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自矜.(qín)震悚.(sù)响.午(shǎnɡ)自言自语

B.颔.之(hàn) 取缔.(dì) 睨.之(lì) 微不足到

C.愧怍.(zà) 孤孀.(shuānɡ) 塌.败(tā) 言外之义

D.忿.然(fèn) 滞.笨(zhì) 烦琐.(suǒ) 大庭广众

2.(2016,武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慧眼独具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慧眼独具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胆识过人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胆识过人慧眼独具

3.(2016,鄂州)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4.(2016,广州)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分)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识判断。A.“随着……”使句子缺主语。C.语序错误。改为“深受读者喜爱”D.“是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也是出自这部散文集。

B.《台阶》的作者是李森祥,文中反映了农民艰难的生存状况和他们改变现状的不懈努力精神。

C.《老王》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小说《围城》的作者。

D.《卖油翁》作者是王安石,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默写。(5分)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默写两句有关思乡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2016,黑龙江)名著阅读。(4分)

“……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一部分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

“……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1)上面的文字选自凡尔纳(作者)的小说《海底两万里》。

(2)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科学性、幻想性

8.(2016,咸宁)希望中学正在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综合性学习活动。材料组已收集了一些材料,请你阅读这些材料,完成(1)—(3)题。(6分) 【材料一】诈骗分子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公安局的电话,打给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自称是某公安局的警官。诈骗分子称张女士涉嫌犯罪,要求她把自己的银行存款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协助调查。半信半疑的张女士通过查询得知,某公安局的电话与来电号码是一致的。惊恐之下,张女士将十几万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等她意识到被骗时,痛悔不已。反诈骗专家说,公安机关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电话要求你往银行账户存钱。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承受着心理的痛苦。

【材料二】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受害者对这类案件了解不多,缺少警惕,容易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甚至向陌生人的账户存钱。有些受害者接到这类电话,思想就被骗子控制了,不能及时询问亲友,或打电话给公安机关了解情况。我们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多了解这类骗局,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

(1)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材料一的内容。(2分)

电信诈骗让群众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带来心理痛苦。

(2)为了预防电信诈骗,增加对这类诈骗的了解,宣传组编写了一个知识卡片,请你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将其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洁,表意清楚)(2分)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

1.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

2.接到不明电话要询问亲友或及时报警。

3.要点:不要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更不能向陌生账户存钱;要警惕自称是公安局打来的电话;

4.公安机关不会打电话要求群众往银行账户存钱;多学习防诈骗知识,增强防诈骗意识。

(3)为了增强大家的防诈骗意识,请你编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示例一:增强防范意识,远离电信诈骗;示例二:撕破电信诈骗的“外衣”。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4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②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

(2)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3)夫没者岂苟.然哉苟:随便、轻松

(4)见舟而畏.之畏:畏惧、害怕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看到他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无他,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但手熟尔。(无他,惟手熟尔。)。【乙】文中北方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二)(16分)

车夫老马

老舍

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车夫们几乎都怒目地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棉袄。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挣扎着说了句:“沏一壶。”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

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qiànɡ,支撑)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

糖水刚放在老车夫的嘴边上,他哼哼了两声。

“喝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

“啊?”老车夫睁开了眼,看见自己是坐在地上,腿蜷了蜷,想立起来。

“先喝点水,不用忙。”掌柜的说。

大家几乎都跑了过来。

“哎!哎!”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地吸糖水。

慢慢地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

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地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不要紧!劳诸位哥儿们的驾!”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祥子猛地跑出去,飞也似的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一个中年的车夫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地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

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不用!”老者得意地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老者吃完自己的份儿,等着小马儿吃净了包子,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

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选自《骆驼祥子》第七章,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有删改)

13.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4分)

1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词句。(4分)

(1)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出溜”是北京方言,请推断其含义,并说说运用这个词的好处。)

“出溜”是“滑”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了老马又冷又饿、不由自主晕倒的状态。

(2)“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为什么老马会有“像是乐,又像是哭”的表情?)

