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实习--庐山教学提纲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2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摘要】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是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调查和研究的实习报告。
本文结合实际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资料,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引言】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庐山拥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和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科研和旅游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我们对庐山进行了一次综合的地理调查实习。
【调查目的】通过对庐山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庐山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基本情况,为保护庐山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调查内容】我们的地理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和地貌特征:庐山位于庐山山脉的中部,地势较为陡峭,主峰海拔度为1474米,山峰众多,形态各异,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火山地貌。
2.气候和水文: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庐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和大小山泉。
3.植被和动物资源: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甸、湿地等。
庐山的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此,如金丝猴、北美黑熊等。
4.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庐山旅游业发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庐山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科考研究和旅游价值。
2.庐山的气候和水文条件良好,为庐山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但也存在一些植被退化和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
4.庐山的动物资源丰富,但也有部分物种濒临灭绝,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5.庐山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
庐山实习

一/.实习目的a.通过实习,使同学们对庐山自然地理成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特征、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和空间分异规律,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b.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时间技能,使学生掌握区域自然地理调查研究的技能与技巧,并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二/.实习时间:2012年9月4日~2012年9月11日三/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四、实习内容:a.地质、地貌、气候、降水等植物生境与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的调查和观察(1)认识庐山地区基本地层、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庐山地区山地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3)认识庐山地区的气候特色及气候的垂直带性差异。
b.植物地理野外实习(1)调查庐山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2)观察并分析庐山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观察庐山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研究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
c.土壤地理野外实习(1)庐山主要土壤类型调查。
(2)观察庐山各种土壤的剖面特征并分析其形成。
(3)观察各土壤类型的关系,探讨其反映出的系列规律,如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五、.实习日程安排:2012年9月4日:北山公路—牯岭街—气象台(牯牛岭、虎背岭、东谷、西谷)——大月山—女儿城—大校场—汉口峡—屋脊岭—草地坡—莲花谷—剪刀峡内容:(1)气象台观察庐山北部地貌(2)在景点“月照松林”测岩石产状(3)观察庐山牯岭镇的人文环境2012年9月5日:西谷—伴月公园—窑洼—望江亭—好汉坡—喇嘛塔—大马颈—莲花谷—东谷内容:(1)从冰川、构造、流水三个角度观察窑洼地貌(2)观察王家坡U型谷的构造(3)穿越莲花谷2012年9月6日:西谷—如琴湖—锦绣谷—大天池—龙首崖—石门涧—悬索桥—牯岭镇内容:(1)观察冰桌并分析其成因(2)锦绣谷观察河流袭夺地貌。
(3)虎背岭观察叠瓦状断层(断层组合形态)。
(4)鉄船峰观察正断层、断层三角面。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掌握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植被分布、土壤特征等自然地理概况,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构造与地貌观察我们首先参观了庐山地质博物馆,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演变历史。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沿着实习路线,观察了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了解了矿物岩石、地层,以及冰窖、刃脊、角峰、U形谷、悬谷、冰斗、冰渍物等各种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
