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专题》形成考核作业二(点击下载)-《会计准则专

《会计准则专题》形成考核作业二(点击下载)-《会计准则专
《会计准则专题》形成考核作业二(点击下载)-《会计准则专

《会计准则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B、固定资产成本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C、实际支付的价值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信用期内平均摊销

D、实际支付的价值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信用期内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摊销

2、下列项目中,不应记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是()。

A、固定资产购入时交纳的增值税

B、固定资产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工资等费用

C、固定资产大修理期间发生的修理费

D、固定资产改良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

3、长江公司为一家制造性企业。2007年2月1日,购入了三套不同型号的数控机床A、B、C。长江公司共支付货款7800000元,增值税税额1326000元,保险费42000元。A机床在安装过程中领用生产用甲种原材料30000元,已知该原材料适用17%增值税税率,另为A机床支付安装费50000元。已知ABC三台机床均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及确认条件,公允价值分别为2926000元、3594800元、18392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A设备入账价值为()。

A、2814700

B、2819800

C、3293900

D、3001100

4、下列项目中,应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是()。

A、企业自创商誉

B、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

C、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D、企业购入的专利权

5、关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B、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C、开发阶段的支出,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D、开发阶段的支出,可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也可能确认为费用

6、某企业于2007年1月1日购入一项专利权,实际支付款项100万元,按10年的预计使用寿命采用直线法摊销。2008年末,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2009年1月1日,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进行复核,该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寿命为5年,摊销方法仍采用直线法。该专利权2009年应摊销的金额为()万元。

A、10

B、15

C、16

D、12

7、某项专门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应该计入()。

A、管理费用

B、营业费用

C、制造费用

D、其他业务成本

8、下列资产中,不属于货币性资产的是()。

A、应收账款

B、应收票据

C、债券投资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9、在确定涉及补价的交易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支付补价的企业,应当按照支付的补价占()的比例低于25%确定。

A、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B、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

C、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

D、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减补价

10、甲公司以公允价值为25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乙公司公允价值为22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另从乙公司收取现金30万元。甲公司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3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在清理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5万元。乙公司换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为21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假定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甲公司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万元。

A、220

B、235

C、250

D、265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影响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的因素包括()。

A、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

B、应交的营业税

C、从保险公司取得的赔款

D、报废固定资产的原价

2、确认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有()。

A、预计生产能力

B、预计无形损耗

C、法律上的规定

D、预计未来现金回收量

3、下列条件符合无形资产可辨认性标准的是()。

A、能够从企业中分离出来

B、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交换

C、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D、这些合同性权利等必须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

4、关于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B、购入无形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所购无形资产购买价款总额入账

C、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D、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对于

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5、关于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按一定方式摊销

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C、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只有直线法

D、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6、以下交易形式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

A、以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交换

B、以应收账款与固定资产交换

C、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库存商品交换

D、以无形资产与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交换

7、在换入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如果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计入()。

A、营业外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业务成本

8、下列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投资的公允价值入账

B、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行债券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C、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D、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均应以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为基础计算

9、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下列事项中不会引起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A、被投资单位接受现金捐赠

B、被投资单位接受一台数控机床捐赠

C、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D、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

10、关于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表述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低者确定

B、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

C、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

D、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三、案例分析

1、黄河公司购置了一台需要安装的生产线,与该生产线有关的业务如下:⑴2006年3月30日,购入需安装的生产线一条,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400000元,增值税额为68000元;另支付保险费及其他费用32000元。该生产线交付本公司安装部门安装。⑵安装生产线时领用本公司部门产品一批,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40000元,税务部门核定的计税价格为500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⑶安装工程人员应付工资及福利费456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安装费用5900元。⑷2006年6月30日,安装工程结束并随即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⑸2008年6月30日,黄河公司将该生产线出售,出售时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30000元,出售所得款项350000元全部存入银行,于当日清理完毕。要求:⑴编制黄河公司2006年度购建生产线的有关会计分录。⑵计算2006年度和2007年度该项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并编制黄河公司2006年度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⑶计算2008年度该项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编制黄河公司2008年度计提及出售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2、2007年2月1日,长江公司以账面价值为50000元、公允价值为60000元的甲产品,换入黄河公司账面价值为70000元,公允价值为60000元的乙产品,长江公司支付运费2000元,黄河公司支付运费1500元。两公司均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增值税率为17%,换入的产品均作为材料入账,双方均已收到换入的产品。要求:(1)假定双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甲、乙产品公允价值是可靠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计算长江公司换入的乙产品和黄河公司换入的甲产品的入账价值,并编制长江公司和黄河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2)假定双方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采用账面价值计价。假设计税基础均为60000元。计算长江公司换入的乙产品和黄河公司换入的甲产品的入账价值,并编制长江公司和黄河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

