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的传承

中小学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的传承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912116120104 顾梦鸽 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一、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构成及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 宗教音乐:(1)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2)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3)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中国民族音乐拥有十分雄厚的“家底”。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构成极其复杂的国家, 中国无疑在传统音乐方面享有极大的优势。然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 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西方文化的入侵及本民族经济相对落后而产生的对自己整个传统文化的自卑心态, 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人逐渐摆脱了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的自卑阴影, 也恢复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兴趣。

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李瑶(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关于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新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民间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民族音乐,包括中国民族音乐和外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国音乐有着概念上的不同,中国音乐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新音乐(西方音乐理论创作的),而中国传统音乐就是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音乐,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 新音乐,即近现代音乐,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传统音乐,是指用采用民族固有的方法和形式具有民族特色的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等。 广义上,民族音乐的范畴很大,这里只讲中国民族音乐,也就是中国传统音乐。 一、民间音乐的来源 黄河流域形成了中原音乐;长江、珠江等黄河以外流域,形成了少数民族音乐,另外外国音乐的传入,也是构成我国民歌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发展 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音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

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8-13T16:20:35.42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刘秋雨 [导读] 加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通过音乐促进各民族的沟通和交流,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摘要:音乐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了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展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加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通过音乐促进各民族的沟通和交流,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以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最终目的,更好的实现我国综合实力的稳健提升,积极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音乐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两者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融和影响,在这样的关系影响下,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元,文化背景是音乐的重要提炼和精髓所在,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过程之中,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不同时代的音乐艺术具备不同的表现要素,而不同民族音乐也渗透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微观的角度对音乐文化进行追溯,不同地区、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非常的丰富和多元,涉及许多的音乐形态,在不同区域、时空之中所呈现出来的音乐形态,带有较为明显的民族性特征。音乐教育主要以音乐文化、音乐要素和音乐内涵的有效传递为依据,真正的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承。作为民族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教育实践者必须要结合音乐形态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要求,更好的促进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价值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音乐文化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生活实践还是劳动生产,音乐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果能够真正的实现音乐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环境的营造来积极的为各种民间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就能够更好的发挥音乐的引导作用和熏陶价值。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来说,在传承以及渗透时立足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现实条件,积极的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经验和技能,充分的利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这些重要的手段,真正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能够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支撑,首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教育途径相对多元,教育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以丰富,能够更好的保证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段内真正的实现系统化、针对化的知识教育,除此之外,大部分的系统知识在音乐教育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想更好的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性和教育价值就必须要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为依据。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信息化环境下,多元音乐文化包含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涉及的内容有所区别。音乐教育对实现多元文化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文化教育能够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融合,关注个人审美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加深对音乐的认同度,后期的音乐实践能积极地为文化传承和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依据,其中音乐教育者需要立足于这一现实情况更好的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足,积极的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内涵 文化的变化以及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同时在不同历史阶段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差异较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应对音乐发展中桎梏和影响,更好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融合和交流,积极的承担文化传承的作用和价值,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的依据,促进传承手段的丰富以及多样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对音乐的理解有所区别,音乐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需要以个人的理解力为原则,更好的将不同的内涵融入现有的音乐文化教育之中,实现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以及弘扬。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大力落实和创新,只有真正的实现两者之间的紧密互动和联系,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涵的丰富含义及多元化发展。 结语 在全球化同一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形式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在多元文化世界之中文化的传承与交融尤为关键,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和思想共鸣意义重大,为了能够更好的呈现不同文化的风采和魅力,我国需要以音乐教育为依据,积极的将各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相结合,更好的体现两者之间的优势和作用,促进优秀民族音乐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69-173. [2]万佳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探讨[J].艺术品鉴,2015,10. [3]张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以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6,04:178-182. [4]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4,10:212.6-43.

