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人口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

第3周1个课时2013年9月15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下图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一组漫画。读图,完成第 1-3题。 1.自20世纪70 年代开始,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当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是为了 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D. 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 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对应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 A. a-c-d-b B. b-c-a-d C. c-a-b-d D. d-b-a-c 3. 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新中国建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代表人口增加的具体数值 B. 柱状图代表不同年龄组的人口总数 C.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D. 图中折线可以说明人口变化的趋势 5. 1953年-2010年()

A. 人口总数持续增长 B.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上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D.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下 6. 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该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人口数量大 C. 城市人口比重高 D. 人口性别比例不平衡 下图为1978?201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人口 A. 自然增长率1982年后降到10%以下 B. 增长速度总体波动下降 C. 近十年总量保持稳定 D. 总量逐年下降 8. 按照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趋势,推测未来20年我国 A. 劳动人口比重下降 B. 老年人口比重减少 C. 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D. 人口总量大幅增加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人口》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互动一:读第11页《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互动二: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动三:结合活动一,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案人 教新课标版 教学要求 1. 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 2. 运用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 3.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5. 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内容点析 1.关于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 (1)世界人口在18世纪(特别是18世纪30年代)以后,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课本中不仅有文字叙述,而且以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予以辅助说明。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的斜率越大,说明人口增长越快。从图4.1可以看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人口增长曲线还是比较平缓的,说明这一时期的世界人口增长还是比较慢的;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人口增长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说明这一时期的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曲线的斜率更大了,说明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速度极快。进入21世纪,人口增长的预测曲线(虚线)的斜率较20世纪末叶稍缓一些,说明未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逐渐趋缓。 除此,课文还设计了活动3,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根据资料绘制人口统计图(柱状折线图)的基本方法,并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2)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所决定的。课本采取了文字叙述和示意图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说明。图4.2以比较形象的天平说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既不增长,也不减少,也就是人口停止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居民与聚落第四章同时,课文还设计了活动2,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 2.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重点是要讲清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至于造成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只要使学生知道经济发达、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稠密,自然条件很差的地区人口稀疏就可以了。 3.关于“人口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策略,以及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课本中的第一自然段作了概述,然后通过图4.7“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中的照片以实例说明。 课文还设计了活动1、活动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来理解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活动1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际计算进一步认识现今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之快;活动2则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更全面地认识、理解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2)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策略,课文仅以第二自然段的文字叙述和阅读材料“不同的人口政策”予以点明。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中图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②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③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 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数字资料和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 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 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地理挂图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 二、传授新课: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读图:读p44B图。了解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读p44.C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 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绘图:让学生结合课本p45.D表;绘“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引导 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3、分析:进一步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 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4、讨论:让学生阅读p45阅读材料后,提出人过多,过少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 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 5、读图:让学生看p46E图,再由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 的突出的人口问题。 6、补充: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 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

《人口与人种》教案

《人口与人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通过对比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并能运用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成因。 3.用实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能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统计数据、人口增长曲线等资料、图表,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运用地图归纳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利用实例和生活体验,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正确认识人口问题。 3.利用照片、视频等资料对比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运用地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分析人口多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 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问题及对策;世界人种的分布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通过大量的识图,以图为媒介,恰到好处的运用课件,讲练结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调整运用更适合学生特点的“学教”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查找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采用声、像,幻灯片等相关的技术,将教学中的重

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问题导入:2011年10月31日,世界在这一天迎来第70亿人口。但,这天让人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呢? 二、新授 展示图片,第70亿个婴儿降生地球村,人们忧从何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世界人口和人种”话题的探讨。(“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我们知道了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但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 (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怎样的?不断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征? 第一阶段曲线平缓,说明人口增长缓慢;第二阶段曲线变陡,说明人口增长加速;第三阶段曲线越来越陡,说明人口快速增长。 (3)试着分析每阶段人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生活条件、医疗卫生、社会安定等方面分析) l830年前,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差,因战争、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原因使人的寿命很短,每年死亡的人数多。在这之后医疗条件改善,人的寿命逐渐增长,死亡人数减少;特别是1960年之后,人口基数不断增大,增加单位人口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世界人口总数增长也越来越快。 2.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又用什么来衡量呢? (1)结合左图,计算并分析: 人口数/亿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年 10-20 20-30 30-40

