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邪不解而热郁于经”谈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中麻黄的运用
王玉玺运用麻黄治疗皮肤病经验

王玉玺运用麻黄治疗皮肤病经验
杨素清;张鑫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6(0)3
【摘要】理论渊源麻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经言:“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驱邪热气,止咳上气,除寒热,破瘾坚积聚”[1]。
【总页数】3页(P347-349)
【关键词】麻黄;皮肤病;经验
【作者】杨素清;张鑫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R249.8
【相关文献】
1.王玉玺教授治疗皮肤病经验介绍 [J], 樊金卿;王玉玺
2.王玉玺运用"角药"治疗皮肤病经验探析 [J], 李志鸿;王松岩;李志岭
3.王玉玺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荨麻疹临证举隅 [J], 赵有利;杨素清
4.王玉玺教授运用药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经验 [J], 张海龙;杨素清;王松岩;李志岭;
李志鸿
5.王玉玺运用虫类药物治疗皮肤病经验 [J], 程振中;王玉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
所以,笔者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
下面介绍一些笔者的临床相关经验,还有一些笔者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谈一谈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大家都是临床工作者,其中不乏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或许都有各自独到的经验,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
o关于麻黄麻黄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
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
在经方中,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含麻黄方有14张,《金匮要略》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
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
记得笔者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
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
因为临床上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
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
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
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原来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
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
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记载当时有个医生,看了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
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
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
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
为什么呢?20个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
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评价燕红霞;木其日【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单纯西医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计10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滴和叶酸片口服,局部外用金纽尔软膏(维A酸和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组50例,给予对照组治疗措施加用凉血解毒清银汤加减治疗和中药药浴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PASI评分作出疗效判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提高明显,对他们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在改善症状方面有更好的疗效.【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凉血解毒消银汤;疗效评价【作者】燕红霞;木其日【作者单位】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皮肤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 0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银屑病(Psorasis)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多基因缺陷的疾病,临床常见并易复发,病因较复杂,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微循环障碍﹑精神神经等因素有关[1]。
冬春季发病率高。
其发病机制很复杂。
既有遗传原因,也有神经介质和免疫等多方面因素。
银屑病可分为脓疱型﹑红皮病型﹑寻常型及关节病型,其中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占99%以上[2]。
治疗主要采用注射口服维A酸类﹑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同时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煤焦油﹑硼酸类等外用药物涂抹,加用物理疗法﹑心理学干预﹑免疫三氧自血疗法等。
王新昌教授运用表里双解法治疗早期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里双解法为核心治法 , 宣上通下 , 祛邪达外 。在遣方用药方面 , 治疗前期以升降散合用解毒清热利湿药 , 治疗
