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 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机械原理实验 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机械原理实验 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实验名称实验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

学院

班级

学号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评定成绩指导老师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教务处编

实验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际机构的应用设计和搭接加深对不同机构运动特性的理解;

2、通过对典型机构的组装,掌握活动连接、固定连接的结构和特点;了解

实际机构与机构简图的不同处,避免设计时出现运动的干涉;

3、通过现场操作,培养实际动手和现场应变能力;

4、通过实验的多方案设计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

1、JXYDCX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

2、PMJG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实验台;

3、实验搭接螺丝刀、扳手工具。

三、实验步骤

1、掌握平面机构组成原理;

2、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各零部件功用和安装、拆卸工具;

3、选择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并正确拆分成基本杆组;

4、按照实验方案正确拼接各基本杆组;

5、将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四、实验内容

根据指定机构简图完成相应机构搭接实验(每组至少完成一个)。

1、颚式破碎机机构简图

2、内燃机机构简图

3、筛料机构简图

4、刨床机构简图

B

D E

C A

5、齿轮-曲柄摇杆棘轮机构

五、思考题

1、心得体会(在机构拼装过程遇到的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在组装构件时,有时会出现干涉现象,请问如何避免干涉?

7.实验七 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实验七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 2、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JKZB-Ⅱ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附件:齿轮、齿条、槽轮、凸轮、转动轴、连杆、各种连接组合零部件等。 2、装拆工具:十字起子、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钢板尺、卷尺等。 3、学生自备草稿纸、笔、绘图工具等。 三、实验要求 1、每2~3人一组,每一组实验前拟一份机构运动设计方案,实验后提交新设计方案. 2、完成实验后各组将机械零部件“物还原位”,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去. 3、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平面机构都可以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故可通过选定的机构类型,拼装该机构并进行分析。 1

五、实验内容 1、自行到实验室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各种零部件、装拆工具的功能;了解机构的拼接方法,拟订自已的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步骤。 2、自拟或课本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做为拼接对象。 3.拼接机构,将各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拼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4.绘制运动简图,分析所拼接的平面机构。 5.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利用常用的零部件拼接调整,设计一种具有新型的带发明创造性的组合机构。每一组提交一份机构创新设计方案。 6.最后把组合机构安装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分析、运动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拟定这次实验的步骤,并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学生使用“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提供的各种零件。按照自己的运动方案简图,先在桌面上进行机构的初步试验组装,这一步的目的是杆件分层。一方面为了使各个杆件在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一一方面为了避免各个杆件,各个运动副之间发生运动干涉。 2.按照上一步骤试验好的分层方案,从最里层开始,依次将各个杆件组装连接到机架上。选取构件杆,连接转动副或移动副。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转动副连接,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移动副连接,杆件以转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杆件以移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最后组装连接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或输入移动的原动件。 3.根据输入运动的形式选择原动件。若输入运动为转动(工程实际中以柴油机,电动机等为动力的情况),则选用双轴承式主动定铰链轴或蜗杆为原动件,并使用电机通过软轴联轴器进行驱动。若输入运动为移动(工程实际中以油缸,气缸等为动力的情况),可选用适当行程的气缸驱动,用软管连接好气缸,气控组件和空气压缩机并进行空载形成实验。 4.试用手动的方式摇动或推动原动件,观察整个机构各个杆,副的运动,确定运动没有干涉后,安装电动机,用柔性联轴节将电机与机构相连,或安装气缸,用附件将气缸与机构相连。 5.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试机 6.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对机构系统的工作到位情况,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作出定性的分析和评价。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各个杆、副是否发生干涉 ②有无形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运动不在一个平面,因而出现摩擦力过大的现象 ③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是否为曲柄。 2