老马像是乐,是因为他晕倒后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感到很温暖;像是哭,是因为自己虽努力拉车却依然生活艰难贫苦,感到很无奈。

15.茶馆掌柜的处理车夫忽然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这说明了什么?(3分) 掌柜的处理车夫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说明了掌柜的善良,常常救助这样的车夫;也说明了车夫因冷、饿晕倒的现象较常见;还说明了底层人民普遍生活很贫苦。

16.在《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最终的命运如何?老马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5分)

小马病死在老马的怀里;老马被迫改行,孤独而凄凉地度余生。老马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是:揭示了勤苦却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揭露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现实;成为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15分)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

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

17.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2分)

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_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_ 18.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

....地说。

“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19.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20.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2分)

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21.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

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三、写作(50分)

22.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字数在600字左右。(2)诗歌戏剧除外,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3)文中不得出现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内容。

第三单元复习测试卷(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科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班级姓名座号: 一、读拼音写生字:(检查二类字生字听写) 参考答案:课本P166词语表10——11; 二、给加粗的生字注上拼音:(检查一类字生字认读) 参考答案:课本P158、159生字表(一)9——11;P46课12;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检查课文背诵) 9、默写古诗《夜书所见》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萧萧梧叶送寒声,独在异乡为异客, 江上秋风动客情。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遥知兄弟登高处, 夜深篱落一灯明。遍插茱萸少一人。 10、我们精心地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后来在纸鸢上装上竹哨,便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有了(风筝)的称呼。(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 1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2、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蟋蟀震动翅膀,“口瞿口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四、课内阅读:(检查课文掌握和理解)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lǚxínɡ()jiù mìnɡ()méi yóu()l iúlèi()shènɡ xià()jiēzhù()pínɡděnɡ()jì suàn() 二、找出每组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伐.木(fá)②拆.开(chāi)③咱.们(zhán)() 2.①吱.嘎(zī)②缩.小(suō)③诱.人(yòu)() 3.①吞咽.(yàn)②召.开(zhāo)③根茎.(jīnɡ)()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冷”和“怜”的部首相同。() 2.“斧”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父”。() 3.“几”是多音字,在“几乎”这个词中读jī。() 4.“齿”的读音是cǐ,音序是C。() 四、比一比,组成词语。并按规律再写一组。 油()由() 睁()争() ___()___() 五、给多音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shāo shào 1.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原地稍.()息,稍.()微休息一下。 dádā 2.妈妈答.()应我晚饭后回答.()我的问题。 六、先用给出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再把词语分别填入句子中。 冷:()() 1.面对这种突发事件,青头显得很()。 2.秋天来了,鸟儿们飞走了,树林里变得()起来。 油:()()

3.运动会上,同学们都拼命给自己班的运动员()。 4.大公鸡看着自己鲜红的冠子,()的羽毛,得意极了。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伐木人用斧子把树砍倒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句子。 学习了《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八、把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 ,理不辩不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理寸步难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古胜负在于理。 九、阅读理解。 1.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天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1)选段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对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鸟儿必须离开树。 (3)树请求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小鸟回答树的话中,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小鸟很讲信用。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黑羊 羊群里有一只黑色的小绵羊,而其他的羊都是白色的。它们总是对小黑羊说:“走开!你这黑色的丑八怪!”小黑羊可伤心了。它独自跑得远远的,藏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二学生想要学好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知识,加强练习很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行伍(hng) 跬步(kuǐ) 锋镝(d) 锲而不舍(qi) B. 逡巡(qūn) 鞭笞(chī) 句读(du) 经传(zhun) C. 氓隶(mng) 劲驽(jn) 瓮牖(yǒu) 参省(xǐng) D. 中规(zhng) 槁暴(p) 遗镞(z) 老聃(dān) 解析:C项,"劲"应读jng。 答案:C 2.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以致天下之士 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③④⑤ D.②④⑧ 解析:①"然而"意为"这样,那么"; ②"肥饶"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以致"意为"用来招纳"。④"逡巡" 与现代汉语相同;⑤"以为"意为"把......设为";⑥"用心"意为"使用心力";⑦"从而"意为"跟随并且";⑧"先后"与现代汉语相同。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解析:A项,①连词,表递进,并且;②连词,表转折,却。B项,①连词,表因果,所以;②形容词,原来的。C项,①代词,它的;②副词,大概。D项,①②都是助词,的。 答案:D

