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合集下载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erivative,PPD
BCG-PPD
结核菌素试验
原理: IV超敏反应 材料: 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方法: 前臂皮内注射
结果: 硬结直径 <0.5cm(-); 0.5-1.5 cm(+); ≥1.5cm(+++) 应用: 诊断 ;特异免疫功能测定;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
1. 阳性: ① 感染过结核,或接种过BCG,但不一定患病。 ② 强阳性者可能为活动性结核。 ③ 其它非典型分枝杆菌,如奴卡菌属等。 2.阴性: ① 感染初期。 ② 严重结核病患者或患有其它传染病。 ③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④ 老年人。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G+棒状杆菌,有异染颗粒
(二)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吕氏血清斜面生长快、异染颗粒
明显,分离培养用亚碲酸钾血平板,吸收元素碲还原为 单质碲,菌落黑色。抑制杂菌。 (三)抵抗力:
耐冷、干燥、磺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但对湿 热、常用消毒剂、青、红、氯敏感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病的世界流行状况
由于全球结核病发病呈日渐上升的趋 势,WHO于1995年起将每年的3月24日 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回升原因:
⑴ 预防及治疗不规范 ⑵ 耐药率上升 ⑶ AIDS、吸毒、酗酒、贫困 ⑷ 高危人群的流动及移民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1882年RobertKoch (德国)发现其为结核 病病原体
1886年Lenmann与Nenmann命名为结 核分枝
杆菌,简称结核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第十章分枝杆菌

第十章分枝杆菌

皮肤结核
致病性
原发感染 多发生于儿童 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 淋巴结炎), 形成结核结节(即结核肉芽肿) 可痊愈,亦可扩散或潜伏并引起原发后 感染。 继发感染 多见于成年人。 病灶多局限于局部,较少扩散,可形成 开放性肺结核。

肺部感染
致病性
肺外感染
部分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 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肾结核 痰菌被咽入消化道或食入了消毒不严格 的牛奶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 等 大多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有关
(3)结果判定: 红肿硬结: 直径<5mm为阴性,说明未感染或感染后免疫 力低下; 5<直径< 15mm为阳性,说明感染或疫苗接 种成功,对结核杆菌有免疫力; 直径>15mm为强阳性,说明体内有活动性结 核感染,应追查病灶。
(4)适用: 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效果测定。 婴幼儿结核病诊断参考。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流行病学调查。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细长稍弯,分枝状排列,用 药后可成为L型菌。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菜花样小菌落。
3、抵抗力:耐酸碱、干燥、染料; 对酒精、湿热、紫外线敏感。 4、变异性:可发生形态、菌落、 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变异。
二、致病性: 1、致病因素: (1)脂质: ①磷脂:能刺激单核细胞增生,抑制蛋 白酶的分解作用,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 样坏死。 ②索状因子:破坏线粒体膜,抑制白细 胞的游走,引起慢性肉芽肿。 ③蜡质D:刺激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分枝杆菌属 与放线菌属
分枝杆菌属特点:
1、细长弯曲杆菌,呈分枝生长。 2、胞壁含有大量脂类,为抗酸杆菌。 3、分为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三类。 4、致病性与菌体成份有关,引起慢性肉芽 肿病变。

5.50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形状

5.50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形状
(1)脂质:★
③蜡质D(wax D):可激发迟发型超敏反应。 ④硫酸脑苷脂(sulfatides): 能抑制巨噬细胞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抑制吞噬溶酶体融合
3. 菌体成分及作用 (2)蛋白质: 结核菌素:引起迟发型
超敏反应 ★
超敏反应
(3)多糖:中性粒细胞增多 (4)核酸:rRNA,特异性细胞免疫 (5)荚膜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郭霍 我国结核杆菌感染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结核分枝杆菌1 ——生物学性状
学习内容
1. 形态染色 2. 培养特点 3. 菌体成分及作用 4. 抵抗力 5. 变异性
1. 形态染色
细长略弯曲,抗酸阳性 ★
结核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2. 培养特点 ★
馋,懒,丑 馋:营养要求高(罗氏培养基) 懒:生长缓慢 丑:菌落干燥粗糙
罗氏培养基
菌落
3. 菌体成分及作用
(1)脂质: ★
①磷脂:刺激单核细胞增生,抑 制蛋白酶分解,使病灶组织溶解 不完全,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 坏死。 ②索状因子:破坏线粒体膜, 抑制白细胞游走,引起慢分及作用
4. 变异性 易产生形态,毒力,耐药变异
Assignment
1. 结核分枝杆菌为何生长缓慢? 2. 该菌菌落为何粗糙?菌落粗糙程度与细 菌的毒力之间是否有关联?
真诚感谢上述所用图片的所有作者!!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4. 抵抗力 三耐
四怕
• 耐干燥 • 耐酸碱 • 耐一般消毒剂
• 怕湿热 • 怕紫外线 • 怕乙醇 • 怕抗痨药
5. 变异性
• 毒力变异: 牛结核杆菌经13年230代培 养,制成卡介苗BCG(减毒活

