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旅游总体规划

汉中市旅游总体规划
汉中市旅游总体规划

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

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于1991年编制,经过10多年的实施后,2003年又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规划》主要内容检索如下:

第一章汉中市区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隅,东与安康市毗连,西与甘肃省相邻,南隔巴山与四川省相望,北倚秦岭与宝鸡市相接。地理坐标为北纬32o08…54“—33o53?36”,东经

105o30…50“—108o16?45”。面积为27246平方千米。

汉中市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是群峰林立的秦岭山脉,南部是属于巴山西段的米仓山,中间是由汉水冲积而成的汉中盆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三大自然景观区。

汉中地处我国中部,属从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兼具暖温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其分界线大致在秦岭南坡海拔800米一线。

二、历史人文特征

汉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3000多年来遗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以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历史遗存最为丰富,其中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

据考古发现,早在150万年前,汉中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上,汉中作为连接四川盆地和关中盆地这两大经济中心的纽带,既有诸多的栈道作为两地的便捷通道,又有秦岭、巴山两大天然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社会经济条件

汉中市下辖11个区、县。截止2003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3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万人,农业人口300万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以上,此外还有20多个少数民族。

汉中处于川陕交通联系的枢纽地带,是陕西的南大门,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巴蜀的咽喉,自周朝起在各不同历史时期开通了陈仓、褒斜、傥骆、子午、荔枝、金牛和米仓等著名古栈道,汉中因而成为闻名遐尔的“古栈道之乡”。

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63.44亿元,人均GDP 4392元。其中,第一产业36.8亿元,占22.5%;第二产业56.6亿元,占34.6%;第三产业70.1亿元,占42.9%。汉中市工业以飞机制造、机械汽车、医药化工、建材建筑等为主导产业。汉中市绿色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章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S(优势)

1、独特的区位特征,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西安、成都、重庆、广元、巴中等主要客源地的联系与合作,大力发展过境旅游,共同打造跨区域旅游热线;同时从城区向周边的旅游地形成辐射,使汉中市成为重要的旅游枢纽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之一。

2、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汉中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冲击国际旅游市场的拳头产品。汉中在挖掘、展现三国文化、汉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

3、汉中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纯朴好客的民风在发展旅游中具有特殊的市场吸引力,是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优越人文社会环境。

4、汉中市的旅游业从总体上看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在统一规划布局的前提下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发旅游产品和塑造旅游形象,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后来者居上的目的。

二、W(劣势)

1、旅游业发展速度慢,旅游业的启动主要表现在入境旅游。在旅游业增长的主体由入境旅游向国内旅游的转化过程,汉中旅游发展明显落后。

2、旅游产业规模小,发展水平比较低。

3、旅游开发层次低,主导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精品不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交通不畅;旅游开发市场意识淡薄,旅游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高,高素质旅游人才缺乏。

4、总量偏小,经济基础比较脆弱,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较弱,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都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和就业压力较大。

5、中心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对游客缺乏吸引力。

6、旅游生产要素不配套,旅游规范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得到全面提升。

三、O(机遇)

1、世界性旅游业的大发展

2、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借势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攻势,汉中市旅游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争取发展政策。

3、陕西省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和环境。

4、汉中市被列入陕西省旅游整体开发格局的次中心。

5、秦岭的旅游开发。陕西省已经把秦岭的整体旅游开发和品牌营销列入重点。积极加入和主导秦岭的整体开发,是汉中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

6、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借助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推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汉江探源、汉江生态、汉江观光等旅游项目。

7、西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将改善汉中市的交通条件,缩短与西安、成都的距离,并被纳入西安、成都都市辐射圈内。

四、T(挑战)

1、周边地区旅游发展普遍升温,汉中市旅游发展面临全方位的竞争。

2、旅游业的发展将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可能引发生态脆弱性问题。

3、旅游业发展将会导致新的经济和社会格局,可能引起相关的利益冲突。

第三章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一、旅游资源评价

1、资源总体特色评价

(1)汉中是人类及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众多。

(2)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山水自然风光俱佳。

(3)拥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云豹、金雕等珍稀动物,声名远扬。

(4)人杰地灵,物产富庶,是物华天宝的胜地。

(5)陕南民俗,多姿多彩、独具特色。

(6)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有机融合,丰富了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本次规划的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方法是根据国家标准提出的“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对各个资源单体进行赋分评价,是在资源分类的基础上,针对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及附加值3个评价项目,通过专家赋分,计算出各个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分值,然后进行等级评定。

根据评价结果,汉中市有二级以上的旅游资源131处,其中五级旅游资源3处,分别为佛坪自然保护区、武侯墓和长青自然保护区,四级和三级优良旅游资源分别有19处和43处,二级普通旅游资源66处,资源的总体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交通条件评价

就外部交通而言,目前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游客到达汉中的基本需求,但并不十分便利和舒适,对于旅游业的大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就区内交通而言,各县境内公路交通基本上能保证游客到达主要景区,但是部分道路路况较差,而且全市的旅游景点分布比较分散,一些品位较高的景区远离城区。

2、区内旅游资源特色性开发评价

部分旅游资源类型富集,很多资源单体特点相同距离相近,在游览功能上具有一定的替代性,缺乏特色的重复性开发形成汉中市内部恶性竞争。

3、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对比和互补分析

总体上看,汉中市的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尤其是汉中的近邻西安是著名的古都,汉中市可以借助西安的名气与庞大稳定的客源市场提高知名度、扩大客源,因此可以与西安市进行一些区域旅游合作。

汉中市部分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也存在客观的竞争,因此汉中市亟需充分挖掘特色,形成自身的竞争力。

当然,竞争本身也蕴涵着合作的潜力。

4、客源条件评价

汉中市相邻的几个省会城市经济实力较强,旅游市场潜力较大,是汉中市重要的客源地。汉中市旅游资源对台湾的吸引力也很强。同时其生态旅游潜力,会对全国乃至世界构成吸引力。

日本是境外旅游的主要客源地。

5、经济与社会环境评价

(1)经济环境

汉中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基础薄弱,尤其是中心城市功能不够完善。

(2)社会环境

近几年,汉中市形成了有利于旅游业大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识到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性,积极投身到旅游事业中来,形成了良好的民众支持环境。

但是,总体来看,汉中市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四章旅游产业定位及战略目标、综合产出规划

一、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定位和指导思想

1、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定位

汉中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先导性产业,在5-10年内培育成为全市的支柱

产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使汉中市成为陕南观光度假旅游中心,陕西省旅游业的两翼之一,陕西省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基地;使汉中成为我国西部连接西北、西南(蜀、渝、昆)旅游南北大通道的重要旅游节点,成为陕、川、渝、甘交界区域历史文化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胜地;

把汉中建设成为我国唯一的融江南风光、西北风情、西南风俗于一体、两汉三国历史文化与珍稀动物生态考察的旅游胜地;

使汉中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意义和全球影响的以大熊猫、朱鹮等珍稀动物为特色的生态科考基地,中华汉文化历史文化名城。

2、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尊重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切实把握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陕西省旅游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并紧密结合汉中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业发展实际,努力促进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具体要做到“六个坚持”,实现“四个转变”,体现“三大理念”。

“六个坚持”: l坚持以资源为依托。l坚持以市场为导向。l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l坚持以精品旅游项目为重点。l坚持以服务质量为生命线。l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

“四个转变”:l“一般性旅游”向“特色旅游”转变。l“动态旅游”向“静态旅游”转变。

l“吃苦性旅游”向“享受性旅游”转变。l“被动旅游”向“主动旅游”转变。

“三大理念”:l“做南”的理念,即要进一步形成和强化汉中的南国风光形象。

l“做特”的理念,即突出汉中的特色资源,尤其是具有垄断意义和不可替代性的资源。

l“做古”的理念,即注重发挥汉中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优势,在城市建设、景点开发方面形成古色古香的风格。

二、汉中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第一阶段(2005年-2010年)

(1)总体目标

到2010年把旅游业培育成汉中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把汉中建成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和陕西省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地区;把汉中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具体量化目标

2010年发展指标:年接待海外游客2万人次以上,创汇300万美元以上;年接待国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收入达2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7%.

