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提纲(考查)

统计学复习提纲(考查)
统计学复习提纲(考查)

统计学复习提纲

一、单选题

1、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得1000个消费者中,她们每月在网上购物得平均花费就是200元,她们选择在网上购物得主要原因就是“价格便宜”。这里得参数就是(C)。

A、1000个消费者B、所有在网上购物得消费者

C、所有在网上购物得消费者得平均花费

D、1000个消费者得平均花费

2、为了调查某学校学生得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D)。

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

3.某班学生平均成绩就是80分,标准差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得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90分之间得学生大约占(C)。

A、95% B、89%C、68% D、99%

4、已知总体得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得样本,则样本均值得期望与抽样分布得标准差分别为( B )。

A、50,8

B、50,1 C、50,4D、8,8

5、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得一个样本,用95%得置信水平构造得该班学生考试分数得置信区间为75-85分。全班学生得平均分数(B )

A、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有95%得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C、有5%得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D、或者在区间内,或者不在。

6、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得人中有40%就是女性,在2005年所做得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认为女性,检验2005年薪车主中女性得比例就是否显著增加,建立得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为( C)

A、H0: π=40%,H1: π≠40%

B、H0: π≥40%,H1:π<40%

C、H0:π≤40%,H1: π>40%D、H0: π<40%,H1:π≥40%

7.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得预测区间估计就是指(B)。

A、对于自变量x得一个给定量x0,求出因变量y得平均值得区间

B、对于自变量x得一个给定量x0,求出因变量y得个别值得区间

C、对于自变量y得一个给定量y0,求出自变量x得平均值得区间D、对于自变量y得一个给定量y0,求出自变量x得个别值得区间

8.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A)

A、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得线性关系显著

B、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得线性关系显著

C、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得线性关系不显著

D、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得线性关系不显著

9、如果时间序列得逐期观察值按一定得增长率增长(即增长得增长)或衰落,则适合得预测模型就是( D )。

A、移动平均模型

B、指数平滑模型

C、线性模型D、指数模型

10、设p为商品价格,q为销售量,则指数得实际意义就是综合反映了( C )

A、商品销售额得变动程度B、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得影响

C、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得影响

D、商品价格与销售量得变动对销售额得影响

11、根据所使用得计量尺度,统计数据分为( A)。

A、分类数据,顺序数据与数值型数据B、观测数据与试验数据

C、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

D、数值型数据与试验数据

12、饼图得主要作用就是( A)。

A、反映一个样本或总体得结构

B、比较多个总体得构成

C、反映一组数据得分布

D、比较多个样本得相似性

13、如果一组数据就是对称分布,则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之内得数据大约有(C )

A、68%

B、90% C、95%D、99%

14、从均值为200、标准差为50得总体中,抽出n=100得简单随机样本,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则得期望值与标准差为(A)。

A、200,5

B、200,20C、200,0、5D、

200,25

15.95%得置信水平就是指(C )。

A、总体参数在一个特定得样本所构造得区间内得概率为95%

B、总体参数在一个特定得样本所构造得区间内得概率为5%

C、在用同样方法构造得总体参数得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得区间比例为95%

D、在用同样方法构造得总体参数得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得区间比例为5%。

16、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所计算得P值越小,说明检验得结果(A )。

A、越显著B、越不显著C、越真实D、越不真实

17、在下面得假定中,哪一个不属于方差分析中得假定( D )。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各总体得方差相等

C、观测值就是独立得

D、各总体方差等于0

18、在方差分析中,数据得误差就是用平方与来表示得,其中组间平方与反映得就是(C )。

A、一个样本观测值之间得大小

B、全部观测值误差得大小C、各个样本均值之间误差得大小D、各个样本方差之间误差得大小

19、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检验就是用来检验( B )。

A、总体线性关系得显著性B、各回归系数得显著性

C、样本线性关系得显著性D、H0:β1=β2=…=βk=0

20.下面得哪种方法不适合对平稳序列得预测( D )。

A、简单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指数平滑法

D、线性模型法

21、考察总体中个别现象或个别项目数量变动得相对数称为(A)。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简单指数

