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工程 第二章 海岸及近海动力学问题

合集下载

海岸动力学内容汇总

海岸动力学内容汇总

海岸动力学第一章概论1、海岸带宽度按从海岸线向内陆扩展10km,向外海延伸到-15~-20m水深计算。

2、海岸的类型:按照岸滩的物质组成可以把海岸分作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等类型。

基岩海岸,特征是:岸线曲折、湾岬相间;岸坡陡峭、滩沙狭窄。

此类海岸水深较大,掩蔽较好,基础牢固,可以选作兴建深水泊位的港址。

沙质海岸:岸线平顺,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泻湖。

此类海岸常是发展旅游、渔港的良好场所。

淤泥质海岸:此类海岸岸线平直,一般位于大河河口两侧,岸坡坦缓、潮滩发育好、宽而分带,潮流、波浪作用显著,以潮流作用为主;潮滩冲淤变化频繁,潮沟周期性摆动明显。

淤泥质海岸滩涂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海洋水产养殖、发展海涂圈围成为陆用于发展农业与盐业或畜牧业等其他产业。

生物海岸:包括红树立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海岸的基本概念:海岸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遭受海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海底,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

外滩:指破波点到低潮线之间的滩地。

离岸区:破波带外侧延伸到大陆架边缘的区域。

淤泥质海岸从陆到海由三部分组成:潮上带,位于平均大潮高潮位以上;潮间带,为平均大潮高潮位到平均大潮低潮位之间的海水活动地带;和潮下带,在平均大潮低潮位向海一侧。

海岸侵蚀:指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

引起海岸侵蚀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自然原因:如河流改道或入海泥沙减少、海面上升或地面沉降、海洋动力作用增强等;二是由于为人原因,如拦河坝的建造、滩涂围垦、大量开采海滩沙、珊瑚礁,滥伐红树林,以及不适当的海岸工程设施等。

常见的海岸动力因素主要有:波浪的作用,波浪是引起海岸变化的主要原因;海岸波生流:斜向入射的波浪进入海滨地带后,在破波带引起一股与岸线平行的平均流,即沿岸流。

波浪在传向海岸的过程中会导致海岸水域出现流体质量的汇聚,这包括波浪由离岸水域传入破波带伴随着质量输移流向海岸汇集;方向相对的沿岸流在交汇点产生流体质量汇聚。

海岸动力学

海岸动力学

第一章1. ▲按波浪形态可分为规则波和不规则波。

2. 按波浪破碎与否波浪可分为:破碎波,未破碎波和破后波3. ★根据波浪传播海域的水深分类:①h/L=0.5深水波与有限水深波界限②h/L=0.05有限水深波和浅水波的界限,0.5>h/L>0.05为有限水深;h/L < 0.05为浅水波。

4. 波浪运动描述方法: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 描述理论:微幅波理论和斯托克斯理论5. 微幅波理论的假设:①假设运动是缓慢的u远小于0, w远小于0②波动的振幅a远小于波长L 或水深h,即H或a远小于L和h。

6. (1)基本参数:①空间尺度参数:波高H:波谷底至波峰顶的垂直距离;振幅a:波浪中心至波峰顶的垂直距离;波面n =n(x,波面至静水面的垂直位移;波长L:两个相邻波峰顶之间的水平距离;水深h:静水面至海底的垂直距离②时间尺度参数:波周期T:波浪推进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波频率f :单位时间波动次数f=1/T:波速c:波浪传播速度c=L/T(2)复合参数:①波动角(圆濒率?=2 n /②波数k=2 n③波陡S =H/④相对水深h/L或kh7. (1)势波运动的控制方程(拉普拉斯方程)⑵伯努利方程8. 定解条件(边界条件):①在海底表面水质点垂直速度为零,面z=n处,应满足两个边界条件:动力边界条件:自由水面水压力为0;运动边界条件:波面的上升速度与水质点上升速度相同。

