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心得体会

计算机实验心得体会
计算机实验心得体会

计算机实验心得体会

篇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体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体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是一门基础应用类课程,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简单的运行原理,以及各类常用软件的使用。

这个周末,我们完成了基础实验6、7、8。本来以为会很简单的几个实验却花费了我

们大量的时间,名且发现了很多问题,我才知道这门课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单学到

的知识恰恰和难度成正比,这三个实验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实验作业中,主要的问题都出在word文档的应用中。我们普遍都用惯了老式的word2000或者word2003,所以对word2007不熟悉,于是造成了很多麻烦,尤其是添加目

录这个新功能,摸索了好久依然毫无头绪。最后不得已只能拿出教材自习阅读,同时上网找了很多详细的讲解,最后才完成了实验6。

在做power point时候,可能是因为平时做过很多的原因,并没有遇到什么很明显的问

题和困难,

但是为了能把PPT

做得精美和详细,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最后一项是excel的应用。我以前对它的接触不多,所以对其应用也是最不熟练最不明

白的。但是通过自主的对其学习,尤其是对教材的阅读,使我能运用一些比较基本的功能进

行表格制作。同时也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简便功能。可以说,动过这次试验,我学到的最

多的知识,就是excel

的应用了。

虽然这次试验作业已经完成,但是它给我的启发让我思考至今。首先,本已经在课堂

上学习过的内容,为什么在这次的试验中我会遇到那么多的问题,这就告诉我以后不要轻视

这门课程,同时也是再告诉我不要轻视任何一门我正在学习的课程,不论是简单还是难,他都肯定有让我学习和实践的必要性,并且,在进行试验之前一定要吃透课本上的知识和本次

试验的要求。其次,这次试验让我学会了怎么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可能事

事都有人引领,所以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解决方法,自己去学习其所需要的知识。最后,

在这次试验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努力去克服,去解决问题。这让我学会了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解决。

简而言之,这次的试验作业着实让我受益匪浅,不光光是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更让

我提高了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事通则百事明,这次试验让我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我会把这次试验的经历当做是我的大学生涯中重要的一件事,并以此为提醒,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为目的,不断努力,让自己的父母更是让自己骄傲。

篇二:各类实验总结几心得体会

在做XXX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

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XXX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XXX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决

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XXX是AAA和实验的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XXX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变换、信

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和自动化

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XXX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回转机构振动AAA及谱分析, 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

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

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

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

阻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XXX的性能与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AAA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

还有了解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

构振动AAA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AAA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设计,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

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

录数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

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

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

难的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操作;还有画图时,也要用软件画图,这也要求懂得excel软件的插入图表命令。并且

在做回转机构振动AAA及谱分析实验,获取数据时,注意读取波形要改变采样频率,等等。当然不只学到了这些,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还有动手这次实验,使XXX这门课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刻了我对XXX 这门课的认识,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

不过这次实验虽好,但是我认为它安排的时间不是很好,还有XXX考试时间,因为这些时间安排与我们的课程设计时间有冲突,使我不能专心于任一项,结果不能保证每一个项

目质量,所以如果有什么出错请指出!

经过这次的XXX实验,我个人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一方面加深了我对课本理论的认识,另

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现在我总结了以下的体会和经验。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

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

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

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

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比如回转机构实验,是利用频率特性分析振动的,就必须回顾课本的知识,知道实验时将要AAA什么物理量,写报告时怎么处理这些物理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

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在做电桥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电路图,仪器面板的布置及各键的功能,瞎着接线,结果显示不到数据,等到显示到了又不正确,最后只好找同学帮忙。

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

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电桥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返回旋动,

AAA回程误差。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

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你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你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比如在做回转机构实验中,

经老师检查,我们的时域图波形不太合要求,我首先是改变振动的加速度,发现不行,再改变采样频率及采样点数,发现有所改善,然后不断提高逼近,最后解决问题,兴奋异常。在

写实验报告,对于思考题,有很多不懂,于是去问老师,老师的启发了我,其实答案早就摆

在报告中的公式,电路图中,自己要学会思考。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对一些测试硬件、软件及其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说,我

在电桥实验中,我知道应变片是怎么样的,面板是怎么接电桥的;在回转机构及悬臂梁实验中,我知道压电XXX是如此微小的,怎样通过放大、接口电路进行微机分析,滤波、窗函数的选择,及怎样使用LabView采样和分析,另外,用文档形式写报告,是我

们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可以说,做这次的XXX实验,我们学生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充分

的发挥,跟以往那些充满条条框框的实验是不同的。

本人认为,在做这次的XXX实验中,学习LabView和XXX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因为LabView这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它能够对各种测试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实在是太神奇了;而

XXX则是XXX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所以我觉得LabView和XXX对XXX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通过这次的XXX实验我不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的理解,对于实际的操作和

也有了质的飞跃。经过这次的实验,我们整体对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少的提高,希望以后学校和系里能够开设更多类似的实验,能够让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

XXXXXXX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学

科,它需要数学、物理学、XXX学、力学、机械等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各种物理量的变换原

理、各种静态和动态物理量(如力、振动、噪声、压力和温度等)的测定,以及实验装置的

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许多测试理论和方法只有通过实际验证才能加深

理解并真正掌握。实验就是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典型XXX、记录仪器的

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具有测试系统的选择及应用能力;具有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

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分析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XXX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独立进行机械工程测试的能力,对各门知识得到融会贯通的认识和掌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XXX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掌握机械工程XXX手段,为将来从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实验,以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了解常用XXX的原理和应用,以及XXX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各种测试中不同XXX的选择方法。

2、培养具有综合应用相关知识来解决测试问题的基础理论;

3、培养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以实践证实理论,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实验是我们快速认识和掌握理论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

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

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

再学习、再实践。

这是本学期我们ZZZZ的最后一次实验,而且是设计实现FFT,即快速傅里叶变换。通过本实验,使得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深了对FFT的理解,熟悉了应用FFT实现两个序列的线性卷积的方法,掌握了应用FFT对典型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