后期 另加益气滋阴药 , 顾护正气 , 扶 正 祛邪 , 巩 固疗 效 。
【 关键词 】 寻常型银屑 病 白庀
表 里双解法
宣上通下
扶正祛邪
银 屑病 相 当 于 中医学 所 称 的“ 白庀 ” [ 1 - 2 3 是 一 种 以
孙 晗 李 志宇 林 崇 泽 秦 源 指导 王新 昌 ( 浙 江 中 医药大 学 , 浙江 杭 州 3 1 0 0 5 3 )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4 9 .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1 7 ) 0 4 — 0 6 1 9 — 0 3
病、 高 脂血 症 等 H ] 。临床分 寻 常型 、 脓疱 型 、 关节 病 型及 红 皮病 型 4种 类 型 。本 文所 述 为王 教授 治疗 经 验早 期
寻 常 型银 屑病 经验 。
1 表 里双 解 法治 疗银 屑病 理 论基础
中药古用之十-麻黄散邪止痒

中药古用之十-麻黄散邪止痒
麻黄首先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李时珍谓其味麻色黄而名。
麻黄味辛而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平喘,利水。
因其善于发汗,故《中药学》将其列为辛温解表药的代表药物,主治风寒表实证,而对其散邪止痒功效却只字不提。
查阅文献,清代以来,已有不少医家开始扩大麻黄的应用范围,如取其宣肺祛风的功效用于皮肤痒疹之病,清代林玉友《本草辑要》、汪昂《本草备要》均提及麻黄能治“毒风疹痹”,而其中描述较详细的当推徐大椿与黄宫绣。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谓麻黄“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之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积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大。
”《本草求真》谓:“麻黄辛温、微苦,中空而浮,入足太阳膀胱,兼入手太阴肺......至于手太阴心之风热斑疹,足厥阴之风痛目痛,审其腠理坚闭,病应用散,亦当审实以投。
”为麻黄治疗瘙痒明显的皮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家父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认为肺主皮肤,皮肤瘙痒多由风、湿、热诸邪侵袭肺经相关,推崇《诸病源候论》所言:“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气薄腠理,风邪夹湿乘入,化为热毒,侵食肌肤,浸渍血脉,延扰日久,浅则外溢而脂液不停,深则内寄而烦躁不安,”临床习用生麻黄为主药,治疗顽固性湿疹、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瘙痒难忍者,并创立麻黄蝉衣汤(生麻黄、蝉衣、西河柳、赤芍、丹皮、槐花、苍术、黄连、甘草)治疗急慢性荨麻疹、每有立竿见影之效。
外科大家赵炳南治疗荨麻疹自拟麻黄汤(麻黄、干姜皮、浮萍、杏仁、陈皮、丹皮、白僵蚕、丹参、白鲜皮),与家父的麻黄蝉衣汤异曲同工,均取麻黄为君,以散邪止痒,唯前者偏于风热证,后者侧重风寒湿证,临床辩证而施,皆有良效。
麻黄紫梅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0例临床观察

48
河北中医 2013 年 1 月第 35 卷第 1 期 Hebei J TCM,January 2013,Vol 35,No. 1
随机分为 2 组。治 疗 组 60 例,男 34 例,女 26 例; 年 龄 14 ~ 60 岁,平均( 35. 24 ± 10. 28) 岁; 病程 28 d ~ 11 年,平 均( 6. 5 ± 4. 1) 年。对照组 60 例,男 32 例,女 28 例; 年龄 11 ~ 57 岁,平均( 33. 48 ± 10. 02) 岁; 病程 16 d ~ 8 年,平均 ( 5. 4 ± 3. 7) 年。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3 治疗方法 1. 3. 1 治疗组 予麻黄紫梅汤。药物组成: 麻黄 10 g,桂 枝 12 g,生地黄 20 g,赤芍药 12 g,沙参 10 g,紫草 15 g,茜 草 15 g,白花 蛇 舌 草 12 g,乌 梅 30 g,土 茯 苓 30 g,菝 葜 30 g。每日 1 剂,水煎取汁 300 mL,分早、晚 2 次服。 1. 3. 2 对照组 予复方氨肽素片( 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 限公司,国药准字 H50021778) 5 片,每日 2 次口服。 1. 3. 3 疗程 2 组均 1 个月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3 个疗 程。治疗期间均同时予凡士林软膏外搽患处,每日 2 次。 1. 4 观察指标 观察 2 组治疗前后 PASI 评分[3]变化情 况,统计临床疗效。 1. 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 行) [4]拟定。以症状计分、皮疹分布、病期加权或( 和) 化 验检查的总积分计算出疗效率,分 4 级判定。临床治愈: 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化验指标正常,证候积分减 少≥95% ; 显效: 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化 验指标接近正常,95% > 证候积分减少≥70% ; 有效: 皮损 部分消退,临 床 症 状 有 所 改 善,70% > 证 候 积 分 减 少 ≥ 50% ; 无效: 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见恶 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 50% 。 1. 6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2. 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 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x珋±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2 检验。 2结果 2. 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 60 例,临床治愈 30 例, 显效 16 例,有效 10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 93. 3% ; 对照 组 60 例,临床治愈 19 例,显效 13 例,有效 6 例,无效 22 例,总有效率 63. 3% 。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 < 0. 05)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 2 2 组治疗前后 PASI 评分比较 见表 1。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临床用法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临床用法哈金旭【摘要】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运用麻黄的主要条款归为11个类型,来探讨麻黄的用药法度。