D、加权指数

22、反映数量指标变动程度得相对数称为(A)。

A、数量指标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C、简单指数D、加权指数

23、不存在趋势得时间序列称为(D )。

A、非平稳序列

B、周期性序列C、季节性序列D、平稳序列

24、时间序列在长期内呈现出来得某种持续向上或持续向下得变动称为(A)。

A、趋势

B、季节性C、周期性D、随机性

25、时间序列在一年内呈现出来得周期性波动称为(B)

A、趋势

B、季节性

C、周期性

D、随机性

26、下面得各问题中,哪个不就是相关分析要解决得问题(B)。A、判断变量之间就是否存在关系

B、判断一个变量数值得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得影响

C、描述变量之间得关系强度

D、判断样本所反映得变量之间得关系能否代表总体变量之间得关系

27、设产品得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得线性相关系数为-0、87,说明二者之间存在(A)。

A、高度相关

B、低度相关

C、中度相关

D、极弱相关

28、从三个总体中各选取了4个观测值,得到组间平方与SSA=536,组内平方与SSE=828,用α=0、05得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 H0:μ1=μ2=μ3,H1:μ1,μ2,μ3不全相等,得到得结论就是( B)。

A、拒绝H0

B、不拒绝H0

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决绝H0

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决绝H0

29、在方差分析中,某一水平下得样本数据之间得误差称为(A)。

A、随机误差

B、非随机误差

C、系统误差

D、非系统误差

30、列联分析就是利用列联表来研究(A)。

A、两个分类变量得关系B、两个数值型变量得关系

C、一个分类变量与一个数值变量得关系

D、两个数值型变量得分布

31、设R为列离岸表得行数,C为列离岸表得列数,则χ2分布得自由度为(D)

A、RB、CC、R×C D、(R-1)(C-1)

32、假设检验H0:π=0、2,H1:π≠0、2,由n=200组成得一个随机样本,得到样本比例p=0、175,用于检验得P值为0、2112,在α=0、05得显著性水平下,得到得结论就是(B )。

A、拒绝H0B、不拒绝H0

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决绝H0

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决绝H0

33、若检验得假设为H0:μ≥μ0,H1:μ<μ0,则拒绝域为( B)。

A、z> zαB、z<-zαC、z>zα/2或z<-zα/2

D、z> zα或z<-zα

34、如果原假设H0为真,所得到得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结果那么极端或更极端得概率称为(C)。

A、临界值B、统计量C、P值D、事先给定得显著性水平

35、在其她条件相同得情况下,95%得置信区间比90%得置信区间(A)。

A、宽

B、窄

C、相同

D、可能宽也可能窄

36、指出下面得正确说法(A)。

A、样本量越大,样本均值得抽样标准差就越小

B、样本量越大,样本均值得抽样标准差就越大

C、样本量越小,样本均值得抽样标准差就越小

D、样本量与样本均值得抽样标准差无关

37、下列不就是次序统计量得就是(B)。

A、中位数

B、均值

C、四分位数

D、极差

38.抽样分布就是指( C)。

A、一个样本观测值得分布

B、总体中各观测值得分布

C、样本统计量得分布D、样本数量得分布

39、指出下面得变量哪一个就是分类变量( D)

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

D、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40、研究者想要了解总体得某种特征称为(A )

A、参数B、变量C、统计量D、变量值

41、若检验得假设为H0:μ≤μ0,H1:μ>μ0,则拒绝域为( A)。

A、z>zα

B、z<-zα

C、z> zα/2或z<-zα/2

D、z>zα或z<-zα

42、方差分析得主要目得就是判断( C)

A、各总体就是否存在方差

B、各样本数据之间就是否有显著差异

C、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得影响就是否显著

D、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得影响就是否显著

43、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得就是(A)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得推断

B、了解数据分布得特征

C、分析感兴趣得总体特征

D、利用图,表或其她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4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得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得参数就是( D )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得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得人均收入

45、一名统计学专业得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了2006年城镇家庭得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C)、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截面数据

D、时间序列数据

46、哪一个属于抽样误差(A)

A、随机误差

B、抽样框误差

C、回答误差

D、无回答误差

47、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得中位数就是(D)

A、3

B、13

C、7、1D、7

48、某厂家生产得灯泡寿命得均值为60小时,标准差为4个小时、如果从中随机抽取30只灯泡进行检测,则样本均值( D)

A、抽样分布得标准差为4小时

B、抽样分布近似等同于总体分布

C、抽样分布得中位数为60小时

D、抽样分布近似等同于正态分布,均值为60小时

49、置信系数表达了置信区间得(D )

