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马士华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马士华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马士华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马士华

应链管理在国内出现的时间还不算太长,实际上即使在国外,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也只有十来年的时间,因此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

供应链管理涉及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我们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对于一个企业的CEO来说,首先应该确立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然后才有可能正确选择实施模式。所以,深刻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非常重要的条件。

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这个必然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世纪之交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空间和形态都与以往不一样。这种变化必然会对传统管理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带来挑战。同时,信息社会或网络社会已经开始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必然要带来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消费需求的变化。在短缺经济时代,量的供给不足是主要矛盾,所以企业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从数量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主要特征。现在,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一个企业靠一种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多样化需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谁都知道,只生产一种产品的组织最简单,而品种的增加必然会增大管理的难度和对资源获取的难度。企业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愿望往往受到资源获取的制约。从产品开发转入批量化生产的速度,再从批量化生产转向市场销售的速度,都需要新的资源来支持。但是这些资源的获取很难,尤其是知识,这不是说今天想到,明天就能够获得的,获得知识需要时间,需要成本。最后,兼顾社会利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环保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使企业既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还要考虑社会利益,而有时候社会利益和企业经济利益是不相协调的。

第二,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新环境下的不适应性。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从它的决策背景、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来看。传统管理模式是以规模化需求和区域性的卖方市场为决策背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获得效益。在这种决策背景下,它所选择的生产方式,必然是少品种、大批量,采用刚性和专用的流水生产线,因为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规模化效益是最好的。但是它的致命弱点是适应品种变化的能力很差,一旦外界发生新的需求,原有的生产系统很难适应。从组织结构的特征来看,它是一种多级递阶控制的组织结构,管理的跨度小、层次多。管理层次的增加必然影响整个企业的响应速度。再从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的特征看,主要是以一种集权式管理,以追求稳定和控制为主。就是说,过去为了控制影响企业生产的这些资源,企业要么是自己投资建设,要么是参资控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控制可能影响自己生产和经营的资源。要最大限度地来控制这些资源,必然走向集权式,因为只有集权式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对资源的控制。

第三,传统管理模式在新环境下显现的主要弊端。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负担,因为企业要想控制这些资源,通常的做法是自己筹集资金进行建设,然后自己进行经营和管理。按照这种思想去经营,肯定会增加投资负担。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因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即使你可能发现一个新的市场机会,但是由于企业要自己投资进行扩建或改建,而这都需要时间(如基本建设周期),这段时间很可能就是企业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期。"纵向一体化"模式还迫使企业去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活动。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把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都抓在自己手里,就不得不从事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制造厂拥有一个牧场,为它的汽车坐垫提供原料; 美国的一个报业大王拥有一片森林,专为生产新闻用纸提供木材。这样一来,汽车制造商要经营牧场,报业大王要经营林场,必须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不仅如此,还要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的竞争对手。"纵向一体化"模式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增大了企业的行业风险,因为按照这种模式经营,一旦企业主导产

品被市场淘汰,为它配套的辅助性的上游企业也都跟着倒闭。因为它们是为上游企业配置的,没有社会上专业厂的产品有竞争力和生存力。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市场,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是适应不了的。于是也就自然产生了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或者改造的客观需求。对于如何进行这种改革,目前有很多思想,供应链管理只是众多新思想中的一个代表。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即把原来由企业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跟这些企业成了一种水平关系,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横向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跟我们通常所讲的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是不一样的。组织内部的管理体现为一种权力关系,即上级可以指挥下级。而供应链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企业的合作链,企业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因此供应链管理主要体现为如何加强合作、加强对资源协调运作和管理水平。

典型的供应链上有一个起核心作用的企业。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上信息流和物流的协调中心。它的下游端是从销售商一直到用户,上游端是供应商和供应商的供应商。它获得下游的需求信息,经过组合处理后再传向上游企业(供应商),这是一个中心。第二个是物流协调中心。零部件供应商将各种零部件传递过来,经过核心企业的装配或者其他形式的处理,再经由下游企业传递到用户。显然,信息流和物流必须有机地协调运作,才能使供应链真正获得竞争力。否则,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益就实现不了。