2、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把汉中建成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成为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周边城市和地区乃至全国性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规模壮大,质量提升,配套能力增强,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得到全面体现,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旅游产品进入省线、国线旅游产品;依靠便捷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交通,汉中作为区域性旅游口岸和游客集散地的功能开始显现;旅游行业管理体系健全并发挥有效职能,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达到较高水平;旅游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具体量化目标

到2015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5万人,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00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旅游业总产出相当于当年GDP的7%-9%.

3、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

(1)总体目标

汉中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城市,成为全国性的旅游名城和在特定领域(中国历史文化、世界珍奇动物)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围绕旅游发展的思路蔚然成风,旅游业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生产要素建设的初级阶段,而向着更高级的城市旅游阶段发展。旅游发展在注重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信誉,行业自律意识和机制普遍加强,诚信汉中、温馨汉中的整体旅游形象成为汉中市作为典型旅游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新的生命力。

(2)规划2020年发展指标

2020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超过1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突破30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合计为1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80亿元人民币。

三、旅游产业综合产出效应

l促进建设“绿色汉中”战略的实施

l促进富民强市

l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城市化进程

l促进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l促进就业压力的缓解

l促进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l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l促进对外开放

l促进汉中知名度的提升和投资环境改善

l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章旅游客源市场规划

一、汉中市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1、总体情况

2004年,汉中市接待国际游客653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0.98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52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39亿元。同时,汉中市的旅游季节性比较明显。

2、客源地分析

汉中的客源市场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客源市场规模很小。国内客源市场又以本省为主,占62%;其次为四川省、湖北省、河南省、山东省等省市。

3、旅游者特征分析

(1)性别结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男游客高出两个百分点。

(2)年龄结构:以25~44岁的中青年最多,占49%;其次是15~24岁的青少年游客,占24%.(3)职业结构:游客的职业分布位于前5位的分别是:企事业管理人员、文教科技专业人员、公务员、服务销售人员、工人。

4、旅游者行为分析

(1)出行目的: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二者合计占近70%.(2)出游方式:有组织的旅游是出游方式的主体,占50%以上。

(3)逗留时间:平均逗留时间为3天左右,远低于全国6天多的平均水平。

(4)游客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来源是通过旅行社、亲友介绍、媒体,所占比例依次为38%、20%、15%.(5)旅游消费:汉中市游客的人均消费达到1934元。

5、旅游者消费心理分析

(1)满意程度

游客满意度较高的是导游服务、餐饮、旅馆饭店;评价最低的是娱乐条件,其次是购物条件,对交通和环境条件的评价也不高。

(2)游客的旅游倾向

旅游倾向比例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山水风光、文物古迹、生态环境、民俗风情;所占比例依次为:36%、28%、12%和10%。

(3)游客对汉中市各旅游景点喜爱程度排序

据调查,游客对汉中市旅游景点的喜爱程度前十名排序如下:南湖、古汉台、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拜将坛、红寺湖、石门古栈道、天台山、长青自然保护区。

二、客源市场开发规划

1、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与细分

(1)客源市场总体定位

汉中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定位是:近期仍然以国内游客为主,同时要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为大规模开发国际市场做好前期准备;2008年后,将以国内、境外客源市场并重,特别要使海外客源市场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近期(2005-2010年)的营销集中在西安地区、成都地区、武汉地区与重庆地区,尤其要把重点放在西安地区,为迎接西汉高速公路通车做好准备。

中期(2010-2015年)巩固周边市场,开拓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远期(2015-2020年)开发国内其它市场和国际市场。

(2)客源市场细分

1)国内客源市场细分

一级市场:陕西省及周边的四川省、湖北省、重庆市。

二级市场: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甘肃、山西、河北、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市。

三级市场: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安徽、福建、江西、辽宁、黑龙江、吉林、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

2)海外客源市场细分

一级市场:港澳台及日本、韩国、美国。

二级市场:新加坡、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

三级市场:东欧、中东、中亚、南美、北非一些国家以及俄罗斯等国家。

2、旅游市场开发空间战略

根据客源市场定位及细分,我们认为汉中市旅游市场开发宜采取以下空间战略:

(1)大力拓展周边客源市场

即立足本地以三个方向为主导向周边拓展:以西安及陕北客源市场为目标向北拓展,以四川省客源市场为目标向南拓展,以汉水沿岸和湖北省客源市场为目标向东拓展。

(2)积极开发中远途及海外客源市场

这一战略的主要目标客源市场是国内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外市场。

三、汉中市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1)国内客源市场预测

近期(2005~2010年)

2005年的游客数量,大致与2002年的增长幅度接近并稍有超出,大约8%左右。2006

年以后可能稍有加快,预计到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将超过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亿元人民币。

中期(2011~2015年)

预计来汉中旅游的游客规模增速平均在10%左右。预计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0亿元人民币。

远期(2016~2020年)

预计2020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合计为1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80亿元人民币。

(2)海外客源市场预测

近期(2005-2010年)

汉中市的国际旅游在2008年之后会有所加快,预计到2010年,全市每年接待境外旅游者达到2万人次,年旅游外汇收入300万美元以上。

中期(2011-2015年)

国际旅游发展迅速,平均增速可达15%以上。预计至2015年,全市每年可接待入境旅游者5万人次,年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00万美元。

远期(2016-2020年)

预计2020年全市可接待入境游客10万人次以上,旅游外汇收入达3000万美元以上。

第六章旅游产品规划与线路设计

一、旅游产品开发总体定位及开发思路

1、旅游产品开发总体定位

主打“历史文化名城”与“生态旅游胜地”两面大旗,相应开发“两汉文化旅游、三国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与“珍稀动植物观赏考察、自然生态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另外,发展红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宗教文化、农业观光、会展等旅游产品。

2、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l开发文化观光产品,巩固和拓展入境旅游市场l发展多样化旅游产品,全面开拓旅游市场l优化和创新既有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l加强区域协作,优化产品线路组合l加强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l实行精品化战略,突出开发重点

二、旅游产品谱系与旅游线路设计

1、旅游产品谱系

包括:文化旅游产品;生态、科考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漂流、探险旅游产品;节庆、庙会等旅游产品;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其它专项旅游产品。

2、旅游线路设计

(1)精品旅游线路

1)汉中生态观光与历史文化游(汉中三日游)

佛坪——洋县——城固——汉中——勉县

2)两汉历史文化游(一日游)

古汉台——饮马池——拜将坛——古虎头桥——石门古栈道

3)三国文化游(二日游)

汉中——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三国历史文化公园

4)珍稀野生动物观光游(三日游)

