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概论重点

建筑环境学概论重点
建筑环境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

1、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2、建筑对日照的要求的根据是建筑的使用性质、当地的气候条件。

3、建筑物的阴影和建筑物自身阴影在墙面上的遮蔽情况与建筑物的平面体形、建筑物高度、建筑朝向有关。

4、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5、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6、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7、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5个分区,目的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方针。

9、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主要指标是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辅助指标是累年日平均温度<=5度和>=25度的天数。

10、建筑气候区分为七个一级区,适用于一般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其划分的主要指标是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辅助指标是年降水量、累年日平均温度<=5度和>=25度的天数。

11、热岛现象

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热岛现象” 。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防治:

第二章

1、热湿环境四要素:温度、湿度、风速、环境辐射温度

2、建筑热湿环境形成影响因素:外扰、内扰

3、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4、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5、外扰和内扰对室内环境的作用形式包括有对流换热、导热和辐射。

6、得热量是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

7、得热量与外扰之间存在衰减与延迟的关系

8、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和热源的特性。

9、维护结构参数:传热系数K、热塑性指标D、遮阳系数Sc

10、得热量

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得热量包括:显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和潜热,它有正负之分,主要来源是:室内外温差传热、太阳辐射进入热量、室内照明、人员、设备散热等。

11、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12、热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13、玻璃的得热:

14、热湿环境控制方法:被动法(主要方法)、主动法

15、被动法的主要原理:【1】自然通风【2】维护结构隔热技术【3】被动式蒸发冷却技术【4】被动太阳房

16、得热量与(空调)负荷关系:

第三章

1、人体热平衡方程式

M-W -C -R -E -S = 0

式中:

M——人体能量代谢率,W/㎡;

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W/㎡;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W/㎡;

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W/㎡;

E——汗液蒸发和呼出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W/㎡;

S——人体蓄热率,W/㎡

(式中各项均以人体单位表面积的产热和散热表示)

2、热感觉

人体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影响人类热感觉的因素有:(1)冷热刺激的存在;(2)刺激的延续时间;(3)原有的热状态;(4)皮肤温度;(5)核心温度;(6)环境温度。

3、热舒适(TCV)

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有两种观点:(1)“不冷不热”的中性热感觉;(2)使人高兴,愉快,满意的感觉。

4、热感觉与热舒适对比:

5、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和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6、一般来说,人体的衣服热阻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小;环境与人体温差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大;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越高,人体热感越强。

7、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降低,会使人凉快。

8、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9、热感觉是人体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10、热舒适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其影响因素包括:冷热刺激的存在、刺激的延续时间、原有的热状态、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垂直温差、吹风感、辐射不均匀性、其他因素等。

11、有效温度ET:是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综合指标。它的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它的缺陷是过高地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12、预测平均评价指标:PMV-PPD. 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

第四章

1、室内空气环境包括室内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

2、对室内空气品质纯客观的定义是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

3、室内空气环境的影响因素:(了解)

4、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气溶胶颗粒物,微生物,氡,二氧化碳(重点,注意P111表4-3),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烟草燃烧生成物,氨,甲醛,苯,可挥发性有机物。

5、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两个)《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第五章

1、自然通风动力:风压及室内空气密度差和高度差所引起的热压

2、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把建筑物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排出室内的通风换气方式。

3、自然通风的优点在于:自然通风对于温度气候的很多类型的建筑都适用、自然通风比机械通风经济、如果开口的数量足够、位置合适、空气流量会很大、不需要专门的空调机房、不需要专门的维修人员。

4、自然通风的缺陷在于:通风量往往难以控制,因此导致室内空气品质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和过量的热损失、在大而深的多房间建筑中,自然通风难以保证新风的充分输入和平衡分配、在噪声和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自然通风不适用、一些自然通风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应预先采取措施、自然通风不适用那些恶劣气候环境的地区、自然通风往往需要居住者自己调整风口来满足需要,比较麻烦、目前的自然通风很少对进口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自然通风往往需要比较大的空间,经常受到建筑形式的限制、自然通风的可控性低,风量可能不足,对于要求较高建筑,不能完全依赖自然通风。

5、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形式有:穿堂风、单面通风、被动风井通风、中庭通风。

6、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可分为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个性送风三种形式。

7、混合通风

将空气以一股或多股的形式从工作区外以射流的形式送入房间,射入的过程中卷吸一定数量的室内空气,让回流区在人的工作区附近,从而可以保证工作区的风速合适、温度比较均匀。缺点是空气容易污染。

