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 1 页共13 页

第六节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生物因子

(一)一般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于1882年由德国微生物学家Koch发现并证实为结核病的病原菌。1886年,Lehman和Neuman正式将其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菌。

1.形态与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大小约(1~4)μm×(0.3~0.6)um ,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有时呈V、Y、人字型排列,无鞭毛和芽孢。多数学者认为结核分枝杆菌无荚膜。结核分枝杆菌常用萋-尼氏(Ziehl- Neelsen)抗酸性染色法染色,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现红色,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结核分枝杆菌除正常典型杆状形态外,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球状,短棒状,长丝形等;或受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异常变化;另外,还有可通过在内在电镜下观察细菌滤膜的滤过型、细胞壁缺损或丧失的细胞壁缺陷L型,以及存在于结核病灶、浆液性渗出液等样品可看到的革兰染色阳性颗粒的球状微粒型。

2.生长特性和培养

结核分枝杆菌为缓慢生长细菌,较普通细菌生长十分缓慢,在动物体内繁殖代时约为15h,在家兔角膜中约需要20~22h,在巨噬细胞内月需要15~20h。体外生长时营养要求高,可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素或动物血清等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适PH6.4~7.0,在35~40℃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常用的培养基有罗氏培养基、小川培养基、油酸血清(白蛋白)琼脂培养基和苏通液体培养基等,在良好的培养条件下,生长代时约18~24h,培养2~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而在液体苏通培养基内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

3.生化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胺、N-甲萘基乙烯二铵盐酸盐形成红色偶氮化合物。牛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性分枝杆菌不能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因此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的鉴别。结核分枝杆菌缺乏烟酸酶,故不能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烟酸,在培养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时的烟酸聚集量较牛分枝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高。烟酸砒啶环的氮与联苯胺及溴化氰作用后,呈现桃红色或红色沉淀反应。通过烟酸试验可以将结核分枝杆菌同其他分枝杆菌区分。

4.免疫学特性

抗结核免疫反应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起着根本作用,免疫系统能有效地抵抗大多数感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大多数人(约90%)在其一生中并不能发展成患有结核病。然而,当与免疫系统疾病同时存在时,如合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展为结核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当结核分枝杆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 2 页共13 页

菌侵入人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未活化的巨噬细胞的抗菌活性弱,不能防止所吞噬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但可递呈抗原,使周围T淋巴细胞致敏。致敏淋巴细胞可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如IL-2、IL-6、INF-γ。这些因子与TNF-α的共同作用可杀死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又称有菌免疫,即只有当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存在体内时才有免疫力。一旦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全部消失,则免疫也随之不存在。

5.遗传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序列有4400多万bp,包含了4000多个基因,有很高的鸟嘌呤(G)和胞嘧啶(C)含量。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分枝,主要有北京家族、东非-印度分枝、中亚或德里家族、哈勒姆家族、拉丁美洲和地中海家族等,其中北京家族有高毒力和高致病性。

6.耐药性

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性的机制主要是靶编码基因的突变所致。结核分枝杆菌的自然耐药突变率为10-10~10-5之间。当结核分枝杆菌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后,其对耐药的敏感性表型发生改变,这样的突变是随机、自发的,并和是否与药物接触无关。在一个菌群中,耐药个体的出现是以一定频率产生的,并随着药物对敏感菌体杀灭的选择作用,耐药菌体的比例逐渐增加,直至成为耐药菌优势菌群。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分为原发耐药、初始耐药和继发耐药,但结核分枝杆菌会出现交叉耐药的情况,即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后,同时又对另一个药物也产生敏感性的改变。

(二)来源

结核杆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许有了人类之后,不久就有了它的存在。1965年,法国学者Sylvius根据解剖了死于所谓“消耗病”或“痨病”人的尸体,发现肺脏及其他器官有颗粒状的病变,根据其形态特征称之为“结核”。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女尸身上发现左上肺门均有结核病灶。因而,结核的名称就此被应用至今。

(三)传染性

因结核病病变进展的患者痰中带有大量的结核杆菌,故这类患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痰中的结核杆菌越多,传播的危险性就越大。病人出现痰涂片阳性,若1mL痰液中含菌量为1000~10000,则其痰涂片阳性率为40%~50%。病人排菌量越大,其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也就越高。结核杆菌菌株之间毒力有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病人排出结核杆菌不仅在数量上不同,其毒力也不同,因而其传染性亦不同。感染的结核杆菌活力越强,数量越大,传染性也越强。

感染药物敏感菌的结核病患者在未治疗时的相对传染性为100%。通常,结核病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结核杆菌对人的感染能力减弱,相对传染性降为25%;感染耐药菌的病人未治疗时相对传染性为100%,在治疗时则降为27.3%。

(四)传播途径

结核分枝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 3 页共13 页

未经治疗者)的痰。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而受感染。直径小于10um的痰滴可进入肺泡腔,或因其重量轻而漂浮于空气中较长时间,在室内通风不良环境中的带菌飞沫,亦可被吸入引起感染。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少量、毒力弱的结核分枝杆菌多能被人体免疫防御机制所杀灭。仅当受大量毒力强的结核菌侵袭而机体免疫力不足时,感染后可能发病。其他感染途径,如经皮肤、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等均少见。

(五)易感性

1.宿主范围结核分枝杆菌的宿主包括人、牛、犬、猪、猴、羊等。人、畜、禽类被结核杆菌感染后,在感染个体的机体多种组织内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灶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

2.易感人群结核病主要是人群之间传播的传染病,发生结核杆菌传播主要取决于传染源排菌情况。在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人群中只有4%~5%的人发生结核病,其余90%以上的人并不发病。

3.易感者的自身因素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引起易感者机体的复杂反应。易感者的身体和心理等状况均可影响机体的反应过程和结果。机体的自然免疫力强、接种过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érin,BCG)或受过感染后获得了免疫力,则能将入侵的结核杆菌杀死或严密包围,制止其扩散,使病灶愈合。

(六)潜伏期

潜伏期尚不明确,可能为数天、数月、数年。

(七)剂量—效应关系

传染源排出的飞沫受压力和黏度的影响而大小不一。飞沫核直径为1~10um者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长。进入人体末梢气管内越多,越容易传播。豚鼠通过气溶胶途径接触1~5个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就可造成肺部感染并导致死亡。小鼠对结核分枝杆菌少见天然感染,静脉注射标准毒株H37Rv250~1000万个菌量,可于半月左右发病死亡。而杂种小鼠则需要更大的剂量。不同小鼠株系也有耐受和敏感性程度上的差异。

(八)致病性

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体成分和代谢物质的毒性,以及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伤有关。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肺结核为多见。因肠道中有大量正常菌群寄居,结核分枝杆菌必须通过竞争才能生存并和易感细胞黏附。肺泡中无正常菌群,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飞沫微滴或含菌尘埃的方式被吸入,故肺结核较为多见。

1.肺部感染由于感染菌的毒力、数量、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肺结核可以有以下两类表

现。

(1)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肺泡中有大量巨噬细胞,少数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肺泡即被巨噬细胞吞噬。该菌有大量脂质,可抵抗溶菌酶而继续繁殖,使巨噬细胞遭受破坏,释放出的大量菌在肺泡内引起炎症,称为原发灶。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 4 页共13 页