因为XXX研究的方便性,所以对连续信号进行数字分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即AAA变换,再与计算机的二进制数表示结合即可导出FFT,并且在本次实验中分析比较了相关时间复

杂度。

通过参考代码设计实现,我体会到了AAA作为具有高效的计算能力、灵活的图形处理

与可视化功能以及易学易懂的自然化语言的数学工具软件的强大功能,同时实验过程也是对该软件的设计使用的巩固。我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了ZZZZ原理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以及强

烈的趣味性。

临近期末,非常感谢周老师在本学期给予我们的细致生动的教学,也许以后不见得会

再学习更多更加专业的后续课程,但是它对于拓展专业及相关知识面、温习所学的高数内容、应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会让我受益匪浅。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视的,这一问题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人士的广泛重

视。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做相关实训并完成XXX实验报告,在实验的形式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从XXX实验心得中学生就可以总结出大量的经验以

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学习XXX这门课程,要掌握XXX~~~~~~~~~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XXX与其他设备相连接的输入输出中断等接口技术。使学生从硬件软件的结合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掌握XXX的应用。

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认识、基础、综合3个阶段。以往的XXX实验是进行软件的编制

篇三:计算机网络实验心得体会

计算机实验心得体会

时间过的很快,一学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要结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得自

己在计算机网络这一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计算机网络也有了更多的

兴趣。我们本学期做的实验基本上全面介绍了搭建网络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重要的硬件设备,

了解其特点、适用、连接和配置,给出了很多的规划方案、应用实例和配置策略。这学期我

们做了七次实验,每个实验都有一些总结和体会。

第一次实验是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网络测试与FTP服务的设置,其中了解了网络设

置的一些基本应用,熟悉了常用网络测试命令及其用法,掌握了浏览器的安装以及设置,掌握CuteFTP2.01的用法。实验第一次黄老师就跟我们强调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交代了每次实

验要两个人一组,在操作过程中让我们了解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次实验是局域网和IIS网络配置,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学习的电子邮件与局域网的资

料库,同时我们掌握了掌握,并了解个人电子邮件申请及其相关操作,掌握了Net Meeting 的配置及使用。

第三次实验是计算机网络的双绞线的制作,本次实验是制作双绞线,利用压线钳等工

具将双绞线插入RJ-45水晶头完成网线的制作。实验主要涉及剪线,剥皮,插入,压制等操

作,虽然实验看上去很简单。但要一次性成功的就要把每个过程多要做到位,每一步都小心。在实验当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剥皮时应该多剥一些,这样捋线时比较方便,一定要把所有的线的弄的很直,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剪线,剪线应该做到十分平整,这样插进水晶头是才能完全接触到,在插线的时候的一定要保证两个同学之间的线的顺序要准确和一样,插进后应用压线钳使劲压,听到“咔“一声才表示固定到位。

第四次实验是Linux 的使用与DNS 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在此实验中,我们接触了

以前从没接触过的linus 操作系统,了解Linux 操作系统。学会了IP 配置,此操作系统下的office 软件和万维网的使用。其次我们了解了DNS 的概念和原理。在Windws2003 下学会安装DNS 服务器,学习了DNS 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和DNS 和WINS 的结合使用。

第五次实验是TCP/IP 协议配置与网络通讯工具及DJ 网络点歌平台的安装配置及使用,实验内容比较多,任务很重,必须两人分工配合完成。在实验中也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但在同学的帮助下和我们自己努力还是顺利的完成了实验任务。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

TCP/IP 协议的配置参数,掌握TCP/IP 协议的安装和配置,学会通讯工具RTX 的配置方法,掌握通讯工具RTX 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熟悉使用通讯工具RTX 进行局域网上的通信,学会Happy DJ 的配置方法及其主要功能,熟悉Happy DJ 的使用方法,学会Net Chat 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第六次实验是Windows 2003 server的配置、服务器的配置、数字证书的安装、应用和

管理、网页的制作和上传。通过实际操作,对这些知识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计算机网络

又有了新的认识。如在Windows 2003 server的配置过程中,在进行新用户权限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名称的检查,否则设置极有可

能不成功。在服务器配置的过程中,对于服务器组件的安装,要选择正确后再进行安装,

其配置过程也要对IP进行正确的设置,并注意自己将要发布的网页所在的文件夹,而数字

证书的安装较为简单,根据向导进行基本上就可以,其应用和管理也较为简单,但是需要一些基本参数设置正确。网页制作中,由于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就采用的一些简单的做法。在

实验中一定要两个人互相合作,被对方所需要的一些参数和数据要准确的告知对方,才能保证实验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七次实验、这次实验是3个人一小组,9个人一大组,本次实验主要有软路由的设置。了解路由器的基本作用和基本功能。了解代理服务的概念和掌握配置代理服务器的方法

和过程。掌握BBS论坛服务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掌握及时信息oicq服务的原理和其配置过程。

在实验中要自己亲自布线,对硬件有一定的了解布线一定要仔细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实验就做不成功,另外同学之间合作一定也要到位。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篇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体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体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是一门基础应用类课程,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简单的运行原理,以及各类常用软件的使用。 这个周末,我们完成了基础实验6、7、8。本来以为会 很简单的几个实验却花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名且发现了很多问题,我才知道这门课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单学到的知识恰恰和难度成正比,这三个实验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实验作业中,主要的问题都出在word文档的应用中。我们普遍都用惯了老式的word2000或者word20XX,所 以对word20XX不熟悉,于是造成了很多麻烦,尤其是添加 目录这个新功能,摸索了好久依然毫无头绪。最后不得已只能拿出教材自习阅读,同时上网找了很多详细的讲解,最后才完成了实验6。 在做powerpoint时候,可能是因为平时做过很多的原