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 试题及答案

1. 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A. 25周岁 B. 35周岁 C. 45周岁 D. 55周岁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 A. 国务院组成部门 B. 国务院直属机构 C.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D.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3.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名单的是() A. 宪法制度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数民族有() A. 53个 B. 54个 C. 55个 D. 56个 5. 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 A. 国家副主席 B. 全国人大委员长 C.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D. 国务院总理

6. 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限为()。 A. 只能任职一届 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C.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三届 D. 无限制 7. 中国少数民族中,信仰基督教的主要有()。 A. 藏、蒙古等民族 B. 苗、瑶等民族 C. 裕固、门巴等民族 D. 东乡、撒拉等民族 8.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的是()。 A. 中共中央政治局 B. 中共中央书记处 C. 全国人大常委会 D. 国务院总理 9. 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早设立的则是()。 A. 广西自治区 B. 宁夏自治区 C. 新疆自治区 D. 内蒙古自治区 10.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数是() A. 600人 B. 700人 C. 800人 D. 1000人

11.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数是() A. 300人 B. 400人 C. 500人 D. 600人 12. 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由( )。 A. 全国人大裁决 B. 地方同级人大裁决 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D. 国务院裁决 13. 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 )。 A. 中共中央总书记 B. 全国人大委员长 C. 国务院总理 D. 国家主席 14. 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县最多的省是() A. 黑龙江 B. 青海 C. 云南 D. 四川 15. 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本成形于()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专科)》任务1-4答案课件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 1 1. 公务员是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我国公务员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公务员法》中,对公务员的管理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对如何 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利作了许多规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国外公务员有财产申报的义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品位分类制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它强调公务员的职权和责任,而非担任该 职位的公务员本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不属于公务员。 A. 九三学社机关的工作人员 B. 基层检察院行政管理人员 C. 在企业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 D. 政协办公厅工作人员

满分:3 分 2.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有()。 A. 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B.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C. 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D. 官纪严明,待遇优厚 满分:3 分 3. 《公务员法》在《暂行条例》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A. 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 B. 完善了职务级别制度 C. 对职位聘任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 D. 提高了公务员的福利待遇 满分:3 分 4.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是作为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 C A. 资历 B. 德才 C. 具体的工作实绩 D. 工作效率 满分:3 分 5. 根据公务员法规定的几项义务,()不属于公务员的义务。 A. 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B.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C. 保持“政治中立” D. 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满分:3 分 6. 发达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权利有()等。 A. 政治权

国际会计准则框架翻译

1 目的和地位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框架是用于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呈报,它描述了用于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该框架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会计准则的指南,同时也作为那些不由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解释直接解决的会计问题的指南。 在没有标准或解释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处理交易的时候,管理层必须使用其判断力来建立和应用会计政策以此确保信息是相关可靠的。在做出此种判断的时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要求管理层认真考虑框架中关于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定义,确认标准和计量的概念。 2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框架 框架包括: >财务报告的目标 >确定对财务报表有用的信息的质量特征 >定义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 >提供资本保全的概念 3 通用财务报表 该框架涉及通用财务报表。要求业务主体(无论是私营部门还是公共部门)至少每年编报一次通用财务报表,以满足众多外部使用者对信息的共同需要。因此,该框架不必涉及专用财务报告,例如为税务机关编制的报告、为政府管理部门编制的报告、编制与证券发行有关的招股说明书以及编制与企业合并相关的报告。 3.1 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 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是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与公众。所有这些类别的使用者都是依靠财务报告来帮助他们作出决策。 该框架认为,因为投资者是企业风险资本的提供者,所以满足投资者需求的财务报告也会满足其他使用者的一般财务信息需求。所有这些用户群体共同关注的是一个企业创造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以及产生这些未来现金流的时间性和确定性。 该框架提醒财务报告并不能提供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时可能需要的所有信息,一方面,财务报告反映的是过去事件的财务影响,而大多数财务报告使用者所做出的决策是与未来相关的。另一方面,财务报告仅提供了其使用者有限的非财务信息。 虽然财务报告不能满足用户群的所有信息需求,但是通用财务报告致力于满足所有使用者共同的信息需求。 3.2 财务报告的责任 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呈报负有主要责任。 3.3 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很大一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有用的。 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务状况受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其财务结构、其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以及其适应所处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的影响。财务状况表列示了此类信息。 经营业绩:经营业绩是一个企业在已投入的资源上赚取利润的能力。关于利润数额变动的信息有助于预测企业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预测企业利用可能投资的额外资源获取潜在额外现金流的能力。该框架说明,关于经营业绩的信息主要在综合收益表中提供。 财务状况变动: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获取企业在报告期从事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企业如何产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企业如何使用这些现金流。现金流量表提供了这类信息。 附注和附表:财务报告也包括附注和附表以及其他信息(a)对财务状况表和综合收益表有关项目的解释,(b)对影响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披露,(c)对没有在财务状况表中确认的所有资源和义务的解释。 4 潜在假设 该框架列明了财务报告的潜在假设。 权责发生制:交易和其他事项的影响应当在它们发生时而不是当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收到或支付时加