(2)原发后感染:病灶亦以肺部为多见。病菌可以是外来的(外源性感染)或原来潜伏在病灶内(内源性感染)。由于机体已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因此,原发后感染的特点是病灶多局限。一般不累及邻近的淋巴结,被纤维素包围的干酪样坏死灶可钙化而痊愈。若干酪样结节破溃,排入邻近支气管,则可形成空洞并释放大量结核分枝杆菌至痰中。

2.肺外感染部分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肾结核,痰菌被咽入消化道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结核分枝杆菌缺乏明确的外毒素、侵袭性酶和内毒素。其毒力与素状因子、硫脂、脂阿拉伯甘露聚糖、磷脂、某些分泌性蛋白等有关。但在整体水平和细胞水平仍未得到可满意的解释病原性毒力因子。其致病性可能与在宿主体内顽强增殖和引起机体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有关。

结核感染和发病时间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感染后数月至数十年发病,甚至可终身无病。欧美在20世纪报道一代感染者中约有5%~10%发病。日本在20世纪30~40年代统计表明年内发病率为30%,近年报告降低为10%。我国无确切统计数字可依据。在发病者中近半数在感染后半年至两年内于机体抵抗力低时发病。90%的结核菌感染者可保持终生不发病。(九)变异性

结核分枝杆菌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卡介苗(BCG)就是Calmette和Guerin 2人(1908年)将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变异随着化疗药物的应用而产生,耐药利福平药物结核分枝杆菌多联系ropB基因突变,而异烟肼、吡嗪酰胺多联系katG和inhA、pncA基因的突变。一株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发生多到对十几种药物的耐药,印度等国家就陆续报道了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TDR-TB)。

(十)稳定性

1.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对温度的敏感性在自然条件下结核分枝杆菌在室内阴暗潮湿处能存活半年;在干燥的痰中于阴暗处可存活6~8个月;在随尘土飞扬的空气中可保持传染性8~10d;在污染的图书上可存活3个月;3℃条件下存活1年,—6~8℃环境下可存活4~5年。另有资料表明,室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微滴核约60%~71%,可存活3h,48%~56%中存活6h,28%~32%中存活9h以上。

2.化学灭活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接触70%~75%乙醇5~30min可被杀死,因此可用于皮肤消毒。但由于乙醇能凝固蛋白,使痰表面形成一层把菌体包裹起来的膜,短时间内不能杀死细菌,通常乙醇不用于痰标本的消毒,1%甲醛处理结核分枝杆菌5min,可使细菌死亡。5%甲醛和痰液等量混合,处理12h以上才能达到杀菌作用。在房间密闭性好、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使用8~10g/m3甲醛熏蒸12h以上,可有效杀灭空气中和光滑表面物品上的结核分枝杆菌。对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室内空气,可用甲醛气体熏蒸的方法进行终末消毒。

3.物理灭活干热180℃可达到杀菌目的,杀死痰中的结核菌则需3h以上。结核分枝杆菌对湿热敏感,65℃ 30min或95℃ 1min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纯培养物;100℃煮沸5min可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 5 页共13 页

杀死痰中结核分枝杆菌。65℃巴氏消毒法可用于牛奶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灭活。用600W微波灭菌器照射4min,可将玻璃表面污染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完全杀灭。121℃压力蒸汽30min,132℃预真空压力蒸汽3min均可杀灭动物脏器、痰或培养基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对日光敏感,日光照射2h以上可杀死结核分枝杆菌,紫外线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杀灭作用,用辐射强度在100uw/cm2以上的30w紫外线灯,在相对湿度50%~70%的条件下,照射40min以上,对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可达99.9%以上。

(十一)预防和治疗

1.免疫结核病是结核杆菌所致的慢性传染病,具有抗感染免疫的特征,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抗结核的天然抵抗力,由体表和体内防御系统租成,是非特异性免疫,如体表屏障、呼吸道的纤毛上皮、肺泡巨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受结核杆菌免疫原刺激后产生的针对该病原体的抵抗力,是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起决定性作用,体液免疫无重要影响。目前使用的卡介苗接种可以获得部分免疫性保护,对预防和减少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等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青少年和成人的保护效果差异较大,不同的人群和不同地区的保护力在0%~80%不等,尤其是对HIV感染者,无法接种卡介苗以提供保护。

2.预防药物预防的目的,主要是对那些已经感染结核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进行预防性服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因为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感染结核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对已感染结核菌但没有发生结核病的人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杀死体内感染的结核菌,减少菌量,防止产生或减少已感染结核菌者发生结核病的机会。常用药物预防方法有:①利福喷叮加异烟肼,每周服药2次,3个月;②单服异烟肼每日1次,6个月。在进行“预防性治疗”时,必须有专业医生指导,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存在,服药要进行管理,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进行。

3.诊断结核病的诊断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

(1)临床诊断

肺结核病的诊断参照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肺外结核的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判断。

(2)实验室诊断

①细菌学检测细菌学检测包括涂片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标本的选择根据感染部位,可取痰、支气管灌洗液、尿、粪、脑脊液或胸、腹水。其他肺外感染可取血或相应部位分泌液或组织细胞。

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指对获取标本进行染色后显微镜检查,通过形体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诊断结核病。该检查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从痰中查出结核菌,就能确诊患了结核病,但敏感性低(0~50%)。

分离培养是指对获取的标本经碱性处理后接种于培养基上,观察生长情况,诊断结核病。分离培养的结果可信度高,一般2~3周内肉眼可见菌落,但个别菌需6~8周,检测时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 6 页共13 页

间长使得应用受到限制。

药敏试验是指对分离后的结核分枝杆菌在耐药培养基进行培养,以获得结核分支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情况。药敏试验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主要方法,但传统药敏试验需要4周,影响了耐药结核病的及时诊断。

②免疫学检测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该方法可以用于结核病筛查,但不能区分自然感染和人工接种感染。细胞免疫介导的结核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T-cell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TIGRA又称IFMGRA或GRA)是近年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或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定量检出受检者全血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的IFN-γ检出释放反应,用于结核菌潜伏感染的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是检测体液中的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抗体,可以使用ELISA、胶体金等方法,但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高,仅可作为结核病辅助诊工具。

③分子检测通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或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的基因片段从而推断结核病,有荧光定量PCR、恒温扩增等方法。该类方法检测周期短,能及时提供检测结果,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应用评价。

3.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是能侵袭机体任何组织、器官引起进行性疾病的致病菌。人型结核

分枝杆菌是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作用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顽强增殖引起炎症反应,以及诱导机体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性损伤有关。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机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常见。临床上肺结核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原发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和空洞性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对链球菌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敏感。对于非耐药结核病有WHO推荐的DOTS 发现治疗和管理策略。按照标准的DOT规定,及时就诊、及时确诊、规范治疗和管理,均能治愈。耐药结核病的诊断复杂,治疗困难,往往疗程很长,耐多药病人一般需要18~24个月,而且医药费用是治疗一般病人的100倍左右。因此,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均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耐药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与普通结核病无明显差别,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轻重不等,与患者的年龄、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状态、并存疾病,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菌量及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等均有关系。临床可表现发热、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可有咯血,病变广泛时可有呼吸困难等。肺外耐药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据不同发病部位而不同。耐药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需到市级以上的专业或定点结核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通过标准化治疗方案、个体治疗方案和经验治疗方案的结合,以及特殊治疗措施的实施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事故分析