A、准确性

B、精确性

C、显著性D、可靠性

50、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就是B

A、组间平方与除以组内平方与B、组间均方除以组内均方

C、组间平方除以总平方与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

51.在方差分析中,不同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得误差称为( B )

A、组内误差

B、组间误差

C、组内平方

D、组间平方

52.在回归分析中,F检验主要就是用来检验( C)

A、相关系数得显著性

B、回归系数得显著性

C、线性关系得显著性D、估计标准误差得显著性

53.在回归模型中, 反映得就是( C )

A、由于得变化引起得得线性变化部分

B、由于得变化引起得得线性变化部分

C、除与得线性关系以外得随机因素对得影响

D、与得线性关系对得影响

54.由最小二乘法得到得回归直线,要求满足因变量得( D )

A、平均值与其估计值得离差平方与最小

B、实际值与其平均值得离差平方与最小

C、实际值与其估计值得离差与为0

D、实际值与其估计值得离差平方与最小

55.在用正态分布进行置信区间估计时,临界值1、96所对应得置信水平就是( C)

A、85%

B、90%C、95% D、99%

56、在Excel输出得方差分析表中,Significance-F值就是( D )

A、计算出得统计量F值B、给定显著性水平得F临界值

C、用于检验回归系数显著性得P值

D、用于检验线性关系显著性得P值

57.在用正态分布进行置信区间估计时,临界值2、58所对应得置信水平就是( D)

A、85%

B、90%

C、95%

D、99%

58.通过对时间序列逐期递移求得平均数作为预测值得一种预测方法称为( C )

A、简单平均法

B、加权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指数平滑法

59.帕氏指数方法就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 B )

A、用基期得变量值加权B、用报告期得变量值加权

C、用固定某一时期得变量值加权

D、选择有代表性时期得变量值加权

60.由两个不同时期得总量对比形成得指数称为(A)

A、总量指数

B、综合指数

C、加权综合指数

D、加权平均指数

61、根据样本计算得用于推断总体特征得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D)、

A、参数B、总体C、样本D、统计量

62、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得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得统计量就是(C)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得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得人均收入

63、下面得图形中最适合描述一组数据分布得图形就是(C)、

A、条形图B、箱线图C、直方图D、饼图

64、下列关于众数得叙述,不正确得就是(C)、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得众数就是唯一得

D、众数不受极端值得影响

65、假设总体比例为0、55,从此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0得样本,则样本比例得标准差为( B )、

A、0、01

B、0、05

C、0、06

D、

0、55

66、大样本得样本比例得抽样分布服从(A)、

A、正态分布B、t分布C、F分布D、χ2分布

67.当正态总体得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得分布就是( B )、

A、正态分布B、t分布C、χ2分布D、F分布68.从一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n得样本,其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33与4。当n=5时,构造总体均值得95%得置信区间为( A )、

A、33±3、51 B、33±2、22 C、33±1、65 D、33±1、96

69.设为检验统计量得计算值,检验得假设为,当时,计算出得P 值为( C )、

A、0、025B、0、05 C、0、0038D、0、0025

70、列联表中得每个变量( C )

A、只能有一个类别B、只能有两个类别

C、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得类别

D、只能有三个类别

71、从三个总体中各选取了4个观察值,得到组间平方与SSA=536,组内平方与SSE=828,组间均方与组内均方分别为( A )、

A、268,92

B、134,103、5

C、179,92 D、238,92

72、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得统计量就是(C)、

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

C、判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

73、若两个变量之间完全相关,在以下结论中不正确得就是(D )、

A、=1B、判定系数=1

C、估计标准误差=0

D、回归系数=0

74、一个由100名年龄在30 ~60 岁得男子组成得样本,测得其身高与体重得相关系数r =0、45,则下列陈述中正确得就是( B)、

A、较高得男子趋于较重

B、身高与体重存在低度正关联

C、体重较重得男子趋于较矮

D、45% 得较高得男子趋于较重

75、设自变量得个数为5,样本容量为20。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估计标准误差得自由度为( B )、