汉中——洋县朱鹮保护站——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

(2)区域旅游线路

1)汉中历史文化名城游(一日游)

2)汉中东线游(两日游)

3)汉中西线游(两日游)

4)汉中北线游(两日游)

5)汉中南线游(两日游)

6)佛坪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观赏游(两日游)

7)长青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观赏游(两日游)

8)白天河风景区生态旅游(三日游)

(3)特色旅游线路

1)休闲度假旅游线

2)宗教文化旅游线

3)农业观光旅游线

4)古栈道旅游线

5)名人胜迹旅游线

6)古水利工程考察游

7)书法艺术游

(4)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

1)西安方向

西安——佛坪——洋县——城固——汉中——勉县——略阳——九寨沟——黄龙——都江堰——成都;

西安——佛坪大熊猫生态旅游区——洋县朱鹮保护站——汉中三国遗址——勉县武侯祠——留坝张良庙——凤县——宝鸡炎帝陵——扶风法门寺——西安;

西安——楼观台森林公园——周至自然保护区——黑河森林公园——佛坪大熊猫生态旅游区——宁陕子午栈道风景区——沣浴森林旅游区——西安

2)成都方向

(铁路或108国道)成都——绵阳——广元——宁强——勉县——汉中——洋县

3)兰州方向

(沿316国道)兰州——天水——留坝——汉中——洋县

4)武汉方向

(沿铁路或316国道)武汉——孝感——襄樊——安康——洋县——汉中

(沿汉水)武汉——丹江口水库——石泉水库——七星湖——黄金峡——洋县——汉中——勉县——汉江源头

三、旅游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旅游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的原则

l主题相似性与差异性突出原则

l资源分布的相对集中性与便捷性原则

l区域的完整性与旅游整体性原则

l功能与主题的连续性、间断性、关联性与冲突性协调原则

2、汉中市旅游空间布局总体框架

(1)一个旅游组织服务中心。即汉中市中心城区。

(2)三个旅游组织服务次中心。即勉县县城、洋县县城和留坝县城。

(3)六大旅游区:

①以古汉台为中心的汉文化及休闲度假旅游区;

功能定位:依托众多的两汉文化遗址、遗迹、人物、事件,打造两汉文化旅游产品,成

为汉文化旅游的重要基地;以周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高品位的环城市观光休憩带;汉台区承担汉中市旅游服务、组织与管理的职能;在此基础上,配合发展栈道文化、书法艺术、乡村民俗以及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

项目规划:汉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综合开发;汉江城市休闲街区与城郊休闲度假带建设;哑姑山-天台山-洞阳宫旅游区综合开发;石门栈道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李固墓修复及李固祠维修项目;张骞纪念馆开发项目;五门堰景区开发;桔园观光与十万亩高新农业观光园项目;韩氏祠堂古建筑群开发项目;宝山商代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南郑县水体风景与休闲度假旅游区规划项目等。

②以武侯墓(祠)——定军山为中心的三国文化旅游区;

功能定位:主要开展三国文化旅游,和湖北、四川等三国遗迹相结合,打造一条“三国之旅”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另外发展休闲度假、自然生态观光旅游。

项目规划:三国历史文化公园开发项目;定军山风景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武侯墓开发保护项目;武侯祠文化旅游区规划项目;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项目;汉江滨河沿线综合风景带开发项目;八渡河旅游带开发工程;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开发项目;灵岩寺——江神庙景区扩展项目;杜仲经济林旅游观光项目。

③以长青、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珍稀动植物观赏与科考旅游区;

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本区优势,以珍稀野生动植物观赏旅游为主体,建设成为一个生态旅游、自然观光、文化观光、科学考察、修学、休闲度假、娱乐、探险等多种旅游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基地。

项目规划: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项目;佛坪沿108国道休闲娱乐旅游开发;洋县县城及附近地区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朱鹮生态园区建设项目;蔡伦墓的保护与建设;黄金峡探险旅游项目;长青保护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④以汉江源为中心的山水风光与探秘旅游区;

功能定位:汉江源头山水自然风光优美、汉文化和宗教文化特色突出、以科学考察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主的省级旅游区,陕西省“米”字形旅游格局中西南一线的端点。

项目规划:南郑县西南部观光探险旅游开发项目;宁强成勉高速公路沿线旅游开发项目;牢固关森林公园开发;阳平关观光度假项目;汉江源头观光旅游项目。

⑤以张良庙——紫柏山为中心的高山草甸与道教文化旅游区;

功能定位:本区植被繁茂葱郁,峰峦叠嶂;气候湿润凉爽,空气清新;景区内人口密度低、利于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汉代、三国文物古迹同多形态的山岳型景观融于一体。依托以上优势,本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另外,依托丰富的西汉、三国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观光旅游。

项目规划:张良庙开发项目;紫柏山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营盘景区开发项目;褒斜栈道恢复重建及栈道博物馆项目;萧何追韩信塑像、萧何生平事迹展览馆项目等。

⑥以午子山和茶业基地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区。

功能定位:要在山水上大做文章,大力发挥本区自然生态资源的优势,逐步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基地;同时,在开展生态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利用该区中大中城市很难寻觅的人文特点,开辟观赏苗寨、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线路,组织游客深入苗寨、农家,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民风民俗,开辟游客参与学唱山歌、与苗民围坐篝火共舞,融休闲、娱乐与考察于一体的民俗风情旅游区。

规划项目:巴山林——白天河风景旅游区综合开发;镇巴县城及周边景点的开发建设;汉江库区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观光茶园,开展茶文化旅游;午子山风景名胜区开发;西乡县城以及其周围景区的开发。

(4)两条黄金“十”字型旅游精品线路东西向沿108国道到勉县再到略阳:佛坪自然保

护区——长青自然保护区——朱鹮保护区——蔡伦墓——张骞墓——汉台——武侯墓(祠)——定军山——灵岩寺——五龙洞森林公园。

南北向沿316国道到汉中再到南郑:紫柏山——张良庙——褒斜栈道——古汉台——南湖——红寺湖——小南海——南沙河——黎坪森林公园。

四、近期主要开发的精品旅游景区

1、汉中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综合开发

2、武侯墓(祠)—定军山三国文化旅游景区综合开发

3、石门风景区

4、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

5、佛坪——长青自然保护区

6、城固桔园、西乡樱桃等农业观光景区

第七章旅游形象设计及市场营销规划

一、汉中市观光旅游形象定位理念体系

1、汉中市旅游核心构成两大要素

第一,汉文化,以西汉初年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遗迹为核心,包括三国文化、宗教文化、栈道文化、造纸文化等多种文化要素。

第二,生态环境,突出“西北小江南”的形象主题,包含野生动物栖息地、自然风景名胜区、水体景观、观光农业等资源要素。

2、汉中市旅游形象定位分为四级理念形象

l一级理念形象

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名城、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胜地。

可形象化为以下口号:

“两汉三国文化故里,熊猫朱鹮生态家园”,“生态汉中,休闲名城”,“汉人故里,生态汉中”。

l二级理念形象

①以古汉台为中心的汉文化及休闲度假旅游区:“汉中——汉文化中心”;②以武侯墓(祠)——定军山为中心的三国文化旅游区:拜武侯墓,访定军山;觅武侯足迹,访三国文化;③以长青、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珍稀动植物观赏与科考旅游区:“秦岭有四宝(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请到汉中找”;自然生态,国宝家园;④以汉江源为中心的山水风光与探秘旅游区:“汉江之水哪里来,汉中宁强嶓冢山”;自然风光,探源汉江;汉江源头,神奇自然;⑤以张良庙——紫柏山为中心的高山草甸与道教文化旅游区:“张良辟谷修道之所,西北道教活动圣地”;⑥以午子山和茶业基地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区:茶乡竹海。

l三级理念形象(略)

l四级理念形象(略)

