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建筑的声学设计

厅堂建筑的声学设计
厅堂建筑的声学设计

厅堂建筑的声学设计

对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等厅堂建筑而言,听音质量是第一重要的。

作为听音场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等厅堂建筑的听音质量是第一重要的,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建筑声学设计,确保其音质。这些建筑物往往投资巨大,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元,若音质不佳,就会造成资源和经费的极大浪费。1962年,美国林肯中心音乐厅建成时,就是因为音质欠佳,结果推倒重建,直至音质满意为止。这是厅堂建筑史上一个著名的例子。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进行厅堂建筑设计时,均要由建筑师、声学顾问和剧场顾问组成联合设计组,从项目立项开始就一道工作,直至项目完工。这是国外厅堂建筑之所以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只有明了建筑声学设计的程序和工作内容,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惯常做法,方能保证我国的厅堂建筑具有良好的音质。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级与投资规模,参照国际或国家规范来确定建筑物室内噪声标准,是噪声控制设计的首要内容。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

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分为空气声隔声设计及固体声隔声设计两部分,均包括隔声量的计算、隔声材料的选择以及隔声构造设计等内容。除理论计算外,经常需要进行隔声构件的实验室或现场测量,来确定其各频带的隔声量。

噪声控制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针对厅堂建筑内部的噪声振动源进行控制。这些噪声振动源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某些灯光设备、舞台机械设备以及来自相邻房间通过空气及固体传声传入的噪声和振动等,都将对观众厅的安静造成干扰。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声学顾问就必须介入,以便审视建筑内部各种房间的平、剖面布置是否合理,尽可能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将可能的噪声振动干扰减至最低。

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一、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

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三、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厅堂的平面及各界面的形状、面积、倾角等以及乐池、乐台、包厢、楼座、音乐罩、反射板等都影响声脉冲响应的结构,从而对厅堂音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是否设楼座、包厢,设几层楼座、包厢,楼座和包厢的深度及开敞度多少为合适,栏板的面积与倾角多大较恰当等等,都属于建筑声学设计的范畴,都需由建筑师与声学顾问共同磋商,加以确定。乐池的形状和开口大小也直接影响乐队声能的输送以及乐队与演员的相互听闻。此外,是否设音乐罩或反射板,设何种形式的音乐罩和反射板等等,也都需要从建筑声学专业的角度提供咨询意见,并给出设计方案。

四、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通过音质参量的计算,提供设计反馈信息,以便对设计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与调整。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以便臻于至善。在此过程中,需要辅以平剖面声线分析、三维声场计算机仿真乃至缩尺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才能做出较准确的预计。

五、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因此,声学顾问还需与装修设计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室内装修设计。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六、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从这一点意义上讲,要进行成功的现代厅堂音质设计已离不开计算机仿真的辅助。

七、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缩尺模型试验优于计算机仿真之处,在于唯有它能对室内声波动效应做出仿真,而前者仅能在中、高频段,在几何声学的范围内提供较准确的仿真

结果。此外,计算机仿真从本质上说是将声学家已知的声学原理输入计算机中,而缩尺模型则可较客观地展示厅堂中发生的实际声物理现象。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正在负责对在建的广州歌剧院作1∶20的声学缩尺模型试验,以确保该剧院建成后的高水准音质。

八、可听化主观评价。对于重要的厅堂,必要时还可在计算机仿真和缩尺模型试验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可听化技术进行主观听音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九、建筑声学测量。建筑声学测量包括噪声与振动测量,围护构造隔声测量,重要材料与构造的吸声量测量以及厅堂音质参量的测量等。厅堂音质参量测量除了在工程竣工之后进行,以验证声学设计是否达标外,有时还需要在厅堂建筑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时进行,以便为施工的最后阶段进行必要的设计修改与调整提供科学数据。

十、对电声系统设计提供咨询意见。对于需要安装电声系统的厅堂,建筑声学专家尚需与音响工程师配合,对电声系统的设备选型、设计与安装提供咨询意见。

十一、组织主观评价。对于重要厅堂,在工程落成后,组织专门的演出和主观评价,来检验建成后厅堂的音质效果,是建筑声学设计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做好主观评价工作,必须仔细选择节目、演员、乐队以及参与主观评价的人员,才能获得较客观、满意的主观评价结果,对厅堂音质作出鉴定。

