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学》知识点(供参考)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供参考)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供参考)

药物分析学

药物分析学是药学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也是我国执业药师考试中指定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药品质量标准及其制订和药品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和新药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药物分析学是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学科,它主要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的方法与技术研究、解决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问题,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因此,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是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分析学科和药物分析工作者的任务,除了药品的常规理化检验以及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外,尚需深入到生物体内过程并进行综合评价的动态分析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应该更加准确、灵敏、专属和快速,并力求向自动化、最优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药物分析与药品质量标准

一、我国药品质量标准体系

我国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法定标准和非法定标准;临时性标准和正式标准;内部标准和公开标准等。其中,法定标准又可分为中国药典、局颁标准和地方标准等三级药品标准。

(一)法定药品质量标准

我国现行的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人们习称为“三级标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为中国药典。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主持编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颁布实施。中国药典是我国记载药品标准的法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技术标准。凡生产、销售和使用质量不符合药典标准规定的药品均为违法行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简称局颁标准),系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颁布实施的药品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厅(局)〕批准并颁布实施的药品标准,属于地方性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主要收载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药品标准。

(二)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

该标准仅在临床试验期间有效,并且仅供研制单位与临床试验单位使用,属于非公开的药品标准。

(三)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我国的一类至三类新药经临床试验或试用后报试生产时所制订的药品标准叫“暂行药品标准”。该标准执行两年后,如果药品质量稳定,该药转为正式生产,此时的药品标准叫“试行药品标准”。该标准执行两年后,如果药品质量仍然稳定,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转为局标准,四类、五类新药经临床试用后没有“暂行药品标准”这一阶段,其他要求同一至三类新药。

(四)企业标准

它是非公开的标准,仅在本厂或本系统的管理上有约束力,属于非法定标准。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另一种是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主要是增加了检验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

二、中国药典与主要国外药典

中国药典的现行版本为2005年版,记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国药典出版有英文版,其英文名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缩写为ChP,现行版本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英文版。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先后出版了八版药典,即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版。在各版之间有增补本,如1995年版一九九七年增补本、一九九八年增补本。

中国药典的内容有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等四部分。凡例是正确理解和执行中国药典、进行质量鉴定的基本原则。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同样具有法定的约束力。正文部分为所收载药品的质量标准。二者共同体现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正文内容(二部)包括:

⑴品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与英文名);

⑵有机药物的结构式;

⑶分子式与分子量;

⑷来源或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名称;

⑸含量或效价规定;

⑹处方;

⑺制法;

⑻性状;

⑼鉴别;

⑽检查;

⑾含量或效价测定;

⑿类别;

⒀规格;

⒁贮藏;

⒂制剂等。

附录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其中,指导原则是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不作为法定标准。索引除正文之前有中文的品名目次外,书中还有汉语拼音排序的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

目前,世界上已有数十个国家编订了国家药典。另外,尚有世界卫生组织(WHO)编订的国际药典,以及一些区域性药典。在药物分析工作中可供参考的国外药典主要有: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缩写为USP),目前为第30版。美国国家处方集(The National Formulary,缩写为NF),目前为25版。USP30与NF25合并出版,缩写为USP30-NF25。

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缩写为BP),目前版本为2007年版,缩写以BP(2007)。

日本药局方,目前为第十五改正本,缩写为JP(15)。

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缩写为EP),目前版本为EP5.4版。

国际药典(The International Pharmacopoeia,缩写为Ph. Int),目前为第四版。

第三节药物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药物分析学的首要任务是药品的质量检验,这也是其常规工作内容。另外,还需进行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以及药物的生物体内分析方法学研究和体内过程监测。

一、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性状检查、鉴别试验、纯度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对不同的检验对象,其工作内容有所不同。

(一)原料药的检验

1.取样

2.性状

3.鉴别

鉴别是依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某些化学反应或测定某些光谱或色谱特征,来判断药品的真伪。

4.检查

检查项下包括药品的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与安全性等四方面。

5.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就是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一般采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或生物测定法来测定,以确定药品的含量是否符合药品标准的规定要求。

概括起来,鉴别是用来判定药品的真伪,而检查和含量测定则可用来判定药品的优劣。在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三者中,只要有一项中的某一条款的检验结果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即可视为该药品不符合规定。性状项中的外观等不作为判断指标,仅作为参考;而物理常数能综合地反映药品的内在质量,在评价药品质量的真伪和优劣方面具有双重意义。

6.检验报告

在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上应有试验者、复核者和负责人的签章。必要时(对外单位)检验报告还需加盖检验单位公章。另外,检验报告中还应记载检品名称、批号、规格、数量、来源、检验目的、检验依据、取样(送检)日期、报告日期等内容。

(二)药物制剂的检验

1.性状

2. 鉴别

3. 检查

4. 含量测定

药物制剂在含量限度、含量测定的方法与要求、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与计算等方面均与原料药的不同。

(1) 含量限度

(2) 含量测定方法

此外,在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中,不仅要考虑附加成分的影响,更应考虑各有效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其首选含量测定方法应为具有较高灵敏度和专属性的色谱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

(3) 含量测定结果

(4) 含量计算式如式5-1。

%100g ml g g/ml g/g %??=)

标示量()或单位制剂重量或体积()或实测含量(标示量 (5-1)

(三) 中药制剂的检验

中药制剂是用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药物制剂,与化学药物制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中药制剂的组成极其复杂,这给其质量检验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测定前一般需将测定组分从制剂中提取出来,有的还需作进一步的纯化处理。中药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方法将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学习。

1. 鉴别试验

(1)显微鉴别

(2)化学鉴别

(3)色谱鉴别

(4)其他 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光谱法进行鉴别,如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由于光谱法专属性不如色谱法强,供试品常需经提取、纯化处理,才能使用,所以应用较少。

2. 检查

中药制剂的一般检查项目不同于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常规检查项目有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砷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等。

3. 含量测定

4. 指纹图谱

指纹图谱是指同时记录有中药制剂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无论已知或未知的成分)的图谱(一般是HPLC 图谱)。中药制剂应具有相对稳定的指纹图谱,即中药制剂中含量在一定百分数以上的各类化学成分均应有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的色谱信号。单方制剂(若只含有一类化学成分)可绘制一张指纹图谱,复方制剂常常同时含有几类化学成分,如同时含有生物碱和黄酮类,由于各类成分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难以用一张图谱同时表示,则需要绘制多张指纹图谱。