因,并没有遇到什么很明显的问题和困难, 但是为了能把ppT 做得精美和详细,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最后一项是excel的应用。我以前对它的接触不多,所以对其应用也是最不熟练最不明白的。但是通过自主的对其学习,尤其是对教材的阅读,使我能运用一些比较基本的功能进行表格制作。同时也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简便功能。可以说,动过这次试验,我学到的最多的知识,就是excel 的应用了。 虽然这次试验作业已经完成,但是它给我的启发让我思考至今。首先,本已经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内容,为什么在这次的试验中我会遇到那么多的问题,这就告诉我以后不要轻视这门课程,同时也是再告诉我不要轻视任何一门我正在学习的课程,不论是简单还是难,他都肯定有让我学习和实践的必要性,并且,在进行试验之前一定要吃透课本上的知识和本次试验的要求。其次,这次试验让我学会了怎么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都有人引领,所以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解决方法,自己去学习其所需要的知识。最后,在这次试验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努力去克服,去解决问题。这让我学会了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解决。 简而言之,这次的试验作业着实让我受益匪浅,不光光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_LAB5

计算机组成实验五——简单的类MIPS单周期处理器实现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5110809XXX 大豆比

目录 1OVERVIEW (1) 1.1实验名称 (1) 1.2实验目的 (1) 1.3实验范围 (1) 1.4注意事项 (1) 2实验描述 (2) 2.1新建工程 (2) 2.2顶层模块Top (5) 2.2.1模块描述 (5) 2.2.2新建模块源文件Top.v (5) 2.2.3定义信号线 (5) 2.2.4程序计数器PC (6) 2.2.5RESET (6) 2.2.6模块实例化,连接模块 (7) 2.2.7连接其他信号线 (8) 3仿真测试 (10) 3.1编写二进制测试程序 (10) 3.2初始化存储器 (10) 3.3编辑testbench文件 (11) 3.4仿真测试,观察波形 (11) 4下载验证 (12) 4.1修改Top.v中Top模块的输入输出端口 (12) 4.2编辑管脚约束文件top.ucf (12) 4.3时钟分频 (12) 4.4指定输入输出端口的意义 (13) 5实验感想与建议 (14) 5.1实验感想 (14) 5.2一些建议 (14) 6实验程序源代码 (15) 6.1Top.v (15) 6.2Ctr.v (18) 6.3Alu.v (21) 6.4AluCtr.v (22) 6.5data_memory.v (23) 6.6register.v (25) 6.7signext.v (27) 6.8inst_memory.v (27) 6.9timeDivider.v (28)

1.OVERVIEW1 1.1实验名称 简单的类MIPS单周期处理器实现-整体调试 1.2实验目的 完成单周期的类MIPS处理器 1.3实验范围 本次实验将覆盖以下范围 1、ISE的使用 2、Xilinx Spartan3E实验板的使用 3、使用VerilogHDL进行逻辑设计 4、仿真测试、下载验证 1.4注意事项 本实验的逻辑设计工具为Xilinx ISE13.4。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精编WORD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时间:2018年5月16日 参加人员:袁志伟朱兴旺周瑞锦刘小旭 一、实验名称:VLAN划分与配置 了解vlan的作用,掌握在一台交换机上划分VLan的方法和跨交换机的VLan的配置方法,掌握Trunk端口的配置方法。理解三层交换的原理,熟悉Vlan接口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 首先,在一台交换机上划分VLan,用ping命令测试在同一VLan和不同VLan中设备的连通性。然后,在交换机上配置Trunk端口,用ping命令测试在同一VLan和不同VLan中设备的连通性。最后,利用交换机的三层功能,实现Vlan间的路由,再次用ping命令测试其连通性。 三、实验步骤 实验组网架构

图二 Trunk 端口的配置组网图 E0/11 E0/1 E0/1 E0/11 E0/13 E0/1S1 S2 Vlan2 Vlan2 Vlan3 Vlan3 注:S1中vlan2包括端口e0/1 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 0/11; 注:vlan2包括端口e0/1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0/11 E0/1 E0/2 E0/10 E0/11 Vlan2 Vlan3 S1 PA PB

图三 VLan 间通信的配置组网图 实施步骤 1.Vlan 的基本配置 步骤1 按照组网图一连接好设备,为交换机划分Vlan 。参考配置命令如下: system [Quidway]VLan 2 [Quidway-vlan2]port e 0/1 e 0/2 e 0/3 e 0/4 e 0/5 [Quidway-vlan2]quit [Quidway]VLan 3 [Quidway-vlan3]port e 0/7 to e 0/11 E0/11 E0/1 E0/1 E0/11 E0/13 E0/1PCA PCB PCC PCD 网关: 网关: S1 Vlan2 Vlan3 注:S1中vlan2包括端口e0/1 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 0/11; S2 网关: 网关: VLAN2: VLAN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基础实践二 姓名:王明班级: 学号: 实验时间: 2017 年 5 月8 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心 实验五 实验题目1: 输入两个整数数组,每个数组有5个整数,将两者合并并排序输出。 设计思想:定义两个5个元素的数组,一个10个元素的数组,数据类型为整型,通过for循环输入前两个数组的值,并依次存入第三个数组中。另外编写排序函数,在主函数中调用对第三个数组中的元素排序并输出。 实验代码及注释: void f1(int *a, int i, int j) { int m, n, c; int k; m = i; n = j;

do { while (a[m]k&&n>i) n--; if (m <= n) { c = a[m]; a[m] = a[n]; a[n] = c; m+=1; n-=1; } } while (m <= n); if (mi) f1(a, i, n); } int main() { int a1[5],a2[5],c[10]; printf("请输入两个数组,每组五个整数:\n"); for(int i=0;i<5;i++) scanf("%d %d",&a1[i],&a2[i]); for(int i=0;i<5;i++) {