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摘要:建筑声学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辅助音质设计,市场上也有许多应用软件,如丹麦的ODEON,意大利的RAMSETE,德国的EASE等等。声模拟软件可以预测室内声学参数,评价调整声学方案,计算机辅助音质设计将是未来趋势。由于声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计算机的局限性,目前的辅助建筑声学设计软件研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代替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因此,深入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原理,强调其参考价值和局限性并重,注重与建筑声学实践经验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参考了国外有关文献,阐述了计算机辅助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希望研究成果对建筑声学设计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声线追踪法;虚声源法;声线束追踪法;有限元法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谁不想在设计音乐厅图纸时就能听到她的声音效果呢?一百多年来,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物理指标,并揭示了它们与房间主观音质的关系,包括混响时间RT60、早期衰减时间EDT、脉冲声响应、清晰度指数等等。音质参量预估是室内声学设计的关键。目前,人们采用经典公式、缩尺比例模型、计算机模拟来预测这些参数。 室内声学的复杂性源于声音的波动性,任何一种模拟方法目前都不能获得绝对真实的结果。本文在参考研究国外计算机音质模拟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内声学的主要模拟方法进行汇编和总结,以便深入地了解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适用性和局限性。 1、比例缩尺模型模拟和计算机声场模拟 自塞宾时代起,比例缩尺模型就在室内声学中获得应用,但模型比较简单,无法得到定量结果。20世纪60年代,模拟理论、测试技术等逐渐发展完善,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后,比例模型在客观指标的测量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现在,声源、麦克风、模拟声学材料已经可以和实物对应,仪器的频带也扩展了,在模拟混响时间、声压级分布、脉冲响应等常用指标已经达到实用的精度。 比例模型的原理是相似性原理,根据库特鲁夫的推导,对于1:10的模型来讲,房间尺度缩 小10倍后,如果波长同样缩短10倍,即频率提高10倍时,若模型界面上的吸声系数与实际相同,那么对应位置的声压级参量不变,时间参量缩短10倍。如10倍频率的混响时间为实际频率混响时间的1/10。然而,很难依靠物理的手段完全满足相似性的要求。空气吸收、表面吸收相似性的处理是保证模拟测量精度的关键。比例模型是现阶段所知唯一能够较好模拟室内声场波动特性的实用方法,可是由于模型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利用充氮气或干燥空气法降低高频空气吸收、模拟材料吸声特性难于控制的因素,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声音的传播由波动方程,即由Helmholtz 方程所描述。理论上,从声源到接收点的声脉冲响应可以通过求解波动方程来获得。但是,当室内几何结构和界面声学属性非常复杂时,人们根本无法获得精确的方程形式和边界条件,也不能得到有价值的解析解。如果对方程进行简化处理,所得到的结果极不精确,不能实用,完全利用波动方程通过计算机求解室内声场是不可行的。实用角度讲,

剧院声学设计说明(供装修说明)资料讲解

电视的声学设计说明(供装饰招标用) 一.设计依据 1.XX院提供的XX广电城建筑平、剖面图纸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4.Acoustics–measurement of the reverberation time of rooms with reference to other acoustical parameters (ISO 338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2006 6.“音乐厅和歌剧院”(白瑞纳克著) 二.功能及建筑概况 使用功能:以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为主,兼顾音乐会和会议功能。

容座:观众厅容座为XX座,其中池座XX座(其中轮席椅4个),一层楼座XX座,二层楼座76座。 建筑概况:建筑平面呈马蹄形。 三.主要建声设计技术指标 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 (设置可变混响装置,建议采用木格栅后藏可升降吸声帘幕) RT=1.4±0.1秒(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演出时) RT=1.2±0.1秒(会议时) RT=1.6±0.1秒(音乐演出时,舞台设置音乐反射罩)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如下: 中频基本平直,低频有一定提升(相对中频约提升20%),高频由于空气吸收,允许略有下降。 2.低频比重BR:在1.1~1.3之间 3.透明度C:在-1~3dB之间 4.清晰度D:在35% ~ 60%之间

