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个常用医学名词解释
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

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看医学资讯还是与医生交流,医学专有名词经常出现。
对于非医学背景的人来说,这些名词往往让人感到困惑。
因此,本文旨在给大家提供一份医学概要的名词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术语。
一、疾病分类和诊断1.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并可通过接触传播的疾病。
例如:流感、结核病等。
2. 慢性病: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且不易治愈的疾病。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 内科疾病:指以研究和治疗内脏器官的疾病为主的医学专科。
例如: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4. 外科疾病:指以进行手术治疗为主的医学专科。
例如:阑尾炎、骨折等。
5. 诊断:指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手段确定疾病名称和性质的过程。
二、医学检查和治疗手段1. X线检查:一种通过X射线的透射影像来检查身体内部结构的方法。
例如:X胸片、骨密度检查等。
2.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利用X射线辐射来产生体内断层结构的影像,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
例如:头部CT、腹部CT等。
3. 核磁共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的影响下发射信号并形成图像的无创检查方法。
例如:脑部核磁共振、关节核磁共振等。
4. 手术:外科医生通过切开患者体表,使用手术器械和技术进行治疗的方法。
例如:心脏手术、肾脏移植等。
5. 药物治疗:通过给予患者药物来预防、缓解或治愈疾病的方法。
例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三、常见疾病和相关名词解释1. 癌症:一类由异常细胞无限制繁殖而形成的疾病。
癌症可以侵犯身体各个器官,并有可能扩散到其他部位。
2. 糖尿病: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而导致血糖升高的慢性疾病。
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3. 心脏病: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 中风:指突发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缺血或出血而发生。
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5. 高血压:一种常见疾病,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内科学名词解释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内科学领域中的专业术语及其含义。
在医学领域中,术语的理解对于教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至关重要。
通过解释内科学名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内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解释内科学名词的目的在于消除读者的疑惑,帮助他们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术语。
在内科学中,许多名词具有特定的定义和用法,如果读者对这些术语的含义不清楚,可能会造成误解或错误的应用。
因此,进行名词解释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内科学领域的理解水平,提升其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常用的内科学名词解释,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而准确的内科学术语解释参考。
阿片类药物(ids)定义。
阿片类药物是一类用于缓解疼痛的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与大脑和脊髓中的阿片受体结合,改变疼痛感知的方式。
定义。
阿片类药物是一类用于缓解疼痛的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与大脑和脊髓中的阿片受体结合,改变疼痛感知的方式。
相关背景信息。
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它们常用于处理剧痛,如术后疼痛、癌症相关疼痛等。
然而,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滥用问题。
相关背景信息。
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它们常用于处理剧痛,如术后疼痛、癌症相关疼痛等。
然而,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滥用问题。
相关背景信息。
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它们常用于处理剧痛,如术后疼痛、癌症相关疼痛等。
然而,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滥用问题。
相关背景信息。
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它们常用于处理剧痛,如术后疼痛、癌症相关疼痛等。
然而,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滥用问题。
用法示例。
患者因手术后疼痛,医生决定给予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
用法示例。
患者因手术后疼痛,医生决定给予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
用法示例。
患者因手术后疼痛,医生决定给予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
用法示例。
患者因手术后疼痛,医生决定给予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
基础医学名词解释

基础医学名词解释
基础医学是指医学的基础学科,旨在介绍与医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原理、知识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基础医学常见的名词解释:
1.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构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基因:DNA上的遗传信息单位,编码着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和功能。
3. 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其调节的科学。
4. 解剖学:研究生物体内外形态结构的科学。
5. 病理学: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的科学。
6. 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机体产生的效应的科学。
7. 免疫学:研究机体对疾病和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御机制及其应用的科学。
8.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体发生、发展和运作的基本分子机制的科学。
9. 糖尿病: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浓度过高,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
10. 癌症:一种由恶性肿瘤引起的疾病,其中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以上仅是基础医学中的一小部分名词解释,基础医学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医学名词汇编

医学专用名词选编目录1.CDC (2)2.ICU: (2)U: (2)4.放射治疗 (2)5.化学疗法 (2)6.尿潜血 (2)7.血尿 (2)8.声带息肉 (3)9.角膜溃疡 (3)10.DIC (3)11.免疫球蛋白 (3)12.顽固性心力衰竭 (3)13.压疮 (3)14.早搏(心血管内科) (3)15.心身症(即心身疾病) (4)16.同位素 (4)17.胃镜 (4)18.酶标仪 (4)19.内窥镜 (4)20.层流床 (4)21.三维彩超 (4)22.“脑像图”技术 (5)23.钡餐 (5)24.伽马刀 (5)25.CT (5)26.MRI (5)27.MR (5)28.CR (6)29.DR (6)30.ECT (6)31.DSA (6)32.脑血管造影: (7)33.透析 (7)34.理疗 (7)1.CDC(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简称。