《会计准则专题》形成考核作业二(点击下载)-《会计准则专7页word文档

《会计准则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 2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B、固定资产成本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C、实际支付的价值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信用期内平均摊销 D、实际支付的价值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信用期内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摊销 2、下列项目中,不应记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是()。 A、固定资产购入时交纳的增值税 B、固定资产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工资等费用 C、固定资产大修理期间发生的修理费 D、固定资产改良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 3、长江公司为一家制造性企业。2007年2月1日,购入了三套不同型号的数控机床A、B、C。长江公司共支付货款7800000元,增值税税额1326000元,保险费42000元。A机床在安装过程中领用生产用甲种原材料30000元,已知该原材料适用17%增值税税率,另为A机床支付安装费50000元。已知ABC三台机床均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及确认条件,公允价值分别为2926000元、3594800元、18392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A设备入账价值为()。 A、2814700 B、2819800 C、3293900 D、3001100 4、下列项目中,应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是()。

A、企业自创商誉 B、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 C、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D、企业购入的专利权 5、关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B、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C、开发阶段的支出,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D、开发阶段的支出,可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也可能确认为费用 6、某企业于2007年1月1日购入一项专利权,实际支付款项100万元,按10年的预计使用寿命采用直线法摊销。2008年末,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2009年1月1日,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进行复核,该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寿命为5年,摊销方法仍采用直线法。该专利权2009年应摊销的金额为()万元。 A、10 B、15 C、16 D、12 7、某项专门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应该计入()。 A、管理费用 B、营业费用 C、制造费用 D、其他业务成本 8、下列资产中,不属于货币性资产的是()。 A、应收账款 B、应收票据 C、债券投资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9、在确定涉及补价的交易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支付补价的企业,应当按照支付的补价占()的比例低于25%确定。 A、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B、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 C、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 D、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减补价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答案

1. 一般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撑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数字通讯技术和(B) A. 计算机芯片技术 B. 多媒体技术 C. 出版印刷技术 满分:2.5 分 2. 学生注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习前需要参加(A ) A. 入学水平测试 B. 全国成人高考 C. 全国普通高考 满分:2.5 分 3. 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课程论坛的主要功能是(B) A. 资源存储 B. 学习交流 C. 上传、下载 满分:2.5 分 4. IP课件播放时,通常会将计算机屏幕分成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不包括( C ) A. 老师授课的录像画面 B. 课程内容提要 C. 学生信息 满分:2.5 分 5. 统一开设开放教育专业和主干课程的单位是(A ) A.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B. 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C. 教学点 满分:2.5 分 6. 学生使用课程教学资源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一般应该(B) A. 选择该课程全部教学资源,逐一学习 B. 根据自身条件和学习习惯选择资源,综合运用 C. 没有必要看学校提供的任何资源 满分:2.5 分 7. 下列属于教育部全国网络教育公共课统一考试科目的是(B) A. 《基础写作》