最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的活化传承 少数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的传承 民族民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的传承 把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地方音乐的传承经验谈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地方音乐的传承 民族民间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的意境创作 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 民族民间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 对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思考 民间传承人的当代生境与调适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摘要:民间音乐来源于各民族的生活,折射出各种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民俗民风的体现。民间音乐的传承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延续,但在现代社会,民间音乐地位不高,日益被边缘化。任何一位愿意承担文化传承重任的人,都应当将民间音乐放在民族文化背景下进行挖掘发扬,从而使得民间音乐得以代代相传,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就是鉴于这一目的,来探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当代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它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它的传承也就是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但是在现代社会,它的现状实在堪忧。 一、民间音乐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特别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压力让整个社会都变得很浮躁,人们很难静下心来欣赏那来自远古的天籁之音一一民间音乐。那流行于街头巷尾,充斥于人们耳际的是来去匆匆的流行音乐。那种带有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流行音乐使人们习惯了这种音乐的形式,对民间音乐有着本能的排斥。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命力,民间音乐根本无法与流行音乐相抗衡。民族音乐已经处于非常“边缘化”的地位,前途实在堪忧。民间音乐的这种现状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民间音乐究竟该何去何从,它有无继续传承下去的意义呢? 二、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一)民间音乐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 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历史远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得多,那么史前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历史发展情况如何书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是在世代相传的民歌中我们却找到了先人的足迹。民歌是人民的心声,是一个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民间音乐折射的社会性文化,是我们研究民间音乐、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之一。 民间音乐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它连续起来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当我们沉浸在民间音乐中时,不仅可以从音调的起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且可以领会到先民们的历史变迁。 (二)民间音乐代表了民俗文化 民间音乐中所蕴含的大量人文元素与生活元素,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音乐的传承就是对民俗文化最大限度的保护。民俗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一个社团的生活习惯,语言,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广范围的各种人文元素。可以说不同的民俗文化在民间音乐中都有所体现。因为民间音乐是人民群众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出来的,是人民真实情感的流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的面貌。而且,这种音乐来自于民间,会随着人们一代代的繁衍而传承下去。连同它传承下去的还有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 民间音乐一旦失传,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的没落与遗失。 (三)民间音乐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渗透了道德、艺术、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沉淀、积累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同时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艺术 叙述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许多审美品格,也是有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绵延几千年中,民族音乐文化占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在长期的

音乐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如各种音乐元素乐器、乐谱、乐律、乐理、节拍、调式以及每个民族的风格、习惯、观念、语言、情感、气质等的集中反映。因此可见,民族音乐是最美、最富有完整人性内涵、最富于生活气息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如果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尊严、民族本性及民族意志的标志,那么民族音乐文化则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通过一个民族的音乐,我们能够感受该民族的文化,进而加以了解;反之透过一个民族的文化,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在传统音乐中有一部分是价值特高的,代表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水平,他们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民族最有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民间长期的创作和传承,记录着我们民间的生活和历史。中国传统音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数千年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意识的改变,民族音乐也随之发生了发展和变化,不管民族音乐如何变化它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都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的人文变化和精神面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背景,使我们才能真正体验一个民族的音乐。 我国将传统音乐将划分为五大类:舞蹈音乐和歌舞、古代歌曲和民歌、说唱音乐、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在众多传统音乐文化中蕴涵着使人心沉气定的巨大力量,这种品性渗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8-01-24T15:14:10.6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作者:王艺默[导读]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民族音乐往往知之甚少,对此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王艺默山东省青岛西海岸青草河小学266400 摘要: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民族音乐往往知之甚少,对此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创造了很多民族音乐作品,这些民族音乐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虽然开展了民族音乐教育,但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虽然学生们接触到了许多民族音乐,但是面对其他音乐作品的冲击,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尚存在“重西轻中”的现象。欧洲音乐理论体系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而对于民族音乐教育尚不够重视,这就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想要让小学生们更加高效地学习民族音乐,首先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就现阶段来看,一些小学音乐教师虽然取得了教师从业资格,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多数小学音乐教师都不是民族音乐专业方向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民族音乐教学的质量很难提高。 3.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片面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虽然涉及到一些民族音乐作品,但是大都是歌唱作品和舞蹈作品,对于民族乐器以及戏曲的教学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小学生对很多民族乐器和国粹都缺乏了解。此外,民族音乐教学仅仅是零星地穿插在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之中,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这也影响了民族音乐的教育水平。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 1.提升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想要小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首先就要避免“重西轻中”现象的存在,只有重视民族音乐教育才能切实促进民族音乐的教学效果。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工具,想要小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就应该对音乐教材实施创新。小学音乐教材中应该适当增加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到各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色,逐步加深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其次,在一些小学校园中,尚存在“主科”占用“副科”课时的现象。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主科”成绩,一些学校中经常出现音乐课等“副科”课时被占用的现象。想要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就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存在,提升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否则,音乐课的课时经常被占用,学生们根本没有上音乐课,何谈学习民族音乐。 2.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长期以来,由于音乐在很多小学校园中都被视为“副科”,因此在选用音乐教师的时候往往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音乐教师的选用门槛过低。这就导致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参差不齐,一些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就对民族音乐不够了解,根本无法带领学生们深入学习民族音乐知识。因此,为了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一定要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在选用音乐教师时,一定要进行认真的考核评定,不仅要对学历有所要求,还应该将民族音乐专业水平列入考核标准,确保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在日常工作期间,还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师的教育培训。一方面要进行专业培训,定期组织音乐教师进行学习,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提升音乐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音乐教师能够对自身工作认真负责。 3.创新民族音乐的教学模式。在民族音乐教学工作中,不能仅仅是带领学生们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还应该带领学生们学习民族乐器、民族戏曲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全面传承民族音乐。另外,还应该构建完善的、系统性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应该对课时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地分配课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整个学期的课时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专门学习民族歌曲,第二阶段专门学习民族舞蹈,第三阶段专门学习民族乐器等等。此外,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仅仅凭借“口传”是不够的,还应该加强“心授”。当代小学生大多喜欢流行音乐和现代舞蹈,对于民族音乐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多欣赏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带领学生们一起练习民族舞蹈,还应该定期举办一些舞蹈表演、歌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魅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民族音乐是各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音乐教育工作中应该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继承各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然而就现阶段来看,小学音乐教学的理念虽然在不断革新,但是民族音乐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本文在此分析了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宁宁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J].中华少年,2017,(11),181-182。 [2]钟文怡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人生十六七,2016,(35),99。 [3]丁梦娇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时代教育,2016,(18),216。

