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习题答案讲解学习

第七章 习题答案讲解学习
第七章 习题答案讲解学习

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 习题解答

7-1已知下列时间函数()c t ,设采样周期为T 秒,求它们的z 变换。 (a )2()1()c t t t = (b )()()1()c t t T t =- (c )()()1()c t t T t T =--

(d )()1()at c t t te -=

(e )()1()sin at c t t e t ω-= (f )()1()cos at c t t te t ω-= 解:

(a )根据z 域微分定理有

[][]22222

2431()1

11()1(1)(1)(1)2(1)(1)

1()(1)(1)(1)z

Z t z d z z z Tz

Z t t Tz Tz dz z z z d Tz T z Tz z T z z Z t t Tz Tz dz z z z =

---??=-=-=

??---??

??---+??=-=-=????---??

(b )因为

()1()1()1()t T t t t T t -=-

所以

[][][]22

(2)

()1()1()1()(1)1(1)Tz Tz Tz z Z t T t Z t t Z T t z z z --=-=-=---

(c )根据时域位移定理有

[][]1122

()1()()1()(1)(1)

Tz T

Z t T t T z Z t t z z z ----===-- (d )根据复域位移定理有

221()(1)()aT aT at

aT aT Tze Tze Z t te ze z e ---??==??--

(e )根据复域位移定理有

22sin 1()sin 2cos aT at

aT aT ze T

Z t e

t z z Te e ωωω----??=??-+ (f )根据复域位移定理有

22(cos )1()cos 2cos aT at

aT aT z z e T Z t e

t z z Te e ωωω-----??=??-+

7-2已知()c t 的拉氏变换为下列函数,设采样周期为T 秒,求它们的z 变换。

(a )21

()C s s =

(b )()()

a

C s s s a =+

(c )2()()

a

C s s s a =

+

(d )1

()()()()

C s s a s b s c =+++

(e )222

1

()()C s s s a =+ (f )()1

()1sT C s e s

-=-

解:

(a )[]22

1(1)Tz Z z t s z ??

==??-??

(b )

11(1)1()1()()1(1)()T at

T T a z z z e Z Z Z t e t s s a s s a z z e z z e ααα----??-????=-=-=-=??????++----????

(c )

2222111111()1()()()(1)(1)(1)()(1)(1)()

at T

T T a Z Z Z t t e t s s a s as a s a a a Tz z z Tz z e z a z a z e z a z z e ααα----??????=-+=-+??????++??????-=-+=-

------

(d )1()()()111

()()()()()()()()()()()()()()()()()()

aT bT cT Z s a s b s c Z b a c a s a c b a b s b a c b c s c z z z

b a

c a z e c b a b z e a c b c z e ---????+++??

??=++??--+--+--+??

=++

--------- (e )222222222232

11111sin ()()(1)2cos 1Tz z aT

Z Z s s a a s a s a a z a z z aT ????=-=-????++--+???? (f )111

111sT sT e e z Z Z s s s z z --????-=-=-=????--????

7-3求下列函数的z 反变换。

(a )0.5(1)(0.4)

z

z z --

(b )2()()

T T z

z e z e ----

(c )2

2

(1)(2)z z z ++

解:

(a)

1

100.555521()(1)(0.4)6160.465n

n z z z Z Z t nt z z z z δ∞--=????????=-=-- ? ????? ?----????????∑ (b ) ()11222222011()()1()T T T T T T T T nT nT

T T

n z z z Z Z z e z e e e z e e e z e e e t nT e

e δ----------∞

----=????

=-????------??

??=---∑

(c)

21

122102(1)(2)(2)21(1)(2)(12)()n n

n z z z z Z Z z z z z z n t nT δ--∞

+=????-=++??

??+++++????

??=-+---??∑

7-4已知0k <时,()0c k =,()C z 为如下所示的有理分式

120121212()1n

n n

n b b z b z b z C z a z a z a z ------++++=

++++L L 则有

0(0)c b =

以及

[]1()()n

k i i c kT b a c k i T ==--∑

式中k n >时,0k b =。 (a )试证明上面的结果。 (b )设

23220.5

()0.5 1.5

z z C z z z z +-=-+-

应用(a )的结论求(0)c 、()c T 、(2)c T 、(3)c T 、(4)c T 、(5)c T 。 解: (a )设

121234012012341212()1n

n n

n b b z b z b z C z c c z c z c z c z a z a z a z

----------++++==+++++++++L L L 显然有

00c b =

以及

10110

202112000

1

1

k

k

k

k k i i k k i i k k i i

i i i b c a c a b c a c a c a b c a c a c a c c a ---====+=++==+=+∑∑∑M

式中k n >时,0k b =。上式即

[]1

()()n

k i i c kT b a c k i T ==--∑

k n >时,0k b =。证毕。 (b )设

23220.5

()0.5 1.5

z z C z z z z +-=-+-

应用关系式

1k

k k k i i i c b c a -==-∑

(0)0

()2(1)02

(2)1(1)()0.503

(3)0.5(1)30.52(1.5)0 1.5

(4)0(1) 1.5(0.5)3( 1.5)2003

(5)0(1)30.5 1.5( 1.5)30200 6.75

c c T c T c T c T c T c T ==--?==--?-?==---?-?-?==--?-?--?-?==--?-?--?-?-?=

7-5试用部分分式法、幂级数法和留数法,求下列函数的z 反变换。

(a )10()(1)(2)

z

E z z z =--

(b )1

12

3()12z E z z z ----+=-+

(c )2

()(1)(31)

z

E z z z =++ (d )2

()(1)(0.5)z

E z z z =-+

解: (a )

部分分式法

1110101010102(1)(2)12n

z z z Z Z z z z z --??-??=+=-+?????----????