1.实验室本身事故 BSL-2及BSL-3实验室中尚未发生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事故。

2.有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迄今为止未见有关证实是由于在实验室操作结核杆菌而感染人的报道。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7 页共13 页

二、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一)实验活动

1.实验活动的分险评估所有实验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化操作程序及质量保证手册》。

2.实验操作过程

(1)菌株的传代

①操作过程

1)在磨菌管上标记好样品编号,于生物安全柜中是用无菌吸管吸取无菌生理盐水后。加几滴到磨菌管中。

2)打开菌株培养管,用灭菌的接种环轻轻刮取菌落,置于磨菌管中。

3)使用磨菌棒将菌落制成均匀的菌液。

4)静置10min后,用吸管接种约0.1ml至中改良罗氏培养基斜面上。

5)传代后的培养基放置36℃培养,每周1次观察菌落生长情况,于肉眼可见菌落出现后2~3周进行药敏试验。

②风险因素(见表8-20)。

表8-20 菌株的传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序号实验

操作可能风

风险发

生概率

风险控制措施残留风

1 开盖启开液

体溅出

较低整个活动中动作轻柔,勿剧烈操作,以防止液体溅出低风险

2 刮取

菌落菌落溅

中整个活动中动作轻柔,勿剧烈操作,以防止菌落溅出低风险

3 磨菌磨菌管

破碎

较低整个活动中动作轻柔,以防止磨菌管破裂低分险

4 接种产生气

溶胶

较低吸管动作轻柔低分险

(3)菌悬液制备

①操作过程

1)在磨菌管上标记好样品编号,于生物安全柜中使用无菌吸管吸取含10%吐温—80无菌生理盐水后,加几滴到磨菌管中。

2)用一次性接种棒(环)刮取2~3周德新鲜菌落,置于磨菌管中。

3)注意尽可能刮取斜面各个部位的菌落,避免挑取1、2个单独菌落进行试验,刮取菌的量以半环或一环(5~10mg)为宜。

4)使用磨菌棒将菌落制成均匀度菌液。

5)逐渐滴加灭菌生理盐水,直至菌液浊度与麦氏1号标准比浊管一致,即得到1mg/mL的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8 页共13 页菌液。

②风险因素(见表8-21)。

表8-21 菌悬液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序号实验操

作可能风

风险发

生概率

风险控制措施残留风险

1 开盖启开液

体溅出

较低动作轻柔,勿剧烈操作,以防止液体溅出低风险

2 刮取菌

落菌落溅

中动作轻柔,勿剧烈操作,以防止菌落溅出低风险

3 磨菌磨菌管

破碎

较低动作轻柔,防止磨菌管破裂低分险

(4)菌液稀释和接种

①操作过程

1)菌液稀释:在无菌、带有螺旋盖的试管中以无菌吸管加入2ml灭菌生理盐水备用,每株待测菌准备2管;菌液静置,待颗粒或菌块沉淀;用22 SWG标准接种环取2满环1mg/mL

的菌液,平移至2ml 灭菌生理盐水中,即稀释10-2mg/mL菌液;用同样方法再进行100

倍稀释,即成10-4mg/mL菌液。

2)接种:

用22 SWG 标准接种环分别取1满环(即0.01mL)10-2mg/mL和10-4mg/mL的菌液,用划

线法均匀接种至作为对照的中性改良罗氏培养基及含药培养基表面,应注意使菌液尽可

能均匀分散于培养基斜面;最终接种菌量为10-4mg和10-6mg。

②风险因素(见表8-22)。

表8-22 菌悬液稀释和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序号实验

操作

可能风险风险发生

概率

风险控制措施残留风险

1 稀释吸管吹动产

生气溶胶中吸管操作轻柔,勿剧烈操作,以防止气溶胶

的产生

低风险

2 接种液体溅出较高接种环移动的活动中动作平稳,勿剧烈操作,

以防止液体溅出

低风险

(4)培养

①操作过程

1)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内,直立放置(36±1)℃培养。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9 页共13 页

2)培养4周后报告结果。

②风险因素(见表8-23)。

表8-23 菌悬液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序号实验操作可能风险风险发生

概率

风险控制措施残留风险

1 移送培养管培养管滑落

破碎低移送培养管时动作

谨慎

低风险

(二)设施设备

设备的风险评估按计划进行,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检查实验室压力是否正常,以确保压力处于正常状态。实验室安排专业公司定期维护保养,建立日常维护计划,每年进行年检;对于生物安全柜和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年有专人维护、检测;每年举办两次周期性培训,确保人员掌握生物安全柜、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规程,以及出现意外事故的应急培训。本实验活动仪器设备相关风险识别与控制见表8-24。

表8-24 XXXBSL-3 实验室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操作仪器设备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仪器名称可能风险发生可能

后果描述控制措施

生物安全柜气流异常、

生物安全柜

出现正压

不大可能对实验人员

及实验室的

高度危险

操作培训,设备定期维护。使用时,观察窗不要抬得过高;

柜内尽量少放仪器和物品,不要阻塞后面气口处的空气流

通;禁止在柜内使用酒精灯;在柜内的所有工作都要在工

作台中央或后部进行,并且通过观察窗能看见柜内的操作;

尽量减少操作者后面的人员走动,操作者不要频繁移动及

挥动手臂以免破坏定向气流,前面的空气栅格不要被吸管

或其他材料挡住;生物安全柜的风扇在工作开始前及操作

结束后至少要再运行5min。实验开始前开启安全柜排风,

待压力稳定后再进行实验

培养箱二氧化碳泄

漏;电源短

路;培养物

产生气溶胶可能性低人员接触污

1.每次使用二氧化碳培养箱时,注意观察二氧化碳气表,

以及培养箱显示是否正常,确保电源连接正常,电源线

周围无液体存在

2.定期更换二氧化碳培养箱的空气滤膜

3.严格规范操作,定期检查

离心机离心管发生

破裂气溶胶

释放可能性低人员接触污

配备离心机有安全套筒,可转移到生物安全柜内处理

振荡器产生气溶可能性低人员样品接必须使用塑料的器皿,因为玻璃可能会破裂释放出感染性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10 页共13 页

胶、泄露和容器破裂触污染物质,而且可能伤及操作者。在操作结束后,容器应在生物安全柜里才能重新启动

冰箱保存管泄露可能性极

低人员样品接

触污染

操作培训,做好个人防护

高压灭菌器人员接触高

温部位,发

生烫伤

可能性中

人员发生烫

操作培训,做好个人防护

接种环灭菌器接种环灭菌

器温度过

低,不能灭

高度接种环灭菌

不彻底

定期检修

(三)人员

1.健康监护和健康状况评估BSL-3实验室人员每年开展健康体检,实验操作前预留本底血清。BSL-3实验室人员健康状况良好。

2.人员资质和培训我中心具有开展此项实验活动的技术和人员条件,技术上我中心结核病实验室已经开展了多年的常规结核病检测工作,曾参与两次WHO组织的全球结核病耐药性监测项目。工作人员多年从事结核病实验室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所有进入BSL-3实验室人员都需经过考察,在近期内均接受过微生物操作技术与实验室安全的系统培训,并经考核确认适合现岗位工作,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实验室根据我中心当前及将来业务开展需要,组织制订人员培训计划。在常规微生物操作技术培训的基础上,还需进行消防和预备状态、化学品安全、生物危险和传染预防、救治、紧急医学处理措施的培训。并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评估每个工作人员对提供的信息的理解力。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其实验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进入BSL-3实验室须得到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应详细登记出入时间,并保证两名以上的人员同时进入。实验人员素质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见表8-25.