民族音乐教学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9542607.html, 民族音乐教学艺术 作者:吴婷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10期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多聆听、多体验,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音乐能量,提高音乐的感知力和鉴赏力,让学生在民族艺术的音乐殿堂中,陶冶情操、提高美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实现民族艺术的不断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艺术瑰宝;陶冶情操 我国民族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小学阶段来说,也应该结合教材来实施民族音乐方面的教育,帮助小学生走进民族音乐,了解民族艺术,激发他们心中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的教学时,可以拓展一些有关该民族风俗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以音乐为主线展开多方面的认知和探索,激发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藏族歌曲教学艺术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的音乐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音乐课本中就有与藏族相关的一些作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藏族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师在课前搜集与藏族有关的一些知识,从民族风情到艺术风格,帮助学生多方面了解藏族文化,培养学生心中对藏族音乐的喜爱,实现民族艺术的有效传承。 例如,在学习藏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教师在课堂中就融入了民族风情的介绍,让学生在音乐作品的聆听及视频观看中,全面了解藏族文化,提高對音乐的鉴赏能力。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教师在授课之前对藏族的相关文化知识做了全面的搜集工作,将与之相关的内容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制作成课件,供学生课堂学习时使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范围,让他们全面了解藏族这个优秀民族的文化艺术,以便更好地去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为歌曲的演唱做铺垫。学生在生动的课件中了解到藏族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感知藏族音乐的优美辽阔、曲调悠扬,为歌曲的情感演唱奠定基础。 教师通过课本中藏族音乐的学习,让学生全方位地去了解藏族的文化,从音乐曲风到民族风情对西藏这个民族有了更深入的认知,让学生爱上藏族音乐、藏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傣族舞蹈教学艺术

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参加本次教师专业发展全员远程培训,观看聆听一线专家精 湛的讲解与答疑,与广大一线优秀的教师互动交流,让我获益匪浅, 下面就中小学名族音乐教学谈几点我的认识与感受。 一、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所有的音乐元素,都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1、能培养学生民族审美观和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教育一般包括民歌、戏曲、说唱和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现代音乐四个方面,他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我国民族音乐,用旋律塑造意境,强调作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给人带来启示、带来温馨、带来欢乐、陶冶心灵。例如:我国的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可谓世界第一。民歌内容有描写青年爱情生活的,有反映劳苦大众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有歌颂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还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如:《凤阳花鼓》这首歌,表达了淮河两岸人民在旧社会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深受淮河洪涝之害,过着“身背花鼓走四方”的流浪生活。江苏民歌《茉莉花》以细腻优美的音乐,反映出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图兰朵》的歌剧中公主的主题音乐。河北民歌《小白菜》,形象地反映了旧社会幼女的悲惨生活,受后娘虐待,怀念亲娘的凄苦心情,激发学生对万恶旧社会的痛恨之心,唤起学生对新社会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3]我国的民歌讲究韵味,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节奏;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采。我国的戏曲也同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而且其中还包含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不会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贵的财富。相反,对时下的流行音乐都兴趣十足。他们的审美观念是建立在一个不健全的、狭小的、且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局限范围。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音乐的审美观,以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民族音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声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温馨,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通过民族音乐教育,能渗透民族文化的精魂 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化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来发现体验民族音乐的美。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歌曲音乐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教育中的意义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2015级特岗教育硕士孙婷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学校的音乐应牢固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我国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有着56种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但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网络的盛行,西方、日韩音乐的冲击,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大中小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追星与成立“粉丝团”的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中小学生迷恋超级女生,快乐男生,却对我们民族音乐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情形下,小学的音乐教育就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作用。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因此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他。而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就是民族音乐,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征,

