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及答案教学内容

职高数学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及答案教学内容
职高数学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及答案教学内容

职高数学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及答案

第8章直线和圆的方程

练习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1.根据下列条件,求线段P1P2的长度:

(1)P1(0,-2)、P2(3,0)(2)P1(-3,1)、P2(2,4)(3)P1(4,-2)、P2(1,2)(4)P1(5,-2)、P2(-1,6)

2.已知A(2,3)、B(x,1),且|AB求x的值。

3.根据下列条件,求线段P1P2中点的坐标:

(1)P1(2,-1)、P2(3,4)(2)P1(0,-3)、P2(5,0)(3)P1(3,2.5)、P2(4,1.5)(4)P1(6,1)、P2(3,3)4.根据下列条件,求线段P1P2中点的坐标:

(1)P1(3,-1)、P2(3,5)(2)P1(-3,0)、P2(5,0)(3)P1(3,3.5)、P2(4,2.5)(4)P1(5,1)、P2(5,3)参考答案:

2.-1或5

3.(1)

53

(,)

22

;(2)

53

(,)

22

;(3)

7

(,2)

2

; (4)

9

(,2)

2

4. (1) (3,2);(2) (1,0);(3) (3.5,3); (4) (5,2)练习8.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选择题

(1)没有斜率的直线一定是()

A.过原点的直线

B.垂直于y 轴的直线

C.垂直于x 轴的直线

D.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2)若直线l 的斜率为-1,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

A. 90?

B. 0?

C. 45?

D. 135?

2已知直线的倾斜角,写出直线的斜率:

(1)30,____k α=?= (2)45,____k α=?=

(3)120,____k α=?= (4)150,____k α=?=

参考答案:

1.(1)C (2)D

2.(1;(2) 1 ;(3) ; (4) 练习8.2.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

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经过点A (2,5),斜率是4;

(2)经过点B (2,3),倾斜角为45?;

(3)经过点C (-1,1),与x 轴平行;

(4)经过点D (1,1),与x 轴垂直。

参考答案:

(1) y-5=4(x-4)

(2) y-3=x-2

(3) y=1

(4) x=1

练习8.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直线方程,并化为一般方程:

(1)经过点A (0,-2),斜率是4;

中职数学《集合概念》说课稿

中职数学《集合概念》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职数学《集合概念》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集合的概念》是人教版第一章的内容(中职数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集合以及集合有关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初中数学课本中已现了一些数和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等,但学生并不清楚“集合”在数学中的含义,集合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也是也是中职数学的开篇,是我们后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上点的集合等。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让学生领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客观,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以及有关概念; b、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 a、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 b、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b、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点:准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 对于中职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厌学情绪。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从学生较熟悉的实例出发,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认知策略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交流、讨论,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集合概念的形成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习指导(说学法)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数学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生动脑思考、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的意识,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a、创设情境,揭示本课主题,同时对集合的整体性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b、介绍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 2、究竟什么是集合?(实例探究)切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熟悉的事物(物体),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进行探究,为本课教学创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接待探究过程学生积极思考、交流、作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实例中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范围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为下面水到渠成的介绍集合概念做好铺垫。 3、集合的概念,本课的重点。结合探究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集合和元素各是什么?知识的呈现由抽象到具体进一步熟悉元素与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分清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和元素为后面学习两者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完整版)职高数学第七章平面向量习题及答案