幂级数法

11234

12

1010103070150(1)(2)132z z z z z z z z z z -------==++++---+L 留数法

121010()Res Res 10102(1)(2)(1)(2)n n n

z z z z e nT z z z z ==????=+=-+?????----???? (b )

1221222

333()1221(1)z z z z z

E z z z z z z ----+-+-+===-+-+-

部分分式法

21

12232332(1)(1)1z z z z Z Z n z z z --????-+--=+=--????---???? 幂级数法 21

0123212

333579(1)12z z z z z z z z z -------+-+==----+--+L 留数法

212

12

211211

3()Res (1)3(1)3(1)32(1)n z n n n z z z z e nT z z d z z z z n z nz n dz z -=--==??

-+=??-????-+??=

-=-++=--????-??

(c )

部分分式法

(

)(

)221

112

22213113(1)(31)4143141431431111cos sin 4422111sin 30422n n

n n

n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n n n πππ---??????-=-=-+??????+++++++??????

????=-- ? ?????????=-+- ? ?????o

幂级数法

223456

2123

0.3330.3330.2220.2220.259(1)(31)33z z z z z z z z z z z z ---------==-+-++++++L 留数法

()

()2

22

121()Res Res Res (1)(31)(1)(31)(1)(31)(31)11413144n n

n

z z z n n

n z z z n

n

k k z z z e nT z z z z z z z z =-==-=-=-=??????=++??????++++++????????????=++??

+??-=-+=

--()()()(

)(

)()6111cos sin 44242111sin 30422n n n n n

n

n

n n n j j j j n n n πππ??????+---??????????=--+ ? ?????????=-+- ? ?????o (d )

部分分式法

11221

442(1)(0.5)9190.53(0.5)4412199232n

n z z z z Z Z z z z z z n ---????=--????-+-++????

????=

---- ? ?????

幂级数法

2245

223

0.750.25(1)(0.5)10.750.25z z z z z z z z z ------==+++-+--L 留数法 2210.5

1212210.51

20.5

()Res Res (1)(0.5)(1)(0.5)(1)(0.5)(1)(0.5)(1)(0.5)491(1)4412199232z z n n z z n n

z n

n z z

e nT z z z z z d z z z z z z z dz z z nz z z z n ==---==--=-????=+??

??-+-+????????=-++????-+-+??????=

+-

??--??????=---- ? ?????1

-

7-6用z 变换法求下面的差分方程

(2)3(1)2()0,(0)0,(1)1x k x k x k x x ++++===

并与用迭代法得到的结果(0)x 、(1)x 、(2)x 、(3)x 、(4)x 相比较。 解:差分方程两边z 变换得到

22()(0)(1)3()3(0)2()0z X z x z x z zX z x z X z --+-+=

2

()32

z

X z z z =++ 112(1)(2)3212n n

z z z Z Z z z z z --????=-=---????++++????

迭代法得到

(2)3(1)2(0)31203

(3)3(2)2(1)(3)(3)217(4)3(3)2(2)(3)72(3)15x x x x x x x x x =--=-?-?=-=--=-?--?==--=-?-?-=-M

结果是相同的。

7-7求传递函数为

(a )1()Ts e a

G s s s a --=+

(b )1()()

Ts e a

G s s s s a --=+

的部件的脉冲传递函数。 解: (a )

111()()Ts e a z a z a Z Z Z s s a z s s a z s s a -??????

---==??????+++??????

查表得 (1)()(1)()aT aT

a e z

Z s s a z z e --??-=??+--?? 于是得到

111()Ts aT

aT

e a z a e Z Z s s a z s s a z e ---????---==????++-????

(b )

2

11()()Ts e a z a

Z Z s s s a z s s a -????--=????++????

查表得 22(1)()(1)(1)()aT aT

a Tz e z

Z s s a z a z z e --??-=-??+---?? 于是得到

11(1)(1)

()1()

(1)()Ts aT aT aT aT aT aT

e a T e aT e z e aTe Z s s s a z a z e a z z e -------??---++--=-=??+----??

7-8试应用终值定理确定下列函数的终值。

(a )1

12

()(1)

Tz E z z --=- (b )2

()(0.8)(0.1)

z E z z z =--

解:

(a )()E z 在单位圆外和单位圆上除(1,0)点外没有极点,故可以应用终值定理,有

112111()lim(1)()lim(1)lim (1)1

z z z Tz Tz

e z E z z z z -*

-→→→∞=-=-==∞--

(b )()E z 在单位圆外和单位圆上没有极点,故可以应用终值定理,有

2

11()lim(1)()lim(1)0(0.8)(0.1)

z z z e z E z z z z *

→→∞=-=-=--

7-9图7.48中()h G s 为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即

1()Ts

h e G s s

--=

试证明

()

1()

C z E z =

图7.48 习题7-9图

解:证明

[]111

()111sT sT h e e z Z G s Z Z s s s z z --????-==-=-=????--????