绘制指纹图谱的首选方法为色谱法,尤以HPLC 最常用,亦可采用其他方法,如GC 、

TLC、MS、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四)生化药物的检验

生化药物一般系指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亦可用生化-半合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生命基本物质。

生化药物质量检验的程序与化学药物制剂相同。以下介绍生化药物质量检验中涉及的具有特殊性的分析方法。

1.鉴别试验

(1)酶法

(2)电泳法

(3)生物法

应该指出,由于生化药物的结构复杂,仍有一部分生化药物目前还未找到有效的鉴别方法。例如糜蛋白酶、糜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2.杂质检查

3.安全性检查

4.含量(效价)测定

生化药物的含量表示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用百分含量表示,另一种用生物效价或酶活力单位表示。

酶法通常包括两种类型:一种通常称为“酶活力测定法”;另一种一般称为“酶分析法”。前者的目的是测定样品中某种酶的含量或活性的高低;后者则主要用酶作试剂测定样品中酶以外的其他物质的含量。

(五)医院药房制剂的快速化学检验

根据药房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运用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对药房的制剂和配方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工作,称为“药房制剂分析”,这种检验与常规的检验方法比较,具有速度快,检品消耗量少,效率高(一般鉴别试验只需1分钟,含量测定不超过5~10分钟)等特点,故通常称之为“快速检验”。

1.鉴别试验

2.含量测定

二、生物药物分析

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检测,称为生物药物分析(或称体内药物分析)。生物药物分析与体外常规的药品质量检验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样品的特点及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上。

(一)常用样品的种类、采集和贮藏

生物样品原则上包括各种生物体液和组织,但实际上最常用的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血液(血浆、血清或全血)、尿液和唾液。

(二)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生物样品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生物样品的种类、被测药物的性质和测定方法等三方面因素。

1.去除蛋白质

去除蛋白法有以下几种:

(1) 加入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

(2) 加入中性盐

(3) 加入强酸

(4) 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

(5) 酶解法

2.缀合物的水解

3.溶剂萃取

溶剂萃取法是应用最多的分离、纯化的方法。萃取液通过溶剂的蒸发可使样品得到浓集。萃取法包括液-液萃取法和液-固萃取法。

(1)液-液萃取法(LLE)液-液萃取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乙醚和三氯甲烷。液-液萃取法适用于大多数药物,但不适用于极性大、水溶性强的药物。这些药物常常可采用离子对萃取法(ion pair extraction)萃取分离。

(2)液-固萃取法(LSE)其萃取分离的原理同于一般的液相色谱法(LC)。

常用于填充柱的担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亲水性的硅藻土等。另一类为疏水性的活性炭、聚苯乙烯或C18化学键合硅胶等,它们可选择性地从样品中吸附亲脂性药物,然后用有机溶剂洗脱药物,经浓集后测定。

4.被测组分的浓集

浓集的方法主要有主要采用挥去萃取溶剂后,再加入小体积溶剂(如HPLC的流动相)重溶的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在研究工作中利用了柱切换技术,整个过程是自动化进行的,从开始进样直到数据整理、报告都由微处理器控制。

5.化学衍生化

分离前将药物进行化学衍生化的目的是:①使药物变成具有能被分离的性质;②提高检测的灵敏度;③增强药物的稳定性;④提高对光学异构体分离的能力等。

药物分子中含有活泼H者,如含有-COOH、-OH、-NH2、=NH、-SH等官能团的药物均可被化学衍生化。化学衍生化对GC和HPLC尤为重要。

三、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制订并贯彻统一的药品标准,将对我国的医药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良好的影响与促进作用。搞好药品标准工作,必将有利于促进药品国际技术交流和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一)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1.安全有效性

2.先进性

3.针对性

(二)研究及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不得投入生产,批准

新药的同时即颁布其质量标准。所以,新药质量标准的建立显然和新药的研制是密切相关的。通常,研究及制订新药质量标准的基础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

2.对有关研究资料的了解

(三)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工作的长期性

一个药品的质量标准仅在某一历史阶段有效,而不是固定不变。因此,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研究工作,它不仅在新药的研制中,而且对老药的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四)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与制订原则

1.名称

新药名称的制定,原则上应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ternational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简称INN)命名,命名确定后,再译成中文正式品名。外文名根据需要也可制定一个新的词干。对于化学名称的命名,要有依据,对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的新药,可从该品的来源命名。新药名称制定的原则,具体如下:

(1) 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一般以2~4字为宜);同类药物应尽量采用已确定的词干命名,使之体现系统性。药品名称为法定药品名称(通用名称)。

(2) 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治疗学或病理学的药品名称。

(3) 外文名(英文名或拉丁名)应尽量采用INN名称。

(4) 中文名应按照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推荐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并尽量与外文名相对应,即音对应、意对应或音意对应,一般以音对应为主。

(5) 化学名应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应与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系统一致。

(6) 无机化学药品,应采用化学名;如化学名不常用,可采用通俗名,如盐酸、硼砂;酸式盐以“氢”标示,如碳酸氢钠,不用“重”字;碱式盐避免用“次”(Sub-)字,如碱式硝酸铋,不用“次硝酸铋”。

(7) 有机化学药品,可采用化学名,如苯甲酸;已习用的通俗名,如符合药用情况,可尽量采用,如糖精钠、甘油等;化学名较冗长者,一般以音译法为主。

(8)天然药物提取物,其外文名根据其植物来源命名者,中文名可结合其植物属种名命名,如:Artemisninum青蒿素;外文名不结合植物来源命名者,中文名可采用音译,如Morphinum吗啡。

(9)盐类药品,酸名列前,盐基列后。

(10)酯类药品,可直接命名为××酯,拉丁文词尾用-atum,英文词尾用-ate。

(11)季铵类药品,一般将氯、溴置于铵前。如,苯扎溴铵(Benzalkonii Bromidum);除沿用已久者外,尽量不用氯化×××,溴化×××命名。

(12)放射性药品在药品名称中的核素后,加直角方括号注明核素符号及其质量数。如:碘[125I]化钠。

(13)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一般不得轻易变动:如必须改动,应将原用名作为副名过