医学微生物学:结核分枝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tuberculosisTB
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 原发后感染
肺外感染 ➢传播途径 • 呼吸道 • 消化道 • 皮肤损伤部位等
进入肺泡
肺泡巨噬细胞
炎症-原发灶
淋巴管(炎)肺门淋巴 结肿大
原发综合征
外源性或内源性 原发后感染
90%以上 钙化自愈
肺结核典型临床症状 发热、乏力、咳痰、 咳血、胸水、腹水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 leprae)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 培养特性:典型胞内菌,不能人工培养 动物模型:犰狳(qiuyu) 抵抗力:较强,耐干燥、耐低温 传播途径:呼吸道和密切接触 潜伏期:数年~数十年
致病性与免疫性
麻风分 枝杆菌 侵入
隐性感 感染 染多见 排出 发病(神经和皮肤)
磷脂 分枝菌酸 蜡质D 硫酸脑苷脂 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
多糖
局部病灶细胞浸润
所致疾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TB) ➢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损伤部位等 ➢ 基本病变:结核结节
• 结核(tubercle)源自 拉丁文tuberculum,意 为“小的肿胀”
• 干酪样坏死
所致疾病
荚膜
粘附,入侵 抗吞噬
蛋白质
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结节的形成
脂质:60%
磷脂 分枝菌酸 蜡质D 硫酸脑苷脂 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
多糖
局部病灶细胞浸润
脂质
➢分枝菌酸 与抗酸性有关 索状因子=分枝菌酸+海藻 糖 • 破坏线粒体膜及酶类 • 抑制白细胞游走 • 引起慢性肉芽肿 ➢蜡 质 D= 分 枝 菌 酸 + 肽 糖 脂 • 佐剂作用 • 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肺结核的结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病原机制

肺结核的结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病原机制

肺结核的结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病原机制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病原机制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生命周期、传播方式以及致病机制,以加深对该疾病的了解。

一、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结核分枝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形态呈细长形,约0.2-0.5微米宽,长约2-4微米,且分枝似竹笋状。

病原菌的外壳富含脂质物质,使其对抗宿主的免疫反应产生免疫耐受性,从而对抗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二、结核分枝杆菌的生命周期结核分枝杆菌的生命周期包括两个重要阶段:潜伏感染和活动感染。

潜伏感染阶段,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肺内并被呼吸道上皮细胞吞噬,然后在巨噬细胞内形成干酪样坏死灶。

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干酪样坏死灶可能再次活化,进入活动感染阶段,导致临床上的结核病发作。

三、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方式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排出的含有病原菌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导致感染。

此外,结核病菌还可通过粉尘或食物等途径传播,但相对较少见。

四、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机制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多种病原机制引起肺结核的发病。

首先,其外壳的脂质物质具有独特的抗原性,能够干扰宿主的免疫反应,降低宿主对病原菌的清除能力。

其次,结核分枝杆菌释放出多种毒素和酶,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抑制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

此外,结核病菌能够干扰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避免被宿主细胞识别。

最后,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形成干酪样坏死灶,使自身能够在患者体内存活并传播。

