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及其发展

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及其发展
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及其发展

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及其发展

内容提要:新中国建立后,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边境贸易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获得迅速发展。到90年代中期,边境贸易已成为云南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边贸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增进云南与东南亚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云南与邻国的边贸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只要用好政策,扩大开放,加强管理,云南边贸就可获得进一步发展。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了与外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其中,边境贸易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组成部分。近10多年来,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等国的边境贸易有了迅速发展。云南与接壤的缅甸、老挝、越南3国边境贸易成绩显著,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泰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新闻媒体都对此作过大量报道。许多人士希望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以借鉴成功经验。本文将就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边境贸易发展及其前景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的回顾

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山水相连,边境线长4060公里,全省17

个地州市,有8个边境地州、27个县与上述三国接壤。边境地区双方的人民历来有通商互市的传统。双方边民之间生活、生产的共同需要,使边境贸易成为云南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与内地省区相比,边境贸易是云南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一个特有的内容,是云南与东南亚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云南边境贸易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直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才获得迅速发展。

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是云南边境贸易的初始阶段。在中缅边境地区,1951年4月,我国中央人民政务院决定在中缅边境地区开放边民互市,允许双方边民在规定的地点开展互市。1953年4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云南省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发表了公告,对边境小额贸易的管理作了具体规定,公告颁布后,中缅边境地区小额贸易一度出现兴旺景象。通过小额贸易,中缅边境地区日用生活品短缺的状况有所改善。但后来边境小额贸易发展受到过多的限制。1963年,缅甸发生政权更迭,中缅边境形势出现变化,小额贸易随之中断。边境贸易全部纳入边民互市这一形式。

在中越边境地区,1953年8月中越两国政府签订了开放两国边境小额贸易的议定书。1954年1月中越边境小额贸易启动。根据中越两国政府的磋商,云南省与越南北部三省相继开放了11个相对的小额贸易口岸。1963年3月云南省与越南北部三省区就边境工作进行会谈,确定设立6个相对的边民互市口岸,以方便双方边民互市;双方边民互市准许携带双方协议中规定的品种,并免征关税,

双方边民往来互市可兑换一定限额的货币。此外,双方还开展了云南省与越北三省区的地方贸易,直到1970年才取消,纳入两国国家贸易。

在中老边境方面,由于老挝当时经济发展滞后,边境地区人口稀少,小额贸易比较困难,这一阶段则主要只有边民互市。

从这一阶段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边境贸易看,有几个特点。一是中缅、中越边境贸易都开展了小额贸易,但规模不大,交易商品种类有限。二是受计划经济束缚,中方参与小额贸易的经营者,1958年前主要是国营商业机构,而1958年后到“文革”结束时,则完全是国营商业机构。三是边民互市一直在进行,但对边民互市的交易地点、交易商品种类和交易数额都有严格限制。四是边境贸易在云南与邻国的经济关系中,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五是云南与邻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边境贸易层次不高。

60年代中期“文革”开始,直到70年代后期“文革”结束,这一阶段,中国和邻国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小额贸易基本停止,边民互市虽还在一些互市点进行,但受到严格限制。边境贸易失去了应有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1980年,云南省政府决定首先在中缅边境恢复小额贸易。1984年,国务院正式发文规定,边境小额贸易由有关省、区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五自”方针,即边境小额贸易按照自找货源、自找销路、自行谈判、自行平衡、自负盈亏的原则进行。根据这一方针,云南省政府结合云南边境地区的实际,于1985年公布了《云南省关于边境贸易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放宽边境贸易政策。从这时到90年代初,中缅、中老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在全线展开。在经营实体的构成上,由过去指定的少数国营商号独家经营发展到经地、州政府批准的农、工、商国营和集体所有制商号的多家经营,经营网点大大扩大。从1985年到1989年5年间,中缅、中老间的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达到36亿元,比前6年增长20多倍(注:车志敏主编:《云南省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第94页,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初步形成了地方政府间贸易、边境民间贸易、边民互市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边境贸易发展格局。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老、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出现了新形势。1992年6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昆明市等边境城市,同意昆明市执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并决定云南省的河口、瑞丽、畹町市为边境开放城市,对中老、中越边境贸易,给予特殊优惠政策。这一切,为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的大发展创造了优异的条件,边境贸易也随之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展开。

二、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与成效

从80年代中期以来,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边境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到90年代中期,边境贸易已成为云南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对

东南亚开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证明,边境贸易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云南与东南亚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都起了积极作用。

边境贸易在云南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85年,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边境贸易在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中只占19.16%,其中,出口占