六淫之邪多从肌表而入,肺主肌表,其病机总以肺失宣肃为主导,治疗大法当开腠以散之,开腠非辛温难达。
麻黄辛温,性轻扬,主入肺经,为解表要药。
故凡肌表壅遏之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选用麻黄。
在组方中麻黄无论或主或从,总不离发表启腠之功,正中表证病机。
同时结合现代医学临床,拓宽麻黄应用范围。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3(000)022【总页数】2页(P150-151)【关键词】《伤寒杂病论》;麻黄;辛温;开腠达邪【作者】哈金旭【作者单位】陇南市卫生学校,甘肃武都 746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1 解表散寒《伤寒论》35条提到“太阳病,头痛……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病机为: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表证是外感六淫之邪袭肌表而成,证型因感邪轻重大抵为在表、半表半里、表里同病3类。
“邪在表者,汗而发之”,开腠理非辛温莫达,故凡表肌之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麻黄。
主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
方剂选用麻黄汤。
方解:麻黄苦辛温,为肺经专药,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之功,为全方之首。
桂枝佐麻黄发汗,杏仁佐麻黄平喘,炙甘草调和诸药,使其宣散而不伤正。
临床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感冒等。
2 解表清热《伤寒论》63条提到“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用麻杏石甘汤”。
病机为:风热袭表(或风寒郁而化热),邪热犯肺。
主证:高热寒战,胸痛咳嗽,鼻煽气喘,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方剂选用麻杏石甘汤。
方解:麻黄解表宣肺,有“火郁发之”之义;配石膏辛寒,直清里热;杏仁苦降,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与石膏合用生津止渴,调和寒温宣降。
临床多用于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如流脑、流感、急性支气管炎和病毒性肺炎等。
3 解表行水《金匮要略·水气病篇》21条提到“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越婢汤主之”。
皮肤病治疗中应用麻黄的体会

皮肤病治疗中应用麻黄的体会一个种树人 8月8日麻黄性味辛温, 发汗力强, 历来被视为发汗峻品。
尤其是现代许多医者视麻黄为虎狼之药, 避而远之。
这种理解影响深远, 以至于大大限制了麻黄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
实际上, 麻黄的效用精妙, 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得当, 可广泛的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皮肤搔痒、阴疽疮毒等诸多疾病, 且疗效显著。
文章将其在治疗皮肤疾病方面的作用探讨如下。
麻黄治疗皮肤病的理论渊源《神农本草经》最早对麻黄进行了记载, 谓其“味苦, 温。
主治中风伤寒头痛, 温疟, 发表出汗, 去邪热气, 止咳逆上气, 除寒热, 破癥坚积聚”。
这短短数语, 精辟的概括了麻黄的全部功效, 可谓要言不烦。
其中“发表出汗, 去邪热气, 破癥坚积聚”则点明了麻黄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所发挥的功效。
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麻黄的这些功效, 如《药性论》谓其:“能治身上毒风痹, 皮肉不仁, 主壮热, 解肌发表”;《日华子本草》谓其:“通九窍, 调血脉, 开毛孔皮肤, 逐风, 破癥癖积聚, 逐五藏邪气, 退热, 御山岚瘴气等”。
麻黄在皮肤病中应用的机制1. 邪郁肌表、营卫失和是皮肤病的重要病机皮肤病的病因主要分外感和内伤2类, 外感多由六淫、疠气、诸虫侵袭, 内伤多由七情内伤、机体阴阳失调、营卫失和所致。
笔者体会, 病因不论是外感、或是内伤, 其最终造成的结果都是影响了肌表正常的营卫气血运行, 使得邪滞肌表、营卫失和。
因此, 宣达毛窍、调和营卫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治法之一。
2.宣表透邪、散寒祛湿的功效是麻黄治疗皮肤病的关键麻黄喜凉爽干燥气候, 耐严寒。
《本草崇原》载:“植麻黄之地, 冬不积雪, 能从至阴而达阳气于上”。
其发表散寒之性, 可见一斑。
再加之麻黄, “轻扬上达, 乃气味之最清者, 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 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
凡药力所不到之处, 此能无微不至, 较之气雄力厚者, 其力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者简 介 : 胡祥宇( 1 9 7 9 -) , 女, 讲师 , 硕士
解 毒 凉血 ” 的大法 则 。
我们 都 知道 “ 热者 寒 之 ” , 那 针 对 进 行 期 寻 常 型 银 屑病大辛 大热 的麻 黄是 否可 以用呢 ?麻 黄 ,性 味 辛, 微苦 , 温 。成 无 己 日 : 大 热则 伤血 , 热不 散 , 实 表 虚, 热 邪乘 虚 出於 皮 肤 而 为斑 也 , 慎 不 可发 汗 , 若 汗 之, 重 令开 泄 , 更 增 斑烂 也 。 自后 诸 家 所述 , 皆 同 此
而参苓 白术散 是健 脾渗 湿 的 良方 ,祖 国医学有 同病 异治 、 异 病 同治 的理论 , 消 化系统 多 种疾病 均 可 出现
阴死 肌 , 胃中邪 气 , 贼 风痱 缓 不 收 。” 三七 粉 具有 止 血、 散瘀 、 定 痛 的作 用 , 历 来 都是 被 作 为伤 科 金疮 要 药 。人参 甘 草汤治 疗 急性上 消化 道 出血是 陈绍 宏 教
界针 对进行 期 寻常 型银 屑病 多沿用 传统 治疗 “ 清 热
变 。银 屑病 已经被 明确 为是 一种 慢性 炎症 性血 管新 生 性疾病 。此 研究 也表 明传 统 医学 “ 从 血 论治 ” 具 有 合理 性 。 根据 发病 的原 因 . 传 统 医学将本 病辨证 分 型 为血 热证 , 血虚 证及 血瘀 证 。 提 出“ 清热 凉血 ” 、 “ 养血
用少 , 不 易复发 。对该 例 患者 的诊治 中 , 在参 苓 白术 散基 础上 加入 了 白及 、 三七 粉 。 白及 具 有收敛 止 血 , 消肿 生肌 的功效 。 本经日: “ 白及主痈 肿恶 疮败 疽 , 伤
生 理特 征之一 。 临床上 脾病 的证候 多与湿 相关 , 因而 健脾、 利 湿密 不可分 , 所谓 “ 治湿 不治 脾 , 非 其治也 。 ”
银 屑病 ( p s o r i a s i s ) 俗称 “ 牛皮癣” , 中医称 白疙 , 祖 国医学认 为 寻常型银 屑病 的 发病 总 因【 ] 营 血亏 损 . 血虚 生风化 燥 , 肌肤 失养 而成 。 初 以热为 主 , 久则 虚 .