B. 《计算机应用基础》 C. 《政治经济学》 满分:2.5 分 8. 下列关于教育部全国网络教育公共课统一考试的说法,正确是(C) A. 所有参加考试学生的考试科目相同,以便比较学生达到的水平 B. 属于一次性考试,学生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C. 是开放教育专科起点本科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条件之一 满分:2.5 分 9. 按现行开放教育免修免考管理规定,下列各教育类型可替代开放教育课程总学分比例正 确的是(B) A. 电大课程(含注册生)可替代必修总学分的比例90% B. 国家自学考试课程可替代必修总学分比例的40% C. 普通高等学校课程可替代必修总学分的比例100% 满分:2.5 分 10. 《开放教育学习指南》是开放教育学生的(A) A. 公共基础课 B. 实践课 C. 专业基础课 满分:2.5 分 11. 关于学习计划,下列说法不妥当的是(B) A. 开放教育的学生需要制订好个人学习计划 B. 同班同学的学习计划是一样的 C. 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学习计划 满分:2.5 分 12. 开放教育的学习准备不包括(A ) A. 生活积累 B. 知识准备 C. 心理准备 满分:2.5 分 13. 组织补修课考试的是(B ) A.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B. 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C. 教学点 满分:2.5 分

东财《通用会计准则》单元作业一答卷

东财《通用会计准则》在线作业一-0007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30 分)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且合并方以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 A.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 B.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C.所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 D.所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 正确答案是:B 2.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同时又签定了售后回购协议,此时,销售方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这一做法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的要求。 A.可靠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重要性 D.客观性 正确答案是:B 3.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个人所得税,贷记的会计科目是()。 A.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B.银行存款 C.其他应付款 D.其他应收款 正确答案是:A 4.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存货相关损失项目中,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是()。 A.收发过程中计量差错引起的存货盈亏 B.购入存货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C.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D.责任事故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正确答案是:B 5.下列关于职工的范围表述正确的是()。 A.职工不包括临时人员 B.职工不包括劳务用工合同人员 C.职工包括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 D.职工不包括兼职人员 正确答案是:C 6.某企业在2004年5月15日销售商品10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00元,增值税额为1700元,另外该企业垫付运杂费200元。企业为了及早收回货款而在合同中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和运杂费。如买方在2004年5月24日付清货款,该企业实际收款金额应为()。

国际会计第三次作业

一、单选题 1.(3分)()6月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130号《报告全面收益》。 ? A. 1990年 ? B. 1995年 ? C. 1997年 ? D. 1998年 答案C 2.(3分)早在()年,法国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 ? A. 1970 ? B. 1965 ? C. 1977 ? D. 1975 答案D 3.(3分)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始于()。 ? A. 20世纪60年代 ? B. 20世纪70年代 ? C. 20世纪80年代 ? D. 20世纪90年代 答案A 4.(3分)我国于()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 ? A. 1998年1月1日

? B. 1998年7月1日 ? C. 1999年1月1日 ? D. 1999年7月1日 答案A 5.(3分)由于()的存在,使得很难对财务分析进行国际比较。 ? A. 会计多样性 ? B. 会计单一性 ? C. 谨慎性 ? D. 原则性 答案A 6.(3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跨国公司合并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子公司的个别报表,这需要把按不同外币(往往是各子公司所在的东道国当地货币,也可能是第三国货币)表述的报表折算为母公司单独报表中的报告货币(往往是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 ? A. 编制合并报表 ? B. 外币交易折算 ? C. 资产减值 ? D. 外币报表折算 答案D 7.(3分)在资产的确认上,关于()的确认也许是最突出的问题。 ? A. 固定资产 ? B. 存货 ? C. 无形资产 ? D.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东财《通用会计准则》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某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且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计提 的折旧费用或摊销费用应当计入()。 A. 管理费用 B. 其他业务成本 C. 制造费用 D. 营业外支出 满分:1 分 2. 企业对于预计很可能承担的诉讼赔款损失,在利润表中应该列入()。 A. 管理费用项目 B. 营业外支出项目 C. 财务费用项目 D. 销售费用项目 满分:1 分 3. 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按计量模式变更时投资性房地产 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 A. 资本公积 B. 期初留存收益 C.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 其他业务收入 满分:1 分 4.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职工薪酬不包括的内容有()。 A. 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费 B.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 C.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D. 住房公积金 满分:1 分