8、置换通风

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人的工作区(呼吸区),使人率先接触到新鲜空气,从而改善呼吸区的空气品质。优点是工作区的空气品质较高,且节约能源。

9、个性送风

将处理好的新鲜空气直接送至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同时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舒适性要求调节送风参数,实现有限区域内的个性化控制。优点:可以保证人吸入的空气质量而又不必将周围所有空气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通风效率,可以大大减少通风量和能量消耗

10、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对比,优缺点(结合以上几点)

11、混合通风系统:气流组织,置换通风,个性化通风

12、室内气流组织的参数(了解)

第六章

1、建筑声学基本概念

2、简答:吸声材料结构,特性,原理

3、消声器

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甚至可降低噪声20~40dB,分为阻性消声器、抗式消声器和阻抗式消声器。其中高频噪声选择阻性消声器,中低频噪声选用抗式消声器,宽频噪声选用阻抗式消声器。

4、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声源、传声途径和接受者。

5、

一个向周围媒质辐射声波的振动系统叫声源。

6、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称为声功率。

7、有声波传播时,压强随声波频率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其变化的部分,即有声波时的压强与静压强之差,称为声压。

8、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内的平均声能量称为声强。

9、描述一个简谐声波只需要频率(音调)和声压幅值(响度)两个独立变量。

10、人耳音色取决于谐频分量的构成。

11、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20 Hz~20000Hz。

12、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13、高频噪声选择阻性消声器,中低频噪声选用抗式消声器。

第七章

1、被人眼感觉为光的那部分辐射通量称为光通量。它表明了光源的发光能力,它的单位为流明。

2、光通量的空间密度,称发光强度。它表征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单位为坎德拉。

3、光通量只是说明了光源的发光能力,并没有表示出光源所发出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发光强度则说明了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4、亮度是将某一正在发射光线表面的明亮程度定量表示出来的量。

5、采光原则:是否节能、是否改善了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

主要简答题

第一章

1、详述热岛现象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造成后果以及防止热导现象的措施。(1)定义

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热岛现象”

(2)特点

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气象条件:风速、云量、太阳直接辐射

人为因素:空调散热量、车流量

各种气候要素和城市布局也对热岛有影响。

例如:高纬度寒冷地区城市人工取暖消耗能量多,人为热排放量大,热岛强度增大,而常年湿热多云多雨或多大风的地区热岛强度偏弱

城市呈团块状紧凑不知,则热岛现象增强,城市呈条形状或呈星形分散结构,则热岛现象减弱

(3)形成的原因

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

(4)造成后果

a 对大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有很大的影响

b 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

c 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但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5)防止热岛效应

a 以采用改变城市建筑物表面涂上白色或换上浅颜色的材料,以减少吸收太阳辐射

b 在路边、花园和屋顶种花栽树,可使城市温度下降

c 加强城市规划,选择合理的城市结构模式,树立城市生态学观念,统筹安排工厂区、居民区。尤其是热岛区要加强绿化,通过植物吸收热量来改善城市小气候

d 将城区分散的热源集中控制,提高工业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散失和释放,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城市“热岛效应”并不是无法可制,比如上海和英国伦敦近几年“热岛效应”就有所改善。

2、简述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分为5个分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目的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方针。划分分区的主要指标: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划分分区的辅助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度和>=25度的天数。

3、简述建筑气候区

分为七个一级区,I、II、III、IV、V、VI、VII,适用于一般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划分一级区的主要指标: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划分一级区的辅助指标:年降水量、累年日平均温度<=5度和>=25度的天数。一级区下又划分为若干个二级区,二级区的主要指标: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冻土性质、最大风速、年降水量。

第二章

1、简述得热量和冷负荷之间的关系。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和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得热量转换为冷负荷一般要经过幅值上衰减、时间上延迟。

第三章

1、简述影响人体热感觉的因素

(1)冷热刺激的存在

(2)刺激的延续时间

(3)原有的热状态

(4)皮肤温度

(5)核心温度

(6)环境温度

2、简述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

(1)冷热刺激的存在

(2)刺激的延续时间

(3)原有的热状态

(4)皮肤温度

(5)核心温度

(6)环境温度

(7)空气湿度

(8)垂直温差

(9)吹风感

(10)辐射不均匀性

(11)其他因素

3、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如何变化?