数电实验报告 实验二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功能测试方法。 2.熟悉组合电路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a) TDS-4数电实验箱、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 b) 参考元件:74LS86、74LS00。 三、预习要求及思考题 1.预习要求: 1)所用中规模集成组件的功能、外部引线排列及使用方法。 2) 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特点和结构特点. 3) 中规模集成组件一般分析及设计方法. 4)用multisim软件对实验进行仿真并分析实验是否成功。 2.思考题 在进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什么是最佳设计方案 四、实验原理 1.本实验所用到的集成电路的引脚功能图见附录 2.用集成电路进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设计要求,定义输入逻辑变量和输出逻辑变量,然后列出真值表; 2)利用卡络图或公式法得出最简逻辑表达式,并根据设计要求所指定的门电路或选定的门电路,将最简逻辑表达式变换为与所指定门电路相应的形式; 3)画出逻辑图; 4)用逻辑门或组件构成实际电路,最后测试验证其逻辑功能。 五、实验内容 1.用四2输入异或门(74LS86)和四2输入与非门(74LS00)设计一个一位全加器。 1)列出真值表,如下表2-1。其中A i、B i、C i分别为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低位向本位的进位;S i、C i+1分别为本位和、本位向高位的进位。 A i B i C i S i C i+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1 0 1 0 10 1 1 1 00 1 1 1 1 1 1 2)由表2-1全加器真值表写出函数表达式。

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1 2020年4月19日

2 2020年4月19日 设计题目1:手动圆柱螺旋弹簧缠绕机设计 机构简图: 技术要求:弹簧螺距经过调整挂轮传动比可变,钢丝应拉紧,弹簧直径可变,最大长度Lmax 为300mm 。 主要参数: 弹黄中径D 2 : mm 钢丝直径d : mm 弹簧螺距p : mm 设计要求: 1)拟定机构系统总体运动方案,画出系统运动方案简图,完成论证报告。 2)完成传动系统或执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画出传动系统或执行系统的装配图。 钢丝 导轨 挂轮

3 2020年4月19日 3)设计主要构件和零件,完成1张构件图和3张零件工作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设计题目2:稳速器的设计 工作简图: 技术要求:输出轴转速稳定,主轴速度波动由辅轴调节。 主要参数: 3 4 1-输出轴 2-机体 3-主输入轴 4-辅输入轴

输出轴转速n2 r/min 主轴转速范围n1±r/min 输出轴功率P kw 设计要求: 1)拟定机构系统总体运动方案,画出系统运动方案简图,完成论证报告。 2)完成传动系统或执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画出传动系统或 执行系统的装配图。 3)设计主要构件和零件,完成1张构件图和3张零件工作 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 设计题目3:自动钢板卷花机设计 工作简图: 4 2020年4月19日

5 2020年4月19日 技术要求:卷花轴转φ1角后,内限位板与卷花轴共同转φ 2角,外限位板可限位和退出,并有退料装置。限位板直径D :400mm , 主要参数: 卷花轴转角φ1:3600 内限位板转角φ2:1800 钢板宽和厚:30×3 生产率: 电机功率P :1.1kw 设计要求: 1)拟定机构系统总体运动方案,画出系统运动方案简图, 1 2 3 1-卷花轴 2-模板 3-钢板花 4-内限位板