5. 与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及确定方式相一致的是()。 A.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B.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C. 公允价值 D. 可收回金额 满分:1 分 6. 下列资产中,不属于货币性资产的是()。 A. 预付账款 B. 应收账款 C. 银行汇票存款 D. 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满分:1 分 7. 下列项目中,通常不可以认定为一个资产组的是()。 A. 能够独立于其他部门产生现金流的事业部 B. 能够独立于其他部门产生现金流的营业网点 C. 相互关联和依存的、其使用和处置是一体化的一组设备 D. 总部资产 满分:1 分 8.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除了要考虑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 之外,还应考虑()。 A. 资产的使用寿命 B. 资产的售价 C. 资产的预计残值 D. 资产的公允价值 满分:1 分 9.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个人所得税,贷记的会计科目是()。 A.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中央电大市场营销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8

一、判断正误(根据你的判断,在正确的命题后面划",错误的划X。每小题1分,共10分) 1.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求得企业利润、消费者利益、经销商利益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V ) 2.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理解,市场是指买卖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X ) 3.市场营销就是推销和广告。(X ) 4.制定产品投资组合战略方案,首先要做的是划分战略业务单位。( V ) 5.“市场营销组合”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杰罗姆?麦卡锡教授首先提出来的。(V ) 6.企业可以按自身的意愿和要求随意改变市场营销环境。(X ) 7.恩格尔系数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的生活水平越低。( X ) 8.国外一些厂商常花高价请明星们穿用他们的产品,可收到显著的示范效应。这是利用了社会阶层对消费者的影响。( X ) 9.生产厂家对皮革的需求,取决于消费品市场上人们对皮鞋、皮包、皮箱等皮革制晶的需求,有人把这种特征称为“引申需求”。( 10.顾客的信念并不决定企业和产晶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也不决定他的购买行为。(X )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优的,将其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 0分) 1,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是在( B )。 A.世纪50年代B . 20世纪初 C.20 世纪70 年代D .18 世纪中叶2.市场营销的核心是( C )。 A.生产 B ,分配 C.交换 D ,促销 3.市场营销观念的中心是( B )。 A.推销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 B .发现需求并设法满足它们 G制造质优价廉的产品 D .制造大量产品并推销出去 4.在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图中,某业务单位市场增长率为15%,相对市场占有率为1.5,该业务单位属于( B)。 A.问题类 B .明星类 C.金牛类 D .狗类 5.消费者个人收入中扣除税款和非税性负担之后所得的余额叫做( B )。 A.个人全部收人 B .个人可支配收人 C.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人 D .人均国民收人 6.当企业面临环境威胁时,可通过各种方式限制或扭转不利因素的发展,这就是( C )策略。 A.转移 B .减轻 C对抗 D 竞争 7.某啤酒公司准备开发某地市场,调查后发现,该地的人不喜欢喝啤酒。对此,企业市场营销的任务是实行( A )。 A.扭转性营销 B .恢复性营销 C.刺激性营销 D .协调性营销 8.—个消费者的完整购买过程是从( A )开始的。 A.引起需要 B .筹集经费 C.收集信息 D .决定购买 9.在生产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新购这种类型最为复杂,需经过8个阶段,其中最后一个阶段是( C)。 A.接受和分析供应企业的报价B安排汀货程序 C.执行情况的反馈和评价 D .详细说明需求工程的特点和数量 10.消费者初次购买差异性很大的耐用消费品时发生的购买行为属于( C )。 A.经常性购买 B .选择性购买 C.探究性购买 D .多变型 三、多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它们选出来,把其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销售观念的特征主要有( A B E )。 A.产生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期间 B.大力施展推销与促销技术 C.制造质量好的产品 D.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开拓市场,扩大销售 1/ 10 E.仍未脱离“以产定销"以生产为中心的范畴

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土木工程力学作业(全)

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土木工程力学作业(全)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图所示结构的弯矩图形状应为(B ) . 2下图所示结构弯矩图的正确形状是(C) A. B. C. D. 3下图所示结构的弯矩图形状应为(A)

A. B. C. D. 4. 对图a所示结构,按虚拟力状态b将求出(D ) A. A、D两截面的相对转动 B. A、D两点的相对线位移 C. A、D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 D. A、D连线的转动 5图示虚拟状态是为了求(B) A. A点线位移 B. A截面转角 C. A点竖向位移 D. A点水平位移6对下图(a)所示结构,按虚拟力状态图(b)将求出( D )

A. 截面B的转角 B. 截面D的转角 C. BD两点间的相对移动 D. BD两截面间的相对转动 7 求图示结构AB两点的相对线位移,虚设力状态为图(A ) A. B. C. D. 8. 图示简支梁中间截面的弯矩为(A ) A. B. C. D. 9 图示结构A截面的弯矩为(A)