第7章 平面向量习题 练习7.1.1 1、填空题 (1)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 ; (2)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 ,模为零的向量叫做 ,模为1的向量叫做 ; (3)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非零向量互相 ,平行向量又叫 ,规定: 与任何一个向量平行; (4)当向量a 与向量b 的模相等,且方向相同时,称向量a 与向量b ; (5)与非零向量a 的模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向量a 的 ; 2、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0,则a =0 B .若|a |=|b |,则a =b C .若|a |=|b |,则a 与b 是平行向量 D .若a ∥b ,则a =b (2)下列命题: ①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②向量a 与向量b 平行,则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 相反;③向量AB u u u r 与向量CD u u u r 共线,则A 、B 、C 、D 四点共线;④如果a ∥b ,b ∥c .那么a ∥c 正确的命题个数为( ) A.1 B.2 C.3 D.0 参考答案: 1、(1)数量;向量(2)模;零向量;单位向量(3)平行的向量;共线向量;零向量 (4)相等(5)负向量 2、(1)A (2)B 练习7.1.2 1、选择题 (1)如右图所示,在平行四边行ABCD 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B=DC u u u r u u u r B .AD+AB=A 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C .AB +AD=B 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D .AD+CB=0u u u r u u u r r (2)化简:AB+BC C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 A .AC u u u r B .AD u u u r C .B D u u u r D .0r 2、作图题:如图所示,已知向量a 与b ,求a +b A D C B a b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和圆的方程》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和圆的方程》教案全套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直线上的点与直线的方程的解的一一对应关系、方程和直线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迁移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品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 1.重点: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学生对直线的方程已有所了解,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以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功夫. 2.难点:一次函数与其图象的对应关系、直线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是难点.由于以后还要专门研究曲线与方程,对这一点只需一般介绍就可以了. 3.疑点:是否有继续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 三、活动设计 启发、思考、问答、讨论、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 已知一次函数y=2x+1,试判断点A(1,2)和点B(2,1)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初中我们是这样解答的:

∵A(1,2)的坐标满足函数式, ∴点A在函数图象上. ∵B(2,1)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式, ∴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 现在我们问:这样解答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体会.) 讨论作答:判断点A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函数关系式的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判断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应满足函数关系式.简言之,就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满足函数式的有序数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二)直线的方程 引导学生思考:直角坐标平面内,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吗?直线都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吗?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直线不一定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如直线x=a连函数都不是. 一次函数y=kx+b,x=a都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的解和它所表示的直线上的点一一对应. 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之,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上面的定义可简言之:(方程)有一个解(直线上)就有一个点;(直线上)有一个点(方程)就有一个解,即方程的解与直线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显然,直线的方程是比一次函数包含对象更广泛的一个概念. (三)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 通过研究一次函数,我们对直线的方程已有了一些了解,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 y=kx+b中k的几何含意、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方向怎样求直线的方程、怎样通过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都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 (四)直线的倾斜角 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如图1-21中的α.特别地,当直线l和x轴平行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中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O D C A 四川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学院 2012年招生考试试题 《数学》试卷(A)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2、闭卷考试。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评阅人:_____________ 总分人: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的绝对值是 ( ) A .12- B .12 C .2 D .2- 2. 如图,在△ABC 中, DE ∥BC ,如果AD =1, BD =2,那么DE BC 的值为( ) A .12 B .13 C .14 D .19 3.若230x y ++-=则 y x 的值为( ) A .-8 B .-6 C .6 D .8 4. 如图4,菱形ABCD 的周长是16,∠A=60°,则对角线BD 的长度为( ) A .2 B .2 3 C .4 D .4 3 得分 ___ __ ___ __ __ ___ __ _学校__ __ ___ __ _专业__ __ ___ __ __ 年级 姓名__ ___ __ __ ___ __ _ 考号_ ___ __ __ ___ __ __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E D C B A

5. 已知点P (1-m ,2-n ),且m >1,n <2,则点P 关于x 轴对称点Q 在第( ) A.一象限 B. 二象限 C.三象限 D.四象限 6.如果+-2a=0,那么a 是( ) A .2 B .1 2 C .12 - D .2-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2()a b a b +=+ B .235a b ab += C .632a a a ÷= D .325a a a ?= 8. 小张每天骑自行车或步行上学,他上学的路程为2 800米,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步行的平均速度的4倍,骑自行车上学比步行上学少用30分钟.设步行的平均速度为x 米/分.根据题意,下面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 ) A . 30428002800=-x x B .30280042800=-x x C .30528002800=-x x D .30280052800=-x x 9. 如图,在△ABC 中,∠ABC=90°,∠C=40°, BD ∥AC ,则∠ABD 的度数是( ) A .20° B .30° C .40° D .50° 10.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30mm,另一条直角边为40mm,则该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 ) A .20mm B .30mm C .40mm D .50 mm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的相反数是 ,-5的绝对值是 。 2.49的算术平方根是 。 第9题 D B C A