实践证明,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很明显,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降低成本、改善客户服务、加快资金周转、增加市场占有率等。比如减少削价处理的损失,过去由于信息不协调,导致企业生产或订货批量决策的盲目性,而且越往原材料这个方向移动,投入的批量越大,即理论上所讲的"需求放大效应",这样就导致多余的货物只能降价处理。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后,加强了信息和物流的协调,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合作企业,于是就降低了削价处理的损失。更重要的,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不论大小都能够成为受欢迎的业务伙伴,增强了自己的生存能力。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特征

由前所述,不难看出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

第一,"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强调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当今人们谈论的共同话题。为此,要清楚地辨别本企业的核心业务,然后就狠抓核心资源,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二,非核心业务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和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第三,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合作性竞争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过去的竞争对手相互结盟,共同开发新技术,成果共享;二是将过去由本企业生产的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给供应商,双方合作共同参与竞争。这实际上也是体现出核心竞争力的互补效应。

第四,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

第五,供应链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这几个流在企业日常经营中都会发生,但过去是间歇性或者间断性的,因而影响企业间的协调,最终导致整体竞争力下降。供应链管理则强调这几个流必须集成起来,只有跨企业流程实现集成化,才能实现供应链企业协调运作的目标。

第六,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

第七,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过去一谈到物流,好像就是搬运东西。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作用特别重要,因为缩短物流周期比缩短制造周期更关键。美国曾经有人对早餐用的麦片粥从生产厂到超级市场这一过程做过一个统计,要花104天。而104天里面真正用于生产的时间很短,大部分的时间是用于分销、运输、仓储、再分销、再仓储。过去谈到快速响应市场时,大部分情况下都把注意力放在制造业上,似乎能够快速制造出来就能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实际上,最终给用户的产品不是由单独一家企业完成的,而是从原材料开始一级一级制造并传递过来的,响应周期是多级的"链式周期",而不是点式周期(即单个企业的制造

周期)。因此,缩短物流周期所取得的效益往往更大。比如制造商投资数百万元买一台新设备,使加工一个零件的时间从原来一分钟缩短到30秒,工效提高一倍,但是它对缩短整个供应链周期的贡献很小。如果说能把二级供应商到一级供应商的物流周期从七天缩短到五天,就节约出两天的时间。两个工作日该等于多少个30秒啊!所以,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一种从整体上响应最终用户的协调性,没有物流企业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体现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七个原则

这是美国一家咨询顾问提出来的,介绍如下:

第一,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来划分市场面,以使供应链适应市场面的需求,并能够保证盈利。也就是说,要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群体,建立起相应的供应链系统。

第二,要按市场面进行物流网络的顾客化改造。由于市场上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就要对原来的整个网络尤其是物流系统进行重构,满足不同的顾客群体。

第三,根据市场的动态使整个供应链的需求计划成为一体。过去是各个企业做各个企业的计划,现在要求使整个供应链的需求计划能成为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中心。

第四,产品多样化的最终构成尽量靠近用户,并且通过供应链实现快速响应。这就是"延迟"(postponement)制造原则。过去从制造商那里出来的产品就是最终产品,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迫使制造商不断增加花色品种。但是,如果是在制造商那里完成产品的多样化,再多能多到哪儿去?例如,美国一家涂料制造商的涂料在制造厂里生产配色分装完毕,然后送到分销商那里去零售。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开发了很多产品,但是后来发现,即使产品再多,还是有很多用户走到商店里转一圈摇摇头出去了。为什么?因为还是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那种有个性化的色彩。如果说为了满足个性化用户的需求,制造厂里再生产一种新的产品,又会导致新的矛盾,因为除了他之外就没有人喜欢这种产品了,多余的产品就形成了库存。供应链思想中的延迟制造原则,就是把产成品的形成尽量向用户端延伸。还是那个制造商,它和分销商合作,制造商只生产几种辅料和配料,然后大桶包装运到下游分销商,由分销和零售商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时配色,随时包装。制造商减少了品种、增大了批量、降低了库存,分销商得到了增值服务的利益,双方都受益。这就是供应链管理上的延迟制造。