A ,上侧受拉 B ,下侧受拉 C ,上侧受拉 D ,下侧受拉 10 图示刚架杆端弯矩M BA等于(A) A. 30kN·m(左侧受拉) B. 30kN·m(右侧受拉) C. 10kN·m(左侧受拉) D. 10kN·m(右侧受拉)11图示悬臂梁中间截面的弯矩为(D) A. B. C. D. 12 图示结构B截面,弯矩等于( C ) A. 0 B. m上拉 C. 1.5m下拉 D. 1.5m上拉 13. 图示多跨梁M B为(B)

A. F P a(下表面受拉) B. F P a(上表面受拉) C. F P a/2(上表面受拉) D. 0 14图示结构中C截面弯矩等于(B) A. (上拉) B. (上拉) C. (下拉) D. (下拉) 15 图示多跨静定梁支座截面C的弯矩等于( D ) A. (上侧受拉) B. (下侧受拉) C. m(上侧受拉) D. 0 16 悬臂梁两种状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图乘结果是( C ) A. B. C. D 17 悬臂梁两种状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图乘结果是( A )

国际会计准则2010《重要会计用语中英对照》

「重要會計用語中英對照」 Item Term in English Term in Chinese 1 [Amount] recoverable 可回收(金額) 2 ‘Corridor’ 「緩衝區」 3 ‘Cost of sales’ method 「銷貨成本」法 4 Acceptable under IFRSs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可接受 5 Accountability of management 管理階層之課責性 6 Accounting 會計 退休福利計畫之會計與報導 7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by Retirement Benefit Plans 8 Accounting estimate 會計估計 政府補助之會計及政府輔助之揭露9 Accounting for Government Grants and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Assistance 10 accounting for inventories 存貨會計 11 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 投資關聯企業之會計 12 Accounting income 會計收益 13 Accounting model 會計模式 14 Accounting period 會計期間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動及錯誤15 Accounting Policies, 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 and Errors 16 Accounting policy 會計政策 17 Accounting principle 會計原則 18 Accounting profit 會計利潤 19 Accounting record 會計紀錄 20 Accounting treatment 會計處理 21 Accounts receivable 應收帳款 22 Accrual basis 應計基礎 23 Accrual basis of accounting 應計基礎會計 24 Accrued liabilities 應計負債 累計(攤銷、利息、損益) 25 Accumulated (amortisation, interest, profit or loss) 26 Accumulated profit or loss 累計損益 27 Accumulating compensated absences 累積帶薪假 28 Achieve comparability 達成可比性/ 達成…可比性 29 acquired entity (被)收購(之)個體 30 acquired goodwill 收購(之)商譽

东财《通用会计准则》在线作业三-0028

东财《通用会计准则》在线作业三-0028 企业一次购入多项没有标价的固定资产,各项固定资产的原价应按()。A:各项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确定 B:各项同类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确定 C:各项同类固定资产的净值确定 D:各项固定资产市场价格的比例进行分配后确定 答案:D 某商业企业采用零售价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2006年10月初存货成本为450万元,售价总额为675万元;本月购入存货成本为2250万元,相应的售价总额为2700万元;本月销售收入2250万元,该企业本月销售成本为()万元。A:9000 B:1800 C:2175 D:450 答案:B 企业发出存货时不得采用的成本计价方法是()。 A:先进先出法 B: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 C:个别计价法 D:后进先出法 答案:D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个人所得税,贷记的会计科目是()。 A: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B:银行存款

C:其他应付款 D:其他应收款 答案:A 企业接受抵债取得一项长期股权投资,其公允价值为300万元,支付一笔相关税费6万元,原债权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则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为()。 A:100万元 B:300万元 C:306万元 D:406万元 答案:C 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以后价值又得以恢复,则企业应当()。 A:不做账务处理 B:增加资本公积 C: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D:增加营业外收入 答案:A A公司以一台甲设备换入D公司的一台乙设备。甲设备的账面原价为22万元,已提取折旧3万元,已提减值准备3万元,甲设备的公允价值无法合理确定,换入的乙设备公允价值为24万元。D公司另向A公司收取补价2万元。两公司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A公司换入乙设备应计入当期收益的金额为()。 A:2万元