实验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实验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 2、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JKZB-Ⅱ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附件:齿轮、齿条、槽轮、凸轮、转动轴、连杆、各种连接组合零部件等。 2、装拆工具:十字起子、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钢板尺、卷尺等。 3、学生自备草稿纸、笔、绘图工具等。 三、实验要求 1、每2~3人一组,每一组实验前拟一份机构运动设计方案,实验后提交新设计方案. 2、完成实验后各组将机械零部件“物还原位”,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去. 3、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平面机构都可以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故可通过选定的机构类型,拼装该机构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内容 1、自行到实验室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各种零部件、装拆工具的功能;了解机构的拼接方法,拟订自已的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步骤。 2、自拟或课本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做为拼接对象。 3.拼接机构,将各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拼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4.绘制运动简图,分析所拼接的平面机构。 5.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利用常用的零部件拼接调整,设计一种具有新型的带发明创造性的组合机构。每一组提交一份机构创新设计方案。 6.最后把组合机构安装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分析、运动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拟定这次实验的步骤,并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学生使用“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提供的各种零件。按照自己的运动方案简图,先在桌面上进行机构的初步试验组装,这一步的目的是杆件分层。一方面为了使各个杆件在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一一方面为了避免各个杆件,各个运动副之间发生运动干涉。 2.按照上一步骤试验好的分层方案,从最里层开始,依次将各个杆件组装连接到机架上。选取构件杆,连接转动副或移动副。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转动副连接,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移动副连接,杆件以转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杆件以移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最后组装连接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或输入移动的原动件。 3.根据输入运动的形式选择原动件。若输入运动为转动(工程实际中以柴油机,电动机等为动力的情况),则选用双轴承式主动定铰链轴或蜗杆为原动件,并使用电机通过软轴联轴器进行驱动。若输入运动为移动(工程实际中以油缸,气缸等为动力的情况),可选用适当行程的气缸驱动,用软管连接好气缸,气控组件和空气压缩机并进行空载形成实验。 4.试用手动的方式摇动或推动原动件,观察整个机构各个杆,副的运动,确定运动没有干涉后,安装电动机,用柔性联轴节将电机与机构相连,或安装气缸,用附件将气缸与机构相连。 5.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试机 6.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对机构系统的工作到位情况,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作出定性的分析和评价。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各个杆、副是否发生干涉 ②有无形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运动不在一个平面,因而出现摩擦力过大的现象 ③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是否为曲柄。

数电实验报告 实验二 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数电实验报告 实验二 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姓名: 学号: 班级: 院系: 指导老师: 2016年 目录 实验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器件与仪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组合逻辑功能模块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掌握用MSI设计的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实验器件与仪器: 数字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虚拟器件:74LS00,74LS197,74LS138,74LS151 实验原理: 中规模的器件,如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它们本身是为实现某种逻辑功能而设计的,但由于它们的一些特点,我们也可以用它们来实现任意逻辑函数。 用译码器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译码器是将每个输入的二进制代码译成对应的输出高、低电平信号。如3线-8线译码器。当附加控制门Gs的输入为高电平(S = 1)的时

候,可由逻辑图写出。 从上式可看出。-同时又是S2、S1、S0这三个变量的全部最小项的译码输出。所以这种译码器也叫最小项译码器。如果将S2、S1、S0当作逻辑函数的输入变量,则可利用附加的门电路将这些最小项适当的组合起来,便可产生任何形式的三变量组合逻辑函数。 用逻辑选择器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数据选择器的功能是从一组输入数据中选出某一个信号输出。或称为多路开关。如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

Y1和Y2为两个独立的输出端,和为附加控制端用于控制电路工作状态和扩展功能。A1、A0为地址输入端。D10、D11、D12、D13或D20、D21、D22、D23为数据输入端。通过选定不同的地址代码即可从4个数据输入端选出要的一个,并送到输出端Y。输出逻辑式可写成 其简化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S1A1A0Y1 1X X0 000D10 001D11 010D12 011D13 从上述可知,如果将A1A0作为两个输入变量,同时令D10、D11、D12、D13为第三个输入变量的适当状态(包括原变量、反变量、0和1),就可以在数据选择器的输出端产生任何形式的三变量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内容: 数据分配器与数据选择器功能正好相反。它是将一路信号送到地址选择信号指定的输出。如输入为D,地址信号为A、B、C,可将D按地址分配到八路输出F0、F1、F2、F3、F4、F5、F6、F7。其真值表如下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我们知道,目前,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要保持和发展我国机械产品在机械市场中的份额,关键靠的就是创新。我们要摆脱现在在机械创新设计上的落后局面,就要我国机械人才的创新设计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困难的实践性较强的研究课题。要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充分获取适用的知识;二是要使用符合创新设计思维并能激发创新思维的设计系统。设计过程充满了矛盾,所获取的知识应有助于矛盾的迅速解决,这就要求知识获取工具紧密集成到设计过程中,因此要统一研究知识获取工具与设计系统。另外,人类的创新设计思维模式是在长期的成功设计经验中总结形成的,因此设计系统必需符合创新设计思维规律。 案例一:新型内燃机的开发实例 一般圆柱凸轮机构是将凸轮的回转运动变为从动杆的往复运动,而此处利用反动作,即当活塞往复运动时,通过连杆端部的滑块在凸轮槽中滑动而推动凸轮转动,经输出轴输出转矩。活塞往复两次,凸轮旋转360°。系统中没有飞轮,控制回转运动平稳。 这种无曲轴式活塞发动机若将圆柱凸轮安装在发动机的中心部位,可在其周围设置多个气缸,制成多缸发动机。通过改变圆柱凸轮的凸轮轮廓形状可以改变输出轴的转速,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这种凸轮式无曲轴发动机已用于船舶、重型机械、建筑机械等行业。 旋转式发动机与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相比,在输出功率相同时,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旋转速度范围大以及结构简单等优点,但在实用化生产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内燃机和动力机械。人们总是在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而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敢于突破,善于运用类比、组合、替代等创新技法,认真进行科学分析,将会使人们得到更多创新的、进步的、高级的产品。 案例二: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的创新设计实例 圆柱凸轮作为一种机械传动控制部件,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等突出优点,但其加工制作比较困难。东北大学东软集团生产的医用全身CT扫描机,有一对复杂的圆柱凸轮,过去一直采用手工加工,不仅制造精度低,而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为此,负责机械加工的东北大学机械厂提出要研制一种精度较高、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的圆柱凸轮加工装置。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包括工作台直线运动坐标轴和工件回转运动坐标轴,在加工圆柱凸轮时,本装置根据数控加工程序控制工件作旋转进给运动和直线进给运动,通过普通立式铣床工作台的垂直运动进行切深调整,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条凸轮曲线槽的连续自动化加工。 案例一图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 第3章 凸轮机构教案资料

