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药学论文开题报告】.DOC

合集下载

浅论药用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浅论药用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浅论药用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浅论药用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关键词】菊花;黄酮类;中草药菊花系菊科植物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功效[1]。

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挥发油、绿原酸等,近年来随着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的提高,对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菊花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含量测定、药理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1 化学成分从菊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成分有香叶木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7 O β D 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 O β D 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 O β D 葡萄糖苷、刺槐苷、金合欢素7 O (6″ O 乙酰) β D 葡萄糖苷、金合欢素、山奈酚和异泽兰黄素。

2 提取工艺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多采用超声法和微波法提取。

相比传统的回流提取具有省时、高效、节能等优点。

闫克玉等在建立了怀菊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优选菊花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条件,用芦丁作对照,硝酸铝作显色剂,测定波长510nm,优选提取条件是用30mL70%的乙醇浸泡1g左右的菊花粉末h,在超声波功率为150W的条件下,超声提取30min。

吴桂霞等探讨了影响超声波法提取菊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溶剂为60%的乙醇,在温度50℃,料液比1∶20的条件下提取10min,黄酮提取率为96%。

付为琳等在微波单因素提取的基础上,采取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在微波功率300W 的条件下,最佳提取条件为加20倍60%的乙醇,提取0秒,此时总黄酮提取率为4.83%。

林敏等以万寿菊花为原料,以水为溶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微波技术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最优化的提取条件:微波份额为P3,时间为50s,料液比为1g∶15mL,pH值为10,提取二次,提取率达9.37%。

丁利君比较了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波法对菊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使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

菊花的临床药理作用论文

菊花的临床药理作用论文

菊花的临床药理作用论文【摘要】菊花在我国种植广泛,使用历史悠久,是药食兼优的代表性植物,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菊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概述了中国药用菊花主产地及品种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菊花品种产地药理作用菊的药用类群经过长期人工栽培选育和不同的生态环境,加之特殊的加工方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药用品种,如滁菊、亳菊、怀菊、济菊、杭菊、贡菊等。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为多年生草本,性味甘苦,凉。

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下面就其品种、产地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一、菊花的品种及主产地1.1贡菊贡菊又称徽菊,是作为茶菊发展起来的,主产于安徽歙县。

贡菊于清?光绪22年(公元1896年)由徽商从浙江德清引入,后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道药材。

1.2杭菊杭菊有黄菊与白菊之分,黄者习惯于药用,白者原供茶用,随着近代中医药发展,已成茶药兼用之品。

浙江黄茶菊记载最早,为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年上下。

杭菊主产桐乡,在桐乡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药茶两用菊花种植基地。

1.3滁菊滁菊以药用闻名。

1862年《本草害利》就有记载,可见滁菊出名至少有150年左右的历史。

建国前,滁菊的主产地在安徽的滁县、定远一带,建国初,全椒的复兴、西王盛行栽种滁菊,随之主产区又南移至马厂、三合一带。

20世纪60年代全椒的滁菊产量超过了滁县,以后全椒一直是滁菊的主产区。

1.4亳菊亳菊是药菊中佳品。

1760年《百草镜》载有亳州产有白色的菊花,据此,亳菊栽培至少有240年。

亳菊产地在亳州东南沿涡河两岸。

20世纪90年代后,亳菊集中分布在亳州辛集、大寺一带,以大寺的怀楼栽培最为集中。

1.5怀菊怀菊是“四大怀药”之一,产于河南沁阳(怀庆)、博爱、武陟、温县一带。

古代本草多认为河南是药用菊花的地道产地,河南的药用菊花可能栽培最久,早期的邓州黄、邓州白可能是药用菊花后期选育出来的品种的始祖。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摘要:概述了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菊花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菇类等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活性研究报道较多。

菊花还可制成各式糕点及粥膳,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关键词:菊花简介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保健功效正文:一、菊花的介绍菊花(学名Dendranfthema morifoliuum 常用chrysanthemum, 拉丁文Flos Chrysanthemi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全体被口色绒毛。

叶片卵形至皮针形, 叶缘有粗大锯齿或羽裂。

头状花序直径2. 5-20cm;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边缘膜质;缘花舌状,雌性,形色多样;盘花管状,两性,黃色,具托片。

厘果无冠毛。

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

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二、化学成分菊花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

LT前对药典收载的四种来源的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均有报道。

硏究发现,菊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三菇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从菊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香叶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郴皮素、香叶木素7 O0D葡萄糖昔、芹菜素7OPD葡萄糖昔、木犀草素7O0D葡萄糖背. 金合欢素7 OBD葡萄糖昔、棉花皮素五甲1醍、5羟基3' ,4' ,6,7四甲氧基黄酮、橙皮素(hesperetin)、刺槐素(acacetin)、橙皮昔、刺槐昔、金合欢素7OPD半乳糖昔、芹菜素7OPD半乳糖昔、4'甲氧基木犀草素70BD葡萄糖baicalin>金合欢素70 P D葡萄糖、diosmetin70 P D葡萄糖等)。

经过各种法测定,不同釆收期对菊花中木犀草素及其昔的含量,以考察它们在采摘期内的含量变化,表明木犀草素含量在釆摘期中无显著变化,但其糖昔的含量在采摘初期变化不明显,在采摘后期呈下降趋势。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6-04-14; 修订日期:2006-06-20基金项目:江苏省公益资助项目(No .B M 200452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 .BK2001219)作者简介:张 健(1973-),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现任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主管中药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质量分析工作.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 健1,李友宾1,钱大玮1,钱仕辉1,段金廒2,丁安伟2(1.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8; 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摘要:概述了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菊花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活性研究报道较多。