中央电大审计学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

《审计学》形考07任务 单项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上级审计机构对被审单位因不同意原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提出申请所进行的审査称为(A) A.复审 B.后续审计 C.再度审计 D.连续审计 2.函询法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了解情况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B)的査证。 A.库存商晶B?银行存款C.固定资产D.无形资产 3.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中,在审计准备阶段都应做到工作是:(B) A.发出审计通知书 B.制定审计方案 C.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承诺 D.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4.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特征是(C) A.及时性 B.广泛性 C.独立性 D.科学性 5.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如果采用逆査法,一般是从(C)开始审査。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簿 C.会计报表 D.会计资料 6.检査财务报表中数字及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可以实现的审计具体目标是:(D) A.监督 B.披露 C.截止期 D.机械准确性 7.当可接受的检查风险降低时,审计人员可能采取的措施是(A )o A.将计划实施实质性程序的时间从其中移至期末 B.降低评估的重大鉛报风险 C.缩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D.消除固有风险 &在某一审计项目中,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6 % ,审计人员经过评估,确定固有风险为60%?控制风险为80 %o则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査风险为:C A.6% B. 10% C. 12.5 % D.48% 9?变更验资的审验范围一般限于被审验单位(A )及实收资本增减变动情况有关的事 项。 A.资本公积 B.未分陀利润 C.盈余公积 D.注册资本 10.验资从性质上看,是注册会计师的一项(A )业务。 A.法定审计业务 B.法定会计咨询业务 C.服务业务 D.非法定业务 11?以实物出资的,注册会计师不需实施的程序为(D) A.观察、检查实物 B.审验实物权屈转移情况 C.按照国家规定在评估的基础上审验英价值 D.审验实物出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12.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相比,下列属于社会审计特有的审计文书是:D A.审计报告 B.审计决定书 C.审计通知书 D.业务约定书 13.注册会计师应审验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首次出资额是否不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 (C) A. 35% B. 15% C. 20% D. 25% 14.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中的总体合理性通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做出估计,审计人员使用的方法通常有:B A.层层审核方法 B.分析性复核方法 C.监盘方法 D.计算方法 15.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后,如果审计人员认为某项交易不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该项交易存在重大错报,这种风险是(B )。

(财务会计)会计准则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

《会计准则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其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及时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谨慎性 D、可理解性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收入,是指()。 A、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B、主营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 C、营业收入和投资收益 D、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3、下列不属于会计计量属性的是()。 A、历史成本 B、现值 C、未来现金流量 D、公允价值 4、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该公司各期末某项存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为:2002年末,成本5625万元,可变现净值5175万元;2003年末,成本6750万元,可变现净值6075万元;2004年末,成本7200万元,可变现净值6975万元。该公司2004年末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为()万元。 A、225 B、-225 C、450 D、-450 5、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购入原材料150公斤,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900万元,增值税额153万元。另发生运输费用9万元(运费抵扣7%增值税进项税额),包装费3万元,途中保险费用2.7万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为148公斤,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2公斤。该原材料入账价值为()万元。 A、911.70 B、914.07 C、913.35 D、914.70 6、甲公司与乙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丙公司,经甲、乙双方协议,丙公司的总经理由甲公司委派,董事长由乙公司委派,各方的出资比例均为50%,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在这种情况下,()。 A、甲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 B、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 C、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 D、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 7、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B、确认为负商誉 C、计入资本公积 D、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资本公积 8、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用货币资金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发行在外股份的25%,实际支付价款500万元,另支付相关税费5万元,同时,B公司可辩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2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100万元。A公司2007年1月1日应确认的损益为()万元。 A、45 B、0 C、50 D、20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B、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C、成本法下,初始投资成本始终不变 D、成本法下,投资以后年度,被投资单位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超过投资以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应相应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10、甲企业2006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乙公司于2006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5年度的现金股利100000元。2006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400000元,2007年5月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06年现金股利300000元。甲公司2007年确认应收股利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元 A、20000 B、30000 C、40000 D、45000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有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做出合理判断时,下列事项符合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设置秘密准备,以防备在利润计划完成不佳的年度转回 B、不要高估资产和预计收益