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
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
2.ICU: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
中小医院是一个病房,大医院是一个特别科室,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U:CCU是专科ICU(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的一种,第一个C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127;的缩写,是专门对重症冠心病而设的,又叫做冠心病监护病房。
4.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俗称“电疗”是利用射线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来杀死肿瘤细胞。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49.比色法
以可见光作光源,比较溶液颜色深浅度以测定所含有色 物质浓度的方法。
50.体液 是指机体内的水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质——
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51.真脂 中性脂肪或称三酸甘油酯。
52.酶激活剂 能使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的物质。
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 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
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20.Rh血型 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
是体内水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是一些溶质重 吸收的动力。
22.真性糖尿
65.噬菌体
是侵袭细菌、真菌或螺旋体的病毒,在易感的宿主细胞 内增殖并将其裂解。
66.质粒 存于细菌染色体外的环形DNA。 67.条件致病菌
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 机体平衡状态破坏时可引起疾病者。
68.外毒素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45.准确度 是指测定结果和真值接近的程度。 46.电渗 在电场作用下,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现象。 47.溶血 当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因细胞外液体进入细胞内,使
红细胞过度膨胀而发生破裂,这一现象谓溶血。
48.摩尔吸光数 在规定的波长处,1摩尔浓度的溶液通过光径1cm比色
定出现严重的误差。
41.酶的活性单位
指在一定的作用条件下,酶促反应中单位时间内作用物 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42.精密度
对同一样品多次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平均值的相接近 程度。
43.医学决定水平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学习资料

公卫医疗事业编制医学基础知识考试——名词解释1、点彩红细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其胞质中残存变性的嗜碱性RNA,碱性亚甲蓝染色后,呈大小、形状不一的蓝色颗粒,瑞氏染色后,颗粒呈蓝黑色。
2、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3、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或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4、异型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梅毒、布鲁氏菌、弓形虫感染、药物反应等情况下,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共分三型。
I型(空泡型,浆细胞型),II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III(幼稚型)。
5、ABO血型抗体:分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
天然抗体是在没有可觉察的抗原刺激下铲射过的抗体,以IgM为主,免疫性抗体是在无觉察的免疫刺激下产生的抗体,有IgM,IgG,IgA,主要是IgG。
6、尿渗量:是反映溶解在尿中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量的一种指标,是表示肾脏排泄道尿中的所有溶质颗粒的的总数量。
7、血尿: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分为三种。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和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2种形态以上红细胞。
3、混合性血尿。
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
镜下血尿是指尿液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个/HP。
8、夏科—莱登结晶:为菱形无色透明结晶,其两端尖长,大小不等,折光性强,是嗜酸粒细胞破裂后嗜酸性颗粒相互融合而成。
多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过敏性肠炎患者的粪便中。
可见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管腔内的粘液栓中(粘液栓主要是由粘液、坏死脱落的细胞和一些白细胞构成的)。
9、病理性尿蛋白: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
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医学名词中英文解释

医学名词解释1、抗人球蛋白试验AGT【antiglobulin test】又称Coombs 试验。
是诊断自免溶贫的重要依据。
2、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autoimmune hemolytican aemia】3、直接抗球蛋白实验DAT【direct antiglobulin test】检查被检红细胞上有无不完全抗体。
是用于诊断胎儿有核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的试验。
4、间接抗球蛋白实验IAT【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检查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5、心肺复苏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6、胸部挤压C【Compression】7、气道畅通A【Airway】8、人工呼吸B【Breathing】9、Gy是放射剂量单位,汉语读作“格瑞”。
10、RP表示请取药;11、P.O表示此药口服;12、INJ.表示注射剂;13、MIXT.表示合剂;14、TAD.表示片剂;15、SOL.表示溶液;16、CO.表示复方;17、PR.表示灌肠;18、I.D表示皮内注射;19、I.V表示静脉注射;20、I.V.GTT.表示静脉点滴;21、IH表示皮下注射;22、IM表示肌肉注射;23、O.M表示每晨;24、O.N表示每晚;25、HS.表示睡时用;26、AM.表示上午;27、PM.表示下午;28、A.C.表示饭前;29、P.C.表示饭后;30、SOS.表示需要时用一次;31、ST.表示立即;32、QD表示每日一次;33、BID表示每日两次;34、TID表示每日三次;35、QID表示隔日一次;36、QH表示每小时一次; Q2H表示每两小时一次; Q3H表示每三小时一次;依次类推;37、sig表示用法;38、千克(kg)=103克(g) =106毫克(mg) =109微克(μg) =1012纳克(ng) =1015皮克(pg) =1018飞克(fg) =1021阿克(ag),分析化学中经常用到的质量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000。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9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及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系指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10 .透析失衡综合症:初次透析者可发生透析失衡综合症,主要是血尿素氮等物质降低过快,导致细胞内外液间渗透压失衡,引起颅内压增加和脑水肿所致,出现恶心、呕吐、头痛,重者可出现惊厥。