渡,以免造成混乱。

(14)药品可有专用的商品名。药品商品名,无论是外文名或中文译名,均不得作为药品通用名。

(15)药名中的基团关系,尽可能采用通用的词干加以体现。

2. 化学结构式的书写

化学结构式采用WHO推荐的“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3. 性状

(1)外观性状

(2)溶解度

(3)物理常数

①熔点

②比旋度

③吸收系数

④晶型

⑤相对密度

⑥馏程

⑦凝点

⑧折光率

⑨其他黏度是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中国药典中黏度测定有三种方法。脂肪及其脂肪油测定法中,应测定碘值、皂化值及酸值。

4.鉴别

药物的鉴别试验通常是指用可靠的理化方法来证明已知药物的真伪,而不是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

(1)常用方法及其特点鉴别常用方法包括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以及离子反应等,各方法的特点如下:

①化学法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实验成本低,应用广,但专属性比仪器分析法差。

②光谱法常用的光谱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UV)与红外光吸收光谱法(IR)。IR比UV的专属性、可靠性都高,应用更广。

③色谱法常用的色谱法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纸色谱法(PC)、气相色谱法(GC)等。在鉴别试验中,TLC法是色谱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而GC、HPLC、PC相对于TLC而言应用较少。

④离子反应法适用于盐类药物的鉴别,如钠盐、盐酸盐,应显钠离子、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⑤其他仪器分析法个别药物采用的其他仪器分析法有 -谱仪法、NMR、MS、原子吸收光谱法(AA)、X-射线衍射法、热分析法、氨基酸分析法等。

⑥生物检定法主要用于生物制品的鉴别。中国药典收载有肝素生物检定法、胰岛素生物检定法、洋地黄生物检定法等。

(2)鉴别方法的选择原则可供参考的基本原则如下:①方法要有一定的专属性、灵

敏性,且便于推广;②化学法与仪器法相结合。每种药品一般选用2~4种方法进行鉴别试验,相互取长补短;③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

5.检查

检查项下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与安全性等四个方面。

(1)杂质检查的内容与方法杂质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2)杂质检查方法的基本要求要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专属性、灵敏性、试验条件的最佳化。对于色谱法,还要研究其分离能力。

(3)确定杂质检查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在确定检查的杂质及其限度时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

应根据新药申报的要求、生产工艺水平,并参考有关文献及各国药典,综合考虑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

6.含量测定

(1)含量测定常用方法及其特点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包括容量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包括光谱法和色谱法。各法的特点如下:

①容量分析法常用的容量分析法有非水滴定法(含电位滴定法)、酸碱滴定法、银量法、碘量法、亚硝酸钠法、络合滴定法、定氮法等。尽管这类方法的专属性不高,但由于其准确度高、精密度好、仪器设备简单、试验成本低及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故仍广泛用于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②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是经典的分析方法。本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精密度好。但缺点是操作较繁、需时较长、样品用量较多,目前使用较少。

③紫外分光光度法本法具有准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好、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主要用于单方制剂的含量测定以及含量均匀度与溶出度的检查。

④荧光分析法本法远不如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广泛,但由于本法的专属性比UV法高,故有些药品(如地高辛片)的含量测定仍选用荧光分析法,但目前使用较少。

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当含金属元素的药物没有更为简便、可靠的定量方法时,可选用本法。本法的专属性和灵敏度均较高。

⑥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法广泛用于药物制剂,尤其是复方制剂和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等。

⑦气相色谱法所用色谱柱应为填充柱;首选通用的固定液如甲基硅氧烷(即SE-30,OV-1,OV-101)、5%苯基甲基硅氧烷(即SE-54)。聚乙二醇20000(即PEG-20M,Carbowax 20000);检测器首选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定量方法同HPLC法,但因进样量不易准确控制,故尽可能选用内标法。由于许多样品难以气化,故GC法远没有HPLC法应用广泛。

⑧薄层色谱法在含量测定方面与GC法差不多,远没有HPLC法应用广泛。主要原因是其分离能力、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均比HPLC法低。

⑨其他方法

(2)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含量测定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测定对象的组成、含

量等特点加以选择。

①原料药(化学合成药)的含量测定应首选容量分析法。

②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色谱法。

③特殊制剂的含量测定例如,对于酶类药品应首选酶分析法;抗生素药品应首选微生物法或HPLC;放射性药品应首选放射性测定法;生理活性强的药品应首选生物检定法。

在上述方法均不适合时,可考虑使用计算分光光度法。

④对于创新药物的研制,其含量测定应选用原理不同的两种方法进行对照性测定。然而,有些药品则没有合适的含量测定法,如疫苗类、血液制品类等。对于这类药品,应参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及试验。

(3)含测定中分析方法的验证

为了获得可靠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验证是必要的,这也是新药申报所要求的。分析方法的验证通常包括对实验室、仪器等内容有所要求和对分析方法效能指标的考查两大部分。

①对实验室等内容的要求

②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

(4)含量限度的确定含量限度的制订一般可依据主药含量、测定方法、生产过程和贮存期间可能产生的偏差或变化而制订。

①根据不同的剂型

②根据主药的含量

③根据测定方法

④根据生产的实际水平

总之,药品的含量限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标准太高,生产上难以达到;标准太低,药品质量无法保证。应本着既能保证药品质量,有能实现大生产的原则而合理的确定。

7.贮藏

(1)药品稳定性试验的分类与目的药品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作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2)药品稳定性试验的方法

①影响因素试验

高温试验

高湿度试验

强光照射试验

②加速试验

③长期试验

第四节药物分析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在本世纪,药物分析的发展趋势,将主要表现在微量生物样本的连续采集技术、各种脱线或在线分离分析技术、中药的DNA序列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

一、在体采样技术

二、分析技术

主要介绍几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光谱、色谱(包括电泳)新技术。

(一)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MALDI-MS)

1.基本原理

直接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法早已应用于非挥发性物质的分析。但对于非挥发性热不稳定的生物大分子的离子化问题,直到将辅助基质引入激光解吸才得以解决。MALDI-MS的原理是待测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基质)混合,用脉冲激光轰击其表面,使之升温至或接近基质发生相变或升华的温度,此时基质夹带着存在其晶格中的大分子一同形成激光烟云而脱离固态表面,并迅速扩散。由于基质晶格振动频率与大分子的内在振动频率不一致,大分子所形成的准离子峰基本不再进一步裂解,这是MALDI-MS测定大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的基础。