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欣赏,演唱或演奏民族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从小树立学生民族荣辱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小学的音乐课本中,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音乐课本的首课都必须有宣传爱国情怀的歌曲,而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会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音乐本身的创作特点,引导学生自豪、严肃、情感真挚的演唱,并呼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且当代的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多来自父辈和老师的传授。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不同文化的冲击,难免会给他们造成歪曲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苏武牧羊》、《满江红》等古曲让学生了解历朝历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的忧国忧民精神。音乐是不仅是听觉的艺术,而且比起直白的言语它更能起到激奋人心的作用,所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小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是我们作为一名小学

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导读: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历经千年昌桑而不灭的文化,民族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丰厚的民间音乐是非常丰 富的,它是民族的,也应该是世界的。 前不久在参加一次幼儿园音乐教学课题研讨交流活动时,出 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没有幼儿园和教师申报有关民族 音乐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当涉及到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和本土 音乐教育的传承话题讨论时,在座的园长和教师都是一脸的 茫然。由此引起了笔者的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原因何在?通过初步的调查和查阅资料,原因大概有以下几 方面: 1、缺乏研究民族音乐的兴趣。 从现在社会整体来看,对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感兴趣的人越 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其原因是:第一,不管是学校教育 还是后继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教育力度不够,不注意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使年轻人缺乏对民族音乐的鉴

赏能力,以至影响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例如,我们现在主办的教师音乐培训班,内容基本上是学习奥尔夫、柯达伊、铃木等西方的音乐教学法,很少或几乎没有中国民族音乐内容的培训学习。所以,教师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比研究中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感兴趣。第二,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渠道比较畅通,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流行音乐的宣传比较多,相对而言,对民族音乐的宣传不够,使年轻人接触到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机率较高,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影响到年青人审美心理的变化。不少年青人觉得民族音乐不如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好听,民族音乐有点土,对民族音乐没有或缺少鉴赏兴趣。 2、缺乏研究民族音乐的底蕴。 由于生活方式与生活风俗的改变和各种外来音乐的侵入,民族音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民族音乐和本土音乐传承的空间变得狭小,除了在一些专业团体的演出和社区活动、学校文艺汇演时能看到和听到一点民族音乐的声音,在其它的生活环境中,很少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民族歌曲。特别是在校园里,孩子们唱的都是流行歌曲,包括幼儿园里的孩子满嘴唱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9年第8期(总第332期)▲深度关注 一、传承和实践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1.民族音乐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支撑 音乐文化是先辈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积淀下来的精华,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饱含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蕴含着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一首首或豪放,或柔缓,或欢快,或悲烈的天籁之音,如同一幅幅无形的画卷,用灵活、跳跃的音符诉说着各个民族的特色及情怀,描绘着不同地域的风情和地貌,记录着祖祖辈辈们的生活点滴和智慧,指引着中华儿女品读历史,继往开来。经过五千年的沉淀,我国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儿女始终引以为豪、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强大支撑,更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2.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各民族合力的灵魂纽带 音乐文化是各族人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沉积下来的精华,属于中华儿女的共同财富。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使我国的音乐文化既呈现中华民族整体共性的风韵,同时又彰显着不同民族的个性特色。音乐是情感的寄托和抒发,人们情感上的共性决定了音乐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各族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融,引发各族人民之间的共鸣和呼应。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以音乐文化为灵魂纽带,串联起各族人民的心意和情怀,共同将我国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进而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实现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和精神象征,由此可见,传承、实践民族音乐文化,并以之凝聚各族人民的合力,是打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 二、民族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学生群体较为庞大,且学习能力强,他们是民族音乐文化宣传的重要对象,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承担者。因此,音乐教育是传播音乐理论知识、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大主要途径。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1.教育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可壮大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人才队伍 将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浓缩成课程教材,通过课堂及实践教育活动,传播给广大学子,增进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其更轻松地解读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情怀和精神,实现其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是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创新,同时壮大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队伍的重要途径。 2.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和沉淀,风格多样,内涵深厚,其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无尽的教学资源和理论支撑,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民族音乐文化中鲜明的特色和人文气息可以为音乐课程的开发及授课方式的创新提供灵感和源泉,从而有效增加音乐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率。 3.教育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时尚化的元素 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中发展,也在发展中传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的频繁交流和碰撞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其对广大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与当代时尚元素的交融,又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以小学音乐教育为视角,探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现状 1.流行音乐的冲击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行音乐具有节奏感强、个性鲜明等特征,能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富有感染力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代娟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和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实践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应被高度重视和重点关注。当前,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加上师资力量的欠缺,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的传承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各小学应针对上述问题,不断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课堂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 34