A、20

B、15

C、14

D、18

76、环比增长率就是( B)、

A、报告期观察值与前一时期观察值之比减1

B、报告期观察值与前一时期观察值之比加1

C、报告期观察值与某一固定时期观察值之比减1

D、报告期观察值与某一固定时期观察值之比加1

77、指数平滑法得到t+1 期得预测值等于( B )、

A、t期得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指数平滑值得加权平均值

B、t期得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得加权平均值

C、t期得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实际观察值得加权平均值

D、t+1期得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得加权平均值

78、下列指数公式中哪个就是拉氏数量指数公式( C )、

A、B、C、D、

79、消费价格指数反应了( D )、

A、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得变动趋势与程度

B、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得变动趋势与程度

C、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得变动趋势与程度

D、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与服务项目价格得变动趋势与程度

80、某市场第一季度得销售额比去年同期销售额增长了4%,该商场得综合价格指数比去年上涨了5%,则该商场销售量增长了( B)。

A、2% B、-0、95%C、0、96%

D、-0、96%

二、计算题

1、参数估计

总体均值或总体比例得参数估计。与写过得作业类似。

2、假设检验

总体均值或总体比例得假设检验。与写过得作业类似。

3、分类数据分析

要求对两个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参考教材220页例题9、24、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得计算,特别就是方差分析结果表中各项得计算。参考教材234页例10、1得整个解题过程。

统计学相关内容

统计学中RR OR AR HR的区别 作者:MedSci 来源:MedSci 发布时间:2013-5-24 我要评论(6) 我要投稿 分享到:37 Tags: RR HR 一、相对危险度(RR)——队列研究中分析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程度 队列研究是选择暴露及未暴露于某一因素的两组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通常,暴露可以指危险因素,比如吸烟、高血压,也可指服用某种药物。而事件可以是疾病发生,比如肺癌、心血管病,也可指服药后的治疗效果。 RR也叫危险比(risk ratio)或率比(rate ratio),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RR适用于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 RR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即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例题:Doll和Hill从1970年至1974年随访观察英国医生的吸烟情况,得到如下资料:重度吸烟者为160/10万,非吸烟者为8/10万,所有英国医生为80/10万。假设肺癌死亡率可反映肺癌发病率。 RR的计算公式是:RR=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 本例中,与非吸烟者相比,重度吸烟者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是:RR=160/8=20 相对危险度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它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 当它有统计学意义时: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关联。 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相对危险度应该是指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outcome)的危险度除以对照组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多少倍) 前瞻性研究(队列研究) 暴露非暴露合计 病例 a b a+b 非病例 c d c+d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试卷(B)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和。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和。 3、在某城市中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1080,750,780,1080,850,960,2000,1250,1630(单位:元),则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 度函数为 0 ()1 f x b a ? ? =? ?- ? 则X的期望值为,方差为。 5、设随机变量X、Y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 6、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和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 分) 1、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2、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5、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 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6.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 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 。() 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 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 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个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2、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其他 (a

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统计学 试卷类别:A卷□√B卷□考试形式:闭卷□√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卷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A.参数 B. 总体C.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数 B.规范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3,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统计学考查内容(资料整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考查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统计的含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一、统计的含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在不同的场合,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三、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最基本特点);2)具体性;3)综合性(或者总体性)。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变量 一、总体: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其特征1)同质性;2)大量性;3)差异性。 二、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三、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由标志名称+标志值构成。其分类:1)品质标志、数量标志;2)不变标志、可变标志(包括变异和变量)。 四、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由指标名称+指标值组成。 五、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 3、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②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既可以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 2)联系: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到的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第一节统计调查 一、普查:是指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特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性强、耗费较多、组织工作复杂。 二、随机抽样调查:是指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推断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特点:最科学的非全面调查。 三、非随机抽样调查:是指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特点:一般不用于推算总体指标。 1)重点抽样,是指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特点: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时地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 2)典型抽样,是指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四、定期统计报表:是指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地自下向上地向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形式。 第二节统计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分组:

统计学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4个)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质量方面。(×)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 3.对于连续型变量,其组限是按照“上限不包括在内”的原则进行汇总的。(√)4.平均数是测定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5.在时间序列的乘法合成模型中,季节变动成分S通常是季节的个数(F) 6.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时间序列的直线趋势方程Y=a+bt时,若0≤b≤1则该时间序列的趋势为逐步上升的趋(T) 7.从计算方式看,综合评价指数是一种算术平均指数(F) 8.特殊原因偏差表示过程中固有的偏差,这些偏差随机或偶然出现。(F) 9.当样本量给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置信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置信水平固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10.置信区间是一个随机区间,它因样本量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所有的区间都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 11通常是在控制犯取伪错误概率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弃真错误的概率小一点。(×) 12抽样单位既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个体,也可以是一组个体。(√) 13. 第一类错误是假设检验中出现的第一种错误,是将不真实的现象检验为真实的现象(错误) 14. 正态分布总体有两个参数,即均值与方差,当这两个参数确定以后,一个正态分布也就确定了。(正确) 15. 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模型的标准差等于随机干扰项的标准差。(正确) 16. 根据最小二乘估计,可以得到总体回归方程。(错误) 17.单纯依靠相关与回归分析,无法判断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答:对,因果关系的判断还有赖于实质性科学的理论分析。 18.圆的直径越大,其周长也越大,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正相关关系。 答:错。两者是精确的函数关系。 19.X2检验不适用于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统计。(错) 20.多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H检验。(对) 21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22对回归模型y=β0 +β1X1 +β2X2+…+βpXP+ε的假定有自变量X1 ,X2,…,XP 相互之间不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 23如果经检验所有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则可以判定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24.DW 值越接近2, t 序列的自相关性就越小。(√) 二、选择题(4个) 1. “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B )。 A、统计调查、统计资料、统计分析 B、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2.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D )。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统计学》 教 学 大 纲 郑州大学商学院

绪论 内容 绪论中所阐述的内容,是对课程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学习好绪论中的有关概念和思想,对本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考核知识点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1)了解:统计学的概念。 (2)理解: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统计方法与数量规律性的关系。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统计学的三个源头。 (2)理解:统计学的发展原因。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了解: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2)理解: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内容 统计数据是我们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那么,我们从哪里取得所需的统计数据呢?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据适合于我们分析的需要呢?本章所讲述的就是有关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计量与类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的方法等问题。

学习本章时,应在了解数据的计量尺度和类型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统计调方案的内容,并能根据特定的调查内容设计具体的调查方案;掌握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及显示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将原始数据整理成适当的频数分布表,并能利用图形显示统计数据;掌握统计表的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数据的计量尺度 (1)数据的计量尺度。 (2)数据的类型。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3、统计数据的整理 (1)统计数据的审核。 (2)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 (3)频数分布的图示和类型。 (4)统计表。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1)数据的计量尺度 ① 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含义。 ② 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区别和特征。 (2)数据的类型 ① 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含义。 ② 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区别和应用。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①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作用。 ② 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③ 掌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变量、变量值的涵义。 (2)统计调查方法 ① 了解:统计报表、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的涵义。

统计学考试内容完整版

一.选择题 1.一个统计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C ) A.威廉·配第 B.阿享瓦尔 C.凯特勒 D.恩格尔 3.( A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真实性 B.及时性 C.总体性 D.连续性 4.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C )。 A.全部设备 B.每台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 D.全部工业企业 5.统计调查项目是( C )。 A.调查过程中应进行的工作总和 B.统计调查计划 C.在进行调查过程中必须得到回答的问题目录 D.用统计调查的结果来得到答案的项目 6.下面哪一条不是统计分组的作用( D ) A.划分类型 B.反映总体内部结构 C.研究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D.反映现象的变动趋势 7.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 B ) A.变形 B.倒数 C.平均数 D.开平方 8.标准差系数抽象为( D ) A.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影响 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9.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 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10.某企业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比较 11.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 B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12.以1949年a0为最初水平,1997年a n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须开( C ) A.41次方 B.47次方 C.48次方 D.49次方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标志是说明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数量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标志和标志。 3.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变量和变量。4.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显示、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5.配第在他的代表作《》中,用数字来描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判断题 1.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凯特勒,他把概率论正式引进统计学。() 5.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7.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8.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9.数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大小有直接关系。() 10.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 1.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产业分类 B.劳动生产率 C.所有制形式 D.企业名称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3.若要了解全国石油企业采油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国所有油田 B.每一个油田 C.每一台采油设备 D.所有采油设备 4.关于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 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 C.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 D.指标都是用文字表示的 5.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英国人威廉·配第 B.德国人康令 C.德国人阿亨瓦尔 D.比利时人凯特勒 6.关于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中的单位数都是有限的 B.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C.对于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D.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7.关于总体和总体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C.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是总体单位 D.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 8.关于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 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 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数据的采集 2.2数据的整理 2.3频数分布 2.4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集中趋势的测度 3.2离散趋势的测度 3.3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