自由水面运动边界条件:-③波Bt 加诡ii场上、下两端面边界条件:对于简单波动,常认为它在空间和时间上呈周期性。

29. ①自由水面的波面曲线:n =cos(k?t)*H/2②弥散方程:? =gktanh(kh)③弥散方程推得的几个等价关系式:L= tanh(kh)*gT /(2 n ), c= tanh(kh)*gT/(2 = tan n(kh:)*g/k10. ★弥散(色散)现象:水深给定时,波周期愈长,波长愈长,波速愈大,这样使不同波长的波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分离。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海洋工程分类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等3类。

海岸工程古来就很受重视。

主要包括海岸防护工程、围海工程、海港工程、河口治理工程、海上疏浚工程、沿海渔业设施工程、环境保护设施工程等。

近海工程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又称离岸工程。

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很快。

主要是在大陆架较浅水域的海上平台、人工岛等的建设工程,和在大陆架较深水域的建设工程,如浮船式平台、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平台、浮式贮油库、浮式炼油厂、浮式飞机场等项建设工程。

深海工程包括无人深潜的潜水器和遥控的海底采矿设施等建设工程。

由于海洋环境变化复杂,海洋工程除考虑海水条件的腐蚀、海洋生物的污着等作用外,还必须能承受台风、海浪、潮汐、海流和冰凌等的强烈作用,在浅海区还要经受得了岸滩演变和泥沙运移等的影响。

编辑本段海洋开发利用的内容主要包括.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应用海洋基础科学和有关技术学科开发利用海洋所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科学,也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种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和技术措施。

海洋开发利用的内容主要包括:海洋资源开发(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等),海洋空间利用(沿海滩涂利用、海洋运输、海上机场、海上工厂、海底隧道、海底军事基地等),海洋能利用(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温差发电等),海岸防护等。

"海洋工程"这一术语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的,其内容也是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的开采,逐步发展充实起来的。

按海洋开发利用的海域,海洋工程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但三者又有所重叠。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海洋工程始于为海岸带开发服务的海岸工程。

地中海沿岸国家在公元前1000年已开始航海和筑港;中国早在公元前306~前200年就在沿海一带建设港口,东汉(公元25~220)时开始在东南沿海兴建海岸防护工程;荷兰在中世纪初期也开始建造海提,并进而围垦海涂,与海争地。

第二章中国的近海

第二章中国的近海

第二章中国的近海
一、海区状况
1.海域:
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最小最浅)、黄海、东海、南海(最大最深)。

2. 大陆架:
中国近海大陆架包括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分、南海一部分。

3.海岸:
杭州湾以北:平原海岸,沙岸或泥岸为主
特点:岸线平直,起伏和缓,潮滩宽广—适宜发展水产养殖、晒盐,土地开发潜力大。

杭州湾以南:山地丘陵海岸,岩岸为主
特点: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水深,多天然良港——适宜建设港口,发展海洋运输、渔业。

4.岛屿:
我国岛屿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
浙江省是岛屿最多的省
我国三大岛屿:台、海、崇
我国最大群岛:舟山群岛
二、海洋资源
1.海洋矿产资源:
主要分布于沿海大陆架,包括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

2.海水化学资源:
主要盐场:河北长芦盐场、海南莺歌海盐场、台湾布袋盐场
长芦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沿岸为沙岸,有利于海水引入;
雨季短,春季至初夏升温快,蒸发量大,有利于晒盐。

3.海洋生物资源
四大海鱼: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
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4.海洋动力资源
主要指潮汐能,集中于福建、浙江沿海
舟山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位于暖流与沿岸冷海流的交汇处;
长江、钱塘江的入海处,带来丰富的饵料;
属于温带海域,鱼类种类丰富。

海岸动力学

海岸动力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海岸动力学是海岸工程和海岸带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对于利用与开发海岸带、保护海岸工程至关重要,更是海港建设的关键。

本课程包括波浪理论、波浪传播和破碎、近岸水流运动特性、海岸波生流、泥沙基本特性、沙质海岸泥沙运动、沙质海岸形态和变形、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和岸滩演变以及海岸防护等内容。