表8-25 XXXBSL-3实验室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操作人员风险识别与控制明细表

潜在风险因素发生可能性后果严

重性

控制措施

实验人员技术水平技术培训不足或

操作不熟练导致

误操作

中实验人员需接受相关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定期进行相

关培训及演练

人员健康水平实验人员身体状

况不佳或患有基

础疾病

严重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参加体检,预留本底血清标本;实验人员进入

BSL-3实验室前需测量体温,体温高于37℃者不能进入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11 页共13 页

未经授权人员未经授权人员进

入BSL-3实验室

中进入BSL-3实验室须得到相关部门和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应详细

登记出入时间,并保证两名以上的人员同时进入

(四)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

实验室意外事件包括感染性物质的破碎及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溢出。感染性物质溅入眼睛,皮肤刺伤、误接触污染物(如标识不清、消毒不彻底等原因)、皮肤刺伤是发生概率比较高的感染原因。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利器、实验时穿戴好N95口罩、眼罩及防护服,带高质量双层手套,有接触污染物时应立即消毒并更换新的外层手套。同时,对工作台面及发生溅洒的表面及时进行可靠的消毒灭菌。

(五)其他风险控制

其他风险控制包括对化学、物理、辐射、电器、水灾、火灾、自然灾害等的风险进行评估。

1.工作人员实验活动的非生物风险(化学、物理、辐射、电气)

(1)电气设备安全风险。下列情况存在安全风险。

①电气设备的设计及制造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的要求。

②需要备用电源的设备未连接备用电源。

③新的、改装过的或修理过的电气设备在未经专业人员(如有资质的电工或生物医学工程师)完成电气安全测试和设备符合安全使用要求之前使用。

④电气设备使用人员未接受正确操作培训,操作方式不正确,降低电气安全性。

⑤电气设备使用人员未定期检查设备的可能引起电气故障的破损。

⑥非专业人员从事电气设备和电路工作。

⑦未经授权开展需要授权的工作。

⑧未采取措施对设备去污染以减少维护人员受化学或生物性污染的风险。

⑨对所有电器设备未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包括接地系统。

⑩在实验室电路中未配置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断路器不能保护人,只是用来保护线路不发生电流超负荷从而避免火灾。漏电保护器用于保护人员而避免触电。

?实验室的所有电器未接地,未采用三相插头。

?实验室的所有电器设备和线路不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和规范。

(2)化学风险。下列情况存在安全风险

①可能通过下列方式暴露于危险性化学品:吸入,接触,食入,针刺,通过破损皮肤。

②化学品的毒性作用在操作某些化学品或吸入它们的蒸汽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除了众所周知的毒性物质以外,已知许多化学品都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可能对于呼吸系统、血液、肺、肝脏、肾脏和胃肠道系统,以及其他器官和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损害,而有些化学品具有致癌性或致畸性。

③有些可溶性蒸汽在吸入后是有毒性作用的。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许多严重影响外,发生暴露时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能被立即识别的对人体健康的损伤,其中可能包括协调性差、嗜睡及类似的症状,并使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12 页共13 页

④长期反复接触许多液态有机溶剂可能造成皮肤损害,这可能是由于有机溶剂的去脂效果,另外还可能出现过敏和腐蚀症状。

⑤实验室未按要求保存满足日常使用量的化学品。大量的化学品未储存在专门指定的房间或建筑物内。

⑥相容化学品未分类存放。

⑦爆炸性化学品如叠氮化物,通常用作溶液中的抗菌剂,由于轻微碰撞就可能造成叠氮化铜的猛烈爆炸。因此,叠氮化物不应该与铜或铅(如污水管以及管道设施)接触。乙醚老化和干燥形成结晶后极不稳定,可能会爆炸。高氯酸如果在木制品、砖砌或纤维性物质上干燥时,一旦碰撞,会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苦味酸和苦味酸盐在加热和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⑧化学品可能溢出造成人员伤害,未能及时获得化学品溢出处理的示意图和工具盒。

(3)辐射风险。本实验室不涉及此类风险。

(4)物理风险。本实验不涉及此类风险。

2.防护屏障的风险(正常运行、错误使用、功能失常、清洁、维护和关停期间)

(1)生物安全柜。如果没有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维护,可能使生物安全柜的气溶胶防护效果明显降低或消失,失去安全防护效果。如果设备因长时间使用不能及时更换HEPA,则使用期内的功能失常,如工作窗口气流速度降低或流向紊乱。如果未彻底消毒处理,对于清洁、维护人员将会产生污染。设备长期关停,将会是部分电器元件老化从而失去正常功能。设备的锐角可能会划破防护手套或防护服装,或绊倒人员。

(2)高压灭菌器。如果没有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维护,可能使高压灭菌器效果明显降低或失效,失去去污染与无害化的目的。如果设备因长时间使用不能定期监测灭菌效果,将可能导致污染物扩散环境或感染处理人员。设备长期关停期间,如果内部不能及时排干水分,将会使内部器件老化从而失去正常功能。

高压灭菌器内框篓、内腔的锐角可能会划破防护手套或防护服装。

(3)负压罩。负压罩不稳固,容易导致物品滑脱,导致意外污染的发生。杠架上的锐角可能会划破防护手套或防护服装。

(4)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因个人面型而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防护口罩,不适合的防护口罩将会导致防护效果失效或降低,所以应进行个人适合性测试。同时,BSL-3实验室内所使用的口罩防护效率不应该低于95%,即选用至少N95或FFP2以上的口罩,而不能使用常规无纱布制的单层口罩。

(5)实验室防护设施。设施压差与定向流是防止污染的气溶胶污染扩散的主要二级防护屏障,所以设施应保持总压差为—40Pa,并且保持压差均匀。单级压差低于—10Pa 时,则不能保证发挥有效的防护效果。

3.供应品或服务质量的风险

(1)样本容器材质。玻璃容器会导致破碎后的污染物扩散。同时,锐器会导致人员意外的割伤;密封不严的容器容易导致污染流失环境、人员等目标,导致污染或感染事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13 页共13 页故的发生。

(2)运输包装材料。非UN2814或UN3373包装不能安全有效地防止机械破损,将可能产生污染扩散。

(3)消毒灭菌剂。消毒剂产品无生产许可证、过期或配制方法不正确、种类选择不合理,将会导致消毒效果降低、生物灭活能力降低或对物品腐蚀性增加,对皮肤造成刺激等问题产生。

(4)医疗急救用品。用品种类不适合、不会正确使用、未及时清理维护有期限物品或药剂,导致急用时无法发挥作用。

(5)废弃物包装。非规范包装容易导致将污染物与生活垃圾混放。导致增加生活垃圾污染风险。同时可能的锐器会无明确的提示而使未接受专业培训的人员发生意外伤害。

三、综合评估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在外界环境相当稳定,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宿主范围较广,感染性很强,微量的感染就可使敏感机体感染,但发病率较低。实验室内感染主要以呼吸道传染为主,但也存在非呼吸道感染,应注意实验活动造成创伤从而导致经血感染。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造成的危害大于非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虽然卡介苗预防效果尚未肯定,依然建议PPD阴性者进行接种,待阳转后,方可参加相关的实验活动。结核分枝杆菌为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除必须在其他实验室进行检测的标本、菌种,在其包装容器外表经消毒处理后方可送出,一般不允许实验室间随意传递结核分枝杆菌标本、菌株。推荐标本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应符合BSL-2要求;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包括鉴定)实验活动应由我中心审查批准的实验室人员在BSL-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条件下进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风险评估报告

