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态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研究_马军红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学作品译介20年述评(1997-2016)

34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学作品译介20年述评(1997-2016)朱鸿祥 济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摘要:中国的生态文学作品承载着生态思想和文化的精髓,人类共同体的命运诉求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战略使得中国生态文学走向世界的译介颇为重要。
本研究拟从文学作品译介视角勾勒出近20年现当代生态文学译介概况,为解决生态文学翻译单行道的弊端提供参考,继而拓宽生态文化传播和生态文明建构的国际化视野。
关键词:现当代生态文学作品;生态文明;译介近年来中国生态文学研究正逐力培养国际生态视野,人们将目光投向东方的生态传统与思想,希冀从中找出全人类的出路。
东方世界受到全球的瞩目无疑为中国生态文学接轨国际提供了机遇,而如何展现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对待生态问题上的戮力同心、分享行之有效的生态智慧是我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但“国内对生态文学的研究远远多于对其翻译的关注,生态文学的相关翻译研究尚属空白,有深入研究的空间”[1]35。
本文拟从生态文学作品译介的视角,对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学作品的译介情况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透过中国生态文学作品的译介传播为培养中国生态文学与文化的世界视野提供借鉴。
一、译介分析与接受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探讨中国生态文学作品译介的大致路径,从作品选择、翻译主体、译本发行进行总结如下:生态文学作品对外译介的选材十分狭窄,小说居多,其它文体偏少,对于译介对象的选择上大多参照作品及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所选姜戎的《狼图腾》不仅在国内获得多个奖项,还荣膺“曼氏亚洲文学奖”,如今传播层面已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以及描写少数民族风情的作者,其作品得到较多的译介,如出生于四川藏区的少数民族作家阿来和描写东北少数民族异域文学的迟子建,西方人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独特期待构成了西方读者及研究者的双重镜像式好奇,成为此类文本传播的卖点与研究者研究的兴趣点。
此类传播情况的探究为我们全面体察文化关注点指引了方向,从而在建构国家与民族身份上引起诸多的思考。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北上天堂》的翻译实践报告》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北上天堂》的翻译实践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以《北上天堂》的翻译实践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策略、方法和技巧,以期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将生态学原理与翻译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动态性和相互依存性,将译者、原文、译文、文化等多个要素纳入翻译研究体系,关注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下,译者应充分了解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把握语言特点,注重语境和语域的匹配,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三、《北上天堂》的翻译背景及挑战《北上天堂》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涉及地域文化、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等多个方面。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准确传达原作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由于中英文语言差异较大,翻译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语言转换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文化信息的传达等。
四、《北上天堂》的翻译策略与技巧(一)基于生态翻译学的整体性原则在《北上天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遵循生态翻译学的整体性原则,将原文与译文视为一个整体系统。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例如,在处理地域文化信息时,应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方式的转换,以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习惯。
(二)注重语境与语域的匹配在《北上天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重语境与语域的匹配。
