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让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共享和谐

合集下载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为了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信息化的进程,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

学业压力、生活压力以及来自社会的各种负面信息,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中国大学生中有80%以上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抑郁、焦虑、自卑等问题最为突出。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帮助,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大学生时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他们身心发育迅速,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增进人际关系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大学是大学生的第二故乡,是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学校的纠纷、增进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校园的目标。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2.1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高目前,虽然各大学都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普遍存在教育水平不高、教学内容不够实用、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很难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深刻的理解。

这就很难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

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学校还应该开展更多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

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Concern and love the special group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campus 作者: 邢海玲
作者机构: 周口师范学院公共理论部,河南周口466000
出版物刊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31-134页
主题词: 特殊群体;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摘要: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特殊群体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爱和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阶段,化解特殊群体的矛盾,向社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帮扶工作研究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帮扶工作研究

其面前说悄悄话,否则会产生不好的联想。这种戒备心理会对他 们的人际交往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三)易自卑 自卑心理在特殊群体学生中也比较常见。来自农村的无家庭 背景的学生在就业中遇到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让他们对于自 己的家庭背景感到自卑。又比如身体残疾的学生,担心别人看不 起自己,容易自卑。经济困难的学生更是,女生表现更加明显。 三、解决措施和方案 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完善制度,细化管理 1. 建立台帐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做好记载工作,实行动态 管理。对于重点关注学生,要求填写信息卡,尽可能全面掌握学 生信息。每学期末整理汇总后,分类入档。 2. 建立约谈制度。各院系负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对特殊 群体学生进行一对一约谈,建立专门约谈档案,增强师生之间的 信任感和亲切感。 3.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以宿舍为单元的包干应急机 制,从特殊群体学生到其宿舍舍长,到负责学生干部,再到主管 该年级的辅导员老师,最后到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副书 记。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联系方式,确保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 第一时间处理。 (二)加强交流,情感管理 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典型人物教育的方式帮助他们树 立自信,并培养其责任感和感恩之心;对学习困难学生,要重视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成功动机等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 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 并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 , 形成和启动大学学困生自身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2];对心理困难 学生,要通过谈心等方法,帮助其疏导心理困惑和问题,如已发 展为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疾病,要及时转介心理咨询中心、 医院精神科;对行为困难学生,要通过谈心找出该行为的主要原 因,引导其改正;对就业困难学生,帮助其增强克服困难、战胜 困难的勇气,提高自信,勇敢就业。 (三)积极总结,完善管理 积极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心理帮扶体系。定期开展特殊 学生群体转化交流会,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研究帮扶方法, 做细帮扶工作,实行跟踪反馈,建立特殊群体学生转化情况登记 表。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不断总结帮扶经验。

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从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探讨大学生特殊群体的问题。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是学业压力。

大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是大多数大学生面对的问题。

其次是就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另外还有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体现。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他们学会正确的处理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帮助他们放松心情。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对于社会、对于人生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的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政治觉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有识之士,他们的政治觉悟对于国家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也是重要的问题。

另外还有自身的发展问题、社会责任问题等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觉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个体教育与引导

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个体教育与引导

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个体教育与引导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已经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比于其他人群,大学生面临的发展问题更加多样化,因此需要针对其个体特质进行一定的教育与引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在个体化教育与引导方面的需求。

1.思想教育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识、价值观建立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思想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上的思想教育往往是讲解某些道理、灌输某些思想观念,这种方式往往是不同于他们的教育视角的。

针对大学生特殊个体状况,思想教育可以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发掘学生自身的优点、缺点和潜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引导他们在重视道德伦理、主动探索知识、勇于担当和坚持信仰的道路上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个性化的思想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增加自身的成长动力,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特点。

2.心理辅导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他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学业、社交、家庭压力及现实矛盾等。

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心理辅导的建设,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协助大学生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惑,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阳光心态。

高校心理辅导中心可以建立心理诊断档案,收集学生抑郁、焦虑、情绪不稳等信息,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为大学生心理辅导和改善教育提供数据支持。

3.职业规划与辅导高校大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也受到实际职场的冲击而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和辅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建议和建议,针对大学生特殊个体教育需求,推荐不同职业方向的岗位、工作机会和具体方法,帮助大学生制定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

