一种简单而深度的生活,不被物质和社会定势所束缚,以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3. 对环境保护的警示与呼吁梭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早已超前于他的时代。
他预见到了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警醒人们要保护大自然。
他说:“保护土地,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后代。
”梭罗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写作,呼吁人们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回报,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对社会制度的批判梭罗对社会制度的不满与批判也贯穿于他的作品中。
他反对社会的虚荣和功利,主张对自我真正的了解和对内心的深度思考。
他认为,现代社会过度追求物质和权力,人们应该摆脱这种追求,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指出:“当社会只是一个凭空建构出来的假象时,我们每个人就是奴隶。
”梭罗的自然观察经典语录给人们带来了对自然、对社会的新的思考和观察。
他的理念与美国独立精神、东方哲学和生态学等有着共通之处,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借鉴他的思想,追求自由、简朴的生活,保护环境,重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力量与价值的发展。
【名人语录】梭罗名言,梭罗经典语录

【名人语录】梭罗名言,梭罗经典语录1、心灵与天然相联合才干产生智慧,能力发生想象力。
2、我爱好独处。
我从没碰到过比孤单更好的伴侣。
3、凌晨的漫步就是对一终日的预祝。
4、如果我真的对云谈话,你千万不要怪罪。
5、城市就是一个多少百万人一起寂寞地生活的地方。
6、心灵永远是缺少教训的。
7、多余的财富就可以赚取奢华者的生活,而心灵的必须品就是无须一大笔钱添置的。
8、有时生病是有益于健康的。
9、与其给我快乐、金钱或声誉,不如给我真谛。
10、一个有时间增长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空闲。
11、仁慈就是独一永远不能失利的投资。
12、灵魂的必需品并不须要用金钱来购买。
13、人类难成了他们的工具的工具。
14、一所优美的屋子又有何用,假如你没有一个能够容忍的摆放它的星球?15、世界只是咱们的设想的画布。
16、大多数人在宁静的失望中生涯,当他们进入宅兆时,他们的歌还没有唱出来。
17、快乐就是企图回去将梦中的世界变成现实。
18、当我们不慌不忙而睿智,我们就知道,只有大事和有价值的事才是永恒的和绝对存在的,而轻微的惧怕和愉悦只是真实的暗影。
19、如果一个人和他的错误没维持步调,也许就是由于他听见了另一种鼓点。
就要他按他自己的步伐行进,无论他跑得多慢、多快或多远。
20、不要雇一个为钱而替你工作的人。
21、德行善行就是惟一全胜的投资。
22、有时光增添自己精力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安适的人。
23、人类,如同一支浮标,任何风浪也无法并使它冲走。
24、我情愿单独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
25、我们可能将快乐的人,我们也能够怨他们。
而其余的人,则对我们无关紧要。
26、即便在天堂,挑刺的人也会找到刺。
27、很多人钓鱼了一辈子的鱼,却不知道他们钓鱼的目标并不是为了鱼。
28、等到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端懂得自己。
29、多余的财富就可以买回短缺的货色。
30、大多数的奢靡品和许多所谓的生活方便品,不仅不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人类的提高是一种妨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
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
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
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1]后世影响梭罗对美国文明的独立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论公民的不服从》对美国民主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在1900年读到这篇文章,对它崇拜不已。
圣雄甘地在南非当律师时,宣读这篇文章为触犯了种族歧视法规的印度人辩护。
甘地深受梭罗的影响,成了一位终生非暴力反抗和消极抵制非正义权势的典范。
通过甘地,梭罗的主张变成了政治活动的工具。
后来在二十世纪,年轻的小马丁•路德•金也深受甘地的影响,梭罗的主张便在美国民权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得到了新生。
进步意义梭罗的进步意义至少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关于生活意亨利•戴维•梭罗义的思考与阐示,另为一种新文体的建立。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物质文明给人们带来的“先进”,为机械化生产带来的高速发展而倾倒,对物质的追求日益显露。
商品化时代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任何精神信念在这强大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中都变得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面对这种现象,许多学者、思想家和其他一些仁人志士都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疑虑:难道资本主义商品化社会就是我们人类的理想家园吗?难道现实中的金钱社会就是我们的精神归宿吗?带着这种种疑虑,梭罗——这位先验主义思想家独自一人住进了离康城不远的湖畔林中。
在那里,他虽然只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但其意义却相当深远。
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建屋取食过上一种原始简朴的生活。
他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人们完全不应该将时间倾注于无休止的物质追求方面,而应当将少量的时间用于谋生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精神探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梭罗正是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怀疑才来到林中投入这种实验生活的,他并非存心抵制现代文明。
他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验告诉人们不要为繁杂纷乱光怪陆离的资本主义商品社会所迷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其实当年梭罗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年仅30多岁的年青人。
与其他大多数人相比,只不过他更善于思考,不甘心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花费于生计。
他赞同“先验论”的主张,提倡人们将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事业。
他用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人们的确将生命的意义搞颠倒了。
文学贡献梭罗对人类文明的第二个贡献是他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突出的成绩。