2.仪器装置

MALDI的脉冲工作方式与飞行时间质谱仪(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TOFMS)和傅立叶变换质谱仪(fourier transform mass spectrometer, FTMS)的脉冲质量分析器匹配,所以主要用于此两种仪器,也有用于离子阱质谱仪(ion trapmass spectrometer, ITMS)。其中,以MALDI-TOFMS的应用最广泛。而FTMS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以及多级质谱(MS n)功能,也得到广泛应用。

3.方法特点

MALDI使质量很大的分子离子化,当与TOFMS联用可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 000的人体免疫球蛋白;DE-TOFMS测定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蛋白质的准确度达到0.01%,FTMS 测定多肽的质量准确度可达1×10-6以下;MALDI分析所需的样品量仅需10-18mol即可。

4.应用前景

MALDI技术已广泛用于多肽与蛋白质序列分析以及分子量准确测定及其纯度评价,甚至成为蛋白质分子量测定的常规方法。MALDI-MS必将成为生物大分子的常规测定方法。

(二)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C)

它的应用不再局限于生物样本的纯化,而是扩展到定量分析领域。

1.分离机制

传统的观念认为AC是基于配基-配体亲和反应的原理,利用色谱的差速迁移理论,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分离,仅仅是一种组分分离的选择性过滤法。然而,这一理论是建立在配基-配体亲和作用是均相反应和宏观平衡态热力学的基础上的。但是,实际上目标分子在两相间分配系数过大、且在固定相上的吸附等温线多不呈线性。所以,关于生物大分子在AC中的保留机制及色谱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配基的选择

生物分子间的识别与结合是普遍存在的。从理论讲,几乎所有具有相对特异性和一定亲和力的两种分子均可用于亲和色谱。如以单克隆抗体为配基(固定相)的免疫亲和色谱(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AC);以染料、氨基酸类、金属螯合剂及巯基化合物为配基的生物模拟亲和色谱(biomimetic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BMAC);以细胞膜为

配基的细胞膜色谱(cell membrance chromatography, CMC)。

3.方法特点

AC具有较高的专属性,经其分离、纯化、浓集后的生物样品具有较高的纯度,大大降低了后续测定(如HPLC)时的背景噪音,进而使得后续测定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4.应用前景

根据分离过程,AC可分为脱线AC和在线AC两种模式。脱线模式是以AC作为生物样本的分离和纯化技术,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模式。

与脱线模式比较,在线AC更易实现分析操作的自动化,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需求。目前在线模式可分为以下两种应用方式。即高效亲和色谱(high-performanc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HPAC)和联用技术。

高效亲和色谱柱的应用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在线AC模式,但由于色谱柱造价昂贵,较难广为普及。

在联用技术应用方式中,AC技术仍是作为生物样本的预纯化过程,随后通过柱切换技术与其他分析系统(如HPLC)联用进一步实现分离分析。

(三)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毛细管电泳(CE)是一种较新的分离分析技术,仅有40年的历史。

1.基本结构

平面微结构毛细管电泳装置是采用微电子光刻蚀技术在2~5cm玻璃或硅片上光刻出的两条交叉的矩形槽组成的伪毛细管电泳柱(microfabricated capillary)、敞口进样系统和检测器一体化装置(见图5-1)。该薄板只有1cm×2cm大小,1与2之间为进样管通道,长度为8mm;3与4之间为分离管,长度为16mm;交叉处的体积为进样体积,只有60μl。1、2、3和4孔中可插入胶管做贮液池或插入检测器,电场强度可达1875V/cm。

2.方法特点

在平面微结构毛细管电泳中,进样一般采用堆集进样和柱塞进样两种方式,进样体积由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控制,一般与进样通道孔径成正比,进样体积一般为pl或nl级。由于进样体积极小,分离通道的最宽处只有数十微米,而且分离速度极高,已达秒级乃至毫秒级,这就要求检测器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响应速度。目前最常用的检测器是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其检测限已达分子水平。电化学检测器(电化学微探针)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在微型毛细管电泳中也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检测技术。

3.应用前景

微型毛细管电泳技术已成功地用于氨基酸、黄嘌呤药物、免疫球蛋白、核酸等,并用于DNA的序列分析。Koutny等用微型毛细管电泳技术在20秒内完成了血浆中可的松的分析,检测限为10-8mol/L。总之,微型毛细管电泳技术已成为毛细管电泳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技术生长点,是现代仪器分析向小型化、集成化、一体化、自动化发展的前沿领域。相信在本世纪,它将在药学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CEC)

CEC是近10年来综合了现代分离技术HPLC和CE的优势发展起来的高效电分离微柱液相色谱技术。CEC一般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在柱内填充或在柱壁键合有固定相,用高压直

流电源(或加一定压力),利用电渗流(electro osmotic flow, EOF )驱动流动相。在CEC 中,溶质依据其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和自身电泳淌度的差异得到分离。可将这一过程定义为:一种溶质与固定相间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的电泳过程。CEC 是HPLC 和CE 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具有CE 水平的高柱效,同时又具有HPLC 的选择性,既能分离中性物质,又能分离带电组分。开辟了高效微分离技术的新途径。

1. 分离机制

(1) 保留机理 CEC 的保留机理可用式5-2表示,溶质的迁移速率(u ex )为:

'1k u u u eo

ep ex ++= (5-2)

L

ηV ξεεu o r eo ????= (5-3) L

r V q u ep ????=ηπ6 (5-4) 式中,u ep 和u eo —— 溶质的电泳速度和电渗流;

k '—— 溶质的容量因子

εr 和εo —— 相对介电常数和绝对介电常数;

ξ和η —— Zeta 电势和流动相黏度;

V 、E 和L —— 电压、电场强度和色谱柱总长;

q 和r —— 溶质的电量和半径

式5-2表明溶质在柱中的保留是与它在两相中分配常数有关,因而它是一种色谱行为。但当被分析物质是离子时,其保留机制又类似于CE ,根据其电泳淌度和分配系数的不同得以分离。因而CEC 在选择性和使用范围上兼顾了CE 和HPLC 的优点。