灌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6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由医院生 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 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 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 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 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 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由于三区划分不是太明显,实验室进出人员存在污染和感 染的风险。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 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 2 防控措施: 2.1本科室工作人员 2.1.1 进入实验室的本科工作人员,在缓冲间内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冒、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后方能进行实验室工作。 2.1.2 任何原因需要离开实验室,必须洗手(七步法)脱去个人防护 用品,在此洗手方能离开实验室。 2.2 其他医务人员

病例分析——肺结核

` 第三章病例分析——结核病一、概述 1.概念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多个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 痰中带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排菌是结核传播的主要来源,主要为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经飞沫传播。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引起发病。 其病理变化为渗出型、增生型、干酪样坏死三种类型。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交错存在,很少单一病变独立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 2.结核病分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多见于儿童,典型病变包括肺部原发灶,引流淋巴管和肺门淋巴结的结核性炎症,三者联合称为原发综合征。多数原发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不治自愈,很少排菌。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儿童多来源于原发性肺结核;成人多由原发感染灶中的结核菌破溃进入血行引起。本型肺结核发生于免疫力极度低下者。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为成人与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类型。好发于两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尖段,病灶趋于局限,易于有干酪坏死和空洞形成,排菌较多。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常见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草绿色,淋巴细胞为主,ADA明显升高。 V型:其他肺外结核 二、诊断要点 1.全身症状:发热,多数为长期低热,,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调、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 2.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3.体征: 病灶以渗出型病变为主的肺实变且围较广或干酪性肺炎时,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 继发型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故听诊于肩胛间区闻及细湿啰音,有极大提示诊断价值。 空洞性病变位置浅表而引流支气管通畅时有支气管呼吸音或伴湿啰音;巨大空洞可出现带金属调的空瓮音。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的体征有患侧胸廓塌陷、气管和纵隔间向患侧移位、叩诊音浊、听诊呼吸音降低或闻及湿啰音,以及肺气肿征象。 支气管结核有局限性哮鸣音,特别是于呼气或咳嗽末。 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病原学检查 ①痰涂片抗酸染色直接镜检有助于诊断 ②痰培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③结核菌抗原和抗体检测 2)影像学检查 ① X线胸片 文档Word ` 原发性肺结核典型特征有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或纵隔肿大的淋巴结组成哑铃状病灶。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最新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基本情况: 忻府区北关小学校现有在校生2400余人,教学班42个,在职教师120人。所有班级均不开展补课,正常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小学校早上至8:00为到校时间,下午5:00为放学时间。学校现有专职保安3人,夜间门卫1人,兼职安保人员5名。 综合上述评估,忻府区北关小学校安全风险等级:为低。 二、威胁评估: 1、涉恐活动。忻府区北关小学校,未发生过恐怖袭击和人为破坏事件。威胁等级:低。 2、政治性和附非政治性不安定因素。经排查,忻府区北关小学未发现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也未发现有恶意破坏活动。威胁等级:低。 3、治安问题:忻府区北关小学校与周边地区建立有良好的关系,我校在校门口设立禁止机动车停放护栏,有交巡警在上学和放学时间巡逻,确保校园师生的安全。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较好。威胁等级:低。 4、假期安全问题:忻府区北关小学校平时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尤其是对用电、防火防震及游泳方面的安全意识教育;同时在

假期期间通过家校平台对学生家长进行安全提示,以保障学生在假期当中的人身安全。威胁等级:低。 综合上述评估,忻府区北关小学样安全风险等级:低。 三、脆弱性评估: 忻府区北关小学位于新建路前进街,为我市主要街道,人流量、车流量比较集中。学校均只有一个出入口,校门处设有保安室和门卫室,部分学校内设有安装图像监控系统,安装有入侵报警系统。 忻府区北关学校都已制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有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 忻府区北关小学校 2017.9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忻府区北关小学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概述 依据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 2004),本实验室为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实验活动为向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所需数据的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不从事大量增殖培养实验。 二、拟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 本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均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详见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 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 除此之外,其中常见检测的具有乙类传染的有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

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实验室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另外,具有甲类传染的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炭疽芽胞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氏菌、粗球孢子菌等可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本实验室只检测这类病原微生物中的“霍乱弧菌”危害相对较小的病原微生物,对于“鼠疫杆菌”及其他细菌等,本实验室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但为防止病人所送样本可能具有此类微生物,也作了相关防护措施。 本实验室常规不检测那些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等第一类微生物。 三、实验活动的危险性 三.1实验活动 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临床相关的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教学培训、诊断等活动。 三.2实验活动的类型 根据实验室流程,主要涉及的有样本采集运输、接收、处理、实验室检测(培养、鉴定、药敏)操作、锐器使用及生物安全柜等设备 的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实验操作包括标本接种,阅读平板、上机鉴 定药敏试验、补充药敏试验、涂片检查、保留菌株等过程。 三.3实验活动风险识别 1.操作风险 1.1气溶胶产生风险 主要来源于打开标本,打开平板,调菌液、灼烧接种环等实验活动,以及标本平板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倒翻、容器破裂和样本洒溅 等情况 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标本接种过程均在可靠的处于正常运行的生物安全柜操作,操作过程动作应轻柔。尽量避免使用酒精灯灼烧接种 环,采用红外灭菌器。 1.2潜在的意外伤害

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实验常用药品 相对安全品:氯化钠、无水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锌、铬酸钡、树脂腐蚀品:氨水、盐酸、氢氧化钠、 氧化剂:浓硫酸、乙酸 易燃液体:无水乙醇、乙醇( 95% )、石油毒害品:氯甲醚、四氯化碳 2、常用实验仪器 比色管、烧杯等玻璃器皿,分光光度计,水浴恒温振荡器,抽滤装置,鼓风干燥箱,分析天平,通风橱等。 3、实验方法 3.1 硫酸盐浓度测定方法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具体步骤如下: a. 吸取10.0mL水样于25mL比色管中。另取25mL比色管7支,分别加入0, 0.10, 0.20 , 0.40 , 0.60 , 0.80及1.00mL 硫酸盐标准使用液,加纯水至 10mL 。 b. 将铬酸钡悬浊液充分摇匀,迅速而准确地向水样及标准系列管中各加入 5.0 mL ,充分混合,静置 3 min 。 c. 各加1.0mL钙-氨溶液,混匀。各加10mL乙醇,盖塞,猛烈振摇1min d. 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弃去最初的 10 mL 滤液,收集以后的滤液于 10 mL