16.52%,进口占22.45%。到1992年,云南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已占云南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3.2%,其中,进口占55.7%,出口占37.15%。(注:车志敏主编:《云南省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第100页,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在1986~1995年的10年间,云南对缅甸、老挝、越南三国贸易总额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1%,其中,1992年占36.46%,1993年占37.39%。这说明,由于边境贸易的参与,缅、老、越三国已成为云南的重要贸易伙伴,而正是因边境贸易的参与,1991~1995年的5年间,在中国对缅、老、越三国的贸易中,云南省已占有41%的比重,其中,最高的1992年占到了58.57%。特别是在中缅贸易中,云南已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比重(在1992年的中缅贸易中,云南占85.18%)。(注:李洁、赵云忠:《云南外向型经济》第171页,德宏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而上述统计数字尚不包括边民互市。因云南将边民互市的管理列入边境地区集市贸易管理,数据统计在集市贸易中。以最先开展对缅甸边境贸易的德宏州为例,在1985~1995年10年间的边民互市额就达35亿人民币之多。(注:李洁、赵云忠:《云南外向型经济》第172页,德宏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从1990年至1997年9月,云南边境贸易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显示了边境贸易在云南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云南边境贸易企业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营。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边境贸易的企业,并形成了以昆明、红河、大理、保山、德宏等地区为主的边境贸易出口加工基地,在烟草、纺织、轻工、医药、建材、化工、五金、日用百货、机电、食品、饮料行业中已逐步形成了加工生产规模。许多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和外贸出口企业在边境地区设立边境贸易出口企业,直接从事边境贸易进出口业务,既拓展了市场,又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还在境外设立窗口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发展自己,大大提高了企业素质。到1997年底,经国家外经贸部核准的云南边境贸易企业达898家,开展业务的为759家。(注:《云南经济年鉴》,1998年版,第270页。)这些边境贸易企业对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为中国商品开拓东南亚市场发挥了作用。云南周边邻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制成品的自给率极低,特别是与云南接壤的邻国边境省、邦、区,日用消费品短缺。云南通过边境贸易,使中国商品进入东南亚市场,对促进云南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云南与邻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据对缅甸市场的调查,1985年,中国商品在缅北市场的占有率为20%,1987年占65%;1992年,中国商品在缅甸首都仰光的占有率为25%,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占60%,在缅北重镇八莫占70%,腊戌占80%;1994年中国商品在缅北地区仍占60~70%,在毛淡棉、土瓦、丹老等缅甸南部地区占30%左右。(注:李洁、赵云忠:《云南外向型经济》第174页,德宏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在老挝北部和越南河内以北的越北、越西北地区市场,中国商品都占了较大比重。在边境贸易出口商品中,纺织、化工、轻工产品是大宗出口商品,机电产品的比重也在扩大。目前,卷烟、棉布、棉纱、电池、石腊、柴油机、白砂糖、啤酒、

自行车等近30种商品出口额均在千万元以上。元钉、插销、铁丝等小五金类,糖精、奶粉等食品类,毛巾、火柴等日用品类,以及建材、小型农机具等40多类传统出口商品,销量都在百万元以上。在通过边境贸易出口的中国商品中,云南地方生产的商品约占30%左右。(注:李洁、赵云忠:《云南外向型经济》第175页,德宏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云南地方企业生产的“石林牌”棉纱、“依兰牌”洗衣粉、“中华牌”油漆、“滇池牌”的确凉布、“蝶泉牌”奶粉、“春花牌”自行车、“蓝箭牌”汽车,以及金马柴油机厂生产的X195柴油机,昆明手扶拖拉机厂生产的手扶拖拉机等产品深受缅、老、越、泰等国的欢迎,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通过边境贸易,云南和国内有关省区还从东南亚国家获得了一些资源性产品,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木材、玉石是云南边境贸易的大宗进口商品,每年进口都达上亿元人民币,占边境贸易进口额的50%以上。其它如豆类、藤条、鱼干、牛皮、芝麻、海产品、锰矿砂、锑矿砂、紫胶、干辣椒、黄连粉、钨精矿、铬矿、咖啡、棉花、茶叶等,进口值也在数百万元至千万元以上。这些进口商品中,很大一部分是流入国内其它省区。从1994年德宏州瑞丽口岸边境贸易进口商品的流向中可以看到,进口的木材中,46%以上销往广东、江苏、上海、安徽等9省市;进口的珠宝玉石,85%调往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河南等13个省市及转口香港、台湾、泰国;进口的海产品73%销往国内50多个城市;进口的藤条,95%供应广东、四川等4个省区;进口的芝麻,80%供应广西、辽宁、湖北、天津等5个省市;还有如眉豆、白扁豆、鲜芒果、鸭鹅毛、磨芋片、玻璃石等,则纯粹是根据外省市的需求而进口的。有些进口产品又被其他省区市用于再出口。

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还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的对外开放及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云南边境贸易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云南从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特别是沿边地州,以边境贸易为载体,进入大开发时期。边境贸易发展较早的德宏州,1984年全州财政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到1993年德宏州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10年增长近7倍。1993年边境贸易提供的财政收入占了全州财政总收入的45%。对外开放起步稍晚的文山州,1992年正式开展边境贸易,仅一年的时间,全州就有边境贸易企业84家,注册资金5000多万元,全州累计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亿多元,比1991年同期增长2.48倍。(注:周域主编:《云南沿边开放和社会稳定发展》第61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位于中越边陲的云南河口镇原来只有一条小街,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如今已成为一座边境商贸旅游城市。到1999年初,在河口注册的边境贸易企业已达181户,其中享有边境贸易进出口经营权的56户,越南边民摊位313家,工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2331户。河口建成了占地1.1万多平方米的边境贸易商场。并建成了日供水8000吨的自来水厂和35千伏输变电工程,开通了长途电话线路150条和800兆、900兆移动电话,127自动传呼中短波与全省联网。此外,河口还建成了三个商贸小区和四个边境贸易市场;26家宾馆、酒店相继开业。新兴的河口正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注:《云南日报》1999年3月13日。)

边境贸易的发展,使边疆民族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与缅甸接壤的云南瑞丽姐告,过去较为封闭落后,现在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3000