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有答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 一、《寡人之于国也》: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孟子则强调:。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①,。(农业不违农时方 面的);②,。(渔业方面的);③,。(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 ④ , ,。(纺织方面的);⑤,,。(牧业方面的); ⑥, ,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⑦, , 。(兴办教育)。 前面的1——6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7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与“”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二、《劝学》: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荀子·劝学》中“,。”,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的境界。 8、《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9、《荀子?劝学》中“,。”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0、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11、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12、《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 是:,;,。 13、《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第 1 页(共 4 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判断题. 1、27+33+67=27+100 () 2、125×16=125×8×2 () 3、134-75+25=134-(75+25)()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5、1250÷(25×5)=1250÷25×5 ()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5、用2,4,6三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每个数中,每个数字只出现一次) A.3 B.6 C.9 6、265×95+265×5=265×(95+5)在计‘算时用了( ). A.加法结合律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D.减法性质 7、计算(125+16)×8下面哪种简便方法正确?( ) A.原式=125×8+6 B.原式=125×16×8 C.原式=125×8×16×8 D.原式=125×8+16×8 8、一只蜗牛用4分钟爬行了24米,煦这样的速度,要爬行72米须用几分钟?列式是( ). A.24×(72÷4) B.24÷(72÷4) C.72×(24÷4) D.72÷(24÷4) 三、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35分). 355+260+140+245 102×99 2×125 645-180-245 125×32 25×46 101×56 99×26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事物的界限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分明,哪怕zhóu yè()之间的更替都有模糊的lún kuò()所以你的小心思最后带来的是bié chūxīn c?i ()还是nóng qiǎo chéng zhuō ( )?我拭目以待。 二、选择题(6分) 1、“一到雾霾天,空气就变得很不新鲜”中“新鲜”的意思是()。 A.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B.新奇,稀罕 C.(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D.(事物)出现不久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节人》全文都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B.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还在探索的宇宙之谜 C.《故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D.阅读时要先想想阅读目的,再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三、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4分) 1、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 2、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4、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1.《竹节人》中,竹节人是用毛笔杆截成一截长的和八截短的,再用线穿在一起做成的玩具。() 2.《宇宙生命之谜》中,人们证实了宇宙中没有其他存在生命的天体。() 3.《故宫博物院》的材料一中介绍了故宫的三大殿,进了天安门就来到了三大殿。() 五、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10分)

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练习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ó) B、中绳(zhóng)句读(dó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絜大(duò)抛头露面(lù) 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 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 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 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 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5、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6、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用:使用。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8、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②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__之。 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__之以孝悌之义。 A、遗振述 B、贻振申 C、贻震述 D、遗震申 9.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选出“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填然鼓之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④寡人之于国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申之以孝悌之义(前面的之)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④/②③/⑤⑥/⑦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⑦/②③/④/⑤⑥D.①⑦/②③/④⑥/⑤ 11.对“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B.体察邻国的政令,不如我这样用心的 C.考察邻国的政治,不如我的用心 D.了解邻国的政令,没有像我这般用心的 12.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兵器拿到手,(士卒们就)抛下武器而逃跑 B.兵器已经接触,(士卒们)抛下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C.兵器已经握在手,(士兵们)丢下大部队拖着武器逃跑 D.兵器刚接触,(士兵们就)甩下盔甲、武器走了 13.对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劝学(鼓励) 中规(圆规)槁暴(晒) B.中绳(合乎)用心(使用)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C.就砺(接近)就砺(磨刀石)参省(验、检查) D.神明(人的智慧)须臾(片刻)博见(见得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精编单元试卷 第三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1.(2019秋?中宁县期末)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有 个端点,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 . 2.(2019秋?诸城市校级期中)角的计量单位是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度的角,记作 . 3.(2019秋?利川市月考)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 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 角. 4.(2019?郾城区期末)请你把锐角、平角、钝角,直角按它的度数的大小排列起来. > > > . 5.(2018秋?黄埔区期末)在图中,已知140∠=?,那么2∠= ?,3∠= ? 6.(2019秋?简阳市校级期中)平角的度数是直角的 倍,直角的度数是平角的 .周角的一半是 角,等于 度. 7.(2019?沛县)钟面上9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是 角. 8.(1)图1钟面是 时整,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 度. (2)图2钟面是 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9.(2019?邓州市期中)用一副三角尺,能拼成的最大角是 度,能拼成的最小角是 度. 10.(2019?开封市期中)已知165∠=?,那么2∠= ,3∠= ,4∠= . 二.判断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1.(2019?焦作市期末)用10倍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这个角还是15?. ( ) 12.(2018秋?抚宁区期中)观察如图,所测量角的度数是60?. ( ) 13.(2019?川汇区)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 14.(2018秋?海珠区期末)两个锐角拼成的角一定是钝 角. ( ) 15.(2019?福田区)用3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这个角被放大成45?.( ) 16.(2019?莆田模拟)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的角是钝角. ( )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 ?昆明一中月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 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神话统治阶级 B.服务于小农经济 C.服务于祭祀活动 D.战胜自然灾害 4.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 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 说明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统治者重视天文立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③中国 5?“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B. 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 是北魏贾思勰所著 D. 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黄帝内经》一一中医奠基之作 B. 《伤寒杂病论》一一“万盛宝典” C.张仲景一一“医圣” D. 《本草纲目》一一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姓名朝代著作 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 郭守敬元朝《授时历》 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者作一脉相承 A.①② B. ③④④农耕经济史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C.②④ D.① () 7. (2013 ?西安高二检测)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 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 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振之以威怒 D. 句读之不知 答案:3.。D(A.“不”通“否”B.“受”通“授”C. “振”通“震”) 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 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④⑤⑧ 答案:4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 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忌不自信 C.大王来何操?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答案:5 。B(均为宾语前置)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C.且庸人尚羞之 D.非能水也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 单元复习检测(含听力材料 答案)