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2、测量结果能在其上取定数值的量尺,从量化水平高低的角度可分为: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与比率量尺。在名义量尺上所指定的数字,只具有类别标志的意义,而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的意义。顺序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则较高,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如学业成绩评定优劣。等距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又更高,这种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性连续体系上的值,如温度、可比可加。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如身高、体重等。能加、减、乘、除 3、测量工作按一定的规则进行,体现为三种东西即: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的程序与要求、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 4、心理测量跟物理测量的两点突出差异:一间接性;二要抽样进行 5、数据的种类①从数据来源分成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和人工编码数据②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分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数据 6、顺序变量数据之间虽有次序与等级关系,但不具有相等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等距变量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能做加减运算。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7、数据三个特点①数据的离散性②数据的变异性③数据的规律性 8、统计一批数据的次数分布两种方法:一、按不同的测量值逐点统计次数;二、为了简缩数据以区间跨度来统计次数。如分数段统计 9、编制简单次数分布步骤①求全距②定组数③定组距④写组限⑤求组中值⑥归类划记⑦登记次数 10、相对次数分布表主要能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比结构 11、累积次数分布表还分成“以下”累积次数分布表与“以上”累积次数分布表两种。“以下”累积其目的在于反映位于某个分数“以下”的累积次数共有多少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2.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B)。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4.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组织形式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A ) A.缩小为原来的% B.缩小为原来的50% C.缩小为原来的25% D.扩大为原来的四倍 6.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C )。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 9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 84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一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一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 ABE)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AB ) A.各组频率或频数 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各组组距的大小 D.各组组数的多少 E.各组组限的大小 3.简单随机抽样(ACDE ) A.适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 B.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 C.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 D.最符合随机原则 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4.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BC )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 2.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3.总体是非标志(0,1)分布的平均数为P ,方差为P(1-P)。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1.课程描述 1.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应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 学时标准:42 学分标准:2 1.2 ,使学生 基础。 1.3 立足 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统计学的有关专业知识,使学生有了信息搜集与分析的基础,能够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了解当前企业存在的信息时代,并能尝试着设计合理的数据信息环境;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培养效率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严谨的求学态度;具有善于和同学、老师沟通和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并能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

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 2.1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在经济生活中产生的作业。 ●理解统计指标与指数的关系和意义。 ●熟练掌握抽样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原理。 ●掌握统计预测的一般方法。 2.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市场、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熟悉把握对企业的经济数据分析的能力。 首先

过程中, 提高学生 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或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应用案例可以不一样),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建议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应将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案例模仿、理实一体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要将本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项目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期末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V”或错误的符号“X”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X) 2.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X) 3.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V ) 4.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X) 5.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X)。 6.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X) 7. 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V) 8.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V) 9.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X) 10. 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1. 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 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X) 12. 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 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X) 13. 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X) 14. 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X) 15. 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V) 16.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X) 17. 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X ) 18. 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V) 19.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X) 20. 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X)。 Z q1 p1 21. 在单位成本指数——中,'p1p1 —'弋1卩0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V)。 瓦q1 P o