(2) 柱效 CEC 的柱效类似于HPLC ,可用Van Demeter 方程式表征。

2. 应用

目前,CEC 主要用于芳香族化合物、染料、蛋白质、肽、寡聚核苷酸、氨基酸、对映体等的测定,尤其在对映体的测定中显现出强大的分离能力。

3. 前景

随着CEC 的分离机制的不断探索、柱制备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新型专用点色谱仪的研制,可充分发挥其高效、快速、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通过各种联用技术,CEC 必将在药物分析,尤其在生物样本和中药的分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中药分析法

中药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鉴别品种真伪、确定质量优劣。传统的鉴定方法是通过人的感官鉴定其外观性状,该法仅适用于较为完整的动植物药材,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药材的外观性状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变异。

(一)基因分析法(DNA analysis )

基因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不同生物个体遗传物质DNA的差异来鉴别生物物种的方法。用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别药材的方法比在形态、组织、化学水平上检测更能代表中药的遗传本质,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1.经典的DNA分子标记技术

经典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和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tandem sequence repeats, TSR)。其中,RFLP是将药材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以确定其基因种属的特异性;TSR是通过一定载体对生物染色体上微卫星简单重复序列(microsatellite-simple sequence repeats, MSSR)进行克隆,并以此序列作探针检测DNA片段。这种片段的大小、数目因生物种类不同呈现差异,故又称为“DNA指纹图谱”(DNA fingerprinting)。

2.基于PCR的DNA分子标记技术

因经典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存在试验步骤烦琐,多态性检出效率低,同时要求DNA量大、且实验材料必须新鲜,因而难以适用于干燥药材的鉴定。由于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PCR)引入,使得DNA分子标记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1)随机引物扩增PCR技术

(2)PCR扩增的片段长度多态技术

(3)DNA序列标记

3.应用前景

DNA标记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中药分析技术。数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已取得良好进展。该技术由于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尚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随着PCR及DNA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并向低成本商业化、高效率自动化方向发展,相信DNA 标记技术在本世纪有可能成为继色谱技术之后,在中药鉴定和分析领域中又一常规技术。

(二)模式识别法(pattern recognition)

模式识别是一门用计算机代替人对模式即所研究的系统进行描述、分类、决策的新兴学科。

1.基本方法

模式识别的数学方法可分为两类:统计法即决策理论法和结构法即句法。迄今在中药质量的模式识别研究中大多使用统计法。统计模式识别技术还可进一步分成若干类,如图视法和非图视法。

统计模式识别技术是根据特征测量值(特征化学成分含量的测量值)将输入模式用分类器(classifier)进行分类后,用提取器(extractor)从中提取出一组特征与已建立的模板进行比较,确定输入模式与现有模板的一致性。这些从模式中提取的特征应该是模式所固有的,对模式常遇到的变化不敏感,而且含有较少的多余信息。

对于须用三个以上特征(n>3)才可表征的多数中药,无法用有限空间中的点直观表示。为了能在平面上用图表示多维空间中点的关系,需采用降维方法和特殊的图视法。常用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简单分类算法(simpl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IMCA)、非线性映照法(nonlinear mapping,NLM)、星座图

技术(constellation-graphing technique )等。

在特征空间中距离越近的模式越可能属于一类,多维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常用欧氏距离(eucliden distance )表示,其定义可用式5-5表示:

()21

12??????-=∑=n

j bj aj ab X X d (5-5)

其中,d ab —— a 、b 两个样本的点在n 维空间的距离;

X aj 、X bj —— a 、b 两个样本的第j 个特征的标准化量度

独立多重分类分析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by independent multicategory analysis ,PRIMA )采用类距离—一种改良的欧氏距离—作为分类标准。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属于非图视法、不计算样本在特征空间距离的模式识别技术,如模糊模式识别(fuzzy pattern recognition )和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系统(artificial neural net, ANN )等。

2. 方法特点

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是一门涉及分析化学、药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技术。它以中药的传统形态学鉴定为线索(在训练过程中,中药样品用形态学方法鉴定为正品、代用品和伪劣品),以重视药味协同作用的中药复方理论为指导,在研究阶段用计算机技术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值的整体与反映其疗效的药理作用相关以确定有效成分及其权重,而在常规应用阶段仅用各有效成分的整体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使中药的质量控制达到规范化、科学化。

3. 应用与前景

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已成功地用于黄芩等数味中药质量研究,已成为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现代化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相信在本世纪,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将成为中药有效成分,即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常规模式。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 知识点 一.中心地:城市化地区或大都市区内占有支配地位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可以是商店,超市,城市。 二.新产业区:是弹性专精的区域,强调专业化企业之间广而精细的合作,手工技术与现代微处理技术的混合使用,公共和私立部门提供广泛的商业服务。强有力的非正式或制度化地调节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 三.城镇规模体系理论: 定义:指以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种规模不同特点各异而又互相关联的城镇组成的空间系统,城镇规模分布是一个区域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 特点: (1)关联性。城镇体系的关联性是指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有着合理的分工和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关联性是城镇体系最重要的特征。 (2)整体性。城镇体系的建立,使得各个城镇之间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网路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整体。 (3)层次性。城镇体系的层次区域之间的科技合作是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地区转移和再配置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三大类。 四.城乡一体化: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五.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

在线考试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录 1.编写目的 (2)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 2.1 要求: (2) 2.2目标: (2) 3、对现有系统分析 (3) 3.1 处理流程 (3) 3.2 数据流 (3) 4. 所建议的系统 (4) 4.1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4) 4.2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 4.3 改进之处 (5) 5. 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1) (6) 5.1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6) 5. 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2) (6) 5.2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6) 6. 投资及效益分析 (6) 6.1 支出 (6) 6.1.1 基本建设投资共计 (6)