职高数学集合运算习题

职高数学集合运算习题 一、选择题: 1.设集合{}{}32A B ==的倍数,的倍数,则A B 是 ( ) A .{}偶数 B .{}23被或整除的数 C .{}6的倍数 D .{}23和的公倍数 2.已知集合A ,B ,C 为非空集合,M=A ∩C ,N=B ∩C ,P= M ∪N ,则 ( ) A .一定有C ∩P=C B .一定有C ∩P=P C .一定有C ∩P=C ∪P D .一定有C ∩P=? 3.{|24}A x x =-<<,{|}B x x a =≥,若A B ?=?,且A B 中不含元素6,则下列值 中a 可能是 ( ) A .4 B .5 C .6 D .7 4.2 {|60}A x x x =+-=,{|10}B x mx =+=且A B A =,则m 的取值范围 ( ) A .? ?????-21,31 B .110,32??--????, C .110,32??-????, D .11,32?????? 5.2 {4,21,}A a a =--,{5,1,9}B a a =--且{9}A B ?=,则a 的值是 ( ) A .a =5或3 B .a =5或3- C .a =3± D .a =5或3± 二、填空题: 6.设U ={}1,2,3,4,5,6,7,8,{}3,4,5A =, {} .8,7,4=B 则:()()U U C A C B ?= ; ()()U U C A C B ?= . 7.设U=A B ,试用A 与B 表示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 图1为 ;图2为 . 8.设{}(){} 2 2 20,6250A x x px q B x x p x q =-+==++++=,若12A B ???=???? ,则 A B = . 9.已知集合{ } 2 10,A x x mx A R =+=?=?若,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10.已知A={1,1+d,1+2d },B={1,q ,2 q },若A=B,求p ,q 的值. 11.设A={ }{ } 2 22 |40,|2(1)10,x x x B x x a x a +==+++-= (1)若A B B ?=,求 a 的值; (2)若A B B =,求 a 的值.

职高数学试题及答案

1.如果log3m+log3n=4,那么m+n的最小值是( ) A.4 B.4 C.9 D.18 2.数列{a n}的通项为a n=2n-1,n∈N*,其前n项和为S n,则使S n>48成立的n的最小值为( ) A.7 B.8 C.9 D.10 3.若不等式|8x+9|<7和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相同,则a、b的值为( ) A.a=-8 b=-10 B.a=-4 b=-9 C.a=-1 b=9 D.a=-1 b=2 4.△ABC中,若c=2a cosB,则△ABC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5.在首项为2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中,最接近1的项是( ) A.第三项 B.第四项 C.第五项 D.第六项 6.在等比数列中,,则等于( ) A. B. C.或 D.-或- 7.△ABC中,已知(a+b+c)(b+c-a)=bx,则A的度数等于( ) A.120° B.60° C.150° D.30° 8.数列{a n}中,a1=15,3a n+1=3a n-2(n∈N*),则该数列中相邻两项的乘积是负数的是( ) A.a21a22 B.a22a23 C.a23a24 D.a24a25 9.某厂去年的产值记为1,计划在今后五年内每年的产值比上年增长10%,则从今年起到第五年,这个厂的总产值为( ) A.1.14 B.1.15 C.10×(1.16-1) D.11×(1.15-1) 10.已知钝角△ABC的最长边为2,其余两边的长为a、b,则集合P={(x,y)|x=a,y=b}所表示的平面图形面积等于( )

A.2 B.π-2 C.4 D.4π-2 11.在R上定义运算,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x成立,则( ) A.-1<a<1 B.0<a<2 C.-<a< D.-<a< 12.设a>0,b>0,则以下不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把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 13.在△ABC中,已知BC=12,A=60°,B=45°,则AC=____. 14.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3y的最大值为____. 15.《莱因德纸草书》(Rhind Papyrus)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 样的题目:把100个面包分给五人,使每人成等差数列,且使较多的三份之和的是较少的两份之和,则最少1份的个数是____. 16.设,则数列{b n}的通项公式为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12分)△ABC中,a,b,c是A,B,C所对的边,S是该三角形的面积,且 . (1)求∠B的大小; (2)若a=4,S=5,求b的值.