比色管中,于 420nm 波长,用 3cm 比色皿,用纯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e. 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水样中硫酸盐含量。 3.2 树脂氯甲基化实验方法 将静态实验筛选出来的预处理树脂精密称取 10g ,装入带有搅拌器、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 38 mL CCI4于65 C下溶胀36 h后,将反应装置移入超声波清洗器中。分别将预处理后的 ZnCl2 4.08 g、NaCl 14.00 g 和铁粉 0.21 g 加入到该反应器中,加入氯甲醚 15mL,于50 C温度下,在功率为75 W 超声环境中反应 36 h ,停止反应。将反应器中的树脂转入砂芯漏斗内,以甲醇和蒸馏水依次各冲洗 5 次为一个循环,反复检验和冲洗,直至在洗涤树脂的蒸馏水中加入 AgNO3 无明显的白色沉淀为止,即得到了氯甲基化后的树脂,取 1.0 g样品于120 C烘干至恒重后备用。 3.3 氯甲基化树脂氯含量的测定 精密称取 0.100 g 改性后的树脂, 0.300 g KNO 3和 0.300 g NaOH ,置于镍坩埚中,反复混合至均匀,将镍坩埚置于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使树脂燃烧灰化。待坩埚冷却至室温后放入 700 C马弗炉中灼烧3 h,停止加热。将坩埚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转入 250 mL 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坩埚刚好浸没于蒸馏水中,密封烧杯,浸泡 15 h 后将坩埚取出,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坩埚内外 10 次。将浸泡和冲洗坩埚的蒸馏水合并入 500 mL 容量瓶中,加入 100 mL 0.1 moI/L KNO 3,用 10 moI/L NaOH 和 HNO 3将溶液的 pH 值调节到 2.95 ± 0.02的范围内,之后用蒸馏水定容。测定溶液的电位,利用标 准曲线计算溶液浓度

病例分析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分级:轻度FEV1 ≥80%中度50%≤FEV1<80%重度30%50%极重度30% 老年人+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 桶状胸+过清音=肺气肿 老年患者+咳、痰、喘+桶状胸+过清音+肺功能=COPD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右心衰体征=肺心病 鉴别诊断:1.支气管哮喘2.支气管扩张 进一步检查:1.肺功能检查2.胸部影像学检查3.血气分析4.痰培养 治疗原则:1.控制性氧疗,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CO2潴留(2)抗生素:β内酰胺类等(3)支气管舒张剂:抗胆碱药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4)短期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二)肺炎 青壮年+受凉+高热+湿哆音+铁锈色样痰=大叶性肺炎 婴幼儿+咳、喘+呼吸困难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支气管肺炎 发绀+鼻扇征(+)、三凹征(+ )+两肺可闻及喘鸣音及湿罗音+呼吸快、心率快=左心衰 肝大+双下肢水肿=右心衰 儿童+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头痛及胸骨下疼痛+关节疼(肺外并发症)=支原体肺炎 鉴别诊断:(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2)急性肺脓肿(3)肺癌 进一步检查:(1)X线胸片(2)胸部CT(3)痰培养+药敏试验(4)痰找癌细胞(5)痰找结核杆菌(6)必要时行纤维气管镜检查 治疗原则:1.抗感染使用抗生素2.对症治疗退热、祛痰等 (三)支气管哮喘 青少年+过敏性鼻炎+发作性喘憋+满肺哮鸣音=支气管哮喘 鉴别诊断:1.心源性哮喘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进一步检查:1.动脉血气2.胸部X线检查3.肺功能检查 治疗原则:1.吸氧2.可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3.支气管舒张剂4.急性发作控制后综合防治 (四)肺癌 中老年人+吸烟史+刺激性咳嗽(or痰中带血)+毛刺(边缘不整齐)=肺癌鉴别诊断:1.肺炎2.慢性支气管炎3.肺结核 进一步检查:1.胸部CT 2.纤维支气管镜及活检3.痰脱落细胞检查,或CEA检测4.腹部B超 治疗原则:1.手术切除2.化疗、放疗配合 (五)呼吸衰竭 老年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病史+紫绀+血气=呼吸衰竭 1型呼衰PaO2 < 60 mmHg 2型呼衰PaO2 < 60 mmHg + PaCO2 > 50 mmHg pH < 7 . 35酸中毒 pH > 7 . 35碱中毒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意识障碍=肺性脑病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7885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河南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变异缺陷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一)种类和病毒分型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引起的丙型肝炎曾被称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病毒颗粒呈球形,有包膜,直径约55~65nm。基因组为单正链线状RNA,长度约为9.5kb。基因组由5'端非编码区(5'UTR)、编码区和3'端非编码区(3'UTR)组成。5'端非编码区是HCV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序列,是设计诊断用PCR引用的首选部位。编码区仅含一个长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个大分子的多聚蛋白前体。该前体蛋白在病毒蛋白酶和宿主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切割产生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的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C 和包膜蛋白E1、E2。非结构蛋白包括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对于3'端非编码区的功能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复制有一定关系。 根据HCV NS5区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可将HCV分为6个基因型,11个亚型,即1a、1b、1c、2a、2b、2c、3a、3b、4a、5a、6a。其中,欧美流行株多为1a、1b、2a、2b和3a;中东地区以4a为主;亚洲包括我国以1b、2a和2b亚型较为多见。 (二)来源 1989年,美国学者Choo等应用了分子克隆技术在实验室感染PT-NANB的黑猩猩血浆中首次获得了病毒的cDNA克隆,测定了约70%的HCV基因序列,并利用这些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为抗原,检测到PT-NANB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此后,又获得了来自PT-NANB患者血清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从而确定了PT-NANB的病原体,并将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1991年,国际命名委员会将其归类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 (三)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为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HCV携带者。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有更重要的传染源意义。 (四)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此外,亦可通过非输血隐性途径的微小创伤、性接触、家庭密切接触及母婴接触进行传播。 (五)易感性 人群对HCV普遍易感染,同性恋、静脉注射者及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高危人群。 (六)潜伏期 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通常,潜伏期为2~26周,平均50d;输血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短,约为7~33d,平均19d。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患者的抗―HCV阳性,3个月后约90%患者的抗―HCV阳转。 (七)剂量一效应关系 目前,尚未见有HCV对人体准确感染剂量的报道。HCV的感染主要与暴露途径和感染方

病例分析报告完整公式

(完整版)病历分析答题公式---快速写出诊断 (增加辅助检查+鉴诊+治疗)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人+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 桶状胸+过清音=肺气肿 老年患者+咳、痰、喘+桶状胸+过清音+肺功能=COPD(分期:急性加重期?稳定期?)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右心衰体征=肺心病 补:肺功能分级:FEV1/FVC<70,FEV1于30、50、80间分别为轻、中、重、极重。伴慢性呼衰亦为极重。 查:肺功能、胸片、血气分析、痰培养。 治:控制性氧疗,维持氧合水平>60%,或血氧饱和度>90%。、抗生素、支气管舒剂、必要时糖皮质激素、并发症治疗、加强教育、戒烟等康复治疗。 (2)肺炎 青壮年+受凉+高热+湿啰音+铁锈色样痰=大叶性肺炎 婴幼儿+咳、喘+呼吸困难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支气管肺炎发绀+鼻扇征(+)、三凹征(+)+两肺可闻及喘鸣音及湿罗音+呼吸快、心率快=左心衰 肝大+双下肢水肿=右心衰 儿童+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关节疼=支原体肺炎 鉴别:金葡菌炎、干酪样肺炎、肺脓肿、肺癌。