2. 植被分布与结构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沿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观察了庐山的植被分布特征。
从山脚的常绿阔叶林,到山腰的针叶林,再到山顶的高山草甸,我们详细记录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组成、结构和生长状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方法,了解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3. 土壤特征与分布规律实习中,我们采集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观察了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分析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了解了土壤形成与气候、母质、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4. 气候与水文调查我们了解了庐山的气候特点,包括年平均降水、年平均雾日、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同时,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河流发育、流向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了解了河流袭夺等水文现象。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全面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了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描述、测量各种地理对象,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地理实习的重要性,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2018庐山实习报告撰写大纲及具体要求

一、2018《庐山地理实习报告》撰写大纲封面(自行设计)(或扉页)必须附一张能清楚识别的本人实习照片(或生活照)前言时间、地点、人员组成、实习内容、报告内容安排等。
目录(标明各章、节对应的页码)第一章实习区概况地理位置(区位图)、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气象气候及人文地理概况(简明扼要)。
第二章地质地貌(重点介绍自己观察到的地质、地貌现象,给出图片与实测的数据,并加以说明和分析)2.1 庐山地质概况2.1.1 地层(详细介绍实习遇到的地层及岩性特征,粗略介绍未遇到的)2.1.2 地质构造(地垒、断层、褶皱、节理,注意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区别)2.2 庐山北部地区构造地貌特征及其成因分析2.2.1 特征(岭谷相间)2.2.2 成因(构造、岩性、外力)2.3 庐山山地河谷形态特征及其地貌意义2.2.1 河谷形态特征(结合剪刀峡、锦秀谷河谷从上游到下游的河谷形态变化规律来分析)2.2.2 地貌学意义(宽谷、峡谷、谷中谷等对庐山地貌演化的动力学指示意义)2.4 庐山河流袭夺的地貌标志及其袭夺原因分析(分别结合汉口峡、天桥、芦林桥三个地点发生的河流袭夺现象展开分析,图文结合)2.4.1 袭夺现象及地貌标志2.4.2 袭夺原因分析2.4.3 对水系格局的影响(总体分析)2.5 节理构造对庐山地貌塑造的影响分析(举例分析,要求至少4个以上例子,图文结合)2.6 长江九江河段河势演变及其利弊分析第三章气象气候3.1 庐山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一带七种,分布范围)3.2 山地气候特征分析(划出山地气候带的分带示意图,标明高程;根据半山亭和喇嘛塔的实测气象数据,分析山地垂直气候的形成原因;详细介绍黄龙寺典型小气候)3.3 庐山气候资源利用分析(气温、降水、风、云雾等)夏季避暑胜地独特的气象景观(云瀑布、云海等)第四章植被4.1 庐山地区植被特征及分布规律4.1.1 实习区植被类型概况4.1.2 地带性植被特征及分布规律4.2 庐山植被演替及生态环境分析4.2.1 实习区植被演替分析4.2.2 实习区植物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4.3 庐山地区植被实习小专题围绕植被实习内容,结合自己兴趣适当扩展和深入。
庐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目录1. 目的: (3)2. 时间及参与人员: (3)3. 地点及其简介 (3)3.1地理位置: (3)3.2气候特征: (3)3.3植被特征: (3)3.4土壤特征: (3)3.5庐山地形 (4)4. 路线 (4)5. 内容 (4)5.1地质篇 (4)5.1.1 月照松林(含砾砂岩) (4)5.1.2女儿城 (5)5.1.3庐山地质博物馆 (5)5.1.4芦林桥 (6)5.1.5仙人洞 (6)5.1.6龙首崖(又名舍身崖、狮子崖) (6) 5.1.7五老峰 (6)5.2地貌篇 (7)5.2.1月照松林(虎背岭) (7)5.2.2女儿城 (7)5.2.3大校场谷地 (8)5.2.4芦林湖 (9)5.2.5 芦林桥附近 (9)5.2.6小天池、大天池 (9)5.2.7飞来石(冰桌,含砾石英砂岩) (10) 5.2.8如琴湖(形似小提琴) (10)5.2.9含鄱口 (10)5.3植物篇 (10)5.3.1月照松林 (10)5.3.2女儿城 (11)5.2.4森林样方 (11)5.2.5庐山植物园植物 (12)5.4土壤篇 (17)5.4.1月照松林 (17)5.4.2野外土壤实测 (17)5.4.3土壤样方一 (22)5.4.4土壤样方二 (23)5.4.5土壤洋方三 (24)5.4.6土壤样方四 (24)5.4.7土壤样方五 (25)5.5气候篇 (26)5.5.1庐山气象站 (26)5.5.2庐山的气候 (27)6.实习感受 (28)8.致谢 (29)庐山实习报告1. 目的:通过对庐山的野外实习,调查庐山验证、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基础理论知识,训练掌握土壤、植被、地质野外工作的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 时间及参与人员:1)时间: 2010年9月11日~17日2)参与人员:3)指导老师:3. 地点及其简介3.1地理位置:庐山位于长江之滨、鄱阳湖之岸,地处于东经115°30′~116°20′,北纬29°20′~29°50′,属于亚热带。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报告0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地理教育专业班级:B1241班学号:21210040138姓名:李国军日期:2013年11月摘要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地处江西省北部, 北靠长江,东临鄱阳湖。