第三单元 听力训练 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习。 1.《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 A.木版画 B.黄麻纸本设色画 C.绢本设色画 2.《五牛图》是()。 A.手卷式组画 B.石子组画 C.创意组画 3.《五牛图》的构图是()的形式。 A.中心对称 B.上下对称 C.左右对称 字词句过关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绽.放(zhàn)晕.皱(yùn)炫.耀(xuàn)屈.服(qū) B.余晖.(huī)赤.脚(chì)胆怯.(què)深渊.(yuān) C.徜.徉(chǎnɡ)愈.合(yù)锡.纸(xī)跋山涉.水(shè) D.杜甫.(fǔ)曝.晒(bào)伯仲.(zhònɡ)孔孟.之道(mènɡ) 三、拼写乐园。 1.看拼音,写词语。 fán xīnɡ bō tāo duǒ cánɡ huā pínɡ zhǐ huī ()()()()() xiāo sǎ huā suì ménɡ lónɡ jì jìnɡ zhāo xiá ()()()()() 2.根据拼音写字词。 (1)所有的绿集中起来,jǐ()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ji

āo chā()在一起。 (2)那棵bái huà()仿佛tú mǒ()了银霜,máo rónɡ r ónɡ()的枝头上xiù()满了雪花。 四、选字组词。 [漫慢蔓] ()长()延()吞吞()不经心 [挥辉晖] 朝()光()()手金碧()煌 五、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B.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C.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D.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六、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 的光华。(拟人) B.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 一起……(比喻、拟人) C.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比喻) D.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 清响?(反问、排比) 七、句子天地。 1.哪一颗星没有光?(给句子换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肯定是凉爽又温柔。(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给句子加标点。 蚂蚁队长生气了________他登上一块大石板________突然下令 ________注意啦________全体都有________稍息________立正 ________向后——转________齐步——走________等小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________他才大叫________立——定________原地休息 ________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______________) 2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______________) 3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青头和红头玩____游戏,______被吞进牛肚子里。 2青头运用自己的知识把红头救出来了,它知道牛有____个胃,第

___个贮藏食物,第___个管消化。 五、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难受()高大()调皮() 费力()细心()满意() 六、课文整体梳理 《那一定会很好》介绍了一粒种子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段历程。 七、找出近义词。 寒冷-- (______)离开--(______) 八、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____)树一(____)鸟儿一(____)煤油灯 一(____)灯一(____)大象一(____)电视机 九、阅读理解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6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行伍(háng)跬步(kuǐ) 锋镝(dí) 锲而不舍(qiè) B.逡巡(qūn) 鞭笞(chī) 句读(dòu) 经传(zhuàn) C.氓隶(méng) 劲驽(jìn) 瓮牖(yǒu) 参省(xǐng) D.中规(zhòng) 槁暴(pù) 遗镞(zú) 老聃(dān) 2.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③以致天下之士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B.②⑥⑦C.③④⑤D.②④⑧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弱点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断绝 5.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海南单科)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 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 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 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 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 思想 2.(2009高考海南单科)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 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 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 D.伏尔泰 3.(2009高考四川文综)哥白尼日心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 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4.(2009高考广东单科)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5. (2009高考广东单科)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 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6.(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 7.(2009高考江苏单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8.(2009福建文综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 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三单元 《去年的树》同步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Děng zhe shèng xiàméi yóu zhēng dà Jiē zhe bīnɡ lěn ɡ ( ) ( ) ( ) ( ) ( ) ( ) fǔzi kǎn dǎo Lí kāì huǒ chái ( ) ( ) ( ) ( ) 二、选词填空。 必须必需 1.鸟儿( )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2.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 )品。 ,融化,溶化 3.把糖放在水里,它就会( )了。 4.春天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 )了。 三、按要求写句子。 “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把”字前后的对象互换位置,“把”字改为“被”字,其他部分照写下来。 1.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在天天鸟儿给唱歌树枝上树(把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一读鸟儿的话,猜猜它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选一选。(写序号) A.着急地B.肯定地C.急切地D.乞求地 1.她( )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2.鸟儿( )问女孩儿:“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3.“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 )问树根。 4.鸟儿( )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五、课内阅读。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1.选文中有两个“看”字,第一个“看”表示( );第二个“看”表示( )。