第三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3 - 1 判断题(正确的在其题号后括号内打√,否则打×) (1)为了避免从动件运动失真,平底从动件凸轮轮廓不能内凹。( ) (2)若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过大,可用增大基圆半径来解决。( ) (3)从动件作等速运动的凸轮机构有柔性冲击。( ) (4)凸轮的基圆一般是指以理论轮廓上最小向径所作的圆。( ) (5)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理论轮廓是滚子中心的轨迹。( ) 解答: (1)√(2)√(3)×(4)√(5)√ 3 - 2 填空题 (1)对于外凸凸轮,为了保证有正常的实际轮廓,其滚子半径应理论轮廓的最小曲率半径。 (2)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基圆半径是从到的最短距离。 (3)在凸轮机构中,从动件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时,有冲击。 (4)绘制凸轮轮廓曲线时,常采用法,其原理是假设给整个凸轮机构加上一个与凸轮转动角速度ω的公共角速度,使凸轮相对固定。 (5)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为,其基圆半径应按条件确定。解答: (1)小于 (2)凸轮回转中心到凸轮理论轮廓 (3)柔性冲击 (4)反转法相反的 (5)0 按全部廓线外凸的条件设计基圆半径 3 - 3 简答题 (1)凸轮机构中,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有哪几种?各用于什么场合? 解答: 1)等速运动规律刚性冲击(硬冲)低速轻载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柔性冲击中低速轻载 3)简谐(余弦)运动规律柔性冲击中低速中载 4)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击中高速轻载 5)3-4-5多项式运动规律无冲击中高速中载 (2)何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压力角的大小与凸轮基圆半径r0有何关系?压力角的大小对凸轮的传动有何影响? 解答: 在不计摩擦时,凸轮作用在从动件上推力作用线与从动件受力点的绝对速度方向所夹锐角称为压力角,称为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基圆半径愈大,机构压力角愈小,但机构愈不紧凑;基圆半径愈小,机构压力角愈大,机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_______________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______________

2015年1月5日 目录 、概述................................. 1 .....................................................