证毕。

7-10一阶保持器的输入输出波形如图7.49所示。在一阶保持器中,当

(1)kT t k T ≤<+时,输出是前两个采样时刻采样值((1))x k T -和()x kT 外推得到的直线,即

[]()()((1))(),(1)t kT y t x kT x k T x kT kT t k T T

-=--+≤<+

图7.49 习题7-10图

假设输入()x t 是0t =时的单位脉冲函数,绘制一阶保持器的输出波形,求一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

解:假设输入()x t 是0t =时的单位脉冲函数,一阶保持器的输出波形如下

根据上面给出的单位脉冲输入下一阶保持器的输出波形,得到脉冲响应()()k t y t =的表达式为

121

()1()1()21()()1()1(2)(2)1(2)k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传递函数等于脉冲响应的拉氏变换,即

222222

121()1()1()21()()1()1(2)(2)1(2)11122111Ts Ts Ts Ts Ts G s L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e e e e s T s s T s s T s Ts e T s -----??

=+?-?---?-+-+-?-??

??

=+--++??+-= ?

??

7-11设开环离散系统如图7.50所示,试求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 z 。

(a )

(b )

图7.50 习题7-11图

解:对图(a )所示系统,环节间有采样开关,有

22525252510()25()()T T T T z z z G z Z Z s s z e z e

z e z e ----????

===????++----???? 对图(b )所示系统,环节间没有采样开关,有

25252525103103()252510 3.33()3()()

T T

T T T T

G z Z Z s s s s z z e e z z e z e z e z e -------????

==+????++++????

-??=-=??----??

7-12试求图7.51闭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z Φ或()C z 。

(a )

(b )

(c )

图7.51 习题7-12图

解:对图(a )所示系统有

1312()()()()()()()()

()()()()()

C s G s E s B s E s R s G s C s B s E s B s G s G s **

***??=-??

=-??=-??

即有

[]

1312()()()()()()()()()()()()()C s G s E s B s E s R s G s C s B s E s B s G s G s *********

***??=-??=-??=-??

两边z 变换有

[][]1312()()()()()()()()()()()()

C z G z E z B z E z R z G z C z B z E z B z G G z =-=-=-

[]131212()()()()()()()()()

()()

1()

C z G z E z B z E z R z G z C z G G z B z E z G G z =-=-=

+ 化简得到

[]12133

12()

()()()()()()()()1()G G z C z G z R z G z C z R z G z C z G G z ??=---??+??

11213()()

()()1()()()

G z C z z R z G G z G z G z Φ=

=++ 对图(b )所示系统有

34241()()()()()()()()()()()()

h C s E s G s G s G s R s G s G s E s R s G s C s *=+=-

即有

[]{

}

13424()()()()()()()()()()h C s R s G s C s G s G s G s R s G s G s *

*=-+

两边采样有

[]{

}

[][]13424()()()()()()()()()()h C s R s G s C s G s G s G s R s G s G s *

**

**=-+

两边z 变换有

[]13424()()()()()h C z RG z C z G G G z RG G z =-+

化简得到

1342434()()()

()1()

h h RG z G G G z RG G z C z G G G z +=

+

对图(c )所示系统有

1122122()()()()()()()()

()()()

h h C z E z D z G G G z R z D z G G G z NG z E z R z C z =++=-

即有

[]1122122()()()()()()()()()h h C z R z C z D z G G G z R z D z G G G z NG z =-++

化简得到

1122122112112()()()()()

()()1()()1()()h h h h D z G G G z D z G G G z NG z C z R z D z G G G z D z G G G z +=+++

7-13设有单位反馈误差采样的离散系统,连续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21

()(5)

G s s s =+

输入()1()r t t =,采样周期1T =秒。试求: (a )输出z 变换()C z 。

(b )采样瞬时的输出响应()c t *。 (c )输出响应的终值()c ∞。 解:

(a )查表求得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5225

525225

21(1)()(5)5(1)25(1)()(4)(16) 4.006740.959625(1)()25(1)(0.00674)

z e z

G z Z s s z z z e e z e z z z z z e z z -----??-==-??+---??++-+==---- 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232()0.16030.0384()1() 1.8464 1.05190.0067

G z z z

z G z z z z +Φ==+-+-

系统输入()1()r t t =,输出z 变换为

23

232

4

320.16030.0384()()() 1.8464 1.05190.00671

0.16030.03842.8464 2.8983 1.05860.0067

z z z

C z z R z z z z z z z

z z z z +=Φ=-+--+=-+-+ (b )用综合除法得到

32

4

3212345560.16030.0384() 2.8464 2.8983 1.05860.0067

0.160.654 1.596 3.015 4.846 6.949.087z z C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L (c )从系统响应看出系统不稳定,故无法得到终值。

7-14试判断下列系统的稳定性。

(a )已知闭环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1)(0.5)(2)0D z z z z =+++=

(b )已知闭环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432()0.20.360.80D z z z z z =++++=

(c )已知误差采样的单位反馈离散系统,采样周期1T s =,开环传递函数

222.57

()(1)

G s s s =+

解:

(a )特征方程有单位圆外的根2-,所以系统不稳定。 (b )构造5行5列的朱利表有

01234

10.80.3610.21210.210.360.8

30.360.0880.20.24

0.2

0.2

0.088

0.36

50.08960.0720.0896

z z z z z -------

(1)0D =>,(1)0D -=>,400.81a a =<=,300.360.2b b =>=-,但

200.08960.0896q q ===,故系统临界稳定。 (c )系统的开环脉冲函数为

122

12

222.5722.5722.57(1)()(1)(1)(1)()8.303 5.963(1)(0.3679)

z e z

G z Z s s z z z e z z z z --??-==-??+---??+=

--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32() 5.93517.69880.3680D z z z z =++-=

做w 变换有

()()()()()()3

2

3

2

2

3

32111() 5.93517.69880.368

1111 5.9351117.6988110.368114.2659 2.340311.7379 3.13170

w w w D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

=++- ? ? ?---??????