c[i+5]=a2[i]; } f1(c,0,9); printf("排序后为:\n"); for(int i=0;i<10;i++) printf("%d ",c[i]); putchar('\n'); system("pause"); return 0; } 验证与结论: 程序运行正常,结果输出正确。 总结与心得体会: 本实验用到了循环结构对数组输入,这是对多个数据同时输入的一种非常方便的方法。利用指针进行排序,由于形参和实参在数据传递上有单向性,在进行元素交换类数组函数的编写时,需要借用指针。本实验将其中一个主要功能编写为函数,使代码模块化,利于阅读查错。 实验题目2: 某公司生成5种产品,每周记录生产的每种产品数量和销售数量。在每个月月末,公司将对其生产规划进行评估。该评估需要以下一个或多个信息: (a)每周生产和销售的数量; (b)所有生产产品的总量;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学号 __11503080109____ 姓名 __张致远_________ 专业 __软件工程_______ 学院 _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二0一六年四月二十三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基本运算器实验 二、完成学生:张致远班级115030801 学号11503080109 三、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原理: 两片74LS181 芯片以并/串形式构成的8位字长的运算器。右方为低4位运算芯片,左方为高4位运算芯片。低位芯片的进位输出端Cn+4与高位芯片的进位输入端Cn相连,使低4位运算产生的进位送进高4位。低位芯片的进位输入端Cn可与外来进位相连,高位芯片的进位输出到外部。 两个芯片的控制端S0~S3 和M 各自相连,其控制电平按表2.6-1。为进行双操作数运算,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数据暂存器DR1、DR2(用锁存器74LS273 实现)来锁存数据。要将内总线上的数据锁存到DR1 或DR2 中,则锁存器74LS273 的控制端LDDR1 或LDDR2 须为高电平。当T4 脉冲来到的时候,总线上的数据就被锁存进DR1 或DR2 中了。 为控制运算器向内总线上输出运算结果,在其输出端连接了一个三态门(用74LS245 实现)。若要将运算结果输出到总线上,则要将三态门74LS245 的控制端ALU-B 置低电平。否则输出高阻态。数据输入单元(实验板上印有INPUT DEVICE)用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其中,输入开关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内总线相连,该三态门的控制信号为SW-B,取低电平时,开关上的数据则通过三态门而送入内总线中。 总线数据显示灯(在BUS UNIT 单元中)已与内总线相连,用来显示内总线上的数据。控制信号中除T4 为脉冲信号,其它均为电平信号。 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已连至“W/R UNIT”单元中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需要将“W/R UNIT”单元中的T4 接至“STATE UNIT”单元中的微动开关KK2 的输出端。在进行实验时,按动微动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S3、S2、 S1、S0 、Cn、M、LDDR1、LDDR2、ALU-B、SW-B 各电平控制信号则使用“SWITCHUNIT”单元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来模拟,其中Cn、ALU-B、SW-B 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 为高电平有效。 对于单总线数据通路,作实验时就要分时控制总线,即当向DR1、DR2 工作暂存器打入数据时,数据开关三态门打开,这时应保证运算器输出三态门关闭;同样,当运算器输出结果至总线时也应保证数据输入三态门是在关闭状态。 运算结果表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毛绪纹 2017.12

实验2-1 PPP 与 PPPoE 学习 实验配置说明 该实验主要用于观察PPPoE和PPP的数据封装格式。其中,PC1到ISP1段的链路使用PPPoE,ISP1已经配置为PPPoE服务器。ISP1和ISP2之间的链路使用PPP。 实验目的 了解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了解PPPoE协议的封装格式。 实验步骤 任务:观察PPP协议和PPPoE协议的数据封装格式 步骤1:准备工作 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 步骤2:建立PPPoE连接 单击拓扑图中的 PC1,在弹出窗口中单击 Desktop 选项卡,选择桌面上的 Command 工具,在其中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的 IP 地址信息, PC1 在初始状态下并未配 置 IP 地址。选择 PPPoE 拨号工具,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拨号信息,即用户名(User Name)和密码(Password):ISP1 预设了两个用户名,分别为 user 和 admin,密码与用户名相同。输入拨号信息后单击 Connect 按钮,建立 PPPoE 连接。关闭 PPPoE 拨号窗口,重新打开 Command 工具,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是否获取到 IP 地址。如已获取到 ISP1 预设的地址池范围内的 IP 地址,则表示 PPPoE 拨号成功。

步骤3:添加并捕获数据包 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PDU)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PC1 向PC2 发送的数据包。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捕获数据。此时PC1 上出现信封图标,并在信封图标上闪烁“√”图标。此时可再次单击 Auto Capture/Play (自动捕获/播放)按钮停止捕获数据包。 步骤4:观察PPPoE协议封装格式 选择事件列表中PC1 到Switch0 或者 Switch0 到 ISP1 的数据包,即事件列表中的第二或第三个数据包。单击其 Info 项上的色块,在弹出的 PDU 信息窗口中选择Inbound PDU Details 选项卡。 步骤5:观察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总结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 总结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总结 WIN98安全设置(1).对系统进行安全设置的基本思路公用微机的操一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拥有对系统的绝对控制权,一般来说没有必要对系统管理员的权限进行限制;第二类是普通用户,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工作,因此必须获得一定的权限,不过也要防止普通用户超越权限或破坏系统;第三类为非法入侵者,入侵者根本无权使用计算机,对入侵者一定要将系统的一切功能全部屏蔽。按照这个思路,首先必须对Windows 98的正常操作人员(包括超级用户)进行设置,将操作人员名单全部输入到系统中,然后分别对他们的权限进行适当设置,这样既保证了他们的安全,又禁止他们越权操作,最后便是采取措施,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确保系统安全。(2).微机操作人员的设置Windows 95系统是一个多用户操作系统,但它在用户管理方面却十分混乱,非法入侵者甚至可以在启动时通过密码确认框直接添加新的用户,这对控制系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过Windows 98对此进行了改进,它提供了用户名的选择性登录功能,所以可事先将所有用户全部添加到系统中,然后由系统在启动时将这些用户列表显示出来,不同用户从中选择自己的用户名并输入相应的密码之后即