2.设计思路:本课程内容以海岸动力因素(主要为波浪与流)作为出发点,以该动力因素作用下的泥沙运动基本规律为基础,以海滩上的泥沙运动与冲淤规律作为归结。

在讲授中以“波浪、流→泥沙运动→海滩变形”为主线,内容具体编排如下:(1)第一章概论1)主要内容:海岸动力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发展简史及和专业的关系2)教学要求:了解海岸动力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发展简史及和专业的关系3)重点、难点:无- 3 -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2)第二章波浪理论1)主要内容:微幅波理论、有限振幅波理论、浅水非线性波理论、各种波浪理论的适用范围和随机波、波浪的统计特征和波谱概念、波浪在深水中弥散与传播2)教学要求:掌握微幅波理论、有限振幅波理论、浅水非线性波理论、各种波浪理论的适用范围和随机波、波浪的统计特征和波谱概念、波浪在深水中弥散与传播3)重点、难点:微幅波理论、有限振幅波理论;有限振幅波理论、浅水非线性波理论4)其它教学环节:实验3学时,内容是驻波形成试验(3)第三章波浪传播和破碎1)主要内容:波浪在浅水中变化、波浪的破碎等。

波浪在水流中的运动特性和底摩阻引起的波能衰减2)教学要求:掌握波浪在浅水中变化、波浪的破碎等。

了解波浪在水流中的运动特性和底摩阻引起的波能衰减3)重点、难点:波浪在浅水中变化、波浪的破碎等;波浪在水流中的运动特性和底摩阻引起的波能衰减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实验5学时,内容是波浪浅化效应试验(4)第四章近岸水流运动特性1)主要内容:潮波运动简介、速度垂向分布2)教学要求:掌握潮汐原理、了解海流速度垂向分布- 3 -3)重点、难点:潮汐原理;潮汐原理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5)第五章海岸波生流1)主要内容:水波中的辐射应力、波浪的增水与减水、近岸波浪流系、近岸流2)教学要求:掌握水波中的辐射应力、波浪的增水与减水、近岸波浪流系、近岸流3)重点、难点:辐射应力、波浪增减水;近岸波浪流系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6)第六章泥沙基本特性1)主要内容:单颗粒泥沙特性、泥沙的群体特性;粘性泥沙特性;粉砂特性;泥沙运动方式2)教学要求:单颗粒泥沙特性、泥沙的群体特性;粘性泥沙特性;粉砂特性;泥沙运动方式3)重点、难点:单颗粒泥沙特性、泥沙的群体特性;粘性泥沙特性;泥沙运动方式;粉砂特性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7)第七章沙质海岸泥沙运动1)主要内容: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运动、沙纹与沙纹上的泥沙运动;掌握推移质输沙率、悬移质输沙率、波流共同作用下的输沙率2)教学要求: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运动、沙纹与沙纹上的泥沙运动;掌握推移质输沙率、悬移质输沙率、波流共同作用下的输沙率3)重点、难点:重点: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运动、沙纹与沙纹上的泥沙运动;掌握推移质输沙率、- 3 -悬移质输沙率、波流共同作用下的输沙率难点: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运动、沙纹与沙纹上的泥沙运动;掌握推移质输沙率、悬移质输沙率、波流共同作用下的输沙率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8)第八章沙质海岸形态和变形1)主要内容:了解海滩剖面及泥沙的横向运动、沿岸输沙、岸线形状与变形、海岸变形计算、海岸防护等。

海洋工程中动力学问题的研究

海洋工程中动力学问题的研究

海洋工程中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海洋是地球上面积最广、体积最大的领域之一,而且其领域内复杂的动力学问题也是各个技术领域中具有挑战性和难度的科学问题。

海洋工程领域中的动力学问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深化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探索更多的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和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动力学问题的类型动力学问题涉及到海洋中各种物理量的波动、流动、扰动等现象,例如:海浪、洋流、风浪耦合、海气相互作用等等。