综上所述,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密不可分。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生命周期、传播方式以及病原机制,对于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为控制结核病提供有力支持。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一) 形态与染色 典型形态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有时可 见分枝状;因衰老和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可出现 多种形态,如球状、串珠状或丝状。革兰染色 难以着色,但用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后,不 易被3%盐酸酒精脱色。若再用美蓝复染,则分 枝杆菌呈红色,而其他细菌和背景呈兰色。齐尼染色法是常用的一种抗酸性染色法。该菌在 体内可形成L型,与细菌的耐药性或复发有关
(1)原发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 侵入肺泡 被肺泡中 吞噬细胞吞噬 在吞噬细胞内繁殖 导致 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细菌 释放出大量细 菌在肺泡内引起渗出性炎症即为原发性灶。细菌 随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称原 发综合征 感染3-6周,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同 时也产生迟发超敏反应
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原发感染灶恶化,结核 分枝杆菌经气管淋巴道或血流播散,形成全身性 粟粒性结核 。 当机体抵抗力强时,使感染灶形成结核结节。 淋巴结病灶逐渐纤维化和钙化,不治自愈。但病 灶内常有一定量的细菌长期潜伏,不断刺激机体 产生免疫。也可成为以后内源性感染的来源
2 肺外感染 结核杆菌可经血液循环引起肺外感染, 如脑、肾、结核,痰被咽入可引起肠结核、 结核性腹膜炎等。一般认为血中播散的大 多是L细菌
(三) 免疫性 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率甚高,但发病率 不高。这表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 免疫力。 (1)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这种免疫系指结核分枝杆菌(或BCG) 进入机 体后使机体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而当细 菌或其成分从体内彻底消失后机体的免疫力也 随之消失。遗传因素决定对结核病的易感染性 , HLA-Bw15为易感个体。
(三)抵抗力 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故对 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干燥的痰内 可存活6-8个月。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痰液的尘埃 经8-10d仍有传染性。此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 力也较一般细菌强,在3%HCl或6%H2SO4中不被杀 死。因此常用于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检材,以便 进行分离培养。对湿热敏感,60℃30min可杀死 细菌;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对 紫外线敏感

病原生物学-结核病防治基础研究(下)

病原生物学-结核病防治基础研究(下)
病原生物学-结核病防治基础 研究(下)

CONTENCT

• 结核病的病原学基础 •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基础 • 结核病的临床基础 • 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 结核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01
结核病的病原学基础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呈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革兰氏染 色阳性。
耐药性控制
深入研究结核杆菌的耐药机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结核杆 菌进行定向改造,降低其耐药性,同时加强耐药结核病的监 测和防控,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新型诊断技术和方法的研发
快速诊断技术
开发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 的新型诊断技术,如基于免疫学、分 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诊断方法, 提高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
02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基础
结核病的全球分布和流行趋势
全球结核病负担
全球约有1000万结核病患者,每年约 有15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
流行趋势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 势,但耐药结核病病例不断增加,成 为全球公共卫生威胁。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结核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带有结核菌的飞沫被释放到 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感染。
接触传播
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如共用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也可能 感染结核菌。
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免疫力低下人群
老年人、儿童、孕妇、身体虚弱或长期患病的人,以及免疫系统受损的人,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的人等。
特定职业人群
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监狱工作人员等,由于长期接触结核病患者,也属于易感人群。
生长条件
需氧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C,最适pH值为 6.5~6.8。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考点总结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考点总结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考点总结一、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

目前已知在我国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有人型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G+,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在培养基中可呈球状或丝状,陈旧培养物或干酪化的淋巴结中可见到分枝状。

抗酸菌。

既往在组织中曾发现革兰阳性的非抗酸颗粒,接种动物可产生典型的结核病变,后被称为Much颗粒。

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死亡,在5%~10%C02环境中可刺激其生长。

需适当的湿度。

本菌生长缓慢,最快的分裂速度为18h一代。

◆固体培养基:2~6周才能长出菌落,呈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色,表面呈皱纹状,形似菜花。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快,多为表面生长,形成菌膜,且干燥易碎而沉于管底。

有毒力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呈索状生长,无毒株则无此现象。

◆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3.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能产生过氧化氢酶,耐热触酶试验、聚山梨酯-80水解试验和耐热磷酸酶试验均为阴性,脲酶试验和中性红试验均为阳性。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烟酸试验、硝酸盐还原和烟酰胺酶试验均为阳性;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均阴性。