统计学原理及研究内容

线性代数 会计学原理 数学分析 财务管理 概率论 运筹学 管理信息系统 数理统计 抽样技术 回归分析 投资分析 还有一些经济学的东西,宏经微经之类 统计学基础部分:《统计学》David Freedman等著,魏宗舒,施锡铨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据说是统计思想讲得最好的一本书,读了部分章节,受益很多。整本书几乎没有公式,但是讲到了统计思想的精髓。 回归部分:《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 还是著名的蓝皮书系列,有一定的深度,道理讲得挺透的。看看里面对于偏回归系数的说明,绝对是大开眼界啊!非常精彩的书; 《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王济川郭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不多的国内的经典统计教材。两位都是社会学出身,不重推导重应用。每章都有详细的SAS和SPSS程序和输出的分析。两位估计洋墨水喝得比较多,中文写的书,但是明显老外写书的风格; 多元:《应用多元分析(第二版)》王学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现在好像就是用的这本书,但是请注意,这本书的亮点不是推导,而是后面和SAS结合的部分,以及其中的一些想法(比如P99 n对假设检验的影响,绝对是统计的感觉,不是推推公式就能感觉到的)。这是一本国内很好的多元统计教材。 时间序列:《商务和经济预测中的时间序列模型》弗朗西斯著 Amazon 上五星推荐的书,讲了很多很新的东西也非常实用。我看完才知道,原来时间序列不知有AR(1) MA(1)啊,哈 统计学基本理论研究有:概率极限理论及其在统计中应用、树形概率、Banach空间概率、随机PDE’S、泊松逼近、随机网络、马尔科夫过程及场论、马尔科夫收敛率、布朗运动与偏微分方程、空间分支总体的极限、大的偏差与随机中数、序贯分析和时序分析中的交叉界限问题、马尔科夫过程与狄利克雷表的一一对应关系、函数估计中的中心极限定理、极限定理的稳定性问题、因果关系与统计推断、预测推断、网络推断、似然、M——估计量与最大似然估计、参数模型中的精确逼近、非参数估计中的自适应方法、多元分析中的新内容、时间序列理论与应用、非线性时间序列、时间序列中确定模型与随机模型比较、极值统计、贝叶斯计算、变点分析、对随机PDE’S的估计、测度值的处理、函数数据统计分析等。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 B 4% C 5% 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A环比发展速度 B年距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A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为主体。 A抽样调查 B 普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A Z检验法 B t检验法 C2χ检验法 D F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A应选择奇数 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 D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 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 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 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应选()。 A 90% B 95.5% C 96% D 3 % 96 % 5. 95 % 90+ + 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A H为真时拒绝0H的概率 B0H为真时接受0H的概率 C H不真时拒绝0H的概率 D0H不真时接受0H的概率 16、有三批同种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废品量相应为25件、30件、45件,则 产品平均废品率为()。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20 分) 1. 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 A 、文化程度 B 、职业 C 、月工资 D 、行业 2. 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 B ) A 、国民收入 B 、人均国民收入 C 、国内生产净值 D 、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 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 )个变量? A 、0个 B 、两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 A ) A 、身高 B 、产品件数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 ) A 、库存额 B 、总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 、随机 B 、主观 C 、 1 个 D 、 3 个 C 、企业人数 D 、产品品 种 C 、平均收入 D 、人均收入 C 、随意 D 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 、Z 统计量 B 、t 统计量 C 、 统计量 D 、 X 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 A ) A 、样本 B 、小总体 C 、样本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 p ( D ) A 、大于1 B 、大于—1 C 、小于1 D 、在0与1之间 10.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 A ) A 、零 B 、 1 C 、— 1 D 、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中位数 E 、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 ,在错误答案后写“错”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1 、 “性别”是品质标志。 (对 ) D 、总体容量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 、定类尺度 D 、定比尺度 ABCD B 、定序尺度 E 、测量尺度 ): C 、定距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 BE ): A 、工人人数 B 、商品销售额 C 、商品库存额 D 、商品库存量 E 、 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 ABE ) A 、极差 B 、 平均差 C 、几何平均数 D 、众数 E 、 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杳中 BDE ) A 、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 、 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 、每台设备是 E 、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填报单位 D 、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要解决的是调查的内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或公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来源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等。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调查。我国进行的普查主要有人中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4、统计数据的误差通常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的主要类型有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两类。 抽样误差主要是指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非抽样误差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理论上可以消除) 5、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即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准确性,即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关联性,即满足用户决策、管理和研究的需要;及时性,即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一致性,即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最低成本,即在满足以上标准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 6、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询问调查与观察实验。 7、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调查目的即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就是调查的具体内容;其它问题,即明确调查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调查时间及调查组织和实施细则。 第三章:数据整理与展示 1、对于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应主要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去审核。 2、对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主要是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则主要是做分组整理。 3、数据分组的步骤:确定组数、组距,最后制成频数分布表 统计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相邻两组组限间断,上限值采用小数点。 组中值=(下限值+上限值)/2 4、频数: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频数分布指把各个类别及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比例:某一类别数据占全部数据的比值;百分比:将对比的基数作为100而计算的比值;比率:不同类别数值的比值;分类数据的图示包括条形图和饼图。 5、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差别: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宽度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其次,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偏斜程度和峰度。 2、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及关系。 众数是一组数据分布的峰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缺点是具有不唯一性。众数主要作为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