这些现象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还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展现不同的特征,这给工程的应用带来了无处不在的挑战。

因此,在海洋工程中,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海浪与洋流的相互作用。

研究海浪与洋流交织在一起时的复杂运动规律、能量传递机制、非线性现象等问题。

2. 水下工程的水动力学特性。

通过研究水下工程中水体的流动规律、涡旋和湍流运动等特性,来探索水下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3. 风浪耦合问题。

探索海面上的风浪相互作用机理和应用方向,研究海洋的风浪模型,以及海上工程和海岸防护问题中的影响因素。

4. 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针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海洋各种污染物在水中的传输流动规律和扩散机理,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海洋工程中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主要依赖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室模拟和现场开展的观测等方式。

具体而言:1. 数值模拟法。

通过海洋数学模型和海洋物理学知识,将复杂的海洋动力学问题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学模型,采用大规模计算机模拟海洋环境中各种运动和波浪等现象的变化规律。

2. 实验室模拟法。

通过实验室环境中模拟海洋的各种流动、波浪运动等现象,来验证和完善数值模型。

3. 现场观测法。

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和观测设备,对实际海洋环境进行观测,获取和分析海洋环境的各种数据,以便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海洋环境的动力学问题。

三、动力学问题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海洋工程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和工程方法,应用到海洋领域中,包括海上、海下和海岸地带的各种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

海岸动力学复习要点

海岸动力学复习要点

海岸动力学复习要点《海岸动力学》--复习要点第四版CQJTU1、海岸类型和海岸主要动力因素:按照岸滩的物质组成,海岸类型有(1)基岩海岸 (2)砂砾质海岸 (3)淤泥质海岸 (4)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主要动力因素有:波浪、潮汐及潮流、近岸流、台风、风暴潮、海啸、异重流;以及河流影响。

2、海岸线和海岸带的概念:海岸线是大潮平均高潮面与陆岸的交线。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相互交界的一个地带,包括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潮间带指高潮时海岸线与低潮时海岸线之间的带状区域;潮上带是海岸线向陆扩展10km的区域;潮下带向海到-10m,-15m等深线。

1、波浪分类:按波浪形态分类,波浪可分为规则波和不规则波。

不规则波又称随机波。

按波浪传播海域的水深分类,波浪分为深水波、有限水深波和浅水波。

深水波时h/L?0.5浅水波时h/L?0.05(其中h为水深,L为波长),,,,akxtcos()2、谐振波波面表达式:波面表示为,则波长为,则波周期为,波速为Lk,2,T,2,,ck,,,传播方向为x方向。