=+++-++---=+-+= 出现负的系数,系统不稳定。

7-15采样系统如图7.52所示,采样周期0.5T =秒。

图7.52 习题7-15图

(a )绘制0K >时系统的闭环根轨迹图,求分离点坐标。 (b )根据闭环根轨迹图,求系统稳定时K 的取值范围。

(完整版)大学土力学试题及答案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 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良好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 粘粒含量越多,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可吸附弱结合水的含量越多,粘土的塑性指标越大 3. 塑性指标p L p w w I -=,它表明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它综合反映了粘性、可塑性等因素。因此《规范》规定:1710≤

p I 为粘土。 4. 对无粘性土,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用指标e 、r D 来衡量。 5. 在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塑性指数p I 。 6. 决定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好坏是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它是用指标r D 来衡量。 7. 粘性土的液性指标p L p L w w w w I --= ,它的正负、大小表征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规范》 按L I 将粘性土的状态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8.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9. 岩石按坚固程度划分为硬质岩石,包括花岗岩、石灰岩等;软质岩石,包括页岩、泥岩等。 10.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20=sat γkN/m 3,土粒比重68.2=s G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重度1.17max =d γkN/m 3,最小干重度4.15min =d γkN/m 3,则天然孔隙比e 为0.68,最大孔隙比=max e 0.74,最小孔隙比=min e 0.57。 11.砂粒粒径范围是0.075~2mm ,砂土是指大于2mm 粒径累计含量不超过全重50%,而大于0.075mm 粒径累计含量超过全重50%。 12.亲水性最强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这是因为它的晶体单元由两个硅片中间夹一个铝片组成,晶胞间露出的是多余的负电荷,因而晶胞单元间联接很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而发生膨胀。 二 问答题 1. 概述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 答:三相组成的性质,特别是固体颗粒的性质,直接影响土的工程特性。但是,同样一种土,密实时强度高,松散时强度低。对于细粒土,水含量少则硬,水含量多时则软。这说明土的性质不仅决定于三相组成的性质,而且三相之间量的比例关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28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当肾动脉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仍保持基本稳定,这种调节方式属于()A .神经—体液调节 B .局部性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 .神经调节 2.兴奋在可兴奋细胞上产生与传导的标志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 .阈电位 3.神经细胞兴奋时 Na +大量内流,其转运方式为() A .单纯扩散 B .载体转运式易化扩散 C.通道转运式易化扩散 D .主动转运 4.铁和蛋白质缺乏将引起()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5.通常情况下,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同的是() A . Na+浓度 B . K +浓度 C. C l--浓度 D .渗透压 6.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血沉加速的是() .. A .血浆白蛋白浓度升高 B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 C.活动性肺结核 D .风湿热 7.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 .增强心肌收缩力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8.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血流,可使() A .股动脉血压升高 B .心率减慢 C.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 D .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9.每搏输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 A .每分输出量 B .回心血量 C.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D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医院管理学考试题(卷)与答案解析4

医院管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目前我国实行的医院领导体制中,作为主体形式的是() A.院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C. 党委负责制 D.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 医院人员编制的规定中,行政人员应占总编制的() A. 4%-5% B.5%-8% C.8%-10% D.10%-20% 3.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的是() A.职工的客户化 B.人才流动率变慢 C.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组代 D.人才短缺现象加剧 4.下列不属于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部分的是() A.医疗服务过程管理 B.医疗终末质量的监控 C.质量体系的组织结构 D.住院诊疗管理 5.国际护士节是在那一天() A.3月2日 B.5月12日 C.7月9日 D.9月3日 6.下列对医院药事管理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专业化 B.信息量小 C.经济活动频繁 D.法制化和规范化 7.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 A. 系统实施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维护 8. 下列不能用来考核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是() A.维修时间 B.维修费用 C.平均无故障时间 D.保养时间

9. 医疗事故共分为几级() A.四级 B.六级 C.八级 D.十二级 10.下列不属于医疗市场的特殊性的是() A.信息不对称 B.基本医疗需求的弹性 C.医疗服务商品的特殊性 D.医疗市场是将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劳务商品进入市场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 11. 科室病床编制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规模和诊治、收容病人能力的大小,也是科室业务水平高低的标志.。() 12. 医院人员职务类别大体可分为医疗防疫、药剂、护理、康复以及其他技术人员。() 13.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一切以病人角度出发,对护理工作过程和服务实施的控制和改进。() 14.护理管理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标准的确立、成效的衡量以及偏差的纠正。() 15. 三级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16.药学保健的基本原则是以病人为中心和面向用药结果。() 17.《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有效期5年。() 18.广义的信息是指经过加工整理后对于接收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数据、消息、