一、概述: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二、课程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对连杆机构的理解掌握与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 、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在拼装一个已有模型之外,自己通过对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连杆机构机械产品的观察和理解,通过试验台设备进行拼装和仿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加深学生对连杆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连杆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法。 4、学习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自由度的计算。 三、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实验设备和工具 CQJP-D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拼装及仿真实验台,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扳手、螺丝刀)。其中构件包括机架、连杆、圆柱齿轮、齿条、凸轮及从动件、槽轮及拨盘和皮带轮等;运动副包括转动副、移动副、齿轮副、槽轮副等。 实验原理 平面机构是由各个杆组依次联结到机架和原动件上形成的。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原动件数和机构的自由度相等。所拼接的机构必须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将主要由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可加入一个其他类型构件如齿轮、凸轮、槽轮等)进行拼装,计算分析其自由度后,输入动力源进行 机构运行。实验内容与步骤

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考研真题

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考研真题-考研资料-笔记讲义 天津考研网独家推出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考研资料、真题解析班等辅导资料,帮助考生在考研复习中能够理清做题思路,出题方向及复习重点。以下为相关资料的介绍。 【适用对象】2014年报考天津大学且初试科目为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专业课基础不扎实、对院系内部信息了解甚少的同学,适合跨校考生使用 【推荐理由】由本部签约的天津大学在读本硕博团队搜集整理精心编制成套,严格依照天津大学最新考研大纲及考研参考书目整理. 【使用方法】基础阶段使用课件配合指定教材复习,梳理知识点;强化阶段使用历年考研辅导班笔记总结分析总结天大授课重点,使用内部习题集强化练习;冲刺阶段使用历年试题等试题资料进行测试,同时可以分析出题思路及重点 【包含资料】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考研资料格式为A4纸打印版,原创及附赠资料总量达到3万余字共300余页,清晰易复习,由优秀考生研究生团队执笔,集合多方力量精制而成,填补了此专业原创资料空白的局面已与编写者签订资料保真转让协议,各位研友可放心使用参考 ! 第一部分由天津考研网提供的核心原创资料: 引言:为了帮助有志考天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生更有效的复习,我写了这些资料,让大家对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这门专业课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做到胸有成竹。 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考研资料包括以下信息,让您的复习事半功倍: 1、介绍了天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实力,录取情况及研究方向,让您更了解目标。 2、对需要的资料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3、认真分析历年考题,让您了解天大考研题的命题特点,把握复习方向。 4、非常详细的为大家讲解每个章节的重点。为您的复习节约时间,让您更准确的抓住重点。 5、讲解答题思路,让您在看到考题时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6、对复试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复试流程、复试内容、复试如何准备、复试的注意事项。 一、总体介绍;首先整体介绍天大机械工程专业的基本情况,包括报名录取情况和专业设置。由于天大09年开始采用一级学科统一招生的形式,所以和以往稍有不同。 二、取舍资料;虽然天大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仅以大纲的形式告诉考生要考的范围,但是选择看合适的书可以事半功倍。另外,网络上关于专业课的书很多,还有往年的笔记及本科试题等,而在许多的资料中一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用的,既费时又费钱。所以对资料的取舍非常重要。 三、专业课篇: 四、初试后的准备;包括联系导师以及准备复试。 五、复试篇;复试对最后的排名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去年的排名变动说明) 第二部分由天津考研网提供的考研真题及答案: 1、天津大学803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1996-2012年考研真题,众所周知天大出题重复率高,一般多年的试题就是一个小题库,所以历年试题一定要仔细研究,通过多年试卷可总结出出题重点及思路;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四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能力。 二、 设备和工具 1.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 2.工具箱一套; 3.自备三角板、圆规和草稿纸等文具。 三、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预习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初步了解机构创新模型; 2.选择设计题目,初步拟定机构系统运动方案。 四、 实验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1.杆组的概念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通过运动副联结而成。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 F = 3n - 2P L - P H =0 (4-1) 式中: n 为杆组中的构件数;P L 为杆组中的低副数;P H 为杆组中的高副数。由于构件 数和运动副数目均应为整数,故当n 、P L 、P H 取不同数值时,可得各类基本杆组。 当P H =0时,杆组中的运动副全部为低副,称为低副杆组。由于有F = 3n - 2P L - P H =0,故32L P n ,则n 应当是2的倍数,而P L 应当是3的倍数,即n :2、4、6……,P L =3、6、9……。 当n=2,P L =3时,基本杆组称为II 级组。II 级组是应用最多的基本杆组,绝大多数的机构 均由II 级杆组组成,II 级杆组可以有下图所示的五种不同类型: 图4-1 平面低副Ⅱ级杆组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实验报告