5.重心时间t s:≤130ms 6. 侧向反射系数LF:在10% ~ 20%之间 7. 声场力度G:≥0dB 8. 初始时间延迟间隙t I:<25ms 9. 声场不均匀度ΔL P:≤±4dB 10.本底噪声:LA≤30dBA 或NR≤25曲线 四.观众厅的体形设计 1.确定观众厅的体积 为了使观众厅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观众厅需要合适的体积。体积太小,有可能不加任何吸声材料,也难以达到需要的混响时间;体积太大,虽然通过增加较多的吸声材料,可以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但厅内的声能密度会相应地减少。 同时由于观众和座椅具有较大的吸声量,所以每座容积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标准。对于本音乐剧剧场而言,每座容积宜控制在7~8m3/座。 本剧场的观众席座位数为XX座,故观众厅的体积宜控制在8680 ~9920m3。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专业来讲,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等观演空间实际上是音质第一的听音场所,而这些文化建筑往往投资巨大,若音质效果不佳,实乃资源、经费的巨大浪费。广州赛宾认为,注重表演厅堂的形体、容量、地面起坡、边界面的布置和表面处理等要点的设计,是保证剧院室内声学效果的重要支持。例如:要保持声音响度,需要合理的厅堂体型、观众席起坡设计及充足早期反射声;要保持声音的均匀分布,除了合理的体型还需恰当的声扩散处理配合;控制适当的每座容积及吸声、反声的正确选择、布置则是最佳混响的保证。 观众区平面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作为表演厅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观众区,其体型设计是厅堂内部优良音质的先决条件。欧洲古典的歌剧院,多采用古典风格的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其特点是容量大、视距短,而设置于周边的层层包厢、繁琐浮雕装饰起到良好的声扩散作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伽涅尔歌剧院、伦敦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均为马蹄形平面。但其缺陷是声学处理较麻烦,容易造成沿边反射,甚至出现声聚焦,且台口两侧的观众视觉效果较差。现在使用的马蹄形是改进版,台口两侧不再设观众席,会处理成斜面,增强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墙早期反射声。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便是采用此种方式。 现代风格剧院的观众区平面形式则有更多的选择--矩形、钟形、扇形、多边形及复合形等。如:法国巴士底歌剧院采用的是钟形;东京新国立歌剧院是矩形和扇形的结合。矩形平面的优点是规整、结构简单,声能分布均匀;但两平行侧墙之间容易产生颤动回声,不过,可通过墙面处理解决。如杭州大剧院便将矩形观众区的两侧墙面做成锯齿形状,避免可能产生的颤动回声。扇形平面的观众容量较大,但偏远座较多,后排座视距较远,难以接收直达声,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不到侧墙的早期反射声。钟形平面与矩形平面基本相似,也可以说是矩形的一种改进形式。其偏座区比扇形平面少而结构可按矩形的处理(相同容量情况下)。台口两侧逐渐收拢的斜墙面为观众区提供了早期反射声。法国巴士底歌剧院、上海大剧院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随着音乐、剧目的多样化发展,对剧院表演厅的要求日趋多功能化,要求有灵活变化观众厅容量空间及符合多种需要的声学效果等。由此产生的复合式平面利用高科技实现厅堂进行灵活多变的组合或拆分。但复合形平面多变的空间模式除了建声之外还需要电声系统的配合,且设备和结构等比较复杂,造价昂贵。国外很多现代多功能剧院为适应多种剧目、音乐会的表演需求,多采用此形式。 观众区容积、起坡、挑台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自然声演出的厅堂,由于自然声源声功率有限,为确保达到一定的音节清晰度,要控制适当的厅堂容积量。当然,不同类别的声源声功率及厅堂用途,其最大容积量也不同。厅堂的总容积量也决定着观众的吸声量,进而对混响时间产生影响。适当的每座容积既可减少吸声材料的使用,也保证了最佳的混响效果。 而针对观众区容易出现的掠射吸收现象,就必须重视观众席的起坡度尺寸设置。一般情况下,池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8cm,楼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10cm。如果出于功能需求,观众席必须是水平的,可考虑抬高声源位置减少掠射吸收,并利用反射面给后排提供前次反射声,弥补后排声压级的不足;或做成可升降地面。 观众区的挑台容易对顶棚的反射声构成遮挡,虽然在声波衍射作用下,挑台下部空间在开口附近可接收到低频反射声,但缺乏高频反射声。挑台下空间深处的反射声则更少,这导致声音丰满度欠佳,这种音质缺陷称声影区。控制挑台下部空间开口高度和深度的比值,在挑台下顶棚及将后墙倾斜做反射面,补充早期反射声可以改善此缺陷,但效果有限。 反射面及扩散体的运用 当混响时间较长,声音的丰满度上升,其清晰度便会下降,这是音质设计常会遇到的矛盾。选择最佳混响时间是解决的方法之一,而设置反射面制造反射声加强直达声是另一种两全方法,这同时满足了观众对声音的丰满度与清晰度的要求。但要注意尽可能制造有益于音质表现的早期反射声,减少延时反射声,还有保证观众区的前中座接收到充足的早期反射声。 顶棚算是观众区较大的反射面。从声线分布看,锯齿式、扩散体式、浮云式三类顶棚能给全区尤其是前中座提供充足的早期反射声,其平面形状的选择自由度也较大。而平面式、折线式、弧面式三类顶棚则会将大部分声音反射至后中座,令前排缺少反射声。因此,此三类顶棚需要加入侧墙的反射声作用。除了顶棚,反射面也可设置于侧墙下部、后墙上部等位置。有需要时,跌落式挑台的栏板、观众区分割隔断也可作为专设侧向反射板。善用各方位反射面可以满足对音质要求同样严格却体型各异的厅堂。 然而,各反射面提供的定向反射声容易造成音质生硬感。这便需要扩散体进行多方位的散射,既减轻音质生硬感,又保证观众区每个座位之间不存在明显声压级差,保持了室内声场均匀。扩散体可以设置在侧墙上或悬挂在天花上,一般为大小不一的体块或是凹凸不平的墙面。例如:锯齿形墙面或墙面装饰、凸出的包厢,甚至外露的结构部件等等。像前文提到的欧洲古典剧院,其优美的音质,除了得益于厅堂的体型设计,也得益于其室内的装修处理(包厢、繁复装饰)所产生的声扩散。 细节处的噪声控制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音乐厅、剧院的表演厅堂对室内背景噪声的要求很严格,因为不同程度的噪声会影响低频声的传播。观演建筑的噪声控制分为建筑噪声控制及室内噪声控制。建筑噪声控制首先涉及到建筑位置的选择,一是尽可能远离噪声与振动源;二是要进行选地环境噪声、振动测量及仿真预测。赛宾,观演建筑建设领导品牌。如此,能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需要提供设计依据,达到控制室内噪声的需要及标准。而室内噪声控制是针对表演厅堂内部噪声振动源的处理。主要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机电房,

民用建筑设计收费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收费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2014《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建筑设计收费标准》 一、《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 (一)、2001年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中取消了1993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放开了规划设计市场。为了规范规划设计市场计费,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意见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 (二)、参照本《意见》计算规划设计费时,可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地区差异、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等情况,乘以0.8—1.5的调整系数。 (三)、外资和中外合资建设项目也可参照国际城市规划计费方法或标准,由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协商确定。 (四)、本《意见》所提出的各项计费基于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规定对规划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而制定,如果委托方要求增加或减少内容、深度,计费标准应相应增减。 (五)、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及地形图(含电子文件),应由委托方提供。如需要由规划设计单位承担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委托方应支付相应费用。 (六)、规划设计单位应向委托方提供初步方案(含论证材料)15套,规划文本6套,彩色图纸一套。如委托方要求增加份数,则应另行支付成本费。 (七)、规划文本电子文件及版权归规划设计单位所有。如委托方要求规划设计单位提供电子文件或版权,应支付相应费用。

