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合集下载

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分析

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分析

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分析作者:陈宛琪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2期【摘要】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是分析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哲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从实证主义思想中我们有助于了解哲学中人工语言分析法的形成和发展史。

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分析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其次阐述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具有的局限性,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思想维也纳学派的基本思想就是逻辑实证主义,其思想来源主要是实证主义哲学和逻辑分析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系统化、完整化的知识理论体系,是真理形成的思想载体,但是从本质上来讲,真理是具有普遍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将科学理论理解为物理主义是真正无机过程运用到的定律逻辑推论[1]。

所有的自然科学以外的科学,都是从整体中隔离出来的物理语言,包含着积极的色彩因素,强调客观环境和独立意识的作用,努力区分科学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差距,从而对概念做出具体的澄清。

一、分析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首先,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以实用主义为主的科学观,这种实证主义从根本原则上来讲是统一于“经验证实原则”体系中,这一原则强调的是知识的由来必须通过经验获取。

任何命题下只有被表述成为可借鉴的经验才会被证实有意义或者虚伪,否则知识将变得毫无用处。

石里克认为实证主义论者总是乐于给予,这种情况下的实证论原则总是倾向于使用这种原则来进行表述,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往往固定坚守在相对稳定范围内,一旦超出这个界限,就如同形而上学给出的形式一般是无意义的。

逻辑实证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孔德提出的实证精神相契合。

但是实证色彩来比较,逻辑实证主义来的更为强烈。

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传统的实证论述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缺陷:第一,经验证实原则没有明确的表述;第二,诸多不能成立的命题经常和经验实证混淆在一起,因此逻辑澄清问题显得必要。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20世纪以来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争论,大都与 实证主义相关。
实证主义试图将自然科学里的方法应用到社会 科学。预先假定了科学的统一性。
实证主义将科学看做是外在于科学之外的客观 存在的研究。即,对象不因为主体的介入而变 化——拒斥了主体与客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 间的解释学因素的发生。
实证主义五个特征:
范式的转移包括哲学、认识论、方法论 的转移和创新。
C,“不可通约性” (incommensurability)
新旧范式之间有一种质的差别,差异到 无法相容的程度。
各范式里的科学家就象在两个不同的世 界里工作。
几个不同:研究方法、解答方式、知识 标准不同;两个世界里说着不同的语言, 不可互相翻译。
第二,“语言”:既要命题由名称组成,一个 名称指谓一个对象。“语言图像论”——“精确 定义、理想、科学语言”。
第三,不可说的“神秘领域”。
“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我们可以 说这个世界,世界之外的领域我们没有语言去 说。
“对于可说的我们都可以说清楚,对于不可说 的我们应当保持沉默”。
一,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后 实证主义——孔德、维特根斯坦、波普尔
1,实证主义兴起:孔德、马赫
从近代实验科学开始至今,主宰自然和社会科学 的正统观念近400年。
孔德:16世纪开始在科学研究界占据主流。19世 纪孔德首先用“实证主义”(positivism)一词, 指称一种关于科学和历史的知识论与世界观。
拒斥形而上“学”。(这个领域存在,但不可 说)
哲学就是语言命题意义分析。无意义的命题无 所谓真假。(如,“我说的话都是谎话”,属 于无意义命题)
影响:
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宣言书
1,科学界。如建构实在论。 2,文学界。如作品意义分析。 3,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界。如,摩尔的

形式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

形式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

形式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形式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是两种常见的方法论思想。

形式主义注重研究对象的形式和结构,强调事实的客观性和可测量性;而逻辑实证主义则强调逻辑推理和实证观察的重要性,追求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证据支持。

然而,尽管这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限制。

本文将对形式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进行批判并提出必要的补充。

一、形式主义的批判形式主义是一种过分关注研究对象形式和结构的方法论思想。

它忽视了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和背后的复杂关系,只关注客观事实的呈现形式。

这种方法往往忽略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无法全面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

形式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脱离实际背景:形式主义倾向于将研究对象从实际背景中抽离出来,忽略了社会现象的历史、文化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这使得研究结果缺乏实际指导意义,难以应对现实问题。

2. 忽视主观因素:形式主义往往忽视了个体的主观感受和行为动机,过于依赖客观事实和数据。

然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的主观认知和行为动机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因素对于解释社会现象起着重要作用。