二、实施“生态旅游胜地,休闲度假名城”发展战略,打造陕西省和大西北的生态观光与休闲度假基地1、建设“生态旅游胜地,休闲度假名城”的意义

l是汉中旅游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l顺应了现代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

l形象构筑是符合汉中市情与发展优势的战略构想

l发展战略的确立可以进一步明确汉中旅游业的发展定位

l有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

l是汉中“大后方”概念的时代化提升2、“生态旅游胜地,休闲度假名城”形象构筑的基本

思路l以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基础,建设“花园汉中”;l以旅游交通建设为先导,建设“便捷汉中”;l完善旅游设施和城市旅游功能,延伸休闲经济产业链,建设“休闲汉中”;l以改善城市环境、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居住、休闲为目标,把汉中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的旅游休闲胜地,建设“人居汉中”;l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供一流旅游服务,打造“诚信汉中”、“温馨汉中”的旅游服务形象。

三、旅游形象建设规划

1、视觉形象(VI)设计

(1)视觉形象的区位和空间结构

旅游地的视觉形象可划分为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光环效应区以及地标区等。

这四个方面是汉中市旅游形象的核心区域,它们给予旅游者的形象冲击最为强烈,往往决定了游客对汉中市的最终评价,因此是进行旅游形象策划和建设的“重中之重”。

(2)视觉识别符号系统

视觉识别符号包括基本符号(标徽、标准字体、标准色、标准图片、吉祥物、象征性人物、户外广告等)和应用符号(纪念品、办公及公关用品、指示类应用设计、服务人员的视觉形象、企业的视觉形象等)两大类。

2、其它感觉形象要素策划

(1)听觉

营造与当地和谐的具有旅游气氛的声音环境,塑造听觉形象。

(2)味觉

挖掘地方风味与土特产食品,加强多元饮食文化的开发。

(3)嗅觉

茶园、桔园的清香,森林空气的清新,竹林的气息等。

3、行为形象(BI)设计

行为形象主要是指旅游服务行为,包括一般接待服务,涉及车船、饭店、餐饮、购物和导游等;还包括旅游地居民的形象。旅游服务质量要靠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旅游部门自身来解决。市民的好客度、参与度以及良好的社会经营秩序、社会治安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认识到旅游业对于汉中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人们的主人翁态度和对旅游业的自觉参与意识。

四、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1、旅游市场营销的原则

l营销与市场调查相结合的原则。

l产品形象一体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

l传统营销手段与现代营销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l独立开发与联合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l确立旅游宣传的公益性质。

2、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1)国内营销战略:产品专业化战略;市场专业化战略;低成本战略。

(2)海外营销战略:高品质战略;网络化发展战略。

3、市场营销措施

(1)国内市场营销措施

根据对国内客源市场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客源市场的界定,提出不同尺度市场相应的营销措施。

1)一级客源市场:加强促销队伍建设;建立广泛、完善的分销渠道;在旅游节事活动组织方面争取突破;举办对游客的迎送仪式;调动汉中本地主流媒体把旅游营销纳入日常工

作;建立并完善各旅游景区网页;广告促销;价格措施;重视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宣传效应。

2)二级客源市场

与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济南、青岛、郑州、广州、南京、杭州等地旅行社联系,由汉中市提拱宣传材料,让其代为促销,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邀请这些城市的媒体包括电视、电台、报纸、杂志来汉中参观访问。

3)三级客源市场

三级客源市场主要指我国的东北、西南地区,近期不作为重点营销市场,主要采取搭便车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扩大在远程市场的影响。远期作重点促销。

(2)海外市场营销措施

重点是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美国市场,兼及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积极参与由陕西省旅游集团公司、陕西省旅游局组织的联合促销团,到海外对汉中市的整体形象、旅游产品进行全面、详尽的宣传。

为海外旅客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及宣传材料,与各旅行社保持紧密联系,搞好整个分销系统。

与港澳地区、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媒体合作。

积极与在华有投资项目的单位联系,加大促销力度。

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插播汉中市的旅游广告,向国外推销汉中旅游。

第八章旅游生产配套体系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1、旅游交通规划

(1)总体思路

本着合理布局、快速发展、科学管理、保障畅通、提高质量的原则,全面规划旅游交通线路;以缩短外地游客来汉中的旅途时间为主要目标,提高旅游交通的便捷性、舒适度和安全感,尽快消除交通“瓶颈”制约;以现有交通线路为基础,重点加快西汉高速公路、阳安铁路复线和汉中新机场的建设步伐,加快规划和建设重点旅游景区的公路,努力提高汉中市及各景区的可进入性,建立和完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加交通设施和服务,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民航、铁路部门要根据客流市场变化,增开国内航线和区间车次,在旅游旺季适时增加航班航次,增开旅游专列。

在空间上,汉中市将最终形成三条旅游交通主轴线:

一是108国道佛坪至宁强段

二是316国道留坝至汉台接211省道至南郑。

三是316国道汉台至西乡并在西乡县古城镇接210国道至镇巴。

三条主轴线呈“大”字型在汉中市区交会,构成了汉中市旅游交通主骨架。另外还有一条次轴线,即宝成铁路汉中段,它与三条主轴线又共同构成了“天”字型的旅游交通空间结构。

(2)公路交通运输规划

按照《汉中市公路交通“十五”规划》,汉中市公路交通要形成“两横一纵…双曲线型?主骨架”,并通过县乡联网公路构筑全市的公路网体系。

l要特别重视高速公路在旅游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l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内以及跨区域的公路网建设,完善通向旅游景点、景区的专用旅游道路;另一方面要加强旅游交通服务,完善通向景点、景区的汽车客运专线。

l引入市场机制,发展旅游汽车公司,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l大力发展和扶持专营旅游车队,开辟一日游、多日游旅游专线。

(3)铁路交通规划

共有宝成(宝鸡至成都)、阳安(阳平关至安康)、襄渝(襄樊至重庆)三条铁路过境。目前汉中火车站与主要客源地之间基本都有列车直达。

l积极争取铁路部门融入到汉中市旅游经济综合体中,提高运输能力,加快运行速度,增加始发车辆。

l加快阳安铁路复线建设及其相关场站的改造,建设完善勉西、阳平关编组站,提高汉中站级别,扩大汉中车站规模,改善汉中站硬件设施和服务。

l增开汉中至成都、上海、重庆、济南、广州的直达列车和至西安、北京的特快旅游专列,提高列车运行速度。

l在汉中市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中拍卖旅游列车的冠名权。

(4)航空交通规划

目前汉中市已作出搬迁现汉中西关机场的规划。新机场用地选在褒河以西长林镇附近,距市区约15千米,建设规模为4C级中型机场,适用机型:A320、B737—300、Y—7等,年客运量为近期10万人,远期45万人。新机场争取在2008年投入使用,届时要开辟港澳及国际航线。

(5)水运交通规划

水运规划以汉江水运为主。以“一江两岸”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对汉江河道予以整治,增加通航里程,提高航道等级,保护生态环境,结合两岸风景的开发开辟汉江水上观光、水上漂流等特色旅游专线。