元,部分农民的存款超过10万元。过去羞于经营做买卖的景颇、傈僳、佤、德昂等少数民族农民,在边境贸易浪潮冲击下,开始走出山寨,进入边境贸易市场,有的走上了富裕之路。紧邻缅甸的云南怒江州片马乡居住着傈僳、景颇等少数民族,过去这里交通不便,群众缺乏商品观念和市场意识,经济文化较落后。1985年,全乡财政收入据说只有12元。90年代以来,这里的群众投身边境贸易,乡村经济迅速发展。到1993年,片马全乡财政收入达400万元,有40多家商号。常住人口不到800人的弹丸之地,日均流动人员达3000多人。猴桥是云南腾冲县紧靠中缅边境的傈僳族山村,全村1105人,有40多人长期从事边境贸易,1994年村办商行上交利税达18万元,同时还兴办了一个加工能力为3000多立方米的木材加工厂,全村现有5家运输专业户、5个食品店、6个小百货店,全部由傈僳族群众经营。地处中越边境的云南马崩村,居住着35户苗、汉农民,他们靠牛马交易开展边境贸易,实现了全村脱贫,马崩的边境贸易综合市场月成交额达300万元。(注:周域主编:《云南沿边开放和社会稳定发展》第62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中国大西南边陲之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不但促进了云南边疆的经济社会进步,而且带动了邻国边境地区的发展,增进了云南与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沿边的8个边境地州抓住机遇,致力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坚持以边境贸易为先导,以工业为依托,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边疆经济的发展道路,使云南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同时,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邻国边境地区的发展。在云南的8个边境地州中,文山、红河、思茅3

个地州与越南的河江、老街、莱州省接壤;西双版纳、思茅两个地州与老挝的丰沙里、乌多姆塞、南塔省接壤;德宏、保山、临沧、怒江、西双版纳、思茅6

个地州与缅甸的掸邦和克钦邦接壤。邻国的上省、邦都属该国的边远落后地区。在云南实行对外开放前,也大都处于封闭落后状态。云南实行对外开放后,向邻国打开了大门。边境贸易首先成为云南与邻国边境地区经济联系的桥梁。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使邻国边境地区有了新的市场。邻国边境地区的一些丰富资源通过边境贸易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的工业品及日用品通过边境贸易进入邻国,满足了邻国生产、生活的需要。邻国为了适应边境贸易的发展,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建立了与云南相对应的口岸及机构;进一步开发资源,扩大对中国的出口,修建通往云南口岸的道路,以方便运输;加紧边境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加强同云南边境地区工商企业的经济联系等等。这样,邻国边境地区的经济也开始出现新的发展。

缅甸的木姐与云南省瑞丽姐告区相连,是缅甸的国家级口岸,原先只是一个小镇。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姐告建立了经济开发区,被誉为西南的“小深圳”。姐告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对缅甸木姐产生了联动效应。缅甸政府表示,中国方面给云南瑞丽提供的政策,缅甸政府也对木姐提供相应的政策,以促进缅甸边境地区的发展。在缅甸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木姐加快了建设步伐,目前木姐已成为一座新兴的小城。云南西双版纳州打洛镇对面的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的勐拉,昔日只是一个乡级小镇。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双方开展了边境跨国旅游。1992年至1997年打洛镇的出入境人员流量达300万人次,缅甸勐拉镇仅收口岸费和门票费就达2000万元左右。勐拉的餐饮业、服务业、娱乐业、商业也随之

发展起来。目前,勐拉已从过去的乡级小镇发展成具有现代旅馆、酒店、宗教庙宇、园林建筑的小城市。中越、中老边境地区的越南、老挝的边境城镇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状况。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使双方边境地区的联系加强,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增多,友好关系增强,云南边境保持了稳定与安宁,呈现出和平、发展的景象。

三、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在1990~1995年期间,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获得了极大发展。但从1996年起,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额急剧下滑。1996年云南边境贸易额下滑39%,1997年又下滑45.7%。(注:《云南外经贸》,1998年第1期,第15页。)下滑幅度之大,为开展边境贸易以来所少见。这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际原因。

从我国国内原因看,一是国家调整了边境贸易税收政策。取消了162种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使边境贸易企业和税费大幅上升,经营发生困难。二是经营体制和管理方面存在着边贸企业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等一些问题。三是一部分出口商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不良影响。四是一些边境贸易企业不正当竞争,如竞相压价,相互拆台,加剧边境贸易企业的困难。从国际因素看,一是随着邻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欧美、日本、东南亚其它国家和其它地区的投资和商品涌入云南周边国家。中国商品在缅北、老北、越北市场的优势受到冲击。二是越南、老挝、缅甸先后加入东盟后,加强了与东盟其它国家的经济联系。三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越、老、缅三国的货币都不同程度的贬值,支付能力降低,而中国人民币币值稳定,出口商品的价格实际上等于上升。四是邻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断调整边境贸易政策,对云南发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1998年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据有关统计,1998年云南全省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31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76.6%,边境贸易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比1997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注:《云南日报》1999年2月21日。)云南边境贸易之所以能走出低谷,与云南全省上下所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为了改变边境贸易下滑的状况,推动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发展,云南省主要领导多次率团出访越南、老挝、缅甸三国,通过加强高层互访增进友谊,推动合作。中央政府和省及各有关部门针对边境贸易和周边邻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税收政策,规范边境口岸进出口货物的收费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为边境贸易企业创造条件搞活经营。各边境贸易企业认真学习外地经验,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现行边境贸易优惠政策,采取小额贸易与边民互市结合、大贸与边境贸易结合、加工贸易与易货贸易结合等多种形式开拓市场,使沿边一线口岸重新出现了进出人员和货物增加,边境贸易带动商旅,商旅拉动人流、物流,口岸带动边境城镇繁荣兴旺的活跃局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边境贸易走出低谷,恢复性增长较快的地区。该州是与老挝、缅甸开展边境贸易的前沿,1996年以来西双版纳的边境贸易受到较大冲击。面对困难,西双版纳州政府提出了“稳住边境贸易,突破大贸,扩大区市,拓展市场”的新思路,制定和完善边民互市管理办法,规范口岸进出口货物的联检、收费管理,改善了边境贸易经营环境。州政府多次组织经贸代表团到老挝北部、缅甸边境省区和泰国北部考察,了解经贸形势,加强与周边国家边境地区政府和工商界的联系。州政府还成功举办了’98西双版纳边境交易会,吸引了国