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优点前提下,更好的实际实践经验和人脉关系,通过自我评估和职场知识和经验积累,帮助每个大学生找到自己所期望的未来职位。

总体来说,某些高校特别是一些综合大学应该更加信任和关爱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反应身体状况、认知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个体教育的概念,并针对他们不同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

(完整版)关爱特殊心理学生群体实施方案

(完整版)关爱特殊心理学生群体实施方案

(完整版)关爱特殊心理学生群体实施方案1. 简介当前社会中特殊心理学生群体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扰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关爱他们,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自我认知和发展,实现全面的成长。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 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帮助特殊心理学生应对挑战和困扰;- 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特殊心理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特殊心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施步骤步骤一:评估和筛选对特殊心理学生进行评估和筛选,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和困扰,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支持方案。

步骤二:专业心理支持为特殊心理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步骤三:心理培训和教育开展针对特殊心理学生的心理培训和教育课程,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内容,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

步骤四:建立支持网络建立特殊心理学生的支持网络,包括心理咨询师、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支持力量,提供持续的关爱和支持。

步骤五:社区合作与社区开展合作,组织特殊心理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参与感,促进他们与社会的融合。

4. 实施效果评估定期对本实施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包括特殊心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成绩、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及时优化和调整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5. 资源投入与保障为实施本方案,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建议学校和社区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资源投入,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6. 实施时间表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时间表,确保各项措施顺利推进并取得预期效果。

7. 结论通过本实施方案,可以更好地关爱特殊心理学生群体,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为特殊心理学生提供更好的研究和成长环境,促进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殊群体关注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殊群体关注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殊群体关注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中愈发凸显,加之社会压力和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心理咨询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存在一些特殊群体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帮助,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特殊群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一部分:留学生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

然而,留学生由于面临的文化冲击和语言障碍等问题,往往比本地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为留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至关重要。

针对留学生的心理咨询,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跨文化咨询,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这可以包括文化敏感性培训和文化适应性培训,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

二是提供语言支持,确保留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问题。

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翻译和口语辅导等服务,帮助留学生充分参与心理咨询过程。

第二部分:性少数群体在大学校园中,性少数群体包括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等人群,面临着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传统观念较为保守的社会环境下,性少数群体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接纳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为性少数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供安全和友好的环境。

性少数群体需要感受到被接纳和被尊重,心理咨询师应该创造一个开放和非歧视性的咨询环境。

二是帮助他们认同和接受自己。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认可和支持性少数群体的身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

第三部分:学业困扰群体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业困扰而产生心理问题。

这部分学生需要特殊的关注和帮助,以克服学业压力带来的困扰。

面对学业困扰群体,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帮助:一是提供学习技巧和时间管理建议。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消除消极的思维方式,建立积极的心态。

大学生特殊群体维稳管理工作探析

大学生特殊群体维稳管理工作探析

大学生特殊群体维稳管理工作探析作者:郭宁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21期【摘要】高校校园的稳定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不但影响到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还关系到大学生对社会认知的形成。

大学生特殊群体在经济、心理、行为、学业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困难,造成其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处理不善将对高校稳定起到严重的不利影响。

本文探析了大学生特殊群体维稳管理工作上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维稳特殊群体弱势群体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出现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人口的贫富差距继续拉大,贫困家庭和人员问题比较突出。

这种影响和变化投影到大学校园里,随即产生了大量的贫困学生。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逐渐转型,由以往的精英式教育向大众普及化的形势发展,将高等教育招生群体和范围扩大化,造成了高等院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和招生范围扩大的必然趋势。

同时,国家和教育部委明令规定,不允许因为大学生在经济方面的贫困而使其退学,亦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

这一系列的变化和举措,进一步使大学生特殊群体呈现了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

二、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按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弱势表现形式,可以将大学生特殊群体划分为:经济拮据群体、心理困难群体、学习和行为能力困难群体和就业困难群体。

在实际情况中,特殊群体大学生往往同时存有多种弱势表现形式。

经济拮据群体:最基本的特点是生活拮据。

部分经济拮据的特困大学生,不但无法缴齐各项最基本的学习费用,还无法解决最起码的个人温饱问题。

该群体通常与心理困难群体交集,较容易产生自卑、孤僻心理,形成社交障碍进而影响到学习。

心理困难群体:除了由于经济拮据引发心理问题之外,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学生群体都属于心理困难群体。