3、景区游道规划

景区的交通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风景区所依托的城镇到景区的道路规划,二是景区内的游道规划。景区外围公路多数属于公路交通运输规划的范畴,需要结合全市交通规划的实施。景区游道的规划尽可能利用原有小路,设计取材,以尽量不改变、少改变原有环境为原则;景区内交通工具的配置尽量采用舒适、安静、污染少、体量小的交通工具。

4、旅游停车场建设规划

主要景区都要根据国家旅游区(点)的建设标准建设停车场。

二、旅游宾馆饭店规划

汉中市旅游住宿业发展应以突出饭店经营特色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造现有饭店,合理调控饭店总量、结构和布局,适当发展高档次饭店,规范经济型旅游住宿设施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高中低档结合、饭店类型齐全、区域布局合理的旅游住宿接待网络。

1)总量规划

参照汉中市作出的《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规划近期(2010年之前)建设四星级饭店2-3家,三星级饭店10家,1-2星级饭店30家。中远期要实现五星级饭店零的突破。

2)加强旅游住宿设施的行业管理

3)布局上逐步实现由集中转向合理

4)根据市场需要,逐步扩大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能力

5)探索引入国内外著名饭店管理集团

三、旅游餐饮业规划

汉中市餐饮业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大力开发具有地方性、风味性和文化性的旅游餐饮系列,适当提升餐饮服务业的品位和档次,提高旅游者的餐饮消费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加强对餐饮产品的文化包装;挖掘地方名吃;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注重旅游餐饮与旅游购物的结合;加强旅游餐饮行业管理;加强汉中市旅游餐饮业的宣传推广。

四、旅游娱乐业发展规划

使旅游与文化结合;丰富夜生活;发展参与性娱乐活动;旅游娱乐的系列化。

五、旅游购物规划

l突出做好汉中市民间工艺品的发掘、整理、制作和销售。

l兴办和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发高质量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高质量的旅游商品。

l解决服务质量问题。

l克服各旅游景点旅游商品、纪念品雷同、低质的问题,突出本地特色和精品效应。

l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六、会展旅游发展与会展设施规划建设

一是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和工作机构。

二是制定汉中市会展业的发展规划。

三是不定期举办旅游专业交易活动。

四是积极申办国家级或国际性的大型会议或展览。

五是会展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进一步扩展与完善。

六是充分调动各界力量推动会展旅游发展。

七是要提高会展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

七、旅行社发展规划

汉中市的旅行社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汉台区;旅行社数量增长相对较慢;普遍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

汉中市旅行社发展可实施四大战略:“数量增长战略”、“规模膨胀战略”、“结构优化战略”和“外向发展战略”。

八、电信及旅游信息服务发展规划

促进汉中市电信及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措施:结合“数字汉中”工程实施,从战略高度系统设计和实施旅游信息化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网络推广,通过知名网站推销汉中旅游;加强城市旅游“导航”系统建设九、发展旅游要素的集成系统——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和“旅游超市”

规划汉中市近期完成项目的立项报告,努力争取得到相关资金的支持,尽快建成汉中市的旅游咨询中心,为来汉中市的国内外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中远期,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汉中市可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市中心商业街区等主要游客集散地,选择1-2处地址,尝试旅游超市的运作模式,规划建设汉中市自身的旅游超市。

十、着眼打造休闲度假城市,逐步完善汉中的城市旅游功能

1、城市的建筑风格

按照规划确定所要保护的主要历史街区,明确全市建筑布局及主要风格、控制高度。对现存的建筑,按照规划确定的城市风貌进行必要调整。

2、特色街建设

包括步行商业街和文化街区。

3、古城保护与合理利用——西汉三遗址

尽快理顺对古汉台、饮马池、拜将坛的资源整合,在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形成城区内反映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代表景区。

4、城市软环境建设

主要是安全、卫生、生态环境要素,以及市民的文明好客。第九章旅游开发重点项目时序规划与投融资规划

一、项目建设时序规划

1、近期(2005~2010年)立项重点项目及预算

表9-1汉中市近期立项重点旅游项目及预算一览表(单位:元人民币)

项目顺序项目名称(内容)预算(元人民币)

1汉中市城市旅游功能完善项目(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的旅游街区建设、道路标识、旅游厕所等)5000万

2汉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综合开发(包括旧城恢复与改造、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与明珠桥的复建或改扩建、深层次开发与环境完善)1亿

3古栈道保护与开发项目(褒斜栈道恢复重建及栈道博物馆项目以及石门栈道旅游开发)3000万

4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综合开发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创建项目3000万

5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项目3000万

6武侯墓(祠)-定军山风景区旅游综合开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创建项目2000万

7汉中市旅游信息中心200万

8汉江城市休闲绿化带与城郊休闲度假带建设3000万

9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开发项目(包括大熊猫抢救繁育中心及散养场项目、生态旅游项目、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扩建项目)5000万

10西乡观光茶园与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项目100万

11桔园观光与斗山万亩高新农业观光园完善与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项目200万12汉中市旅游咨询中心200万

13朱鹮生态园区建设项目1000万

14长青保护区保护与综合开发项目5000万

15八渡河旅游带开发与五龙洞森林公园开发工程3000万

16汉中市博物馆改扩建5000万

17午子山风景名胜区开发1000万

18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工业旅游与与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项目100万

19全市旅游住宿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扩建)1亿

20全市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项目200万

21汉中市旅游汽车公司组建项目1000万

22汉中市旅行社发展项目200万

23汉中市旅游执法大队50万

24汉中市旅游培训中心与导游管理服务中心100万

25汉中市旅游形象推广中心500万

2、中期(2011~2015年)立项、建设项目及预算

表9-2汉中市中期立项重点旅游项目及预算一览表(单位:元人民币)

项目名称(内容)预算(单位:元人民币)

汉江源水土保护综合开发项目1000万

黎坪森林公园建设工程5000万

哑姑山-天台山-洞阳宫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3000万

黄金峡探险旅游项目1000万

杜仲经济林旅游观光项目200万

勉县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项目5000万

仿汉文化步行商业街改造工程8000万

南宋汉中古城墙遗址的保护与恢复工程500万

汉南书院遗址与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工程1000万

东关明清街的保护与恢复工程6000万

张骞纪念馆扩建开发项目300万

湑水漂流项目500万

伏牛山——白鹭洲鸟类保护观光项目400万

五门堰景区开发4000万

韩氏祠堂古建筑群开发项目600万

三国历史文化公园开发项目5000万

勉县汉江滨河沿线综合风景带开发项目5000万

灵岩寺——江神庙景区扩展项目3000万

佛坪秦岭珍稀野生动物园项目3000万

佛坪沿108国道休闲娱乐旅游开发7000万

佛坪县西沟避暑山庄项目2500万

洋县县城及附近地区文化旅游开发项目1亿

蔡伦墓的保护与扩建项目300万

华阳古镇开发项目5000万

萧何追韩信塑像、萧何生平事迹展览馆项目800万

小南海开发项目4000万

南沙河风景名胜区开发8000万

阳平关观光度假项目5000万

巴山林——白天河风景旅游区综合开发2亿

汉王山与卧云山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4000万

汉江库区旅游景区、景点开发2000万

秦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1000万

佛坪、长青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1000万

镇巴县城及周边景点的开发建设1亿

宁强成勉高速公路沿线旅游开发项目1亿

营盘景区开发项目3000万

红寺湖综合开发项目3000万

鹿龄寺周边环境整治与修复工程2000万

3、远期(2016~2020年)立项、建设项目

柴关岭景区开发、李固墓修复及李固祠维修项目、宝山商代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萧何墓恢复及汉代农业技术展览馆开发项目、樊哙墓恢复、汉代兵器展览馆开发项目、南郑汉江南岸人文历史文化带开发项目、西流河峡谷风景区开发工程、牢固关森林公园开发、老龙池山风景区开发工程、二郎坝水库风景区开发工程、龙头山风景区开发、猕猴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大安溶洞群开发工程、西乡古文化遗址开发工程。