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和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句式和语篇结构,使译文更加贴合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色彩。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解释或简单直译导致的信息损失或扭曲。
(三)保持语言的流畅与自然在保证准确传达原作思想和情感的基础上,译者还应注重语言的流畅与自然。
通过合理运用修辞手法、调整句式结构等方式,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生态书写的演绎与价值研究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生态书写的演绎与价值研究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以生态书写为主题的作品反映了黑人女性在当代美国社会中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和他们与环境的关系。
这些作品的演绎和价值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以及社会和环境对其身份认同和命运的塑造。
生态书写是一种关注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文学创作方式,通过描绘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呼吁人们更加关注和保护环境。
在当代美国,黑人女性在环境和社会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她们在贫困和不公平的社会结构中生活,经历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生态灾难等问题。
她们通过生态书写来探讨生态危机对她们自身的影响,倡导环境正义和社会平等。
这些作品的演绎反映了黑人女性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黑人女作家塔妮西·阿利斯(TaNehisi Coates)的作品《贝特诗歌》(Betsey Poetry)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黑人女性对自然界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在这部作品中,黑人女性通过与自然界的互动来寻找自身身份和存在的意义。
她们以自己的身体和感官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并通过自己的言语表达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
这种演绎使我们更加了解黑人女性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她们如何通过与自然界的互动来建立身份认同。
这些作品的价值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和评估黑人女性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意义。
通过生态书写,黑人女作家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关注,也探索了黑人女性在这些问题中所处的独特境遇和视角。
这些作品呼吁人们认识到环境正义是社会正义的一部分,建立一个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结构,保护和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它们还通过展示黑人女性与环境的联系和互动,打破了种族和性别的刻板印象,呼吁人们消除对黑人女性的歧视和偏见,增进社会的多元和包容性。
美国生态文学思想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

40现代交际·2018年10期基金项目:长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美国生态文学思想与长春市公民生态意识的研究”(2013ssk04);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欧 美生态文学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
作者简介:朱江,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美国生态文学思想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朱江(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摘要:生态文学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吁人类保护环境的文学形式。
在生态文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的学者对美国生态文学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这些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因此,研究美国生态文学思想对于中国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学思想 环境保护 责任意识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040-02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许多作家利用文学作品反映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这种新型的文学作品被称为生态文学。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研究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当属美国生态文学。