是我国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山顶平均海拔1200米。
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景观"。
山体呈椭圆形,属典型的地垒式长断块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庐山拥有90多座山峰,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界。
目录摘要 (2)一、庐山实习计划与安排 (3)二、庐山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5)三、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过程及内容 (6)⑴庐山实习准备工作 (6)⑵女儿城半山腰—月照松林—庐山气象站—观云亭 (6)⑶女儿城半山腰—大月山—五老峰—大月山水库 (11)⑷女儿城半山腰—大校场U型谷—含鄱口—植物园—女儿城半山腰 (14)⑸女儿城半山腰—飞来石——仙人洞—石门涧大桥下面—庐山博物馆门口前 (16)四、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总结 (22)后记 (24)一、庐山实习计划与安排实习时间:2013年11月4日—2013年11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实习工具:水准仪、地质罗盘、地质锤、铁锹、卷尺、皮尺、放大镜、实习记录本、铅笔、海拔仪、手持气象仪、流速仪指导老师:赵追、赵军凯和曹铭三位老师实习路线:11月4日:女儿城半山腰—月照松林—庐山气象站—观云亭;11月5日:女儿城半山腰—大月山—五老峰—大月山水库;11月6日:女儿城半山腰—大校场U型谷—含鄱口—植物园—女儿城半山腰;11月7日:女儿城半山腰—飞来石——仙人洞—石门涧大桥下面—庐山博物馆门口前。
实习目的:本次庐山实习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大自然进一步促进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据庐山的自然地理环特征,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庐山的各种地貌的形成过程,研究岩层的产状,学会辨别各类岩石,认识、了解庐山冰川地貌等,同时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手持气象仪和流速仪等仪器。
2011庐山地理实习报告编写大纲
一、庐山地理实习报告编写大纲 前言 时间、地点、人员组成、实习内容等。 第一章 实习区概况
地理位置(区位图)、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气象气候及人文地理概况。 要简明扼要。 第二章 气象气候
1、庐山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2、山地气候特征分析。 气温、降雨、风、云雾等 3、庐山气候资源利用分析。 第三章 地质地貌
1、庐山地区的地层及其地质构造。 1.1地层 1.2 地质构造 2、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及特征。 2.1 构造地貌 2.2 谷地 2.3 阶地 2.4 夷平面 2.5 水系 2.6 冰川 2.7 湖摈地貌 3、庐山地区地貌演化分析。 4、庐山地区地学旅游景观分析 4.1 西谷——仙人洞 4.2 芦林湖——电站大坝 4.3 植物园——三叠泉 第四章 植被 1、庐山地区植被特征及分布规律 1.1 植被类型 1.2 地带性植被 2、植被演替及生态环境分析。 3、庐山地区植被开发利用或保护分析。 第五章 土壤
1、庐山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 2、庐山土壤类型的特征及发育过程。 3、庐山土壤改良与利用分析。 第六章 水文水资源
1、庐山水文概况及水系空间特征。 1.1 水文概况 1.2 水系空间特征(附水系图) 2、庐山北区水环境分析 2.1 水环境现状分析(附监测数据列表) 2.2 水污染原因分析( 包括东谷水系上下游水质比较分析,东西谷比较分析) 2.3 水环境治理对策 3、芦林湖水资源估算 3.1 流域概况(附流域图) 3.2 水资源估算(以径流系数法,用庐山站第一年逐月降雨过程及年降雨总量计算 (3.3 庐山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水文测验 测量方法(原理) 5、多功能水质参数仪使用方法 第七章 庐山人文地理
1、 庐山地区人文地理背景 主要包括区位、交通、发展过程、发展现状等等。 2、 庐山地区文化景观的类型及成因 主要包括理学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别墅文化景观、政治文化景观(军事地理)等; 各类景观的基本特征、成因、影响因素等 3、 庐山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 庐山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 庐山地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又如是否应当将庐山居民全部迁往山下?为什么?各有何利弊等等; 庐山地区环境:庐山景区客流量的控制的建议等等;尝试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地区的游客容量进行计算; 第八章 地理环境综合案例分析
【精选】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系别:理工系专业:地理科学姓名;张静学号:20110507051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时间 (3)三、实习路线 (3)四、实习内容 (3)【土壤】 (3)【地质地貌】 (5)【植物】 (8)五、实习总结 (9)一、实习目的: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庐山的概况及庐山地区所看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分布、产状、形成原因,现象及庐山地质的类型(如断层,解理,褶皱等)形成原理等。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二、实习时间:20113年10月15日至2013年10月17日三、实习路线:10月15日:牯岭镇——飞来石——锦绣谷——如琴湖——草堂——天桥——仙人洞——电站大坝——黄龙潭——乌龙潭——三宝树——庐山会议旧址——牯岭镇10月16日:牯岭镇——美庐——天狗洞——含鄱口——五老峰——植物园——牯岭镇10月17日:牯岭镇——观云亭——望江亭——小天池——牯岭镇四、实习内容:(1)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