二、旅游开发投融资规划

l构造多元化的旅游投融资机制

l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的支持

l多部门、多渠道争取资金

l逐步增大地方财政投入

l善于使用金融工具

l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吸引海内外社会资金

l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三、汉中市旅游发展近期重点项目发展规划

l汉中市大熊猫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l汉中市石门风景区发展规划

l汉中市博物馆项目规划

l汉中市农业旅游发展规划

l秦巴蜀道文化之旅发展规划

l汉中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章旅游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

一、汉中市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

1、改善环境卫生,减轻环境污染,营造良好旅游氛围

2、保护珍稀生物物种和景观资源

3、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生态系统

5、形成更加优越的人居环境,为营造休闲度假型城市打下基础

二、汉中市可持续的旅游开发规划

1、生态等级划分规划

本规划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l保护开发型

突出强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保护的前提下实施非物质性破坏的方式进行适度开发。

l控制开发型

饮用水源、状况良好的乡土自然景观或历史景观资源;对人为干扰比较敏感、或者人为活动对资源形成影响的动态变化的认识尚不清楚的地区,相关的旅游开发应取谨慎态度,注意保护,加强监测,采取有效方式控制容量,逐步探索合理的开发方式。

l环境恢复型

汉中市部分古迹等人文景观由于年代久远或者遭受严重破坏等原因,其本体或者其所依存的环境都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旅游发展中,其核心任务是尽可能恢复人文景观的本体及其所依存的环境。l调整建设型

开发成熟的各类旅游项目重点在于根据生态环境的状态作出局部调整,向着生态环境优化、外观景观美化的目标发展。

各类人造景观和和游乐休闲地点,其重点也在于创造接近自然的环境氛围,恢复并美化自然植被,改善空气、小气候和水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创造和谐的景观视觉效果。

2、生态形象规划

在汉中市旅游发展的各要素建设和市场形象推广都要注意突出和强化绿色生态形象。

3、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1)生物与生态学知识传播

2)生态环境专类展示与保育园地建设

3)生态旅游实践活动

4)生态健身休闲旅游

三、汉中市旅游生态环境监测与动态管理规划

1、动态评估体系的要求和构成

1)评估队伍构成:强调公众参与和广泛代表性。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经济、环保等)、企业管理者、学者、游客、居民、媒体。

2)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指标:大气、水、噪音、垃圾;生态学指标:植被、敏感物种、土壤、苔藓、动物、

微生物;景观指标:景观污染、景观破坏;游客感受;居民意见;游客的数量特征与构成;经济结构、经济数量;治安状况。

3)生态标识规范

聘请各方面权威专家,对汉中市各旅游区内的有关生态知识性的标识,如对珍稀物种、地质地貌介绍等的标识和介绍进行不定期检查,对错误标识及时予以更正。

2、旅游生态环境管理的机构保障规划

1)健全全市旅游管理机构对于旅游生态环境的管理职能,实行全市旅游生态环境一体化规划管理战略;加强全市旅游发展的区域分工,建立良好的各类旅游生态产品组合,避免生态旅游产品发展的低级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2)建立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多方合作伙伴关系。

3)通过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和引进专家队伍的服务两条途径,提高旅游生态环境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旅游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行动计划

1、恢复乡土树种,逐步改造人工林

2、发展花卉生产,形成新型产业

3、城区建筑的绿化

4、城市草坪的发展

5、景观的绿化规划要点

6、保护古树、名木

7、发展观光农业,服务旅游发展五、保护历史遗迹,维持文化特色对民居、古迹等旅游资源,应当采用环境恢复策略。在现代化的建筑与这类核心景点之间,应保持一个景观缓冲带,该缓冲带内的现有景观元素也应得到保护。提倡将发展观光农业与保护乡村民俗景观结合起来,以此保留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见证。

由全市旅游领导小组协调,划分出汉中市、县区不同层次的历史文化保护圈,这些范围作为反映汉中历史风貌的核心区,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规加以保护。

六、全市旅游环境卫生建设规划

1、加强乡村环境建设

2、引进高科技,发展环保产业

3、强化城市和景区环境管理机制,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卫生管理

4、创建生态城市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保障体系规划

一、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以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总揽汉中市近期旅游发展的各项工作

1、创优工作的必要性

2、创优工作的效益分析

⑴推进“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实施⑵推动旅游生产力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功能⑶突出城市特色,形成汉中市作为旅游城市的品牌⑷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有序发展

二、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管理体系

⑴加强市、县两级旅游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

⑵实施旅游发展目标管理

⑶充实和加强市、县两级旅游行业的管理机构

⑷探索成立高规格的旅游发展常设管理机构

⑸探索和推广资源与市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⑹建立健全旅游协会并发挥相应作用

⑺增强纵向、横向协调

三、加强旅游法规和标准化建设,促进旅游业规范发展

1、全面贯彻国家和陕西省的旅游法规和标准

2、完善汉中市自身的旅游法规和标准体系

3、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

四、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五、旅游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六、防灾减灾

七、实施系统创建工程,努力打造旅游精品,形成市场影响1、启动旅游资源等级达标升级工程,为打造旅游精品确立基础

2、城市综合品牌创建工程

3、创建“旅游明星乡镇”和“旅游村”

八、其它政策措施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体篇) 总体定位: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产业扩张为增长极,集观光、体验、科普、休闲、度假等 多元产品于一体,形成山城相依、城城一体、区域联动的,顺应世界休闲潮流、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泰山(竞合)旅游目的地。 (一)目标定位 国际目标定位: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国内目标定位:民族圣山、精神家园 (二)形象定位 中华泰山 (三)市场定位 1、入境市场 核心市场:港澳台、东南亚、韩国、日本 重点拓展市场:各国华人华侨市场、外国驻华人员市场机会市场:欧洲、美洲市场 2、国内市场 核心市场:鲁京津冀苏豫市场 重点拓展市场: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东北市场机会市场:中西部省会城市 空间布局及项目规划: (一)总体空间布局

“一轴两翼双环线”: 一轴——历史文化发展中轴线 两翼——东翼:田园风情,山野运动/西翼:峡谷奇观,宗教养生 双环线——内环:生态修复带/外环:旅游产业与景观大道 (二)项目规划 1、“一轴”项目规划: 主要通过“强化两端、提升中间”的方式,深入探讨和挖掘泰山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展示方式,打造泰山旅游新格局。主要规划与提升内容包括孔子遗迹、碧霞祠、玉皇顶、青帝宫、岱阴景区、丈人峰、大观峰、月观峰等。 2、“两翼”项目规划: “东翼”主要分成泰山文化产业园、山野运动休闲区和自然养生区三个分区进行规划。其中,泰山文化产业园以古建筑、古商埠、古民俗、古信仰等为核心,并结合田园休闲、水岸景观、峡谷运动、山地度假和居民新村为产业延伸,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区;山野运动休闲区将打造“山地,乡村”、“运动,文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DB52∕T 1507-2020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工作程序 (2) 6 规划要点 (3) 7 规划成果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 (8) 参考文献 (10)