内200多家厂商和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50多家工商企业、7个地方政府、商会代表团参加。会上成交活跃,其中边境贸易互市额达7000多万元。经过积极努力,扭转了西双版纳州边境贸易连续两年下滑的局面,1998年全州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达8.7亿元,比1997年增长5.62%,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注:《云南日报》1999年3月19日。)1998年云南沿边8地州有7个地州的边境贸易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回升和增长。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进出口总额达到1.87亿美元,突破历史最好水平。(注:《云南日报》2000年2月9日。)

1999年云南边境贸易再次出现发展高潮。全省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8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2倍,已占对缅甸,越南,老挝三个邻国进出口总额的70.43%,(注:《云南日报》2000年2月9日。)充分说明,通过调整政策和加强管理,云南边境贸易可以获得进一步发展。进入2000年后,边贸继续升温,全线活跃,进出口额持续增长,2000年上半年,全省边贸进出口总额达1.35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17.9%,(注:《云南日报》2000年7月14日。)边贸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从目前各方面情况看,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面临又一次发展机遇,有望再次获得发展。主要根据是:一是云南周边的缅甸、老挝、越南等邻国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打击或影响后,重新认识到发展边境贸易对克服困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发展与中国的边境贸易。缅甸政府已采取一些灵活措施,逐步放宽政策,继续鼓励中国的机械、机电产品、建材、药品等商品进口,在外汇短缺、规定进出口贸易一律以美元结算的情况下,仍保留了缅中边境贸易中商人交纳的税费可以用美元和人民币结算的做法。越南政府认为,发展同中国的边境贸易对双方都有利,并在1998年11月与中国签订了旨在促进地区贸易合作的两国政府边境贸易协定,并连续出台边境地区优惠政策,促进边境贸易发展。老挝则出于多方面考虑,迫切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商品进入老挝,以抵制其它国家对老挝的政治、经济影响,主张加强中老边境贸易,并表示在中老边境贸易中将对税收实行优惠。

二是我国政府调整了边境贸易政策,极有利于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的发展。1998年底,我国对外经贸部与海关总署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的补充规定》。规定中扩大了对边境贸易的税收优惠;调整了有关部委对进口商品的管理权限,如下放了对经营国家管制的进出口商品的边境贸易企业的审批权。赋予了边境省区外经贸主管部门对边境地区地级市政府或外经贸主管部门在本地区主办以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交易会或洽谈会的审批权;扩大了边境贸易企业的经营权限;对除国家重点管理和有特殊规定以外的商品的出口,免除报批手续,允许企业放开经营;等等。这些政策为边境贸易企业挖掘潜力、加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是促进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云南省把边境贸易作为云南外经贸发展的一个支撑点和云南特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上到下始终重视边境贸易的发展。在组织上,建立了各级边境贸易管理机构,对边境贸易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各有关部门在多年的边境贸易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云南发展边境贸易的宝贵资源。此外,在国

家的支持下,姐告边境贸易区正式成立。这些都为云南与邻国开展边境贸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是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周边邻国有着经商往来的传统,多年来保持着良好的睦邻友好关系,邻国对云南有特殊的感情,十分有利于今后的合作。

五是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开展了多年,为今后边境贸易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双方通过边境贸易都获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显示了经济上较强的互补性,并对发展边境贸易充满信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云南边境贸易重趋活跃,进出口总额达到2.88亿美元。今年以来,边贸继续呈现增长好势头,上半年边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幅高达17.9%,出现第三次边贸新高潮,显示出边境贸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在看到边境贸易的成绩及对双方发展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时,也要看到,伴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也出现某些问题,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边境贸易渠道走私贩毒、贩枪,非法出境,拐卖妇女儿童等等。但是,不能因为有这些问题而诋毁边境贸易对双方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起的积极作用,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边境贸易,积极促进它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的前景仍是广阔的。人们有理由相信,进入21世纪后,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还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汉语言文学2A班潘爱妮学号:20091202566 序号:56号 论文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 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蘑菇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竹楼、土掌房、木楞房随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不断改变。我们对于这个变化,一般将其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逐步创建、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 经过多年的演变,重檐式瓦房成了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六合同春”等壮丽、舒适、体现工艺类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住宅。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一、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构成、地理经济和信仰及意识形态。 与中原地区自先秦以来就形成比较明确、清晰的文化传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构成有明显的特点。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共同存在,如傣文化从来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百淮系文化也自成一家。 从地理经济上看,氏羌文化起源青藏高原的氏羌族群,是一种高原游牧游耕文化,“编百越文化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百越族群,稻作、干栏建筑、;发左社,随畜迁徙”是其特点. 纹身为其本质;百淮文化被视为云南的本土文化,或许可称作“以采猎为务”的狩猎文化,剿牛、猎头、喜山居?显然,这种划分是极为粗略的。实际上,每一种都并非纯粹的文化类型,而是杂交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于其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族源出发,云南文化可分为氏羌文化、百淮文化和百越文化几种类型。从精神意识看,又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巫鬼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分。 这些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民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建筑中被划分得很明确。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中众多的忌讳也充分说明了多元性,例如白族、彝族的门楼和壁照是相当重