广西大学实验报告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目的】 学习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设计任务】 用四-二输入与非门设计一个4人无弃权表决电路(多数赞成则提案通过)。要求:采用四-二输入与非门74LS00实现;使用的集成电路芯片种类尽可能的少。 【实验用仪器、仪表】 数字电路实验箱、万用表、74LS00。 【设计过程】 设输入为A、B、C、D,输出为L,根据要求列出真值表如下 真值表

根据真值表画卡若图如下 由卡若图得逻辑表达式 B D C

BD AC CD AB BD AC CD AB BD AC CD AB BD AC CD BD AC AB D BCD C ACD B ABD A ABC ACD BCD ABD ABC L ???=???=++=+++=?+?+?+?=+++=))(()()( 用四二输入与非门实现 A B C D L 实验逻辑电路图

Y 实验线路图

【实验步骤】 1.打开数字电路实验箱,按下总电源开关按钮。 2.观察实验箱,看本实验所用的芯片、电压接口、接地接口的位置。 3.检查芯片是否正常。芯片内的每个与非门都必须一个个地测试,以保证芯片 能正常工作。 4.检查所需导线是否正常。将单根导线一端接发光二极管,另一端接高电平。 若发光二极管亮,说明导线是正常的;若发光二极管不亮时,说明导线不导通。不导通的导线不应用于实验。 5.按实验线路图所示线路接线。 6.接好线后,按真值表的输入依次输入A、B、C、D四个信号,“1”代表输入高 电平,“0”代表输入低电平。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若输出端发光二极管亮则说明输出高电平,对应记录输出结果为“1”;发光二极管不亮则说明输出低电平,对应记录输出结果为“0”。本实验有四个输入端则对应的组合情况有16种,将每种情况测得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测量结果见下表: 实验数据表格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班级:1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101401010124 学生姓名:舒展 2012年6月28日机构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际机构的应用设计和搭接加深对不同机构运动特性的 理解; 2.通过对典型机构的组装,掌握活动连接、固定连接的结构和特 点;了解实际机构与机构简图的不同处,避免设计时出现运动 的干涉。 3.通过现场操作,培养实际动手和现场应变能力。 4.通过实验的多方案设计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 ZSB-C机构创新设计方案试验台。 三、实验原理 此机构由电动机输出动能,再由皮带动齿轮转动,然后由一个小齿轮和一个大齿轮组合,降低输出速度。 构造一个曲柄摇杆机构,实现将电机转动转变化摇杆传动的功能。 利用曲柄摇杆机构特性设计一个能实现刚体给定位置的机构。 最终实现机构运用原理设计要求。 四、备选方案分析和最终选型方案。 设计好曲柄摇杆机构,可选择设计起重机构、铸造造型机沙箱翻转机构、读数机构、轨迹生成机构及缝纫机踏板机构等。 最终先择实现起重功能的起重机构。 最终选择此方案有2个原因。 五、最终选型方案的分析及选择该方案的理由

(一)实验室设备条件及设备精度限制,不能设计出比较精准的机构,此机构相比读数机构、轨迹生成机构等设计难度低,精度要求低。(二)此机构功能容易得到实现,构造比较简单,利用实验室现有机构实验设备、实验构件,在实验室中能独立完成。 六、实际拼装的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 七、实际拼装机构的杆组拆分简图