录音室建筑声学设计

录音室建筑声学设计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声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普及到基层广播电视媒体,改善技术用房的声学环境已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语言录音室是制作节目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设施之一,对音质要求更为严格,进行声学设计尤显必要。 录音室的声学环境要求达到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录音室内的音响效果、混响系数、本底噪音、声响均匀度进行综合设计,以求达到一个具有专业化的多功能数字录音室。整体设计中,既要考虑节目制作中的各种专业要求,也要考虑令人舒适的视觉效果,尽可能地提供最佳的音乐录制作条件,此外还要兼顾制作场地有效使用面积、合理的工艺流程以及工作的安全性,从而保证节目制作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参与的观众在安全、宜人的环境中得到精神享受。 分类 按性质可分:个人录音室、商业录音室、行业录音室。 技术指标 声学设计规范要求录音棚的音质主要是"语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良好的丰满度",在主要使用条件下,具有相应于拾音要求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抑制影响拾音音质的声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低频嗡声等。录音棚宜用短混响,根据室内容积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要求平直。 声学技术指标 房间名称混响时间 T60(秒)噪声评价 曲线(NR)隔声门隔声量(插入损失dB)隔声窗隔声量(传声损失dB)快速语言传递

指数(RASTI) 录音室0.4+0.1SNR-30 35 50 0.65 噪声源 录音室的噪声来自多方面。既有来自录音室外的噪声,主要可分为二类,一类来自录音室建筑之外,例如过往车辆、飞机等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另一类来自建筑物之内,但又在录音室之外的噪声,例如大声交谈声、上下班时的喧哗声;也有来自录音室的内部噪声主要来自空调系统,灯光控制系统和录音室工作时,摄像机的移动噪声和工作人员的走动噪声等。 噪声的传播: 噪声传入录音室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噪声作用于墙壁、地板、天花板而产生振动,把声能辐射进录音室;二是通过施工时留下的缝隙、没有密封的洞孔等经过空气传声传入录音室;三是通过录音室的墙面、顶面、或地面与外界的钢性联接通过固体传声而进入录音室。 声学设计 混响时间:我们有大量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数据,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础和较大的选择空间,这样既能保证满足混响时间要求,又能在样式上有较多的选择,在声学和视觉上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背景噪声:无论是听音环境还是录音环境都需要静,保证静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不要让外面的噪声进来;第二是室内不能有噪声源。这就要求既要保证隔声量又要对空凋系统进行全方面的处理。我们有大量的空调噪声治理经验也有众多的录音棚空调施工经验,完全可以应对这类的问题。 隔声问题:上面讲到了要保证一个比较好的听音环境,首先要求较低的背景噪声,这就要求尽量不受外界的干扰,而不受干扰就要做好隔声。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空气声通俗地讲就是整个墙体的隔声问题,我们有大量的轻质板材组合墙

长沙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8525168.html, 长沙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作者:文立森杨志刚李佳菊 来源:《演艺科技》2016年第04期 [摘要]介绍长沙音乐厅交响乐大厅的建筑声学设计及音质效果,分析其主要的声学音质参量指标,并通过音质计算、音质模拟以及缩尺模型实验的结果与实际验收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不同设计验证方式的特性及准确性。 [关键词]建筑声学;混响时间;音质参量;缩尺模型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4.006 长沙音乐厅位于湘江与浏阳河交汇的新河三角洲滨江文化园内,是滨江文化园的灵魂建筑,按照正规音乐厅标准建设,于2006年8月21日奠基施工,并于2015年12月28日首 演。音乐厅以“经典艺术的斤欠赏殿堂、群众艺术的展示舞台、高雅艺术的教育基地、文化艺术的交流平台”为目标定位,力争打造成为湖南省内顶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音乐厅。因此,其优良的音质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1.建筑概述 长沙音乐厅总建筑面积约28 000 m2,建筑高度约28m,主要包括1 400余座交响乐大厅(湘江大厅)、490座多功能厅及198座室内乐厅。 主厅即交响乐大厅,1446座、总面积约1790 m2,厅内形制为不等边多边形(见图1);长约47m,最宽处约41m,最高处约17m;最远座位距离舞台指挥位置30m(见图2)。楼座呈梯田形散布在舞台四周(见图3),能满足大型多编制交响乐团的演出。下文以该厅为例介绍建筑声学的设计。 2.建筑声学设计 2.1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是建筑声学设计中最主要的声学参量。根据音乐厅主要演出大型交响乐的功能定位以及观众厅的规模和容积,中频(500H7~1000H7)混响时间(满场)RT应达到 1.9s±O.1s,且要求混响时间频率特性为中高频基本平直,但高频允许下降10%~20%,低频混响要求有10%~20%的提升,低音比BR值为1.1~1.25。各频带混响时间设计值见表1。 2.2其他主要音质参数

民用建筑设计方案收费标准

2014《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建筑设计收费标准》 一、《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 (一)、2001年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中取消了1993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放开了规划设计市场。为了规范规划设计市场计费,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意见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二)、参照本《意见》计算规划设计费时,可根据工程难易程度、地区差异、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等情况,乘以0.8—1.5的调整系数。 (三)、外资和中外合资建设工程也可参照国际城市规划计费方法或标准,由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协商确定。 (四)、本《意见》所提出的各项计费基于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规定对规划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而制定,如果委托方要求增加或减少内容、深度,计费标准应相应增减。 (五)、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及地形图(含电子文件),应由委托方提供。如需要由规划设计单位承担调查收集基础. 资料,委托方应支付相应费用。