土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根据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分为(AB )。 A. 内动力地质作用C. 风化作用 B. 外动力地质作用D. 沉积作用 2. 在工程上,岩石是按什么进行分类( D )。 A. 成因和风化程度C. 成因 B. 坚固性和成因D. 坚固性和风化程度 3.土体具有压缩性的主要原因是( B )。 A.主要是由土颗粒的压缩引起的; B.主要是由孔隙的减少引起的; C.主要是因为水被压缩引起的; D.土体本身压缩模量较小引起的 4. 土的结构性强弱可用( B )反映。 A. 饱和度 B. 灵敏度 C. 粘聚力 D. 相对密实度 5. 渗流的渗透力也称动水力,其数值( A ) A. 与水头梯度成正比 B. 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C. 与流速成反比 D. 与渗透系数成正 6. 用“环刀法”测定( A )。 A. 土的天然密度 B. 土的浮密度 C. 土的饱和密度 D. 土的干密度 7. 风化作用包含着外力对原岩发生的哪两种作用( C ) A.机械破碎和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和化学变化; C.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 D.搬运作用和化学变化 8. 设砂土地基中某点的大主应力σ1=400kPa,小主应力σ3=200kPa,砂土的粘聚力c=0,试判断该点破坏时砂土的内摩擦角φ=( D )。 A. 22°28′ B. 21°28′ C. 20°28′ D. 19°28′ 9. 计算竖向固结时间因数,双面排水情况,H取压缩土层厚度( B ) A 3倍; B 倍; C 1倍; D 2倍 10. 土力学是研究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等规律的一门力学分支,主要研究土的(ABCD) A.应力;B.变形;C.强度;D.稳定 11. 在长为10cm,面积8cm2的圆筒内装满砂土。经测定,粉砂的比重为, e=,筒下端与管相连,管内水位高出筒5cm(固定不变),水流自下而上通过试样后可溢流出去。试求,1.动水压力的大小,判断是否会产生流砂现象;2.临界水头梯度值。( B )。 A. /m3,会, C. /m3,不会, B. /m3,不会, D. /m3,会, 12. 若建筑物施工速度较快,而地基土的透水性和排水条件不良时,可采用( A )或( B )的结果。 A 三轴仪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B 直剪仪快剪试验 C 三轴仪固结排水试验 D直剪仪慢剪试验 13. 工程上控制填土的施工质量和评价土的密实程度常用的指标是( D )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二)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二)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311707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基础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A.体重 B.身高 C.体表面积 D.环境温度 E.心率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一般比安静时的机体代谢率低,但并非最低,因为熟睡时更低。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体重不成比例关系,而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记以kJ/(m2)。 2.★★★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女性基础体温低于男性 B.老年人体温略低 C.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D.运动时体温升高 E.体温呈昼夜周期性波动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等变化而有所波动。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略高(约高0.3℃),女性基础体温还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卵后期体温回到较高水平。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肌肉活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体温可轻度升高。 3.★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不被胃液消化的原因是由于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HCO3-可中和胃酸 2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黏液和HCO3-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在保护胃黏膜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①阻挡H+的逆向弥散和侵蚀作用;②粘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 4.★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B.胆道奥迪(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D.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增强 E.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减弱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上的相应受体(M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胃肠运动,蠕动加强、加快,括约肌舒张,加快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能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加,如引起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还可使胆囊收缩,奥迪括约肌舒张。 5.★关于神经对胃肠活动的调节作用,正确的是 A.消化道全长都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 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肾上腺素 D.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 E.以上都对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效应器细胞上的相应受体(α受体或β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胃肠运动,减慢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消化腺分泌减少;还可抑制胆囊的运动,奥迪括约肌收缩,减少胆汁排放。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上的相应受体(M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胃肠运动,蠕动加强、加快,括约肌舒张,加快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能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加,如引起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还可使胆囊收缩,奥迪括约肌舒张。 3

管理学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矩阵结构 指在垂直领导系统的基础上,又加上水平横向规划目标领导系统,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双重指挥链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其优点在于可以发挥职能部门化与项目部门化两方面的优势,促进资源的共享,增强部门间的合作。缺点在于放弃统一指挥,可能造成一定的混乱,易产生权力的争斗。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相互联系,并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人类因需要未满足而被激发动机和影响行为,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产生激励作用。 3、组织发展(OD) 是一种侧重于对人进行改革的组织变革行为,通过改变成员的行为,改善成员间的工作关系,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提高组织的绩效。

4、全面质量管理(TQM) 指为了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实现有效的市场设计、研究、制造和售后服务,而将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等一系列活动合成为一体的一种管理模式。 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又称为分部结构,或M型结构,公司总部只对公司总体战略作出决策,决定资源在各事业部的分配方案,各事业部则拥有完整的发展战略及运营决策自主权,只要不违反总部的总体战略,分部可以采取任何他们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 6、组织文化 是组织在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对组织的性质、准则、风格和特征等的认识。它由组织的传统和氛围构成,代表着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组织成员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7、流程再造(BPR) 又称企业再造,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

土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用粒径级配曲线法表示土样的颗粒组成 情况时,若曲线越陡,则表示土的 ( )

A.颗粒级配越好 B.颗粒级配越差C.颗粒大小越不均匀 D.不均匀系数越大 2.判别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 ) A.塑性指数 B.液性指数 C.压缩系数 D.压缩指数 3.产生流砂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动水力( )

A.方向向下 B.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方向向上 D.方向向上且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4.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 ( ) A.均匀的 B.曲线的 C.折线的 D.直线的 5.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 ) A.附加应力的变化 B.总应力的变化C.有效应力的变化 D.自重应力的变化6.采用条形荷载导出的地基界限荷载P用于矩1/4. 形底面基础设计时,其结果 ( ) A.偏于安全 B.偏于危险 C.安全度不变 D.安全与否无法确定

7.无粘性土坡在稳定状态下(不含临界稳定)坡角β与土的内摩擦角φ之间的关系是( ) A.β<φ B.β=φ C.β>φ D.β≤φ 8.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常用图表的是 ( ) A.钻孔柱状图 B.工程地质剖面图