国内外的学者们对美国生态文学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希望从中获得对环境保护的启示。
本文在回顾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生态文学中主要作家的生态思想及美国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并对国内外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最后分析了我国的环境现状以及美国生态文学思想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美国的生态文学思想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开始。
库珀是美国最早关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作家之一,他在《拓荒者》等小说中详细描写了人类屠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梭罗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生态文学作家,他在《瓦尔登湖》等作品中描写自然环境的优美,倡导简单的生活方式,呼吁人们停止破坏自然环境,保护大自然。
关于美国生态文学的探析

关于美国生态文学的探析关于美国生态文学的探析摘要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社会发展。
然而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将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破坏得面目全非,并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在以自然主人自居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与自然原有的和谐关系并导致自然的报复。
美国生态文学便是将人与自然在生态环境中的辩证关系作为研究内容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美国生态文学对于浪漫主义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实批判主义思想和女权主义思想的表达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美国生态文学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处于自然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
然而随着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行着以工业革命为代表性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索取更加无度,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更加频繁,人类总是幻想挣脱自然的束缚而将自然踩在脚下。
人类的短视和无知不仅导致了自然的报复,也导致了作茧自缚式地破坏着自己的生存环境。
美国生态文学便是基于对于人与自然生态之间应有的关系的思考而发展而成。
本文下面将从美国生态文学对于浪漫主义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实批判主义思想和女权主义思想的表达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一美国生态文学对于浪漫主义思想的表达对于浪漫主义思想的表达是19世纪上半叶美国生态文学的主要特征,其核心内容是对于人们回归自然思想的表达。
由于工业革命,人们在创造了丰富财富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原本的和谐关系,人们的思想变得贪婪和暴力,为了获取私利而不顾一切地践踏原来的自然法则和自然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卢梭为代表的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提醒人们应该遵守自然规律,而不是幻想着称霸自然的一切。
美国生态文学的作家便是深受这种思潮的影响,通过对于在生态文学中浪漫主义思想的表达来抒发自己对于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生态意识的表达。
美国浪漫主义生态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欧文、爱默生、惠特曼等。
美国生态文学对中国生态意识教育的启发性研究

美国生态文学对中国生态意识教育的启发性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许多作家利用文学作品反映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这种新型的文学作品被称为生态文学。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研究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当属美国生态文学。
国内外的学者们对美国生态文学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希望从中获得对环境保护的启示。
本文在回顾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生态文学中主要作家的生态思想及美国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并对国内外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最后分析了我国的环境现状以及美国生态文学思想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美国的生态文学思想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开始。