(六)、规划设计单位应向委托方提供初步方案(含论证材料)15套,规划文本6套,彩色图纸一套。如委托方要求增加份数,则应另行支付成本费。 (七)、规划文本电子文件及版权归规划设计单位所有。如委托方要求规划设计单位提供电子文件或版权,应支付相应费用。 (八)、委托方应按进度分期支付城市规划设计费。在规划设计委托合同签定后3日内,支付规划设计费总额的20%作为定金;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3日内,支付40%的规划设计费,提交全部成果时,结清全部费用。 (九)、本《意见》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负责解释。 一、城市总体规划 计费单价城市规模(万元/序号平方千备注(万人))M3.5 1 包括县城以下)小城市(20 3.0 2 20-50)中等城市(3 2.5 )大城市(50-100 2.0 4 以上)特大城市(100注: 1、本计费中的城市分类,按照《城市规划法》所规定的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标准区分,不含乡镇规划。 2、表中人口规模以规划期末人口为准。 3、城市总体规划按人口规模分档,并按实际规划用地面积计算规划费。 4、本计费不含单独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 5、单独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按总体规划设计费的50%计费 6、城市总体规划计费基价为35万元。 7、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如需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应单独计费。计费每个,/万元15每个,中等城市/万元20每个,大城市/万元30为:特大城市. 小城市10万元/每个。

多功能厅建筑声学设计方案

多功能厅建声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设计思路 一、工程建声要素概况 大厅有效容积为1020m3,有效表面积为523m2。满场观众数为200人,每人所占的有效容积为5.1㎡; 二、建声方案构思要述 建声方案设计是在理解和把握该会议室的功能定位和建声设 计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 到各种建声要素,利用有效表面和空间,合理选择、优化设计和 配置吸声材料,对必要和适当的部位进行恰当的声学装修处理, 以此来调控混响时间,消除音质缺陷,使本会议室获得高性价比 的理想音质效果。 第二部分设计依据 一、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1、《厅堂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 2、《场馆建筑设计规范》 3、甲方的要求。 二、建声设计指标的选择 1、厅堂功能:本会议室的主要功能就是开会或者进行文艺演出, 因此,会议室对声环境的要求主要就是要有足够清晰度和可懂

度,同时也应有一定的丰满度。所以室内的混响时间长短要适 度。 2、混响时间设计值选择:会议室大厅满场与舞台的全频混响时 间设计标准值T60确定如下: 第三部分建声方案设计 一、体形分析 本会议室的平面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比较规则的矩形。这种体形的多功能厅的最突出声学缺陷就是有回声产生;观众在大厅内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回声。 所以必须进行一系列声学处理来使会议室达到良好的建筑声学 效果。 二、声学处理概要 1、多功能厅恻墙与后墙2.8米以下墙面处理意见: (1)多功能大厅恻墙与后墙2.8米以下区域:建议使用木质穿孔板59-5型后空腔50毫米、木质穿孔板后紧贴50毫米厚、32K玻璃棉安装,共需要安装100㎡(按照装饰单位的设计位置安装); (2)说明:材料施工技术参数经过计算得出,未经声学设计与工程师同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的室内吸音程度,是以吸音力或平均吸音率来表示,吸音力是以将材料的吸音率除以材料的使用面积所求得之值来表示,平均吸音率在因墙壁、天花板等材料之不同。而使吸音率因场所不同而产生差异时,则以各自吸音力加总后的总吸音除以总面积之值来表示。赛宾:音乐厅声学建设专家。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在隔音计划中吸音之任务为,吸收噪音以免其影响到其他方面,例如,在噪音产生源之周围配置吸音材时,能谋求噪音水平之降低;音乐厅吸音。或者在房间的壁面上使用吸音材时,能降低从外部侵入的噪音。但是,须注意的是仅仅使用吸音材时无法完全达到隔音的效果。 例如,在打开窗户的那一面,由于完全不反射它所碰到的声音能源,因而吸音率为100%,亦即该面为完全吸音面,但同时也可能有完全无法隔音的面存在。室内之吸音程度大时,即能压制室内的扩散音幷降低噪音水平。此方法是远离噪声源和影响点时会有效果,但若室内各处都有噪声源且和影响点之距离相近时,例如窗边的座位对由窗户入侵的声音,因为噪音的直接影响太大,故而其借由吸音所产生的隔音效果不会太显着。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同时音乐厅设计要考虑: 1.混响时间:混响时间设计合理,观众听起来声音厚重雄浑。音质丰富饱满。 2.结构吸音:材料和结构、构造吸音,避免回声。吸收噪声。 3.设计力求圆形,使声音达到个个席位距离基本接近。 4.音乐厅设计,要追求光线明亮,照度合理。使观众能看得亲切。 5.要设计观众席噪声尽可能被就地吸收。或被结构反射,避免向舞台和其他观众方向传播。 6.座位垫加橡胶垫,避免噪声。 7.设置休息室,会朋友或场间休息,有旁厅、耳厅。 8.要设置自然通风,避免集中空调噪声干扰。 9.舞台设计要有现代理念,要能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达到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舞台自动化系统。

精选民用建筑设计收费标准说明

民用建筑设计收费标准说明 一、本收费标准包括民用各类建筑工程的设计收费定额和费率收费标准。 二、民用建筑根据其复杂程度共分为六级,各级的主要特征及适用范围如下:

三、需要单独提出建筑设计方案的,特级、一级工程建筑设计方案加收该项目设计费的10%;二级工程建筑设计方案加收该项目设计费的6%;三级工程建筑设计方案加收该项目设计费的3%;四级以下(含四级)工程不另收建筑设计方案费。 四、本收费标准已包括相应一般的消防系统和建筑装饰设计收费,如有特殊要求时另议。对现有建筑物进行专门装饰设计时,根据装饰设计的复杂程度,按装饰费用的3-5%收费。 五、本收费标准是以单项工程为基本单位,不包括煤气、取水、净化、污水处理、道路桥梁、锅炉房、加油站、变配电所、水泵房、冷却塔、烟囱等单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在内,其收费应分别按市政和其他行业的标准执行。 六.承担小区规划布置,在3公顷以上按每公顷700元收费,3公顷以下不收费,但小区内的管线. 绿化. 土方等设计不论大小均按概算的1.5%收费。

七、承担多功能建筑,按主体建筑功能计算收费,其中较主体体功能更为复杂的部分按相应等级计算。 八、民用建筑工程等级表内“大型”,一般系指一万平方米以上建筑;"中型"指三千~一万平方米的建筑;“小型”指三千平方米以下的建筑。本分类法仅限于本表使用。 九、仅做民用建筑初步设计或施工图分阶段设计时,其工作量的比例为40%和60% 。 十、按照本收费标准提供文件的份数为初步设计图纸6份、施工图8份。 注:1. 凡收费不足700元者均按700元计算。 2. 凡一子项在上一档面积范围计算出收费额低于下一档时,按下一档最高面积和收费标准计算收费额。

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要点和手段

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要点和手段 摘要:作为听音场所,厅堂建筑的听音质量是第一重要的。针对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要点和手段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厅堂建筑;声学;设计 作为听音场所。厅堂建筑的听音质量是第一重要的,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建筑声学设计,确保其音质。只有明确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和手段,才能保证厅堂建筑具有良好的音质。 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一)噪声控制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二)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1.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 2.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 3.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 4.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5.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6.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 7.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 的室內的吸音程度,是以吸音力或平均吸音率來表示,吸音力是以将材料的吸音率除以材料的使用面积所求得之值来表示,平均吸音率在因墙壁、天花板等材料之不同,音乐厅吸音。而使吸音率因场所不同而产生差异时,则以各自吸音力加总后的总吸音除以总面积之值来表示。音乐厅吸音。在隔音计划中吸音之任务为,吸收噪音以免其影响到其他方面,例如,在噪音产生源之周围配置吸音材时,能谋求噪音水平之降低;音乐厅吸音。或者在房間的壁面上使用吸音材时,能降低从外部侵入的噪音。音乐厅吸音。但是,须注意的是仅仅使用吸音材时无法完全达到隔音的效果。音乐厅吸音。例如,在打开窗戶的那一面,于完全不反射它所碰到的声音能源,因而吸音率為100%,亦即该面为完全吸音面,但同时也可能有完全无法隔音的面存在。室內之吸音程度大时,即能压制室內的扩散音並降低噪音水平。音乐厅吸音。此方法是远离噪音源和影响点时会有效果,但若室內各处都有噪音源且和影响点之距离相近时,例如窗边的座位对窗戶入侵的声音,因为噪音的直接影响太大,故而其借吸音所产生的隔音效果不会太显著。天津润生。 1 、的台口 音乐厅的舞台口对厅内池座前中座席获得早期反射声

起到重要作用。音乐厅吸音。台口前侧墙和顶板所构成的反射面应针对池座前中区获得反射声进行设计,这是厅内其他界面所无法替代的。 2、楼座和包厢栏板 音乐厅通常要兼顾自然声和扩声演出的两种形式,声源处于舞台上和台口上部声桥两个不同的位置,音乐厅吸音。楼座栏板通常又是凹弧形。音乐厅吸音。因此,栏板上应做扩散设计,形式可采用凸弧形的圆挂面、三角形体、锥状体等。 3、楼座下的天花 . 楼座下的座席,通常离舞台较远,为了获得均匀的声场分布,在自然声演出的条件下,开花应起到加强后座声强的作用;音乐厅吸音。当采用扩声时,天花应使扬声器组的声音顺利进入楼座下的空间。 4、音乐场馆的后墙 音乐厅后墙的装修要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和演出方式而定。音乐厅吸音。对于自然声演出的音乐厅和歌剧院,后墙应作声反射和扩散处理,而采用扩声系统的厅堂,可以选用吸声构造,同时要防止产生回声。 5、扬声器组的装修饰面 音乐场馆扬声器组的饰面构造要满足透声和美观两方面的要求。音乐厅吸音。 饰面构造必须有尽可能大的透声率,不得小于50%;内衬喇叭布应尽可能薄,以免影响高频声的输出;构造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不致引起共振。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 1、剧场的xx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4、规划布局不合理,离主要街道过近,未利用走道等过渡降噪。 这些是老问题了,但国内的大量多功能剧场就是很难达标,这应该引起设计者、业主等的共同重视。 当然,建声设计离不开工艺设计,工艺设计的达标合理与否也可以影响到剧场的声学环境,作为声学专家,应该熟读标准,多跟装修设计其他工种的设计人员多沟通,选取最合理的方式,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剧场的建声设计中,舞台的声学处理往往被忽略,结果舞台上的混响时间太长,大大超过观众厅而影响到观众席的听音效果。舞台上的布景等装置并非固定,设计者就要对舞台空间及固定装置(如大幕、侧幕、天幕、等)作一估计,根据选取的材质,确保不要比观众厅的混响时间更长,标准中只提供舞台中频混响时间是因为低频部分较难达到,而高频部分往往影响不大。关于乐池的声学设计主要为乐队人员提供良好听闻条件作考虑,不要有强反射声存在即可。这里还要注意的是有关音箱的摆位,看似是电声系统的问题,其实与建声设计的声场分布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音箱的位置、投射角度、音箱外的装修网罩等,都要与电声系统技术人员沟通才能合理解决,获得满意的声场分布效果,这也是目前建声设计中的普遍未予重视的方面。 GB/T50356—2005的提出,为剧场建筑声学设计提出了明确可行的依据,问题是如何逐条的加以落实,这是对声学设计者理论、实际、沟通能力的考验。