引 言 贵州省是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之一,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示范省。为规范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编制工作,提升全域旅游规划编制的引领性、创新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适应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要求,促进地方全域旅游发展,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是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规范性文件。 本文件的制定,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合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实际,在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创新和规范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工作程序、规划要点、规划成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308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8971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6354 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GB/T 26356 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GB/T 26358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 GB/T 26362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GB/T 31380 旅行社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3138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GB/T 31382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LB/T 024 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要求 LB/T 025 风景旅游道路及其游憩服务设施要求 LB/T 035 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 LB/T 064 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 LB/T 065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 (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 、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导读 “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 ——作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发力点,全域旅游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全域旅游再掀热潮。《标准》制定了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各地在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 绿维文旅基于多年经验与研究,提出了四大关键思维、六大要点与五大规划体系,可为各地提供全域旅游规划与创建辅导全程全链服务。 01 全域旅游规划要体现验收文件要求 从2015 年原国家旅游局出台《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到近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新发布的《标准》制定了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涵盖了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面对 1000 基础分和200 创新分,如何准确理解评分标准?如何正确利用验收标准?这就需要从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绿维全域旅游与景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王志联认为,要抓住全域旅游验收文件的要点,根据各地发展现状补短板,然后基于验收标准进行科学规划与创建辅导。 在《标准》中,公共服务(230 分)和供给体系(240 分)是验收的两大要点,二者的分值和占总分值比例接近50%:一,要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平台、安全救援、自驾游、自助游等设施完

善,运行有效;重点通过交通体系的完善,带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提质升级。 二,要求旅游供给要素齐全,布局合理,结构良好,假日高峰弹性供给组织调控有效。在旅游供给体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分值均排名前列,尤其是旅游吸引物和融合产业,所占分值远超其他。在旅游吸引物体系中,城市与特色村镇的分值超过了景区与度假区的分值,要重点拓展景区以外的城乡旅游发展空间,提高全域旅游供给水平。 02 全域旅游规划四大关键思维 自主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是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全域旅游规划非传统规划, 需要规划宽度与深度,需要以“打破边界”的思维,提出适当的解决路径与方案。即,运用简化降维思考,辨析错综复杂的资源信息,形成条理清晰、严密扎实的规划,并实现规划的落地。 王志联院长认为应重点关注四个关键思维角度——“解构”“整顿”“降维”“贯穿”。 在历时一年完成的《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中,绿维文旅专家及项目团队正是从上述四个思维角度,形成了厦门独特的全域旅游模式。 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对厦门市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与解构,融合生态红线、城市总规、土地利用等情况,探索实施战略及路线,围绕发展限制条件与空间突破,最终解决当地特有的问题,形成“重点发展城市、海洋与山乡三个层次”的厦门市旅游新格局。 绿维文旅《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获得了魏小安教授和专家组的高度好评,认为规划基础工作扎实,资料丰富翔实,成果体系完整,符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规划的技术规范要求。厦门市旅游委杨琪主任表示,这是她多年主持编制的几十个规划中最好的规划、是一个创新性的规划!这个规划的创新性在全国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示范性样板规划,要求绿维文旅继续深入项目之中,持续辅导,深入设

吐鲁番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对吐鲁番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3-05-24 10:57 牛学兴 https://www.360docs.net/doc/a85209403.html,/gov/front.do?method=view&id=26435 根据地委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和分管旅游工作的实际,我在深刻分析疆内外旅游大区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对吐鲁番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症结、对策措施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我深深感到:“吐鲁番旅游产业发展喜忧参半”。“喜”是:多年来,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吐鲁番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旅游品牌效应逐步发挥,新疆旅游大区地位不断巩固,基本具备了起步腾飞的客观条件。“忧”是:目前,地区旅游产业定位不够准、产业发展层次不够高、产业内外循环不够畅、产业发展吸引眼球的亮点不够突出,与自治区党委张春贤书记“把吐鲁番建成新疆大客厅”的指示要求和疆内外地区旅游产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不相适应。若我们不自视反省、正视差距、找准支点、奋力突破,不仅构建新疆旅游新高地的目标无法实现,甚至会失去在全国乃至全疆旅游大区上的一席之地。现从“怎么看”和“怎么办”两个层面来回答吐鲁番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必须正视资源秉赋与产业效益的巨大反差 吐鲁番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多样、不可复制,素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西

域丝路精妙绝伦的博物馆、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欢乐园”之学术美誉。 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吐鲁番境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完全可以与地下文物第一大省——河南省和地上文物第一大省——陕西省相媲美。公元前一世纪修建、号称东方巴比伦的交河故城、西域三十六国第一大都市遗址,盛唐长安城翻版、三重城廓仍存的高昌故城,展示着吐鲁番历史文化的悠远厚重;誉为中华屯垦第一城的柳中故城,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闻名遐迩的民族宗教大观园——吐峪沟、沟口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坎儿井、疆内最大的伊斯兰教古塔——苏公塔,展现了中华文明、俄罗斯文明、中亚细亚文明等各种地域文化的和谐共存,展现了佛教、伊斯兰教甚至失传了的摩尼教、祆教超时空的和谐共存,展现了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些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历史资源。 在民俗风情资源方面:张春贤书记说“民俗风情是新疆重要的、鲜活的旅游资源”。吐鲁番是与南疆喀什比肩的维吾尔族两大中心之一,是享誉国内外的“歌舞之乡”,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各民族服饰、饮食、礼仪和祭祀、节庆、婚丧仪式、工艺品、建筑、宗教等,魅力独特、风格迥异,具有典型的吐鲁番地区特色。

【旅游】旅游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旅游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我们了解在进行旅游项目策划时,应对项目的规划熟悉,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深度和主要内容要有所了解。旅游项目策划重点是对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虽然旅游项目策划在成果的表达形式上不同于规划,在法律效力上与规划有别,如果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许多策划就是商业性策划,因此,为了保证策划的科学性,策划者必须研究规划。 一、总体规划 旅游项目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项目客源市场,确定旅游项目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项目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旅游项目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项目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项目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做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1、主要任务 旅游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对旅游项目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2)界定旅游项目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3)确定旅游项目的性质和主题形象;(4)确定规划旅游项目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规划旅游项目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项目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5)规划旅游项目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6)规划旅游项目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7)规划旅游项目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8)研究并确定旅游项目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9)规划旅游项目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10)提出旅游项目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11)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12)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2、成果形式 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图件包括旅游项目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项目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原则应以用地的控制和管理为重点,以实施总体规划的意图为目的,强化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衔接。编制工作要在具有完备的基础资料条件下进行。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规划的编制既要考虑形体环境,又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因素,选择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内容,运用控制的手段,确定旅游项目未来的建设目标。 1、编制内容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文本评审稿) 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 2011年3月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阮日生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魏小安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林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李连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梁志鹏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吕冠嵘湛江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成员:李卫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林红市旅游局局长 罗锡平市城市规划局局长 杜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罗滇南市建设局局长 张文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罗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陈康华市农业局局长 梁车生市林业局局长 车斯文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 李更盛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 梁培市财政局局长 陈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许敏市体育局局长 黄丽萍市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 陈振华市旅游局副局长 周广超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 陈奇石雷州市副市长 李启明廉江市副市长 麦东生吴川市副市长 符贤徐闻县副县长 曾伟川遂溪县副县长 肖培舜赤坎区副区长 黄毅霞山区副区长 叶焕泉麻章区副区长 詹汉强坡头区副区长