可以自己的名义启动系统,而非法用户则无法通过密码确认框直接创建新用户,他们只能通过按下“取消”按钮或Esc键来进入系统。这样,机器便能明确地区分正常用户(包括超级用户和普通用户)与非法入侵者通过登录框选择用户名并输入密码进入的是正常用户,使用“取消”按钮进入的是非法入侵者,可以据此分别对他们的权限进行限制。须要说明的是,Windows 98在默认情况下仍然采用与Windows 95相同的“老式”用户名登录方式,我们想要使用用户名选择性登录方式则应执行如下步骤: 下面1~4步骤主要用于在Windows 98中设置用户名及密码,若用户已经设置过,则可跳过这些步骤,直接从第5步开始。1.双击Windows 98“控制面板”中的“密码”图标,打开“密码属性”设置框。2.复选“用户可自定义首选项及桌面设置,登录时,Windows将自动启用个人设置”选项。3.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选择将“开始”菜单添加到用户的自定义设置中(一般应选择“是”),然后单击“确定”按钮,接着根据屏幕提示设置适当的用户密码。4.单击“确定”按钮退出设置框。重新启动计算机,此时系统就会弹出一个常规性的密码设置窗口,可输入刚设置的用户名及密码,按正常方式启动Windows 98。5.启动“控制面板”,双击“网络”图标,打开“网络”设置框。128910 ... 下一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S402 任课教师:邹洋 小组成员:王娜任芬 学号:2010212121 2010212119

实验一_HAMMING码 (2) 实验二_乘法器 (7) 实验三_时序部件 (16) 实验四_CPU__算术逻辑单元实验 (24) 实验五_CPU__指令译码器实验 (32) 实验六_CPU_微程序控制器实验1 (43) 实验七_八_CPU实验 (59)

1 编码实验:Hamming码 1.1、实验目的 1、对容错技术有初步了解,理解掌握海明码的原理 2、掌握海明码的编码以及校验方法 1.2、实验原理 海明码是由Richard Hamming于1950年提出的,目前是被广泛采用的很有效的校验编码。它的特点是只要增加少数几个校验位,就能检测出多位出错,并能自动纠错。 Hamming码的实现原理是在数据中加入几个校验位,将数据代码的码距比较均匀的拉大,并把数据的每一个二进制位分配在几个奇偶校验组中。当某一位出错后,就会引起有关的几个校验位的值发生变化。这不但可以发现出错,还能指出是哪一位出错,为进一步自动纠错提供了依据。 假设校验位的个数为r,则它能表示2r个信息,用其中的一个信息指出“没有错误”,其余的2r-1个信息指出错误发生在哪一位。然而错误也可能发生在校验位,因此只有k=2r-1-r个信息能用于纠正被传送数据的位数,也就是说要满足关系: 2r≥k+r+1 若要能检测与自动校正一位错,并能发现两位错,此时校验位的位数r和数据位的位数k应满足下述关系:2r-1≥k+r 按上述不等式,可计算出数据位k与校验位r的对应关系,如表1.1所示: 表1.1 数据位k与校验位r的对应关系 k值最小的r值 1~3 4 4~10 5 11~25 6 26~56 7 57~119 8 若海明码的最高位号为m,最低位号为1,即H m H m-1…H2H1,则此海明码的编码规律通常是 1)校验位与数据位之和为m,每个校验位P i在海明码中被分在位号为2i-1的位置上,其余各位为数据位,并按从低向高逐位依次排列的关系分配各数据位。 2)海明码的每一位码H i(包括数据位和校验位本身)由多个校验位校验,其关系是被校验的每一位位号等于校验它的各校验位的位号之和。 3)在增大合法码的码距时,所有码的码距应尽量均匀增大,以保证对所有码的检错能力平衡提高。 下面具体看一下对一个字节进行海明编码的实现过程。 只实现一位纠错两位检错,由前面的表可以看出,8位数据位需要5位校验位,可表示为H13H12…H2H1。 五个校验位P5~P1对应的海明码位号分别为H13、H8、H4、H2和H1。P5只能放在H13位

计算机实验报告word及其操作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期:

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1 实验目的 (1) 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熟悉和掌握网络管理、网络维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 实验任务 练习以下网络命令的使用: arp,ipconfig,netstat,ping,tracert,route,nslookup 要求:记录实验中所使用命令的作用和执行结果,根据你的执行结果给出下列思考题的答案。 (1) 你的计算机的主机名称是什么? (2) 你的计算机的IP 地址是什么?你的计算机拥有的是哪一类IP 地址?你的网络ID 是多少? (3) 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与你的计算机拥有相同的网络ID 吗? (4) 你的网卡的MAC 地址(physical Address)是多少? 3 实验结果 (1) 我的计算机的主机名称是KS202 (2) 你的计算机的IP 地址是192.168.6.202 ,我的计算

机拥有的是C类IP 地址,我的网络ID 是192.168.6.202 (3) 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192.168.6.250,与我的计算机拥有不同的网络ID (4) 我的网卡的MAC 地址(physical Address)是74-27-EA-E5-C7-57 4 实验总结 通过完成这次试验,我学会了常用网络命令ipconfig 等的使用方法,并了解了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让我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实验二:以太网帧的封装 1 实验目的 (1) 观察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 (2) 对比单播以太网帧和广播以太网帧的目标MAC地址2 实验拓扑图 3 主要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记录 任务一:观察单播以网帧的封装 步骤1:准备工作 步骤2:捕获数据包、 步骤3:观察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 步骤4:观察交换机是否会修改以太网帧各字段取值任务二:观察广播以网帧的封装 步骤1:捕获数据包 步骤2:观察该广播包的以太网封装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汇总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一 一、实验目的 通过了解高级语言源程序和目标机器代码的不同表示及其相互转换,深刻理解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机器语言和不同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要求: 在VC6.0中创建下列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i=100; int j=-1; int k; k=i+j; printf("%d",k); } 然后对该程序进行编译、链接,最终生成可执行目标代码。 三、实验报告 1.给出做实验的过程. 关键代码如下:

2.给出源程序(文本文件)的内容(用十六进制形式表示)。 3.给出可执行目标文件(二进制文件)的内容(用十六进制形式表示)。

4.VC6.0调试环境:设置断点、单步运行、变量的值(十进制、十六进制)、变量的地址、变量的存储。 断点设置如下:

变量的值十进制: 变量的值十六进制: 变量的地址:

5.VC 6.0反汇编:查看源程序对应的汇编程序、可执行目标程序的二进制编码、了解如何给变量分配内存、系统函数程序段的调用。 6.分析或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同一个源程序在不同机器上生成的可执行目标代码是否相同。 不相同。因为不同的机器硬件的组成不同,因此同一个源程序在不同的机器上生成的目标文件不同。 (2)你能在可执行目标文件中找出函数printf()对应的机器代码段吗?能的话,请标示出来。 不能。因为源程序中的printf函数在可执行文件中已转换为机器语言。被翻译的机器语言中有printf函数,但是不知道是从哪一段开始翻译的。 (3)为什么源程序文件的内容和可执行目标文件的内容完全不

计算机基础与综合编程实验报告word文档

《计算机基础与综合编程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类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1 实验目的 通过迭代式开发,深入掌握C语言的文件、链表、结构体、动态内存管理等技术,开发实现一个计费管理软件。 2 系统功能与描述 1.添加卡与查询卡的操作 (1)添加卡信息。 ①介绍 添加卡信息时,将添加的卡信息保存到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1实现“添加卡” b、添加卡信息时输入的卡信息 c、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③处理 a、获取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b、获取添加的卡信息。卡信息包括:卡号、密码、开卡金额、卡状态、开卡时间、截止时间、最后使用时间、使用次数、累积金额。 c、将每个卡信息组装成一条字符串,一张卡的每个信息间用“##”分隔。 d、将保存的卡信息的字符串写到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末尾。 ④输出 a、保存成功,则显示添加的卡信息。 b、保存失败,则提示添加卡信息失败。 (2)查询卡信息:

①介绍 从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中,读取并解析卡信息,将卡信息显示到界面中。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2实现“查询卡” b、card.ams文件中的卡信息 ③处理 a、获取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b、逐行读取该文件中的卡信息并解析。 c、将将解析结果保存到内存中,在界面上显示读取出来的卡信息。 ④输出 a、读取失败,提示没有该卡的信息。 b、读取成功,则在界面输出卡号,状态,余额,累计使用,使用次数,上次使用时间,一共六个信息。 2.上机: ①介绍 根据用户输入的卡号和密码,判断该卡能否进行上机。更新可以上机卡的状态。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3,实现“上机功能” b、输入卡号和密码 c、链表和文件中添加过的卡信息 ③处理 a、执行上机操作时,从卡信息文件中获取卡信息,添加到链表中。 b、以卡号和密码为条件,遍历链表中的卡信息,找到与输入条件相符的卡信息。 c、如果找到,以列表方式显示该卡的上机信息,并更新卡信息。如果未找到,就提示用户。 ④输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专业班级:113030701 学号:113030701 姓名: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张光建 实验时间:2015.4.30-2015.6.25

实验二基本运算器实验 一、实验内容 1、根据原理图连接实验电路

3、比较实验结果与手工运算结果,如有错误,分析原因。 二、实验原理 运算器可以完成算术,逻辑,移位运算,数据来自暂存器A和B,运算方式由S3-S0以及CN来控制。运算器由一片CPLD来实现。ALU的输入和输出通过三态门74LS245连接到CPU内总线上。另外还有指示灯进位标志位FC和零标志位FZ。 运算器原理图: 运算器原理图 暂存器A和暂存器B的数据能在LED灯上实时显示。进位进位标志FC、零标志FZ 和数据总线D7…D0 的显示原理也是如此。 ALU和外围电路连接原理图:

ALU和外围电路连接原理图运算器逻辑功能表:

三、实验步骤 1、按照下图的接线图,连接电路。 2、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2 置为‘单拍’档,开关KK1、KK3 置为‘运行’档。 3、打开电源开关,如果听到有‘嘀’报警声,说明有总线竞争现象,应立即关闭电源,重新检查接线,直到错误排除。然后按动CON 单元的CLR 按钮,将运算器的A、B 和FC、FZ 清零。 4、用输入开关向暂存器A 置数。 ①拨动CON 单元的SD27…SD20 数据开关,形成二进制数01100101 (或其它数值),数据显示亮为‘1’,灭为‘0’。 ②置LDA=1,LDB=0,连续按动时序单元的ST 按钮,产生一个T4 上沿,则将二进制数01100101 置入暂存器A 中,暂存器A 的值通过ALU 单元的 A7…A0 八位LED 灯显示。 5、用输入开关向暂存器B 置数。 ①拨动CON 单元的SD27…SD20 数据开关,形成二进制数10100111 (或其它数值)。 ②置LDA=0,LDB=1,连续按动时序单元的ST 按钮,产生一个T4 上沿,则将二进制数10100111 置入暂存器B 中,暂存器B 的值通过ALU 单元的 B7…B0 八位LED 灯显示。 6、改变运算器的功能设置,观察运算器的输出。置ALU_B=0 、LDA=0、LDB=0,然后按表2-2-1 置S3、S2、S1、S0 和Cn的数值,并观察数据总线LED 显示灯显示的结果。如置S3、S2、S1、S0 为0010 ,运算器作逻辑与运算,置S3、S2、