高端酒店声学设计

高端酒店声学设计一、酒店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范围表1高端酒店声学设计的工作范围

二、建筑声学设计介入的时机建筑声学专业最佳的介入时机是建筑初步设计尚可以看出,在高端酒店项目中,从表1不少业主都聘请声学设计师做声随着建筑声学的重要性日渐深入人心,未完成时。近年来,。但是,由于对声学专业介入的时机把握不好,却在建筑主体施工快完时学设计(或顾问)换言面对的是已经难以修改的建筑设计。才请声学专业介入。这种时候介入的声学设计师,这时提出方案的效果面对的已经是个改造项目。即使经验再丰富,之,对声学设计师而言,也只能是事半功倍,花钱达不到最佳效果,因此就给人造成了一个错觉:声学工程太费钱。如果声学专业在项目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就介入:)正确评估各种设备的噪声对各种功能房间的影响,帮助建筑设计师、机电设计师提1 供噪声控制费用最低的酒店各种设备平面布置的方案,可节省大量的噪声控制工程费用;)帮结构设计师和业主设计好各种隔墙的墙体构造,在建筑设计前期准确计算出各种2在保证墙体隔声量达到隔声要求的前提下帮项目节省大量的内隔墙的墙体构造和墙体密度,工程构造造价;)对宴会厅、大厅等公共空间的体型设计,给建筑师提出有益建议,减少或者杜绝声3 聚焦等建筑声学缺陷的出现,降低装修工程中的声学缺陷处理费用;)帮室内设计师合理选用各种内装修材料,在达到室内装饰效果的前提下,既实现了4 良好声环境,又可降低室内装修工程费用。优异将使项目既具备精湛的建筑风格、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就让声学专业介入,总之,对项目还具有怡人的听觉效果和舒适的声环境,的视觉效果、其工程造价还会大幅度降低,如果声学设计是在建筑设计施工图已经确定至装修施工单位即将将是事倍功半。总体而言,施工的阶段介入,其项目效果将是事倍功半。. 三、酒店声学设计标准 1、酒店的声学设计需要符合下列中国国家标准 (1)《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1988; (2)《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0121-2005; (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评价标准》GB 22337-2008; (4)《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6)《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还需要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环保规范等。 2、酒店的声学设计还需要符合酒店管理公司提出的声学设计标准 一般的酒店管理公司都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酒店声学设计标准。(1)背景噪音指标 隔声指标(2) 3高端酒店声学设计隔声指标表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目录 1简介 2类型 3技术要求 4声学设计 1简介 在电视台中,除了在声音制作环节需要提高技术之外,作为制作声音节目源的硬件环境,演播室的声学条件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演播室 一个具有良好声环境的演播室,完善的设计不只是几个专业用房的处理,而应从设计一开始就要为满足使用功能创造一定的声学条件。实践证明:室混响是容易实现其预期效果的,而室的频率传递特性和噪声控制因受先天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现。为此,平面布局应首先考虑:选择安静建造地址,地址无条件选择,就得利用群体本身,避闹求静;为了排除噪声的干扰,小型演播室、录音室及其辅助用房,最好与建筑群体相分离,若受条件限制要求置于群体中时,应布置在楼群的端头、底层或顶层;平面布局时应按功能归类划区,专业用房集中,相对独立,并人流分道,形成群体安静的演播区;风机、水泵,空气调节机等设备均属噪声源,布置时应置于楼群外。若受条件限制而进楼,也应集中控制,专业技术用具远离噪声源;声学设计要与结构。暧通密切配合,相互依托,平面布局要有利于送回风时消声降噪,构造节点要有利于控制固体传声。 2类型 ⒈按面积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型:800~1000平米中型:150~600平米小型:30~150平米

⒉按类型可分综合文艺演播室、新闻演播室、电视剧演播室及电教中心教学用演播室。 3技术要求 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辐射以后声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时间为混响时间。它的大小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界面的吸声系数有关,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在0.6秒左右,电视台建造的中小型演播室为了减少混响时间只有加强吸声措施入手。通常的做法是:室墙壁和顶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装饰无需华丽,注意各个频段的吸声要均匀,颜色也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常用的材料有空心砖、岩棉板、岩面袋、穿孔石膏板、钙塑板和防火绝缘板等。按照声学要求,除了吸声外,还要有反射,扩散声场和利用腔体共振吸收相关的低频声能的装置。为达到防火性能的要求,制作上述装饰体时,选材一定要符合防火规。 混响时间测量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执行。隔声 建筑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两种。空气声是指建筑物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如门缝、穿线孔和通风管道等透过的声音。由环境噪声构成的背景噪声称为底噪声。隔声性能差,本底噪声必然高。正常情况下,演播室本底噪声应该低于40dB。撞击声是指在固体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尤其是楼板下的室噪声、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撞击声。需采取措施以减少以上声音。