6.1.2 其他一次性支出 (6) 6.1.3 非一次性支出 (6) 6.2 收益 (6) 6.2.1 一次性收益 (6) 6.2.2 非一次性收益 (6) 6.2.3 不可定量的收益 (7) 6.3 收益/投资比 (7) 7. 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能性 (7) 在线考试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1.编写目的 ?本文用于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包括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操作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等方面,以决定是否继续这个项目的开发,以及保证今后项目的顺利进行。在软件继续进一步的开发之前首先给出此软件项目计划. 背景 ?该项目开发的软件为在线考试系统软件,是鉴于目前企业对员工的业务或技术水平的测试的迫切需要,提升企业员工自身的学习能力.该软件设计完成后可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包括学校等教育机构).目前社会上在线考试系统发展飞快,各个企事业单位都引入了在线考试系统软件来进行各种在线测试,交互式在线考试系统也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化的在线考试系统软件也不少.本系统力求使系统功能简洁明了,但功能齐全且易于操作. ?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 ? a.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即添加试题,添加试卷,分发试卷,试卷评分,成绩汇总,考生信息管理,定时收卷,验证登录. ? b.数据库可并发访问并具有较大的吞吐量. ? c.系统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 d.系统反应速度较快,当客户端与服务器断开连接时候也能够实现按时收卷. ? e.使用系统的每个用户都必须有登陆密码,具有较好的安全保密性. ? f.系统界面具有一定的人性化. ?g.在十五周内完成本项目. 2.2目标: ? a.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系统的开发. ? b.项目小组成员各尽其责,用自备计算机完成自己部分项目任务. ? c.分享开发环境软件及项目相关资料,节省项目成本并提高开发效率. ? d.尽量使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保证系统连接数据库的速度.

第二届华杯赛全套(初赛、复赛、决一、决二)试题解析

第二届“华杯赛”初赛试题 1.“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每隔一年举行一次。今年(1988年)是第二届。问2000年是第几届? 2.一个充气的救生圈(如图1)。虚线所示的大圆,半径是33厘米。实线所示的小圆,半径是9厘米。有两只蚂蚁同时从A点出发,以同样的速度分别沿大圆和小圆爬行。问:小圆上的蚂蚁爬了几圈后,第一次碰上大圆上的蚂蚁。 3.图2是一个跳棋棋盘,请你算算棋盘上共有多少个棋孔? 图2 4.有一个四位整数。在它的某位数字前面加上一个小数点,再和这个四位数相加,得数是2000.81。求 这个四位数。

5.图3是一块黑白格子布。白色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4厘米,白色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问:这块布中白色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6.图4是两个三位数相减的算式,每个方框代表一个数字。问:这六个方框中的数字的连乘积等于多少? 7.图5中正方形的边长是2米,四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圆心分别是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问:这个正方形 和四个圆盖住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有七根竹竿排成一行。第一根竹竿长1米,其余每根的长都是前一根的一半。问:这七根竹竿的总长是几米? 9.有三条线段A、B、C,A长2.12米,B长2.71米,C长3.53米。以它们作为上底、下底和高,可以作出三 个不同的梯形。问:第几个梯形的面积最大?

10.有一个电子钟,每走9分钟亮一次灯,每到整点响一次铃。中午12点整,电子钟既响铃又亮灯。问: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是几点钟? 11.一副扑克牌有四种花色,每种花色有13张。从中任意抽牌。问:要抽多少张牌,才能保证有四张牌是同一花色的? 12.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 好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同学? 13.四个小动物换座位。一开始,小鼠坐在第1号位子,小猴坐在第2号,小兔坐在第3号,小猫坐在第4号。以后它们不停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在第一次交换后再左右两排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两排交换……这样一直换下去。问:第十次交换位子后,小兔坐在第几号位子上?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总论:1、2、3课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 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 第一部分:总论(1、2、3课) 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源于生活,又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其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的概念(世界观角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二元论属于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征:三个统一);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简答题 (一)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状况。 2.区域经济的整张与发展(主要研究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的主要内 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和方法, 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现路径)。 3.区际关系(主要研究区域贸易利益的形成及实现路径,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 论和主要内容)。 4.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主要研究城乡结构与区域城市体系的建设问题,研究宏 观空间结构)。 5.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宏观政策与管理的角度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 以及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职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来指导,监督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的 实现以及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塑造地区形象并提升所在地区的区域竞争)。 6.区域经济学的展望(探讨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态势)。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2.中间产品的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 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理论 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 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理论 3.非均衡增长理论 非均衡增长的概念 1.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通过这几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 的发展

2.连锁效应:(前向关联效,后向关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 新增长理论 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 2.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理论 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区位选择基本要素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与劳动力,资金,市场、运输) 3.科技因素(投资软环境,智力资源) 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本身的分布状况;技术进步改变了产业内部结构。(科技对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是通过技术进步体现的) (五)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 ①能源指向, ②原料地指向, ③劳动力指向, ④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⑤无固定指向, ⑥高科技指向 (六)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1.在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 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 (1)根据本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 (2)根据产业发展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 (3)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 (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 a)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b)进口替代战略(下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进口替代)。 c)出口替代战略。

在线考试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线考试系统 可行性研究报告 1.引言 1.2编写目标: 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在线考试是现阶段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在线考试系统中题目的生成、试卷的提交、成绩的批阅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自动完成。只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考试的自动化。这样一来,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精心设计题目、维护题库,而不是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这表明其经济性是相当可观的。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进行了这一系统的初步设计工作,也可以说是做一个初步的探索,希望它能够在各类考试中发挥高效、便捷的作用,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1.2 项目背景 建议开发软件名称:在线考试信息系统 项目的提出者:老师; 开发者:张琴,郝丹丹,赵慧佩,徐增业,汪祝情,张娜。 用户:学生;实现软件的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1.3 定义 基于上述考虑,用Browser/Web模式来设计考试系统比较合适,服务器端我们采用Access数据库系统和微软最新的.net平台及https://www.360docs.net/doc/a87752579.html,技术来构成考试的应用服务系统;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来完成考试全过程,同时可进行远程系统维护和管理。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 (1)功能:数据库管理、考试功能、领导审核功能; (2)性能:操作方便、可靠、高效、界面赏心悦目; (3)本系统必须要求开发人员对网络技术有一定了解; (4)管理员可以通过本系统将考试的信息存入到数据库中,可以很方便的对信息进行更新。 运行环境:操作系统: Window7;数据库类型:Access数据库系统; 2.2 目标 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期限内开发出具有在线考试系统的数据库管理、考试功能、领导审核功能。(包括:人力与设备费用的节省; 处理速度的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a: 建议该系统运行的最短寿命为10年; b: 进行该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期限为2个月; c: 建议该系统软件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为2012年12月; d: 该系统要受资金、寿命、社会等系列因素的制约和限制。 2.4 决定可行性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团队合作精神等。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 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在线考试管理系统分为数据库管理、考试功能、领导审核功能三部分,系统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能进行各部分之间的数据调用。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浙大经济学考研必看的参考书