查:胸片、胸部CT、痰培养+药敏、痰找癌细胞、痰找结核杆菌、必要时行纤支镜。 治:抗感染,对症治疗。 (3)支气管哮喘 青少年+过敏性鼻炎+发作性喘憋+满肺哮鸣音=支气管哮喘 鉴别:心源性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肺嗜酸细胞浸润(胸片肺部游走性淡片影,肺组织活检诊断) 查:血常规、痰涂片、动脉血气、肺功能、胸片、变应原。 治:吸氧、静脉运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剂、控制急性发作后综合防治(减少接触危险因素、评估及检测哮喘、随访)。 (4)肺癌() 中老年人+吸烟史+刺激性咳嗽(or痰中带血)+毛刺(边缘不整齐)=肺癌 鉴别:肺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性假瘤、肺转移瘤慢性肺脓肿、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节病、淋巴瘤)、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查:胸片、胸部CT、纤支镜、胸腔积液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免疫学检查、肺组织活检,腹部B超 治:手术。配合化、放疗。 (5)呼吸衰竭() 模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Ⅱ型呼衰;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47211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017 年 xx 有限公司 X)有限公司文件 安(2017 )19 号 关于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 号令)和《临沂市关于》(临安监发[2016]136 号)的相关要求,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特此通知。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1 企业简介 XX 有限公司是一家包装纸箱印刷生产企业,建于2007 年,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法人宋振刚,现有职工15 人,主要生产销售纸箱、纸板、箱板纸、牛皮纸、包装纸箱等,主要设备有印刷机、模切机、粘箱机、钉箱机、覆面机、环保水处理机、燃气锅炉、变压器等。 1.2 公司工艺流程简介 公司生产工艺为: 原纸T出版T切边T印刷成型T粘箱T打包T外售。 1.3 危险源与主要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危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原料堆场的不稳定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害和机械设备的损失;运输车辆因违章操作或运输道路不符合有关要求导致车辆伤害;现场管理不善,违章 作业等事故。 主要有害因素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生产性噪声、局部振动

17 汉坦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汉坦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一)种类与病毒分型 汉坦病毒(Hantavirus)系分类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得RNA病毒。该病毒得名称来自汉坦病毒属得原型病毒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汉坦病毒属依血清型与基因型区分为22个病毒种。汉坦病毒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两种急性传染病:一种就是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与免疫功能紊乱为突出表现得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另一种就是以肺浸润及肺间质水肿迅速发展为呼吸窘迫、衰竭为特征得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我国尚未见HPS得病例报道。以下主要介绍HFRS得有关内容。 (二)来源 1976年,韩国学者李镐汪等首次成功地用间接疫苗荧光法在黑线姬鼠得肺组织中发现了汉坦病毒抗原,随后又用A549与VeroE―6细胞分离到汉坦病毒得毒株(78―116株)。因为该毒株就是在韩国汉坦河附近得肾综合症出血疫区分离到得,因此,被命名为汉滩病毒,并成为汉坦病毒得代表毒株。 (三)传染性 HFRS就是一种多宿主性得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宿主动物与传染源为啮齿动物,在啮齿动物中又主要就是鼠科中得姬鼠属家鼠属与仓鼠科中得白足鼠属。目前,已从世界各地得啮齿动物(小鼠、大鼠、田鼠)中分离出汉坦病毒。 (四)传播途径 HFRS得传播途径尚未完全确定,目前认为有可能得途径有3类5种,即动物源性传播(包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与伤口途径),垂直(胎盘)途径与虫媒(螨媒)传播。其中动物源性传播就是主要得传播途径,即携带病毒得动物通过唾液、尿、粪等排出病毒从而污染环境,人或动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摄入或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受到感染,感染病毒得孕妇有可能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带毒孕鼠亦可将病毒传给胎鼠,虽然能够从HFRS患者得血、尿中分离出病毒,但人―人之间水平传播HFRS得报道很少,仅最近有一群病例中发现人际之间传播得证据。 (五)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呈隐性感染,在流行区得隐姓感染可达3、5%~4、3%,较少数人发病,男性有壮年农民,工人、动物学家与现场生物工作者易感本病。发病率高,四季均可发病,正常人群得隐形感染率因病毒型别与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同而不同,病后可获得持久得免疫力,一般很少有二次发病者。

病例分析——肺癌

第三章病例分析——肺 癌 一、概论 1.概念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亦称支气管肺癌,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速度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关。本病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高峰在60~79岁之间。 2.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大量资料说明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因子;电离辐射;饮食与营养;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如病毒感染、某些慢性肺部疾病与支气管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3.分类 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2)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癌称为周围型,约占l/4,以腺癌较为多见。

按组织学分类 按细胞分化程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点,目前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鳞腺癌。 二、诊断要点 1.40岁以上男性,长期重度吸烟史。 2.症状体征 ①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体征 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无痰或少许泡沫痰;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 咯血:以中央型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性血痰。 喘鸣、气急、胸闷、发热、厌食、乏力、体重下降等。 ②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体征 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胸壁静脉曲张和上肢,颈面部水肿。 Horner综合征:肺上沟瘤(Pancoast's tumor),癌肿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导致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无汗。 ③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骨转移。 ④肺癌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副肿瘤综合征。 Ⅰ.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神经肌肉综合征,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 Ⅱ.其他肺外表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肌无力样综合征,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3.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①胸部X线检查 1)中心型肺癌 直接X线征象:多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毛糙,可有分叶或切迹等表现。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并存时,可呈现反“S”形征象,有诊断意义。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范本

目录 安全风险评估小组成立通知 (2)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 (3)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3) 一、评估目的 (3) 二、评估原则 (3) 三、评估组织 (3) 四、评估过程 (4) 五、风险评估范围 (4) 六、危险源辨识 (5) 七、评估结果 (11) 1、火灾 (11) 2、机械伤害 (11) 3、触电伤害 (12) 4、自然灾害 (12) 八、预防控制措施 (13) 九、评估结论 (13)

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文件关于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的 通知 安(2018)10号 公司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88号)和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豫安委[2009]第15号)、《河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豫政办〔2017〕141号的相关要求,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 组长: XXX 副组长: XXXXXX 成员: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特此通知。 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11月10日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 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等有关规定,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风险进行分析、评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第六节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生物因子 (一)一般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于1882年由德国微生物学家Koch发现并证实为结核病的病原菌。1886年,Lehman和Neuman正式将其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菌。 1.形态与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大小约(1~4)μm×(0.3~0.6)um ,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有时呈V、Y、人字型排列,无鞭毛和芽孢。多数学者认为结核分枝杆菌无荚膜。结核分枝杆菌常用萋-尼氏(Ziehl- Neelsen)抗酸性染色法染色,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现红色,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结核分枝杆菌除正常典型杆状形态外,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球状,短棒状,长丝形等;或受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异常变化;另外,还有可通过在内在电镜下观察细菌滤膜的滤过型、细胞壁缺损或丧失的细胞壁缺陷L型,以及存在于结核病灶、浆液性渗出液等样品可看到的革兰染色阳性颗粒的球状微粒型。 2.生长特性和培养 结核分枝杆菌为缓慢生长细菌,较普通细菌生长十分缓慢,在动物体内繁殖代时约为15h,在家兔角膜中约需要20~22h,在巨噬细胞内月需要15~20h。体外生长时营养要求高,可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素或动物血清等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适PH6.4~7.0,在35~40℃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常用的培养基有罗氏培养基、小川培养基、油酸血清(白蛋白)琼脂培养基和苏通液体培养基等,在良好的培养条件下,生长代时约18~24h,培养2~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而在液体苏通培养基内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 3.生化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胺、N-甲萘基乙烯二铵盐酸盐形成红色偶氮化合物。牛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性分枝杆菌不能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因此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的鉴别。结核分枝杆菌缺乏烟酸酶,故不能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烟酸,在培养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时的烟酸聚集量较牛分枝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高。烟酸砒啶环的氮与联苯胺及溴化氰作用后,呈现桃红色或红色沉淀反应。通过烟酸试验可以将结核分枝杆菌同其他分枝杆菌区分。 4.免疫学特性 抗结核免疫反应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起着根本作用,免疫系统能有效地抵抗大多数感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大多数人(约90%)在其一生中并不能发展成患有结核病。然而,当与免疫系统疾病同时存在时,如合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展为结核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当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未活化的巨噬细胞的抗菌活性弱,不能防止所吞噬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但可递呈抗原,使周围T淋巴细胞致敏。致敏淋巴细胞可产生多种淋巴因