关键词:菊花;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10-1941-02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 sant he m u m mor i foliu m R a m at 的干燥头状花序,是我国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

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2]、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3]等多种药理活性。

目前我国药用菊花在市场上有八大主流商品来源,分别为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而5中国药典6Ñ部(2000年版)根据菊花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收载了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四个品种。

菊花为药食同源植物,国内外对其分类、鉴定、化学、临床、药理等方面均有报道,现仅就国内外对菊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作一概述。

1 化学成分菊花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

目前对药典收载的四种来源的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均有报道。

研究发现,菊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菊花的化学成分 • 菊花的药理作用 • 菊花的临床应用 • 菊花的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01
菊花的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醇
如槲皮用。
黄烷酮
如柚皮素、橙皮素等,具有抗菌、抗 病毒、抗炎等作用。
目赤肿痛
要点一
总结词
菊花对目赤肿痛有治疗效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菊花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对于目赤肿痛、眼 睛干涩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配合其他中药治疗。
高血压病
总结词
菊花对高血压病有益
详细描述
菊花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能够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 压,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抗氧化作用
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菊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多酚和多糖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对预 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性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抗肿瘤作用
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 的生长和扩散。
VS
菊花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 的生长、增殖和扩散,对一些常见的 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信号 转导、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 生成等有关。
过敏反应
部分人可能对菊花中的某些成分过敏 ,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 能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
菊花的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菊花性寒,对孕妇的肠胃有所刺 激,且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因此
孕妇应慎用菊花茶。
脾胃虚寒者慎用
菊花茶清热去火,会对胃造成寒性 的刺激;且其中的鞣质会对胃黏膜 造成损害,加重脾胃虚寒,因此脾 胃虚寒者应慎用。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菊花是中国传统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盛开的时节正逢秋季,因此被誉为“秋之花”,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美容品等领域。

菊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菊花的研究进展也越来越多。

一、菊花的化学成分菊花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挥发油、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氨基酸、粗蛋白、多糖物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其中,挥发油是菊花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挥发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α-蒎烯和β-蒎烯,此外还含有柠檬烯、萘醌、芳樟醇、桂皮醇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菊花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包括石楠素、石蒜素、杨梅素等。

它们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抗变态反应、抗过敏等作用。

有机酸主要包括苹果酸、草酸、柠檬酸等,具有降低血糖、促进消化的作用。

而氨基酸则是构成菊花粗蛋白质质量的基本成分,它们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此外,菊花的多糖物质也被广泛研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等作用。

二、菊花的药理作用1. 抗氧化作用菊花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预防细胞氧化损伤。

实验证明,菊花提取物能够有效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 抗炎作用菊花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的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菊花提取物对不同类型炎症的抑制效果显著,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3. 降压作用菊花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实验数据显示,菊花提取物可以通过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降低血管紧张度,从而起到降压效果。

4. 镇静作用菊花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睡眠障碍、神经官能症等症状。

据研究发现,挥发油可以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发挥镇静的作用。

5. 美容作用菊花对于皮肤具有很好的护肤功能,特别是改善毛孔粗大、调节皮脂分泌、抑制黑色素沉着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引言
引言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花瓣,是一种 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毒消炎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上,菊 花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病症。随着现代医药 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菊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测定菊花中化学成分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出不同化学成分的含量,为菊花的药 理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菊花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菊花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菊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 等的作用。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进展
01 摘要
目录
02 引言
03
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现状
04
菊花药理作用的研究 现状
05 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06 结论
摘要
摘要
菊花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独特的化学成分。近年 来,随着人们对菊花药用价值的不断发掘,菊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取得 了显著的进展。本次演示将对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 期为菊花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结论
希望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发掘菊花的药用价值,为人类健康事 业做出更究现状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菊花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能够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 压。同时,菊花还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在免疫系统方 面,菊花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此外,菊花 还能够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对治疗一些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例如,菊花能够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具有一定的疗效。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菊花概述 • 菊花的化学成分 • 菊花的药理作用 • 菊花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菊花的毒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
01
菊花概述
菊花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
菊花分为多种不同的品种,如黄 菊、白菊、泡菊等。
分布
菊花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 美洲等地区,其中中国是菊花的 原产地之一。
使用菊花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 病情调整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用药时间
菊花不宜长期连续使用,一般 建议使用3-7天。
配伍禁忌
使用菊花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 的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
过敏体质者慎用
对菊花过敏者应禁用。
06
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
深入挖掘菊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1 2 3
发现新的活性成分
深入研究菊花的化学成分,发现新的具有药理活 性的化合物,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候选物质。
02
菊花的化学成分
挥发性成分
01
02
03
菊油
主要成分为樟脑、龙脑、 桉叶素等,具有镇痛、抗 炎、抗菌等作用。
菊酮
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 等作用。
菊醇
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
有机酸类成分
绿原酸
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 化等作用。
咖啡酸
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 等作用。
苹果酸
具有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
清热解毒用药
金银花颗粒
主要由金银花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等症状。
连花清瘟胶囊
主要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 属热毒袭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