形成这种群体的原因多种多样,其普遍的特点是容易焦虑和抑郁,丧失生活信心、缺乏斗志,严重者有轻生想法和行为。

学习、行为困难群体:学习困难群体就是学习成绩较差的特殊群体,通常伴有违纪行为,这类学生是平时教育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心”开始让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共享和谐[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比例逐年增加,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行为和心理问题,已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文章从爱心、知心、耐心、宽容心和公心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让大学生特殊群体共享班级和谐。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群体爱心和谐
在高校中由家庭经济困难生、学习成绩落后生、心理障碍生等组成的弱势群体,我们称之为大学生特殊群体[1]。

这一特殊群体的产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因素。

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已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行为和心理问题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对于正常群体学生而言,特殊群体学生在情感上的需求更多,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本着关怀的理念,带着爱心、知心、公心、耐心和宽容心,努力做到用心育人和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2]。

一、爱心
爱心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做为高校辅导员,要懂得热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事事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心理上接纳学生,包括他们的喜、怒、哀、乐,体现关爱,因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具有责任感的体现,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
成才的需要。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和亲切,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当形成稳固的师生感情时,就能真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3]。

而特殊群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又有别于正常群体学生[4],教师应把爱的种子洒向每个学生,更应该给特殊群体学生“多一点关爱和鼓励,少一点歧视和责备”。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消除心理障碍和阴影,放下思想包袱,走出困境,使之感悟到教师的亲切和平易近人,真正体会到老师真诚的爱,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和谐班级。

二、知心
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

人都是情感动物,辅导员必须用真情实感与学生交流。

做到知心,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是相互的,但主要方面在辅导员。

处处从维护学生的利益出发,想学生所想,帮学生所需,千方百计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对于特殊学生群体,更应该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要做到与他们平等交流,让他们从距离和情感上感到亲近,用真心换真心,他们才会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才会向老师倾诉心声,这样才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利于和谐班集体的逐渐形成。

三、公心
作为辅导员,一定要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

特别是对待特殊群体学生,心理上的缺陷、成绩的落后和经济上的贫困,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或多或少有些影响。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5]。

在大多数特殊学生的心里,在学校,老师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是值得信赖的人。

如果辅导员老师让他们感觉到对学生不够公平,处理问题不够公正,让他们感觉到学习好的学生、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更受到老师的青睐,这在他们心里会留下阴影,让他们感觉唯一的“靠山”倒下了,心理会更加封锁。

这不但加大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也不利于和谐班级的构建。

所以,要对不同层次成绩、不同出身、不同个性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向,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带有感情色彩,真诚关心和帮助特殊群体学生,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才能营造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

四、耐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说明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做为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的工作者,高校辅导员要教育和引导好这些学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6]。

要给予特殊学生以持久和永恒的关爱。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一个学生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常常出现反复,尤其是对于特殊群体学生,更需要一段时间的潜移默化,才能使德育工作达到成效。

因此,要求我们要有耐心和恒心,绝对不能操之过急,决不能
将个人的情绪转移到这些学生身上,否则,教育结果适得其反。

五、宽容心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道德境界的体现[7]。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常怀一颗宽容的心。

因为我们的学生参差不齐、千差万别,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和爱好,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他们。

要学会宽容学生的不足,对学生的不足和过错,老师要耐心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宽容学生的不足正是对学生爱的体现。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将心比心,学会宽容和谅解,才能为特殊群体学生驱走心灵的阴霾,带来希望。

让每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都可以在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大学生特殊群体同样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力军——辅导员,更应该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他们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爱心、知心、公心、宽容心和耐心永远陪伴着他们,使之健康发展,努力把他们塑造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宫琦,浅谈大学特殊生的成因与帮教[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5):069
[2]陈建利.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平安校园[j].池州学院学报,2010(04):038
[3]张海林.搞好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班级[j].科技创新导报,
2009(9):106
[4]魏志波.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学理论,2010(19):114
[5]张宝龙.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商业文化,2010(08):202
[6]李春民.教师教学应具备的“五气”和“五心”[j].科教文汇,2009(9):007
[7]李炳斋,张仲义.论“师德宽容”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023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