《众多的人口》教案设计一

《众多的人口》教案设计一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快乐点击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户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31.6%,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关于中国的人口的基本国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基数大 中国现有人口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1.6%,它比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几个人口大国之和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2)人口增长迅速 1949年我国大陆人口为5.4亿人,1981年突破10亿,1988年突破11亿,1995年突破12亿。 (3)总人口中年轻人较多,意味着未来结婚有生育能力的人越多。1982年普查0~14岁的女性人口约为1.6亿,她们在20世纪前后进人婚育期,使我国面临着一个新的生育高峰。同时,有些城市的人口开始进人老龄化。 (4)农村人口比重大。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高。2000年全国市镇人口占36%,农村人口占64%。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须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不注意控制人口,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必然会导致生活水平降低,而且还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从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腾冲县一线为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的省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内陆的几个省区人口密度很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东南部地区:地形

2019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01北纬20°~60°地带最为集中。 (1)纬度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 02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垂直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03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陆分布: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3.地区分布 111213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非洲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 的85%。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1415俄罗斯、日本、墨西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

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度、□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判断正误。1. (1)平原地区人口都稠密。(×) (2)世界人口主要居住在亚欧大陆。(√) 2.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多位于( ) A.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 B.高纬度的两极地区 C.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D.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答案 C 解析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人口稠密。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内陆地区一般人口稀疏。 3.亚洲地理分区中,哪些分区人口稠密?哪些分区人口稀疏? 提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西亚、中亚和北亚人口稀疏。—————————————————————————————————.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0102干旱的地区和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因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宜(1)寒冷、□气候:过于□0304低纬度地区。中、□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05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2)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060708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3)供水方便,具有□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交通、□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 2.人文因素 0910城镇聚(1)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社会生产方式:农业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11城市带。集,在工业发达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12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1314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15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1.判断正误。 (4)其他因素:政治、军事、□(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逐步减弱。(√)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早 .资源丰富C.气候条件优越 DB 答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早,人口稠密。解析.在热带,平原地区人口稀少,高原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什么?3在热带,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热带雨林广布;高原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提示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能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3.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4.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结合图表、地图分析问题,通过计算掌握问题。 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世界各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前面咱们学过了世界的地形和气候,这一节我们开始学习世界的居民,你知道世界

上现在有多少人吗?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幻灯片1:标题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世界人口的增长。 学习新课: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板书) 出示幻灯片:《世界人口增长曲线》,让学生回答: (1)1750—180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说明:曲线越平缓,说明人口增长越慢;曲线越陡,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由图可知,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十分缓慢)(2)1800—19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逐渐加快) (3)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快速增长) 出示幻灯片:总结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人口增长逐渐加快;从20世纪中期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世界70亿人口日是哪一天?(70亿,2011年10月31日) 出示幻灯片:“资料:地球上的第70亿位居民” P71页活动,让学生读P72页《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并填左表,通过填表,你发现了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 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找出相关资料,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辩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辩论等。 教具准备:中国人口密度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挂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算一算: 1、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本别是多少?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三国人口总和的2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1

《第二节人口》 教学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 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

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可以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601938035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723070269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12月27日:1031882511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10月30日:1160017381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 1295330000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 1370536875人 请同学们观察各次普查的数字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哪一次开始我国人口超过10亿?人口数量几乎翻一番用了多长时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超过了10亿;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数字是601938035人,比这个数字几乎翻一番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即1990年,数字为1160017381人,时隔不到40年。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数量上还有何特点?增长快。 承转过渡:除了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外,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的情况。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教案1人教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快乐点击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户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31.6%,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关于中国的人口的基本国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基数大 中国现有人口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1.6%,它比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几个人口大国之和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2)人口增长迅速 1949年我国大陆人口为 5.4亿人,1981年突破10亿,1988年突破11亿,1995年突破12亿。 (3)总人口中年轻人较多,意味着未来结婚有生育能力的人越多。1982年普查0~14岁的女性人口约为1.6亿,她们在20世纪前后进人婚育期,使我国面临着一个新的生育高峰。同时,有些城市的人口开始进人老龄化。 (4)农村人口比重大。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高。2000年全国市镇人口占36%,农村人口占64%。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须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不注意控制人口,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必然会导致生活水平降低,而且还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 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从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腾冲县一线为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的省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内陆的几个省区人口密度很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东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农业生产条件好,