答:服装吸收了汗液后

(1)热阻增加

一方面:服装对皮肤表面的水蒸气扩散有一个附加的阻力;

另一方面:服装吸收部分汗液,使得只有剩余部分汗液蒸发冷却皮肤

(2)热阻减少

一方面:衣服潮湿导致导热系数增加

另一方面:在显热传热基础上增加了潜热换热

总的来说,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降低,会使人凉快。

第四章

3、简述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1)纯客观的定义早期,人们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

(2)纯主观的定义1989年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一教授提出:品质反映了人们的要求,如果人们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

(3)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结合

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颁布的<<满足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通风>>中的定义“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应该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4)更进一步的定义

“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和“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

(a)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b)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5)定义说明

(a)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

(b)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达到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例如氡、一氧化碳等没有气味,对人体也没有刺激,但对人有很大伤害

(c)定义d相对比较科学和全面,它涵盖了客观指标和人的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的内容

(d)当前各国学者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仍存在偏差,但基本认同定义的(4)。

4、简述目前的空气净化方法。

目前的净化方法主要有:

(1)过滤器过滤

(2)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

(3)纳米光催化降解VOCs

(4)臭氧法

(5)紫外线照射法

(6)等离子体净化

(7)其他净化技术

5、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是什么?

(1)和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

a 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

b 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

c 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

d 不需要对他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

e 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2)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

a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b 随室内人员密度增加而增大

第五章

1、自然通风的定义、特点、优缺点、常见自然通风的形式

答:(1)定义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2)特点

①不消耗动力或与机械通风相比消耗很少的动力

②主要依靠室内外风压或者热压的不同来进行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3)自然通风的优点是:

①自然通风对于温度气候不同、很多类型的建筑都适用

②自然通风比机械通风经济

③如果开口的数量足够、位置合适、空气流量会很大

④不需要专门的空调机房

⑤不需要专门的维修人员

(4)自然通风的缺陷是:

①通风量往往难以控制,因此导致室内空气品质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和过量的热损失

②在大而深的多房间建筑中,自然通风难以保证新风的充分输入和平衡分配

③在噪声和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自然通风不适用

④一些自然通风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应预先采取措施

⑤自然通风不适用那些恶劣气候环境的地区

⑥自然通风往往需要居住者自己调整风口来满足需要,比较麻烦

⑦目前的自然通风很少对进口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

⑧自然通风往往需要比较大的空间,经常受到建筑形式的限制

⑨自然通风的可控性低,风量可能不足,对于要求较高建筑,不能完全依赖自然通风

(5)常见的自然通风实现形式:

①穿堂风(进出口之间距离为屋顶的2.5~5倍)

②单面通风

③被动风井通风

④中庭通风

(6)自然通风的适用场合

主要用于热车间排除余热的通风换气,及普通民用建筑。

2、请叙述置换通风的特点、相对于混合通风的优点、缺点及目前在社会的采用情况。

答:置换通风是指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人的工作区(呼吸区),使人率先接触到新鲜空气,从而改善呼吸区的空气品质

(1)置换通风的特点:

①低速低紊流度

②小温差(≤6K)

③室内存在浮升气流

④室内出现热分离层,停留区空气品质好

⑤停留区存在温度梯度

(2)产生置换通风气流的先决条件:

①在地板附近尽可能以较小的温差无脉冲低速送风

②在天花板附近排风

(3)置换通风相对于混合通风的优点:

①人员停留区空气品质好

②由于低速低紊流度送风,热舒适性好

③部分负荷特性好

④送风温差小,送风温度高,处理新风所需的能耗降低约20%;⑤送风温度高,过度季节免费供冷时段增加约50%,带来全年供冷能耗降低约10%

⑥由于送风温度高,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可提高,冷水机组的能耗可降低约3%

⑦由于仅需考虑人员停留区负荷,上部区域负荷可不必考虑,设计计算负荷可减少10~40%

综上所述,置换通风所需的能耗比混合通风减少约20~30%

(4)置换通风的缺点:

①由于受限于室内温度梯度和安装位置,制冷能力有限

②由于送风温差小,所要求的风量较大,风机能耗要大,风管体积更大

③由于送风速度低,故置换通风口体积均较庞大,需占用室内部分空间

④要求要有采取使送风面风速要尽可能均匀的措施

⑤室内的物品(家具等)不要遮住送风面

⑥不能完全处理所有污染源产生的污染气流

⑦由于风管体积较大及置换通风口价格较贵,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增加约5~10%

⑧冬季供热时,形不成置换流,供热效果较差

(5)置换通风特别适用的场合:

①在高大空间,大风量,小冷负荷情况下更应优先考虑使用

②在工业领域,在高大厂房中,要求更好的空气品质,要求更节能的效果

③热源与污染源同时发生的场合更利于使用(生产和装配车间,厨房,实验室)(6)置换通风目前在社会的采用情况

①北欧现在大约50%的工业通风系统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大约25%的办公室通风系统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

②中国目前使用较少

第六章

2、简述噪声控制的原则。

答:①“闹静分开”的原则

②改变噪声传播的方向或途径

③充分利用天然地形的吸声、降噪作用

④采取声学措施,包括吸声、消声、隔声、隔振和减振等噪声控制技术

3、什么是消声器?叙述消声器的分类及特点

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甚至可降低噪声20~40dB。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式消声器和阻抗式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吸收型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依靠管道界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从而产生声波的反射、干涉现象,从而降低由消声器向外辐射的声能,达到消声的目地。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由阻性消声器与抗式消声器组合而成。微穿孔板消声器是阻抗复合式消声器一种特殊形式

高频噪声选择阻性消声器,中低频噪声选用抗式消声器,宽频噪声选用阻抗式消声器。

第七章

1、简述舒适光环境要素。

(1)适当的照度水平

(2)舒适的亮度比

(3)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

(4)避免眩光干扰

2、简述采光原则。

(1)是否节能

意味着尽量要自然采光,是否改善了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

(2)有舒适的光环境,即要有:

①适当的照度水平

②舒适的亮度比

③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

④避免眩光干扰

3、叙述常用的照明方式

(1)一般照明

在工作场所内,以照亮整个工作面为目的的照明方式称一般照明,它的特点是:灯具均匀布置在被照面上空,在工作面上形成均匀的照度。适用于如下场合:①对光的投射方向没有特殊要求的场所;②在工作面没有特别需要提高视度的工作点;③工作点很密或不固定的场所。

(2)分区一般照明

同一房间内由于使用功能不同,各功能区所需要的照度值不相同,这时需首先对各房间进行分区,再对每一分区做一般照明。它的特点是:①可能有工作区与交通区的照度差别;②可能有不同工段间的照度差别;③分区照明不仅能满足区域功能需求,还达到节能的目的。

(3)局部照明

指在工作点附近,专门为照亮工作点而设置的照明装置,适用场合包括:设置在照度高或对光线方向性有特殊要求处。如:车间内的车床灯,台灯,商店柜台内射灯等。提示:该方式一般不单独使用。

(4)混合照明

在同一场所内,既有一般照明,又有局部照明。适用于要求高照度或要求有一定的投光方向,或工作面的固定点分布较稀疏的场所。如大型商场,图书馆,工业厂房等等。

空调制冷技术结课论文

2013级暖通空调结课论文 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 与建筑节能 学生姓名:李刚 学号:201305104101 指导教师:李琼 所在学院:建筑工程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呼和浩特市某办公建筑节能设计 摘要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方式的多样化细节化,对于建筑物内的环境要求也日益增加,舒适和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成为人们追求的趋势,伴随着建筑能耗的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重要比重。本文通过分析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的构成及主要特点,针对当前在节能方面面临的问题,对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暖通空调,环保节能,解决方案 HVAC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modern concept of people's live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ans of details, to the environment within a building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 comfortable and high quality living environment become the trend, with the tot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rising year by year, and HV AC system i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occupies the important propor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V AC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composi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in the energy saving problems, HV AC control system design is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methods. Keywords: HV A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Solution 1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最消耗一般占整个建筑耗能的50%以上。但目前实际情况是,空调系统是按满足用户最大需求而设计,所有的空调系统长时间处在低负荷下运行。由于能源十分紧张,同时暖通空调的能耗在国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

建筑环境学期末考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 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研究与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就是:了解人与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就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地方平均太阳时就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真太阳时就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气温就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绝对湿度就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与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与热源的特性。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与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热舒适就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 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低。 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就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对策、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她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与生物因素、随室内人员

建筑环境学论文

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研究 建环1301班张梦迪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高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出现了高强度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分析和评价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当前城市气候与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剖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危害,并从当前城市热岛效应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低热岛强度的对策。 Abstract: the global climate warming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many cities in the world is a high intensity of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deteriorat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urba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s also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harm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and starting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to improv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discussed, countermeasures of reducing heat island intensity.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成因及措施 Keywords: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y causes and measures 一、引言 城市热岛效应也称“大气热污染现象”,是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由于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大气污染以及人工废热的排放等因素使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形成类似高温孤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附答案)