浙大经济学考研必看的参考书 喜欢就争取,得到就珍惜,错过就忘记。人生也许不尽完美,正因为不完美,我们才需要不断地努力创造努力奋斗。下面凯程浙大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考研所遇到的问题,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 一、浙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浙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凯程经济学老师推荐以下参考书: 《政治经济学教材》蒋学模主编,第13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第二版)赵伟等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上下册),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政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张馨主编,科学出版社 《经济计量学精要(第4版)》,古扎拉蒂、波特著,张涛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第2版),米什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新编国际金融》(第3版),黄燕君、何嗣江编著,浙大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理论、实践与案例分析》,戴志敏编著,浙大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浙大经济学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浙大经济学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浙大经济学,您直接问一句,浙大经济学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浙大经济学考研,更谈不上有浙大经济学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浙大经济学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浙大经济学考研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浙大经济学考研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凯程有系统的《浙大经济学讲义》《浙大经济学题库》《浙大经济学凯程一本通》,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浙大经济学深入的理解,在浙大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 三、浙大经济学专业培养方向介绍 2015年浙大经济学考研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三年。 浙大经济学培养方向如下: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在线考试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计算机等级考试在线考试系统 第3章 3.1 系统分析 3.1.1 系统实现的目标 该系统是专门用于用户注册、登录、参加在线考试以及管理员进行试题录入、修改、删除、成绩查询。它应该具有开放性、方便性和灵活性。管理员不仅可以轻松地向题库删除、添加和修改试题,而且还可以自动新增科目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无效数据的清空,开放关闭系统;它还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考试科目。考生进行有效的身份验证登录后,选择考试科目,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当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系统将自动予以提示。一旦考生做完交卷后便能立即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并且其分数将被记入库中以供审核和查阅;另外,还可完全由计算机自动灵活、随机的抽取试题库中的各类试题组成各种形式的试卷,其内容会随着库中试题的改变而改变,而且,不同的考生生成的试题是不同的。 用户可以是学校等单位的教师及学生和企事业单位的培训部门(因企事业单位每年要对员工进行素质、安全教育与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及考试等)。 3.1.2 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用户可分为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类。 本系统共分成两个界面:一个界面用于管理员操作,主要负责进行信息管理,题库、试卷、成绩的管理等;另一个界面用于普通用户操作,主要负责个人信息修改、在线考试、查询以往考试成绩、留言和在线交流等。 从总体上考虑,系统应该实现下列功能: (1)管理员模块 试卷管理:管理员可以从课程,各种题型的数量等方面对模拟试卷提出一定的要求生成试卷规则。同时,管理员还可以对试卷进行修改和删 除,添加新试卷等。 题库管理:管理员可以对题库中的考题进行三种基本操作:添加新的考题、

删除已有考题、修改原有考题(其中试卷类型包括判断题、填空 题、选择题;对于每种类型的试题,管理员可以设置题干、答案 等属性)。 成绩管理:管理员可以查看考生的考试成绩,并针对不同的课程进行成绩统计,包括考试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以及各分数段得分 人数等。 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对用户的资料进行查询、删除。 个人信息管理:对管理员信息进行修改。 (2)用户模块 个人信息管理:填写、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 在线考试:用户可以任选时间进行在线测试,考试结束后,系统会根据已有的标准答案进行在线判卷,用户可以立刻知道考试成绩。 成绩查询:用户可以在线查询以前参加过的考试的相关信息。 留言板:用户提交对系统的留言信息。 聊天室:用户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研究疑难问题。 3.1.3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依据初步调查的结果做出系统开发可行与否的结论过程。这是保证正确投资的必要工作,从项目的审批程序上看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是一项复杂的高科技系统工程,可行性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是否值得去解决。根据调查分析,系统设计方案有以下三个可行性。 (1)技术上可行性 目前,网络应用软件运行的模式主要有两件:Client/server模式,Browser/Web模式。前者主要的缺点是维护,升级较麻烦,后者是近几年伴随Internet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与客户/服务器方式类似,客户端是一个标准的浏览器,服务器端是Web Server,而Web Server与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的紧密结合,使得这种模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 ,应用Active Server Page技术,我开发了基于B/S模式多用户在线考试系统这一程序。它运用方便、操作简单,效率很高(同时,它要求计算机配置也很高,尤其是服务器端)。总之本系统在技术上的要求不高,现在普遍使用的计算机都可以运行该系统,因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经济上可行 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硬件价格普遍下跌,宽带网大力建设,所以

全国第十届华杯赛决赛试题及解答

全国第十届华杯赛决赛 试题及解答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十届华杯赛决赛试题 一、填空(每题10分,共80分) 1.下表中每一列为同一年在不同历法中的年号,请完成下表: 公元历2005 1985 1910 希伯莱历5746 伊斯兰历1332 印度历1927 2.计算: ① ×+÷ = ();②= ()。 3.计算机中最小的存储单位称为“位”,每个“位”有两种状态:0和1。一个字节由8个“位”组成,记为B。常用KB,MB等记存储空间的大小,其中 1KB=1024B, 1MB=1024KB。现将240MB的教育软件从网上下载,已经下载了70%。如果当前的下载速度为每秒72KB,则下载完毕还需要()分钟。(精确到分钟) 4.a,b和c都是二位的自然数,a,b的个位分别是7与5,c的十位是1。如果它们满足等式ab+c=2005,则a+b+c=()。 5.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顶点都有三条棱以其为端点,沿这三条棱的三个中点,从这个正方体切下一个角,这样一共切下八个角,则余下部分的体积(图1中的阴影部分)和正方体体积的比是()。 6.某种长方体形的集装箱,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如果用甲等油漆喷涂它的表面,每平方米的费用是元,如果改用乙等油漆,每平方米的费用降低为