3. 缺乏综合性视角:形式主义方法往往局限于局部细节,无法提供对整体社会结构和变化的全面理解。

社会现象往往具有多个层面和相互作用,需要综合性的视角来加以分析。

二、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逻辑实证主义是一种追求科学研究严谨性和证据支持的方法论思想。

它注重逻辑推理和实证观察,强调科学理论的可验证性和经验基础。

然而,逻辑实证主义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限制。

逻辑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变量局限性:逻辑实证主义往往依赖于测量可观察的变量,忽视了一些难以量化的潜在变量和不可测量的因素。

这导致了研究结果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2. 忽视历史文化: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经验观察和可验证性,忽视了社会现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

王丹201106011244 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科学本质观的定义科学本质观是人们对科学本质问题的认识。

科学的本质探讨的是科学本体论的问题, 它要回答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所有科学研究者以及科学教育者和学习者, 在接触科学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科学本质概念的哲学发展, 从传统的实在主义、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 以至于对传统知识论的质疑与批判, 出现了后现代主义。

前四者统称为客观主义,主张知识是外在客观的实体, 科学探索的过程不包含人的价值观;后现代主义则认为知识不是外在客观的实体, 而是个人内在经验的自我建构, 科学探索过程是在人类价值观下形成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科学方法是唯一合理的认识世界的方法;科学知识是与经验事实相符合的;科学的理论模型是正确无误的;科学发展是事实的积累和永恒真理的积累;科学家是公正无私的。

这样的科学观自然就导致了科学万能论,科学也已形成了一种话语霸权。

(一)经验主义科学本质观经验主义科学本质观也称为归纳主义科学本质观,它的要义是:科学经验事实通过归纳法导出来的知识。

科学始于观察,科学是以我们能看到、听到、触到的东西为基础的。

个人的意见或爱好和思辨的想象在科学中没有地位,科学是客观的。

科学知识是可靠的知识,因为它是在客观上被证明了的知识。

而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的观察者应该具有正常的未受伤害的感官,应该忠实地记录下他所能看到、听到等等的东西,作为和他正在观察的情况有关的事例,而且他在做这些事时不能带有任何成见。

(二)理性主义的科学本质观理性主义认为,一切知识均源于理性所显示的公理。

理性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当作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就是要获得这些客观知识。

理性主义知识观以哲学上的唯理论为哲学基础,其主要代表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等人。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时代,知识就被认为是人类理性的产物。

柏拉图认为,感性世界是不可靠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正的知识世界。

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对比评述

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对比评述

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对比评述科学发展模式是关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主要特征和内在机理的概括和描述。

20世纪以来,对于科学发展模式的研究一直是西方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先后主要有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积微渐进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范式”革命模式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本文就波普尔和其学生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进行比较述评。

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波普尔(K. R. Popper, 1902 - 1989),英籍奥地利人,当代着名的哲学家,代表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等,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

在波普尔之前,科学发展的模式结构主要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主流,代表人物是以石里克和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

在科学方法上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归纳方法基础上的,科学发展是一种逐渐累积的模式,只有当知识通过纯粹累积的经验和获取科学理论的形式时,才可以谈论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科学发展的过程, 首先是感觉经验,之后通过归纳先形成假说,假说通过观察和实验形成科学理论。

对于经验是否具有真理的内容,是否有意义,他们推崇“意义标准”和“可证实原则”。

凡是能被经验所证实的,是有意义的,即是科学的,反之属于非科学。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主要是来自对牛顿以来的自然科学,其中机械论占统治地位。

20世纪初,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代表的新科学理论, 开始与牛顿力学所包含的机械论相冲突。

着名英国科学家爱丁顿设计的日蚀观测实验彻底震惊了波普尔。

牛顿理论曾被无数次地证实过,但在这一次重要的反驳中失败了。

波普尔通过对科学在动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知识的猜测性、否定性和假说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科学发展模式的“证伪”原则。