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姓名:***班级:B0911学号:***********一、实习概况1、实习内容和实习目的:了解熟悉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质构造,植被分布等,解释相关特殊典型地貌的成因以及结构原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联系实际进行验证,同时扩宽视野,增长见识。
2、实习时间:2011年3月21日至22日 2011年6月7日至9日3、时间地点:江西庐山4、实习对象: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09级地理教育班5、指导老师:曹铭老师,赵追老师6、实习路线:1、 2011年3月21日上中南路----植物园2、 2011年3月22日庐山博物馆、3、2011年6月7日(牯牛岭)月照松林——(西谷)花径——(虎背岭)天桥——如琴湖——仙人洞4、2011年6月8日含鄱口——五老峰5、大月山西南段山脊——大月山水库——汉口峡——王家坡二、庐山概况庐山位于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地处中国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濒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面积302平方公里,属于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使其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庐山由于是座中山,又矗立在鄱阳湖盆地之中,襟江带湖,得江湖之利,自然之灵,夏日气温比山下低8摄氏度,堪称清凉世界。
而“山中饶霜霞,风气亦先寒“,800米以上山地,却是长冬短夏。
庐山雨丰水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
庐山相对湿度亦大,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因而终年云雾弥漫,难见庐山真面目。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自然与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三、庐山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一)庐山地质地貌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和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第一篇:庐山实习报告庐山实习报告——07地理教育(2)班余静实习目的: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地貌:将地貌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有关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初步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初步培养野外认识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以及地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4、植物: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
5、土壤: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实习时间:2014年5月11日——2014年5月16日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实习内容:1、地貌: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
2、地质: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地质构造。
分析庐山的形成。
3、植物:辨认庐山地区植物以及采集植物标本和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拉植物样方并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进行基本调查和研究。
4、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
实习路线:2014年5月12日:美庐——庐山会址——庐山大厦——大较场——庐山博物馆——芦林湖——电站大坝——大王峰阴坡观察土壤剖面——石门涧峡谷。
2014 年5月13 日: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采集植物标本——圆佛殿——大天池——龙首崖。
2014 年5月14 日: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2014 年5月15 日:剪刀峡——望江亭——小天池实习报告:一、庐山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东经115 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 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泰山学院旅游学院 地 理 野 外 实 习 报 告 书
实习项目: 庐山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级班级: 14级地理科学本科一班 姓名学号: 张文静 2014111004 实习地点: 江西庐山 实习时间: 2015年10月17日—10月21日 指导教师: 赵敬民 丁敏 陈晓峰 徐健
2015年10月 31 日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题 目: 庐山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实习地点:江西庐山 2、实习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认识常见的地貌类型,并掌握其特征及形成的原因,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并判别,认识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 3、实习意义:通过地理野外实习,有助于学生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自然地理科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野外工作基本方法,培养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 4、实习内容:庐山地质;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庐山的植被;庐山土壤;庐山水文等 5、路线安排: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0月18号:月照松林—庐山气象站—诺那塔—小天池—望江亭—莲谷口—王家坡U形谷 10月19号:庐山中学(“冰桌”)—如琴湖—天桥—锦绣谷—龙首崖—仙人洞—电站大坝—黄龙潭、乌龙潭—三宝树附近—芦林湖—庐山博物馆 10月20号:三叠泉—含鄱口—望鄱亭—五老峰—庐山植物园 10月21号:中国共产党庐山会议旧址—美庐 二、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庐山地处中国亚热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三、主要实习内容 构造地貌庐山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 5 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 虎背岭。 