(完整版)中职数学试卷:数列(带答案)

江苏省洪泽中等专业学校数学单元试卷(数列)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数列-1,1 , -1,1 ,…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则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a n ( 1)n(B) a n ( 1)n 1(C) a n (1)n(D) a n .n sin 2 2.已知数列a n的首项为1,以后各项由公式给出,

A) B) C) D) 3?已知等差数列1,-1 , -3 , -5,…,则-89是它的第( )项;

A)92 B)47 C)46 D)45 4.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2n 5 ,则这个数列 (A)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B)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C)是首项为5的等差数列D) 是首项为的等差数列 5.在等比数列a n 中,a1 =5 ,则S6=). A) 5 (B) 0 (C)不存在D) 30 6.已知在等差数列a n 中,=3, A) 0 B) - 2 =35,则公差d=( C) 2 (D) 4 7.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是45,第4项是-135,它的公比是(

8. 已知三个数-80 , G, -45成等比数列,贝U G=() 9. 等比数列的首项是-5 , 公比是-2,则它的第6项是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 分) 11.数列2,-4,6,-8,10,…,的通项公式a n 13.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填空: -1, 1 16. 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 n(n 1),则尙 ____________ ,56是这个数列的第 ______ 项.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三个数 3 1, A, .. 3 1成等差数列,则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等差数列 a n 中,a 1 100,d 2,则 S 50 .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9. 等差数列a n 中,a 4 6,S 4 48,求a 1 . 20. 一个等差数列的第2项是5,第6项是21,求它的第51项. 21. 等比数列3, 9, 27,……中,求a 7 . 22.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是242,公比是3,求它的首项. (A ) 3 (B ) 5 (C ) -3 (D ) -5 (A ) 60 (B ) -60 (C ) 3600 (D ) 60 (A ) -160 (B ) 160 (C ) 90 (D ) 10 10.已知等比数列舒8,…,则其前 10项的和S ,。 5 1 (A) 4(1 詞 (B ) 5(1 (C ) 5(1 (D ) 1 5(1 尹) 12.等差数列3,8,13,…的公差d= ,通项公式a n a 8 = a n 14.已知等差数列a n 5n-2,则a * ,a 3 a 10 ,a 4 a 9 15.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 印 1,q 3,则 a s

(完整版)职高数学试卷及答案

试卷说明: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 1、设{}a M =,则下列写法正确的是( ) A .M a = B.M a ∈ C. M a ? D.M a ? 2、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x ≥0 C 、对顶角相等 D 、0是自然数吗? 3、 a>b 是a ≥b 成立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不等式732>-x 的解集为( )。 A .2x C . 5x 5、不等式组?? ?<->+0 30 2x x 的解集为( ). A .()3,2- B. ()2,3- C. φ D. R 6、下列各点中,在函数13-=x y 的图像上的点是( )。 A .(3,4) B. (1,2) C.(0,1) D.(5,6) 7、点P (-2,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 A .(-2,1) B.(2,1) C.(2,-1) D.(-2,-1) 8、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的是( )。 A .3+=x y B.12 +=x y C.3 x y = D.13 +=x y 9、将5 4a 写成根式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 A .4a B.5a C. 4 5a D. 5 4a 10、下列函数中,在()+∞∞-,内是减函数的是( )。 A .x y 2= B. x y 3= C.x y ?? ? ??=21 D. x y 10=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3分) 11、用列举法表示小于5 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 12、用描述法表示不等式062<-x 的解集 。 13、已知集合{}4,3,21,=A ,集合{},7,5,3,1=B ,则=B A I ,=B A Y 。 14、已知全集{ }6,5,4,3,2,1=U ,集合{}5,2,1=A ,则=A C U 。 15、9、不等式062<--x x 的解集为: 。 16、函数1 1 )(+= x x f 的定义域是 。 17、函数23)(-=x x f 的定义域是 。 18、已知函数23)(-=x x f ,则=)0(f ,=)2(f 。 19、(1)计算=3 1125.0 ,(2)计算1 21-??? ??= 20、(1)幂函数1-=x y 的定义域为 . (2)幂函数2 1x y =的定义域为

最新整理职高数学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 初中基础知识: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xy-3x=(y-3)x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 -+=--x x x x 配方法 如:8 25 )41(23222-+=-+x x x 公式法:(x+y )2=x 2+2xy+y 2 (x-y)2=x 2-2xy+y 2 x 2-y 2=(x-y)(x+y) 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3 21321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N (正整数集)、+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B x A x x B A ∈∈=且I :A 与B 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2)}|{B x A x x B A ∈∈=或Y :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与典型例题