1. 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择性,它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而地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大气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决定了空气温度。 2.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有效天空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4 144])70.030.0)(026.032.0(9.0[o d d sky T S e T T +--= 查空气水蒸气表,可知:t =25℃时,e d =31.67mbar 查表2-2,T d =32.2+273.15=305.35 K ,另外,T 0=25+273.15=298.15 K ∴ 计算得:T sky =100×(74.2-9.4S)1/4 如果没有大气层,可以认为S =1,则计算求得:T sky =283.7 K 3.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

结霜? 答:由于晴朗夜空的天空有效温度低,树叶表面与天空进行长波辐射,使得叶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 4. 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 答:水体和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热岛效应,一方面植被覆盖地面,可减少地面吸收的热量,另一方面,水体和植被的蒸发量加大,带走了城市空间的一部分热量,这些都有利于城市空气温度的降低。水体蓄热能力大,有利于降低日间热岛强度。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计算公式为:out L out air z Q aI t t αα-+= 由公式可以看出,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不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还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吸收率有关。 6.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建筑环境学最全面习题库考试必备

《建筑环境学》题库子夜木须染整理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 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建筑环境学

1、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热传导和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得热 前者是考虑在内外扰动以及整个房间所有围护结构相互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实际传热量后者是把一堵墙体割裂开来,仅考虑在内外扰动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传热量 目的在于把房间每一堵墙体的得热求出来,然后进行叠加,以求得通过整个房间围护结构的总得热量。是一些简化手工工程算法的需要。 2各种得热进入空气的途径 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得热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 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间上存在延迟。 3、得热与冷负荷的关系 冷负荷与得热有关,但不一定相等 决定因素:1、空调形式送风:负荷=对流部分辐射:负荷=对流部分+辐射部分热源特性:对流与辐射的比例是多少?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蓄热能力如何?如果内表面完全绝热呢? 房间的构造(角系数) 注意:辐射的存在是延迟和衰减的根源! 4、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人们常说的太阳下的“体感温度”是什么?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高反射率镜面外墙和红砖外墙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否相同? 请试算一下盛夏太阳下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多少? 5、两种积分变换法总结 谐波反应法的简化算法与冷负荷系数法形式一致。 为了便于手工计算,均把内外扰通过一个板壁形成的冷负荷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孤立的过程处理,不考虑与其它墙面和热源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得热和冷负荷之间的区别,对辐射的影响作了很多简化。 如果房间与简化假定相差较远,则结果的误差较大,如内表面温度差别大、房间形状不规则、室内空气控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等。 6、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 环境空气温度:对流换热环境表面温度:辐射换热水蒸汽分压力(空气湿度):对流质交换高温环境:增加热感低温环境:增加冷感!风速:对流热交换和对流质交换吹风感:Draught,冷感和对皮肤的压力冲击服装热阻:影响所有换热式7、热舒适方程与PMV指标特点总结 舒适程度由对热中性的偏移程度确定,与偏移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与人体原有的热状态无关,与人体热状态的变化无关。 只适用于稳态热环境。 PMV的计算是完全客观的,但指标的含义却是由主观感觉统计确定的。 是把主观感觉与客观物理条件联系的好办法。 8、气流分布与室内环境的关系 气流组织包含的内容:风速分布(风速场或流场)温度分布(温度场)湿度分布(湿度场)污染物浓度分布(污染物浓度场,IAQ) 总新风量满足要求,是否意味着IAQ一定满足要求?

建筑环境学结课论文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课程:建筑环境学 题目:室内外可以入颗粒物PM2.5浓度差异的探究

摘要: PM2.5是2013年突然跃进中国人视野的新名词,它是伴随着雾霾天的阴魂不散,死死缠着人们而为国人所关注的。所谓PM2.5,是说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雾霾中往往弥漫着这类细微颗粒物。它可以对呼吸道等造成直接伤害。30多年前,人们开始注意到微颗粒物污染与健康之间的关联。2000年的美国,由于微颗粒物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22000-52000人,欧洲则高达20万。13年,研究已证实微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导致哮喘、呼吸道感染、肺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和过早死亡,尤其是可以明显地增加慢阻肺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室外空气不佳时,人们大多佩戴格式口罩出行,但回到室内,人们就放心地摘掉了保护,室内的空气质量真的好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进行探究。 关键词:PM2.5、污染、伤害、室内空气