I1uremictoxins:即尿素症毒素,肾功能衰竭时不能充分排泄代谢废物(主要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废物),不能降解某些内分泌激素,致使其蓄积在体内而引起毒性作用,引起某些尿毒症症状。
12 .慢性肾衰急性加重:慢性肾衰本身已相对较重,或其病程加重过程未能反映急性肾衰演变特点,称之为慢性肾衰急性加重。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1fai1ureCRF):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以代谢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全身各系统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14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60m1∕(min.1.73πf),时间>3个月。
15 .急性肾炎:多发生在链球菌感染后,起病急,病程短,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为临床表现,是一组常见病。
16 .肾病综合征(nephriticsyndromeNS):尿蛋白大于3.5g∕d,血浆白蛋白低于30g∕1z常伴有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前两项必需。
17 .急性肾功能衰竭(AK1或ARF):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期内肾功能急剧降低,甚至丧失,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氮质血症等。
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
18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的物理特性,是两种不同浓度及性质的溶液法僧物质交换,用来取代肾脏排泄废物的功能,又称为人工肾脏。
19 .恶性贫血是由于内因子缺乏使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不能被吸收,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的贫血,常有较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5个常用医学名词解释 1.胃肠激素:由胃肠粘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2.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清醒、安静、空腹时,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3.呆小症:幼儿时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缓慢、身体矮小,而且智力低下, 称呆小症。 4.兴奋性: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即兴奋)的能力。 5.肺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6.球-管平衡: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7.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8.胃容受性舒张:咀嚼吞咽时,食物刺激咽、食管感受器,通过迷走N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胃底和胃体)肌肉舒张。 9.静息电位:兴奋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在细胞内外所记录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10.牵涉痛:由于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
11.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环境,指细胞外液。 12.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 13.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加QQ695132666每天都有医学知识更新! 14.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15.牵涉痛:内脏疾病常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 16.容受性舒张:食物刺激口、舌、咽和食道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经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 17.近点:眼尽最大能力调节后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1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总量。 19.阈电位: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或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去极化过程中,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 20.肺泡通气/血流量比值: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21.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压的平均值。 22.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3.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24.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收缩。 25.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整个多肽链的空间排布。(或: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的空间结构,反映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 26.酶的别构调节:特定小分子物质与酶结合后,使酶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 酶活性变化,这种调节酶活性的方式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27.必需氨基酸:人体必需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氨基酸。 28.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29.糖酵解途径:从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 30.酮体:脂肪酸β-氧化的正常产物,生成于肝内利用于肝外,主要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31.反密码子:tRNA反密码环中的三联碱基与mRNA中的某些密码子反向配对,则称其为反密码子。 32.基因表达: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33.启动子( promoter):位于结构基因上游,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启动转录的调控序列。 34.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35.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在电场中不移动)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36.酶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蛋白通过共价键结合/去掉某种小分子物质后(常见的是磷酸)酶的活性随之增加或降低,这种酶活性调节方式称为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37.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 38.结合胆红素:主要是指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39.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0.脂蛋白:脂质与载脂蛋白形成的复合体。 