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国际会计作业 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内涵与背景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是制定及批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个独立私营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的监督下运作。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1年成立,取代了先前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简称IASB)。 IASB的前身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简称IASC),在2000年进行全面重组并于2001年初改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C是由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和爱尔兰以及美国的会计职业团体于1973年发起成立的。从1983年起,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简称“IFAC”)成员的所有会计职业团体均已成为IASC的成员。中国于1998年5月正式加入IASC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ASC的目标是,制定和发布国际会计准则,促进国际会计的协调。 重组前,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IASC Board)承担。理事会由13个国家的会计职业团体的代表以及不超过4个在财务报告方面利益相关的其他组织的代表组成。除理事会外,IASC 还成立了咨询团(Consultative Group)、顾问委员会(Advisory Council)和常设解释委员会(Standing Interpretation Committee)三个机构。咨询团定期开会,与理事会讨论国际会计准则项目中的技术问题、IASC的工作计划及战略,在IASC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应循程序(Due Process)以及推动承认国际会计准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顾问委员会的作用是提高国际会计准则的可信度,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广泛承认。常设解释委员会定期考虑因缺少权威指南而出现分歧或不可接受的处理方法的议题,起草解释公告(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后报经理事会批准。 IASC重组是1997年提出来的,IASC为此专门成立了“战略工作组”(Strategy Working Party)。1998底,战略工作组提出了重组方案,具体体现在《重塑IASC未来》这一研究报告中。该方案建议,新IASC设基金会、理事会和制定委员会三个层次,基金会任免理事会成员和制定委员会成员,理事会负责审议和投票表决,制定委员会负责研究起草准则。这个方案与原结构的差别在于,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由专职成员负责,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由指导委员会这样的兼职人员负责;技术性讨论落在制定委员会这个层次上,理事会更象一个表决机构。因为研究制定和表决通过由两个机构分别负责,因此有人称之为“两院制”。 上述方案受到美国等几个英语国家的反对。1999年11月,战略工作组向IASC理事会递交了题为《关于重塑IASC未来的建议》的最终报告。根据这一方案,除了设立类似于基金会的管理委员会(Trustees)外,不再分设理事会和制定委员会,而是合二为一,称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即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系统任务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系 统任务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1.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1)分别按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求出甲、乙两种产品所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2)分别按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解法1: (1)传统计算法: 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352000÷(400000+160000)×400000=1680000(元) 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352000-1680000=672000(元) 作业成本法: 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4×(++)+400000×(+0.54)+200000×(0.96+)+3000000×0.05+.01=(元)

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352000-=(元) (2)传统成本计算法: 甲产品总成本=+300000+1680000=(元) 甲产品单位成本=200000=(元) 乙产品总成本=2000000+600000+672000=3272000(元) 乙产品单位成本=3272000÷40000=(元) 作业成本法: 甲产品总成本=+300000+=(元) 甲产品单位成本==(元) 乙产品总成本=2000000+600000+=(元) 乙产品单位成本=÷40000=(元) (3)根据以上计算可知,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甲产品的成本低于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而乙产品则正好相反。这主要是因为两种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采用的标准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法只采用一个标准,即机器标准工时,而作业成本法则根据成本动因,采用五个分配标准,所以,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更准确。 解法2: 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法下,甲、乙两种产品所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甲、乙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外文翻译---国内的会计和国际会计准则

附录 Observations on measu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omestic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AS Christopher W. Nobes * University of London, Royal Holloway, Egham Hill, Egham, Surrey TW200EX, United Kingdom Keywords: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differences,Rules versus practices,Biases in data Abstract: In an earlier edition of this journal, Ding et al. use data in GAAP 2001 to assess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ose data are suitable for the purposes of academic research by outlining the biases and particular features of GAAP 2001. The main problem with the data for research is that the differences from IAS that it records, which focus on rules, are of varying importance for accounting practice. This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equal weighting applied by Ding et al. This paper also questions their distinction between absence of IAS requirements and divergence from those requirements. Some doubts are also raised about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1. Introduction Ding et al. (2007) use the data of Nobes (2001) in order to assess the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AS). Many other authors1 refer to the same data for various purposes. As Ding et al. report, the data relate to the accounting rules in force at the end of 2001 in 62 countries, of which they choose 30 countries. The original data for each country we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absence of recognition/measurement rules (compared to IAS), absence of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inconsistencies in rules (compared to IAS) affecting many enterprises, and inconsistencies affecting certain enterprises. D ing et al. add the ?rst two categories together as ……absence”, and the second two as ……divergence”. As the preparer of the data (called hereafter …GAAP 2001?), I comment here 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