课题组名单 首席专家: 魏小安教授博导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 课题负责人: 王林教授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专家组长: 许春晓博士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主要专家: 郑焱博士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翟辅东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叶文智中国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旅游营销专家 吴甫成教授湖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 赵玉燕博士后北京大学 粟路军博士厦门大学 蔡卫民博士北京理工大学 熊礼明博士四川大学 刘江龙博士后中南大学 李映辉博士教授长沙大学 唐健雄博士后中南大学 刘焱博士湖南大学 周亮博士中南大学 张慧硕士长沙大学 王洁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周慧硕士长沙大学 许杰兰硕士北京大学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设计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

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充分重视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的规划工作,同时对已有建设成果进行有效继承,有效整合进来。坚持规划、继承发展,避免出现偏离规划方向或重复建设的情况。 三、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总体建设目标 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1 3 5”工程,即“一个平台、三大对象、五类应用”。 一大平台:乡村旅游云服务平台 三大对象: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 什么是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价值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规划的内容及深度不同,景区旅游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规划。在这三个规划层次之外,旅游景区还可以根据各景区特点编制景区旅游策划或概念性规划、旅游项目策划,或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开发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在编制内容、深度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 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背景分析 一、规划区范围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部的黄墩港水域及其周边岸线陆地和海岛区,规划范围包括两片海岸陆地、一个群岛以及一片海湾水面,规划区总面积约52.6km2。 二、自然与区位条件 (一)地理区位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端的黄墩港和强蛟群岛水域,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21°19′,北纬29°27′。在行政区划上,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涵盖了宁海县临港经济开发区和大佳何镇部分地区的陆地。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块包括强蛟半岛东部海滨、强蛟群岛、大佳何镇西北海滨以及象山港西部水面。 (二)交通条件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处全球第六城市群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和便捷的海陆空交通条件。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交通便利。度假区南面通过临海一级公路与县城相连,距离为27.8km;北面通过高速公路直通宁波,相距约58km;西面与西店镇毗邻,东北与奉化市桐照和凤凰山隔海(象山港)相望。通过水上航线,旅游区还可以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各大城市与港口紧密相连。(三)气候水文 宁海县属中纬度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总特征是夏、冬两季长,春、秋两季短,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分明。旅游区年平均最高气温20.8℃。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的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在1450mm左右。春、秋、冬一般属稳定性降水,分布较为平均;夏季主要为台风雨和雷阵雨,分布很不均匀。 港内潮流流速较大,一潮进入港口测站断面潮量12亿m3;涨潮流历时普遍长于落潮流,涨、落数值分别为6小时和5小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流最大流速1.83m/s,平均流速0.98m/s。 三、社会经济环境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是指在长江入海而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上,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和江苏的苏州、无锡、镇江、南京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经济扩散的中心,产业布局的重心。 从总体上来看,宁波处于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层第一圈层,宁海又将成为宁波市南部的副中心。因此,本旅游区所在的宁海县相对于长三角区位优势非常突出。 宁波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58.0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突破3000美元,财政收入288.3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8元。目前,宁波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浙江省经济中心。 四、旅游发展背景 未受污染的沙滩、海水和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海洋气候是开发滨海旅游最重要的条件。滨海度假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然后逐步扩展到欧美和亚太地区,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传统的三大度假形式之一。 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大多数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在由观光向休闲度假市场转移,旅游方式已从大众化转向了个性化和多样化。 宁波旅游发展格局: 1、宁波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集聚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发展总体构架已经形成。 2、宁波作为浙江的第二旅游中心,已经率先完成旅游强市的发展布局。 3、宁波的目标是建成全国重要滨海旅游地和国际性港口旅游强市。 宁海旅游发展格局: 根据《宁海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宁海县要通过“做亮宁海真山真水、培育生态休闲天地、打造黄金度假海湾”的战略路径,逐步形成“一带、两区、多点”的格局:“一带”:中部旅游带,即宁海湾(强蛟岛群与半岛/海湾/大佳何海滨)——中心城区——连福山——梁皇山——前童古镇——浙东大峡谷旅游带;“两区”:温泉旅游区(包括温泉和雁苍山、龙宫峡谷)和茶山旅游区(茶山旅游区和许家山村);“多点”:野鹤湫、胡陈港、伍山石窟等旅游区(点)。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吐鲁番地区气候概述

吐鲁番地区气候概述 https://www.360docs.net/doc/a85209403.html, 2008年08月12日17:29 新浪旅游 吐鲁番盆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盆地内地形、地势特点形成了其气候与邻接地区迥然相异的气候特征,且盆地内火焰山、盐山横贯中央,分隔成山南、山北两部分,山南、山北的气候也不能完全相提并论。 吐鲁番盆地属于独特的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主要特点是:干燥、高温、多风。盆地内,年日照时数长;蒸发量大;降水量少但局地性强。火焰山以南夏季漫长而酷热,冬少严寒,风小雪少。春季升温迅速而不稳定,干燥少雨,风多力强。秋季秋高气爽,降温迅速,温差大。与山南相比火焰山以北四季分明,冬多严寒,夏少酷热,降水量偏多。春、秋两季较山南长半个月。 1、气温情况 吐鲁番地区年平均气温山南、山北的气候分区较明显,差别近2℃。盆地中低于海平面、高于海平面、戈壁、沙漠、山区的年平均气温也有差异。全年气温以1月最冷,7月最热,气温年较差40-47.5℃。春秋两季气温变化剧烈,尤其是春季,月升温速度平均10℃左右。 冬季(12月-2月)气候特点:干冷、寒冷期短,风小雪少,无稳定积雪,多晴朗天气。平均入冬期:吐鲁番和托克

逊为11月23日,鄯善为11月 16日。冬季最低气温吐、鄯、托分别为-25.2℃、-26.3℃、-24.6℃,均出现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吐鲁番83厘米,鄯善 117厘米,托克逊86厘米。 春季(3月-5月)气候特点:升温迅速而不稳定,干燥少雨,春旱严重,风多力强,开春期早。平均开春期(候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吐鲁番2月19日、鄯善2月28日、托克逊2月21日。 夏季(6月-8月)气候特点:入夏期早,光照充足、炎热期长、高温酷热、多干热风天气,降水量少但局地性强,常引发局地洪水。两县一市的平均入夏期:吐鲁番4月27日、鄯善5月12日、托克逊5月2日。平均炎热日数(最高气温≥35℃日数)吐、鄯、托分别为98天、71天、92天;酷热日数(最高气温≥40℃日数)分别为34天、13天、29天。吐、鄯、托最高气温分别为47.7℃、46.5℃、48.0℃。 秋季(9月-11月)气候特点:秋高气爽、天气晴朗,降温迅速、昼夜温差大,大风天气少,日照充足,降雨稀少。平均初霜期:吐鲁番11月4日、鄯善10月21日、托克逊10月29日。 2、降水量概况 吐鲁番是我国降水最少最干旱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干旱少雨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16.4毫米,且分布不均,季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