第五,对供应资源实施战略性的管理,减少物流和服务的成本比重。

第六,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信息支持平台实施整体开发战略,而不是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建立信息系统,这是为了满足支持各个企业的多层次、分布式群体性决策,使企业能够清楚了解整个供应链产品流、服务流和信息流的状态。

第七,有效的供应链绩效度量方法。这是一个难题,因为现在没有一套非常有效的对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进行测度的指标体系。把过去对单个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用来衡量整个供应链,还是有差距的。

供应链管理思想对管理理念的影响

从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可知,供应链管理的出现除了带来手段、方法和运作模式上的改进外,还对管理者头脑中的管理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逐渐促进了管理理念的转变。

第一,从"纵向一体化"转向了"横向一体化",这是一种重大的、根本的转化。

第二,从注重职能管理转向了注重过程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实际运作使企业从单一的面向职能管理,转为面向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整个链的过程管理。

第三,从简单的产品管理转向顾客管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下一个企业就是用户,或者下一个工序就是用户,这只有在供应链的运作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第四,企业间从过去那种简单交易性的管理,转向长期的战略性联盟管理。

第五,从物质管理转向或者扩展到信息管理。信息流是供应链管理的灵魂,主观上和客观上都促使管理者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因此使管理者从单纯重视物质管理扩展到既注重物质管理,又注重信息管理,而且可能更加注重信息管理。

第五,从零和竞争转向多赢竞争。这个观点已经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形成了共识。如果说一个企业把自己的收益建立在合作伙伴损失的基础之上,那么终将导致自己的消亡,因为你

的合作伙伴都没有了,你哪还有生存的基础?因此,现在要转向多赢竞争,制造商、供应商、用户等都赢。

第六,从重视实有资源管理转向虚拟资源的运用,这也是横向一体化思想的一种反映。过去的观点是只有抓在自己手里的才叫做资源,这种资源是很有限的。而所谓虚拟资源,就是把资源外延到合作伙伴那里,上游企业、下游企业甚至客户都可以看做自己资源的扩展。

第七,从RMI(Retailer Managed Inventory)转向或者扩展到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RMI就是由零售商(或下游企业)管理库存,VMI是由供应商(或上游企业)管理库存。从RMI转向VMI是供应链管理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过去的RMI就是把诸如补充订货的决策及相关信息管理都由库存的使用者掌握,库存的供应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无疑这将导致响应周期长、库存积压风险大。现在把库存管理交由供应商来做,这就大大减少了信息失真库存积压,减少了库存使用者的管理负担,降低了总成本。这是当前发展很快的一种合作模式。

第八,从简单的多元化经营转向核心竞争力管理。企业管理者不再盲目进行多元经营,而是集中优势资源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九,从制造商为产成品终点延迟到销售商、直至用户,即前面谈到的延迟制造原则。

管理理念的变化是管理者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的思想基础,没有这一点,再好的方法也只能事倍而功半。

促进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的战略思考

最后,简单谈一下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的思路。

1. 提高对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认识,建立合作竞争机制,强调核心竞争能力。要动员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尽快尽早在管理者头脑中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意识,通过外部环境建设,充分完善社会分工体系,形成一种合作竞争机制,彻底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