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关系 直线的方程一、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o,故直线倾斜角α的范围是0180 α< o o ≤. 2.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90o的直线其倾斜角α的正切叫这条直线的斜率k,即 tan kα =. 注:①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 ②当ο 90 = α时,直线l垂直于x轴,它的斜率k不存在. ③过两点 111 (,) P x y、 222 (,) P x y 12 () x x ≠的直线斜率公式21 21 tan y y k x x α - == - 二、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适用条件 名称方程说明适用条件 斜截式y=kx+b k—斜率 b—纵截距 倾斜角为90°的直线 不能用此式 点斜式y-y0=k(x-x0) (x0,y0)—直线上已 知点, k ──斜率 倾斜角为90°的直线 不能用此式 两点式1 21 y y y y - - =1 21 x x x x - - (x1,y1),(x2,y2) 是直线上两个已知 点 与两坐标轴平行的直 线不能用此式 截距式 x a + y b =1 a—直线的横截距 b—直线的纵截距 过(0,0)及与两坐 标轴平行的直线不能 用此式 一般式 A x+ B y+C=0 (A、B不全为零) A、B不能同时为零

直线和圆的方程

简单的线性规划例13. 若点(3,1)和(4 -,6)在直线0 2 3= + -a y x的两侧,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724 A a a <-> 或()724 B a -<<()724 C a a =-= 或(D)以上都不对例14.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为(2,4) A,(1,2) B-,(1,0) C,点(,) P x y在ABC ?内部及边界上运动,则2 y x -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例15. 不等式组: 10 x y x y y -+ + ? ? ? ? ? ≥ ≤ ≥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例16.20个劳动力种50亩地,这些地可种蔬菜、棉花或水稻,如果种这些农作物每亩地所需的劳动力和预计产值如下表。问怎样安排才能使每亩都种上农作物,所有的劳动力都有工作且农作物的预计产值最高? 例17.某集团准备兴办一所中学,投资1200万用于硬件建设.为了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对该地区教育市场进行调查,得出一组数据列表(以班为单位)如下: 根据有关规定,除书本费、办公费外,初中生每年可收取学费600元,高中生每年可收取学费1500元.因生源和环境等条件限制,办学规模以20至30个班为宜.

职高数学《集合》练习题

(一)集合及表示方法 1、“①难解的题目;②方程012 =+x ;③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四象限的一些点;④很多多项式”中,能 组成集合的是 ( )。 A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① ② ④ 2.下列选项中元素的全体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 A.学校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 B.校园中长的高大的树木 C.2007年所有的欧盟国家 D.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 3、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 (1)很小两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1|{2-=x y y 与}1|),{(2 -=x y y x 是同一集合 (3)5 .0,21,46,23,1-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数; (4)集合},,0|),{(R y x xy y x ∈≤是指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集合{(x ,y)|y =2x -1}表示 ( ) A .方程y =2x -1 B .点(x ,y) C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D .函数y =2x -1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5.已知集合}{,,S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6.设集合M ={x ∈R|x≤33},a =26,则( ) A .a ?M B .a ∈M C .{a}∈M D .{a|a =26}∈M 7.方程组? ?? x +y =1 x -y =9的解集是( ) A .(-5,4) B .(5,-4) C .{(-5,4)} D .{(5,-4)} 8.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9.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 ) A .{0} B .{y|y 2 =0} C .{x|x =0} D .{x =0} 10.由实数x ,-x ,x 2 ,-3x 3所组成的集合里面元素最多有________个. 1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 }01{2=-x x ; (2){1,2,3} N ;