最新谈大学生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谈大学生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轻化081班 0805100533 尹爱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彰显于世,而中国的民族音乐更是绚丽多姿,在世界音乐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民族音乐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而形成,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气质的象征。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的一颗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我国民族音乐是一个浩瀚的大海,仅仅从我们通常说的民歌、曲艺、器乐、戏曲数量来看,也是令人惊叹的。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民歌约30万首,民族器乐约200多种乐器,200多个曲种,360多个剧种。我国为什么会有这样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呢。原因主要有: 第一.我国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5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使中国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积累了大量的艺术品种、材料和经验。 第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中国境内有大片的平原、高原、丘陵、山脉……复杂多样的地貌,气候,生物等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形成了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多 样性。为民间风俗,以至各地民族民间音乐特色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第三.博大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包括哲学、文学、宗教、伦理学等,几千年来都有高度的发展,这些传统文化对音乐产生较大影响。这也是形成民族音乐丰 富的原因之一。 第四.众多的民族和人口。中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风俗,其音乐也各异。 民族音乐产生于几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它反映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1. 大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今天,在各类文化碰撞交汇的高等学校,流行着各种音乐,其中以我国港台音乐、外国流行音乐、网络歌曲等流行音乐最为突出。相对而言,我国的民族音乐却很难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民族器乐曲、民族歌舞剧、戏曲等。在各类校园歌唱比赛、大型文艺晚会中,民歌、戏曲、民族歌剧曲目的演唱者较少,优美的民族器乐曲也很难听到,取而代之的是一首首紧跟时尚与潮流的流行歌曲。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漠视与漠然在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长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有她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气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和底蕴,在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演唱、音乐著作、乐器制造等各领域都有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普及还是专业,社会还是家庭的,都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民族音乐;弘扬;西方音乐;影响;兼容并蓄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近几年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和重视。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中国民族音乐有她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气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和底蕴,在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演唱、音乐著作、乐器制造等各领域都有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西方音乐以全方位的态势涌入了我国,冲击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和音乐教育。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用西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评论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音乐,很多人抱着这样的心理,二胡虽然两根弦但依然可以演奏小提琴四根弦的乐曲,唢呐可以吹奏单簧管的乐曲......但实际上,中国乐器最擅长的还是表演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理性的判断、选择,让青少年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一样是人类世界史上精神文化的瑰宝。让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增进青年一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珍视民族音乐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继承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一)吸收优秀音乐作品加入课程。要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就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更新教师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一些民歌、民族器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旋律,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自然的认识了这些久听不衰、久唱不厌的民族音乐了。 (三)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激发学习欲望。 1、借助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播放民族和地区音乐在真实场景中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还原其真实环境。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更能增进愉悦感。 2、提供民族器乐让同学们试奏,激起学生的情趣,使教育过程充满生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消极接受转变为积极接受,消除他们对民族器乐的神秘感和陌生感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普及还是专业,社会还是家庭的,都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教育中我们也要将民族音乐与的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结合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相辅相成,形成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音乐氛围。真正的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的自强发展的路。