2. 把先进制造与管理技术统一到供应链管理战略之下,解决"纲"与"目"的问题。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和掌握了很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如CAD/CAM、CAPP、CE、MRPⅡ、ERP、JIT、OPT等,要把这些先进技术融合进一个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之中,使之适应所支持的管理模式,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3. 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大物流概念,提高企业间同步制造水平。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停留在单体生产管理思想上,即只愿按本企业的工作制度安排生产计划,而不愿与外部环境协同运行。由于上、下游企业生产率的不同,很容易在供应链上形成很高的库存。例如,神龙公司在和它的座椅供应商进行新的改造之前,座椅的库存量是240套。后来通过双方合作,构建了看板物流系统,实施准时生产(JIT),座椅的库存量减少到24套,大大降低了供应链上的成本。整车成本降低了,竞争力增强了,对制造商和供应商都有利益。

4. 缩短制造周期和物流周期并举,开发基于时间的竞争(Time-Based Competition)技术,尤其是供应链整体物流周期时间压缩的技术与管理方法,由此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

5. 不断推进新的物流与库存管理理念,如供应商管理的库存(VMI)、联合库存、第三方物流(TPL :Third Party Logistics )、集成化供应(I/S: Integrated Supply)等等。

6. 开发新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技术/软件系统。基于供应链运作的管理软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POS等的集成、GPS和GIS的车辆运行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相关技术。

7. 建立适应供应链管理的CALS体系(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Life-cycle Support: 连续采办与全生命周期支援),提高数据标准化水平,提高全过程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现在各个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且互不兼容,这样一来,几乎所有供应链上的企业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录入和编辑这些数据。如果能够将供应链上的数据标准化,就可以使这些不增值的劳动大为减少。

(完整版)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第一章导论 1.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4.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6.供应链运作的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的核心机制是“竞争—合作—协调”,其中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买方—卖方协调、生产—分销协调、库存—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的协调、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1.供应链的特征: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交叉性;④面向用户需求。 2.供应链的类型:①稳定的和动态的;②平衡的和失衡的;③效率型和响应型;④风险规避和敏捷。 3.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合作、决策、激励、自律、风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柔性设计;风险的日常管理)、信任机制。 4.基于传统制造模式下的扩展企业模型: 5.基于供应链的扩展企业模型: 6.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①控制回路(作业回路):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②策略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③性能评价回路: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性评价、价值增值性。 7.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①基础建设;②职能集成;③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④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⑤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8.供应链业务外包的原因:①分担风险;②加速重构优势;③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 ④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⑤降低成本。 9.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⑴制造商推动式:①特点(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⑵用户牵引式:①特点(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反应迅速);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 10.推—拉结合的供应链系统:拉动式(效率型,供应链面向市场一端主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主张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推动式(响应型,供应链上游一端更多的是以预测驱动生产和供应)。 第三章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1.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总体模型:⑴供应链环境下的运作组织与管理;⑵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⑶基于供应链的信息支持系统。 2.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①简洁性原则;②集优(互补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⑤创新性原则;⑥战略性原则;⑦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供应链管理复习材料(马士华 第二版)

一、名词解释 1、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2、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是一种供应链计划和运作管理的新哲理,通过合理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是在CFAR共同预测和补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共同计划的制定,即不仅合作企业实行共同预测和补货,同时将原来属于各企业内部事务的计划工作(如生产计划、库存计划、配送计划、销售规划等)也由供应链各企业共同参与。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在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供应商的销售额。 3、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VMI是一种在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4、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5、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式(stockless production),零库存(zero inventories),一个流(one-piece flow)或者超级市场生产方式,准时制指的是,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 6、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可以将处于上游的供应方比作梢部,下游的用户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7、曲棍球棒效应(Hockey-stick Effect)又称曲棍球杆现象。曲棍球棒效应,是指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月、季或年),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需求曲线的形状类似于曲棍球棒,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被称为曲棍球杆(Hockey-stick)现象。 8、供应链计划(Supply Chain Planning,简称SCP),SCP系统是指一个组织计划执行和衡量企业全面物流活动的系统。它包括预测、库存计划以及分销需求计划等基本组成。它通常运行在基于许多大型主机系统的集成应用系统之上来实现其功能。一个SCP系统由三部分组成:需求预测、库存计划和补库计划。 9、3PL(third?party?logistics,即“第三方物流”)--物流概念名词。3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