中职数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函数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函数1 1)(+=x x f 的定义域是 。 2、函数23)(-=x x f 的定义域是 。 3、已知函数23)(-=x x f ,则=)0(f ,=)2(f 。 4、已知函数1)(2-=x x f ,则=)0(f ,=-)2(f 。 5、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即: 。 6、点()3,1-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点M (2,-3)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点)3,3(-N 关于原点对称点坐标是 。 7、函数12)(2+=x x f 是 函数;函数x x x f -=3)(是 函数; 8、每瓶饮料的单价为2.5元,用解析法表示应付款和购买饮料瓶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9、常用对数表中,表示对数与对数值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是 的方法。 二、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各点中,在函数13-=x y 的图像上的点是( )。 A .(1,2) B.(3,4) C.(0,1) D.(5,6) 2、函数3 21-=x y 的定义域为( )。 A .()+∞∞-, B.??? ??+∞??? ??∞-,2323, C.??????+∞,23 D. ?? ? ??+∞,23 3、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的是( )。 A .3+=x y B.12+=x y C.3x y = D.13+=x y 4、函数34+=x y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 B. ()+∞,0 C. ()0,∞- D.[)∞+.0 5、点P (-2,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 A .(-2,1) B.(2,1) C.(2,-1) D.(-2,-1) 6、点P (-2,1)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坐标是( )。 A .(-2,1) B.(2,1) C.(2,-1) D.(-2,-1) 7、函数x y 32-=的定义域是( )。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教学要求: 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直线的知识以及圆的知识 教学难点: 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直线方程有几种形式? 分别为什么? (2)圆的方程有几种形式?分别是哪些? (3)求圆的方程时,什么条件下,用标准方程?什么条件下用一般方程? (4)直线与圆的方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想想身边有哪些呢? 二、讲授新课: 出示例1.图1所示是某圆拱形桥.这个圆拱跨度20AB m =,拱高4OP m =, 建造时每间隔4m 需要用一根支柱支撑,求支柱22A B 的高度(精确0.01m) 出示例2.已知内接于圆的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求证圆心到一边距离 等于这条边所对这条边长的一半.(提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小结:用坐标法解题的步骤: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南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2利用公式对点的坐标及对应方程进行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3根据我们计算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几何判断. .三、巩固练习: 1.赵州桥的跨度是37.4m.圆拱高约为7.2m.求这座圆拱桥的拱圆的方程 2.用坐标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3.求出以曲线2225x y +=与213y x =-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的面积. 4.机械加工后的产品是否合格,要经过测量检验某车间的质量检测员利用三个同样的量球以及两块不同的长方体形状的块规检测一个圆弧形零件的半径.已知量球的直径为2厘米,并测出三个不同高度和三个相应的水平距离,求圆弧零件的半径. .四、作业: P144练习4题;

职高数学集合练习题

(一)集合及表示方法 一、选择题: 1、“①难解的题目;②所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③平面直角坐标系内靠近第四象限的一些点;④很长的多项式”中,能组成集合的是 ( )。 A.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① ② ④ 2、下列选项中元素的全体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 A.学校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 B.校园中长的高大的树木 C.2007年所有的欧盟国家 D.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 3、下列集合中有限集的个数为…………………( )。 (1)方程0322=--x x 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2)能被3整除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3)一年之中四个季节的名称组成的集合; (4)满足80<

数学职高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5数学职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05531=++a a a ,99642=++a a a ,又n S 表示}{n a 的前n 项和,则使得n S 达到最大值的n 是( ) A .21; B .20; C .19; D .18. 2.已知直线032)3(2:01)4()3(:21=+--=+-+-y x k l y k x k l 与平行,则k 的值是( ) A .1或3; B .1或5; C .3或5; D .1或2. 3.直线02=-y x 与圆C :9)1()2(22=++-y x 交于A 、B 两点,则△ABC(C 为圆心)的面积等于( ) A .32; B .52; C .34; D .54. 4.“m >n >0”是“方程122=+ny mx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椭圆19 42 2=+y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 点P 为椭圆上一点,已知1PF 、 2PF 为方程052=++mx x 的两个根,则实数m 的值为( ) A .52; B .52-; C .6; D .-6 6.设的最大值为,则,若,,,y x b a b a b a R y x y x 11323.11+=+==>>∈( ) A .2; B .2 3 ; C .1; D .2 1. 7.如果方程03)1(22=++++k x k kx 仅有一个负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3,0); B .[-3,0); C .[-3,0]; D .[-1,0].