C.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D.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9.对于轴心受压或荷载偏心距e较小的基础,可以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φk、Ck按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偏心 为偏心方向的基础边长)Z(注:距的大小规定为( ) A.e≤ι/30 B.e≤ι/10 .e≤b/2 DC.e≤b/4 对于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堆载预压法处理10. ( ) 地基的主要作用之一 是.减小液化的可能性A B.减小冻胀.消除湿陷性 D .提高地基承载力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1.建筑物在地面以下并将上部荷载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称为____。

(完整word版)土力学题库及答案

习题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选择题 1.土颗粒的大小及其级配,通常是用颗粒级配曲线来表示的。级配曲线越平缓表示: A .土颗粒大小较均匀,级配良好 B.土颗粒大小不均匀,级配不良 C. 土颗粒大小不均匀,级配良好 2.作为填土工程的土料,压实效果与不均匀系数u C 的关系: A . u C 大比 u C 小好 B. u C 小比 u C 大好 C. u C 与压实效果无关 3.有三个同一种类土样,它们的含水率w 都相同,但是饱和度r S 不同,饱和度r S 越大的土,其压缩性 有何变化? A.压缩性越大 B. 压缩性越小 C. 压缩性不变 4.有一非饱和土样,在荷载作用下,饱和度由80%增加至95%。试问土样的重度γ和含水率w 怎样改变? A .γ增加,w 减小 B. γ不变,w 不变 C. γ增加,w 增加 5.土的液限是指土进入流动状态时的含水率,下述说法哪种是对的? A .天然土的含水率最大不超过液限 B. 液限一定是天然土的饱和含水率 C. 天然土的含水率可以超过液限,所以液限不一定是天然土的饱和含水率 判断题 6.甲土的饱和度大与乙土的饱和度,则甲土的含水率一定高于乙土的含水率 7.粘性土的物理状态是用含水率表示的,现有甲、乙两种土,测得它们的含水率乙甲w w ,则可以断定甲土比乙土软 8.土的液性指数L I 会出现L I >0或L I <0的情况 9.土的相对密实度r D 会出现r D >1或r D <1的情况 10.土的天然重度越大,则土的密实性越好 计算题 11.击实试验,击实筒体积1000cm 2 ,测得湿土的质量为1.95kg ,取一质量为17.48kg 的湿土,烘干后质量为15.03kg ,计算含水率w 和干重度 d r 。 12.已知某地基土试样有关数据如下:①天然重度r =18.4 kN/m 3 ,干密度 d r =13.2 kN/m 3 ;②液限试验, 取湿土14.5kg ,烘干后质量为10.3kg ;③搓条试验,取湿土条5.2kg ,烘干后质量为4.1kg ,求(1)土的天然含水率,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2)土的名称和状态。 13.从A ,B 两地土层中个取粘性土进行试验,恰好其液塑限相同,液限 l w =45%,塑限 p w =30%,但A 地 的天然含水率为45%,而B 地的天然含水率为25%。试求A ,B 两地的地基土的液性指数,并通过判断土的状态,确定哪个地基土比较好。 14.已知土的试验指标为r =17 kN/m 3 , s G =2.72,和w =10%,求 е和r S 。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共13页文档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一) 来源:黄志伟▇DHerve~的日志 ★★★关于Na+泵的生理功能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将细胞内Na+转运出去、将细胞外K+转运入细胞 B.使膜内外Na+、K+呈均匀分布 C.转运等量的Na+和K+ D.完成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维持细胞内、外的Na+、K+离子浓度梯度,建立势能储备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钠泵的生理意义为:(1)维持膜内外Na+(细胞外的Na+是细胞内Na+的12-13倍)、K+(细胞内的K+约比细胞外K+高30倍)的不均匀分布。(2)建立势能贮备。 2.★★★组织兴奋性高则 A.阈电位高 B.阈值低 C.反应性降低 D.刺激性增加 E.动作电位的幅值降低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刺激阈)。阈值反映兴奋性高低,两者成反比关系,即阈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反之兴奋性越低。 3.★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何种状态 A.固定不变 B.动态平衡 C.随机多变 D.绝对平衡 E.不断改变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细胞生活的环境,称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 4.★下列属于主动转运是 A.人体内O2、CO2 进出细胞膜 B.蛋白质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 C.葡萄糖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 D.Na+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 E.肌浆网终末池的Ca2+流入胞浆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脂溶性物质(O2 、CO2)从膜的高浓度侧向膜的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为单纯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侧向膜的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进入细胞内通过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完成。各种带电离子如K+、Na+、Ca2+、Cl-等依靠通道蛋白进行易化扩散。 5.★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特点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全或无” B.呈不衰减性传导

2015年10月自考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 0005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依据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 2.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得出了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等一系列结论,并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 A. 古典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决策理论 D.系统管理理论 3.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属于组织环境中的 A.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 技术因素 4.任何组织的文化都有其鲜明个性,这反映了组织文化的 A.客观性 B.独特性 C.相对稳定性 D.继承融合性 5.正确的决策需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平衡协调发展,这体现的是决策的哪个原则? A.信息原则 B.预测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系统原则 6.鼓励创新思维的群体决策方法是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群体法 C.德尔菲法 D.电子会议 7.用数字表示的计划是 A.预算 B. 规划 C.宗旨 D.程序 8.M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办公用品的小型企业,设有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实行集权管理。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9.相对于外部招聘而言,内部提升的优点是 A.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 B.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C.更快地胜任工作 D.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10.组织变革的内容不包括 A.人员变革 B.结构变革 C.技术变革 D.外部环境变革 11.根据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职工的领导方式是 A.1.1型 B.9.1型 C.1.9型 D. 5.5型 12.根据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人们对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向往属于 A. 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 D.生存需要