人口与人种优质课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知识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3)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学会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人口多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 立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人口问题及对策。 (3)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小组合作模式 教具: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出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由生进行概括。 生:世界人口越来越多 生: 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生:世界人口在20世纪之后增长的速度加快 ······ 2.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亲切的把之成为“地球村”,而我们自己则是“地球村的居民”。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可见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人口问题: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二:设疑自探: 1、生自读课本70—76页,提出疑问 2、老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总结 3、教师出示自探问题,结合学生的疑问进行修改:

1 .1众多的人口 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②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③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 策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数字资料和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 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 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地理挂图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 二、传授新课: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读图:读p44B图。了解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读p44.C算一算中国的人口 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绘图:让学生结合课本p45.D表;绘“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引 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3、分析:进一步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 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a87435675.html,] 4、讨论:让学生阅读p45阅读材料后,提出人过多,过少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 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 5、读图:让学生看p46E图,再由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 的突出的人口问题。 6、补充: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 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 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给我国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以不足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 7、讨论: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来源:学|科|网] 8、师生共同归纳,引出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9、讲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来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 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我们要明确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 10、读表讨论:读p48G表讨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不是控制人口数量就够了。 11、师生共同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正在逐步提高,但我国文盲、半文盲仍占 较大的比重,各省区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地区差异,说明我国控制人口数量之外,还要提高人口素质。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二)人口东多西少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重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播放“人口普查”视频)“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近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如视频中所说,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视频中也提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即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人口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于11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能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深圳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来到了经纬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信息登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经纬一家的‘人口迁移之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对‘人口迁移’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思维,开始。”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经纬讲述的家族故事。” (展示PPT,请学生朗读) 师:“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人口流动活动中,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师:“要想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经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在课本中划出来了。” (PPT展示,请学生朗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属性) 师:“明确概念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易去分开这两个概念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堂检测,请同学来判断一下。” (请学生做题,并解析,老师给予评价) 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经纬家的到贵州工作、结婚到贵州、出国留学、在深圳工作都属于人口迁移行为。但又是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不断进行人口迁移、改变定居地呢?” 生:“经济、政策、婚姻......” 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人口推拉理论) 师:“加好代表拉力,减号代表推力,哪位同学能起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点名,请学生回答,并点评,展示定义)师:“2分钟时间大家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案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4.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5.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6.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法、分析法等学习人口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3.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以及分析、归纳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特点。 2.人口问题对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特点。 2.人口问题对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的影响。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1 引入新课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工作,甚至许多人面临着下岗或已经下岗,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人口不断增长以及人口过多是原因之一)。 投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讨论世界人口是怎样变化的?(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此类地图的读法) 学生小结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曲线平缓,说明人口增长缓慢;曲线较陡,说明人口增长较快。所以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90亿。 活动探究看图4.1“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活动1,即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0年的60亿,人口每增10亿所需的时间,让学生将答案填人右表中,然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时间越来越短,即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投影图片看图“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讨论人口的增长与哪些因素有 关?在何种情况下人口会不断增加?何种情况下人口会不断减少?

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核对计算结果后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86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5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185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解放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百年战乱结束,人民得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教案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本着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3)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以及分析、归纳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 1、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特点; 2、人口问题对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种的分布图、三大人种的图片资料以及书中相关内容的图片。有关人口问题的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引入新课】: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工作,甚至许多人面临着下岗或已经下岗,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人口不断增长以及人口过多是原因之一)。 【投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讨论世界人口是怎样变化的?(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此类地图的读法) 【学生小结】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曲线平缓,说明人口增长缓慢;曲线较陡,说明人口增长较快。所以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90亿。 【活动探究】看图4.1“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活动1,即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0年的60亿,人口每增10亿所需的时间,让学生将答案填人右表中,然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时间越来越短,即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