41.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42.密码子:mRNA从5'→3'每相邻三个核苷酸为一组代表氨基酸或其他遗传信息,又称为三联密码(或密码子)。 43.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特异DNA序列。 44.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由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均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游离型胆汁酸被重新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再随胆汁排入肠腔,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45.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该角平对第2肋软骨,是确认肋的重要标志。 46.翼点:额、顶、颞、蝶四骨相交形成“H”形的骨缝。 47.椎间盘:连接相邻两椎体间的纤维软骨板,外部为纤维环组成,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为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 48.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 49.咽峡:腭帆后缘和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50.咽淋巴环: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和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咽淋巴环,它们围绕在鼻腔、口腔与咽通连处的附近,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51.肾蒂:出入肾门的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组成肾蒂。 52.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内面,由两侧的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组成。 53.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移行处的隐窝 54.三尖瓣复合体:位于右房室口,由纤维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组成,功能是防止血液返流。 55.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脉分叉处的稍左侧,有一纤维性的结缔组织索,连于主动脉弓的下缘,为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形成的遗迹。 56.颈动脉小球:是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后方的椭圆形小体属化学感受器。 57.颈动脉窦:为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58.乳糜池:在第一腰椎前方,由左腰干、右腰干和肠干汇合处的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部。 59.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稍下方约3.5c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黄斑中央有一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60.灰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色泽灰暗,称灰质。
61.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团块。 62.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团块。 63.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行程、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 64.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由投射纤维构成的白质层。 65.遗传信息:蕴藏在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中的信息称为遗传信息。 66.遗传密码:mRNA分子上碱基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密码。 67.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外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68.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的总称。 69.自噬作用:溶酶体对细胞内的物质或一部分结构的消化、分解作用称为溶酶体的自体吞噬作用。 70.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
71.细胞分化:指受精卵经过卵裂产生的同源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72.细胞衰老:指细胞内部结构的衰变、细胞生理功能的衰退或丧失。 73.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74.同源染色体:指在减数分裂时能两两配对,形态、大小及结构都相似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75.基因组:细胞中所有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76.断裂基因: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其编码序列被非编码序列所间隔,形成嵌合排列的断裂形式。 77.基因突变: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组成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78.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79.核型:一个体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80.染色体病:指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所导致的疾病。
81.外显率:是指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相应表型的百分率。 82.交叉遗传:X连锁遗传中,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将来只能传给他的女儿,致病基因不存在由男性向男性传递的现象。 83.遗传度: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基础所起的作用的大小称为或遗传率。 84.阈值:导致个体患病的最低易患性限度。 85.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到不适甚至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的病态表现。 86.发热: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值范围,称为发热。 87.水肿: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88.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随咳嗽经口腔排出称为咯血。 89.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出现呼吸深度、频率、节律改变,严重时张口呼吸、发绀等。 90.发绀:发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没有携带氧的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叫紫绀。
91.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 92.呕血: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腺)或全身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呕吐物可呈棕褐色。常伴有黑便,严重时…脱周围血循环衰竭。 93.腹泻:是由于肠粘膜分泌旺盛、吸收障碍、黏膜炎症、肠蠕动亢进等原因致使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病例成分(粘液、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