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方案

一、边境经济合作区概述 边境经济合作区是指根据两国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特点和优势,划定特定区域,赋予该区域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的产业政策,并对区内地区进行海关特殊监管,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此聚集,通过边境两边地区的对接,实现边境地区两边的充分互动和优势互补,实现该区域加快发展,进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一)边境区域合作的特征 跨境区域合作主要着眼于地区的发展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以促进当地的发展为目标。合作参与方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体边界毗邻的部分关税领土,如欧洲上莱茵地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也有经济体全部关税领土与另一方部分关税领土进行跨境合作的情况,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新一柔一廖成长三角。虽然大多情况下双方都存在合作机制,却往往没有达成正式的、有约束力的协议,需要参与方自行实施各自的政策以促成合作。 (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主体 从目前国内外边境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行为主体划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中央政府是合作区的授权机构,也决定了它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利益代表,要和毗邻国家的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并实施具体的协作管理。国际和地区组织是合作区的倡导者,可以起到协调、提供技术和资金的作用,合作过程中非常需要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企业是合作区的核心建设要素,对于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边境地区,在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协调下,主要基于区位理论和运输成本的有利条件而扩大市场和要素获取范围,通过边境经济项目招标而拉动企业投资,实现边境地区对外贸易转型。 (三)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制约了其发展。第一个就是主权让渡问题。跨境经济合作区需要突破边境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合作涉及人流、物流的管理,涉及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管理,必然需要国家间主权的相互让渡。而国家主权的让渡十分敏感和困难,需要国家间友好的政治关系和高度的相互信任为保障。这就增加了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难度。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正文 一、云南的少数民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栗、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民族文化是指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根据语言发展的历史和语言之间语言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可以把语言划分为语族、语支等各种类别。若把历史同出一个“基础语”(即母语)的许多语言归为一大类,则称为“语系”;同一语系的

桂越边境贸易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附件4 华南理工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桂越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0 年月

说明 1、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 规范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学生应在开题报告前,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 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3、此表一式三份,一份交学院装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一 份交指导教师,一份学生自存。 4、开题报告需经各系或论文指导小组讨论、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下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

姓名开题时间学制 专业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的云南省、广西省和越南有广阔的边境线,从很早开始,中国和越南就有边境贸易了,作为相邻的两个国家的一种特有的经济贸易形式,在促进两国贸易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和越南同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的革新开放积极借鉴了中国的经验,两国都积极地从计划经济过度多市场经济,所以两国的国情具有很多的相似性。 中国自1990年实施沿边开放政策,以“兴边富民”为目标的中越边境贸易不断深化。随着两国分别与2002年(中国)以及2007年(越南)加入WTO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国广西作为与越南直接接壤的中国省区,在越中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越南对中国边境贸易开展的主要窗口,特别是近年来,南宁凭祥等地和越南的外贸往来不断加强。随着外贸往来的不断加深,那么怎样进一步发展两国的边境贸易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优势资源的开放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2.论文框架 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简要的回归了本文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研究桂越边境贸易发展的现状;第三章是对桂越边境贸易的发展的特点及经济的分析;第四章指出桂越边境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的对策建议;最后一章是结论。 3.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有以下两种: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对桂越边境贸易的发展影响分析等采取定性分析,在具体的边境贸易统计上采取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法,对广西边境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采取归纳总结。 4.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云南省边境经济贸易管理实施办法

云南省边境经济贸易管理实施办法 【法规类别】边境贸易 【发文字号】云政发[1996]121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6.06.28 【实施日期】1996.07.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3件规章及7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6年10月16日实施日期:2006年12月1日)废止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云南省边境经济贸易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云政发〔1996〕121号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边境地区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积极发展与我国毗邻国家间的边境贸易与经济合作,走出了一条加快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稳定边疆,巩固和发展我国同周边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国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对边境经济贸易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这对我省边境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了一次严峻的机遇和挑战,必须讲纪律,顾大局,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法规,按照调整、规范、完善、发展的方针,采取切实措施,继续保持和促进我省边境经济贸易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促使边境经济贸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2号《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已以云政发〔1996〕20号文件转发)及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发的有关配套文件,省人民政府制定了《云南省边境经济贸易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云南省边境经济贸易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我省边境经济贸易的规范管理,维护边境经济贸易的正常经营秩序,促进边境经济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边境经济贸易,系指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与毗邻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有陆地接壤的边境县(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边境开放城市的辖区(以下简称边境贸易地区)。即:富宁、麻栗坡、马关、河口、金平、绿春、江城、勐腊、景洪、勐海、澜沧、孟连、西盟、沧源、耿马、镇康、龙陵、潞西、畹町、瑞丽、陇川、盈江、腾冲、泸水、福贡、贡山26个边境县(市)

中俄边境贸易

摘要: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全面展开的新态势下,中俄边境贸易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当代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俄边境贸易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发展时期。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俄罗斯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复苏,俄的政治经济环境也在全面好转,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边贸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往来蓬勃展开,发展迅速。然而两国边境贸易仍然不够成熟,规模仍然有限,面临着许多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中俄边境贸易巨大潜力的发挥,要进一步推动中俄边境贸易和整个中俄贸易的战略升级,就要排除这些困扰,改变传统贸易思维、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中俄边贸是典型的中俄贸易,其特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俄贸易的特点。 【关键词】中俄经贸边境贸易历史机遇战略升级 论中俄边境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纵观自17世纪至20世纪末中俄边境贸易30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俄边境贸易的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1.中俄边境贸易适应了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两国边民的欢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边境贸易的发展直接受到国家关系的制约,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和睦与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俄边境贸易的盛衰。 3.两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对于边境贸易管理与扶持力度的大小,对于边境贸易的稳定和规范发展至关重要。 (二) 中俄边境贸易在整个中俄贸易中的地位。 1.2000年迄今是中俄边贸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背景,首先俄罗斯政局趋于稳定,尤其是实现了政权的稳定交接。普京总统执政以来,由于俄罗斯稳定的政局加之强有力的中央干预,促成了俄罗斯经济的强劲复苏,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外汇储备增加。持续回升的俄罗斯经济,为中俄贸易(包括边贸)创造了加速发展的基础。 2.近两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中俄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尤其是边境贸易,在两国贸易中的比重基本稳定。据统计,2002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7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20.1%;2003年为35.2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22.3%。2004年为42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将近20%。2005年依然保持着这一水平。据中俄经贸合作网的统计资料,2005年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的外贸额达86.4亿美元,占中俄贸易总额的30%,其中,中俄边境贸易额达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占同期中俄贸易额近20%,占同期中俄边境外贸额的64.5%。2006年上半年,两国边境地区的外贸额达48.6亿美元,占同期中俄贸易总额的26.8%,其中,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同期中俄贸易额的20.7%,占同期中俄边境地区外贸额的64.4%,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中俄边境贸易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促进两国毗邻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对稳定边疆、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 当前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特点。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1)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桂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