他认为科学是通过不断猜测、不断否证、不断推翻旧理论建立新理论的突变方式向前发展的。

科学中不存在证实为真的理论,只存在可以否证,可以反驳和可以推翻的猜测和假设,整个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系列的猜测、反驳,再猜测再反驳的过程。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贡献和局限性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贡献和局限性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观的贡献与局限性逻辑实证主义,又叫逻辑经验主义或新实证主义,它作为的一个哲学运动,形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本世纪上半叶盛行于西方哲学界,在科学界和知识界也有较大影响,其成员不少是兼有科学家与哲学家双重身份的学者。

他们打着“科学的哲学”的旗号,企图以数理逻辑和自然科学为装器,否认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传统哲学(他们称之为“形而上学”),并提出自己的哲学观:“哲学的唯一正当的任务就是逻辑分析”。

1以石里克和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在整个逻辑实证主义中影响最大,一般把这一学派的形成当作逻辑实证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流派正式产生的标志,其代表人物的观点也被看作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哲学上,逻辑实证主义影响了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大部分流派,例如逻辑实用主义、波普尔学派、历史学派、科学实在论等,都是在批判或修改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不存在一种理论能完全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同样逻辑实证主义也是如此,我们既要对该思想在哲学上所带来的积极贡献做出肯定,也要在进行肯定的同时看到其中的一些局限性。

以下,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观的贡献与局限性。

一、从哲学的性质问题上看逻辑实证主义在哲学的性质问题上,认为哲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活动。

哲学的目的在于为科学命题提供清楚的意义,它是一种授意活动。

2哲学的授意活动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开端和归宿,这种哲学观所强调的是哲学与科学的密切联系,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它把哲学的任务仅仅局限于逻辑分析,把哲学看成是一种分析活动,这是根本错误的。

我们知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的任务是研究存在和意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等根本问题。

如果把哲学的任务仅仅归结为逻辑分析,那就否定了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意义,也否定了哲学是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形式,从而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哲学本身。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作者:成素梅来源:《社会科学》2009年第01期摘要:科学哲学的维也纳学派应该称之为逻辑经验主义,而不是逻辑实证主义。

从该学派诞生的时间顺序、资源条件以及主要代表人物所接受的教育与他们当时面临的科学发展状况来看,它既与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同时,又是经典实在论与实证论、经验主义等观点相结合的产物。

卡尔纳普作为这个学派的关键性代表人物之一,他阐述的科学理论的层次结构模式与区分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的工具主义的科学理论观,第一次明确与突出了科学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与对象域;为科学哲学的历史演进提供了批判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

但是,它蕴含的二值逻辑的思维模式,并没有随着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而消失,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从历史、实践、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等视角对科学的理解。

关键词:逻辑经验主义;物理学革命;卡尔纳普;科学理论观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9)01-0126-08作者简介:成素梅,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上海 200235)在20世纪的科学哲学的发展中,关于科学理论的理解存在着三种有影响的观点:其一,语形观。

这种观点把科学理论看成是语句的公理化系统。

其二,语义观。

这种观点把科学理论概念化为一个非语言模型(如数学模型等)的集合。

其三,语用观。

这种观点把科学理论大体上看成是由语句、模型、问题、标准、技巧、实践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无形实体。

在这三种观点中,后面的观点依次是在批判前面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一种科学理论观是由逻辑经验主义者创立的。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种观点的标志性思想并不很陌生,但是,对其产生的理论根源、带来的重要影响及其应有的生命力的深入研究,却有必要加深。

这种深入而系统的剖析,对于彻底地改变科学哲学研究的思维模式,促进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是基于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证主义:科学方法强调通过实证证据来验证或证伪假设,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的事实才能被视为真实和可信的。

这要求科学研究必须是可观察、可测量和可重复的。

2. 理性主义:科学方法依赖于理性思考和推理,科学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通过推理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

这要求科学研究必须是逻辑严谨和合理的。

3. 经验主义:科学方法注重基于经验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法则的总结,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事实,从中归纳出一般性规律和理论。

这要求科学研究必须是基于实践和经验的。

4. 拒绝主观性和个人偏见:科学方法追求客观和普遍适用的知识,强调科学研究应该摒弃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而是以公正和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以获得客观真实的结论。

5. 科学严谨性:科学方法要求科学研究必须严谨,包括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问题、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有效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处理等。

科学研究必须按照严格的科学标准进行,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综上所述,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强调基于实证、理性、经验和严谨的方法来获取客观和普遍适用的知识,摒弃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以追求科学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