马士华版供应链管理复习题

马士华版供应链管理复习题 1供应链的概念是在(C. 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 2根据供应链存在的(A 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3.供应链管理是一种(A 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4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核心是强调运用(A 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行为实践。 5.供应链管理是采用(A系统)方法整合优化供应商、生产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流程。 6供应链管理必须以(B客户)为中心,使整个供应链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大价值的源泉。 7供应链管理是物流运作管理的扩展,是物流发展到(B集约化)阶段的产物。8以下不是供应链管理特征的是(D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系统边界日益清晰)。 9.供应链(A设计)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10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其供应链形态一般(B不同)。 11可以通过对(A供应链总成本)的优化核算来找出最优的合作企业组合,设计低成本的供应链。 12.从核心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设计供应链,有助于建立稳定的(B供应链体系模型)。 13一个企业应尽可能考虑(D多级)供应商或分销商,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供应链的运行状态。 14.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交换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还包括一系列可见和不可见的(D服务)。 15.建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能给(各方)带来利益。 16对于长期需求而言,合作伙伴要求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此最好选择(A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17 (A纵向)伙伴选择主要是面向上、下游企业关系的伙伴选择。 18供应链是围绕(C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 19快速反应(QR)是零售商及其(C供应商)密切合作的策略。 20. ECR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高效反应能力和以(A客户需求)为基础 的系统。 21.(C CM )又称品种管理或店铺货架管理.是一种重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22.CPFR是现代企业供应链整合的发展概念,是一种(B协同式)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供应链管理复习材料(马士华-第二版)

一、 名词解释 1、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2、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是一种供应链计划和运作管理的新哲理,通过合理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是在CFAR共同预测和补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共同计划的制定,即不仅合作企业实行共同预测和补货,同时将原来属于各企业内部事务的计划工作(如生产计划、库存计划、配送计划、销售规划等)也由供应链各企业共同参与。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在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供应商的销售额。 3、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VMI是一种在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4、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5、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式(stockless production),零库存(zero inventories),一个流(one-piece flow)或者超级市场生产方式,准时制指的是,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 6、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可以将处于上游的供应方比作梢部,下游的用户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7、曲棍球棒效应(Hockey-stick Effect)又称曲棍球杆现象。曲棍球棒效应,是指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月、季或年),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需求曲线的形状类似于曲棍球棒,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被称为曲棍球杆(Hockey-stick)现象。 8、供应链计划(Supply Chain Planning,简称SCP),SCP系统是指一个组织计划执行和衡量企业全面物流活动的系统。它包括预测、库存计划以及分销需求计划等基本组成。它通常运行在基于许多大型主机系统的集成应用系统之上来实现其功能。一个SCP系统由三部分组成:需求预测、库存计划和补库计划。 9、3PL(third?party?logistics,即“第三方物流”)--物流概念名词。3PL是指生产经营