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思考

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思考 专业来讲,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毫无疑问是各类厅堂中对音质要求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最难把握的设计工程,从19世界后期至今一百多年以来,国外设计建设了数十个专业音乐厅,其中音质优秀和优良的仅占约20%,满意和基本满意的约占50%,而较差或褒贬不一的约占30%。而我国在近158年左右先后也设计建设了约20个各类音乐厅,其音质效果有满意的,也有不甚满意、褒贬不一的,尚待组织开展必要的客观音质测量与主观音质评价工作。 赛宾(中国)认为国内在音乐厅设计建设中存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业主对声学的重视不够,和建筑师、室内装修设计师对声学设计的配合不佳,甚至一切要服从建筑和装修。下面,根据赛宾(中国)十多年来在专业声学及文体会馆建设的经历上简单谈几点思考: 1、音乐厅的单座容积控制问题 音乐厅声学设计。这是一个与音乐厅音质设计直接相关的问题,有的领导、业主和建筑师要追求高大空间和建筑气魄,往往提出不合理的净高和单座容积要求,近年来在音乐厅建筑设计中也存在追求大空间大容积的倾向,其实单位容积大,音质不一定就好,对节能也不利。世界公认音质优良为A+级、A级的多个音乐厅其单座容积大多为7-9平米/人,专家建议对于中小型音乐厅可取7-9平米/人为宜,而千座以上的大型音乐厅则可取9-11平米/人为宜。 2、音乐厅体型设计问题 西方传统古典音乐厅的平面体型多以矩形为主,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建筑师也将所谓“鞋盒形”作为音乐厅设计的主要平面体型,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我们认为只要满足在厅内声场扩散分布、无声缺陷,有足够早期反射声和侧向反射声条件下,很多平面体型都可公供音乐厅设计选择,如多边形、椭圆形、马蹄形、梯田式等都可由业主方与建筑设计师和声学工程师共同研究确定,也不必像录音室、播音室和琴房等设计中追求厅内空间的长宽高的比例要求,给建筑体型设计以更多的自由度。 3、音乐厅内混响时间参量的选择问题 音乐厅声学设计。混响时间是音乐厅的重要音质参量但也不是唯一音质指标,混响时间的选择与音乐厅的容座和容积,厅内建筑装修、观众席吸声量及乐队规模和音乐内容等直接相关,通常国内外将1.8-2.0s的混响时间成为音乐厅的黄金时间,而据白瑞纳克调研评价为优秀和优良音乐厅的平均混响时间为1.7-1.9s,国内早年设计的音乐厅常有混响时间实测偏短现象,而近几年又常见有混响时间偏长的实测结果,分析原因主要是厅内容积偏大、内装修设计施工偏厚重光硬和观众席座椅吸声控制不当导致,应该予以注意。笔者建议对中小型音乐厅、中频满场混响宜为1.7-1.8s,大型交响音乐厅的中频混响满场混响宜1.9-2.0s为妥。 4、音乐厅内声场扩散处理问题 传统及古典风格的音乐厅内,顶部采用藻井形式,墙面有古典窗框形凹凸和各种大小雕塑装饰,对厅内声音扩散起到很好的作用,如今有的音乐厅墙顶设计均采用所谓为微扩散形式,其凹凸尺度均偏小,对低频声扩散作用甚少;也有设计成全曲线状墙面,大片连续光硬圆弧形式,使听众产生高音发毛有刺耳之感而影响音质效果。所以在音乐厅墙面和天花设计中建筑和室内装修设计师应与声学设计充分协调研究,必要时通过声学试验再确认设计以确保得到满意的音质效果。 5、音乐厅室内装修的材料选择 音乐厅声学设计。一百多年前设计建设如今仍誉为音质甚佳的维也纳、波士顿、阿姆斯特丹及卡内基音乐厅的墙面、顶面很多采用粉刷材料,而如今随着建材的发展,又大量采用大理石、石材、石膏板、实木板,甚至采用不锈钢板、玻璃板以及GRG板、GRC板等面层装饰材料,有的因板后空腔偏大产生低频吸收、影响低音比值;有的因厚重硬实反射过多,导致混响偏长。如体型设计不当加上选材不合适,还会产生回声、震动声及“眩声”等声缺陷而导致音质问题。因此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必须尊重声学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即使音乐厅内美观新颖,也符合音质设计要求,使之音质优良。

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1219

商住开发项目设计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x,用地面积:131663.0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67341.91平方米。其中东侧地块用地面积5035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48761.00平方米,其中住宅总建筑面积:143230.00平方米,商业总建筑面积:5531.00平方米。西侧地块用地面积73974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18580.91平方米,其中住宅总建筑面积:202558.42平方米,商业总建筑面积:16022.49平方米。项目地块较为方正,场地平整。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5、《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本) 8、《汽车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38-2005 11、建设方提供的电子版现状地形图; 12、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 13、兴化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4、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和设计任务书与要点 三、设计理念 结合宜人的水环境,创造一个景观与人和谐共生的、健康的生态型人文社区是本设计的主旨。 本项目充分分析地块景观价值,北侧紫荆河为最优景观资源,其次为东西两侧地块中间、东侧地块南侧沿河景观资源。地块内部为庭院景观资源。地块东西两侧紧邻市政道路位置为沿街景观,沿街布置配套安居房。 规划布局沿周围是市政道路布置高层住宅,内部布置小高层住宅。地块北至南依次由高至低,创造出丰富的城市景观。 户型采用一梯二户南北通透的高品质户型,打造高水准的品质小区。 地块北侧紫荆河沿河景观和地块中间的河岸绿化打造观景平台和休闲步道与项目主入口结合,强调小区内外景观的连续统一。在考虑居住空间与公共空间及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寻求自然美和人性化的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