计算机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计算机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计算机实训室建设所涉及的规范及技术繁杂,为提高建设质量,必须在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前期做好计算机实训室工程设计。 下面是带来的计算机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这个暑假,学校安排了我们三、四班学生到四川省国信安信 息安全培训基地进行实训,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仅仅为期五天, 但是我受益匪浅,这次实训,让我对网络工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 深的了解,对此次实训,颇有体会。 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学会局域网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以及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的理论知识。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 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 深彼此的了解。刚到培训基地,老师并不了解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能力,不清楚我们会做那些工作,所以跟老师进行沟通是很必要的。通过沟通了解,老师对我们有了大体了解,便有针对性的教 我们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让 我们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实训的课程中,老师给 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如何进行网络的部线,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防火墙和网络检测器IDS的安装和配置

等等。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我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 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掌 握了新知识。此外,老师还特地带我们去参国家软件孵化器科技园。参观中我懂得了真实生活中,网络的部线原理和方式以及从 硬件上是如何实现网络的互联和保证信息的安全的。 此外,在此次实训的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分组 完成一个网络系统的构建策划,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网络拓扑 图的制作以及网络搭建方案的撰写。在这些过程中,我不仅知道 了整个项目的竟标和项目开发的流程,而且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 个团队中的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团队合作,善于利用别 人的智慧,这才是大智慧。靠单一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个大项目的,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还要考虑技术上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这样才可能在进行组合的时候能得到更完美的组合。 这次实训让我学到的东西太多,使我受益非浅,它让我知道 了工作上的辛苦,让我知道工作并不像在学校里学习一样轻松。 不过,虽然辛苦了点,但能让我学到不同的东西,我心里还是高 兴的。人非生而知之,要学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没有 实践,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上就是我在成都的进行 实训的心得和感受。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步入社会的我们,面临 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的压力,我想我们更应该把握住最后的一 段时间,充实、完善自我,争取做一名出色的大学生! 计算机实训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我感觉自己还有好多东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题目:运算器实验 实验目的:熟悉存储器和总线的硬件电路 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利用存储器和总线传输数据 实验器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 实验电路图/程序流程图: 实验步骤/程序源代码: 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川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运算器的输出经过有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锁存,锁存器的输入已连至数据总线,数据开关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一三态门和数据总线相连,数据显示灯已和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内容。 本实验装置的控制线应与相连,数据总线、时序电路产生的脉冲信号(T1-T4)、P(1)、P(2)、P(3)本实验装置已做连接,必须选择一档合适的时钟,其余均为电平控制信号。进行实验室,首先按动位于本实验装置右中则的复位按钮使系统进入初始待令状态,在LED显示器闪动出现“P”的环境下,按动增址命令键使LED显示器自左向右第一位显示提示符“H”,表示本装置已进入手动单元实验状态,在该状态下按动单步命令键,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信号,而各电平控制信号用位于LED显示器左方的K25-K0二进制数据开关来模拟。在进行手动实验时,必须先预置开关电平:/Load=1,/CE=1,其余开关控制信号电平均置为0,这在以后手动实验时不再说明,敬请注意。 实验连接:按上图实验线路作以下连接: (1)八位运算器控制信号连接:位于实验装置左上方的控制信号(CTR-OUT UNIT)中的(S3、S2、S1、S0、M、/CN、LDDR1、LDDR2、LDCZY、C、B、A)与位于实验装置右中方的(CTR-IN UNIT)、位于实验装置左中方的(UPC UNIT)、位于右上方的(FL UNIT)做对应链接。 (2)完成上述连接,仔细检查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进入实验。 实验仪器工作状态设定 在闪动的“P”状态下按动“增址”命令键,使LED显示器自左向右第一位显示提示符“H”,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一到十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 验 报 告 教学班级:12 学号:20104900 姓名:郭建光课程教师:实验辅导教师: 西南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2010年9月

预备实验微机基本操作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的用法。 二、实验任务 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2.利用“键盘盲打练习”软件进行键盘的指法练习。 3.硬盘信息查询。 4.硬盘处理。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能否热启动计算机 [ ] 2.能否下载打字软件(辅导老师可协助将软件下载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获取) [ ] 3.能否安装打字软件 [ ] 4.打字速度 [ ] 5.查看C区总容量 [ ] 6.查看磁盘整理程序对C区的分析报告,看是否需要整理

预备实验网中信息的搜索与获取教学班级:12 学号:姓名: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X7307 (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2.掌握下载与解压缩的方法; 3.掌握软件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成都商报,阅读当日报纸新闻。 2.利用下载工具FlashGet在网上下载“NetAnts”软件压缩包,利用压缩工具winRar解压缩该包,并安装该软件。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写出当日成都商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 ] 2.是否下载NetAnts软件 [ ] 3.是否将NetAnts软件安装在D区