库珀是美国最早关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作家之一,他在《拓荒者》等小说中详细描写了人类屠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梭罗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生态文学作家,他在《瓦尔登湖》等作品中描写自然环境的优美,倡导简单的生活方式,呼吁人们停止破坏自然环境,保护大自然。
进入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生态文学思想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卡森是美国生态文学思想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她的作品《海风下》《寂静的春天》等揭示了杀虫剂等化学品所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严重的生态危机,表达了她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艾比是继卡森之后的另一位重要的美国生态文学作家,生态防卫和唯发展主义批判是艾比重要的生态思想。
生态防卫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事物进行有意破坏。
进入21世纪,美国生态文学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美国小说家布伊尔于2000年发表了生态小说《地球之友》,这部小说警告世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思想。
(一)梭罗的生态文学思想梭罗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最重要的生态文学作家和生态思想家,他的作品《瓦尔登湖》《缅因森林》等集中体现了他的生态文学思想。
17、18世纪美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17、18世纪美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田云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7期摘要: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较为严峻,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和人民开始逐渐正视这一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极为重要。
本文从十七、十八世纪美国的生态文学为基础,探究其中的生态内涵,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和中国生态观的建立提出新的尝试。
关键词:美国文学;生态文学;环境作者简介:田云燕(1992-),女,河北邢台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美国社会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1关于生态文学的研究,王诺教授给出了比较较为确切的定义: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间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
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预警是其突出特点。
而就美国生态文学而言,其发展并不是从建国之初就发展起来的,在殖民地时期,“欧洲移民的大肆涌入使美国人此时的文学创作明显受到欧洲各国文化的影响,是欧洲在文化在北美大陆的延续,尚不能称其为美国文学,美国文学史上符合当代生态文学定义的最早作品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一、十七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生态思想如果说梭罗是美国生态文学的自然之子,那么美国生态思想的发掘可要追溯到殖民时期了。
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源源不断的欧洲移民涌入这片未经开拓的处女地。
十七世纪的英国移民约翰·史密斯的《新英格兰记述》、清教徒威廉·布雷德福的《普利茅斯拓荒记》以及巴罗威在其《北美大陆首航记》一书中写道,由海路接近新大陆时,会先有“阵阵清新怡人的香气入鼻,令新移民精神为之一振。
……这里森林茂盛,树木高大挺拔,果实累累。
即使是盛夏,随处可见成群的鹿、野兔和狐狸。
”正如《寻归荒野》一书中所言“总之,史密斯和布雷德福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们有关新大陆和自然的种种影像:纯洁的处女地、富饶的伊甸园、恐怖的丛林、咆哮的荒野。
生态文学视域中西方作家对我国少数民族自然写作的影响——以海明威和索南才让为例

生态文学视域中西方作家对我国少数民族自然写作的影响——以海明威和索南才让为例周晓艳;张玉茹【期刊名称】《高原文化研究》【年(卷),期】2024(2)1【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冲击的加剧,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问题,生态文化也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写作尤其是边地少数民族写作的关注焦点。
我国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写作在纵向继承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学优势的同时,也受到了欧美现代文学及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