一、实验条件及测量方式 1.气象条件 左右,测量时门窗紧闭。 2.仪器及测量方式 测量仪器选用一台QT50空气质量检测器进行对室内外PM2.5进行测量,测量地点是12月31日至1月2日在家中试验,1月3、4日在学校宿舍进行测量。每日的测量时间选取早8:00、中午12:00、下午16:00进行三次测量。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1.试验数据 时间室内(μg/m3)室外(μg/m3) 12.31 8点2032 12.31 12点3563 12.31 16点109156 1.01 8点94159 1.01 12点89197 1.01 16点119251 1.02 8点112271 1.02 12点164351 1.02 16点142306 1.03 8点120225

建筑环境学参考答案

1 、建筑物一般应该满足哪方面的要求: (1)安全性:避免由于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4)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 2 建筑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 对建筑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 4 太阳常数: 大气层外的辐射强度。1353瓦每平方米 6 落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有哪几部分组成: (1)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2)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3)大气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后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可以忽略。 7空气温度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区别: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离地面1.5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空气温度也就是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计算温度增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8为什么夏天中午人们在室外感觉温度比天气预报空气温度高:体感温度是人体感觉到的温度,是一个综合的空气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湿度等的综合概念,在夏天中午,太阳辐射强烈,人体吸收了一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故人们在室外感觉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 9 风的成因有哪些: 风是指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1)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2)大气环流:造成全球各地差异,赤道和两极温差造成(3)地方风:造成局部差异,以一昼夜为周期,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如海陆风山谷风、庭院风、巷道风等(4)季风: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大陆 10、描述风的两个主要参数: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速:单位时间风所进行的距离。 11、简述建筑小区风场形成的机理

建筑环境论文外文翻译(建筑环境学的可以借鉴哈)