桂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边境贸易是一国经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对外经济交流的方式之一。边境贸易的发展对边境两国政府、企业、居民和周边及整个世界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地域辽阔、边境线狭长、邻国众多,有发展边境贸易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我国的黑龙江、内蒙古、广西、新疆、云南等省份与相邻国家的边境贸易发展之迅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广西,得益于与越南的地理位置优势,中越经济高速增长和贸易结构的高度互补,中 国东盟关系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沿边开展边境贸易的省份中脱颖而出。本课题以广西和越南边境贸易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边境贸易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就世界和中国的边境贸易的现状略作考察。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广西和越南边境贸易发展的现状,发现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近二十年在贸易规模、贸易方式、贸易结构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总额波动性大、越南长期处于的贸易逆差中,边境贸易结算不畅,商品结构和交易方式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低效,法律不完善、政府监管错位缺失,双方认识不足、缺乏信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提出应该加强对外交流、参考其他地区边贸经验,完善两国法律政策、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结算服务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双方边贸结构、完善边贸方式,加强信任和协调、共同解决争端,充分发挥双边地方政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现状及问题政策

边境贸易是有别于一般贸易的一种在邻国边境地区的贸易方式。边境贸易指在离边境线20公里范围内的,得到政府允许的指定的集市、点的边民之间及企业之间的货物(或服务)贸易。主要形式有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和边境经济技术合作三类。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或地区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形式,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尤其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意义更为重大。发展边境贸易是建设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桂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1桂越边境贸易规模日益扩大 广西西南部与越南接壤,陆上边境线长1020公里,南濒北部湾,陆海连接处以北仑河与越南为界,同时具有沿边、沿海、沿江的区位优势,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出海大通道。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开放环境,为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新机遇下又为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广西边境贸易发展迅速。 我国广西紧邻越南,与越南有绵延千里的边境线连接,不仅有陆上联系,它还与越南山水相连,同时具有了陆海江的有利区位条件。正是因为广西的地理位置具有天然优势的特点,使我国与越南的边境贸易可以有序快速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的一系列促进边境贸易发展的政策的颁布,也为桂越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贸区建

浅析云南边境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云南边境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英文题目Brief Analysis of Yunnan Frontier's Trade Status、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院(系):

摘要 云南是我国的西南大门,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山水相依,边境线总长4060千米,具有连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地理区位优势。改革开放至今,云南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致力发展边境贸易,并形成以内地经济为依托,以经济技术合作为重点,不断的开拓周边国家市场的局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和中国的WTO进程不断深入,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云南边境贸易现状问题

ABSTRACT Yunnan is the gate of China's southwest , bordering with Myanmar, Vietnam, Laos. The border line reach to 4060 km , which has advantages in connecting the local market and the foreign market .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date, with the guidance of open policy ,Yunnan makes the great effort to develop border trade and forms Situation with bais of the mainland economy, the focus 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continuously opening up the market situation in neighboring countries. As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regional groups and China's WTO process continued developing ,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trade in Yunnan will face with tremendo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KEYWORDS】Y unnan Frontier trade Status Problems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误读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术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粹,其来源和内涵各具特色。为避免理解和交流过程中出现差异,本文梳理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让外界误读的部分文化术语,并从语音来源、历史传承等方面加以解释。 标签:误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语言、节庆、婚俗、饮食、手工艺、建筑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用来表示特定理论体系中普遍概念的专用词汇单位,具有凝合性和整体性,无论是单成分术语或多成分术语,表达的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特点是准确、严谨、简洁,文化误读,是指读者主观上由于缺乏对词源、文化背景的了解而造成对原意的误解。本文选取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被误解的一些术语加以解析,以期加强中外人民和少数民族同胞沟通交流和理解。 一、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容易误读的术语解析 “苦扎扎节” ——亦称“苦扎扎”或“库扎扎”,在哈尼语里是“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意思,少数民族语言用汉字音译过来,与汉字本身蕴含的意义大不一样,这是哈尼族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隆重的传统节日,不是字面上理解的“苦”节,玉溪元江的哈尼族从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起,节日历时3~5天,红河哈尼族每年农历六月欢庆该传统节日。 “赶摆”——又称“做摆”,傣语“赶摆”的原意是盛大节日或集会活动的意思,是傣族丰富多彩的节日统称,少数民族的“赶摆”和其他地方的赶集、赶场、赶街不同,傣族人“赶摆”涵义比集市贸易要宽泛很多,不仅是祭祀、集市、商贸的庙会,一些地区还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的场合。傣族其他重大节日也叫做“摆”,如摆爽南(泼水节)、摆斋等,参加这些活动,都叫作“赶摆”。规模比较大的“摆”一般在五谷丰收的深秋时节进行。 早期的“赶摆”还是一种宗教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云南德昂族、阿昌族“做摆”之意是祈求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消祛灾难,由村寨头人、家族长共同推选出“做摆””的承头人,拜佛祭祀,由佛爷念经,以求富裕安乐。 云南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语通过音译或意译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汉字书写的文化术语,在交流和使用中望字生义,致使理解上出现偏误。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婚俗文化容易被误读的术语解析 少数民族婚俗文化来源于本民族的伦理道德和特定时期约定俗成的风俗习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8430692.html,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作者:张梦倩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何对像云南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进行合理的传承和保护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优化措施 云南有二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区。因为多个民族居住在一起会使得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有着多样的特色。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一部分在逝去,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1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古老的成分,也有现代的成分。其中优秀的文化可以推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接下来就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思考介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多层次 在云南不同的区域,文化也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说在交通比较落后的地区,民族的传统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文化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一般都是在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等。但是在科技的影响下,完整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的现象是十分少的,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人们的文化是半汉化的状态,有的时候会穿着汉族的服饰,也会讲汉语。他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保留了一部分,但是同时也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中是最常见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已经与汉族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从服饰、语言、习惯等方面已经被汉化了。在对云南少数民族进行区分可以根据他们汉化的程度来进行判断。 1.2 国家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口承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热点,国家和社会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会更加深程度的进行发掘、整理等。我国在云南实行了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这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更多的保护,但是同时它也面临着被现代文化冲击的威胁。比如说旅游可以帮助传统文化资源保存,使得当地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联系进一步加深,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同时旅游也可能会使得该区域的民族传统文化被破坏而使得该地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中缅边境木材贸易情况简述