最新土力学习题答案(完整版)

《土力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 1—1根据下列颗粒分析试验结果,作出级配曲线,算出Cu 及Cv 值,并判断其级配情况是否良好。 解: 级配曲线见附图。 小于某直径之土重百分数% 土粒直径以毫米计 习题1-1 颗粒大小级配曲线 由级配曲线查得:d 60=0.45,d 10=0.055,d 30=0.2; 18.8055 .045 .01060=== d d C u 62.1055 .045.02.02 6010230=?==d d d C c C u >5,1

故,为级配良好的土。 (2)确定不均匀系数Cu 及曲率系数Cv ,并由Cu 、Cv 判断级配情况。 解: 土粒直径以毫米计 小于某直径之土重百分数%习题1-2 颗粒大小级配曲线

1—3某土样孔隙体积等于颗粒体积,求孔隙比e 为若干? 若Gs=2.66,求ρd =? 若孔隙为水所充满求其密度ρ?含水量W 。 解: 11 1 === s v V V e ; /33.12 66 .2g V M s d === ρ.121 66.2V M M w s =+=+= ρ%6.3766 .21=== s w M M ω。 1—4在某一层土中,用容积为72cm 3的环刀取样,经测定,土样质量129.1g ,烘干后质量121.5g ,土粒比重为2.70,问该土样的含水量、密度、饱和密度、浮密度、干密度各是多少? 解: 3457 .25 .121cm G M V s s s === ; 3274572cm V V V s V =-=-=; %26.60626.05 .1215 .1211.129==-== s w M M ω; 3/79.172 1.129cm g V M === ρ; 3/06.272 27 15.121cm g V V M v w s sat =?+=+= ρρ;

最新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二)

1.★基础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1 A.体重 2 B.身高 3 C.体表面积 4 D.环境温度 5 E.心率 6 本题正确答案:C 7 题解: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一般比安静时的8 机体代谢率低,但并非最低,因为熟睡时更低。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体重不成比例9 关系,而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10 量为单位,记以kJ/(m2)。 11 2.★★★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12 A.女性基础体温低于男性 13 B.老年人体温略低 14 C.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15 D.运动时体温升高 16 E.体温呈昼夜周期性波动 17 本题正确答案:A 18

题解: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等变化19 而有所波动。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20 幅度一般不超过1℃。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略高(约高0.3℃),女性基础体温还随21 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22 卵后期体温回到较高水平。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肌肉活动23 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体温可轻度升高。 24 3.★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不被胃液消化的原因是由于 25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26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27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28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29 E.胃液中含有大量HCO 3-可中和胃酸 30 本题正确答案:B 31 题解:黏液和HCO3-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在保护胃黏膜方面起着极为32 重要的作用:①阻挡H+的逆向弥散和侵蚀作用;②粘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使胃蛋白33 酶丧失活性,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 34 4.★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35 A.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36 B.胆道奥迪(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 37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38

2015年管理学原理多选题大全及答案解析

1: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工作环境 2.工作特征 3.工作能力 4.工作条件 5.工作时间 答案为:1 2 3 4 2:下列表述中,哪些是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1.人是管理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答案为:1 2 3 5 3:管理的法律方法的特点是()。 1.概括性 2.规范性 3.强制性 4.稳定性 5.针对性 答案为:1 2 3 4 4: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

1.人 2.财 3.物 4.计划 5.组织 答案为:1 5 5:目标管理法是对管理人员和专门职业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的首选方法。那你认为企业采用目标管理的优点在于: ( ) 1.有利于组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2.有利于改善组织结构 3.有利于诱发人们的责任感 4.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5.只有A+C 答案为:1 2 3 4 6:按照职能空间的分类标准,计划的类型有:() 1.业务计划 2.非程序性计划 3.财务计划 4.人事计划 5.战略计划 答案为:1 3 4 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1.管理的科学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 3.管理的应用性 4.管理的自然属性 5.管理的艺术性 答案为:2 4 8:下列哪些特征属于结构性问题 ( ) 1.发生的频率很少 2.结果可以预测 3.具备以往的经验 4.B+C 5.信息不够完备 答案为:2 3 4 9:()是组织中参谋人员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1.协商权 2.建议权 3.指挥权 4.传递权 5.职能权 答案为:1 2 4 5 10: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以把决策分为() 1.确定型决策

生理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 1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 3.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 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射E基础代 4.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5.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D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6.机体的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 7.环境中最活跃的分子是 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E房水 8.环境的稳态 A是指细胞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B是指细胞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E依靠体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 9.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 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破坏环境的稳态 10.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 A 保持环境稳定B克服呼吸困难 C 缓解机体缺氧