中职升高职数学试题和答案及解析(1__5套)

中职升高职招生考试 数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设集合{0,5}A =,{0,3,5}B =,{4,5,6}C =,则()B C A =U I ( ) A.{0,3,5} B. {0,5} C.{3} D.? 2、命题甲:a b =,命题乙:a b =, 甲是乙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下列各函数中偶函数为( ) A. ()2f x x = B.2 ()f x x =- C. ()2x f x = D. 2()lo g f x x = 4、若1cos 2α=,(0,)2 π α∈,则sin α的值为( ) A. 2 5、已知等数比列{}n a ,首项12a =,公比3q =,则前4项和4s 等于( ) A. 80 C. 26 D. -26 6、下列向量中与向量(1,2)a =r 垂直的是( ) A. (1,2)b =r B.(1,2)b =-r C. (2,1)b =r D. (2,1)b =-r 7、直线10x y -+=的倾斜角的度数是( ) A. 60? B. 30? C.45? D.135? 8、如果直线a 和直线b 没有公共点,那么a 与b ( ) A. 共面 B.平行 C. 是异面直线 D 可能平行,也可能是异面直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9、在ABC ?中,已知AC=8,AB=3,60A ? ∠=则BC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 10、函数2 2()log (56)f x x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设椭圆的长轴是短轴长的2倍,则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___ 12、9 1()x x +的展开式中含3 x 的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中职升高职招生考试数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职高数学《集合》练习题

(一)集合及表示方法 1、“①难解的题目;②方程012 =+x ;③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四象限的一些点;④很多多项式”中,能 组成集合的是 ( )。 A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① ② ④ 2.下列选项中元素的全体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 A.学校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 B.校园中长的高大的树木 年所有的欧盟国家 D.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 3、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 (1)很小两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1|{2-=x y y 与}1|),{(2 -=x y y x 是同一集合 (3)5 .0,21,46,23,1-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数; 《 (4)集合},,0|),{(R y x xy y x ∈≤是指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集合{(x ,y)|y =2x -1}表示 ( ) A .方程y =2x -1 B .点(x ,y) C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D .函数y =2x -1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5.已知集合}{,,S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6.设集合M ={x ∈R|x≤33},a =26,则( ) A .a ?M B .a ∈M C .{a}∈M D .{a|a =26}∈M 7.方程组? ?? x +y =1 x -y =9的解集是( ) , A .(-5,4) B .(5,-4) C .{(-5,4)} D .{(5,-4)} 8.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9.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 ) A .{0} B .{y|y 2=0} C .{x|x =0} D .{x =0} 10.由实数x ,-x ,x 2,-3 x 3所组成的集合里面元素最多有________个. 1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中职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2015届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 数学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只能用黑色(蓝色)钢笔(圆珠笔)填写,其他笔答题无效。(作图用铅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0A x x =<,集合{}1B x x =<,则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是( )。 A .A B = B .B A ? C .A B ? D .B A ∈ 2.函数12 ()log f x x =的定义域是:( )。 A .(0,)+∞ B .[0,)+∞ C .(0,2) D .R 3.若0.60.4a a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a > B .01a << C .0a > D .无法确定 4、原点到直线y =kx +2的距离为2,则k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7 5.若sin α与cos α同号,则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三象限角 C .第一、二象限角 D .第一、三象限角 6.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 A .垂直 B .平行 C .异面 D .平行或异面 7、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a 2+a 3+a 4+a 5=15 , 则a 3= ( )。 A. 2 B. 3 C. 4 D. 5 8.等比数列{}n a 中,若210a =,320a =,则5S 等于:( )。 A .155 B .150 C .160 D .165 9.椭圆22 1916 x y +=的焦点坐标是:( )。 A .( B .(7,0)± C .(0, D .(0,7)± 10.已知向量(3,2)=-a ,(1,1)=-b ,则32a +b 等于:( )。 A .(7,4)- B .(7,4) C .(7,4)-- D .(7,4)- 11.4(1)x -的展开式中,2x 的系数是:( )。 A .6 B .6- C .4 D .4- 12.在下列抛物线中,准线到焦点距离为2的是 : ( ) A .y 2=8x B .x 2=-4y C .y 2=-2x D .x 2 =y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满分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不等式2230x x +-<的解集是 。 14.若2(2)2 x f x x -= +,则(2)f = 。 15.过点(1,1)-,且与直线3210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 16.若事件A 与事件A 互为对立事件,且()0.2P A =,则()P A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21每题12分,22题1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设集合{}c b a M ,,=,写出M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的真 子集。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2 1 )4tan(=+α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