3、描述规则波浪运动的理论:主要有微幅波理论、有限振幅Stokes波理论、椭圆余弦波理论,孤立波等。

4、势波理论:假定流体无粘无旋并且不可压缩,因而剪切应力为零,无摩阻损失,存在势函数,求解势波的控2制方程简化为;底部边界上,法向速度为零。

流速场和压力场可分开求解.求出速度势函数和流速场,,,,0后,由伯诺里方程求得压力场。

5(界面运动学边界条件:在流体界面上,不应有穿越界面的流动,否则界面就不能存在。

流体界面具有保持性,某一时刻位于界面上的流体质点将始终位于界面上,不能有相对法向位移,即界面上水质点运动法向速度等于界面运动法向速度。

6、线性波理论假定:波动的振幅相对于波长或水深是无限小的。

线性波水质点运动轨迹为一个封闭椭圆,其水平长半轴为a,垂直短半轴为b。

在水面处b,H/2,即为波浪的振幅,在水底处b,,,说明水质点沿水底只作水平运动。

近海工程 第一章 浅海的环境、资源与开发

近海工程 第一章 浅海的环境、资源与开发

远离陆地
近海工程的研究内容(32学时): (1)海洋石油开发所需的各种设施和环境条件 (2)根据环境载荷的描述进行工程结构的动力分析
近海工程
以海岸工程 分析为中介
人工岛 岛式工程设施
海上平台
海底管道、海底电缆 系泊设施 水下生产系统
课程内容结构体系1
第1,2章 海岸及近海动力学问题
第3章 海岸防护工程
客观条件
主观行为
二者协调统一
海洋工程是 其 重要组成部 分。
海洋工程(Ocean Engineering)
获得良好的效益
基本概念:
浅海区:海面以下 200米以内的区域。
浅海海域:海岸带(Coastal Zone)范围内和其外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f)范围内的海洋环境与资源。
不同海域的海洋开发与治理需采用不同的海洋工程技术。
课程性质
海洋工程重 要组成部分
近海工程:在海岸带以远、浅海范围内(主要是大陆架)进行海 洋资源开发和空间利用所采取的各种工程设施和技术措施。
水深、浪大


水中压力高
Hale Waihona Puke 海洋温度比较低


能见度差


地震、台风机遇多
近海工程条件严酷, 除利用海洋基础科学 和传统的技术措施外, 还需遥感遥控、激光、 水声、新材料、深潜、 空间技术等技术。

黄海平均深38m,南黄海平均深46m。最深处在济州岛北,为140m。 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

面积77×104km2 ,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与

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平均水深349m,最深点 为2719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碎波类型
波浪破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取决于深水中的波陡和近 岸水底的坡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崩波”型破碎波:波峰开始出现白色浪花,逐渐向 波浪的前沿扩大而崩碎的波型,波的形态前后比较对称。 2)“卷波”型破碎波:波的前沿不断变陡,最后波峰向 前大量覆盖,形成向前方飞溅破碎。卷入。 3)“激散波”型破碎波:波的前沿逐渐变陡,在行进途 中从下部开始破碎,波浪前面大部分呈非常杂乱的状态, 并沿斜坡上爬。
6~7
风速(m/s) 10.8~17.2
名称
风力(级)
热带低压
<8
台风
8~11
17.2~32.7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8~9 10~11
强台风
≥12
≥32.7
台风
≥12
一、风场(Wind Field)
基本特 征
e. 台风和寒潮等能形成最大风速≥ 8级(17 m/s)的大风。
f. 年大风日数是风场的重要指标。
近岸浪
(coastal waves )
风场中风直接作用下形成和传播的波浪
离开风场继续传播的波浪 由外海的风浪或涌浪传到海岸附近, 受地形作用而改变波动性质的海浪
c、波浪运动
椭圆运动
波峰
圆周运动 (D.Elsom,1992)
波破碎
波浪变形
波浪在浅水中的变化
风浪离开风区后继续传播,传播中由于弥散和能量 损失,其频率范围和能量不断变化,风浪逐渐转化为涌 浪,涌浪的频谱范围窄,波形接近于简谐波。
波峰
波底
b.重力波理论(the Gravity Wave Theory )
海浪属于重力波
重力波:在外力和重力作用下的周期性水面运动的波。它的周 期为1~30s。其主要干扰力是风,重力是它的恢复力。
浅海波浪主要是指由风场形成的、周期较短的海浪。
风浪
浅 (stormy waves)

涌浪
波 浪
(surge )
波浪的浅水变形开始于波浪第一次“触底”的时候, 这时的水深约为波长的一半.随着水深的减小,波长和波速 逐渐减小,波高逐渐增大,到了波浪破碎区外不远处,波 浪的波峰尖起,波谷变坦而宽,当深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 出现各种形式的波浪破碎。
此外,随着水深变浅,如果波向与海底等深线斜交, 波向也将发生变化,即所谓产生折射。
资料获取方式: 1、海岸带近岸---设置“固定海 洋水文站”; 2、离岸远的大陆架海域---通过 理论推算、数值模拟或利用室 内试验获得预测间接的资料。
3、河口、海岸演变
第一节 浅海动力因素
风场