八、此机构功能 (一)实现起重 可以将重物提升到一个平台上,如:装卸载货物、掉重、起重小轿车等 (二)拔起铸造模型 (三)运送物资 (四)升降台 九、问题及建议 1.此机构的由于组成比较简单,有一些地方的设计不够完美,还需 改善。 2.实验的设备太少了,有时候大家都在做实验的时候实验零件不够 用,这使得我们设计的机构不能完全的成功。 3.设备都生锈了,我建议多对设备进行维护。 4.我们实践动手能力还需要提高,希望学院多安排此类课题设计。 十、实验心得 通过这段时间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实践,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思,熟悉掌握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也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开始的传动方案的拟定的总体设计中,让我清楚的了解了自己接下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电子通信与软件工程系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同组成员:姓名:学号: --------------------------------------------------------------------------------------------------------------------- 一、实验名称:组合逻辑电路(半加器全加器及逻辑运算) 二、实验目的: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调试 2、验证半加器和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3、学会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律。 三、实验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功能测试。 (1).用2片74LS00组成图所示逻辑电路。为便于接线和检查.在图中要注明芯片编号及各引脚对应的编号。 (2).图中A、B、C接电平开关,YI,Y2接发光管电平显示. (3)。按表4。1要求,改变A、B、C的状态填表并写出Y1,Y2逻辑表达式. (4).将运算结果与实验比较.

2.测试用异或门(74LS86)和与非门组成的半加器的逻辑功能.根据半加器的逻辑表达式可知.半加器Y是A、B的异或,而进位Z是A、B相与,故半加器可用一个集成异或门和二个与非门组成如图. (1).在学习机上用异或门和与门接成以上电路.接电平开关S.Y、Z接电平显示.(2).按表4.2要求改变A、B状态,填表. 3.测试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1).写出图4.3电路的逻辑表达式。 (2).根据逻辑表达式列真值表. (3).根据真值表画逻辑函数S i 、Ci的卡诺图. (4).填写表4.3各点状态 (5).按原理图选择与非门并接线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记入表4.4,并与上表进行比较看逻辑功能是否一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2):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组合逻辑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与测试方法; 2、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冒险现象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器材 需要与非门CC4011×3,异或门CC4030×1,或门CC4071×1。 CC4011引脚图CC4030引脚图 CC4071引脚图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电路 1、分析、测试用与非门CC4011组成的半加器的逻辑功能。列出真值表并画出卡诺图判断是否可以简化。 图1由与非门组成的半加器电路

A B S C 2、分析、测试用异或门CC4030与与非门CC4011组成的半加器逻辑电路。 图2由异或门和与非门组成的半加器电路 A B S C 3、分析、测试全加器的逻辑电路。写出实验电路的逻辑表达式,根据实验结果列出真值表与全加器的逻辑功能对比,并画出i S和i C的卡诺图。 图3由与非门组成的全加器电路 A B1 i C i S i C

4、设计、测试用异或门、与非门和或门组成的全加器逻辑电路。 全加和:()1 -⊕⊕=i i i i C B A S 进位:()i i i i i i B A C B A C ?+?⊕=-1将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变换成由两个异或门,四个与非门,一个或门组成;画出全加器电路图,按所画的原理图选择器件并在实验板上连线;进行功能测试并自拟表格填写测试结果。电路图:A B 1-i C i S i C 5、观察冒险现象。按图4接线,当1==C B 时,A 输入矩形波(MHz f 1=以上),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用添加冗余项的方法消除冒险现象。 图4观察冒险现象实验电路

四、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2、复习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3、复习用与非门和异或门等构成半加器和全加器的工作原理。 4、复习组合电路冒险现象的种类、产生原因和如何防止。 5、根据试验任务要求,设计好实验时必要的实验线路。 五、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图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2、总结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测试方法。 3、对冒险现象进行讨论。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

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复习重点

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教学及复习重点 机器与机构组成认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设计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如零件的常用材料及其选择、结构工艺性、零件的设计准则及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 一.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重点】 1.机器和机构的异同。 2.构件和零件的区别。 平面连杆机构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特点,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以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和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教学内容】 一.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二.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三.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四、运用计算方法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设计。 【重点】 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2.平面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及其基本特性。 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凸轮机构 【教学目的】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适用场合,了解从动件常见运动规律及位移曲线的绘制,了解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及机构。 【教学内容】 一.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组成 (2)凸轮机构的分类 二.掌握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1)凸轮机构运动分析的基本概念 (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运用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四.了解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和机构 【重点】 1.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2.凸轮的设计方法