四下第三单元检测(提升型自主作业)

四下第三单元检测(A) 一、判断正误 1.“叉”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C”,再查音节“chà”。() 2.“胆怯”的近义词是“怯懦”,反义词是“勇敢”。() 3.“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这句话可以缩句为:“小草洗净了尘垢。”() 4.诗歌《绿》的作者是戴望舒。() 5.冰心原名谢婉莹,是福建长乐人。() 二、巧填诗人名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叫《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华大地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千百年后又诞生了一位被誉为“诗仙”的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田园派诗人,千百年后的宋朝有一位“东坡居士”是他的超级粉丝;唐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叫,他还被称为“诗圣”;写了315首《己亥杂诗》的是清代爱国诗人…… 而我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是,因为 。 三、我会选择 1.关于现代诗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B.现代诗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现代诗往往饱含着丰富的情感。 D.现代诗与古诗的特点是完全相同的。 2.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是() A.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D.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四、实践展示台

1.诗歌赏析。课外,你一定读了不少现代诗吧。请选择一首最喜欢的诗歌,完成《赏析卡》。 五、课外阅读 粉笔歌 歌唱教室明丽的阳光, 何曾忘记你的粉光, 你洁白无私, 天天都在牺牲自己。 黑板上,你引来知识的小溪, 溪水淙淙流进我们的心里。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阶段水平测试卷(十七) 考查范围: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增长图,回答1~3题。 1.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 () A.能源资源丰富,采煤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全省产煤量的2/3供外调出口 C.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采煤成本低 D.已形成完整配套的采煤体系,综合利用水平全国第一 2.山西省煤炭产量增长快是因为 () A.全国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需求量大 B.重视采煤技术创新,开采速度快 C.交通运输发达,铁路网密布 D.人口多,劳动力多 3.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应是 () A.坚持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B.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为主 C.改变原来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 D.调整经济结构,延长生产链 [解析]第1题,山西煤炭的开采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8.4%供外调出口,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第2题,煤炭产量增长主要和市场需求、采煤技术有关。第3题,目前山西能源基地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 [答案] 1.C 2.B 3.D 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能源是煤炭,分布最多的省是山西省 B.②能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 C.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的是③能源 D.④能源在东北地区分布最多 5.①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资源特点是 () ①分布范围广②煤种单一③埋藏浅,易开采④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③D.③④ 6.德国鲁尔区工业的最初兴起靠的是 () A.②B.① C.④D.③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图表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知,①应为煤炭,②为石油,④为天然气,③为水电,故第4题A项正确。第5题,考查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条件。第6题,德国鲁尔区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著名工业区。 [答案] 4.A 5.B 6.B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1.关于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臻于成熟②唐代时草书、行书盛行 ③草书是艺术性最强的书体④雅俗共赏是行书的特征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2.“含毫势若斩蛟蛇,挫管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瞰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材料描述的书法形式是( ) A. A B. B C. C D. D 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舞蹈艺术 D.书法艺术 4.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这种书体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5.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6.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不可能欣赏到() A.小说《封神演义》 B.版画《感天动地窦娥冤》 C.一幅《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插图 D.京剧《空城计》 7.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京剧的形成和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 1、27+33+67=27+100 () 2、125×16=125×8×2 () 3、134-75+25=134-(75+25)()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5、1250÷(25×5)=1250÷25×5 () 二、选择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5、用2,4,6三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每个数中,每个数字只出现一次) A.3 B.6 C.9 6、265×95+265×5=265×(95+5)在计‘算时用了( )。 A.加法结合律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D.减法性质 7、计算(125+16)×8下面哪种简便方法正确?( ) A.原式=125×8+6 B.原式=125×16×8 C.原式=125×8×16×8 D.原式=125×8+16×8 8、一只蜗牛用4分钟爬行了24米,煦这样的速度,要爬行72米须用几分钟?列式是( )。 A.24×(72÷4) B.24÷(72÷4) C.72×(24÷4) D.72÷(24÷4) 三、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35分)。 355+260+140+245 102×99 2×125 645-180-245 125×32 25×46 101×56 99×26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D人非生而知之者小学而大遗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 C.外连横而斗诸侯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矣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圣人之所以为圣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7、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危(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 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 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二、文言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9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