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1.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工作流、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的协调与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半成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供应链管理是指: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服务水平,通过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业务流程,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物料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关系:(简称:SCP)供需双方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一种战略性协议关系。 4.联合库存管理:是针对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相互独立的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一种分担风险的库存管理模式。 5.第三方物流是指:是一种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运输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 6.牛鞭效应:也称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对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传递时被扭曲了的现象的一种形象描述。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和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使订货量产生了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消费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顾客的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将实际需求量变大了。 7.曲棍球棒现象:即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内,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却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需求曲线的形象似于曲棍球棒,所以称为... 8.双重边际效应: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的收益最大化,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确定的铲平价格高于其生产边际成本的现象。 9.供应契约: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减少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有效完成双方的订单交付,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绩效及每一个成员企业的绩效。 10.响应型供应链: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又称为响应性供应链。其为人们依据实践经验所划分出的一种供应链。 11.效率型供应链:即以最低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12.物流外包: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13.销售物流:即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14.生产物流:即原料及辅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门口”进入到生产线的开端,随生产加工过程流过各个环节,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流至生产成品仓库 15.供应物流:即组织原料、辅料供应的物流活动。 16.逆向物流:是与传统供应链相反,为恢复价值或合理处置,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实际流动所进行的有效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17.第四方物流:是一种解决物流规划功能外包问题的物流方案。 18.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一种以“扩展协作互助的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和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双赢”为导向的企业资源获取管理的系统工程。同时它又是以多种信息技术为支持和手段的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和技术,它将先进的电子商务、数据挖掘、协同技术等信息技术紧密集成在一起,为企业产品的策略性设计、资源的策略性获取、合同的有效洽谈、产品内容的统一管理等过程提供了一个优化的解决方案。 19.准时采购: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 20.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六个领域:交付、计划、生产、物流、供应、回流。

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第一章供应链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 1.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征p1——p2 (1)信息爆炸的压力。(2)技术进步越来越快。(3)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4)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6)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8)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2.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p4--p5 (1)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2)产品品种飞速膨胀(3)对订单响应周期(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4)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3.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p9 增加企业投资负担;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 4.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p10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柔性制造系统( FMC到FMS) 减少零件变化( Variety Reduction Program, VRP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 5.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p12 (1)里海大学的《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AM) (2)虚拟企业(VE)或动态联盟,共赢(Win-Win)关系 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如何具体付诸实施则还没有确定的模式,正在此时兴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从这个方面满足了实现敏捷制造所寻找的具体途径的要求。“纵向一体化”到“横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相邻节点企业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依此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供应链(Supply Chain)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使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过去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 6.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p14 (1)21世纪面临的市场空间和形态的变化;(2)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新环境下的不适应性;(3)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纵向一体化”;(4)交易成本变动形成的无限动力 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7.传统管理模式的特点p14 8.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p16 9.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p18 10.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p19 11.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p20——p23

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1.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工作流、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的协调与控制,从 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半成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 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 供应链管理是指: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服务水平,通过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业务流程,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 物料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 消费者手上。 3. 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关系:(简称:SCP供需双方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 同获利的一种战略性协议关系。 4. 联合库存管理:是针对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相互独立的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一种分担风险的库存管理模式。 5. 第三方物流是指:是一种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 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运输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 6. 牛鞭效应:也称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对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传递时被扭曲了的现象的一种形象描述。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和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使订货量产生了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消费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顾客的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 差,需求变异将实际需求量变大了。 7. 曲棍球棒现象:即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内,前期销量很低,至懒末销量却有一个突发性 的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需求曲线的形象似于曲棍球棒,所 以称为… 8. 双重边际效应: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的收益最大化,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确定的铲平价格高于其生产边际成本的现象。 9. 供应契约: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减少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有效完成双方的订单交付,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绩效及每一个成员企业的绩效。 10. 响应型供应链: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又称为响应性供应链。其为人们依据实践经验所划分出的一种供应链。 11. 效率型供应链:即以最低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12. 物流外包: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 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 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13. 销售物流:即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14. 生产物流:即原料及辅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门口”进入到生产线的开端,随生产加工过程流过各个环节,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流至生产成品仓库 15. 供应物流:即组织原料、辅料供应的物流活动。 16. 逆向物流:是与传统供应链相反,为恢复价值或合理处置,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实际流动所进行的有效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17. 第四方物流:是一种解决物流规划功能外包问题的物流方案。 18. 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一种以“扩展协作互助的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和扩大市场份额、实 现双赢”为导向的企业资源获取管理的系统工程。同时它又是以多种信息技术为支持和手段 的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和技术,它将先进的电子商务、数据挖掘、协同技术等信息技术紧密 集成在一起,为企业产品的策略性设计、资源的策略性获取、合同的有效洽谈、产品内容的 统一管理等过程提供了一个优化的解决方案。 19. 准时采购: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