山脊之间为谷地, 主要有 4 列: 七里冲、 大校场—船洼、 中谷(东谷)、 西谷(大林冲), 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牯岭——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4、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5、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宽谷和峡谷 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 (四)、河流袭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乌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右图为黄龙潭 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③仙人洞(水平层理发育,也有人工发掘的成分) 仙人洞岩性:千枚岩、石英砂岩
千枚岩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右图为三叠泉
3、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五)、冰川地貌 1、冰蚀地貌 ①U形谷 王家坡谷地 西谷,地貌实习;王家坡U型谷位于庐山小天池东北,谷地宽约700米,长约4公里。 U型谷成因: 又称冰蚀谷,在山地区域,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拔蚀和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这样更有效地排泄冰体。这种形状的谷地称U形谷或槽谷。 ②冰窖 芦林湖、如琴湖。芦林冰窖,位于大校场U型谷地下方,由于冰雪和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盆状的洼地地形,成为屯集冰雪的场所,即现在的芦林湖盆地,盆地中留存着巨大的巨砾和岩快,为沉积的冰碛物。 2、冰碛地貌 冰漂砾,西谷中的“飞来石”-“冰桌” “飞来石”并不是飞来的,而是被冰川退来的,它是从冰川的发源地,被缓缓推到较平坦的故地。石砾由两块岩性坚硬,以长石石英砂岩叠置而成,在地质学上被称作“冰桌”,是构成别具特色的冰碛地貌的特殊地貌表现形式之一。 (五)、庐山植被 1、月照松林,在这里我们探讨了庐山所在区植被的基本状况,庐山植被区划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东部为森林植物亚区,山上多为樟科,杜鹃科、茶科。 月照松林处岩石组成成分为含砾石英砂岩、,抗腐蚀性、抗风化能力强。 2、庐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是中国最悠久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园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名植物标本10万多号,以研究灌木为主,兼茶果、园林、药用植物。 在园内,我们所看到的植物多为观赏类或药用植物,如日本香柏、鸡爪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槭、红豆杉、罗汉柏、线柏、水杉、银杏等。 (六)、人文景观 1、中国共产党庐山会议旧址 庐山会议旧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牯岭东谷长冲河畔。这座建筑原名庐山大礼堂,为传习学舍会议礼堂。庐山会议旧址始建于1935年,1937年竣工。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传习学舍、图书馆、庐山大礼堂)"之一--庐山大礼堂,由中国工程师高观四设计,上海华申公司承建。蒋介石曾多次在这里向国民党军队的军官们训话,是蒋介石培养和训练骨干的重要基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幢建筑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自1959年开始,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即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旧址于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2、庐山博物馆 位于芦林湖畔,九奇峰下。庐山博物馆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经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一号别墅。管内的藏品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辉煌,有古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代青铜器和历代陶瓷等各种精品。图为在庐山博物馆内学习 3、美庐 美庐它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 "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它演化出的历史轨迹与世纪风云紧密相联,它曾是一处"禁苑",日夜被包裹在漂浮的烟云中,令人神往,又令人困惑。如今"美庐"敞开它的真面目,以它独有的风姿和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 四、实习总结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通过几天的庐山实习,让我们对野外地质的考察和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了实践技能,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这几天内,我们可谓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但我们累并快乐着。不会忘记镜头下我们一张张欢乐的笑脸,属于我们的庐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