4.抵抗力:对酒精敏感。

5.变异性: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

毒力变异:卡介苗(BCG)——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于含有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传种230代,获得减毒菌株,再接种动物,不能致病而使其获得免疫力。

用于预防结核病。

(二)临床意义1.致病性◆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也无荚膜和侵袭性酶。

◆主要致病物质:脂质。

索状因子(破坏细胞,引起肉芽肿)、磷脂(形成结核结节)、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蜡质D(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的肺结核最多见。

◆肺外感染可发生在脑、肾、肠及腹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1882年RObeu Koch所发现,列人分枝杆菌属,是家畜、野生动物、禽类及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

1、形态与染色特性
在动物病灶内的结核杆菌菌体正直或微弯曲,长1.5~4.0um,宽0.2~0.5um。

有时菌体末端具有不同的分枝,有的两端钝圆,无鞭毛,无荚膜和无芽孢,没有运动性。

单在,成双,间或成丛排列。

在人工培养基上,由于菌型、菌株和环境条件不同,可出现多种形态,如近似球形、棒状或丝状。

在电镜下观察本菌具有复杂结构:由微荚膜、细胞外壳的三层结构、胞浆膜、胞浆、间体、核糖体及中间核质构成。

本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而不易着色,一般苯胺染料难以着色。

若用加热或媒染剂处理使之染色后,可以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

齐-尼二氏对结核杆菌的抗酸染色法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进行的,因为结核杆菌中含有脂类,染料一旦进入细胞内部很难脱出。

用上述方法染色,结核杆菌被染成红色,而其他非杭酸性菌和细胞杂质均呈蓝色。

2、培养特性
本菌为严格需氧菌;最适生PH6.5~6.8,最适生长温度为37~37.5℃。

营养要求较高,培养常用罗氏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天门冬素、马铃薯、无机盐及抵制杂菌生长的孔雀绿等物质。

本菌生长速度很慢,尢其是初代分离。

繁殖一代需18~24小时,分离培养需经2~4周才可见米黄色菜花状菌落生长。

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培养需4~6周
结核杆菌对营养要求极高,必须在含有血清、鸡蛋、甘油、马铃薯及某些无机盐的特殊培养基上才能良好地生长。

初代分离培养,更是如此。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灰黄白色,干燥颗粒状,显著隆起,表面粗糙皱缩、菜花状的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内,于液面形成粗纹皱膜,培养基保持透明。

若加入吐温80于培养基中.可使结核杆菌呈分散均匀生长。

3、生化特性
结核杆菌不发酵糖类,能产生过氧化氢酶。

对人致病的结核分枝杆菌现一般认为有人型、牛型、非洲型。

人型与牛型菌形态相似,对豚鼠皆有较强致病力,但人型菌对家兔致病力远较牛型菌为弱。

人型结核杆菌能合成烟酸,还原硝酸盐,耐受噻吩—2—羧酸酰肼,牛型结核杆菌都不具备上述特性。

人型和牛型的毒株,中性红试验均阳性,无毒株,则中性红阴性且失去索状生长现象。

牛型结核菌可经饮用未消毒的带菌牛乳引起肠道结核感染。

显微镜下均为抗酸杆菌,细长稍弯,有时见人字型、Y型分枝,培养生长经生化试验可以鉴别菌型。

4、抵抗力
该菌对酸、碱、自然环境和干燥抵抗力强,在干燥痰内可存活6~8个月。

但对湿热、酒精和紫外线敏感,抵抗力弱,如75%酒精作用数分钟、液体中加热62~63℃,15min、直接日光照射数小时均可被杀死。

对抗结核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本菌因含有大量的脂类,抵抗力较强,对于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大。

它在干燥状态可存活2~3个月,在腐败物和水中存活5个月,在土壤中存活7个月到1年,低温菌体不死,而且在零下190℃时还保持活力。

在乳中加热到85℃,经过30min,煮沸经过3~5min死亡。

室温下在乳中能存活9~10d,奶油中为—周,干酪中为4个月。

在消毒药品(5%石炭酸.2%来苏水)作用下,结核杆菌一般经过2~14h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