供应链管理 复习知识点(马士华 第二版 )

1、 基于单个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成组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减少零件变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 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 供应链管理实施战略;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供应链管理星系支持技术的战略;绩效测评与评价;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间资源集成的桥梁; 3、 推动式和牵引式供应链运作方式 制造商推动的供应链: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 用户牵动的需求链: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快速反应 4、 供应链的定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5、 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4)交叉性 6、 供应链管理体系组成要素 5个领域:需求管理;计划;物流管理;供应;回流 3个基本组成部分:供应链的网络结构;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元素 7、 供应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做一个整体; 供应链管理 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 供应链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 ;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 8、 供应链的类型 (1)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强弱划分,分为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2)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3)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分为效率性供应链和响应性供应链(4)根据商品的库存情况,分为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是供应链。(5)需求和供应共同的不确定性,决定敏捷性供应链 9、 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

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

导论 1. 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4. 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一企业机会成本增加一实行业务外包一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一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一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② 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6■供应链运作的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的核心机制是“竞争一合作一协调”,其中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买方一卖方协调、生产一分销协调、 库存一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的协调、基于In ternet的供应链协调机制)。7.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1. “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1■供应链的特征: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交叉性;④面向用户需求。 2■供应链的类型:①稳定的和动态的;②平衡的和失衡的;③效率型和响应型;④风险规避和敏捷。 3. 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合作、决策、激励、自律、风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柔性设计;风险的日常管理)、信任机制。 4. 基于传统制造模式下的扩展企业模型: 5.基于供应链的扩展企业模型: 6■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①控制回路(作业回路):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②策略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③性能评价回路: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性评价、价值增值性。 7■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①基础建设;②职能集成;③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④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⑤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供应链业务外包的原因:①分担风险;②加速重构优势;③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④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⑤降低成本。 9■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⑴制造商推动式:①特点(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一分销商一零售商一用户)。⑵用户牵引式:① 特点(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反应迅速);②流程(供应商J制造商J分销商J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马士华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马士华 应链管理在国内出现的时间还不算太长,实际上即使在国外,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也只有十来年的时间,因此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 供应链管理涉及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我们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对于一个企业的CEO来说,首先应该确立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然后才有可能正确选择实施模式。所以,深刻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非常重要的条件。 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这个必然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世纪之交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空间和形态都与以往不一样。这种变化必然会对传统管理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带来挑战。同时,信息社会或网络社会已经开始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必然要带来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消费需求的变化。在短缺经济时代,量的供给不足是主要矛盾,所以企业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从数量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主要特征。现在,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一个企业靠一种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多样化需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谁都知道,只生产一种产品的组织最简单,而品种的增加必然会增大管理的难度和对资源获取的难度。企业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愿望往往受到资源获取的制约。从产品开发转入批量化生产的速度,再从批量化生产转向市场销售的速度,都需要新的资源来支持。但是这些资源的获取很难,尤其是知识,这不是说今天想到,明天就能够获得的,获得知识需要时间,需要成本。最后,兼顾社会利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环保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使企业既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还要考虑社会利益,而有时候社会利益和企业经济利益是不相协调的。 第二,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新环境下的不适应性。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从它的决策背景、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来看。传统管理模式是以规模化需求和区域性的卖方市场为决策背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获得效益。在这种决策背景下,它所选择的生产方式,必然是少品种、大批量,采用刚性和专用的流水生产线,因为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规模化效益是最好的。但是它的致命弱点是适应品种变化的能力很差,一旦外界发生新的需求,原有的生产系统很难适应。从组织结构的特征来看,它是一种多级递阶控制的组织结构,管理的跨度小、层次多。管理层次的增加必然影响整个企业的响应速度。再从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的特征看,主要是以一种集权式管理,以追求稳定和控制为主。就是说,过去为了控制影响企业生产的这些资源,企业要么是自己投资建设,要么是参资控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控制可能影响自己生产和经营的资源。要最大限度地来控制这些资源,必然走向集权式,因为只有集权式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对资源的控制。 第三,传统管理模式在新环境下显现的主要弊端。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负担,因为企业要想控制这些资源,通常的做法是自己筹集资金进行建设,然后自己进行经营和管理。按照这种思想去经营,肯定会增加投资负担。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因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即使你可能发现一个新的市场机会,但是由于企业要自己投资进行扩建或改建,而这都需要时间(如基本建设周期),这段时间很可能就是企业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期。"纵向一体化"模式还迫使企业去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活动。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把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都抓在自己手里,就不得不从事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制造厂拥有一个牧场,为它的汽车坐垫提供原料; 美国的一个报业大王拥有一片森林,专为生产新闻用纸提供木材。这样一来,汽车制造商要经营牧场,报业大王要经营林场,必须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不仅如此,还要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的竞争对手。"纵向一体化"模式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增大了企业的行业风险,因为按照这种模式经营,一旦企业主导产