波浪


潮汐


海流

冰凌
一、风场(Wind Field)
基本特 征
a. 海岸带及大陆架风场特征:季风是盛行风场;我国沿海春、 夏多偏南风,而秋冬多偏北风。
第二章 海岸及近海动力学问题 ( ) Coast and Offshore Dynamics Problems
海岸是海边水、陆的交界线。
在海边的海、陆相互作用构成一 个带,称作“海岸带”。
海岸带的概念
近海
近岸
后滨
海滩
前滨
海岸
海岸线
浪蚀崖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高潮水位) 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岩岸地形示意圖
岩岸地形示意图
第二节 海岸泥沙运动
沙粒随入射波浪向前跃进情形之意图。 摘自Stowe, K. (1995) "Exploring Ocean Science", 2th ed.。
涌浪传到滨海区以后,受海底地形、地貌、水深变 浅、沿岸水流、港口及海岸建筑物等的影响,波浪产生 变形、折射、绕射、反射等;当波浪变陡或水深减少到 一定限度后,产生破碎。
波浪在浅水中的变化对港口海岸建筑物和近岸航道 设计等是重要的。在多数情况下,波浪是构成近岸泥 沙运动的主要原因,近岸泥沙运动影响着航道和港区 的淤积,造成岸滩的侵蚀变形。
绕射区同一波峰线上的波高 不同,愈深入掩蔽区内波高愈 小,但其波周期则保持不变。
波浪绕射
三、潮汐与潮流作用
四、海流(Sea Current)
近岸流
沿岸流Biblioteka 流与裂流五、海平面变动六、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冲蚀
海蚀 作用
磨蚀
溶蚀
海蚀地貌 海蚀平台
海蚀地貌 海蚀穴(洞)
海蚀地貌 海蚀拱
海蚀地貌 海蚀柱
浅海波浪主要是指由风场形成的、周期较短的海浪。
风浪
浅 (stormy waves)

涌浪
波 浪
(surge )
近岸浪
(coastal waves )
风场中风直接作用下形成和传播的波浪
离开风场继续传播的波浪 由外海的风浪或涌浪传到海岸附近, 受地形作用而改变波动性质的海浪
a. 波浪及其要素
波型(Wave Pattern) 波周期(Wave Period)
b. 海上平均风速:4~8m/s(陆上为2~4m/s )。
c. 海上秋冬风大、夏季小;陆上春季风大、夏秋小。
台风是海岸及近海 工程标准的控制性 因素
台风等级采 用国际标准
d. 台风是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性气旋风暴,是沿海地区的 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
台风标准
我国标准
国际标准
名称 热带风压
中心附近最大风 力(级)
风场玫瑰图
g.工程上使用风场资料时统一按离海(地)面10m高处的风速W10(m/s)计
量。
Kz:风速换算系数 Hz:测站的量测高度(m)
h.风与其它动力因素关系密切。风场常形成波浪、风暴潮和风海流,也是流 冰的重要动力。
二、波浪作用(Wave Action)
波浪的作用(Wave Action)
波浪为浅海动力因素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因素,也是影响海岸 演变、海岸工程稳定的最主要动力因素和关系近海工程成败的决 定性因素。
波浪破碎1
波浪破碎2
崩顶破碎(崩波)
波浪破碎3
卷跃破碎(卷波)
波浪破碎4
激散破碎(激波)
波浪破碎5
波浪破碎6
波浪 折射
波浪绕射 波浪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如防波堤、岛屿时,除可
能在障碍物前产生波浪反射外,还将绕过障碍物继续传 播,并在掩蔽区内发生波浪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波浪绕 射。
波浪绕射是波浪从能量高 的区域向着能量低的区域进行 重新分布的过程。
海岸线 潮上带 潮间带
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
本章内容结构体系
浅海动力因素 海岸泥沙运动 河口海岸演变 与动力相适应的平衡岸滩
海岸建筑物 改变岸滩边界条件
概述 浅海的动态环境特征
要在浅海中形成人工的“工作面”,动态环境就成为海岸及 近海工程“改造”的对象与目标。
浅海动态环境的突出特征:
1、动力因素的分布与变化 2、海岸泥沙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