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来提高能源效率 摘要 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还有相关联的企业比其他任何一个人类企业或工厂,都要产生更多的CO2、制造更多的污染、消耗更多的能源及浪费更多的自然资源。并且,这些环境的冲击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源于住宿业。 旅社建筑的多功能化设计,从而提供不同的舒适度和服务顾客。一般渴望享受独家的设施。度假村一般在最原始的、敏感的生态系统开发,很少甚至没有对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加以考虑。大多数策略是边设计边实施的,很多住宿设施所提供的服务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水和不耐用的物品。 从建筑开始设计到最终的使用者,旅店的设施的资源利用效率通常较低,并且旅店对环境的影响比其他类型的类似规模的商业建筑物要严重的多。对于建筑物的管理者,建筑设计期间做出的决策在减少环境影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旅社建筑的总能量性能的全球性提高,本文描述一个研究设计工程。该工程坐落在土耳其的伊兹密尔市,基于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技术的影响来设计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体系,从而来开发和论证高的性能。 关键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酒店能源性能能效建模 一、引言 各种用途的费用代表着来自旅店老板的使用费的快速增长,并且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以每年平均12%的速率增长。旅店业在能量使用、花费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上有一个显著的增加。有一篇关于能量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怎样被使用的,和从旅社设施管理者的立场上可能发生的存储的调查研究。然而,旅社的能量损耗的很显著的一部分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减少。因为,建筑设计对选择和制定建筑物的机械系统有直接的影响,而机械系统的选择和制定反过来影响建筑使用期限中的能量损耗。因此,从建筑设计师、业主和公共事业设备的观点来看,检验减少建筑物能量损耗的可能性的关键是识别建筑物组成部分的能量损耗,不仅仅通过检验建筑物系统和管理部门的高效率,而且通过建筑物的建筑学特征。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展示如何用被动式设计来满足减少能耗的要求。适当的建筑物设计能够显著地减少能量损耗。此外,低能源消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并降低运行成本。 已经完成的旅社能源效率的研究,就旅社能源损耗模型给出了一个清楚的理解。旅社能源强度年均为87 kBtuh/ft2(274.8 kWh/m2). 其中61% 来自电,39% 来自天然气和其他燃料。如表1和图1、2所示,这些转换成电能的为53.1 kBtuh/ft2(167.74 kWh/m2) 和天然气0.34therms/sf(106.55kWh/m2)。 当把旅社与像事务所和零售处等其他商业建筑物相比,旅社的年均能源密集度是最高的。办公大楼的年均能量密集度是79.8 kBtuh/ft2 (251,57 kWh/m2) ,甲级零售物业的是81.5 kBtuh/ft2 (256,93 kWh/m2) 。因此,以节能的观点来评估旅社建筑物变得越来越关键。然而,没有一个研究根据建筑物的能耗,给出任何关于建筑物维护结构的重要性的信息。这些来自在下方给出文献的迄今为止的研究实例中可以看出,没有一项实施的研究考虑过建筑物维护结构体系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 1.何为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为何? 1.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并对此作出科学评价,为营造一个舒、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有等解决问题是:①如何解决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②如何解决“建筑病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的问题。 2.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环境与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即包含了建筑、传热、声、光、材料及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基于建筑环境学内容的多样性,相对独立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们是从各个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研究,研究室内各种微气候环境所形成的机理及其与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相互间的关系。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有哪些? 2.何为“平均太阳时”、“世界时”和“北京时”。 3.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用哪些参数来表示,影响相对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太阳离地球最远时而最热,离地球最近时却是寒冷天气。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5.我国民用住宅建筑的最低日照标准是什么,日照时间与建筑物配置和外型有何关系。6.日照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 7.室外地表气温的升降主要取决于什么,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8.何为“日较差”和“年较差”,我国各地的“日较差”“年较差”遵循什么规律。 9.何为“霜洞”,何为“有效天空温度”;影响“有效天空温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规律如何,为何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黎明前后最大,而午后却最小。 11.风可分为哪两大类,并解释其定义,我国气象部门是如何测定当地的风向与风速的,风玫瑰图的含意是什么? 12.城市气候环境变暖且高于周边郊区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城市密集区易形成热岛现象。 13.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为什么要按分区进行设计,是如何分区,分成几个什么区域。1.与太阳的光辐射,气温、湿度,风和降水等因素有关。 2.以太阳通过某地区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为平均太阳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作为世界标准时(世界时);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标准(称为北京时间)。 3.相对位置可用纬度,太阳赤纬d,时角h,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A表示,其中前三个参数、d、h是直接影响和A的因素,因为是表明观察点所在位置,d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h是表明时间的变化。当太阳离地球最远时,太阳光是垂直于直射地面的,具有很高的辐射强度,所以最热而形成了夏至,当太阳距地球最近时,太阳光是斜射地球表面的,其辐射强度很弱,因此最寒冷导致了冬至。 4.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 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表示,它指1平方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w/m2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近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I0=1353W/m2 云量:将天空分为10份,被运遮盖的份数。 同一位置冬季大气压力比夏季高(海洋则相反)。 风: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风的要素:风向,风速。 风玫瑰图:反映一个地方风向,风速,包括风向频率图与风速频率图。 大气边界层:地表500—1000m。 室外气温: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气温日较差:一年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达。 霜冻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受地面反射率,夜间辐射,气流,遮阳等因素影响,离建筑物越远,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 霜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为霜洞。 有效天空温度:不仅与气温有关,且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及地表温度等因素有关,大致在230k-285k之间。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空气水汽量有关。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绝对湿度: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既水蒸气密度。 一天中绝对湿度较稳定,相对湿度有较大变化。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的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晴朗等影响,大陆低于海面,夏天高于各天,晴天低于阴天。 城市气候的特点;1平均风速低于远郊来流风速2气温高3云量比郊区低,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弱。 风洞效应:在建筑群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产生局部高速流动。 产生热岛效应原因: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的人为热等原因。 热岛强度:城市热岛效应强弱,热岛中心温度减法同时间同高度附近郊区温差值。 日照: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 最低日照标准:以冬至日底层住宅得到的日照时间为标准。 我国气候分区:用累年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将全国分为5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第三章 low-e玻璃具有较低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反射率很高。普通玻璃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为0.84,而low-e玻璃为0.1。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考虑了太阳辐射的作用对表面换热量的加强,相当于在室外气温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等效的温度值为计算方便推出一个当量室外温度。 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显热传递:1室外空气2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和太阳辐射通过墙体导入的热量。 通过透光维护结构显热传递:1通过玻璃板壁的热传导2透过玻璃的光辐射得热。 围护结构湿传递:当围护结构两侧的空气的水蒸气分压不相等时,水蒸气将从分牙高的一侧相分压低的一侧转移。如果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大于该段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

建筑环境学》试题库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 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8、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 19、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夏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22、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23、气温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4、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25、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6、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 27、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1.5m。 28、地层原始温度与土壤表面年平均温度基本相等 2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15~30米之间,温度在10~23℃之间。 30、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3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冬季高于夏季。 3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最低。 3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较小。 35、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 36、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