不同于传统小说对生态破坏现状的直白揭露,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在海明威等作家的影响下以温和且真实的视角,从人和自然的生命联系等角度进行对生态自然的书写,从批判视角走向深层次的领悟和思考,原生态地呈现藏区游牧民族生活场景,在时代巨变的宏观主题下生动展现了具有复合性身份立场的游牧作家的独特生态书写。
索南才让在作品中呈现了与海明威笔下相一致的自然生命意义,并着力书写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系,力图给读者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边地环境,展现游牧民族心中的荒原实景。
从索南才让生活的边缘游牧环境、创作初期所受到的西方作家影响,以及其作品中人物塑造、色彩运用、民族信仰、象征意义等,可以探寻到索南才让的生态文学观。
【总页数】7页(P127-133)【作者】周晓艳;张玉茹【作者单位】西藏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相关文献】1.精神的滋养智慧的启迪--民间文学对新时期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生态创作的滋养与影响2.美国自然写作中“鸟”意象的艺术魅力与生态意蕴——以美国三位自然作家的散文为例3.试谈我国的民族文学翻译工作——在鲁迅文学院第十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班)上的讲话4.中西方不同视域下自然文学对园林艺术影响比较研究5.生态文学及其动物叙事的批判性——以美国作家雷切尔·卡森和中国作家叶广芩生态文学为例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梭罗集》
北方文艺出版社( 2 0 0 9 ) 孙达译 《 心灵漫步科德角》 《 河 上一周》 《 缅 因森林》 《 野果》
梭罗的作品一开始是被按照美国超验主义的重 要作品列入“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 外国游记丛书” 、
■ 32 ■
2011 ) 王海萌译 《 种子的信仰》 上 海 书 店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社出版社( 2 0 1 2 ) 董 晓 娣 译 ;古吴 《 远行》 轩出版社( 2 0 1 3 ) 李妍译 《 荒野孤舟》 光明日报社出版社( 2〇 12 家的译介
约翰•缪尔 约翰•巴勒斯
其中出自台湾出版社的标“ 台”字 )。 参 与 出 版 的 有 大 陆 的 三 联 书 店 、译 林 、人 民 文 学 、百 花 , 文艺、 吉林人民、 安徽人民出版社等2 1 家 出版社, 以 及 台 蠢 _ 联 合 文 学 、麦 田 、天 下 文 化 、 天 下远见、 大中国图书、 季节风、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公 司、 柿子文化、 宝瓶文化、 星晨出版和乐果文化事业 有 限 公 司 等 1 1 家出版社。 除 了 出 版 社 ,《中 国 翻 译 》杂 志 2 0 0 3 年 选 译 了
表 2:
作家
1979-2014年 被 译 成 中 文 的 作 品 及 译 者 2004《 醒 来 的 森 林 》程 虹 ;2 0 0 6 杨 向 荣 、2 0 0 8 川 美 《 鸟与诗 人 》;2〇 〇 9 《自 然 之 门 》林 东 威 等 、《 鸟 的 故 事 》董 继 平 ;2〇 11 《 清 新 的 原 野 • 冬 日 阳 光 》川 美 、张 念 群 ;2 0 1 2 《 接受宇宙》 、 《 生 命 的 呼 吸 》川 美 ,《 河畔小屋》 、《自然之道》 、《 标志与季节》 、 《 延 龄 草 》马 永 波 等 ,《 冬 日 阳 光 》张 念 群 ;2 0 1 3 《 河上漂流记》 马永波等、《白雪与红狐》曾理 1999《 我 们 的 国 家 公 园 》郭 名 惊 ; 《 夏 日 漫 步 山 间 》共 7 个 译 本 : 1 9 9 9 陈 雅 云 、2 0 0 5 纪 云 华 、2 0 0 6 周 莉 、2 0 0 8 川 美 、2 0 1 0 刘路 易 、2 0 1 4 陈 雅 云 、 禾 尖 、邱 婷 婷 ;2 0 0 5 《 群 峰 与 山 涧 》范 亦 漳 、 《 在 上 帝 的 荒 野 中 》毛 佳 玲 ;2 0 0 6 《阿 拉 斯 加 的 冰 川 》胡 淼 ; 2009《 优 山 美 地 》周 剑 等 ;2 0 1 2 《 加州的群山》 、 《 我的青少年生活》 马永波等
2 6 0 8 、扨 1: 2 《无 界 之 地 》 ,2 0 0 9 《少 雨 的 土 地 》 , .2 〇 1: 2 《 旅行
体 裁
在 梭 罗 之 后 ,美 国 涌 现 了 很 多 生 态 作 家 ,如 : 巴 勒 斯
( J o h n B u r r o u g h s ).、 缪尔( Jo hn M u ir )、 奥斯翁 " ( M a ry A u s tin )、
表 1: 梭罗的作品 翻译和出版情况
谈起生态文学, 人 们 习惯于把它等同于自然文学 (或 自 然 写 作 )。早 期 的 生 态 文 学 范 围 较 窄 , 的确指自 然写作( N a tu r e - w r itin g )。美 国 学 者 托 马 斯 • J。 里奥
(T h o m as J . L y o n ) 曾对此建立了相关的分类法, 指
2 .译 介 轨 迹
徐迟译本 1與9 ) 译 名 为 《 华尔腾》一 上海晨光 《 瓦尔登湖》 首 版 ( 又译《 湖 滨 散 记 》 出版公司 对初版的 校 译 版 ( 1 9 8 2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对 1982年 版 本 的 再 版 :1 . 上 海 译 文 出 版 社 ( 1993、 1997、 2003、 2004、 2006、 2009、 2011) 2. 吉林人民出臟( 1997)3■沈阳出版社( 1999)4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8、2 012分别再版 各2次) 5 .外 文 出 版 社 ( 2014) 1978-2015年 其 他 译 本 ( 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 多 达 6 0 次 以 上 )。 