在早期的美国文学作品中,他的《瓦尔登湖》一直被后人奉为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与其同时代的天才作家霍桑、麦尔维尔和恩师爱默生相比,他的散文似乎更具备20世纪的风尚。
梭罗的文字明白晓畅、简练准确,完全没有维多利亚时代的涣散、抽象、隐晦和伤感的情调。
在这一点上,后来的海明威、亨利•米勒都继承了他的风格。
在行文中梭罗注重使用地方语言,特别是双关语等,使自己的作品产生出一种“讽剌幽默”的意味,使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诸如斯威夫特、伏尔泰、马克•吐温和肖伯纳等人的风格。
比如,在“抵制国民政府”一文中他写道,“我实难接受如此信条,即愈小之政府乃愈佳之政府。
广推其意,岂非取缔政府为上善之策”。
梭罗代表的是一种精神,而并非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
梭罗的天才如果仅只是沉思性的,他是适于这种生活的;但是他这样精力旺盛,又有实际的能力,他仿佛天生应当创造大事业。
他进行的研究,规模非常大,需要有极长的寿命才能完成,所以当梭罗静悄悄地逝世时,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她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
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没有做完就离开了,而没有人能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贵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他还没有真正给他的同侪看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就离开了人世。
但至少他是满足的。
他的灵魂是应当和最高贵的灵魂做伴的;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学完了这世界上一切的才技;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
有道德的,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4]4人物评价编辑在世的时候,梭罗的政治文章并没有太大的回响,他的同代人视他为自然主义者,而不是激进分子。
他毕生仅出版了《瓦尔登湖》和《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上一周》,两本书的主题都和自然有关。
然而,他留给后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名人,包括像圣雄甘地、约翰•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这样的政治家,还有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
1906年,圣雄甘地在南非进行民权运动时,读到《瓦尔登湖》。
他为了反种族歧视和平反抗而入狱,在狱中他读到《论公民的不服从》,并且受到启发。
他为此发表了梭罗的书介,并称梭罗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贤人。
他后来说:"梭罗的理念对我影响很深,我采用了很多,而且向每一位争取印度独立的同胞推荐这本书。
我甚至以《论公民的不服从》来为我们的运动命名。
"马丁•路德•金在他的自传里提起,1944年他首次阅读《论公民抗命》而接触到非暴力反抗的概念。
他在自传里写道:为了阻止奴隶制度的版图扩至墨西哥,梭罗因反对这场不义之战,拒绝缴税而入狱。
我由此知道了非暴力反抗的原理。
他提倡不和恶势力妥协的理念使我震撼不已,让我一读再读。
我开始相信,不向恶势力妥协是一种道德责任,就和行善一样。
没有人比亨利•戴维•梭罗更传神更热诚地表现这个想法。
籍由他的文字,见证他的为人,我们传承了这一种具原创性的抗议方式。
梭罗的教诲在公民运动中重燃,甚至比以前都还热烈。
梭罗倡导一个正直的人不应忍耐不义之事,而是要坚持对抗邪恶,无论场合地点,在全国各地的抗争运动,其实都是梭罗理念的延续。
5人物情感编辑1839年7月,17岁的少女艾伦.西华尔一家从马萨诸塞州的基尤特{Scituate}迁到位于该州东北部的康科德镇。
在那个只有5000人的小镇,艾伦很快认识并拜访了梭罗一家。
那时梭罗毕业已有两年,在一所小学校从事着教师的工作。
显然梭罗意识到艾伦的到来对他意味着什么。
在1839年7月25日的日记里,他写道:“爱情是没有法子治疗的....除了更深地去爱!”写上这句话时梭罗可能还不知道他的哥哥---与他在同一所学校教书的约翰,也喜欢上了可爱的艾伦。
不过兄弟俩平静的性格不会允许他们发生任何争吵,不久后都共同接受了这一事实。
而同时被两个男孩喜欢的艾伦也充满了快乐。
她接受了兄弟俩去游览大自然的邀请。
1840年,身为兄长的约翰首先向艾伦表示了他的爱慕之心。
但他很快伤心不已,因为艾伦断然地拒绝了他。
之后,梭罗以自已的方式去争取也属于他的权利。
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求爱信。
他企望待遇会有所不同,但艾伦的回信笔调冷漠。
不久,艾伦嫁给了一个牧师。
1842年1月,约翰在一条皮子上磨剃刀片时不小心将左手中指划破,病菌迅速蔓延,发展成了破伤风。
十天之后,约翰溘然长逝。
梭罗伤心欲绝,三个月闭门不出。
哥哥的逝世和艾伦的拒绝成为梭罗一生的痛。
从此梭罗再也没有爱上过任何人。
[、这是我过去转的别人的忘记他的原始网址了,分享一下就好,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呵呵1. A man is rich in proportion to the number of things he can afford to let alone.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所能单独处理事务的数目成正比。
2. A man's interest in a single bluebird is worth more than a complete but dry list of the fauna and flora of a town.对单个北美知更鸟发生兴趣,要比对一个城镇里完整、枯燥的动物志和植物志发生兴趣,更有价值。
3. A truly good book teaches me better than to read it. I must soon lay it down, and commence living on its hint. What I began by reading, I must finish by acting.一本真正的好书,读过后应有教益。
我要很快将它放下,开始按它的提示生活。
开始于阅读,应完成于行动。
4. After the first blush of sin comes its indifference.因第一次罪而羞愧后,冷漠即生。
5. All men are children, and of one family. The same tale sends them all to bed, and wakes them in the morning.人人都是孩子——同一家的孩子。
同样的故事哄他们上床,并在早上叫醒他们。
6. An early-morning walk is a blessing for the whole day.清晨散步带来一天祝福。
7. An unclean person is universally a slothful one.一般说来。
邋里邋遢者就是懒汉。
8. Any fool can make a rule, and any fool will mind it.任何白痴能制定规则,而任何白痴就会在意。
9. As a single footstep will not make a path on the earth, so a single thought will n ot make a pathway in the mind. To make a deep physical path, we walk again and again. To make a deep mental path, we must think over and over the kind of thoughts we wish to dominate our lives.如同一个脚印在地上踏不出一条路,单一想法也不会在脑中形成一条思路。
要在地上留下一条深路,我们就要来回走。
要在脑中留下深痕,我们必须反复思考将用于支配我们生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