计算机实验报告总结范文

计算机实验报告总结范文 一、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信息管理技能,把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能够利用计算机处理工作中的各种信息,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学校的需要,在实习单位领导的帮助,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事业有一个实习了解的过程。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对于锻炼学生能力,了解社会、熟悉民生,看清自己的定位是很有帮助的。而从就业角度来看,拥有丰富实习经历的学生在就业时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 二、实习意义 生产实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计算机是一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能熟悉有关计算机专业的各个领域,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大学四年学习了很多,经历了很多,得到的是学习能力、处事能力和一些专业知识。可面对社会,我们经验太少,思想单纯!毕业实习,给了我们一个了解社会,增加经验,熟悉工作单位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还能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有利于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开拓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实践者对本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从而不与社会现实相脱节。此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三、实习单位调研情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能瞧懂教学计算机(TH-union)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数条基本指令的功能、格式及执 行流程。并可以自己设计几条指令,并理解其功能,格式及执行流程,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 2.深入理解计算机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与组成原理 3.深入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 4.对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指令分类等建立具体的总体概念 5.学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与相关技术 二.实验原理: 微程序控制器主要由控制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与地址转移逻辑三大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分为: 1、将程序与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 2、启动运行后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求什么事; 3、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 4、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三.微指令格式: 其中高八位为下地址字段、其余各位为控制字段、 1)微地址形成逻辑 TH—UNION 教学机利用器件形成下一条微指令在控制器存储器的地址、 下地址的形成由下地址字段及控制字段中的CI3—SCC控制、当为顺序执行时,下地址字段不起作用、下地址为当前微指令地址加1;当为转移指令(CI3—0=0011)时,由控制信号SCC 提供转移条件,由下地址字段提供转移地址、 2)控制字段 控制字段用以向各部件发送控制信号,使各部件能协调工作。 控制字段中各控制信号有如下几类: ①对运算器部件为了完成数据运算与传送功能,微指令向其提供了24位的控制信号,包括:4位的A、B口地址,用于选择读写的通用积存器3组3位的控制码I8-I6、 I5-I3、I2-I6,用于选择结果处置方案、运算功能、数据来源。 3组共7位控制信号控制配合的两片GAL20V8 3位SST,用于控制记忆的状态标志位 2位SCI,用于控制产生运算器低位的进位输入信号 2位SSH,用于控制产生运算器最高,最地位(与积存器)移位输入信号 ②对内存储器I/O与接口部件,控制器主要向它们提供读写操作用到的全部控制信号,共3位,即MRW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全套)

实验一 Windows XP的基本设置(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启动与退出和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2、掌握Windows xp系统设置中显示器的设置,系统日期与时间的设置,中文输入法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区域的设置;了解键盘和鼠标的设置,用户和密码的设置; 3、了解Windows xp附件的使用:画图,计算器,记事本,写字板,系统工具等。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完成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①在桌面上建立计算器程序"Calc.exe"的快捷方式; ②将此快捷方式重命名为"计算器"; ③将此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程序"项中; ④删除桌面上"计算器"的快捷图标。 2、完成以下系统设置。 ①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滚动字幕",文字内容为"计算机考试",文字格式:字体"黑体",字号"一号",等待时间为"5分钟"。 ②设置Windows的墙纸为"Clouds",居中。 ③设置Windows的货币符号为"$",货币符号位置为"$1。1",负数格式为"-$1。1"。 ④设置系统数字样式:小数位数为"2",数字分组符号为",",组中数字的个数为"3"。 ⑥设置Windows的短日期样式为"yy-MM-dd" 。 ⑦设置Windows的时间显示样式为"HH:mm:ss",上午符号为"AM",下午符号为"PM"。 ⑧设置任务栏有关属性为"自动隐藏"和"不显示时钟"。 3、利用"画图"程序完成以下任务,递交任务结果。 ①在"画图"程序中,绘制一幅有树和房屋的风景图。 ②在图片中插入文字解释,如"这是我的家"。 ③以"我的家"+"班级和学号"进行存盘,观察文件扩展名。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8位程序计数器PC[7:0]的设计 实验要求: 1.分别用图形方式和V erilog HDL语言设计8位程序计数器,计数器带有复位,计数,转移功能。 2.具体要求参见1_部件实验内容.doc说明文件。 实验实现: 1.用图形方式设计实现8位程序计数器,用到了两个74LS161四位十六进制计数器,主要步骤是两个四位十六进制计数器的串联,低四位计数器的进位端RCO连到高四位计数器的进位使能端ENT,然后连上reset、clk、ir[7:0]、t[1:0]、pc[7:0]、rco等输入输出信号,最后加上转移控制逻辑即可。注意两个十六进制计数器是同步的,具体参见PC_8bit.gdf文件。 2.编译通过,建立波形仿真文件,设置输入信号参数。注意在一张图中同时实现复位(reset低位有效)、计数、转移功能,最后加上一些文字注释即可,具体参见PC_8bit.scf文件。 3.用V erilog HDL语言设计实现8位程序计数器。在已经实现.gdf文件的基础上使用库函数形式是很容易编写出.v文件的,不过学生选择了行为描述方式实现,因为后者更具有通用性,依次实现8位程序计数器的复位、计数、转移功能即可,具体参见PC_8bit.v文件。 4.编译仿真类似上述步骤2。 实验小结: 1.这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第一个实验,比较简单,按照实验要求即可完成实验。通果这次实验,我对Max+Plus软件的使用方法和V erilog HDL语言编程复习了一遍,为后面的实验打好基础。 实验二CPU运行时序逻辑的设计 实验要求: 1.用V erilog HDL 语言设计三周期时序逻辑电路,要求带复位功能,t[2:0]在非法错误状态下能自动恢复。(比如说110恢复到001)。 2.具体要求参见1_部件实验内容.doc说明文件。 实验实现: 1.用V erilog HDL 语言设计实现带复位和纠错功能的三周期时序逻辑电路。输入clk外部时钟信号和reset复位信号(低位有效),输出ck内部时钟信号和三周期信号t[2:0]。利用两级3位移位式分频逻辑实现,具体参见cycle_3.v文件。 2.编译通过,建立波形仿真文件,设置clk外部时钟信号和reset复位信号,Simulate 即可输出实验要求中显示的波形。 实验小结: 1.刚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不知道CPU运行时序逻辑设计的真实用途,在进一步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知识,做cpu4实验后才知道是用来由外部时钟信号clk产生内部时钟信号ck以及三周期信号t[2:0]的。刚完成本次实验的时候未添加三周期信号t[2:0]的自动功能,后来完成cpu4后补上了。 实验三静态存储器的设计与读写验证 实验要求: 1.设计一个SRAM存储器,地址和数据都是8位,存储容量是256个字节。 2.采用异步的时序逻辑设计方式,数据是双向的,输入输出不寄存,存储器的地址也不寄存。 3.具体要求参见1_部件实验内容.doc说明文件。 实验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