其他常用机构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齿轮机构、轮系机构以及各类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功用及适用场合。 【教学内容】 一.掌握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并学会棘轮基本参数的确定。 二.了解轮系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三.了解各类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工作特点。【重点】 齿轮机构运动特点 轮系种类及传动比计算 间歇运动机构类型 标准件的选择——螺纹联接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联接的功能和分类、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掌握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紧螺栓联接的计算(螺栓仅受预紧力时的计算,螺栓承受预紧力和工作载荷时的计算,螺栓承受工作剪力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联接的功能和分类、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 二.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机原实验--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3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的要求,全班共分为八组。每组设计一至二个方案。 实验地点:实验中心北楼202 陈老师 2013.12.23 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际机构的应用和搭接加深对不同机构运动特性的理解。 2. 通过对典型机构的组装,掌握活动连接,固定连接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实际机构与机构简图的不同之处,避免设计时出现运动的干涉。 3. 通过现场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4. 通过实验的多方案设计,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 通常机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原动件—传动件—从动件。原动件输出运动和动力,经传动件的变化,由从动件对外输出。 平面连杆机构由原动件—连架杆、传动件—连杆和从动件-连架杆组成。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1.ZBS-C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 2. 工具:外六角扳手(2把),内六角扳手(2个),钢尺(1个),十字起(1把) 一字起(1把) 四、实验内容(任选一至二项) 1.多功能移动式残病人浴缸翻转机构 ⑴上身部缸体翻转机构 要求上身部缸体从水平位置向上翻转至70度,即翻转角为0-70度. 可采用的机构:摆动导杆机构,导杆与上身部缸体固装在-起,带动缸体翻转。

2. 牛头创床机构 要求刨刀(安装在滑枕上)作直线往复运动。 可采用的机构:摆动导杆机构和滑块机构组合。 方案 (一) 方案(二) 3.飞机起落架 要求起落架上轮子从水平位置向下翻转至垂直位置,利用死点使起落架轮子保持在垂直位置。可采用的机构:双摇杆机构

起落架的要求如下: a. 起落架放下后,只要油缸的锁紧长度不变,整个机架构成自由度为零的刚性结构,且处在稳定的死点位置。 b. 起落架收起时,活塞杆内移,轮子移至水平位置。 c. 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大于30°。 4.冲压成型机 压头作垂直上下直线运动,以较小功率带动主动件运动时,滑块能产生巨大的冲压力。 可采用的机构:多杆增力机构 5.精压机机构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图6-1:O型静态险象 如图6-1所示电路 其输出函数Z=A+A,在电路达到稳定时,即静态时,输出F 总是1。然而在输入A变化时(动态时)从图6-1(b)可见,在输出Z的某些瞬间会出现O,即当A经历1→0的变化时,Z出现窄脉冲,即电路存在静态O型险象。 进一步研究得知,对于任何复杂的按“与或”或“或与”函数式构成的组合电路中,只要能成为A+A或AA的形式,必然存在险象。为了消除此险象,可以增加校正项,前者的校正项为被赋值各变量的“乘积项”,后者的校正项为被赋值各变量的“和项”。 还可以用卡诺图的方法来判断组合电路是否存在静态险象,以及找出校正项来消除静态险象。 实验设备与器件 1.+5V直流电源 2.双踪示波器 3.连续脉冲源 4.逻辑电平开关 5.0-1指示器

(3)根据真值表画出逻辑函数Si、Ci的卡诺图 (4)按图6-5要求,选择与非门并接线,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填入下表,并与上面真值表进行比较逻辑功能是否一致。 4.分析、测试用异或门、或非门和非门组成的全加器逻辑电路。 根据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

全加和Di =(Ai⊕Bi)⊕Di-1 进位Gi =(Ai⊕Bi)·Di-1+Ai·Bi 可知一位全加器可以用两个异或门和两个与门一个或门组成。(1)画出用上述门电路实现的全加器逻辑电路。 (2)按所画的原理图,选择器件,并在实验箱上接线。(3)进行逻辑功能测试,将结果填入自拟表格中,判断测试是否正确。 5.观察冒险现象 按图6-6接线,当B=1,C=1时,A输入矩形波(f=1MHZ 以上),用示波器观察Z输出波形。并用添加校正项方法消除险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