润燥” 、 “ 活 血化 瘀 ” 的治 疗原 则 , 传 统 多选 用 清 热 凉
E — m a i l ; wo s h i h u x i a n g y u @1 6 3 . c o n
第 5期 胡 祥 宇 等 : 从“ 外 邪 不 解 而 热 郁 于经 ” 谈 进 行 期 寻 常 型 银 屑 病 治 疗 中麻 黄 的运 用
授 的宝 贵经验 。
小 结
脾 胃虚弱 的病 机 , 用参苓 白术 散治疗 每获 良效 。
参 考 文 献
1 . 张仲林 , 钟玲 , 臧志和 , 等. 参 苓 白术 散 对 动 物 胃 肠 动 力 影响 的实验研 究Ⅱ 】 . 时珍 国医国药 , 2 0 0 9 , 2 0 ( 1 2 ) : 3 1 5 1 ~
3 15 2
脾 在 五行属 土 , 为阴 中之 至阴 , 喜燥 恶湿 是它 的
( 2 0 1 3 - 0 7 - 0 3 收稿)
从“ 外 邪不 解 而 热郁 于经 ” 谈进 行 期 寻 常 型银 屑 病 治 疗 中麻 黄 的运 用
胡祥宇 , 杨文 信 , 张剑 , 叶田, 杨春艳 , 邓永 琼 , 姚 丽萍 , 柳研
血、 清热 解毒 、 养血 润燥 、 活血化 瘀 的药物 。 已有文 献 支 持 证 实[ 3 1 . 现 代 医学 的进行 期 相 当 于 中医 的 “ 血 热 证” 。有学 者实验 表 明 清 热凉 血方 药物 血清 可降 低 寻常 型银 屑 病血 热证 组 I N F 一 水平 ,调 节 T h l / T h 2
顽则 瘀夹 虚 。目前最新 研究 表 明: 银 屑病 皮损处 的真 皮乳 头层微 血 管扩张 迁 曲 , 通 透性 增高 , 血 管数 量增 多, 这种变 化 主要发 生在 毛细血 管后微 静 脉 。 银 屑病
中最 先发 生 的 病理 改 变翻 是 血 管 的分 布 和形 成 的改
水 平 的异常 , 肯定 了传 统治疗 的有 效性 。 故 目前学 术
泸州 医学 院 学 报
5 6卷
第 5期
J o u na r l o f L u z h o u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Vo 1 . 3 6 No . 5 2 0 1 3
多, 复发率 高 。 中医药治疗 消化 性溃疡 , 费用 低 , 副作
( 泸 州 医 学 院附 属 中医 医 院 皮 肤科 , 四川泸州 6 4 6 0 0 0 )
摘
要 根据 《 景岳全书》 中所 记 载 的 “ 外 邪 不 解 而 热郁 于 经 ” , 结 合进 行 期 寻常 型银 屑 病 的特 点 , 分 析 病 机 关 键 就 在 于 火 热
之 邪 内 结 不 能 外达 宣泄 , 其 病 理 改 变 的 主 要特 征 是 气 机 运 行 阻滞 , 升 降 出入 失 常 。由此 , “ 火 郁发 之 ” 之法 是可 以采 用 的 。但 不 赞 同“ 发 之” 等 于 传统 麻 黄 汤 汗 法 , 提 出凡 是 具 有 因 势利 导 作 用 , 能 祛 除 火 郁 之 因 的治 疗 方 法 , 均可谓之“ 发之” 。为临 床 采 用 清 热 解 毒凉血药为主 , 加 用 小 剂 量麻 黄 治 疗 进 行 期 寻 常型 银 屑 病 的 方 法 的合 理 性 提 供 了理 论 依 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