中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中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在美国攻读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在论文答辩会 上被一位美国教授抢白:你们哪里有自己的民族音乐,你们的音乐早就被西方归化了.相信任何一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中国人,都会深切的感到坐立不安.因为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大趋势已经形成,以中国身份进入这个大平台的不是交响乐、钢琴曲,蓝调音乐,而应该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音乐,因为有这样一句人人皆知的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曾几何时,谭盾的《卧虎藏龙》配乐,马友友的《丝绸之路》等取材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作品在国际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歌精髓带到了西方的音乐殿堂,十二乐坊在日本乃至亚洲受到了追捧,甚至2004年刀朗的神奇走红,近来连续15周登上排行榜的蒙古风味的创作歌曲《吉祥三宝》无一不再次证明了中国民族音乐强大的艺术感召力和永恒的生命力。可是就在这种力量激励和感动着我的时候,身边的种种现象却又强烈的震撼着我、刺痛着我,令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现象一:大凡校内文艺汇演或比赛,学生99%演唱的都是时下的流行歌曲,并伴以矫揉造作的舞姿。 现象二:大凡课上欣赏一些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时,总有人挤眉弄眼,表现出无法接受的样子 现象三:大凡《二泉映月》响起时,总有一部分人在这旷世绝响中无动于衷 现象四: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有一次课堂上,我让一位男生唱一首中国民歌,他居然用一种很蔑视的样子唱了几句,还窃笑,似乎觉得唱这种歌很丢脸,当时,我的爱国热情被激的一塌糊涂,义愤填膺,我告诉他: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不能蔑视它。但是我能责骂他吗,不,不能!因为他也是受害者,这显然不是个别现象,它有着一定的普遍性,为什么?个中原因很多。 原因一:由于上个世纪经济的原因,导致文化上也有了崇洋媚外的弱势心理。 原因二:在应试教育为主流的大环境下,学生无暇顾及音乐,由于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使他们对音乐能让人受益无穷的认识严重缺乏,殊不知,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提高的途径:一是体育,二是音乐。 原因三:在当前多元化的文化潮流中,到处充满了模仿与拷贝,而中学生求新求异模仿的年龄特征,使他们盲目的追随着流行,不分好坏、没有是非价值曲向。 原因四:虽然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但应该看到,民族音乐特别是传统的民族音乐的陈述方式、结构逻辑和审美取向于今天已有了一定的时空差距,而学生生活在世界文化大交融的社会里,西方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和当代审美意识的影响,以及此年龄段学生有限的文化层次和尚不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们很难与古朴的民族音乐产生共鸣。拿学生的话来说:“那是奶奶听的歌”。 现象和原因是客观成在的,然而,音乐教师应有清醒的头脑,优秀的民族音乐所描绘的深远意境和博大情怀,对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性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通过仔细观察了发现:喜爱或能接受民族音乐的学生的精神面貌都不错,而不爱甚至讨厌民族音乐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比较颓废、散漫、自以为是、不求上进等。我深深的感到艺术教育真的是灵魂的教育,音乐教师责任重大。如何解决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呢?这就需要教学中以“在创新中学音乐”为原则,在音乐中学创新”为目的,以激“趣”为突破口,以激“情”为中心点,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热爱自己的音乐文化。 在多年的民族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供各位老师参

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世界,音乐流派可谓是数不胜数,音乐艺术所表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各种不同风格的、不同种类的音乐冲击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思维。由于审美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使得一些人盲目的崇拜某种音乐或是某个人;由于虚荣心的作怪,使得某些人只知道几部交响乐,知道几位古典时期的外国作曲家,当做炫耀自己和表现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这些都是极不正常的现象。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有着大师的好的音乐作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了解它,也更没有理由不去发扬它。西洋音乐固然要学,然而本民族的东西我觉得更应该加强学习。泰格尔说得好:“音乐和美术是民族自我表现的最佳手段,没有自己的音乐或艺术的国家,只能永远当哑巴。” 在悠久的历史长中,中华民族保留了极为丰富的灿烂的文化遗产,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音乐方面,更是人才辈出,世界上最早提出十二平均律的就是我国明代的大音乐理论家朱载育,还有我国的各处的民族乐器更是各具特色。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尤其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人们思想中的泛滥,造成了社会上一些人轻视、贬低、排斥民族音乐的恶果。这不能不使人痛心疾首。当然我们不是说学习西洋音乐不好,而是说,在学习西洋音乐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民族音乐,重视民族音乐,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使全社会形成热爱和重视民族音乐的风气。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这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拟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明镜,集中着我国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着民族的艺术精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它集中体现了几千年来我中华民族在三大斗争中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与追求。民族音乐内容中所呈现的民族、地域、风俗习惯、语言特征,亦成为研究各种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极为重要的旁证。我国56个民族各拥有数以万计的独特风格的民歌,它们是音乐创作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文化艺术宝库。我国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剧种,更是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们多姿多彩的各种艺术形态,足以令世界艺林刮目相看,民族音乐的技巧实践,亦有高度的成就,如我国民族声乐、器乐艺术、曲艺戏曲等方面的表演艺术家,其演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