摘要:木材贸易是中缅贸易的重要部分,云南省腾冲县为中缅边境的重要贸易口岸,在中缅木材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缅方对木材的进出口贸易加强了管控,特别是2014年缅甸出台原木出口禁令,导致中缅边境的木材贸易情况发生了改变,对中缅木材贸易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文中对这一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原木出口价格将提高,木材贸易模式将发生改变,中缅二国木材贸易将趋于规范化,缅甸生态压力将得到缓解。 关键词:木材贸易,原木出口;生态压力;规范化贸易;发展趋势;中缅边境 中图分类号:s782;f7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09-05 1研究背景 缅甸大部分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自然条件优越,有大量天然热带林木。木材贸易在缅甸占有极重要地位,其影响着国家经济的走向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与印度是缅甸木材贸易的主要合作伙伴[1],中国对缅甸的木材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在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峰,进口了缅甸出口木材总量的37%,仅次于印度的45%。2013年中国进口缅甸木材产品的价值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达到创纪录的 6.21 亿美元。 2009―2013年,缅甸出口到中国的木材总量增加了52%(由110 万 m3增加到170万 m3),出口总价值增加了234%(1.86亿美元到6.21亿美元)[2]。 云南省腾冲县地处中缅边境,在中缅木材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量的木材通过腾冲入关,或在当地加工销售,或销往国内其他省市,甚至通过过境贸易运往国外。近年来,由于双方国家的管控与各类法案的出台,对缅甸木材的进出口加强了控制,使边境贸易情况发生了改变,2006年云南省出台了关于边境木材进出口管理政策;2014年缅甸出台原木出口禁令,特别是2015年7月22日缅甸以非法伐木为名判处155名中国公民终身监禁,对中缅木材贸易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在腾冲县境内的实地调研,采访相关的中缅木材贸易商、林业管理有关人员,收集相关资料,简要地梳理中缅木材贸易流程和历史发展,并针对当前情况进行分析。 2中缅边境木材贸易的变化 2.1缅北木材采伐及其原因分析 缅甸的木材以阔叶林为主,经济价值高,市场销路好[3],市场的需求驱动了缅甸境内的木材砍伐。其次,与腾冲接壤的是缅北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克钦独立营控制的克钦邦,长年的战乱导致了当地的发展水平极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极低[4];克钦独立营需要与中方进行木材贸易来换取生活必需品和战争所需物资以维持统治,常年战乱使当地人民无法从事农业生产,依靠木材贸易维持生计,并且当地缺乏伐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相关技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促进发展了腾冲边民受缅方雇佣的木材采伐行为和腾冲的中缅木材边境贸易。 缅北木材砍伐集中在与腾冲的国境线向缅甸延伸100 km左右范围内,最远到达过国境线向缅甸延伸300 km,集中于缅甸克钦邦到我国的瑞丽市弄岛。采伐对象十分宽泛,一直以来以阔叶林树种为主要砍伐对象,10余年前有一定的针叶林,包括建筑用材林、家具用材林、薪柴林等各种林木,可以说无所不包,在近年来,随着树根雕刻市场的兴起,甚至树根也被列为采伐对象。不过由于缅北地区缺乏红木类树种,柚木树种的管控又十分严格,腾冲境内几乎没有红木和柚木入境。 腾冲的中缅木材贸易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受两国相继出台的政策影响几经变化,本文研究中缅木材贸易的流程依照几个相继出台且影响力较大的政策分为几个阶段分析。大致

方明江: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

方明江: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 发表于昨天16:29 | 只看该作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跨境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也愈发突显,我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也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2015年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提到要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2015年12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更是在开篇写道: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家级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地区是我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确保边境和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正在成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先手棋和排头兵,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见,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已然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我国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式。 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主要以东北边境地区与东北亚国家,西北边境地区与中亚五国,西南边境地区与东南亚开展的跨境经济合作为主。作为中国三个相继设立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在双边经贸合作的探索中,基本上遵循了一条“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路径,以突破国家边界效应影响。 (一)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 作为东北亚跨境区域合作的探索,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以下简称贸易综合体)位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公路口岸与俄滨海边疆区波格拉尼奇内区边境线,区域总面积4.53平方公里,是1999年6月经中俄两国外交换文确立的第一个全封闭式跨国边境贸易区,也是中俄边境地区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2002年2月,黑龙江省政府与俄滨海边疆区政府签署《建设中俄绥—波贸易综合体协议》。2004年3月,世茂集团与俄滨海公司达成《合作开发中俄绥—波贸易综合体框架协议》。2004年8月,贸易综合体建设全面启动。贸易综合体计划分两期开发,一期工程中方一侧已于2006年8月提前完成,二期预计2010年完成,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随着4月21日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正式得到国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摘要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各种各样记录其历史的档案,这些文化和档案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珍贵的档案财富。分析、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对发掘和深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对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和我国新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别简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然后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阐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对于建设少数民族档案文化和新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档案文化新文化建设