元,一个集装箱可以节省元,则集装箱总的表面积是()平方米,体积是()立方米。 7.一列自然数0,1,2,3,…,2005,…,2004,第一个数是0,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一个都比它前一个大1,最后一个是2024。现在将这列自然数排成以下数表: 0 3 8 15 … 1 2 7 14 … 4 5 6 13 … 9 10 11 12 … …………… 规定横排为行,竖排为列,则2005在数表中位于第()行和第()列。8.图2中,ABCD是长方形,E,F分别是AB,DA的中点,G是BF和DE的交点,四边形BCDG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那么ABCD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图2 二、解答下列各题,要求写出简要过程(每题10分,共40分) 9.图3是由风筝形和镖形两种不同的砖铺设而成。请仔细观察这个美丽的图案,并且回答风筝形砖的四个内角各是多少度 10.有2、3、4、5、6、7、8、9、10和11共10个自然数, ①从这10个数中选出7个数,使这7个数中的任何3个数都不会两两互质; ②说明从这10个数中最多可以选出多少个数,这些数两两互质。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精华)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部分: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 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或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 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世界观〗: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六、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世界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性的,又是普遍的 〖世界观〗:(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方法论〗: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八、人有主观能动性 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二部分: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二、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 案,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世界观〗: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 一、填空题 1.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 2.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3.信息最基本的属性是(事实性)。 4.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5.决策问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往往是由决策者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做出决定的是(非结构化决策)。 6.(企业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7.对于大系统来说,划分子系统的工作应在系统规划阶段进行,常用的是(u/c矩阵)。 8.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内容一般包括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9.数据流程图具有的两个重要性质是(抽象性)和(概括性)。 10.某种代码由两位字符组成,第一位为0-4,第二位为0-8,问共可以组成多少种代码?(45种代码) 11.用质数法设计代码检验位的方案如下:原代码共4位,从左到右取权17、13、7、5、3,对乘积和以11为模取余作为检验码,问原代码12345的检验位是多少?(检验位为0) 12.编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工作的常用方法有(甘特图)和(网络计划法)。 13.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14.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 15.决策科学先驱西蒙教授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的内容主要是发现、制订和分析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

第十届华杯赛决赛小学组试题及解答

第十届华杯赛决赛小学 组试题及解答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十届华杯赛决赛小学组试题及解答 一、填空(每题10分,共80分) 1.下表中每一列为同一年在不同历法中的年号,请完成下表: 2.计算: ① ×+÷ = ( ); ②= ( )。 3.计算机中最小的存储单位称为“位”,每个“位”有两种状态:0和1。一个字节由8个“位”组成,记为B。常用KB,MB等记存储空间的大小,其中1KB=1024B, 1MB=1024KB。现将240MB的教育软件从网上下载,已经下载了70%。如果当前的下载速度为每秒72KB,则下载完毕还需要()分钟。(精确到分钟) 4.a,b和c都是二位的自然数,a,b的个位分别是7与5,c的十位是1。如果它们满足等式ab+c=2005,则a+b+c=( )。 5.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顶点都有三条棱以其为端点,沿这三条棱的三个中点,从这个正方体切下一个角,这样一共切下八个角,则余下部分的体积(图1中的阴影部分)和正方体体积的比是()。

6.某种长方体形的集装箱,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如果用甲等油漆喷涂它的表面,每平方米的费用是元,如果改用乙等油漆,每平方米的费用降低为元,一个集装箱可以节省元,则集装箱总的表面积是()平方米,体积是()立方米。 7.一列自然数0,1,2,3,…,2005,…,2004,第一个数是0,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一个都比它前一个大1,最后一个是2024。现在将这列自然数排成以下数表: 规定横排为行,竖排为列,则2005在数表中位于第()行和第()列。 8.图2中,ABCD是长方形,E,F分别是AB,DA的中点,G是BF和DE的交点,四边形BCDG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那么ABCD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 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精神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题库系统可行性分析

建立题库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引言 可行性分析是任何一项软件开发工程正式投入前必须进行的工作,这对于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十分必要,也是项目能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我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建立题库进行考试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重要环节,它已成为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题库的计算机化管理,可成为评测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辅助工具,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研室实现教考分离的重要工具。 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建立一个题库系统,每次考试从中提取试题、自动组卷。 ◆把最近10年的考题录入进来,有些只有纸面的,有些是有电子稿的。 ◆可以补充新题,将来可以修改维护。 ◆每道题按章节知识点进行归类。每道题有难度系数,供组卷时参考。 ◆可以录入每次考试每道题的得分情况,便于分析难度。 ◆30天内做完。 2.2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1.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效益>成本; 2.技术可行:现有技术可完成开发任务; 3.操作可行:系统能被现有的工作人员快速掌握并使用; 4.法律可行:所使用工具和技术及数据信息不违反法律。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 3.1技术要求 本题库系统,要求通过录入试题,系统自动组卷,并可以修改加入试题,录入得分情况。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的软件系统开发团队,和有力的硬件、网络等后勤保障。 本题库建立的主要工作量在于对10年的考题整理录入,试题知识点以及难度系数的确立上。需要较多人力资源以及一批工作细心缜密,有条有理的对考试考题有充分了解的学术工作者。 3.2处理流程

录入 抽取试题 得分 情况 反馈 题库系统流程图 3.3技术可行性评价 开发出的系统具有库存各种类型题和已生成的套题的功能,能从试题库中自动的查找和组织出一些不同题型、不同难度、不同章节范围内的试题来组成一份合理的试卷。 本系统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程序,现有的数据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且类似系统已经有很多投入使用,估计本系统利用现有的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功能目标。而且开发期限较为充裕,可以完成任务。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 4.1支出 4.1.1一次性支出 1、系统开发、建立费用共6万元。其中: 本系统开发期为30天,需开系统发人员4人,考题录入人员4人。根据软件系统的规模估算,开发工作量约为8人月,每人月的人工费按5000元计算,开发费用为4万元。 2、硬设备费共3万元,其中服务器等设备费2万元。 3、其他费费用共2万元。 一次性支出总费用:11万元。 4.1.2长期支出 主要是系统运行费用,假设本系统运行期10年,每年的运行费用(包括系统维护、设备维护等)1万元。 题 库 试 卷 近10年考题 按难度,章节知识点归类 对试题修改、补充、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