D适应心功能改变 E 适应外环境改变 11.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的改变是 A 水重吸收增多 B Na+-H+交换增多 C Na+-K+交换增多 D NH3分泌增多 E HCO3-重吸收减少 12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14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 快速而精确 B 固定而持久C缓慢而弥散 D 灵敏而短暂 E 广泛而高效 15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D 自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6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迅速,短暂而准确B 快速,高效而固定C缓慢持久而弥散 D缓慢低效而广泛E灵敏短暂而局限 17 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与一定围变化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神经分泌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8 非自动控制见于 A 排尿反射 B 应激反应C体温调节 D分娩过程 E 血液凝固 19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的 A非自动控制调控B负反馈控制调控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调节 20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 A 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正反馈控制 D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21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的 A非自动控制 B 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神经和分泌系统 22 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 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 C 正反馈控制 D 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管理学原理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管理学原理》练习测试题库(4套版)本科 一、客观题(单选题) 1.“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 A、法约尔 B、西蒙 C、茨 D、罗宾斯 2.管理的归宿是(D ) A、行使管理职能 B、参与社会实践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组织目标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B )。 A、科学性与艺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技术性 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C )。 A、科学性 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C )。 A、领导者 B、组织者 C、管理者 D、决策者 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B )。 A、简单稳定环境 B、复杂稳定环境 C、简单动态环境 D、复杂动态环境 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A )。 A、技术因素 B、竞争者 C、顾客 D、资源供应者 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C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顾客 D、技术因素 9.组织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B )。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 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 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 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A )。 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宗旨 C、组织精神 D、组织形象 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C )。 A、凝聚功能 B、导向功能 C、约束功能 D、激励功能 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C )。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形象 D、企业规 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D )。 A、经济管理问题 B、企业管理问题 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 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B )。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一般性 D、社会性 15. 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C )。 A、传统管理思想 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16. 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A )。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B、处理人际关系 C、作好经营计划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7.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B )。 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 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 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D、A、B和C 18. 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D )。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管理活动 D、财会活动 19. 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D )。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C )。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现代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1.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C ) A、团队 B、群体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大学考试—工程地质及土力学——试题库及答案

某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变质而成。呈白色、浅红。块状构造,等粒状变晶结构。该岩石可初步确定为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花岗岩 D. 片麻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对于浅基础,一般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地基是 A. 中等密实的砂土地基 B. 松砂地基 C. 软土地基 D. 硬粘性土地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 A. 侵入接触一定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B.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C.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D. 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某直径7cm的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已知其抗剪强度指标c=10kPa,φ=20°,当固结压力为200kPa时,破坏时的最大推力为 A. 0.318kN B. 318kPa C. 0.318kPa D.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粘性土坡滑动面的形状一般为 A. 垂直平面 B. 水平面 C. 近似圆弧面 D. 斜面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是 A. 沉积作用 B. 风化作用 C. 搬运作用

变质作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风化作用中,属于物理风化的是 A. 植物腐蚀作用 B. 冰冻风化 C. 水解作用 D. 碳酸化作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得到土的抗剪强度为τf,则可认为是 A. CD试验的指标cd B. 不排水强度cu C.

有效强度指标c’ D. CU试验的指标ccu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 A. 灵敏度 B. 不排水强度 C. 强度提高系数 D. 固结系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已知土样试验数据为:含水量33%,液限33%,塑限18%,则该土的液性指数为: A. 0.5 B.

浙江2020年10月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动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可引起( )。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2.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中,产生肌力最大的是( )。 A.拉长收缩 B.缩短收缩 C.等长收缩 D.单收缩 3.血浆蛋白中,数量最多的蛋白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 D.血红蛋白 4.下列各部分中,氧分压最高的是( )。 A.肺泡气 B.静脉血 C.动脉血 D.组织 5.男子最大吸氧量的峰值出现在( )。 A.15-17岁 B.18-20岁 C.20岁之后 D.15岁之前 6.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是( )。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 B.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 C.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 D.心肌细胞不受神经支配 8.最重要、最经济及快速的能源物质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9.对滤液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B.髓袢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10.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1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A TP 11.跳水运动中的转体动作,其反射的基础是( )。 A.牵张反射 B.翻正反射 C.旋转运动反射 D.状态反射 12.用引体向上动作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该练习是( )。 A.等张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动练习 D.离心练习 13.人体中的绝大部分钙,存在的部位是( )。 A.肌肉 B.肝 C.血液 D.骨骼 14.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壁大( )。 A.10倍 B.15倍 C.20倍 D.25倍 15.比赛前由于兴奋过度进而引起超限抑制,此状态为( )。 A.准备状态 B.起赛热症 C.起赛冷淡 D.非稳定状态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5分) 16.通常情况下,伸肌的时值比屈肌的时值短。( ) 17.动作电位的成因是刺激对膜的去极化作用。( ) 18.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保持原有的髓鞘。( ) 19.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是肌丝中的调节蛋白。( ) 20.快、慢肌之间在收缩速度和力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21.ABO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类型。( ) 22.营养物质在消化管的各段中都可以被吸收。( ) 23.头面部感觉冲动投射到大脑皮质呈左右交叉。( ) 24.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10倍。( ) 25.人体的肌糖原是糖原贮备的最大部分。( ) 26.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 27.视觉冲动传到大脑的过程中是左右交叉的。( ) 28.中间神经元在脊髓组成中属于白质部分。( ) 29.激素在对组织细胞的作用中,仅仅起化学信使作用。( ) 30.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 ) 2

管理学原理试题答案与解析

附件五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综合评价课程综合测验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综合评价课程综合测验试卷(期中□期末□) 姓名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课程适用_____年___月考期测验时间____年___月 ____日(上午、下午、晚上) 测验得分__________ 阅卷人:_______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 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8.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9.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 ) A.利用—命令 B.温和—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10.管理的核心是( ) A.决策 B.领导 1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12.头脑风暴法属于( ) A.外推法 B.直观法 C.因果法 D.德尔菲法 13.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14.控制活动应该(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1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