病例分析——肺结核

第三章病例分析——结 核病 一、概述 1、概念 结核病就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得慢性传染病,可侵及多个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 核最为常见。 痰中带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排菌就是结核传播得主要来源,主 要为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经飞沫传播。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 才会引起发病。 其病理变化为渗出型、增生型、干酪样坏死三种类型。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交错存在,很少单一病变独立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 2、结核病分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多见于儿童,典型病变包括肺部原发灶,引流淋巴管与肺门淋巴 结得结核性炎症,三者联合称为原发综合征。多数原发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不治自愈,很少排菌。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儿童多来源于原发性肺结核;成人多由原发感染灶中得结核菌破溃进入血行引起。本型肺结核发生于免疫力极度低下者。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为成人与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类型。好发于两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尖段,病灶趋于局限,易于有干酪坏死与空洞形成,排菌较多。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常见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草绿色,淋巴细胞为主,ADA明显升高。 V型:其她肺外结核 二、诊断要点 1、全身症状:发热,多数为长期低热,,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调、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 2、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3、体征: 病灶以渗出型病变为主得肺实变且范围较广或干酪性肺炎时,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 气管呼吸音与细湿啰音。 继发型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故听诊于肩胛间区闻及细湿啰音,有极大提示诊断 价值。 空洞性病变位置浅表而引流支气管通畅时有支气管呼吸音或伴湿啰音;巨大空洞可出现带金属调得空瓮音。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得体征有患侧胸廓塌陷、气管与纵隔间向患侧移位、叩诊音浊、听诊呼吸音降低或闻及湿啰音,以及肺气肿征象。 支气管结核有局限性哮鸣音,特别就是于呼气或咳嗽末。 4、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1)病原学检查 ① 痰涂片抗酸染色直接镜检有助于诊断 ② 痰培养具有较高得敏感性与特异性 ③ 结核菌抗原与抗体检测 2)影像学检查 ① X线胸片 原发性肺结核典型特征有原发灶、淋巴管炎与肺门或纵隔肿大得淋巴结组成哑铃状病

实验室风险评估

实验室风险评估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 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标题:结核分枝杆菌风险评估报告第 1 页共13 页 第六节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生物因子 (一)一般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于1882年由德国微生物学家Koch发现并证实为结核病的病原菌。1886年,Lehman和Neuman正式将其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菌。 1.形态与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大小约(1~4)μm×(0.3~0.6)um ,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有时呈V、Y、人字型排列,无鞭毛和芽孢。多数学者认为结核分枝杆菌无荚膜。结核分枝杆菌常用萋-尼氏(Ziehl- Neelsen)抗酸性染色法染色,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现红色,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结核分枝杆菌除正常典型杆状形态外,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球状,短棒状,长丝形等;或受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异常变化;另外,还有可通过在内在电镜下观察细菌滤膜的滤过型、细胞壁缺损或丧失的细胞壁缺陷L型,以及存在于结核病灶、浆液性渗出液等样品可看到的革兰染色阳性颗粒的球状微粒型。 2.生长特性和培养 结核分枝杆菌为缓慢生长细菌,较普通细菌生长十分缓慢,在动物体内繁殖代时约为15h,在家兔角膜中约需要20~22h,在巨噬细胞内月需要15~20h。体外生长时营养要求高,可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素或动物血清等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适PH6.4~7.0,在35~40℃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常用的培养基有罗氏培养基、小川培养基、油酸血清(白蛋白)琼脂培养基和苏通液体培养基等,在良好的培养条件下,生长代时约18~24h,培养2~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而在液体苏通培养基内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 3.生化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胺、N-甲萘基乙烯二铵盐酸盐形成红色偶氮化合物。牛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性分枝杆菌不能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因此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的鉴别。结核分枝杆菌缺乏烟酸酶,故不能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烟酸,在培养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时的烟酸聚集量较牛分枝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高。烟酸砒啶环的氮与联苯胺及溴化氰作用后,呈现桃红色或红色沉淀反应。通过烟酸试验可以将结核分枝杆菌同其他分枝杆菌区分。 4.免疫学特性 抗结核免疫反应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起着根本作用,免疫系统能有效地抵抗大多数感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大多数人(约90%)在其一生中并不能发展成患有结核病。然而,当与免疫系统疾病同时存在时,如合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展为结核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当结核分枝杆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本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目的为保障全处生产经营任务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我处组织了对全处危险作业环境和岗位进行风险评估,以此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评估范围全处机关及基层单位的具有一般安全风险以上的作业环境和岗位。 三、评估人员 四、评估时间 2006 年11 月10 日至2006 年12 月25 日 五、评估结果 共识别评价了7 个机关科室、 4 基层单位,7 个危险作业环境及岗位,评价出一般风险 5 个,重大风险 2 个。 附:详细风险评估报告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工程科、预算科、项目一部、项目二部、材料科、新型建筑材料厂工作内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一、工作内容及步骤 1、按照工程管理程序的要求或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 2、深入工地现场进行现场变更,检查工程质量、进度,核实现场工作量 3、隐蔽工程旁站监理、验收,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竣工验收 4 、工地现场有关事项协调。

5、出发前按照安全规定着衣、头戴安全帽二、危害(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 1 、人的不安全因素: (1)工作人员身体不适,疲劳、精神状况差,注意力不集中,处理情况反应慢,易受高处坠落跌伤,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及触电事故伤害。 (2)未经过培训的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易受高处坠落跌伤,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及触电事故伤害。 (3)工作人员未按安全规定着衣、戴帽进入施工现场,易受高处坠落跌伤,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及触电事故伤害。 (4)进入现场的人员过多,也易受高处坠落跌伤,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及触电事故伤害。 削减措施: (1)工作人员应注意休息,杜绝精神状况不佳或带病进入施工现场。 (2)杜绝未经过培训的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3)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着衣戴帽,尽可能减少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 2、施工作业区安全防护缺陷 (1)临时用电电线、开关等电器设施绝缘强度不够,线路架设与热源、 火源、车辆及行人通道安全距离不足,电器设备未安装或为合理选用保险装置以及超负 荷使用,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2)脚手架、吊架材料及架设为满足工程施工安全要求,施工用梯、栏、板不坚固、牢靠,尚未投入使用的危险作业区未加装临时防护装置等,易发生高处坠落跌伤事故。 ( 3 )施工人员未按规定传递或在高处堆放工具、物件,双层之间未加装防护隔板、罩棚、围栏或其他隔离措施,易发生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