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 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章导论 1.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4.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6.供应链运作的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的核心机制是“竞争—合作—协调”,其中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买方—卖方协调、生产—分销协调、库存—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的协调、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1.供应链的特征: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交叉性;④面向用户需求。 2.供应链的类型:①稳定的和动态的;②平衡的和失衡的;③效率型和响应型;④风险规避和敏捷。 3.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合作、决策、激励、自律、风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柔性设计;风险的日常管理)、信任机制。 4.基于传统制造模式下的扩展企业模型: 5.基于供应链的扩展企业模型: 6.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①控制回路(作业回路):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②策略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③性能评价回路: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性评价、价值增值性。

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第一章导论 1、供应链: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得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得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得功能网络结构。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得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得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得产品、以合理得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得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与信息支持得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4、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得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瞧作一个整体;②供应链管理强调与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得思想与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得协调与激励机制. 6、供应链运作得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得核心机制就是“竞争—合作—协调”,其中协调就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得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得研究(买方—卖方协调、生产—分销协调、库存-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得协调、基于Internet得供应链协调机制)。 7、供应链管理得基本思想 1、“横向一体化”得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得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得就是一种合作性竞争。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得服务化管理。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与组织流得集成。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就是信息流管理得先决条件.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得参与。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得基本问题 1、供应链得特征: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交叉性;④面向用户需求. 2、供应链得类型:①稳定得与动态得;②平衡得与失衡得;③效率型与响应型;④风险规避与敏捷。3、供应链管理得运行机制:合作、决策、激励、自律、风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加强激励机制得应用;柔性设计;风险得日常管理)、信任机制。 4、基于传统制造模式下得扩展企业模型:5、基于供应链得扩展企业模型: 6、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①控制回路(作业回路):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②策略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③性能评价回路: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性评价、价值增值性。 7、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得步骤:①基础建设;②职能集成;③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④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⑤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8、供应链业务外包得原因:①分担风险;②加速重构优势;③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得辅助业务职能;④使用企业不拥有得资源;⑤降低成本. 9、推动式与牵引式得供应链运作方式:⑴制造商推动式:①特点(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⑵用户牵引式:①特点(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反应迅速);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 10、推—拉结合得供应链系统:拉动式(效率型,供应链面向市场一端主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主张快速响应客户得需求)、推动式(响应型,供应链上游一端更多得就是以预测驱动生产与供应)。 第三章供应链得构建与优化 1、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总体模型:⑴供应链环境下得运作组织与管理;⑵供应链环境下得物流管理; ⑶基于供应链得信息支持系统。 2、供应链构建得设计原则:①简洁性原则;②集优(互补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⑤创新性原则;⑥战略性原则;⑦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得设计原则。 3、基于产品得供应链设计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