吴明实、 孟祥森( 孟 东 篱 )、 王家湘、 潘庆舲、 李暮、 王光林、 王义国、 许 崇 信 & 林 本椿、 戴 欢、 苏福忠、 仲泽 、田然、 穆紫、林志豪、 张知 遥、 刘绯、 袁文玲、 杨家盛、 纵华政、 李津、 张 悦 、吕晓滨、 成维安、 梁栋、 王金玲、田伟华、 孔繁云、 亦言、 叶子、 宋璐璐、 盛世教育西方 名著翻译委员会、田 颖 & 朱 春 飞 、王 勋 & 纪 飞、 黄 毅 & 孙梦霞、 张仙平、 张玲、 孙胜忠、 王宝根、 刘永升、 周 玮 & 彭萍、 郭跃渊、曾光 辉、 李妍 、 吴文静、 穆秋月、 邓敏华、 高格、 赵 新、 鲍 荣 & 何栓鹏、 李新、 丁荣立、 张 健 、王 燕珍、 李继宏等译者的译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 陈凯等译 (该 书 包 含 梭 罗 的 4 部 作 品 ) 北方文艺出版社( 2 0 0 9 ) 宇玲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 2 0 0 9 ) 戴亚杰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 2 0 0 9 ) 石定乐译
出 它 包 括 一 系 列 :不 同 类 型 的 作 品 :地 区 指 南 和 专 业 文章、 历史随笔、 游记、 有关自然体验( 独居或荒野 生活、 旅行探险、 农 场 生 活 )和 探 讨人在自然中角色 问 _的 散 文 ( 1996 : 2 7 9 ) 。在 里 奥 的 分 类 中 , 诗歌 和 小 说 等 体 裁 显 然 是 被 排 除 在 生 态 文 学 之 外 的 。随 着生态批评三波浪潮的发展, 学界对生态文学的定 义®有所扩, 大s 只要是探寻了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传播了生态思想, 体现了生态童任、 文化批判、 生态 理想、 生态预警和生态审美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被称 之 为 生 态 文 学 。它 的 范 围 和 内 涵 在 内 容 和 体 裁 上 都 变得更为广阔, 不仅包括突出非人类世界, 蕴含环境 伦 理 学 / 生态学原则的自然写作, 还 包 括 具有环境主 义意识主导的生态诗歌和生态小说。
奥尔多•利奥波德
《 沙乡年鉴》 ( 共 9 个译本) : 1992、 1997、 2 0 1 0 侯文蕙一9 9 6 邱明江 ; 白 1998、 2004、 2005、 2 0 1 4 吴美真 ;2 0 0 5 孙健等 ;2 0 1 0 、 . 2 0 1 3 李静滢 ; 然 写 2 0 1 0 张富华等;2 0 1 1 郭丹妮;2 0 1 1 岑月 ;:_ 2 0 1 4 王铁铭
《寂 静 的 春 天 》I 9 7 9 吕 瑞 兰 (再 版 I " 7 、2〇 〇 7 、2〇 〇 8 、2〇11、 蕾切尔■卡逊 注 :1979年的译本被 2 0 1 4 ),1 9 8 9 温 继 荣 & 李 文 蓉 (台 ) ,1997、2 0 0 8 李 文 昭 ,2〇 14 江 月 ; 《海 风 下 》 I " 4 尹 萍 (台 ) ; 《大 蓝 海 洋 》/ 归类为科普读物或生 ( 台 ) 斯 ( T erry T em p est W illiam s ) 等 。 《 海洋传》 2006 ( 台 ) 、2 0 1 0 方 淑 慧 & 余 佳 玲 ,2 0 1 4 江月 态著作。
1.引言
“ 文豪名作坊”和 “ 世 界 经 典 名 著 节 录 丛 书 ”等类别 进 行 出 版 。随 着 对 生 态 危 机 的 关 注 , 他被认定为环漠 保护的先驱和圣徒、 生态文学的经典人物, 其代表作 《 瓦 尔 登 湖 》( 购 ) 被奉为“ 绿色圣经” 。它最早 由徐迟翻译, 但出版之时正值新中国诞生百业待兴 之 际 ,其 所 倡 导 的 思 想 在 当 时 似 乎 有 些 不 合 时 宜 , 并
中国翻译
.2:015 年 馨 4 期
美国生态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马军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摘 要 : 本 文 从 译 介 的 .视 甭 考 察 了 美 国 生 态 文 学 在 中 国 的 传 播 、接 受 与 影 响 论 文 系 统 描 述 了 国 内 译 介 美 国 生 态 文 学的概况, .剖 析 了 其 译 介 特 征 ,如 : 偏 爱 自 然 写 作 与 荒 野 叙 事 、 多 重 身 份 的 学 院 派 译 者 ,并指出.译介相对滯后的原 因 和 译 介 的 文 学 价 值 。此 外 ,笔 者 认 为 在 __译 、 生 态 文 化 与 社 会 之 间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互 动 关 系 。 面 对 工 业 时 代 或 后工 业 时 代 的 消 费 主 义 和 商 业 主 义 ,作 家 与 译 者 都 可 以 成 为 生 .态 责 任 和 生 态 意 识 的 .代 言 B 在 某 秤 程 度 上 ,对 生 态 文 学 的 译 介 可 以 促 进 生 态 文 学 文 化 .的 传 播 ,继 而 建 构 一 个 “ 情感型” 的生态社会和生态文明。 关键词: 倾 向 自 然 写 作 的 译 介 ;多 重 身 儉 的 “ 学 院 派 译 者 、 生态文化 的 传 播 中 图 分 类 号 :H 0 5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8 7 3 X (2 0 1 5 ) 0 4 - 0 0 3 2 - 0 6
Walden
美国生态文学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时间比较晚。 最早的译介餘于20世纪40年代末对《 瓦尔登湖》 的译介, 之 后 进 入 了 相 对 沉 寂 期 。从8〇_•年代到9 0 年 代初, 对生态文学的介绍与翻译都较少, 大陆地区只 对 《 瓦 尔 登 湖 》进 行 了 校 谭 并 再 版 了 几 次 。9 0 年代 末, 全球范围的环境危机引发了人们的焦虑与关注, 国 内 对 生 态 文 学 的 关 注 与 译 介 也 逐 步 增 加 。鉴 于 棱 罗 ( H en ry D a v id T h o re a u 1 8 1 7 -1 .8 6 2 )是美国早期生 态文学的集大成者, « 以梭罗为起点, 按照历时的 顺序, 对美国生态作家在中国的译介进行梳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