目录 前言 (3)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影响 (4)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档案 (4)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产生的内在条件 (5)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一种文化形态 (6)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积累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四、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启示 (7) (一)发掘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新价值 (7)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建设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7) 五、总结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前言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但是很多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流失了,只有少部分流传了下来。这些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国档案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广义地说,凡是能记录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变迁的实物和非实物材料,都是珍贵的少数民族档案。例如各种文字史料、金石文物、木刻、绘画、口传档案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总体而言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自己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中留下的各种形式的实录,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档案,真实地反映着云南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形态,如彝族的档案文献、傣族的历史档案、纳西族的古代档案、白族的档案史料等等。另一部分是历史上的中央政权、地方官府和个人形成的官方档案和民间文书,如一些公文、碑刻、家谱、契约、信件等。 云南少数民族自己产生的档案是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主体,它们是最富有原生态意义和最具价值的档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形成的大量档案,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我国档案资源中独放异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云南各少数民族还形成了大量的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这些音像档案使少数民族档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大大丰富,使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也能真实、直观地记录自己的活动,留下传之后世的档案材料。(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本文所讲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指世居人口在5 000人以上的25个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这些文化大致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节日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云南很早就和中原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它既保存了自己的土著文化,又接受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这样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既有本身的乡土性、边缘性的特征,又同时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神。云南历

桂越进出口贸易对广西经济增长影响的协整分析

桂越进出口贸易对广西经济增长影响的协整分析[摘要]广西与越南间的贸易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并且在广西和东盟各国贸易 中占据很大比重。广西与越南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当前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广西与越南贸易情况和广西GDP关系的协整分析入手, 通过对广西1996-2008年的有关贸易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揭示了在长期中广西和越南贸易对广西GDP的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广西经济增长的一些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广西;越南;贸易;经济增长;协整 一、引言 中越两国是友好邻邦,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越南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开放度高,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广西,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发挥结合部的重要战略作用,与越南间的贸易日益紧密。自越南1986年“改革开放”以来,中越双方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2003-2007年广西与越南贸易额占广西外贸额的比重在14.3%~20.9%之间,占全国对越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1.8%、10.3%、14.9%、14.4%和11.2%。广西对越南的贸易额在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额中排在第一位。2008年,广西对越南贸易额为31.3亿美元,增长31.4%,占同期广西与东盟贸易的78.3%。 越南已连续9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与越南贸易发展现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产品结构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广西的优势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越南则表现为资源密集型产品。从产品竞争力指数来看,两地的经济关系互补性显著大于替代性。然而,两地的主要产品都是加工或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因廉价的劳动力而又相互竞争。 二是边贸多,国贸少。据统计,桂越双方贸易额在两国外贸总额中的比例很小,分别只占越南外贸总额的7%和中国外贸总额的0.4%,边境小额贸易仍是广西与越南贸易的主要形式。 三是贸易进出比例不平衡。从1996年到2005年广西对越南贸易一直保持顺差,顺差总额达18.55亿美元。2005年广西对越南贸易顺差为3.0076亿美元,占桂越当年贸易总额的30.47%。越南一直是贸易逆差国,且每年差额都在扩大。 二、文献回顾

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云南省边境经济贸易管理实施办法》.doc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边境经济贸易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文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 文号:云政发[1996]121号 发布日期:1996-6-28 执行日期:1996-7-1 生效日期:1900-1-1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边境地区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积极发展与我国毗邻国家间的边境贸易与经济合作,走出了一条加快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稳定边疆,巩固和发展我国同周边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国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对边境经济贸易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这对我省边境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了一次严峻的机遇和挑战,必须讲纪律,顾大局,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按照调整、规范、完善、发展的方针,采取切实措施,继续保持和

促进我省边境经济贸易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促使边境经济贸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2号《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已以云政发〔1996〕20号文件转发)及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发的有关配套文件,省人民政府制定了《云南省边境经济贸易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云南省边境经济贸易管理实施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我省边境经济贸易的规范管理,维护边境经济贸易的正常经营秩序,促进边境经济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边境经济贸易,系指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在社会转型时期,少数民族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调适的重大问题。在这种历史性的文化变迁大潮中,如何传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被誉为少数民族之乡。有26个世居民族,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创造了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具体条件不同,所以,文化的发生或早或迟,发展或快或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缺。但都独立创造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特色文化,并归属于中华大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文化发展多元化日趋明显的当代社会,民族文化受到空前重视。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空前的冲击,正面临消逝的危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飞速消逝的情况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现代化发展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显得异常的复杂和艰难。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尊重差异,解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形成文化多样性已成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一、现代化进程中,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界定 (一)对少数民族现代化的界定 1.现代化概念的界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对现代化这个概念的界定还存在一定分歧。大多数人对现代化的理解与描绘较模糊,尚未呈现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位学者对现代化的含义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说。 我国现代化理论家罗荣渠教授认为现代化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严英龙研究员认为现代化就是以市场原则为取向,以工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代替,并引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适应性变革的过程。厉以宁教授认为,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经济、社会、文化、习惯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重要变化的过程。随着这一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不断的改善,社会运行效率得以不断提高。马崇明认为所谓的现代化就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机构的根本变化。①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界定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是指: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与社会发生同质、同向的变迁。“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的现代化。简单的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不是用别的文化去代替传统文化,不是让少数民族舍弃传统而另就,而是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力量推动现代化,通过现代化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现代化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能够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与发展,创造出新的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文化发生交流和碰撞。 (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界定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进入现代社会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仍在各民族中不同程度的传承了下来。传统文化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拢聚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②这部分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