建筑环境学论文

图书馆阅览室建筑环境评价方案 居敏智能1211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图书馆阅览室环境评价的标准、内容和方法。图书馆阅览室环境评价的标准是其舒适性、安全性和艺术性;评价内容包括热湿环境、空气品质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布局等;并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在图书馆阅览室内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图书馆;内环境;评价 1引言 图书馆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本文主要探讨图书馆阅览室内环境的评价。图书馆室内环境就是围绕着阅读者,并且对读者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它包括氛围、陈设、布局、采光、照明、色彩、卫生、空气流通、绿化等一系列因素,这些环境因素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其他感觉器官直接影响读者的心里生理情绪,即人的主观评价。优美而舒适的室内环境使读者精神愉悦,从而对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减轻疲劳感、消除紧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保护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相反,如果阅览室内环境差,给人感觉死气沉沉,空气流通效果不佳,呆久了让人感到头晕目眩、透不过气来,不适合学习的客观要求。 2综合评价方案 图书馆阅览室内环境由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光环境、听觉环境和布局等组成。室内环境的综合评价就是对这几方面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的标准因为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艺术性、安全性、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要求。 3 评价的内容 人们对室内环境评价方法包括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部分。客观评价是直接采用建筑环境的污染物允许指标和环境所达到的实际状况来评价环境的品质。客观评价包括室内客观环境质量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热湿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建筑的运行维护两方面。主观评价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进行描述和评价,一种是表达对环境因素的感觉,另一种是表达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3.1 热环境指标PPD 热环境可用温度、湿度、风速来评价。 热环境的主观评价指标为PMV(Predicted Mean Vote)和PPD(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PPD=100-95exp【-(0.2179PMV2+0.03353PMV2)】,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当PMV=0时,PPD为5%,即意味着在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由于人群中各个体的生理差别,允许有5%的人感到不满意。 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室内热环境评价与测量的新标准方法ISO 7730。在ISO 7730标准中,采用PMV-PPD指标描述和评价热环境,提出了PMV-PPD指标的推荐值为:PMV 在-0.5~+0.5之间,相当于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到不满意。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条件又不平衡,采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图书馆阅览室内热环境,从客观上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一般情况下,读者对阅览室内热环境的PPD应控制在10%~30%之间。要达到这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导论论文

华北理工大学 题目:学科导论结课论文 -----我眼中的建环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年级:15级 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1班姓名: 学号: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对建筑节能、暖通空调以及楼宇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而促使本专业不断地向前发展。特别是在整个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气候、建筑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土木建筑行业的重大课题,促使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材料等专业形成一个新的交叉群体,互相交流、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科群的发展。大学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应定位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发展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真正有利于社会的大学生。 关键词:建环的认识大学认识创新人才 一、对建环专业的认识 1.什么是建环专业 1952年,同济大学招收了第一届建筑设备专科,学制两年,是暖通专业的雏形。1953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在我国首批设立暖通专业,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并且同济大学在5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1998年教育部将原来土建类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和“供热空调与燃气工程”专业合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2年,在教育部最新的目录中,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环专业在文革前仅有八所院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工学院(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天津大学、太原工学院(由太原理工大学继承)、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及湖南大学,暖通界俗称“老八校”。健康、能源、环境已成为现在倍受人类关注的三大主题,建环专业与这三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本专业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目前建环专业是整个建筑工程专业里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2.建环专业做什么 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涉及本专业领域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参与系统的规划、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能力。首先,建筑环境的系统包括建筑的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具体的就业方向主要有,设计工作,即建筑设计单位从事供暖、通风、制冷及空调设计;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建筑等方面设计;也可在制冷空调设备工程公司和设备制造企业从事建筑设备的设计和研发工作,还可以在市政部门等从事燃气供应设计。从事概、预算等造价工作。从事施工管理及组织工作。从事工程监理工作。从事监理工作。从事建筑设备、制冷、空调设备等产品销售或售后服务等工作。从事建筑能源环境模拟、评估和咨询的相关工作。同时该专业可以报考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低温制冷、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建筑管理、热能与动力等学科的研究生。

建筑环境学复习考试资料重点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间+8小时 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 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 风——风是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 高出所测得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谱图和风速频谱图 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海陆风——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边界层——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一般是大陆低于海面,夏季高于冬季,阴天高于晴天。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映偏离南向的角度A。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温度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考虑了长波辐射的影响。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气象参数与围护结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 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 =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 =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 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